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道路规划设计

道路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路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路规划设计

道路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1.1主要园路

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园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1.2次要园路

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1.3游息小路

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1.4变形路

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形的路,步石、汀步、休息岛、踏级、磴道等。

2园路功能与特点

2.1功能分区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是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为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2.2组织交通

园路对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2.3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除以之外,园路还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和改善园林小气候。

3园路规划原则

3.1园路在园林中的尺度与密度

园路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则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此外,现代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园林过去多以参加游览为主,游园注意自我感受,人们以思索、追溯领悟艺术中的哲理情感为主要欣赏方式,追求所谓“神游”;而现代人的旅游方式有一种要求和参与的趋势。人们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甚至进行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因此,需要设计相当数量的活动场地[2]。

3.2园路的布局

3.2.1平面成形布局

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也有规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西欧的古典园林中讲究平面几何形状,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

3.2.2立面成形布局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设有过路亭。在许多园林中,设置坐登、椅子在园路外延边界,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变化,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3园路路口规划

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则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陡坡地形之外,一般尽量采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过绿地;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圆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3]。

路口要设计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台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则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3.4园路其他要素

3.4.1园路与建筑

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多数情况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起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

常见的园路与建筑采用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路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向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侧面与其交接。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强。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段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成圆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

3.4.2园路与水体

中国园林常常以水面为中心,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应注意滨河路的规划,滨河路在城市中往往是交通繁忙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城市干道。滨河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临近水面的步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游步宽度最好不小于5m,并尽量接近水面;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4]。

3.4.3园路与山石

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既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3.4.4园路与植物

园路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进行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既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园路的交叉路口处,常常可以设置中心绿岛,回车岛,花钵,花树坛等,同样具有美观和疏导游人的作用。

还应注意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理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所以要求路比“绿”低,但一定是比“土”低。

4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5]

(1)现代园林中,避免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改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地堆成“坟堆”,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

(2)园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规划式和混和式三种,但不管采用什么园路形式,最忌讳的是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3)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应,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某些规划设计中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

(4)某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太小,未考虑转弯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如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5)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与圆形花坛相切分布、在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于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5结束语

(1)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合理布置园路所占面积,满足园路功能要求。

(2)遵循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协调道路规划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加强自身艺术素质及业务素质,避免矫揉造作,使道路规划设计真正体现功能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唐明全.《城市道路建设》,1993(1):45~48.

[2]任如红.《建筑美学》.浙江林业科技,1999(3):5~11.

[3]张鸽香.《浅谈园路在园林中的重要性》.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4):58~61.

道路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路规划;城市绿化;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道路规划设计是对公路修建绘制的基本蓝图,在设计内容上,包括道路的走向、道路车道划分、道路使用的材料和道路绿化几个基本方面,其中道路的绿化不但对道路本身作用的发挥起到帮助,对城市或道路周边的环境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道路规划设计中绿化的基本形态

(一)道路绿化隔离带

道路绿化隔离带是道路规划设计中绿化的基本形态,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道路上,绿化带都是道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城市中的道路隔离绿化带以一条道路两列或三列长条形的大花坛修建作为基础,在道路铺设完毕后,在花坛中培土并栽种绿色植物,作为车行道与两侧人行道的分隔或者来去车行道的分隔。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主要以中低高度的茂叶灌木或多花灌木为主,基底部分铺草皮,由园艺师傅进行定期修剪和养护。

乡村和山区公路的道路隔离绿化带是在道路的一侧或双侧的土地上栽种绿植,作为分隔道路和民居、道路和山体的隔离带。这些绿化带中种植的绿植多以乔木和根系深、不需要经常养护在自然条件下就可以很好生长的植物为主,也不需要特别进行人工护理。

(二)城市交通广场公园

城市交通广场公园是导率规划设计中绿化的另一种主要形态。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常在车流量大、道路交汇口多的地方建设大型广场,广场周围至少有四到五个车流进出口,将广场作为分流中心,来维持交通的畅通。

