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

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

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用高分子;医疗器械;生命质量;共价键连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002-02

1 医用高分子的发展简史

在各种材料中,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与生物体组织最为接近,因此成为各种医疗器械材料的最佳选择。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使功能型高分子材料在医学界应用提供了可能。当人体组织和器官受到严重外伤时,进行组织和器官修复最常用的方法是器官移植。在少数情况下,人体自身的组织和器官可以满足需求。然而对于某些特殊的组织器官,为了满足医学治疗的需求,人们自然设想利用其他材料修复或替代受损器官或组织。进入20世纪,功能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因医学领域的发展而提上日程,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为新型医用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1936年有机玻璃用于假牙齿制作;1943年赛璐珞模拟人工肾用于血液透析;1950年出现可以制作人工肋骨的有机玻璃类材料;20世纪50年代广泛应用有机硅聚合物;1951~1954年开始制作人工血管、食道、心脏瓣膜、心肺;1958年出现跨越性的变化,开始了人工肾的制作。

已经使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有上百种,由此而制造的各种不同性能的材料则有上千种,但这些材料都是简单的使用或适当改性。随着科学的发展,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不断推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生物相容性材料、组织工程与再生学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生物矿化材料和仿生材料,都是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

2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殊要求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选择应用的要求相当严格,相关的医用材料研发周期较长,材料使用前必须经过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等不同阶段。相关医疗器械的市场化之前,要通过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检验部门的批准,且申报审批程序周密而复杂,所以医用高分子材料比一般性的材料研发成本高。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器械在人体临床的要求,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1)功能性:因生物材料的用途而不尽相同,例如药物缓释的性能;(2)相容性:医用材料或器械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应用材料的无毒性、无致癌性、无热原、无免疫排斥等各种反应;(3)稳定性:主要指耐生物老化性;(4)可加工性:能够加工成各种人体器官的复杂形状;(5)机械强度:在极其复杂的人体环境中,长期植入体内不会减小机械强度;(6)抗消毒性:能接受环氧乙烷气体消毒、酒精消毒、紫外灭菌、高压煮沸等而不产生变性。

3 医疗器械发展趋势

医疗器械加工将呈现出国际化、新材料、微型化的趋势,新材料如液体硅橡胶体、固体硅橡胶,可用于医用导管和球囊的制作、整形外科和护理伤口,各种硅橡胶都具有良好机械性能与医疗安全性能。目前使用的软触感热塑弹性体材料TPE,广泛应用于手术排液管、止血带、蠕动泵软管、导尿管、手术室围帘、各种疗伤用品等的生产。塑性体、弹性体、纤维树脂、线性聚乙烯、聚碳酸酯树脂已长期应用于医疗设备和装置的生产以及保健卫生用品的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广范应用于过滤和低磨耗功能件在医学整形领域中。医用微挤出成型技术挤出直径仅为0.002英寸(0.0508毫米)的医用导管,应用于微创手术等医疗领域。

19世纪60年代,医用高分子材料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美国国立心肺研究所,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品种丰富,性能完善,功能齐全。在21世纪,医用高分子开始跨入全新时代。除大脑之外,所有的组织和脏器几乎都可以用各种高分子材料来取代。从应用情况看,人工器官的功能从部分取代向完全取展;从短时间应用向长时期应用发展;从大型向小型化发展;从体外应用向体内植入发展;从与生命密切相关的部位向人工感觉器官、人工肢体发展。

4 生命质量在社会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生命质量越来越受到各国人们的广泛关注,生命质量逐渐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何提高人们生命的质量成为社会医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面临一个重要课题。生命质量的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定义、历史、进展的方向、历史性问题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医学领域内生命质量的研究已经经历了3个时期。一是研究早期,早在1929年,Ogburn就对生命质量的研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开始了对生命质量现象的研究。二是成熟期,1957年Gurin联合美国多所院校的心理生理卫生学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抽样性质的调查,研究人民的精神健康和关于幸福感的观念。三是分化期,生命质量研究在社会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领域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并逐渐呈现出关于生命质量研究热潮。

