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图的课程性质

机械制图的课程性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制图的课程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制图的课程性质

机械制图的课程性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AutoCAD;融合性;教法

当前我们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培养的目标是以“识图为主”,同时也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去识图是《机械制图》课重点需要讲授的内容。如何去用电脑绘图则是《CAD》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识图和绘图这两者之间则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容性,识图可以看做是对机械基础理论的掌握,绘图则是对机械基础动手实践实现的掌握,下面我就实现这两门课程的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如下的探讨。

一、两门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1、取长补短,合二为一

目前我们中职学校,很多课程的设置顺序很不合理,通常把《机械制图》课程安排在《AutoCAD》课程的学习之后,这样的课程安排硬生生的把这两门课程截然的分开了,形成了各自为政、独立教学的局面。偌稍加分析,我们便不难发现这种教学安排的弊端。以往我们的机械制图教学,常常采用一些模型、挂图的教学方式来辅助教学,然而熟不知我们中职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更别说具有必要的机械常识和空间想像力了,所以教学的过程中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AutoCAD的教学中,该软件的学习常常淡化了对学生读图及空间想像力的训练,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比在教室枯燥的识图看图,学生更喜欢上机动手实践。因此两门学科的相互独立,不利于对课程的整体优化。若我们教师把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能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这样做既方便在制图课中引入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在课程安排的时候应该让这两门课同时进行,理论与实践同行,这对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质量,都无疑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相辅相成,提高效率

我们的中职生,绝大部分是三年的学制,由于学校硬件设施较好,学生平时的校内实训已占去1/3甚至更多的时间,因此他们的理论学习所用课时非常吃紧。而《机械制图》却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机械技术基础课,平时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培养他们的识图能力。若机械制图与AutoCAD分开独立教学,则浪费的课时更多,如果两者能交替教学,则教师在习题的讲解时所需的图形都可以通过电脑事先绘好,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时再从电脑中调出所需图形,这样在机械制图课上教师便可以节约课堂上画图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制图课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两门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1.课程教学的思路

两门课程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把《CAD》课程作为对学生技能教学的主线,以《机械制图》课程为理论课题,在机械制图教学的过程中有序的穿插与安排技能模块,并以此贯穿全部理论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动手绘制图纸和实际识图能力为教学目标,高度强调课程的实效性和实用性,课程的实例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与学生的生活想贴近,要能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相衔接,一切的一切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素养而行动。但在此两门课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计算机绘图能提高工作效率,但也不应该完全甩掉图板绘图而只迷信于电脑绘图,因为利用CAD等计算机软件进行绘图将不利于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概念,在实际绘图时也不利于找到图形所对应的点、线、面。而弥补这一点不足的方法就是结合机械制图的实例来进行实际图形的绘图,通过这种途径识图,能使得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具体造型与形象。

2.课程教学课时的分配

不同的授课方式,《机械制图》和《CAD》课程所分配的课时数也不一样,例如采用分段式授课,其授课时数的比例采用为1:1的方式比较科学,若采用融合式授课的方式,其授课时数的比例则采用1:3的方式比较科学,即《机械制图》为1,《CAD》为3。

3、课程教法的列举

在此两门课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采用分段式和融合式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所谓分段式授课,是指先讲授《机械制图》后讲授《CAD》,讲授的过程中都要按各自方向进行讲解、各自理解并接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对两门课无意中进行了分割,为了避免这种无意识的分割,我们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实例与实训,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关联;所谓融合式授课,是指将两门课作为一门课讲授,按1:3讲,即《机械制图》为1,《CAD》为3,采用先讲授《机械制图》,后讲授《CAD》,这种课时的分配结构决定了要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并且以《机械制图》为主线贯穿课程的始终。融合式授课能做到了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又采用了CAD的先进性,既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了三维立体图形,又采用了计算机来绘制图形,而且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早早的甩图板绘图,使得我们的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了CAD的作图命令。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对《机械制图》与《CAD》进行融合性授课,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当前还不够成熟,我们必须在前进中进行摸索、改进、完善和总结,从而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最终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秦建军、刘永峰等:《中文版AutoCAD2004基础与应用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机械制图的课程性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机械制图;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目前,各职业院校为增强毕业生的“市场价值”积极采取措施,旨在减小就业压力和人才结构性矛盾的双重压力。本文针对该问题,选取比较典型的技工学校机械制图课程,通过研究具体的教学实践,作相关的理论思考与探讨。