广场公园常以小型园林景观的形式出现在城市广场建筑中,一般是在足够大的广场面积里铺设精美的道路,或者摆放景观雕塑,并在四周种植绿植,也有将广场作为纯粹的城市绿地,不加进任何人工建筑的。广场公园中的绿植多是以低矮多花灌木为主,中心以高大乔木为主,需要城市绿化养护人员的定期养护;而不讲究广场景观造型的广场公园则以高大乔木为主,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只需对广场外缘的树木进行修剪即可。也有的广场公园规模较小,只由中低高度的花卉组成,花卉多是盆栽,可以按季节更换,但是养护比较麻烦。

(三)标志绿化造型

高速公路进出口或者城市不同城区的分界处,经常能看到作为城市或者区域标志的绿化造型,这些绿化造型多以钢筋结构为骨架,在骨架中间填放泥土,然后按照设计方案在放置花盆或草皮,使多种绿植形成整体形象;也有的绿化造型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如在道路两旁坡度较大的地方大面积铺草皮,然后用不同颜色的低矮灌木镶嵌在大片草皮中间,形成文字或图案。

钢筋结构为骨架的标志性绿化造型是立体的,以花卉、草皮为主,需要定期修剪和养护,而在道路两侧坡度较大的空间上进行的绿化造型设计,多是平面的,对技术要求较低,养护也比较容易。

道路规划设计中绿化的作用

(一)美化环境

绿化在道路规划设计中首先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在城市里,建筑多是钢筋和水泥构造,即使建筑立面颜色再丰富多彩,也逃不过灰白的主色调,加上城市马路和护栏等,也多以深色为主,在没有绿化的情况下,城市的主色调是灰暗的,一眼望去十分缺乏生气。即使在同一座城市中,一条路上有三条绿化带,绿化带中植株的高矮错落有致、颜色随着四季更替显得多姿多彩,一条路上没有绿化带,只有零星几棵树木,给城市居民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评价一座城市是否“美丽”,将很多的评价指标都放在市容市貌上,道路绿化为市容市貌增添的光彩,显然是有目共睹的。

(二)协助维护交通安全

道路规划设计中的绿化还起到协助维护交通安全的作用,以长途高速公路和盘山、跨河公路为例,如果没有绿化带,驾驶员要进行两小时以上的驾驶,难免会引起视觉疲劳,对继续行车十分不利,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绿化带能够使司机的视觉得以放松;另外,很多盘山公路和跨河公路的周边环境都显得比较危险,道路绿化起着遮挡的作用,能够使司机暂时忘却行车环境的艰苦,放松心情驾驶,注意力也能较多的集中在前方道路上而不至于分心,确保驾驶安全;道路绿化在驾驶中还扮演了参照物的角色,道路两旁的树木距离和植株数量为司机判断与前面车辆的车距提供参考,避免因为快速驾驶导致追尾情况的发生。

(三)维护生态平衡

道路规划设计中的绿化还起着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绿化始终是建设发展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建设中,大面积的地皮被用来修建各种建筑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随着道路的铺设而贯穿在城市中的绿化带为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作出了巨大贡献。树木不仅能够降低噪音、吸收汽车尾气,为城市增添绿色,还对城市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控制。绿化程度低的城市常年处在干燥、粉尘大的环境中,对居民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对城市其他物种的生存也造成威胁,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而绿化程度高的城市则提供给人们舒适的人居环境,阻挡风沙和雾霾的侵袭,维护着城市的生态平衡。

道路规划设计中绿化建设的原则

(一)植被因地制宜原则

道路规划设计中的绿化在植物选择上,并不是想当然的和随心所欲的。植物本身对生长环境和土壤情况有要求,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也十分不同,因此在进行绿化建设时候,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南方较为低矮的阔叶乔木和开花乔木虽然外形美观,呼吸作用更强,但要求较为湿润和温暖的气候,强行乔迁到北方,成活率极低,不仅不能起到绿化的作用,还会浪费大量的资金。

