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

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

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有大量的金属矿藏资源,但是由于我国开采水平比较低,人口基数太大所以平均人口占有的金属资源远远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因此合理的开采我国储藏量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是我国矿产开发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考验。有色金属是矿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生产第一大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复杂低品位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云南省矿产资源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云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目前云南省市场上有色金属的背景介绍

目前,云南省已发现矿产142种,92种探明了储量,其中35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有54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 云南省有色金属储量极为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其中锡、铅、锌的保有金属储量分别为125.24万吨、531.94万吨和1899.49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铜、镍的保有金属储量分别为531.94万吨和69.58万吨,均居全国第三位。 贵金属,云南省的白银保有金属储量1.16 万吨,居全国第二位;铂族金属(包括铂、钯、锇、铱、钌、铑等6种金属)保有金属储量77.85吨,居全国第二位。 稀有金属,云南省的铟、铊、镉保有金属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锗的保有金属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铍、锆、锶等的矿物量均居全国第四位。 因此,云南省以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及加工业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所以建设有色金属购销平台,资源商品投资平台势在必行。

2.云南省有色金属资源勘查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云南省矿产资源行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重视它在有色金属的资源勘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对于云南省的矿产资源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限制作用。经分析,云南省有色金属资源勘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色金属的产量和有色金属工业的产值都很低,有色金属的产量占全国总数的1.190,有色金属工业的产值占全国总数的1.390。

(2)虽然云南省的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能力很大,但是资源的缺乏,使其生产能力闲置,大部分企业都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的状态,对我国矿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云南省缺乏铝土矿,对于铜、锌、铅等部分具有支柱性作用的有色金属矿产的保有量也呈现不足,并且这些矿产资源品位低,储量少,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4)有色金属资源勘查采用粗放的经营方式,管理水平低,导致生产效率跟不上,再加上生产工艺、设备、裁决方式和技术的落后,导致矿产资源的采、选量大,但是回收率低。另外资源缺乏深加工工序,产品以初级原料为主,利用档次比较低,这充分说明了云南省的有色金属工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5)云南省的矿产成矿作用很复杂,大多都具有多矿源、多期次的特点,矿产组合类型不合理,市场需求量大的铜、锌、铅等矿种大多以伴生矿产的类型产出,而市场需求量小的镁、铝等单一以及主要矿产的类型少。

(6)由于政策法规、管理体制、执法力度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不完善,云南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对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力度有待提高。

3.云南省有色金属资源勘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3.1加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

为了能够对有色金属工业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我们要在全省范围内对有色金属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主要调查项目为其分布和特点,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为中长期发展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另外,为了提高有色金属工业的社会效益,要求我们根据市场和本省资源的特点,对矿产资源进行择优和对口勘探。

3.2加强有色金属综合研究,寻找隐伏矿体和新类型

鉴于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具有多期性和多源性,对矿床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有色金属的综合研究,根据矿床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在不同的地质体上寻找新类型的矿体,并进行盲矿体找矿预测。

3.3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为了能够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我们要节约矿产资源,根据自愿的分布和特性以及其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对资源进行循环使用和回收利用,并且要注重对矿产资源的深加工,以充分发挥资源的功能,使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我们要有效的选取合适的采矿手段和技术,使采矿实现清洁生产。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废石、废水、废渣的排出量,力求建立低废或者无废的矿产资源采选系统,将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效的统一起来。对开采的顺序和地压控制技术等进行优化控制,有效的预防山体滑坡和地表沉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4.结论

有色金属资源作为重要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矿产资源的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总的来说,云南省加强对本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投入,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实现有色金属资源勘探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京英,孙延绵,付水兴.中国主要有色金属矿产的供需形势[J].地质通报,2009(3):39-40.

[2]张每.国内矿产资源勘查“众星闪耀”一我国有色金属勘查趋势分析[J].西邵资源,2010(10):15-16.

[3]刘思敏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方法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3):24-25.