一、机械制图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策略

1.精简压缩点、线、面投影的内容

正投影理论作为《机械制图》的基础,在向学生讲解的时候,需要将重点定位到正投影法的投影原理及投影规律这两个方面,在讲解点、线、面投影这部分内容是减去理论性强,图解难度大,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的空间定位及度量问题。

2.对立体表面交线部分进行简化

在机械制图课程里,立体表面的交线主要包含着相贯线、截交线两部分。作为制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在实际的机械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是近似画法。所以,可以对教学的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在进行回转体截交线讲授的时候,要重点做好圆柱体截交线画法的讲解,对圆锥体截交线可以只讲解截交线的类型与简略的画法。针对相贯线,以讲解特殊条件的画法为重点。

3.突出机械制图与制图基础部分的重要性

机械制图其基础部分的重点是:组合体画图、看图、零件的表达等,学生进行组合体内容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绘制和阅读专业图,这一学习对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轴测图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全面的认识空间的形体,有效的促进学生空间形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这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一部分徒手勾画空间立体图的练习。

4.尺规仪器绘图的教学

在机械制图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尺规绘图与徒手绘图的技术,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因为徒手绘图能够提高学生对投影关系和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以更好地进行设计思想和创意的表达。

二、科学实施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1.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保证教学实施

“双师型”教师对于技工学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此类型的教师既有着社会工作的经验——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又了解生产实际知识、技能,因此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目标,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性和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加大实训室建设,综合利用多方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条件

(1)加快基础实训室建设,保证基础实践教学质量。实训室是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的重要实践平台,实训室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过程。技工学校在进行基础实训室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其实用性。我校机械制图课程在建设CAD/CAM实训室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共享,实现了全系不同专业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有关的实践教学都可在此实训室中进行。

(2)多种途径保障综合实践的顺利开展。综合实践场所在建设时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技工学校很难在短时间内建成规模。因此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来实现综合实践的质量的保证。我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及人才资源,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了实习实训计划,来实现整个系学生的实习任务,实现了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目标。

机械制图的课程性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虽然我国的中职教育起步较晚,然而却具有较快的发展速

度。然而由于不重视文化成绩以及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是我国中职教育的对象,而且大多数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所以存在学生难学以及教师难教的现象,使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必须要改革目前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有效的结合“CAD”与“机械制图”,将课程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打破,对创新以及使用的原则予以强调,使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地减轻,最终提高教学效果的。

一、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图解空间、阅读机械图样和图形绘制的几何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将图形作为研究的基础,主要是研究平面互换以及图形三维的内容。作为研究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方法和原理的一门学科,中职机械制图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和系统理论性。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育中的开设,是为了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以,机械制图课程对中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机械制图课程可以为学生学习以后的专业打扎实基础;其次,机械制图还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来,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二、目前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尤其是课程体系在中职教育中的改革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然而并没有改变整个教学过程,这是由于各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当地经济以及教学水平的不同而引起的,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目前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总体上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因为中职需要的文化成绩并不是很高,而且这些学生很多都是没有进入普通高中的,他们在初中时期由于不重视学习或者能力不足,造成他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的理解能力较差;(2)学生普遍具有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较差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很难主动地去学习,而且很难将老师教授的知识点消化掉;(3)因为制图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性思维,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

三、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改革研究

由于机械制图在中职教学中涉及机械制图的知识,所以,学生要学习各种各样的图样。学生的整个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都能够在学生对制图知识的数量程度和掌握情况中反映出来。所以,要想进行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必须不断地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基础知识予以强化,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来。

1.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强化

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要想以后能够更好更快的学习,必须要牢牢地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在进行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基础作为重点,设计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基本概念在制图课程的基础教学阶段必须要牢牢掌握。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用图形和总结提炼的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化。教师要将各种教学手段运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多练习,从而使他们对定义以及基础图形的掌握更为牢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思、多想空间图形,从而能够实现想、画以及看的结合,使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断加强。