医用高分子在医学临床的使用是生命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体现。人工器官的移植使人们免除异体移植而可能带来的抗体免疫之苦。医用高分子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为心血管患者生命的延续提供了可能。血液透析的赛璐珞薄膜使肾病患者免受病痛的折磨。医用高分子的应用不仅能够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更能够减轻甚至消除病人因疾病而带来的痛苦,是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体现。

5 结语

生命质量的研究首先从人的生物属性作为基本起点,进一步研究人的各种社会属性,从多维的角度反映人类个体、在群体中的健康情况。生命质量的研究同时需要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共同参与,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医疗器械的应用更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于提高生命质量的真实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成如,夏毅然,史文红.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5):9-10.

[2]张承焱.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及发展(二)[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11):17-22.

[3]冯新德.展望21世纪的高分子化学与工业[J].科学中国人,1997,(11).

[4]王守德,刘福田,程新.智能材料及其应用进展[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

[5]李鹃,王宏,.生命质量在社会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2):65-67.

[6]胡国清,孙振球,黄正南.生活质量研究概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48-51.

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可降解生物

我国目前的高分子材料生产和使用已跃居世界前列,每年产生几百万吨废旧物。如此多的高聚物迫切需要进行生物可降解,以尽量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污染。生物可降解材料,是指在自然界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及藻类作用下,可完全降解为低分子的材料。这类材料储存方便,只要保持干燥,不需避光,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地膜、包装袋、医药等领域。生物可降解的机理大致有以下3种方式:生物的细胞增长使物质发生机械性破坏;微生物对聚合物作用产生新的物质;酶的直接作用,即微生物侵蚀高聚物从而导致裂解。按照上述机理,现将目前研究的几种主要的可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介绍如下。

一、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概念及降解机理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能被微生物或其分泌物在酶或化学分解作用下发生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生物可降解的机理大致有以下3种方式:生物的细胞增长使物质发生机械性破坏;微生物对聚合物作用产生新的物质;酶的直接作用,即微生物侵蚀高聚物从而导致裂解。一般认为,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可降解是经过两个过程进行的。首先,微生物向体外分泌水解酶和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切断高分子链,生成分子量小于500的小分子量的化合物;然后,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入人体内,经过种种的代谢路线,合成为微生物体物或转化为微生物活动的能量,最终都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因此,生物可降解并非单一机理,而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协同作用,相互促进的物理化学过程。到目前为止,有关生物可降解的机理尚未完全阐述清楚。除了生物可降解外,高分子材料在机体内的降解还被描述为生物吸收、生物侵蚀及生物劣化等。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除与材料本身性能有关外,还与材料温度、酶、PH值、微生物等外部环境有关。

二、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类型

按来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和人工合成高分子两大类。按用途分类,有医用和非医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两大类。按合成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2.1微生物生产型

通过微生物合成的高分子物质。这类高分子主要有微生物聚酯和微生物多糖,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用于制造不污染环境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如英国ICI公司生产的“Biopol”产品。

2.2合成高分子型

脂肪族聚酯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但其熔点低,强度及耐热性差,无法应用。芳香族聚酯(PET)和聚酰胺的熔点较高,强度好,是应用价值很高的工程塑料,但没有生物可降解性。将脂肪族和芳香族聚酯(或聚酰胺)制成一定结构的共聚物,这种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性能,又有一定的生物可降解性。

2.3天然高分子型

自然界中存在的纤维素、甲壳素和木质素等均属可降解天然高分子,这些高分子可被微生物完全降解,但因纤维素等存在物理性能上的不足,由其单独制成的薄膜的耐水性、强度均达不到要求,因此,它大多与其它高分子,如由甲壳质制得的脱乙酰基多糖等共混制得。

2.4掺合型

在没有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中,掺混一定量的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使所得产品具有相当程度的生物可降解性,这就制成了掺合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但这种材料不能完全生物可降解。

三、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开发

3.1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开发的传统方法

传统开发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包括天然高分子的改造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等。