(二)从实际需要出发原则

道路规划中的绿化建设还应该遵从从实际需要出发的原则,从道路的特点入手进行绿化设计和建设。例如,在盘山路等极其需要稳定道路周围土石状态的需求下,应尽量选择根系发达,对土壤环境要求低,能够抓牢土石的低矮灌木,防止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泥石流等灾害对道路的破坏,而在多风沙的地区应选择高大乔木作为道路绿化树木,通过阻止风沙和吸收高空粉尘,保证道路能见度符合行车要求。

(三)平均分布原则

在道路规划中进行绿化建设,还应该遵循绿植平均分布的原则,不仅要保证绿植种类的多样化,还应该保证道路每个路段上都有绿植,这样才能够使道路绿化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总结:

综上所述,道路设计中绿化的基本形态有绿化隔离带、城市交通广场公园和标志性绿化造型三种;在道路设计中,绿化起到美化环境并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而且绿色植物对缓解驾驶疲劳十分有效,能够协助道路实现交通安全;在进行道路绿化建设时,应选择与道路铺设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宜的植物,从实际需要出发,尽量使绿化平均分布在道路两侧,以保证绿化的效果达到最好。

参考文献:

[1]俞明健.关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提升环境功能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2(06).

[2]卫东.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07).

[3]胡小凯,吴立涵,梁园芳.乡村绿化道路规划设计探讨——以汉阴县双河口镇绿道为例[J].山西林业科技,2013(08).

道路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作者简介:陈星斗(1974-),男,四川南充人,曾任职于重庆市规划局,现任职于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工学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对于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根据交通需求分析,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1],规划设计人员一般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等规划规范进行规划设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技术参数是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城市道路项目具体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在城市道路工程进入项目层面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要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在开展道路设计时,设计单位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等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和控规确定的城市道路技术参数,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边坡、桥隧结构、交叉等方面进行工程设计。对于平原城市,由于道路多为直线、地形起伏不大等原因,城市道路一般都能够按照控规确定的道路规划参数进行设计,并满足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但是对于山地城市,由于其地形高差大,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质地貌也十分复杂,规划的道路网络通常依山就势,呈现出自由式和组团式布局的特点,道路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因为与控规编制时所依据的设计规范不同、设计深度要求不同、项目所在区域建设内容综合配合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很难满足控规所确定的道路技术参数,比如重庆、攀枝花等西部山地城市,以及青岛等一些东部城市。笔者在本文中将对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主要差异进行一些探讨。

1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规范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笔者通过梳理道路设计规范和道路规划规范,现将两者存在的一些主要差异阐述如下:

1.1平面线形

缓和曲线:系曲率渐变的曲线,一般采用回旋线,以使与汽车由直线进入圆曲线时行驶顺畅,不存在曲率突变。加宽:按道路设计规范,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内侧加宽,其加宽值经过计算确定,并在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以适应行车转弯时的横向宽度需求。平面线形方面的差异,导致控规成果既有可能圆曲线和直线在半径、长度等线形方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也有可能在道路宽度等方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从而致使道路设计与控规成果有很大的差异。

1.2纵断面

由于变坡点设置、坡度、坡长、合成坡度、平均坡度等方面的不同,实际设计标高与规划道路标高会有较大出入,影响规划道路本身和周边地块高程。

1.3横断面

实际设计横断面可能会超越控规确定的道路宽度,或者只有缩减控规确定的道路宽度。

1.4平纵横断面线形协调方面

在道路设计中,需要按规范进行平纵断面的协调设计,如平曲线和竖曲线应尽量重合,以避免所产生的视线诱导突变和排水困难;平曲线和竖曲线大小要保持均衡;避免在凸型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型竖曲线的底部,设计小半径的平曲线和反向曲线的变曲点,否则会引起视线诱导错误而引发危险;在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断面线形的反复凹凸,即避免规划多个变坡点等等[2]。而上述原则,在规划规范中没有要求,规划设计通常没有考虑。

1.5其他交通设施方面

道路设计规范对停车港、展宽段等设施均有直线和缓和曲线长度、转弯半径大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而规划规范没有详细的设计技术要求。因此,在道路设计时,这些设施的平面线位将会与控规确定的平面有一定出入,从而影响道路本身和周边地块用地。

