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新农村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乡镇文化站存在的重要意义
(一)乡镇文化站能够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作为宣传文化的主体,乡镇文化站属于我们党领导下针对于农村地区的文化宣传阵地,可以起到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意义之一就是凝聚农村地区的广大的农民群众,对他们积极的宣传一些先进的文化,引导农民群众加入到我党的一些文化的传播宣传事业中。鼓动他们积极的学习这些先进的文化,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以及精神保障。
(二)乡镇文化站能够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乡镇文化站的建立依据就是根据党的先进指导方针,而且具有自己的工作纲领和原则。对于乡镇文化站来说,借助一些诸如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除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而且还可以激发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加强文化学习以及加强科学学习,带动他们努力学习技术的主动性。
(三)乡镇文化站能够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
乡镇文化站能够实现与农民群众近距离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有效地形成一种浓郁的和谐文化,这样可以更好地从文化的角度去服务于人民群众。另外乡镇文化站通过开展积极的引导性以及示范性活动,除了能够促使广大农民群众们积极的参与到新农村建设进程,还可以在一系列的具体活动中努力的提高自己。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营造了一定的文化环境,提高农民建设家园的意识,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道路上来。
二、乡镇文化站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要想通过乡镇文化站顺利地推动农村基层地区的农民群众文化建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部分地方的乡镇文化站方面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地方乡镇文化站管理制度不完善
实际上来说,一些地区的从事乡镇文化站工作管理的政府机构结构繁杂,且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镇文化站工作的开展。部分地区的乡镇文化站管理部门一般都涉及多个部门,这便会存在缺乏一定的协调配合的情况,时常发生职能交叉以及重复工作,大大的降低了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效率,出现浪费大量的资源的现象。而且由于乡镇文化站管理机构的制度的不完善,没有建立起详细的分类机制,也没有与乡镇文化站工作对应的评价指标,可能阻碍了乡镇文化站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甚至是降低了相关人员进行工作的积极性。
(二)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的支持
目前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针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了多项政策,但是广大的社会群体对于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意义性以及态度目前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对于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有效性的影响非常明显。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当前已经加大了对于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政策支持,但是对于资金方面的帮扶力度却比较小,这就限制了部分地区的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有效性的开展。其次,由于当前乡镇文化站工作与当地的文化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紧密的合作模式,甚至很多的合作方式都仅限于形式主义,而且缺乏明确的深度以及广度。因此,很多乡镇文化站工作无法得到一些认同以及支持,也缺乏一定的经济支持,这就导致了乡镇文化站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有效程度。最后,由于部分社会群体存在一些落后的理念,他们抱有一些消极的态度,轻视地方乡镇文化站工作,这种情况也导致出现一定的负面效应。
三、新形势下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策略
(一)争取社会力量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支持
农村的文化活动具有典型的公益性质,这一项事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乡镇文化站除了要努力宣传农村文化活动、建设农村文化工作体制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引入社会力量。所以乡镇文化站要主动联系民间协会以及各事业单位,加强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力争让全社会各个层面都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的事业中。
(二)完善乡镇文化站工作机制
若要推动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得有一套先进的乡镇文化站工作机制,在开展乡镇文化站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实行“奖惩制度”。对积极参与和建设乡镇文化站工作的农民群众进行表彰或者现金奖励,对阻碍干扰乡镇文化站工作的人,根据其对行为的影响强度,再具体分析判定。其次,还要实行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去推动人们对于乡镇文化站工作的认识,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而努力。
(三)加大农村文化工作宣传力度
对农村文化工作等方面,我国应不断地、切实的进行宣传。而且要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让我国人民群众都能充分意识到乡镇文化站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对我国现如今的乡镇文化站功能现状有明确的认知,加强乡镇文化站的保护文化的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为推动乡镇文化站工作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密切地结合所在乡镇的实际生活水平、基层人文环境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的为农民们提供形式更加的文化活动。从而起到引导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以便进一步地满足农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高占祥.论社区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67-68)
[2]龚贻洲.论社区文化及其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9).(2)
(草案)
一、基本情况
__街村是凤凰镇政府所在地,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总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53亩,林地4500亩。总人口5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909人。现有3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村。村域经济以商贸业和农业为主。村内有明、清时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一条街,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开发和旅游价值。村内有个体工商户233户,是柞水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二、规划的指导思想中国文秘之家-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工贸性旅游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20__年至20__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__街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铺设__街村五、六组(皂凤公路__街段)水泥路。
(2)架起六组两座跨皂河沟大桥。