3.1.1天然高分子的改造法

通过化学修饰和共混等方法,对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多糖类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甲壳素等能被生物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进行改性,可以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此法虽然原料充足,但一般不易成型加工,而且产量小,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3.1.2化学合成法

模拟天然高分子的化学结构,从简单的小分子出发制备分子链上含有酯基、酰胺基、肽基的聚合物,这些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单元中含有易被生物可降解的化学结构或是在高分子链中嵌入易生物可降解的链段。化学合成法反应条件苛刻,副产品多,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3.1.3微生物发酵法

许多生物能以某些有机物为碳源,通过代谢分泌出聚酯或聚糖类高分子。但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合成产物的分离有一定困难,且仍有一些副产品。

3.2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开发的新方法——酶促合成

用酶促法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得益于非水酶学的发展,酶在有机介质中表现出了与其在水溶液中不同的性质,并拥有了催化一些特殊反应的能力,从而显示出了许多水相中所没有的特点。

3.3酶促合成法与化学合成法结合使用

酶促合成法具有高的位置及立体选择性,而化学聚合则能有效的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因此,为了提高聚合效率,许多研究者已开始用酶促法与化学法联合使用来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四、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目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1)利用其生物可降解性,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常,对高聚物材料的处理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再回收利用等3种方法,但这几种方法都有其弊端。(2)利用其可降解性,用作生物医用材料。目前,我国一年约生产3000多亿片片剂与控释胶囊剂,其中70%以上是上了包衣的表皮,其中包衣片中有80%以上是传统的糖衣片,而国际上发达国家80%以上使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作薄膜衣片,因此,我国的片剂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国外片剂和薄膜衣片多采用羟丙基甲纤维素,羟丙纤维素、丙烯酸树脂、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微晶纤维素、羟甲基淀粉钠等。

参考文献:

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 合成应用 绿色战略

绿色化学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的化学研究工作中也逐渐重视绿色和环保的理念。尤其是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人们更倾向于无毒的环保的生产过程。近来,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化学有了新的进展,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中的绿色战略已经形成。

1 原材料本身的无毒化

在现今的高分子化学材料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引进了生物降解的技术来保证高分子化学材料本身的无毒和绿色,这也是化学研究的一大热门领域。用生物来降解高分子化学材料的方式应用较为广泛,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包括了天然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这种技术对淀粉、海藻酸、聚氨基酸等各种高分子的研究非常实用。目前,医药领域的许多材料多采用这种绿色无毒的形式来进行生产,达到和人体的和谐相容。

2 高分子原料合成朝无毒化方向发展

高分子原料的合成也在向绿色的方向发展。在化学合成过程中,许多高分子化学材料的合成可以采用一步催化的方式来完成,转化利用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而且这种过程避免了使用有毒的化学催化剂,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模式。例如已二酸的合成就是采用生物合成的技术,使其生产过程完全绿色化,安全可操作。传统的方法生产环氧丙烷是采用两步反应的方式,而且中间使用了氯气。这种气体带有一定的毒性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但现在,国内外已经改变了这种生产方法,采用的催化氧化的方法使原材料在制作反应的过程中完全利用,而不产生有的物质来污染环境。目前,在进行制作合成化学材料的过程中,许多都在逐步改善材料合成产生有毒废弃物的或排放物的情况,朝着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

3 合成原料的绿色化

生活物质材料中有许多都是采用高分子合成的原料制造的。尤其是医用材料,这些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无毒,而且必须是生物可降解、可以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所接受的。因此,对合成原料的要求必须是绿色的、安全的。近年来,在这方面,国内外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就。

1988年在荷兰有相关学着就在研究聚乳酸类网状弹性体材料,这种材料完全采用绿色原料合成,并且可以被生物所降解。他们用赖氨酸二异氰酸醋等扩链了由肌醇、L--丙交酯等生成的星形预聚体。LDI可以称为“绿色”的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因为LDI扩链部分最终的降解产物是乙醇、赖氨酸等,这些降解产物都是无毒的,完全可以进行生物利用。在这一聚合物生成的过程中,不仅最终的产物是环保安全的,而且其原料肌醇是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之一,乳酸、6―烃基己酸等在生物医学上颇为常见,也是一些安全的、“绿色”的物质,可以说这一过程接近于“完全绿色”。1994年strey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合成了与该绿色试剂LDI聚乳酸衍生物,用高结晶性的聚乙醇酸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了无毒的、可生物吸收的骨科固定复合材料。