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属矿产 地质行成条件 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56-2

金属矿产作为支持国民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地质资源,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金属矿产的产生却是需要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的,而且金属矿产正式生成并达到可以开采的标准,都是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的。因此,出于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提供充足的能源资源的考虑,分析各种金属矿产的地质形成条件并明确找矿标志以提升找矿效率就越发重要起来。

1金属矿产的类型

金属性矿产按照类型区分有很多种,比如贵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黑色金属、稀土金属矿产等很多类型。常见的,比如贵金属包括金、银等8种;有色金属有锡、铜、铝等13种;稀有金属有锂、铍、锶等8种。

2金属矿产地质形成条件

2.1岩浆岩条件

岩浆岩活动是造成金属矿产的重要形成因素,已经探明的金属矿产比如铬、镍、铂、铜等金属矿产都是和岩浆岩的形成、岩浆的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岩浆在地壳内部经过底层板块的活动或者火山喷发等很多种情况而上侵,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逐渐到地表以及地表以下。在这个过程中岩浆的温度、压力等发生变化,就会产生分异作用,而这也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金属元素的富集和高度富集,这就为金属矿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一般来讲在一些超基性、基性岩浆可能更容易形成金属矿产。

当然,从岩浆到矿产的转化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实际上,一般来说岩浆在经过一系列的分异、结晶作用之后,会导致岩浆内的成矿物质发生聚集从而形成矿床。而金属矿产的形成,自然是需要在岩浆的活动中能够发生金属成矿物质的富集,这种矿床其成矿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但是必须保证矿床经过了一系列的成矿作用,才能最终成为矿石。

2.2接触变质作用

岩浆的上侵活动中会和地壳中的其他各种地质层进行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岩浆的高温和压力降低,与所接触的地质层物质会产生一系列化学、物理反应,从而产生变质现象。这种变质矽卡岩一般包含钙、铝、硅酸盐、碳酸盐等很多种矿物质,它们在接触变质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矿化现象,我们常见的铁矿、铜矿、锡矿等,就和岩浆岩的接触变质作用有很大关系。

2.3热液作用

热液作用是金属矿产形成的重要因素,热液也称为汽水热液,是在地质作用中以水为主体的高温热汽溶液。这种热液的成因也是分为很多种情况,高温热液蕴含的金属离子非常多,比如钾、钠、钙、镁、锌等。热液的类型主要包括岩浆成因热液、变质成因热液、建造水热液和大气水热液等多种类型。各类型的热液本身所含有的金属离子和具有的特性条件各不相同,但是其共同点在于都能够在热液的运动过程中与地层其他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就是各种金属化合物会不同程度不同纯度的进行沉淀,成为矿石。当然,这个过程还有非常多的复杂变化,不过可以确认,以热液作用带动地层内的金属元素、金属离子与地层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并沉淀是构成金属矿产的重要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热液活动,因为我们地球的陆地面积只占少数,海洋中的热液活动相对而言可能要比陆地上的热液活动更多一些。由于海底热液运动或喷发出来之后直接接触海水,所以和陆地上的热液运动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地质学中,可以确定海底火山运动作为比较经典的热液运动类型,其实对金属矿产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海底热液喷放与海水接触冷却并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就会形成热液柱。严格来讲,热液柱并不是热液,而是热液遇到海水冷却之后的产物。因为热液富含金属元素,所以在接触海水冷却之后,形成的热液柱也会含有较多的金属元素。不过正是因为是和海水接触冷却,所以产生的物质多为热液硫化物,或者叫金属硫化物,它们也是海底矿产的主要因素。而随着地壳板块运动,若干年后海底矿产重见天日,就会成为我们可以开采利用的矿产资源。

2.4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在金属矿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就像在上面已经提到的岩浆岩条件、接触变质或者发生热液现象,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并不能直接形成现在地理学上定义的矿产。而只有经历了沉积作用的过程,才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符合矿产的标准。

沉积作用发生的范围和条件都非常多样,总起来说分为大陆沉积和海洋沉积两种情况。沉积作用是一个对沉积物质进行搬运堆积的过程,比如在岩浆岩的接触变质过程中金属元素富集或高度富集,这些物质经过搬运的过程,一般主要是风沙、河流、湖泊、海洋等的搬运作用,就会发生一些解离、沉淀、堆积等情况,在经历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性质的变化之后,最终会成为各种条件、质地、规模等都不一样的矿产。

沉积作用发生的情况非常多,范围非常广,根据具体的沉积作用发生的地质环境不同、搬运的物质不同,所产生的金属矿产是不同的。不过可以肯定,是在漫长的沉积作用过程之后,才能最终形成矿石。