(3)改造、扩建自来水厂,延伸输水管网,接通五、六组自来水。彻底解决五、六组的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4)巩固、改造社川河河堤,实施交通小区外河堤水泥靠板工程。
(5)争取立项建设通子房沟的跨河大桥一座。
(6)建三间两层村两委会办公楼一幢。
2、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以子房为主发展大棚菜和设施农业,保障集镇菜篮子工程,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围绕古民民居保护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1)制定古民居保护开发规划。
(2)成立古民居保护开发旅游公司,实行企业化动作。
(3)抓好公厕、垃圾池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整治环境卫生。
(4)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利用互联网建立古镇开发宣传网页。
(5)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建设子房寨等景点,围绕中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6)搜集整理凤凰古镇的一系列历史及人文景观。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沿社川河堤建堤路结合工程,沿河堤栽植垂柳,营造生态景观。
(2)对山坡地带遍植速生生态林,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
(3)有计划地对街道、村居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4)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5)对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建设高层居民建筑,节约土地。
(6)完善自来水价格调节机制,鼓励节约用水。
5、规范整顿市场,繁荣商贸经济
(1)划行规市,消除马路市场。
(2)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
(3)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鼓励公平竞争。
6、加强村民教育,深入开展“五学”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
7、繁荣文化市场,支持鼓励老年协会等群体性娱乐组织,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8、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
9、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支持,努力构建和谐新村。
10、维护社会大局,为村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1、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保障机制
本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交村民大会审议。由村支部、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广大村民监督执行。不通过村民大会不得随意变更。
__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草案)
一、基本情况
__街村是凤凰镇政府所在地,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总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53亩,林地4500亩。总人口5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909人。现有3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村。村域经济以商贸业和农业为主。村内有明、清时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一条街,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开发和旅游价值。村内有个体工商户233户,是柞水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工贸性旅游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20__年至20__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__街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铺设__街村五、六组(皂凤公路__街段)水泥路。
(2)架起六组两座跨皂河沟大桥。
(3)改造、扩建自来水厂,延伸输水管网,接通五、六组自来水。彻底解决五、六组的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4)巩固、改造社川河河堤,实施交通小区外河堤水泥靠板工程。
(5)争取立项建设通子房沟的跨河大桥一座。
(6)建三间两层村两委会办公楼一幢。
2、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以子房为主发展大棚菜和设施农业,保障集镇菜篮子工程,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围绕古民民居保护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1)制定古民居保护开发规划。
(2)成立古民居保护开发旅游公司,实行企业化动作。
(3)抓好公厕、垃圾池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整治环境卫生。
(4)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利用互联网建立古镇开发宣传网页。
(5)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建设子房寨等景点,围绕中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6)搜集整理凤凰古镇的一系列历史及人文景观。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沿社川河堤建堤路结合工程,沿河堤栽植垂柳,营造生态景观。
(2)对山坡地带遍植速生生态林,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
(3)有计划地对街道、村居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4)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5)对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建设高层居民建筑,节约土地。
(6)完善自来水价格调节机制,鼓励节约用水。
5、规范整顿市场,繁荣商贸经济
(1)划行规市,消除马路市场。
(2)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
(3)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鼓励公平竞争。
6、加强村民教育,深入开展“五学”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
7、繁荣文化市场,支持鼓励老年协会等群体性娱乐组织,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8、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
9、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支持,努力构建和谐新村。
10、维护社会大局,为村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1、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真正使乡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基层政府/!/
-----x镇调研小组
一、 基本情况:
x镇地处颍城西18华里,102省道横跨其中,东至五里湖与颍河乡一湖之隔,西连西三十铺镇,南以柳沟、北至黄沟为界,与盛堂、耿棚、建颍三乡镇毗邻,交通便捷,经济殷实,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总面积74平方公里,52285亩耕地,辖13个行政村,144个自然庄,155个村民组,12536户,人口53858人。
