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

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

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咸宁 园林与景观 建筑设计 问题 对策

咸宁市位于鄂东南,气候温和,降水量丰富。市区内有淦河穿越,还有傍水休闲的潜山、教育重地青龙山、十六潭山公园等,是闻名遐迩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市内温泉遍布,“香城泉都”因此而得名。近年来,咸宁市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城市,加大园林绿化投入,在市区建设上规划绿地面积高,并对一些原有景点进行升级改造,出现了不少亮点。

一、咸宁园林与景观建筑设计考察现状

基于此,笔者先是到咸宁市园林局和市规划局查阅了部分资料,并咨询了有关专家,然后进行了实地考察,主要有沁香园、淦河、潜山、十六潭公园等经升级改造的景点,还有新建的水上喷泉、竹博物馆、桂花博物馆、规划展览馆等,以及一系列工业园区绿化、街道和道路绿化等,对咸宁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有了以下直观的体会。

(一)绿化设计以人为本,注重民生

根据现场考察,在园林规划方面,市区里面充分利用群山环抱、山城相依的地理特点,将山体园林化改造为景观园林公园,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包括青龙山公园、十六潭公园等。并且充分利用街头绿地,先后建成了望泉园、石景园等多处街头游园对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便利条件。市民的休闲、健身和娱乐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街道绿化方面,在经道路绿化升级后,增加了很多冠大浓荫的速生乡土树种,绿荫地快速形成且分布较广。在主干道如咸宁大道、桂乡大道等,种植有双排或多排树木,形成了道路绿化和休闲相结合的绿化带,便于市民行走、散步。这些绿化工程不但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让市民深切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后的舒适,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以人为本”。而这种考虑民生的方案值得称道。

(二)绿化建设突出地方特色

在咸宁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了地形特色,种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彰显了本地区的园林绿化的特点,在生态景区的打造中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找到了之处,彰显了个性,提升了魅力。

1.广泛种植桂花树。咸宁桂花资源丰富,是中国桂花之乡。咸宁市在桂花树的种植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目前,咸宁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可以充分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即“桂花”文化。咸宁市区多条主干道上栽种了大量不同种类、品性、规格的桂花,建设了桂花主题公园――沁香园,将月桂雕塑设置在人口集散度高的火车站广场,在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了国内首家桂花博物馆。咸宁市以丰富的桂树资源为依托,通过规划、设计、建设、科研和种植,营造桂树氛围,弘扬桂花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香城”。

2.因地制宜,种植咸宁本地其他植物和植被,打造园林城市特色的景观。咸宁根据植被好坏将城区山体分为生态林地、山体公园和城市建设用地。山体公园除种植桂花和竹类外,还栽植樟树、枫香等乔木,并配以薛荔、石血等植被,营造具有郊野气息的城市景观;城市建设用地也注重景观设计,合理处理其和山体、绿地的搭配和过渡。

二、国内其他地域园林与景观建筑设计现状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境日益恶化。越来越频繁、严重的雾霾已经强烈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生存环境。近年来,国内城市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通过打造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园林景观来改善城市环境,展现城市形象。在园林规划方面以城市生态建设为终极目标,以旅游景点建设为手段,根据各地的地理条件、自然风貌、气候和历史文化背景,打造了富有特色的环境。笔者通过考察和总结,认为国内园林与景观建设有以下特点:

(一)普遍重视园林规划设计,但实际执行存在不到位之处。目前的城市园林规划蓝图宏伟,以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画面感很强,看起来绿化面积占比大,景观之间无缝衔接,显得舒适宜居。在这种规划引导下,各个城市涌现了一批园林景观,如武汉金银湖湿地公园、东湖生态景区、木兰天池等。这些景观生态环保给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是市民之福。但我们也同样看到了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这些景观之间的衔接较差,甚至没有关联,各自独立。因为这些景观的建设和整个城市的景观建设脱节,景观之间的城市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从整个城市来看,绿地总面积占比不低,可给人的感觉还是绿地太少,其原因是建筑和景观之间没有合理布局,建筑和景观各自独立集中,这就是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更新了园林景观规划理念,回归到重视本地特色。园林景观建设结合城市实际,根据城市规划需求,在城市文化底蕴、历史背景、景观现状和地理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有了创新和科学管理,增加了城市园林和绿地,创造了一批优秀的具有地域特色、个性突出的园林景观作品。

(三)园林景观建设工艺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除了采用常规的工艺,还应用了很多如LED灯、音乐喷泉等设施,如武汉高铁站的设计大规模采用仿生的钢筋骨架,在传统的构景手段上进行创新,为园林造景和景观建设增添了现代气息。