2.5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对在地表的岩石、矿体发生作用的一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因素。风化作用主要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它们都可以对地表的岩石进行再次分异,其作用就是会使一些金属物质得以富集形成矿床,而矿床在经历了比如沉积作用、热液作用等一系列复杂的地质条件之后,也将会形成铝、铁、稀土、金等很多种金属矿产。

3找矿标志

3.1直接找矿标志

直接找矿标志因为能够直接指示可能存在矿产的迹象和地点等,成为找矿的最佳助手。一般来讲金属矿产找矿标志主要有矿体露头、铁帽、风化壳等几种情况。

矿体露头就是指矿体直接在地标之外的标志,一般包括原生矿体露头和氧化矿体露头。这些露头矿体可以为找矿提供直观的标志和参考,不过是否具有符合标准的开采价值、保护价值等,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风化壳其实是风化作用下铁、铝、镍等不活泼的化学元素残留堆积形成的矿产的氧化物。它们堆积在地表,也可以直接为找矿提供参考。通过分辨风化壳与超基性、基性岩有关或者与酸性岩石有关等,可以判断这里有镍矿、铝土矿或稀土矿、铁矿、锰矿等。

铁帽其实是对金属硫化物风化之后的一种集合体进行描述的方式。铁帽的辨识需要通过铁帽的颜色和构造特点的分析来进行。根据经验判断,如果铁帽的颜色为砖红色,可能其下蕴藏有黄铁矿,如果是褐色则代表着可能是黄铜矿,如果是深栗色则可能有辉铜矿。

而如果考虑铁帽的构造特点,可以辨别是否有金矿、铜矿等金属矿产。

3.2间接找矿标志

围岩蚀变是指受到岩浆的热液作用发生蚀变的围岩,其分布范围比矿床矿体的分布范围要大,比矿床更容易被发现,因此可以通过发现蚀变围岩来进行矿产探测。具体来讲,根据围岩蚀变的具体形貌和构造不同,可能会蕴藏的矿产也是不同的。比如夕卡岩化、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或者绿泥石化等,其所指示可能存在的矿产都是不同的。因此,要寻找金属矿产的话,也要根据具体的围岩蚀变形貌和地质特征来进行考察。

指示矿物作为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伴生矿物,可以作为一些矿产的指示标志。比如绿帘石、石榴子石是矽卡岩矿床的主要指示物,铬镁铝石榴石是金刚石矿床的经典指示物等。根据这些指示物的不同,也可以进行相关创产的勘察。

旧矿遗迹是对我国古代、近代已发掘的矿产进行发掘之后的遗迹,比如废旧的老矿洞、炼渣等,这些废旧遗弃物附近一般都会有很好的矿产矿床,而且古代或近代开采技术不过关,难免会有一些遗留矿产矿藏可供发掘。因此,以旧矿遗址作为找矿标志也是非常不错的。其实一些在地方上有古代开采经验的矿产,一般都是会受到二次勘察甚至多次勘察,就是因为古代采矿不彻底,发现旧采矿遗迹的话,一般都能发现很多新的矿产,其发现新矿产的概率似乎还比其他的找矿标志更大一些。

此外,根据近矿围岩的颜色不同,也可以指示不同的矿体,比如赭色、白色或者绿色的围岩颜色,也代表着可能有不同的矿体存在。根据经验来看,红色赭土层或者绿高岭石层最有可能发现镍、铬矿床的风化壳,这就是近矿围岩的指示标志作用。

4小结

金属矿产的地质形成条件非常复杂,像岩浆岩本身的条件、岩浆岩随着地壳活动进行上侵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分异反应,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等都是形成金属矿产的重要因素。不过在具体的各个因素相互作用方面,并没有严格的规律可循。地质变动本来就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其形成的金属矿产也是千差万别。

正因为金属矿产的形成因素极其复杂,形成的可开采的矿产形态、质地和形貌特征也各不相同。要寻找金属矿产或其他任何类型的矿产,单纯凭借某一种办法很难保证矿产勘察的有效性。上文提到找矿标志分为直接标准和间接标志等多种类型,地质勘查人员在进行找矿工作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各种找矿标志进行运用,以便能够提高找矿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吴凤贤,陈志文,王家杰. 阳日-九道断裂以南地区铅锌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06).