4 催化剂的绿色化

在聚乳酸类材料研究过程中,虽然目前的高分子原材料和聚合物都实现了基本的绿色化、无毒化,但在这过程中大家可能会忽略一个因素,那就是催化剂的使用安全问题。例如聚乳酸化合物的生成过程中大多采用辛酸亚锡作为中间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的过程。但是这种催化剂由于含有锡盐成分可能会具有生理毒性,如果是人体吸收可能会造成中毒的情况。相比而言,用生物酶作催化剂就显得安全可靠。使用生物酶催化的瓶颈在于酶的种类有限问题,致使一些化学反应找不到相应的生物酶进行催化。在目前的高分子聚合物当中,虽然一些加聚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可以达到100%,但是各种催化剂和添加剂的使用对安全情况造成的影响却不能忽视。尤其是在医用物品当中,必须对这些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试验和考核。催化剂的绿色化道路的发展还值得我们进一步努力探索。

5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安全应用

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可能会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危害,对不可利用的高分子材料的垃圾处理也得考虑到绿色无毒的问题。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安全使用这些高分子材料。

对于可用生物降解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可以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废物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可回收利用的废物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废物。将可回收的高分子材料分类进行整理,实现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于可焚烧的高分子材料可以进行焚烧处理,还可以将垃圾焚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加以利用。

(1)对可以再生与循环使用的环境惰性高分子材料,如 PP、PE、PET、尼龙 66、PMMA、PS 等,应尽可能地再次利用,尽可能避免使用填埋方法处理环境惰性塑料垃圾。

(2)PP、PE等聚烯烃具有很高的热值,与燃料油相当,并且具有无害化燃烧特性。因此,可以将这些高分子材料燃烧产生的巨大热能转化为电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源,避免热能污染。目前,顺利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变电能的关键是将 PVC 除开,避免与PP、PE等混杂,避免造成能源回收困难而浪费能源。

(3)对 PVC 应合理使用。PVC 的制造、加工、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都涉及环境问题,其中最危险的是PVC 废弃物的处理。PVC的加工过程使用的添加剂非常多,使用不当就会使材料中的有毒物质渗出,应该尽量避免其与食物和医药产品的接触。PVC废弃物处理要尽可能避免使用焚烧的方式,因为这种高分子材料在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伤害非常大。应尽快使 PVC退 出包装、玩具 、地膜等使用周期短的应用领域;同时,鉴于PVC具有节约天然资源、适用性广、价格低廉、难燃、血液相容性好等优点,应加强对 PVC 生产、加工、使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6 结语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的绿色化、无毒化、安全化会是将来高分子材料化学发展的热潮,结合高分子材料特有的实用性因素来建立高分子材料绿色战略的系统,可以使高分子材料化学朝着更加全面的、长远的绿色化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 戈明亮.高分子材料探寻绿色发展之路[J].中国化工报,2003

[2] 罗水鹏.绿色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2

[3] 石璞,戈明亮.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6

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亲水性凝胶;医用贴剂;临床治疗;应用领域

亲水性凝胶贴剂(巴布剂)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使用方便的新型外用贴敷剂,属于经皮给药系统,是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加入药物,涂布于无纺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70年代首先在日本出现,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并开展了其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1]。

传统的医用敷料主要包括海绵、纱布等,与传统的敷料相比,水凝胶贴剂能促进伤口更好地愈合、 减轻患者的疼痛, 改善创面的微环境、 抑制细菌的生长。并特别适用于常见的体表创伤,如擦伤、 划伤、 褥疮等各种皮肤损伤。改变了纱布易与皮肤伤口组织粘连,换药时常常破坏新生的上皮和肉芽组织,引起出血,不但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而且使病人疼痛难忍的缺点。

