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安全管理 公路运输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公路运输安全事故频发、公路运输行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分析了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地位,指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符合实情、结构合理、良性互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给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何解决公路运输安全问题成为困扰公路运输发展的一大难题。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

1.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也被视为运输的首要条件。自从1899年8月,一名叫得斯科的妇人在伦敦海德公园被汽车撞倒致死,成为世界第一位车祸牺牲者后,运输与安全从此便密不可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00多万,还有2300万至3400万的人口在车祸中受伤或终生致残,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2%。安全生产是人的生命、经济、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交通运输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将安全摆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首位,视提高安全性为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判断标准。

2.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活动的主体,对公路运输的安全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公路运输安全是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关资料显示,尽管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仅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1.58%,而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4.3%。其中,公路交通事故尤为严重。人是影响公路运输安全诸要素中唯一的自主性变量,交通事故的关键在于“人”,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因素。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1.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我国公路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公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行业人员素质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安全管理工作仍处于经验型、低水平的层次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科技含量低等,极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需要管理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创新。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是管理,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公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2.加速公路运输队伍职业化进程,是促进我国公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职业化的公路运输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根本性的大计。面对中国严峻的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的势头,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负面影响,提高全国公路运输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加速公路运输队伍的职业化进程,建立基于公路运输安全的人力资源选拔、培养、激励、考核、分配的全方位立体交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3.构建“以人为本”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人-车-路-环境和谐管理理念。公路运输安全的制度保障是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而真正实现公路运输安全目标的是“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公路运输安全管理需要创新的发展模式,即构建以人为本的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新模式,建立人力资源的培养储备、流动交流、评价激励、选拔使用等管理创新机制,实现人、车、路与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管理理念。应在政策立法、控制手段、管理手段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耦合机制,提高公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公路运输系统的效能。

人力资源是公路运输安全的核心因素,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必须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和实施科学管理是我国公路运输安全的现实需求,必须建立符合实情、结构合理、良性互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6

[2]张俊丽.客运行业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4

[3]裴玉龙编著.道路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8

[4]谈勇,陈琦.客运安全风险管理初探[J].交通企业管理,2006,12

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管理;保障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6-0083-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电力信息化运行的安全状况,同时对于这样运行管理将成为以后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对于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的管理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冲击。所以应该创新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管理的模式,实现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的稳定环境,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实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基本的保障。

1 保证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的重要意义

1.1 电力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的电力信息化的发展相比,我国的电力信息化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并且维护和管理的方式不完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供电企业不断发展,在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中充分的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使我国电力信息安全运行中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所以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在电力信息系统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的时候,会导致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受到威胁,或者是因为人为破坏的原因也会导致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受到严重的威胁,并且会对电力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的发展。由于电力信息化是一个包含很多方面的复杂的过程,所以影响电力信息化安全运行的因素也有很多。由于每个电力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应该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建设信息安全架构。

1.2 保证电力信息安全运行重要意义

电力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信息自身的安全,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力信息的安全管理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安全应该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处于相同的战略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信息的负面影响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的发展,所以电力信息安全不容忽视,应该重视它的重要性。

2 保证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的措施

电力信息的安全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比如用户基数大,安全系数低。电力信息安全运行需要从最开始的阶段就应该做好准备,并且在实际的管理和维护阶段做好严格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电力信息运行环境的安全,应该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具体内容有以下方面。

2.1 提高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电力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核心是管理人员,所以电力企业应该提高电力信息安全维护和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信息的安全。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出现的问题是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于产生的电力信息安全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从而导致电力信息运行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针对这样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意识。而且企业对于缺乏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缺少安全教育。所以电力企业可以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并且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定期的检验考核,根据考核的成绩,给成绩优秀员工一定的嘉奖,这样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传统的电力信息安全的工作人员对于电力信息的安全意识不强烈,缺乏安全意识,所以导致电力信息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

同时主管部门应该严格的按照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对电力信息状况进行实施的检测。从而做到对电力信息运行状况的全面了解,保证电力信息安全运行。

2.2 重视技术的管理

2.2.1 防火墙技术

供电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同网段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进行最后的筛选和控制,从而实现对于一些刻意的攻击行为有阻止的作用。这样能够保证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的环境,因为网络环境很容易受到一些恶意的程序所攻击,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如果没有对其加以阻止,会导致电力信息网络出现瘫痪,导致其不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所以应用防火墙技术可以充分的阻止这种恶意程序的攻击,维护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进而保证电力信息安全运行。