[2]洪建磊,朱杰勇,孔志岗,李侃,陈伟. 会泽县娜姑镇银厂铅锌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J]. 矿产与地质. 2010(05).

[3]王星,杜占美,管波,曹守林,张涛. 北祁连冷龙岭新元古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大地构造意义[J]. 陕西地质. 2008(02).

[4]刘才泽,秦建华,李明雄,张启明. 四川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成矿元素富集过程模拟与资源潜力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03) .

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北部湾;钻石模型;临港产业

对钦州来说,大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能够有效的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对广西省发展北部湾经济有很大的帮助,一旦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实力有所提升之后,就可以有效的带动广西省内地的经济发展了。北部湾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我们国家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以及渤海经济圈之后的又一个发展区域,对我国西南的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现在如何能够加快钦州北部湾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就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1.钦州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我们国家和越南的关系非常紧张,所以广西北部湾区域的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情况,这个区域虽然也是临海区域,但是和其他的临海地区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着重发展的对象是东部地区,这时候广西北部湾区域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导致到现在钦州的临港产业群集仍然和其他一些临海省份有比较大的差距。已知到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展开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时候我们国家和东盟的很多国家都展开了合作,这时候我们国家单独对广西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规划,作为广西北部湾的中心城市钦州来说,更是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处理,从此钦州的临港产业集群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在二零一零年的时候钦州市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三千零二十二万吨,和二零零九年相比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左右,其中集装箱收纳量达到了二十五万标箱,同比增长达到一点四九倍。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止钦州市港口总是进行重复建设和一直都存在的恶意竞争问题,广西自治区政府对北部湾地区的经济资源进行了重新的整合,这样就确定了钦州市作为北部湾核心城市的地位,如图1,发展规划图:

为了可以有效的推动我们国家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分担珠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压力,同时把我国广西地区的产业集群更好地发展起来,并通过北部湾几个核心城市的临港产业发展去带动整个广西省乃至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通过港口的力量去向内地延伸,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对广西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开发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在以钦州为核心的临港产业集群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现在,我国广西北部湾经济中心的临港产业集群主要有:以钦州市和防城港为核心的冶金产业集群、临港粮油加工中心、石油产业集群以及工业产业集群,钦州市在临港电子信息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同时还有一些林浆纸业的生产。北部湾钦州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拉动内需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所以对临港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可以有效的带动我国大西南地带的整体发展。

2.北部湾临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波特以为,如果某一个产业想要在国际上拥有比较强的竞争力,那么一定要具备下面这四个要素:第一,生产要素。其中包括自然环境、知识资源、基础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第二,需求条件。如果某个地区的生产能力特别强,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及时的销售出去,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利润,那么企业的生产能力将是徒劳的;第三,企业的策略和产业表现;第四,企业的竞争结构和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除此之外,当地政府的一些行为也会对当地企业的竞争产生一定的影响。上面的这些要素之间有着双向强化的作用,这也就是构成钻石模型的几个组成部分。波特提出来的钻石模型给产业竞争力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第一,分析过程是从产业的价值链开始的,和原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分析有很大的区别;第二,这种分析方法能够很好的把产业和国家集合起来,从整体上对产业的竞争力做出合理的分析。现在钻石模型已经成为分析企业竞争力优势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框架了,有很多的企业在进行产业竞争力分析的时候,都会用到这种分析方法。这篇文章就是根据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区对北部湾临港产业群的竞争力进行讨论的。

2.1对生产要素的分析

北部湾地区的海岸线长度达到了一千五百公里,拥有大小港口共计二十一个。这些港口共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港口群海岸。这些港口中有适合建造成三万吨以上水位的港口主要有钦州港、防城港以及北海港等几个大型港口,一些比较有潜力的深海港口也有好几个。港口拥有的港池是比较宽阔的,而且港口的避风条件比较好,在这些航道地区的水都比较深,出现的潮差也是比较大的,综合这些优点,北部湾地区的临港产业集群才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广西北部湾地区的一些沿海城市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在海洋资源方面,广西省的北部湾地区是我们国家四大渔场之一,区域内的鱼类多大约五百多钟,年产鱼量能够达到三十二点五万吨左右,这里的虾类也有数十种,年产虾量能够达到三千九百零五吨左右;矿产资源方面,北部湾地区拥有丰富的稀有金属矿藏,这些稀有金属矿产的品级都是比较高的,而且不仅是在北部湾地区,在整个广西省都蕴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北部湾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油气盆地,这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备非常丰厚,就目前已经明确的就有五个大型油田。北部湾的各个港口自然条件都是非常好的,这为在北部湾区域进行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不过,北部湾地区的港口岸线资源不是很丰富,而且在资源利用方面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所以这些地区的资源利用率都不是很高。