2.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中职学校要加强专业课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予以突出。机械制图在中职教学中要强调实践训练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在进行实际能力的培养时要明确目标,也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师。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重点应该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知识点时应该以课程结构为根据,将画图和看图作为教学目标,融合CAD以及机械制图的内容,从而促进新的课程体系的形成。教师可以将CAD软件作为绘图平台,让学生们多学多练,从而实现对学生试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采用计算机直接进行绘图操作,将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突出。教师对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强化,是对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的必由之路。

3.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起来,使学生真正变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创造出高度自由的创造与想象空间,从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将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慢慢地培养出来,逐渐形成求异思维。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将新思路、新方法提出来,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必须要予以充分的肯定,最终促使他们不断地在学习上勇于创新。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要想在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中取得长足的进步,需要依靠广大一线中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地研究与探索。长此以往,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未来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云君,李红兵,杜建华.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0(12).

[2]易建东,张一凡,周静.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3]谈华,熊春燕.基于三维CAD平台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

[4]苏秀婷,马娟.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1(4).

机械制图的课程性质范文第4篇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ian Zexing

(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洛阳 471000)

(Henan Agricultural Economic School,Luoyang 471000,China)

摘要: 《机械制图》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两门课程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紧密配合的,对学生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机械制图》教材的编写实践,谈谈是如何对《机械制图》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这两门课进行整合的。

Abstract: "Mechanical Drawing" and "Basic Limit Cooperation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is the practical and applied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basic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of which is close, coupled with each other, which is significant to the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hand working 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mbining with the compiling practice of "Mechanical Drawing", 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integrate the two courses of "Mechanical Drawing" and "Basic Limit Cooperation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极限配合 课程整合

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 limit cooperati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04-02

0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对工科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做过一些尝试,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那只是单门科程的,非综合的。通过为中国农业出版社编写《机械制图》担任主编后,对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机械制图》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这两门课程的整合,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是必要的,是可行的。结合《机械制图》教材的编写,谈谈是如何对《机械制图》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的,与同仁商榷。

1整合的必要性

1.1 课程的任务和性质机械制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绘图能力,具有一定的识读机械图样能力和初步的图示表达能力,能够绘制简单的图形。具体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其中内容有技术要求,极限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的符号及代号,这些内容正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中的教学内容。二是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部件装配图,其中内容有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配合性质、连接形式,配合性质仍然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中的教学内容。三是绘制简单的图形。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课程的任务是,熟悉极限配合标准,了解形位公差基本内容,了解表面粗糙度概念及内容。具体要求有:一是掌握极限配合的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二是掌握形位公差代号的含义和标注方法。三是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四是掌握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这两门课程都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紧密配合的,对学生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内容虽然不可相互替代,但是具有强烈的互补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既能看懂机械图样,又能准确把握技术要求,两者缺一不可。

1.2 学生及课程设置现状毫不讳言的讲,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数量在骤减,同时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大幅度降低,升学无望不得已进入中职校,学校也降低门槛招收一部分初中没毕业的学生,给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而机械制图课的学习需要空间想象能力,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课的学习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并且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课又是的机械制图课基础,学生在学习时非常吃力,因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工业生产,树立不起来尺寸公差、配合等概念,感到难学。任课老师想尽千方百计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有一个障碍任课老师不好逾越,那就是这两门课是单独开设,教学内容相互独立,就像是火车路上的两条钢轨,并行而进,任课老师各教各的。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的迁移,多数是靠学生自己去实现。事实上,效果是不太好的。如果我们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学习内容互相渗透,融会贯通,那么就大大降低难度,便于老师教,便于学生学,对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1.3 人才市场对中职学生的需求现状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这是由其学校性质和办学层次决定而区别于大专、大学。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是进企业工作,随着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企业不缺少大学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而大量需求的是技能型人才。中职学生在企业中更多的从事产品的制造、装配、设备维修等一线工作,这就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期间,一定要学习好机械制图、极限配合等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与独立工作能力。

2具体做法

整合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把《机械制图》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这两门课整合为一门课,以机械制图为主,名称仍为《机械制图》。二是以使用为主,够用为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取舍。三是降低难度。四是减少课时数。