(四)园林景观建筑雷同现象严重。由于城市化进程节奏过快,各地在规划设计时对人文景观、建筑形式和环境缺乏认识,在景观设计时对建筑与植物的搭配、布局缺乏思考,只是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方面生搬硬套,缺乏独创性,导致了很多雷同景观的产生。

三、咸宁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随着咸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用地不断侵蚀绿地,新城区又面临重新造景。如何完善生态旅游城市,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咸宁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整体规划方案不够明确,专项方案不够具体,导致执行难。整体规划方案应从全局出发,明确主题,清晰主线;第二,建筑规划方案没有考虑地理地貌和风俗人情的实际,理论和现实脱节。新建城区应避免大面积破坏植被,旧城区改造也应以人为本,不要片面追求现代化建筑;第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规划为城市建设让路而导致变更太多,规划执行不到位。规划方案应当统筹城市建设和园林规划,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拆建;第四,设计人才相对匮乏,缺少创新方案。从目前的园林建设来看,有一些特色方案,但总体来说还是缺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景点或建筑。第五,缺乏立体绿化以及多层次绿化。

(二)加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

1.坚持打造生态城市的目标不动摇

充分考虑咸宁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风土人情,对土地资源、植被资源进行评估和保护,在生态的基础上造城,而不是造城之后再来造景。应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前瞻性地进行几十年上百年的规划设计,以生态保护、改造城市生态环境为途径,实现城市功能性和生态性的统一,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天人合一”。

2.重视整体规划设计

明确咸宁整个城市、园林建设系统规划目的,从理念设计、用地情况和园林建设入手,创造和谐、适应自然的环境。

3.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咸宁的目标是打造生态旅游城市,首先要树立满足市民、游客需求的人本意识。不管建筑如何进行设计、处理,都应从细节上为人们的起居、工作和休闲服务,改善小气候环境,增加舒适感,才能得到市民和游客的认可。

4.立体化、多层次绿化

目前在各区域如商业中心、公园、住宅区和街道铺设了很多草坪空间,只种植少量高大乔木点缀,零星地搭配一些灌木。通过这种方式可快速地扩大了绿地面积,但却没有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咸宁靠近武汉,夏天极为炎热,应种植更多高大的达地乔木,增加绿荫面积,同时在建筑屋顶栽种花草灌木,增加草坪,这样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增加宜居空间。

5.加强设计师团队建设

咸宁应考虑引进高水平设计人才,择机举办园林设计论坛、设计方案比赛等活动,吸收高水平的设计方案。

四、咸宁城市建筑景观发展展望

由于园林景观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大规模的修建景观园林难度巨大。咸宁的园林景观设计应探索新的途径,考虑以点带面,在现有历史文化景点和生态景观上进行改建和改造,打造一些具有规模性、示范性、代表性的景区,吸引各地游客旅游拉动经济,同时经济的增长又能激发园林景观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一定的良性循环。

(注:本文为湖北科技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13025)

参考文献:

[1]金新琼.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2010(10).

[2]刘飞.浅谈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与技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3]赵益君.生态园林概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J].美术大观,2010(12).

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标

按照“规划引导、项目带动、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原则,高标准实施道路绿化、公园改造、节点优化、采石场治理、河道整治、小区绿化等一批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工程,推进市区园林绿化规模化、景观化、生态化、人性化。

二、工作任务与责任分工

(一)市城乡建设委:对**公园和**公园实施全面升级改造;对中心市区9条新建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对**、**、**路进行全面绿化;对一些路口及重要节点、旧生活区的绿化进行优化。概算投资35528万元。

(二)**区政府:对**镇、**镇、**镇域内道路、河道进行绿化升级;对采石场进行生态恢复。概算投资11166万元。

(三)高区管委:对辖区内新建道路进行绿化;对**、**路、**路等道路及初村新区进行绿化升级;结合旧村改造,建设花园式小区。概算投资10140万元。

(四)经区管委:对辖区内**、**路、**路等6条道路进行绿化升级,对海上公园、城中村、旧生活区及农村环境等进行整治,对采石场进行生态恢复。概算投资11750万元。

(五)工业新区管委:对省道、商务港广场、子河等实施景观绿化。概算投资9400万元。

(六)市城管执法局:牵头组织实施市区采石场治理工程,恢复改善区域植被景观;清除违规占用绿地、影响绿化景观效果的广告牌、标识牌等,对侵占、破坏绿地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限期恢复。