波特在钻石模型中提出,我们应该把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分类,把生产要素分成低级生产要素以及高级生产要素这两种。波特以为现在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正在不断地降低,但是高级生产要素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尤其是对企业的竞争力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广西北部湾地区的临港产业集群如果想要把产业的竞争力提升上去,就一定要重视对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一些投入。对钦州市来说,如果想要把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好,首先需要的就是加大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一些天然的条件都已经比较好了,我们需要的就是组织大量的能够对这些自然条件和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人群,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临港产业集群更好地发展。并且应该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人才结构设计,适度的去吸引一批临港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不过,就目前北部湾的多数港口产业管理现状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都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北部湾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不能够推动北部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北部湾地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不能够对专业的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人才发展环境也不够合理;第二,北部湾区域没有相应的聚集人才的平台,不能够很好的吸纳人才,同时承载人才的能力也是比较弱的;第三,北部湾临港产业集群的人才结构分布不是非常合理,尤其是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问题对北部湾区域的众多港口临港产业集群发展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去改变这种现状,尤其是需要找到吸纳专业人才的方法,这样北部湾地区的临港产业集群才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对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够有更大的作用。

2.2需求条件的分析

可以这样说,市场的需求是每个产业发展的动力,现在北部湾临港产业集群在冶金、粮油加工、电子信息、水产品加工、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能源利用、生物制药以及林浆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这些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国内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就以林浆纸产业在国内的需求来说,现在我们国家的造纸业发展比较快,而且国内对纸浆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着,在二零零九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木浆消费达到了七千九百万吨左右,我们国家的纸板和纸生产达到了八千六百四十万吨,和去年相比大约增长了百分之八;其中每人每年需要消耗大约六十四公斤的纸。一些专业的分析机构认为,每人每年消费纸量如果小于百五十公斤,那么这时候纸业的发展仍然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国家的纸品消费仍然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从现在的每人每年六十四公斤想要上升到每人每年一百五十公斤,这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上升空间,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森林资源相对匮乏,与此同时我们国家正在实施节能减排计划,对一些小型的纸浆企业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对那些不合格的企业直接进行关闭,所以现在我们国家的纸浆生产不但没有上升,而且还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能很好的满足我国市场的整体需求。如果我们从国际市场的需求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国家在二零零九年的时候,木浆的进口量达到了一千三百六十七万吨,同时废纸浆的进口达到了两千两百万吨,这些数据占据着我国整体木浆生产的百分之七十三,现在国际上的木浆价格正在不断地增高,这样对我们国家的木浆产业来说将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对北部湾来说,纸业的发展对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必须要重视桉树林木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并找到属于自身的发展方法,让纸业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我国市场对纸浆制品的需求。

3.钦州保税港区产业布局的战略和策略

保税港区作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平台,通过与区内区外进行的垂直专业化或水平专业,形成产业间的前后相联系,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中,并在区内区外形成特定的产业集群、产品链或是产业链,通过乘数作用,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或发动机。保税港区的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应该是那些以保税港区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代表保税港区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3.1建设以电气机械、精密机械为主的出口加工基地

电气机械和高新技术产业已成我国各保税区的主导产业,电气机械和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企业占地较小,单位面积产出高,比较利于充分利用保税港区有限的土地。钦州保税港区也应当将电气机械、精密机械作为其出口加工的主要产业。

3.2建设以电气机械、精密机械、特种钢材和有色金属、石油和化工产品、高档纸制品等为主的国际物流中心

钦州保税港区要早日成为我国大西南地区以石油和下游深加工为主要业务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并建成我国大西南地区重要的石化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国际市场辐射到东南亚地区。钦州保税港区要依托机械制造和电器产品为主的出口加工基地,积极发展以机械和电器为主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形成我国大西南地区和面向东盟的机械制造和电器产品物流和中转贸易中心。

