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唐诗中的酒文化

论唐诗中的酒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论唐诗中的酒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唐诗中的酒文化

论唐诗中的酒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陶渊明;唐代;诗酒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16-01

一、引言

中国诗酒文化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密不可分的,魏晋之后的隋唐史称“盛世之治”,社会安定,生产力发展,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在这样一种盛世里,诗人们创造出了一种唐人特有的诗酒浪漫情调,使酒文化在古典诗歌的巅峰时代流溢出了醉人的馨香,而陶渊明对后世诗酒文化的影响,也在唐代诗歌中展露无余。

偶然作六首(其四)——王维

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

九月九日时,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

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

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

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此诗就是陶渊明生平的真实写照,嗜酒这一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他的天性放任,辞官归隐,家贫难得饮酒,有酒便饮的性情得到了后世的推崇。“九月九日时,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这一典故出自萧统的《陶渊明传》,原文是“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二、陶渊明对唐代诗酒文化的影响痕迹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和“东篱”成为了一种意象,但所表意境就各不同了。孟浩然在《九日怀襄阳》中道“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借“篱下菊”来表现出一种落寞孤寂,而非渊明的悠然自在,随后又说不如和酒友畅饮美酒来抒怀。白居易的《闰九月九日独饮》中说“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从中美酒置眼前,还有熟悉的嘤嘤管弦音,偶逢闰九重阳日,悠然的在东篱下独饮,这与渊明的悠然是一致的,但提到重阳和“旧管弦”,诗的感情基调就带上了些许的伤感。此处的“东篱”不再是字面的意思,而是喻指诗人的隐居饮酒之所。在《家园三绝(其二)》中白居易写道“篱下先生时得醉,瓮间吏部暂偷闲。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篱下先生”取自“采菊东篱下”指的是陶渊明,白居易在此是以陶自比,说明诗人推崇渊明饮酒的闲适与田园风。

(二)以陶渊明比人

当然,除了以陶渊明自比,也有诗人以陶渊明比友人,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陶渊明追求自然崇尚自由精神的风度人格为世人所赞誉。以渊明比友人的是李白,他在《送韩侍御之广德》中写道:“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诗中的“泉明”指的就是渊明,因为唐高祖名讳“渊”,所以唐人诗文中的“渊明”多改称“泉明”。这首送别诗中,李白将友人韩侍御比作渊明,就完全说明了对渊明的赞誉。

(三)葛巾漉酒

《陶渊明传》中的“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就是陶渊明以头巾漉酒的真实写照,唐诗中便有“漉陶巾”这一词语的出现。王绩的《尝春酒》中有“野觞浮郑酌,山酒漉陶巾。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饮乡间美酒风度堪比汉代大师郑康成,滤酒以巾潇洒恰如东晋名士陶渊明,只想让自己想刘伶那样长醉千日不醒,怎么会为因此失去两三个春天而叹惋。此处“漉陶巾”既指滤酒用的巾,也代指陶渊明。白居易的《咏家酝十韵》中有句云:“酿糯岂劳炊范黍,撇篘何假漉陶巾。”此句中的“漉陶巾”就只是滤酒的布。

(四)杯中物

此外,陶渊明独创的“杯中物”也成了酒的代名词,也有化用为“尊中物”的。例如李白的《对酒忆贺监二首》中有“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卢全的《解闷》云“人生都几日,一半是离愁。但有尊中物,从他万事休。”同时,因为陶渊明辞官归家著有《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就成了辞官归隐的代名词,罗隐的《曲江春感》中就有“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这样的诗句,意为不如撑起竹竿载一船明月归隐五湖效仿陶渊明。《桃花源记》为世人所知后,“桃源”一词就成了隐居之地的代名词,钱起的《岁暇题茅茨》中就有“桃源应渐好,仙客许相寻”,说隐居之地一点点地变好,神仙一样的宾客相互探询。

三、结论

李白也好,杜甫也罢,唐代诗人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不论行文用词,还是人生态度。诗的魅力自不必说,酒的魅力也不可挡,诗酒在一起于陶渊明就形成了他那旷世的恬淡自然,影响着唐代后世乃至今日的文人。

论唐诗中的酒文化范文第2篇

盛世名酒众多,且和勃兴的唐诗相得益彰,继魏晋之后谱写了又一曲诗酒风流的佳话。盛世多名酒,药酒不仅种类有所增加,而且制备和使用也更加规范,医学典籍中出现了现存最早的对药酒的专题论述。此期间,药酒的滋补功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三勒浆酒传入 果酒也治病