(七)市公路局:对**路两侧缺株行道树进行补植,补栽法桐298株。概算投资12万元。

(八)港集团:对**公园进行升级改造。概算投资80万元。

(九)市供电公司:对**公园进行升级改造。概算投资80万元。

三、工作要求

(一)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量化,落实到人。要进一步细化工程内容、建设标准等,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在4月初全面开工,6月底前初见成效,10月底前取得明显效果。

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范文第3篇

一片区定位:

1片区在地理位置、用地面积和上位规划中都不能满足城市副中心要求,因此把该片区定位为县城市副中心,缺乏设计依据。

2、该片区规划参考背景资料太少、面太窄,分析层面和深度都不够;如缺少与井开区之间的互补、共存、依托等关系分析。

3片区的定位要在考虑县城镇发展规划基础上,服从市城市总体规划、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县统筹规划、城南城市控规设计等上位规划,同时满足商业、交通等专项规划要求;片区可定位为市级水上运动休闲公园、企业总部经济中心、生态低碳生活区,使片区城市设计能符合相关规划要求,要进一步深化、完善。

二、总平面布置:

1、作为市级公园,须提出该片区的特色,以别于庐陵生态公园、龙湖、天祥公园,可以考虑以水上运动项目的建设为主。

2公园须根据片区的定位,对水体、沿湖绿地、娑罗山向北延伸部分山体,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使山、水、城三者之间相互交融得到进一步深化体现。

3、环湖路临湖南侧可以向南侧偏移,使湖岸和道路之间留有足够的绿地空间,有厚实感,给市民提供较大的休闲空间。同时迷你高尔夫球场的设置可行性不强,市民参与度不高。

4、娑罗山向北延伸部分山体东侧的别墅与山体相临太近,不利于绿地景观的建设,建议取消该别墅群,改建为儿童游乐场所,也可使山水景观之间相互交融。

5、花园酒店和风情商业街位于片区的重要节点位置,应减少建筑密度,或把其调整至环湖路以外的周边商业区。

6、该片区南端开发用地与铁路、快速路的规划布局没有协调、衔接好。

7、注重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结合,合理调配各功能用地指标和发展规模。

三、建筑和景观:

1、对已形成的临君山大道北入口处的现代城畔住宅小区提出改造建议。

2、缺乏对公园内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的分析,应提出公园内建筑的形态和色彩的意向分析。

3、临白云路和片区东南角的建筑天际轮廓线还显平淡,须调整优化。

4、片区的建筑应按低碳、环保要求进行设计。

5、大道的公园东北角出入口处的形式过于单调,须进一步优化;同时建议把临君山大道西入口处(临畔)的绿地设计纳入公园的整体设计当中。

6、植物配置要考虑现代文化,引进先进理念,大多视线要通透。

7、路上的大桥的形式,须进一步优化,并提出比选方案。

8、片区东南角的水中小岛须调整位置和体量,避免影响在105国道看湖景的视线通透性。

四、功能配套设施:

1、考虑满足各种水上运动的标准赛道的设置和相关设施配置。

2、儿童游玩场所过于分散,且面积较小,应集中于二、三处合理设置,同时应适当增加老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建设。

3、垃圾站、公厕、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的数量、形式、位置没有明确须配套完善。

五、补充完善内容:

1、应对水体景观在枯水期、丰水期的水位控制和水岸处理进行分析,补充满足全年景观要求的处理方案。

2、完善慢行系统包括步行、自行车、电瓶车的分析,并满足沿湖段全部连通的要求。

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相改造;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树种;景观规划

1 大蜀山森林公园自然地理概况

1.1 地理位置

大蜀山森林公园地处北纬31°26′,东经117°8′,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蜀山区位于合肥市西南部,东以金寨路与包河区为界,北以环城西路和南淝河与庐阳区为邻,西南两面与肥西县接壤。区域内座落着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和已建好的中国(合肥)科学城。

1.2 地形地貌及水文

大蜀山山峰系大别山南麓余脉,地形起伏陡峻,是江淮地区不可多见的典型火山山貌。峰顶海拔284m,山势东南高,西北低,且东南面坡缓,背面坡陡,最小坡度5°,最大坡度30°,整个山体呈椭圆形,环山约7.75km。

大蜀山内有一自西北向东南流向的蜀山干渠,下游接十五里河,河水注入政务文化新区的天鹅湖。大蜀山东侧有修建的面积约26.67hm2的人工湖。西侧有一系列水塘通过水渠与312国道南侧的柏堰坝水库相连。北边是我国较大的人工湖之一——蜀山湖(董铺水库),其面积约1 466.67hm2,有一道高23m、长2581m的拦水大坝,能蓄水1.7亿m3,关系到合肥市郊区数万亩农田灌溉、合肥市防洪和供水,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地位。