钦州港工业区正在积极发展特种钢铁,以及铬、镍等有色金属产业,钦州保税港区要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以钢材、特种钢铁,以及铬、镍、铝等有色金属产业为主的保税仓储物流产业。钦州大型制浆造纸基地将要建成,也要积极推动钦州保税港区发展成我国重要的浆纸及纸制品出口加工基地。

3.3建设西南地区的汽车进出口基地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大西南地区有着广阔的汽车消费潜在市场,然而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的汽车进出口都要通过广州口岸。另外,大西南地区有包括柳州汽车基地、四川汽车基地、重庆汽车基地等汽车产业基地,而东盟各国对汽车的需求量也较大,我国汽车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的增加。钦州保税港区已经被批准为国家整车汽车进口口岸,要抓住机遇,积极利用国家汽车进出口许可权,形成西南地区的汽车进出口基地,并发展与汽车相配套的一系列产业,成为集进口汽车展览、展示、交易及配套产业于一体的汽车进出口基地。

3.4积极发展服务大西南和东盟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出口贸易等业务

发展国际中转业务,进入钦州保税港区的国际中转货物和国内货物,可进行分拆、集拼,再运至境内外目的港;提供进口保税货物整箱堆存的服务,货物可以根据货主需要在钦州保税港区内进行综合处理或国际中转。开展货物进口、出口、中转的集运,多国多地区的快速集拼和国际联合快运等业务,加快货物在境内外的快速流动。可以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使得国内、国外与东盟国家之间的集装箱通过钦州保税港来中转。

发展国际配送业务,设立仓储物流区,进境保税货物进入该库场后可进行商业性简单加工、批量转换,然后向境内、外分拨配送。对进口保税货物进行分拣、分配、分销、分送等配送分拨业务,或进行邻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

发展国际采购业务,国内货物进入钦州保税港区港口或港区卡口即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对采购进区的国内货物和保税货物进行出口集运的综合处理或商业性的简单加工后向国内外分销、返销。对采购进区的国际货物和进口保税货物进行出口集运的综合处理和邻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分销。

发展国际转口贸易业务,钦州保税港区内的企业可从事转口贸易、交易、展示、出样、订货等经营活动。赋予保税港区内企业在区内开展转口贸易功能。国际转口贸易功能是鼓励进区企业开展国际物流运作,开展以转口贸易为核心的服务贸易,从而促进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口岸功能的全面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现在我们国家大力支持广西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对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时候处于北部湾中心位置的钦州同样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是很多的临港产业聚集到一块形成的,这些临港产业聚集在一起能够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种形式是产业聚集的高级产物。面对现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钦州地区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并且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去提高对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的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对西南地区的发展才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亮亮,刘养洁.基于钻石模型的山西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46-349.

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和潮流。多数国家都在双边或多边多种层次的经济合作中把握契机,寻求发展。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已经证实: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成功之路。近年来,中国在积极推动区域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无论是东盟还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都是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为参与主体,广大的西部地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参与程度远远不足,导致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已沦为我国经济发展滞后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推动西部地区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尤为必要,主导推进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更显紧迫。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基础

中亚是“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由于其战略地位显赫,被称为欧亚大陆文明的“十字路口”。长期以来,中亚地区被当作一个独立的政治、经济板块看待,麦金德的陆权学说将其描绘为世界的“心脏地带”。随着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的出现,使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拥有了快捷的运输渠道,导致国际关系学和国际战略学对世界格局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陆权学说逐渐取代了海权论的主导地位。

根据英国著名战略学家麦金德的“大陆中心”学说: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海陆力量对比开始向大陆一方倾斜,欧亚大陆变成一个“世界岛”,而中亚及其附近地区是世界的“心脏地带”,“心脏地带”之外是巨大的“内新月形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和中国;再向外是“外新月形地区”,包括英国、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它们之间构成了“中心―边缘对抗体系”。进一步,麦金德提出著名的警句: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