1. 亲水性凝胶医用贴剂的制备要点

1.1 亲水性凝胶医用贴剂基质材料

水凝胶贴剂的制备基材,通常采用高分子材料,而这些高分子基材又可以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天然―合成复合高分子材料[2]。

其中,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透明质胶,海藻酸盐,壳聚糖,胶原蛋白,明胶,纤维素,葡聚糖,甲壳素,琼脂糖等;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聚丙烯酸(PAA),聚乙二醇(PVA),聚乙烯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己内酯(PCL),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GMA),聚乳酸(PLA),聚氨酯(PU)等;天然―合成复合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壳聚糖―聚乙二醇,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胶原蛋白,聚丙烯酸等。每一种高分子材料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针对不同的治疗要求进行选择。

1.2 亲水性凝胶医用贴剂的制备方法

贴剂的制备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基质的制备和含药骨架贴片的制备[3]。

1.2.1 基质材料的制备方法

1.2.1.1 化学交联的方法

化学交联法是制备水凝胶最为常用的方法,是指在化学交联剂的作用下,通过共价键将高聚物链结合而成的网状结构,加热不溶不熔,也称为永久性水凝胶。孙莺等介绍了一种新型羟化聚天冬氨酸-乙基纤维素PASP―EC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过程,所制备水凝胶具有较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4]。

1.2.1.2 物理交联的方法

物理交联的水凝胶是通过分子缠绕、离子键、氢键及疏水作用等物理方法进行交联,形成的水凝胶也称为可逆水凝胶。物理交联目前报导中使用最多的是“反复冷冻解冻法”和“冻结部分脱水法”[5]。制备过程不需要交联剂,生产出来的胶体具有低毒(甚至无毒)、易生物降解的优点,特别适用于生物医学、药学等领域。关静等以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为原料,用物理交联方法制备的水凝胶烧伤敷料具有使创面处于湿性环境,有明显镇痛作用,降低组织代谢,减轻创面水肿程度的作用[6]。

1.2.1.3 辐射交联的方法

辐射交联是指通过电子束照射、―光子照射,使链状高分子聚合物交联,形成水凝胶的过程。具有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引发剂、交联剂,产物纯度高,操作较方便,容易控制聚合物基材的形状和结构等优点。用辐射交联法生产出来的水凝胶较适合运用于医学材料领域。但由于辐射制胶法对设备要求很高,需要电子直线加速器或60Co治疗机,因此使其广泛运用受到了限制。饶志高采用辐射交联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水凝胶膜,该水凝胶膜透明度好、气泡少,溶胀度较高,并具有十分理想的抗张强度,可为临床不同类型的伤口提供性能适宜的新型水凝胶伤口敷料[7]。Keys[8]和Branca[9]等分别通过伽马射线和高能电子束辐照条件下制备了适用于蛋白质输送的星形 PEG 水凝胶。并分别证明所制备水凝胶具有较好的吸液性和溶胀性。

1.3 水凝胶含药骨架贴剂的制备工艺

凝胶含药骨架贴剂的制备主要是在优选处方后, 按处方量和先后顺序加入主药和辅料,以一定的搅拌速度和温度使其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反应结束取出,超声脱泡,在一定的温度用模具铺成薄片,膜厚由胶浆加入量控制。干燥,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在烘箱中干燥至表面固化有弹性,取出冷至室温,脱模,叠合保护膜,切割,即制得具有一定大小和含药量的贴剂[3]。李伟泽等采用设备满负荷规模生产中药水凝胶巴布剂,研究物料加入顺序、物料混合时间、静置条件(温度、湿度、时间)对于膏体涂布切割的难易程度和巴布剂的质量如凝胶强度、柔软性、黏性、残留、冷流与无纺布渗析等的影响规律,并通过3个不同的中药复方提取物进行验证[10]。田孝才等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作为水凝胶的骨架材料,制备新型目标药物水凝胶贴剂,然后以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填充剂、保湿剂、交联剂和交联调节剂等含量作为试验因素,以剥离强度和黏着力作为考核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优选制备目标药物水凝胶贴剂的最优方案[11]。雷宇将甲巯咪唑制成水凝胶贴剂能避免首过效应,降低毒副作用,且相比于市售软膏剂有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优点[12]。