整合方案: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12学时)。第一节 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2学时),图线、图纸的幅面及格式、比例。第二节 尺寸标注(2学时),基本规则、尺寸要素、常用尺寸标注方法。第三节 几何作图(8学时),绘图工具、斜度与锥度、圆的等分与圆弧连接、平面图形的画法。第二章投影制图 (32学时),第一节正投影法与三视图(2学时),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第二节点、线、面的投影(8学时),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第三节几何体的投影(6学时),基本几何体及投影、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第四节截交线与相贯线(8学时),平面截切棱锥、平面截割圆柱、平面截切球、两圆柱相贯。第五节组合体的投影(8学时),组合体的类型、组合体的画法、组合体的识读。第三章 轴测图(4学时),第一节 正等测图(2学时),第二节 斜二测图(2学时)。第四章机件的表达方法(14学时),第一节 视图(2学时),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第二节剖视图(8学时),剖视图的形成、剖视图的画法与标注、剖视图的种类。第三节断面图(2学时),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第四节其他表达方法(2学时),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第五章标准件与常用件(14学时),第一节螺纹连接件(6学时),螺纹、螺纹连接的画法。第二节齿轮(4学时),齿轮的种类、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要素、直齿圆柱齿轮的画法。第三节键、销连接(2学时),键连接、销连接。第四节滚动轴承(1学时),滚动轴承的结构、滚动轴承的画法。第五节弹簧(1学时),弹簧的画法。第六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10学时),第一节 极限与配合(4学时)尺寸的术语及定义、偏差的术语及定义、公差、尺寸的标注。第二节 形状和位置公差(6学时),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内容含零件的几何要素、形状和位置公差、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形位公差的标注,内容含形位公差的代号和基准符号、被测要素的标注、基准要素的标注、形位公差标注示例。第三节表面粗糙度(2学时),基本术语、表面粗糙度标注。第七章紧固件与装配图的识读(14学时),第一节、零件图(8学时),零件图的基本内容、识读零件图。第二节、装配图(6学时),配合的术语及定义、基准制、配合的标注、装配图的基本内容、识读装配图。

3心得体会

3.1 规定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数,两门课的总学时由240学时降为102学时。删掉了大量的理论性过强,对中等职业学生不使用的内容,解决了《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材的学科本位思想,理论体系较深,与学生就业岗位有较大距离,学用不一致,极不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问题。

3.2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的内容穿插在机械制图课的内容中间,两者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学习了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的内容,紧接着就能为学习机械制图内容所用,做到学以致用。

3.3 新编《机械制图》总体难度降低,易于学习。制图课以识读图样为主,课程难度大大降低,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克服了概念多,名词术语多,原则规定多,使学生感到枯糙、乏味,兴趣不高,造成“理论一套套,实际难做到”的问题。

机械制图的课程性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制图现代教育技术

[作者简介]张云(1977-),男,湖南东安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与动力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谢云峰(1973-),女,河南邓州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图学及先进制造技术;蔡妍(1978-),女,湖南东安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世纪“十一五”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高专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B09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85-02

“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制机械图样的方法。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技术基础课程。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是课堂讲授环节以理论讲授为主,辅助以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通过理论讲解、现场绘制图样、分析模型和挂图,习题讲解等教学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工作,在这一环节中,课程教学信息量较大,现场绘制图样、讲解模型和挂图等内容用时较多,教具教法较为单一,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课后答疑环节以习题讲解分析为主,采取教学班级集中答疑的方式进行,答疑时间和场地相对固定,在这一环节中,以个体辅导为主要的方式,因此,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不高。

三是课程考核环节以卷面笔试考核为主,机械制造类专业辅以制图课程设计,作为考核的方式之一。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总之,传统教学模式的讲解过程循序渐进,知识点的联系紧密,信息量大,信息密度分布较合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随着信息的不断增加,在有限的课时内,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出现了不够全面、点到即止甚至不讲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和理解。在习题讲解环节,受众面较窄,只能部分学生受益。在课程考核环节,学生的复习时间不够,复习手段单一,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二、网络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另外,学生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情况较多,且多愿意以网络作为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师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网络技术在课程准备过程中的运用