今天,人们普遍认为,“中亚”这个“心脏地带”,在地理上应当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中亚北靠俄罗斯,东部与中国接壤,东南部与阿富汗相邻,西北部接合欧洲,西南部与伊朗毗连,西部与外高加索地区隔海相望,居于欧亚大陆腹地,是欧亚大陆的连接点和战略结合部,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路。根据麦金德的论断,谁掌握了这片区域,谁便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先机。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发展现实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是伴随着1990年9月陇海―兰新铁路全线贯通,形成的以大陆桥为纽带、沿线大中城市为骨干、东西两个对外开放“窗口”为口岸而联结起来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境内段以西部地区为主。

发展现状。中亚五国作为联通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部分,在历史上曾一度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转站,后来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状态。随着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海运业的迅速发展,地处内陆的中亚各国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落后的贫困地区。独立后的中亚各国经历过严重的经济衰退后开始进行艰难的经济转轨,但经济结构仍然单一,寻求经济合作的愿望迫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有利地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区域内部之间的合作加强的同时,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凸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沦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洼地”。

存在问题。优惠政策和经济发展现实如何对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实施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关键。现阶段看来,还面临着一些严重困难和实际问题。

第一,观念认识不到位。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发展受到经济基础、科技进步、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但观念认识不到位或错位是主要的原因。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着跨越发展的历史任务,常规扶持政策难以拉动整个沿桥地带的发展,需要特殊的制度安排。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提出在学术界业引起巨大反响,但是在国内沿线地区却一直少有动作,重视和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多是持质疑、观望和等待态度,缺少深入后续性研究和宣传鼓动,在争取工作方面行动迟滞或难成合力,缺乏共同诉求表达的氛围,归根到底还是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第二,客观环境制约。新亚欧大陆桥地域范围广,地理结构、人文环境等差异较大,作为自由贸易区,整个区域在政策制定、协调、实施、监管上都有一定困难。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平衡,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部分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因,开发建设的成本相对较高。新欧亚大陆桥境内段沿桥城市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和层次较低,整合国际要素的能力较弱,尤其是西部地区虽在西部大开发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挑战,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内涵式自我发展动力不足,消减贫困、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体制机制制约。一是协调机制方面,尽管国务院成立了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办公室,但是,没有建立跨国常设协调机构。尽管国内段沿线城市成立了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但是城市间的交流合作机制相对匮乏,行政区域之间统一协调难度大。二是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经济带长期以来没有全局性的战略发展规划和有效配套措施,产业分工、城市发展缺乏整体考虑,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等现象未得到根本性改观。三是运输管理体制方面,境内外之间存在铁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境内段整个沿线分属不同区域的铁路局,造成在交通运输各段之间发展上不平衡,隶属关系错综复杂,管理衔接不够顺畅。四是在资源开发的共享型协作机制、多式联运机制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区域制度基础。

第四,合作障碍和困难。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中国制造己在中亚地区占据了一定份额,中国企业在该地区性的投资也有了相应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发展、文化背景、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使中国企业融入中亚市场存有现实的障碍和困难。近年来,我国与中亚五国外交、政治和经贸关系取得了重大发展,但经济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贸易和投资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二是经贸协调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三是宏观层面政策引导缺乏有效性。

主导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以新亚欧大陆桥为骨,首先加强沿桥国家间合作,进而辐射周边,最终形成经济带。

主导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一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开放的必要途径。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西部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目前在全国形成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协作带,其中陇海兰新经济带即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连接东西部各省区,是我国市场通达面最大的地带。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以来,一直受到了国际社会和沿桥国家、地区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以期利用这条国际经济走廊,加速经济发展,这为深入西部大开发从而实现全面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中国地缘政治稳定的必要选择。中亚地区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并非取决于中亚五国的国家实力,而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以及在政治力量版块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该区域自古以来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我国向西延伸发展空间、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大力倡导周边各国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促进中亚地区这一世界“心脏地带”的繁荣稳定,共享和平发展带来的政治、经济成果很有必要。

主导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区域合作中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90年代亚太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和地位不断攀升,国际贸易出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同时,中国产品不仅在发达国家遭受反倾销调查,也受到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前所未有的狙击,自由贸易的旗帜开始由发达国家转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阵营里的经济大国,创新自由贸易方式,联结世界各国成为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新亚欧大陆桥不仅把亚洲和欧洲作为世界经济的两个重要中心紧密连接起来,而且可以将东盟、北美及中日韩、独联体、欧盟等自由贸易区有效联接起来。中国要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进一步扩大中国段的对外开放,利用这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济通道,推动东西双向开放和区域贸易自由化。建立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将能够有效整合区域发展资金、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资源,有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合理流动,把新亚欧大陆桥从单纯的交通联系功能提升放大到经贸产业带上来。这条经贸产业带将成为中国立足亚洲,面向欧洲和太平洋的重要战略支点。