1.3 母岩母质及土壤

大蜀山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时期(约1.4亿年前)的一座火山,现已为死火山,古火山应有的火山锥、火山瀑、火山岩、火山颈等火山遗迹至今保存完整。地质结构为堆积型,岩石主要为岩浆岩,山坡上分布不少由岩浆喷发形成的的黑色岩石。蜀山森林公园土壤深厚,土质多属于侵蚀性黄棕壤,局部分布有红壤。

1.4 气候

合肥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气温15.7℃;最冷1月,平均气温2.4℃;最热7月,平均气温28.4℃。降雨量近0.001m3,年平均无霜期228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日照2100多个小时。

1.5 植被

大蜀山现有植物有40余科200多种73万多棵,主要森林植物有马尾松、国外松、雪松、水杉、柏、麻栎、青冈栎、银杏、香樟、盐肤木、枫香、玉兰、毛竹、石楠、冬青、乌桕、栾树等。

2 大蜀山森林公园的林相现状

2.1 林相单一,森林整体景观较差

据调查,大蜀山森林公园有林地总面积553.2hm2,其中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就达247hm2,占林分面积的44.65%,还有一定面积的雪松林。可见林相单一,森林整体景观较差。特别是98年爆发松材线虫病以来,松树枯死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林相景观,因此更新林相迫在眉睫,如图1所示。

2.2 主要树种较单调,季相景观不够丰富

公园内分布较广的树种除了马尾松外,主要为:麻栎、枫香、香樟、乌桕、盐肤木、重阳木、栾树,其中常绿乔木仅有香樟;落叶树种中重阳木、乌桕为小乔木,高大乔木仅有麻栎,盐肤木,且分布有限。多数群落由上述树种以不同组合方式而成。春季开花飘香、秋冬季观果、观叶植物相对较少,树种搭配不尽合理,无法给人以“步移景换”的感觉,未能满足人们对森林资源景观的观赏要求。

2.3 林分通透性较差

大蜀山森林公园的植被主要是解放后长成的人工林,造林时为了降低成本,建群树种均为小规格苗木,造林密度大,经过几十年的生长,不少地块郁闭度达0.9以上,甚至完全郁闭。不仅无法进行人为养护作业,如打药防治病虫害等,而且视线封闭,使人压抑,如图2、图3所示。

另外林下杂灌较多,受人力、物力影响,林下卫生伐、间伐力度不够,不仅使下层树种很难成长为上层树,也使林分具有很高的火灾隐患。

3 林相改造方案

3.1 森林抚育方案

3.1.1 森林更新采伐。主要是马尾松、国外松的更新采伐。位于大蜀山坡度较缓,土层较厚的区域,小班号为1,3,4,6,7,9,12,17,19,20,21,22,24。解放后栽植的马尾松纯林,其密度大且普遍进入生长峰顶期或成熟期,郁闭度达到0.9,甚至完全郁闭。同时受松材线虫病的侵害,需将这些成材木、病木进行更新改造。根据林分分布特点、立地指数高低及水土保持状况,采取隔株、隔行、小片间伐方式,分期分批采伐松树纯林,采伐强度控制在30%~50%,争取使更新后的郁闭度降低到0.6~0.65。充分利用现有林地中的次生林进行抚育,形成地带性森林植被,同时在林下补植常绿阔叶树种,确保冬季林相足够的绿色。补植的常绿树种主要是香樟、苦槠、深山含笑、红果冬青、青冈、桂花等,形成以阔叶树为主的异龄复层混交林,增加林分的防火、防风、抗病虫害的能力。

3.1.2 抚育间伐。杂阔混交林的抚育间伐,主要分布在蜀山半山腰位置,土层较薄,生长条件较差,小班号为8、13、14、15、16。借鉴其他林区林相改造的成功经验,结合具体地形、地貌等自然特点。在公园杂阔混交林分批次进行带状或小块状抚育间伐,伐除和清理区内腐朽木、枯死木、病虫木及杂灌木,强度控制在15%~20%,增加林地通透性,促进林下阔叶树种诸如盐夫木、香樟、青冈、冬青、麻栎等的生长;伐除过密过多的林木,抚育生长较好、具有培育前途的树木,使其尽快形成上层林木,保持林木足够的生长空间。采伐强度利用树冠系数法测算。计算公式如下:N=10000/(K?H)2式中:N为每公顷保留株数;K为树冠系数,即冠幅与树高之比;H为林分平均高,图4为卫生伐后的林分现状。