2.2.2 重视VLAN技术

重视VLAN技术,这样技术可以简化网络的管理过程,对于网络流量有个很好的控制,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力信息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2.3 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

目前存在于电力企业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对于重要数据缺乏一定的保护作用,导致这些数据的丢失或者是泄露。由于电力企业对于一些数据的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导致这些重要数据处于不安全的环境,所以电力企业应该对这些重要数据进行完整性的保护,保证其安全和隐蔽,避免一些不法分子对其进行非法访问。如果这些秘密性的数据落入了不法分子的手里,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应该重视对其的保护。同时电力企业还应该简历完善的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保证体系。尽量防止一些比较复杂的程序对电力信息安全产生不必要的破坏。

3 保证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管理保障的建议与创新

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管理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以上提出的措施,对于保证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管理保障的一些建议,首先应该在电力企业宣传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的重要性,并且要摆脱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是进行创新,保证电力信息的安全性。然后应该加强对于电力设备的管理,设备是电力信息储存的重要工具,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电力信息安全运行。最后应该保证电力信息中重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

4 结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电力公司越来越重视电力信息运行的安全。因为这是保证电力公司能够进行正常供电的基本保障,所以应该重视电力信息安全维护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电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其安全的运行环境,从而实现保证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更好满足人们的供电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永平.浅谈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20).

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地下水源;作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一种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影响人们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我国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因为不安全的水引起的,要减少疾病,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要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我国农村的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就是地下水,本文主要就地下水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我国农村饮用水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保障地下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保障我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一、地下水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

我国农村的饮用水主要的来源就是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但是相对于地表水来说,地下水在经过土壤的自然净化之后,具有分布广泛以及水质优良和水量稳定的优点。所以,地下水在我国是最为主要的饮用水源,特别是在地表水相对匮乏的北方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广大的城镇以及农村,地下水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饮用水源。

地下水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城区供水中,地下水的比例都分别达到了73%与67%。地下水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主要的饮用水源,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以及西南缺乏相关供水工程的一些山区和地表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供水资源,在解决农村的饮用水短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即使是在丰水地区,遇到干旱的年份与缺水的季节,或者是发生一些突发的地表水污染的事故时,地下水也成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有效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二、农村安全饮水中地下水源的现状

虽然我国在保障农村安全饮水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目前在农村安全饮水中的重要水源——地下水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一)水源不足,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都缺乏相应的供水设施,集中供水率明显较低,饮用水的供给严重不足,饮用水安全也就不能得到保证。地表水的严重缺乏使河道断流,人们为了满足其社会需求和生活需要,只能进行地下水的开采,这就使地下水超采严重,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井也就越打越深,引发了严重的环境以及地质问题。

(二)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供给,主要就是以水源中水质手否良好为衡量标准的,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村人口的快速增加,农业的综合开发以及乡镇工业妒忌资源不断的开发利用,农村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已经越来越严重。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供水井设施比较简陋,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致使污水通过土壤渗进水井,严重污染了地下饮用水源。

1、农户都是分散居住,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垃圾随意排放,同时农村也缺乏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也进行无序的排放,在丰水期内,大量的地表水对地面的污染进行洗刷,污染物随着地表水渗入地面,导致地下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造成水质的恶化。

2、工业废水的无序排放,导致重金属的污染严重。部分农村地区为了本地的经济发展,不断的发展具有污染性质的工业,落后的技术不能进行污水的处理,导致水体的污染。在进行土地的灌溉时使用这些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源,造成了耕地受到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的污染,耕地中的这些有毒物质,通过水循环和迁移,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3、农业中的固体废弃物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以及利用。农作物的秸秆以及化学农药的包装是农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在农村的生产中,农业的秸秆没有充分的进行利用,与生活垃圾腿放在一起或者是沿着河流湖岸乱堆乱放,农药包装胡乱的丢弃在河流湖泊中,在丰水期,大量的渗滤液以及残留农药随之进入水循环,造成了地下水源的严重污染,威胁了农村的安全饮水。