镇政府所在地x是颍上县较古老的集镇之一,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有颍城西大门之称。被誉为颍上美景之一的“莲池月夜”位于该镇的莲花铺,尤其是具有苏州园林风貌的淮上公园,近百年来闻名遐迩;园内假山、亭台、长廊、水榭交相辉映,奇花异草,徇丽多姿,布置清新雅致,小巧玲珑,令人留连忘返;被截入《中国名胜辞典》词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镇政府多次筹资扩建,丰富园景,并将利用外资把淮上公园建成集旅游、娱乐、饮食、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x镇沃土平畴,农产品丰富,盛产小麦、红薯、水稻、玉米、大豆,形成了粮、油、棉、瓜、菜、果6大生产基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红薯的生产优势转化为“三粉”优势,加工出的粉丝,粉面、粉碴畅销全国各地,素有“三粉之乡”之称。生产的食用红薯,香甜可口,被人们视为席上珍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保健食品,倍受市场青睐。
20__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84.64万元,占任务的145.93%,其中,国税完成18.05万元,占任务的100.28%;地税完成23.6万元,占任务的157.33%,财政入库42.99万元,占任务的171.96%。
目前,该镇行政在编人员36人,其中党政班子成员13人,占36.1%,事业单位在编人员28人。行政编制内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事业单位内设农村经济与统计服务站、农业综合服务站、乡镇事务服务站、土地与村镇服务站、文化与广播服务站、乡镇财政所和计划生育服务站。
二、 职能配置和运作情况:
1、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及机构改革,是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要求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规律的要求,应该实现从“领导农民”向“服务农民”的观念转变,把构建服务型与公共型基层政府作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全新目标。
20__年全省在乡镇政府机构撤改的过程中,实行乡镇机构的服务职能分离,财政提供公益职能的经费保障,通过财政预算并公开招标购买原乡镇“七站八所”的部分公共服务,把对为农民服务组织的支持从财政拨款转为财政购买服务。农业税取消后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2、农业税的取消,不仅使得原农业税中用于弥补乡镇财政公用经费支出的4%返还及农业税附加也随之取消,而且意味着乡镇用“税不够、费来补”作为解决经费不足的路子完全被堵死,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农业税的取消将造成地方财政的缺口,从而更加依赖于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但是,在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当上级政府财政出现困难时,层层截留势必要发生,乡镇政府的日子就会更加难过,最后很可能再次向农民伸手。
3、乡镇体制建立以后,尽管机构和人员数量一直严格控制,但事实却存在着“编制数量控制了,干事人员减少了”的怪现象。目前,农村基层政府仍然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县、市下派部门(“条条”)与乡镇政府(“块块”)共同治理乡村,形成了“六大班子,七站八所”的管理体系。乡镇政权的结构和权力的分配基本上是比照上级政权机关设置的。人们习惯将乡镇党委、乡镇政府、乡镇人大、乡镇纪检、乡镇武装部乃至乡镇政协组织称为乡镇的“六大班子”。
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至今没有法律规范,有很大的随意性。基层政府的机构与人员编制逐年变动。如在该镇就存在着国土资源所、财政所、畜牧兽医站
等单位陆续收归县直管,人权、财权在县,但服务的对象却仍然是基层,使一些工作人员对乡镇的管理、指导处于应付差事;另一方面,就是一些退居二线人员占用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在x镇行政编制33人,退居二线的就有3人,占9%。严重存在着“拿钱不干事,仍然占编制” 4、在突发性公共事件、自然灾害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在20__年抗击非典、洪水及20__年特大洪涝灾害面前,由于体制问题,一些站所人员由于人事管理权在上,业务安排一律由上面指挥,不服从乡镇统一指挥、调度,后来尽管受到组织处理,但给群众造成的损失却难以弥补。
5、目前机构设置中,部分单位职责不清甚至不易履行。在我镇行政单位编制中的经济发展办,好多工作仅靠三个人是难以完成的,好多业务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结果使其成为“虚设机构”。再如乡镇事务服务站,它的职能本来是做好本乡镇的民生、文化等事务,结果在乡镇政府有行政在编人员管理民政,其职能自然而然就形同虚设,结果造成职能混乱、履职不清、工作被动、群众受害,根本得不到服务。
如此等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乡镇政府是基层政府的一个级次或组成部分,作为联系“三农”最为密切的基层政府,其职能转变,不仅仅是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的要求
三、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及建议
乡镇政府是基层政府的一个级次或组成部分,作为联系“三农”最为密切的基层政府,其职能转变,不仅仅是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的要求。为广大农民提供公共产品,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将成为新时期基层政府工作的重点。
1、为了推动基层政府转变职能,必须推进以撤改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要分类实施,分步骤推进,同时完善配套改革。
目前,根据工作需要、农民需要和服务需要,要将一些农机、农技、畜牧、市场经济管理人才,通过各种手续、程序层层选拔到乡镇来,充实一批、淘汰一批;如要加强对文化、卫生、环保、为民服务中心、公益性管理与服务等机构在乡镇的设置。
2、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该按照基层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而进行,服务型与公共型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基层政府的本质要求,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农合组织是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为“三农”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依法支持与推动农村及农民建立农合组织,把农合组织打造为激发农民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平台,为此,要求政策允许并保证生产以外的其它农业生产环节对农合组织开放,尤其是要支持农合组织在农村公用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4、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及机构改革中,要赋予基层政府更多的社会政治职能,把更多的经济职能交给市场。为此,必须实行基层政府行为与农民行为的区别。基层政府要尊重农民主人地位,确立“为农民服务”的执政理念,随着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农合组织成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为农民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
5、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对现有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考核、考试,避免“一朝进机关,永远铁饭碗”。具体考核办法由县、乡拿出详细的考核办法,由组织、人事部门具体实施。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调动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权利交给自己的服务对象---群众。
6、为了控制人员编制膨胀,要建立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没有配套的财政改革,撤改后的乡镇机构也难以运行。
7、政府应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植并不断创新扶植方式,从财政拨款转为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以钱养人” 转变为“以钱养事”。为保证扶植资金的有效、公开、透明使用,应将其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其支出和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接受人大等相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一、基本情况
现目前我镇确定了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距辑庆场镇4公里,全村幅员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11个农业小组。全村耕地面积1391亩,总人口1476人,党员30人,外出流动党员7人.其中有农业劳动力人口70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0%。农民收入主要靠粮食种植、小家禽养殖、蔬菜、药材以及外出打工。