2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其他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2.1工程地质方面

在规划设计阶段,没有进行工程地质勘探,也基本无法考虑工程地质对道路的影响。而在道路设计阶段,因为工程地质勘探,可能会造成道路方案重大变更。笔者曾在重庆某一地区开展道路设计时,先按规划道路进行设计(图3中实线所示),在K0+700-K0+850段有高挖方,将产生四级边坡,防护工程量巨大。同时,地质勘探表明该路左侧山体属于顺层地质,道路将位于顺层中间,将会较高切割顺层岩层,极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规划道路在设计阶段出现了工程量和地质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通过调整道路平面线形和道路设计标高,线路向右偏移约30多米,既使得道路平面位于山体底部,又使得设计标高与岩层标高相适应,从而不切割岩层,保障了道路安全,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调整该条道路设计,将引起该路和涉及周边规划道路的规划参数调整。

2.2土石方方面

在控规阶段,道路主要依据地形制定规划标高,没有进行道路和周边地块的土石方详细测算。但是在道路设计阶段,一般不仅会对道路本身土石方平衡进行设计,还会综合周边地块开发性质进行一定区域的土石方平衡设计。比如,一般而言,对于工业仓储等需要地块平整的土地,需要考虑其场平土石方,对于居住地块,由于开发商的开发模式和建筑形态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一般不考虑其场平土石方。在综合了道路土石方和地块土石方情况后,出于经济考虑和工程实际需求,道路设计标高可能会对控规道路标高做出较大幅度的调整。

3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差异的对策探讨

由以上不难看出,在山地城市中,道路规划与道路设计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设计时所依据的规范不同以及设计深度不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道路规划主要是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规范规定进行路网系统的规划,而这些规范规定并没有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提供设计层面的具体技术性规范性要求。同时,受设计阶段、编制费用、技术力量、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道路规划不可能达到道路设计深度。但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道路参数相比较地块性质、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其恰恰又具有外部控制性、精确性等特点,在规划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规划管理日趋精细化、精准化和程式化的今天,这就形成了目前道路规划在山地城市中的最大问题,即规划成果不能达到具体项目规划管理要求的深度,导致在山地城市实际道路建设和规划管理中,经常需要用道路设计成果来修正控规,增加规划管理流程,并增加了修改规划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经济成本等不必要的社会成本,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为了尽最大努力消除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差异,从而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笔者试图提出以下对策以供探讨:

3.1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增加工程设计部分内容

山地城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可以增加道路网络工程设计部分内容。该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设计和片区土石方平衡设计。在道路工程设计部分,增加片区地质初步勘探,对每条道路进行工程设计,包括平纵横设计、交叉口设计、边坡设计等内容;在片区土石方平衡部分,对道路、周边地块进行土石方平衡综合考虑,修正道路设计标高。道路工程设计与片区土石方平衡两者应紧密配合,相互协调。

3.2研究制定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规范

重点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方面研究制定道路规划规范,可在道路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提炼简化,并适当放宽标准,以便道路设计时有充分余地,而不致重新按程序调整控规道路规划引起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人力成本等社会成本的无谓增加。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浪费部分道路沿线用地,造成用地利用不经济,因此,需要出台灵活的用地管理政策。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地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平原城市存在很多不同,本文仅对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我们还需要对山地城市中竖向规划、地形适应性、建筑物与交通设施关系、滨水临山地区等很多独具特色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于形成完整的山地城市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道路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城市 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Abstrac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oads, directly affects the function of garden green space division is reasonable, the traffic flow is smooth, landscape organization of properly, the green garden overall planning play a decisive role.