传统的课程准备工作,教师只能以教材为主,以教学辅助参考资料等为辅,在充分研习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开展课程准备工作。而运用网络技术,可获取更多的优质的教学教辅资源,有利于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中紧跟课程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开展课程准备工作,对于任课教师之间可及时互通有无,共享资源,极大地提升课程准备的质量。

(二)发挥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组织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优势,在教学网站上调用相关教学资源和信息。

1.在教学中,运用Solidworks和UG三维等应用软件进行模型的展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三维设计软件,绘制课程中相贯线、截交线的形成,绘制典型的组合体模型的立体图和各面视图,并将其进行旋转展示,向学生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对物体的空间想象力和领悟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施课堂教学,利用PPT、视频等相关教学软件技术,突出绘图、看图、读图的学习理解过程,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课程辅导答疑

在课程辅导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自己的课程教学网站,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软件包,在教学网站上公布网络课件教学软件包,便于学生通过网络开展课前预习、习题练习、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另外,还可改变传统的网络信息的模式,运用辅导博客、留言板、在线QQ咨询等师生互动方式开展课程辅导和答疑。

1.在线QQ辅导答疑。建立相应的学习QQ群,师生通过QQ群,开展答疑解惑、习题分析、学习交流等一对多的教与学的交流活动。

2.在线留言板辅导答疑。利用主流网站平台的留言板功能,建立学习问题和学习方法深入一对一交流,并将交流过程长期保存下来,形成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积累库。

3.教师博客辅导答疑。通过博客的形式,将课程教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习题及解答、教学辅助参考资料等有关信息向学生公布。同时,学生可通过留言等方式提出疑问,教师也可通过留言等方式回答疑问。

三、结合实际情况,建设适合高职院校的“机械制图”课程网络课件

对于制图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国内各高等院校几乎都有该课程建设的各种类型的课件。其中早期做得比较好的大部分是重点大学本科院校,例如,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图教研室的“现代机械制图多媒体CAI”课件,获得2002年的全国课件大赛二等奖;其他做得比较好的或获国家级奖项的还有武汉船舶学院的“机械制图多媒体课件”等。国内很多高职院校也做了适应自己学校的课件,近年来做得比较好的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学院等。

总体来说,国内大部分院校的制作都是比较简单的PPT形式,还有一部分是以“精品课”的形式出现,少部分属于网络课件性质。其中大连理工大学的即是以网络课件形式出现,其形式和内容在近十年过去后仍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以至于后来的很多院校都是以它的形式为基础进行组织或编辑和自己学校相适宜的各种课件。

根据课题项目的实施计划,本课题组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课件制作的优势,建设具有高职高专院校“以就业实践为目的,工学结合为导向”特色、符合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实际情况的网络课件,将使得制图课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得以进一步优化。网络课件的组成内容,如右表。

四、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教育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该技术的同时,除了注意到其优势的一面外,还应注意其相应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达到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一是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新的信息量的控制要合理,不能太过。否则,由于网络课件和教学过程类似放电影的过程,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在还没有消化的情况下就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会使学生因吃力而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很好地使学生进行网络化、自主化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虚拟的教学模型,使教学内容更加翔实,增加教学信息的存储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下辛苦准备和制作的大量课件素材,由于高职学生的散漫的学习习惯,而不能做到自觉去学习和利用,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定的任务,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抽查。这样,能达到物有所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机械制图》课程网络课件的组成内容表

三是在教材编撰、教案整理等方面突破传统的纸张文本的限制,带来全新的诸如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课件中的音频、视频等的效果需要控制适当,否则时间久了会造成“噪音”,甚至会使学生认为课堂就是“看电视”。特别是制图课,需要加入与课程相关的工程实际的视频、图片等,让同学们一边用眼看,一边用脑思考。

五、结束语

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逐步实现网络学习、随时随地的学习,打破学习的断续性,实现知识点学习的连续性;大幅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将会发挥极大促进作用。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势必会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各项改革创新提供更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周红.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

[2]付淼鑫.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3).

[3]张志,洪汉玉.利用网络技术构造《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辅导平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