二、工作措施
(一)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的合力
为充分发挥镇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村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由镇、村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社会和谐化三个工作组和督查组。各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村社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仔细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二是村支部利用广播,由书记和其他干部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科学制定规划,全面组织实施
1、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经济作物种植、生猪养殖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
2、社会和谐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组建起了宣传、科技、法制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了活动;成立了村综治办、村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镇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村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拉动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1、科学布局,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XX年,我镇聘请省鲁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相公庄镇总体规划》,规划把全镇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8.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4.5万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小城镇。在实施过程中,又聘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具体功能区域和项目进行了控制性规划和指导,严格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为城镇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城镇建设不仅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融资机制,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的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先后累计投资XX余万元,完成了桑园大道、相顶路、平安街、山前北路、镇东路、镇西路等道路改造,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镇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对镇域内主干道两侧和商住区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和亮化,实现了“区净、灯亮、地绿”;投资200余万元,对巴漏河相公段进行了河道整治,整砌护堤、种植树木,建成了沿河公园;在平普路、平安街两侧相继建成了样式新颖独特的商住楼,成为全镇商业集中区;通过腾笼换业和土地置换的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建成了凤凰台住宅小区,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同时还新建了相公中学,改造了中心小学,扩建了卫生院,成立了镇供水公司,新建了镇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
3、严格规范,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土地、房屋、规划等方面,严把审批关、建设关、质量关,在源头上杜绝不合理开发,避免恶性循环;在物业管理和环境卫生方面,保证水电暖的正常供应,成立日常保洁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行动态管理,落实责任制,有效的促进了城镇管理的稳步有序提升。
4、依托优势,主攻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相公庄镇作为民营企业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工业优势。我们立足这一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了以桑园民营工业园为龙头的“两园六区”工业格局,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余家,且分布于各个经济网点,成为小区域内带动一方发展的经济引擎。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几年来共引进各类企业项目46个,新增企业项目财税贡献率逐年递增,现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是着力培植发展骨干企业。通过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技改力度,着力培育扶持了一批本土成长型企业公司,现已初步建立起了
机械锻造、颜料化工、包装印刷和石料开发四大主导产业链条,为带动城镇化夯实了经济基础。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今后,我们的发展思路是:放眼长远,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在现状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改造旧区,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建设新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
1、以路为媒,构建城镇建设新框架。以绣江路改造和东外环延伸、新北外环规划建设为契机,积极协调,加快实施,着力解决镇域内道路尽端式交通瓶颈问题:
平安街向南延伸至济青路、向北延伸至东靖路,彻底实现市区、镇区和北部山区的全线贯通;沿河南路和东靖路向西延伸至绣江路,实现镇域内三条横向主干道与绣江路的整体并网。在此基础上,巩固完善现有老镇区,实施镇区“西扩南进”,建设以东外环为轴线的东部新
区;以北外环和平安街北沿为依托的北部新区;以亭子、七郎社区为中心的西部新区;以睦里社区为接点的南部新区。通过镇区的扩张整合,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效应,逐步实现与市区的整体对接融合。
2、以人为本,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城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城镇的服务功能也将更加全面,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劳动力充实到里面。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势必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阵地。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我们将以村为单位及时掌握各村剩余劳动力的第一手资料,建立剩余劳动力资源库,结合镇内民营企业较多的优势,为企业和剩余劳动力牵线搭桥,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并以企业为载体,分期分批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实用技能。同时,对进城镇购房、经商的农民简
化办事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加快农民进城。
3、工业强镇,筑牢城镇化建设经济基础。继续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突出锻打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产业集中和区域整合,把小型企业聚集起来;通过规模扩张和技术革新,把规模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改善环境和加强服务,把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引进来。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