Keywords: Modern City Garden Road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道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园林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本文对园林道路的特点、设计原则等作一初步探讨,旨在为同行们在造园实践或设计中提供一些参考,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

1.园路的类型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园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②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行走0.6-l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④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汀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2.园路功能的特点。

(1)划分园林空间。中国传统园林“道莫便于捷,而妙于迂”、“路径盘蹊”、“曲径通幽”等都道出了园林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内忌直求曲,以曲为妙。“斗折蛇行”、“一步一换形”、“一曲一改观”,追求一种隽永含蓄、深邃空远的意境,目的在于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使一幅幅画景不断地展现在游人面前。园路规划决定了全园的整体布局。各景区、景点看似零散,实以园路为纽带,通过有意识的布局,有层次、有节奏地展开,使游人充分感受园林艺术之美。

(2)引导游览。我国古典园林无论规模大小,都划分几个景区、设置若干景点,布置许多景物,而后用园路把它们联结起来,构成一座布局严谨,景象鲜明,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所以,园路的曲折是经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的。使得便布全园的道路网按设计意图、路线和角度把游人引导输送到各景区景点的最佳观赏位置。并利用花、树、山、石等造景素材来诱导、暗示,促使人们不断去发现和欣赏令人赞叹的园林景观。

(3)丰富园林景观。园林中的道路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丰富的寓意,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与周围的山水、建筑及植物等景观紧密结合,形成“因景设路”、“因路得景”的效果,而贯穿所有园内的景物。

(4)功能分区。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是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为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5)构成园景。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3.园路规划原则

(1)园路在园林中的尺度与密度。园路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此外,园林绿地中还应增加相应的活动场地。另外园林过去多以参加游览为主。游园的方式、注意自我感受,人们以思索、追溯领悟中的哲理情感为主要欣赏方式,追求所谓“神游”。而现代人的方式有一种要求与参与的趋势。人们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文娱、活动,甚至进行某些学术活动,获取知识,因此,还要理解相当数量的活动场地。园路广场的占地比例:在儿童公园、专卖公园、居住区公园一般可占10%-20%,在带状绿地,小游园可占l0%-15%,其它专卖公园可占l0%-15%。

(2)园路的布局。①平面成形布局: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园林绿地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三种。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也有规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西欧的古典园林中(如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当然采用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的混合式布局方式,在现代园林绿地中也比较常见。②立面成形布局: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设有过路亭。另外在许多园中,设置坐登、椅子。园路外延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园路路口规划。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一般应尽量保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园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要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划式的地形进行设计。①园路与建筑:在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常常能形成路口。从园路与建筑相互交接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在建筑近旁设置一块较小的缓冲场地,园路则通过这块场地与建设交接。多数情况下都应这样处理,但一些有过道作用的建筑,游廊等,也常常不设缓冲小场地,根据对园路和建筑相互关系的处理和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经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二者之间的交换关系。能上能下就是我们常见的平行交接和正对交接,是指建筑物的长轴与园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还有一种侧对交接,是指建筑长轴与园中心线相垂直,并从建筑正同的一侧相交接;或者园路从建筑物的侧面与其交接。实际处理园路与建筑物的交接关系时,一般都避免斜路交接,特别是正对建筑某一角的斜角,冲突感很强。对不得不斜交的园路,要在交接处设一般短的直路作为过渡,或者将交接处形成的路角改成园角,应避免建筑与园路斜交。②园路与水体:园林常常以水平为中心,则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③园路与山石: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而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结束语;

道路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发展;道路规划;规划设计;

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现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历史的浪潮中,取得巨大的辉煌必然会有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让世人所羡慕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大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被合理迅速的解决,那势必会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1.1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

1.1.1 城市的道路规划随意性

城市的建设,道路规划先行。道路的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很重要,城市建设依附与道路的规划。所有的城市建设例如,城市的广场,社区街道,旅游景观等等的建设都应列入到城市道路规划的行列中。而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很难看到完整的道路规划,通常表现的很随意。可以理解出很多的原因,首先,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计划没有变化快;其次,从中牟取相应的利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个体的经验者,他们更愿意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寻求更多的财力,将土地出让,这都将影响到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问题。

1.1.2 城市的道路规划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城市中一些领导为了自己的仕途得意,使得许多的城市道路规划都是由人为而改变的,缺少严肃性。城市的道路规划作为城市的重要一部分,其中重要性可想而知,所有城市的道路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应突出地表现出来。一旦城市的整体道路规划确定下来,不能因为人为的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但目前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即换届、换领导,道路规划马上就变,仅仅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没有考虑到道路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导致消耗了大量的城市的资源,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1.1.3 城市的道路规划中没有体现出“以民为本”的原则