公园景观改造规划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保护;历史性城市景观;中心花园

1 概况与历史

中心花园是天津历史文化街区中最大的城市花园,布局精巧、特色鲜明。作为鉴证天津历史的城市花园,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特殊的历史纪念性、广阔的文脉延续性使中心花园超越了单纯的景观花园的范畴,可以视作历史性城市景观。

2 目的和意义

中心花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是城市居民体验自然景观、户外活动、聚会息憩的场所,也是人们体验城市空间、认知城市的主要媒介,成为人们了解认识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延续性的窗口。人们通过公园的规划布局、植物景观、设施小品等,解读天津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进而了解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文化。

随着天津市十四片历史保护街区的保护规划出台,中心城区的改造与更新成为城市规划的新任务。中心公园街区的整体保护利用是历史保护中我们应当思考的新问题,中心花园历史保护街区由于涵盖了众多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性城市景观,那么中心花园的整体保护利用规划将为众多历史保护街区更新探索新路。

3 改造面临的问题

中心花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重功能,但是随着天津市的经济迅猛发展也给中心公园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中心花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心花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问题凸显,难以满足现代新型社会大众生活及审美的要求,并且与历史街区保护有着功能上的滞后性。如何协调中心花园与现代大都市生活变化之间的平衡,己成为中心花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4 保护原则

4.1 整体性原则

从功能布局、对外交通联系、植物景观和设施小品等整体设计。

4.2 原真性原则

保留法式环形放射的花园布局结构,恢复花园核心历史性景观。

4.3 地域特色原则

根据天津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地质条件,选择本地树种中带有法式风貌元素的树种进行种植,体现地域的识别性和历史风貌识别性。

4.4 以人为本原则

作为开放型的公共花园,在布局中多考虑公众的需求,从景观布置到休息设施都要以市民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4.5 生态性原则

因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公园内部不能种植高大乔木,规划中选择了就近移栽的方法,有效的保留了大量古树,并且在景观设计中使得绿化面积增大,活动区域更集约,合理利用土地。

4.6 时代性原则

作为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改造更新设计,既要保护原有历史文化元素,还要在设计中体现时代赋予的新功能,两者综合考虑缺一不可。

5 规划定位及方案解读

根据综合分析将中心花园街区打造成为辐射周边的公共核心,充分考虑区位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利用,错位发展将街区定位为集中展示法式风貌特征,以精品商业、文化休闲和特色居住为主的综合型历史文化街区。中心花园则成为高端文化休闲为主的核心区公共开放空间。

(1)在花园历史风貌恢复方面出现过几种方案的比拟,起初想要恢复初始模样,但是无论交通流线还是功能格局都不符合街区的整体定位。而后提出恢复法式经典园林的设计构想,但过于奢华,不便管理和维护,且不符合公共开放型花园的风格。最终以法式经典园林元素为基础,结合路网格局和功能需求,形成了最终方案。

(2)在历史记忆的延续方面,以中心花园的核心景观为切入点,恢复其建成时的八角凉亭,让历史脉络通过主景观唤醒人们心中的中心花园历史记忆,强调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和识别性,成为中心花园新的地标。

(3)功能分区组织方面注重与周边建筑的联系,强调功能上的互补。外侧人行环路为商业建筑提供户外休息空间,两侧高大乔木形成的荫郁让步行空间更加宜人舒适。外环路内侧形成6个节点,不仅是次要的景观节点,而且还是人们休息活动的开放空间,有效的将外侧人流引入到花园的主景观区。花园中心为核心景观区,主要是提供观赏和地域标示性作用。

(4)通过研究法国经典园林案例,结合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形成空间特征外高内低,强调绿化种植,几何放射的小尺度景观园林方案。外侧为高大乔木,中间过渡区为小乔木,内侧为灌木,核心是花坛。树种选择以法国梧桐布置于行道树及外侧;梨树、海棠、玉兰布置于中部过渡区;小叶黄杨、海桐、洒金桃叶珊瑚形成几何图案布置于内侧;核心区花坛因时节定期更换(图1)。

6 总 结

人文历史与地域传统对城市历史性景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根深蒂固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景观。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拥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和其所属的实体环境,共同构成了历史性城市景观。要在历史性城市景观设计中实现时空连续性,实际上就是要在设计中体现对城市文脉及地域的尊重。在中心花园规划设计中,尊重文化,保护传统,力求引出历史保护多项原则;同时也注重现代城市文化的发展要求,将现代与历史紧密相连,为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