唐代的酒文化兴盛,从唐诗中可见一斑。因为唐朝不禁酒,从宫廷到普通百姓家,都可酿酒,民间酒肆林立,同时还出现了许多酿酒名家,许浑“城中杯酒家家有,唯是君家酒送春”描绘了家庭酿酒的盛况。

又因唐朝国力强盛,开放包容,先进的文化吸引了日本、西域诸国等遣使来唐。据史书记载,唐代允许外国人和少数民族开设酒店,在当时的长安,很多西域人也在经营酒肆,侍者多为当地美女。他们的名酒和酿造方法,也传入了我国。

三勒浆酒即在唐朝时传入,相传为波斯名酒。唐朝《唐国史补》中有关于三勒浆酒的最早记载,唐末的《四时纂要》记载着三勒浆酒的酿造方法:“造三勒浆:诃梨勒、毗梨勒、庵摩勒,以上并和核用,各三大两。捣如麻豆大,不用细。以白蜜一斗、新汲水二升,调熟,投干净五斗瓮中,即下三勒末,搅和匀。数重纸密封。三四日开,更搅。以干净帛拭去汗。候发定,即止。但密封。此月一日合,满三十日即成,味至甘美,饮之醉人,消食、下气。须是八月合即成,非此月不佳矣。”

三勒浆酒由果物酿造而成,果酒治病、滋补,始于此。此后,《唐本草》《本草拾遗》《海药本草》《药性论》《本草纲目》等典籍中均有关于三勒浆酒的记载,且三勒浆酒一直沿用至今。

“药王”钟情药酒 首次专题论述

唐代是我国古展的高峰期,于是出现了很多集大成的人物和专著。被尊称为“药王”的医学家孙思邈在这一时期写出的《千金方》,就是医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它对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做了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方》实为《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书的合称,共记载有药酒配方80余例,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强身补益等。在《千金要方》中,孙思邈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

此外,在《千金要方・风毒脚气》中,孙思邈设有“酒醴”一节,记载酒方16例,《千金翼方・诸酒》中载药酒方20例,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对药酒的最早专题论述。

王焘撰写的《外台秘要》是成书于唐代的又一部综合性医书,书中设有《古今诸家酒方》一节,收载了药酒11方,是对药酒的又一次专题论述。此外,还有大量的药酒方散见于其他章节中。

细查唐代时的药酒配方,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由此可见药酒配制整体水平的提高。

滋补受到重视 治病不再独秀

唐代以来,药酒的养生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千金方》《外台秘要》中收录的药酒配方中,不少配方即具有养生保健作用,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配方,当属虎骨酒。其实,早在南齐年间,医书《徐文伯方》中就有关于虎骨酒的记载,不过那时,虎骨酒是单方药酒。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记载了虎骨酒的疗效和配方:“治骨虚酸痛不安好倦,主膀胱寒。虎骨酒方:虎骨一具通炙取黄焦汁,尽碎之如雀头大,酿米三石,曲四斗,水三石,如常酿酒法”。如今,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研制的虎骨酒,所用的药材已经达到了两百多种。

《外台秘要》中记载的五加酒,也是一种流传到现在的养生药。这种在古代流传很广的养生保健酒,具有祛风湿、壮筋骨、补肝肾、填精髓等作用,对老年体弱者有保健延年之功效,到唐朝时,复方种类增加,用来治疗不同的病症。

孙思邈还曾经把药酒用于美容,《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用桃花浸酒美容的记载,只需采摘刚开放的三月桃花阴干,用酒浸泡半月后饮服,经常饮用,可令人“好颜色”,这也是取药酒的滋补功效。以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则进入了滋补酒的大发展时期。

敬请关注下期内容“两宋药酒受青睐 药酒工艺大发展”。

沽上药酒工坊之好缸

百年前的1912年,乐家老铺第十二代传人乐达仁创建了天津达仁堂,引入乐家老铺的药酒技术和秘方,在西横堤大明道上建立了药酒的生产基地(即现在的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

目前沽上药酒工坊的药酒是在遵从传统的炮制工艺基础上,加入了现代提取工艺,将过去由手工铜器隔水加热,发展到现在的全自动封闭生产系统,管道输送。

相关期刊更多

唐史论丛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中国唐史学会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隋唐宋辽金元史研究室

乾陵文化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乾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