首先,从道路规划过程看,人们群众参与的程度是不够的。其次,在道路规划过程中,领导们总是以自己的意志进行判断好坏是非,使道路规划的独立性和公开性被打破,人们的需要得不到反应。最后,城市的道路规划的约束力不强,降低了人们对道路规划的信任和关注。

1.1.4 道路规划中有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首先,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完全忽视了对文化的保护意识。一个城市的发展壮大,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长期的历史过程必然会有大量的文化遗产遗留下来。在城市的道路规划的过程中,那些有深厚文化的底蕴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文化遗产已经遭到严重的损坏;其次,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城市建设规划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再次,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完全是追求速度忽视质量。有些城市完全是为了早日完成任务,早出功绩,仅仅是追求城市的道路建设速度,完全忽视质量的问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损失。

1.2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盲目的将道路拓宽,我国的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普遍较窄,主干机动车道的道数较少,一般只有几条。近些年,我国的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在不断的增加,在道路上堵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许多机动车的要求,许多城市没有经过具体的规划就将一些旧的街道巷子拓宽,将机动车的道数增加到10条左右甚至更多。机动车的道路是越来越宽,占地面积越来越多,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其次在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口是整个城市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更是交通控制的地点,在交叉口范围内,车速运行速度慢,通行的能力小,事故的高发地。在交叉口的设计中,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主干道数不足,通行的能力与路段成反比,在交叉口排水的设施不畅,在下雨阴天雨水堆积;其次,与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有一定的区别。城市道路功能的多样性,组织很复杂,建筑密集,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布线很多,建设的周期短。由于城市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成,不得不降低标准。有许多主要的干道根本没有采用科学的原理建设,由于基础建设的不够牢靠,许多主干道路在投入使用的不久,就出现路面断裂,下沉等一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最后,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忽视了我国的人口密集,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在机动车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依然没有变化。在九十年代末期,为了满足机动车辆的增长,大幅度的压缩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占地面积,许多主干道路,相隔700~800m,甚至是1 000m都没有一个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致使行人们过街不方便,随意的穿梭在大街上,轮闯红灯的现象很普遍。导致了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增高。

2、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措施

2.1 解决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城市的道路红线是普遍较窄,主干道的机动车道是比较少的,但是不可以任意的将一些旧的街道建造成超宽的机动车道,使得土地更加的紧张。在交叉口增强交通的信号,避免行人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互的干扰对交通信号产生影响。对于道路上的排水设施要经常的检查和维护,不能使雨天的积水对道路的交通有一定的影响。对与道路中的路面设计的问题,要根据科学来建造,不能因为政府的影响而违背科学的原理,要做好根基工作,将路基做好,不能使得刚刚投入使用的路面就沉降,路面断开等问题产生。还有一些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工作的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没有一个高的道德标准,不能完全的保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有序的进行。

2.2 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过程中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在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规划城市的建设,要依据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所起的作用和所处地位,给城市做一个好的定位,制定一个有效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道路规划要坚持维护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要频繁的变换,否则必将导致建设工作的失误。不能脱离实际的问题,可以从基础着手,根据形势进行研究,这对于城市的建设规划很重要。要不断的结合本身的问题,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的规划体系,因地制宜,编造出更详细更专业的道路规划设计。要不断加强对于城市道路规划的宣传力度,要人人参与,发动广大群众,多多为城市的道路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

2.3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城市的道路规划发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要保证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顺利实施、顺利进行,各级城市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将规划实施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做好土地的审批,使用,建设工作,严格监督正在进行的规划工程,按照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完成。要经常进行监督检查,若发现有些违法的行为,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纠正或处理。只有相应的制度才能维护监督的权益,使得管理规划工程更顺利的进行下去。

2.4 提高道路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城市道路规划管理的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需要具体的操作,而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道路规划管理的效果,关系到能否正确的实施。有效的提高城市道路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是保障规划道路切实发挥作用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