其次,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板块联动东中西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先后崛起之后,东西差距问题成为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因此成为时代的要求。陇海兰新地带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沦为中国的经济低谷,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双向流动通道。建立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就是通过特殊政策制度安排,利用新亚欧大陆桥这条双向通道,把陇海兰新地区打造成拉动整个西部发展的核心经济带,成为支撑新一轮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更好地提高沿桥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整体协调和竞争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最后,有利于我国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保障。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部分处于尚未开发或开发初期。中亚不仅富含石油和天然气,而且其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储藏量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亚地区与中国接壤,可以为我国提供相对稳定的油气资源;从供应安全的角度来看,中亚油气资源不经过海路就可以运往中国,可以降低我国对中东等地石油、天然气的过分依赖,从而实现多元化利用油气资源的战略。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十分巨大,争取到中亚的能源支持就掌握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主导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路径

第一,以建立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为阶段发展目标。建立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是推进新亚欧大陆桥经贸合作,参与陆桥运输国际竞争的举措;是西部板块“经济低谷”战略崛起和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紧迫感,举多方力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指导,结合新亚欧大陆桥发展现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应该从初级阶段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必然选择。当前,新亚欧大陆桥成员之间首先应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促进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直接投资。

第二,集合各方力量重构“新亚欧大陆桥”秩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极大促进了世界各国经贸往来的频率。中亚各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独立以来,努力发展本国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幅度,但由于其地处内陆,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运输条件较为落后,极大地限制了中亚五国的国际经济交往。与此同时,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逐渐向西部转移,向西寻求突破成为我国以后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构“新亚欧大陆桥”秩序成为我国与中亚各国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本国经济、共享发展成果的共同愿望。因此,我国应当加强与爱好和平、相互尊重、谋求共赢的中亚各国的多边合作,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大力推动公路、铁路、口岸、机场等建设,强化“新亚欧大陆桥”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各国节点通关效率,共同打造贯通欧亚、连接世界的经贸生命线。

第三,打造“资源丝绸之路”。中亚地区储藏着丰富的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中亚诸国远离国际资源交易和消费中心,国际油气管道输送网络设施落后,陆上交通不发达,导致该地区的资源不能有效地服务于世界经济发展。而且,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种资源的消耗非常巨大,如何借助“新亚欧大陆桥”开展与中亚诸国进行资源领域的高效合作,成为我国实现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中亚的合作,创新合作机制,推动“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形成国际一体化的开发,构建起于中亚―横穿中国―直达我国东部沿海港口的“现代资源丝绸之路”,既服务于我国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也服务于中亚诸国向东寻求资源产品通江达海的目标,从而促进我国与中亚诸国实现共同发展。

第四,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开发协调机构。建立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区必然涉及许多政策、制度需要协调、统一和落实,建议以现有的国务院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协调机制办公室为基础,赋予更大的职能,代表中国政府从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领导协调工作。国际层面,进一步协调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的议事机构,使“欧亚经济论坛”成为沟通和推进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国际合作载体;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

第五,全面推进丝绸之路经贸合作与交流。继续推动以“亚欧首脑会议”为主要形式的亚欧合作新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在《亚欧合作框架》、《亚欧贸易便利行动计划》及《亚欧投资促进行动计划》基础上,发挥业已成立的亚欧基金、亚欧展望小组、亚欧环境技术中心、亚欧会议信托基金的积极作用,与沿桥国家和地区开展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环境、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后续行动。中国―中亚―欧盟要加强政治对话与磋商,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不断扩大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坚持以经贸合作为重点,建立全桥协调发展的国际金融贸易的服务体系。中国―中亚―欧盟发挥各自优势,开辟多种合作渠道,扩大相互投资的规模,减少贸易壁垒,把各方的经贸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关期刊更多

稀有金属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稀有金属快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稀有金属网、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