2.亲水性凝胶贴剂的医疗应用

水凝胶类似于生命组织材料,表面粘附蛋白质及细胞能力很弱,在与血液、体液及人体组织相接触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既不影响生命体的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又可以通过水凝胶排出。水凝胶比其它任何合成生物材料都接近活体组织,它在性质上类似于细胞外基质部分,吸水后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摩擦和机械作用,显著改善材料的生物学性能[13]。因此,是一类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医用材料。

2.1 创面敷料

伤口感染是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中最严重的干扰因素。当伤口发生感染时,全身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而伤口换药所用敷料的选择对控制局部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水凝胶的优点是可吸收渗液形成凝胶,且吸收渗液后的凝胶不会沾粘伤口,可加速上皮细胞生长,加速新微血管增生;隔绝细菌侵犯,抑制细菌繁殖。Hajek M 等用藻酸钙纤维制成 Sor balgon 水凝胶,该敷料与伤口渗液接触后形成光滑的凝胶体,可有效清创且使伤口表面的细胞残屑、细菌、微生物等被包裹、锁定在凝胶体中,而且在藻酸钙与伤口渗液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凝胶的同时将钙离子释放,伤口表面钙离子的大量集结可加速创面止血,促进创面愈合[14]。范小莉等研究了银离子联合水凝胶敷料,并证明银离子联合水凝胶敷料具有较好的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的生长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15]。

2.2 防粘连材料

在外科手术后,易发生组织粘连,这既是外科领域常见的临床现象,也是患者在愈合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粘连是结缔组织纤维带与相邻的组织或器官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异常结构。如果粘连现象在腹腔、盆腔骨骼等手术中出现,就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腹部、盆腔等均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甲状腺手术后引起喉返神经损伤以及因盆腔组织粘连而导致的女性不育症[16]。为防止粘连,过去常用黏稠的高分子水溶液、聚硅烷片、聚四氟乙烯片、羊膜、再生胶原膜、氧化纤维素布等,但这些材料会引起血栓,残留材料易引起组织损伤,过早被体内吸收,不够柔软,且对目标部位的固定困难等。近年来,为了解决上述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有众多研究者开始使用水凝胶基材作为原料,制备贴剂类防粘连材料。天津大学高春娟开发了一种在壳聚糖中引入天然蛋白质大分子(MIJ) 以提高壳聚糖的降解速度,同时还在复合膜中加入生物相容性大分子(JEC),以提高复合膜的亲水性,改善膜材料的表面性能的壳聚糖复合膜材料。所制备壳聚糖复合膜材料具有优良的防粘连效果[17]。

2.3 药物缓释方面的运用

药物缓释是一种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和定向释放的技术。水凝胶常常被应用于该领域当中,主要是利用物理包埋固定化技术,将酶、药物等与聚合物单体的水溶液在室温下进行聚合和交联。水凝胶包埋药物之后,通过口服或植入的方式进入基体,药物在自身扩散和水凝胶降解的双重作用下,可以长期而缓慢地以所需剂量释放出来,长效的发挥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减少了药物对身体其它部位的毒副作用。目前对于水凝胶在药物释放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医药界的一大热点,成功研制了大量产品。岳凌等研制一种能加速伤口愈合的水凝胶药物缓释膜,应用冷冻―解冻法,将硫酸庆大霉素引入PVA/PEO的水凝胶中,并且证明掺加药物的水凝胶膜在6 h内药物快速释放达高峰,累计释放率为 59.57%[18]。张彦对新型聚乳酸一聚乙二醇水凝胶胸腺五胧药物缓释进行了研究,将水溶性的五肽一胸腺五肽,通过直接混合的方法包裹在水凝胶之中,未曾引入任何的有机溶剂或其它杂质,很好的保护了药物的药理学性能[19]。

3.结束语

水凝胶贴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外用医用贴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市场前景,但目前该产品的生产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要实现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就需要透彻了解产品中各组分所起的作用以及相互影响的程度。因此,除了对水凝胶贴剂的基质辅料、基质处方、制备工艺、质量和质量评价标准等进行研究外,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基质交联机制和药物释放机制。

参考文献:

[1] 函. 聚乙烯醇水凝胶制备及生物评价 [D]. 吉林:吉林大学, 2011.

[2] 陈向标. 水凝胶医用敷料的研究概况 [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1, 40(1): 66-68.

[3] 钱丽萍, 林绥, 阙慧卿. 近年来贴剂的研究进展 [J]. 海峡药学, 2009, 21 (6): 26-29.

[4] 孙莺, 黄洪亮, 孙鑫, 胡和丰, 倪欢. 一种新型聚天冬氨酸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J]. 化工科技: 2012, 20(5):14-18.

[5] 李一凡, 刘 捷, 李政雄. PVA水凝胶制备、改性及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J].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2: 5-6.

[6] 关静, 黄姝杰, 志宏, 继民, 程鹏, 张西正. PVA水凝胶烧伤敷料的制备方法研究 [J]. 生物材料, 2005, 26 : 611-619.

[7] 饶志高. 新型高溶胀性水凝胶膜的研制及其治疗放射性烧伤的实脸研究 [D].苏州: 苏州大学, 2008.

[8]Keys K B, Andreopoulos F M, Peppas N A. Poly(ethy-lene glycol) star polymer hydrogels[J]. Macromol-ecules, 1998, 31(23): 8 149-8 156.

[9] Branca C, Magazu S, Maisano G, et al. Synthesis of polyethylene oxide hydrogels by electron radi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m, 2006, 102(1): 820-824.

[10] 李伟泽, 张光伟, 赵宁, 孔朋, 焦晓彪. 中药水凝胶巴布剂产业化工艺技术攻关研究 [J]. 中草药, 2012, 43(10):1928-1933.

[11] 田孝才, 聂亚楠, 汪济奎. 一种医用水凝胶贴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J]. 中国胶粘剂, 2012, 21(12):20-24.

[12]雷宇, 甲巯咪唑水凝胶贴剂的工艺优化及影响因素考察 [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13] 杨连利, 梁国正. 水凝胶在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及应用 [J]. 材料导报, 2007, 21(2): 112-115

[14]H ajek M, Sedlar ik K M. Adv antag es of alg inate bandag es for coverage of extensive and poo rly healing wounds[J]. RozhiChir, 1992, 71( 3 - 4) : 152

[15]范小莉, 肖蔓, 吴英琼. 银离子联合水凝胶敷料对术后感染伤口治疗效果的前瞻性研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3, 20(2):209-211.

[16]谢新艺, 吕鹏举, 颜林. 可吸收医用防粘连材料及其性能要求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2, 5:10-18.

[17]高春丽. 术后防粘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D]. 天津: 天津大学, 2005.

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范文第5篇

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分析测试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聚物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知识。

学习课程

聚合物加工原理、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

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并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

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建材、汽车、包装、航空航天、军工、轻纺及医药等系统的科研(设计)院所、企业从事塑料、橡胶、化纤、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的合成、加工、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工作,以及为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开发高性能材料、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光电材料、精细高分子材料和其它特种高分子材料,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20所大学

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新型复合材料生产原理和生产工艺、能胜任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生产企业基层管理工作和实际岗位操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既重视学生数学、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培养,又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并对有关专业课实行教学内容的国际接轨。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的结合、自然科学知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会设有工程设计制图课程设计、工程训练、下厂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实验有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实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等 。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毕业生可以就业于与复合材料相关的汽车、建筑、电机、电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信息通讯、轻工、化工等有关企业和公司,担任工程研究 人员、工程师和营销管理人员,从事设计、研发、分析、生产、测试、评价、营销、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开设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长江大学、中北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