4、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过度的使用化学农药以及化肥,畜禽养殖以及投肥养殖已发了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造成了水环境的恶化,然后通过水的大循环,严重的污染地下饮用水源。

三、农村饮水安全中地下水源的安全保护措施

(一)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下水源的安全保护机制

对农村各个方面的用水进行严格的环境监管,了解和掌握饮用水安全没有达标的农村地区的人口以及水质概况和地区的分布,重点进行农村安全用水的保障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组织以及领导工作,落实相关部门的主要责任,建立健全农村地下饮用水源的安全保护机制。制定相关的规定,对农村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农村地下水的超采以及地下水的污染,把对地下水源的保护和水质的处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增大集中供水的力度,加强地下水源的保护。

(二)设立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区,加强对地下水源的防护

保障农村地下饮用水源的安全,关键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要按照先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供水的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并加强对其周边环境的相关保护,进行地下水源的涵养,控制地下水的超采,在根源上防止地下饮用水源的污染。在农村的集中供水地区,要对地下饮用水源进行卫生防护带的建立,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使用污水灌溉,严格控制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严禁堆放垃圾,严禁利用渗井或者渗坑向地下进行污水的排放。

结语:

地下饮用水源的自身优势,在保障农村安全饮水中起着巨大的保障作用,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其自身发展的自然规律,认清其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对其现状进行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强化农村地下饮用水源的管理工作,对其地下水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农村的饮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康庄,王世进. 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及保障对策初探[A].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 2008【二级引证文献】

[2] 钟华平, 谢石连. 农村饮用水安全与地下水管理[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11)

[4] 任伯帜,邓仁建. 农村饮用水安全及其对策措施[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05)

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商法;制度问题;制度作用

0.引言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过程中,对民商法制度进行完善是比较关键的,这是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保障制度。尤其是处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法律制度的应用作用愈来愈重要,对民商法制度当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1.民商法制度的作用和问题分析

1.1民商法制度的作用

民商法是我国法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经济目标以及利益的保障进行实施的权力制度,是促进民商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度。民商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起着主导的地位,有助于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建立[1]。民商法和社会法以及经济法等构成了市场经济法律规范体系,是保障市场交易规范的重要法律制度,市场经济当中产生的经济关系也是民商法调节的对象,通过对其进行调整规划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也起到了保障作用。

1.2民商法制度的问题

民商法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阻碍民商法制度完善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几个重要层面:

其一,民商法立法体系分化。民商事行为的复杂多样,在进行法律规定方面比较分散,法律制度的建设不完善,没有统一化的规定以及协调等,这就造成民商法的具体法规当中有着不明确之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制度空白,但是在制度的细化方面没有加强,名目也比较多,这就对民商法的制度的操作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存在相同民商事关系多次立法的问题[2]。

其二,民商法行政化突出。从当前我国的民商法的实施情况能看到,主要是行政法规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土地法和房地产法的法律是行政法规方式呈现,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相应问题,而从根本性的角度来看对问题的解决是不利的。民商法多数是通过行政部门起草,民商法行政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就必然会影响民商法的作用发挥,对民商法的应用价值体现也会受到影响。

其三,民商法法规简单化问题突出。民商法的制度法规的建设过程中,法规的简单化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现在的民商法法规的简单以及立法空白问题比较突出。司法解释有着明显修改法律以及司法立法性质,民商法制度权威性就会产生不利影响[3]。如民法通则当中缺少物权通则,物权取得方法缺乏明确规定,民商法再初选空白这就对案件的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

2.民商法制度的完善措施

民商法制度的完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保障民商法制度的可操作性以及完善性,发挥制度的积极作用就显得比较关键。可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实施:

第一,加强民商法法律体系完善建立。民商法的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摈弃粗枝大叶立法的原则,通过科学的方式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将民商法的立法体系加以完善制定,从总体的规划方面加强质量的控制,要能避免立法工作盲目性[4]。注重民商法各项法律制度的配套使用,使之制度间相互的协调一致,立法的超前性特色要鲜明的呈现出来,和社会变化的发展趋势相契合,这样才能将法律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呈现。将民商法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并能紧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推动民商法的制度体系完善建立。

第二,注重体系的创新。民商法体系的创新是比较关键的,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民商法立法以及司法活动都起着重要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交易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商品买卖交易比较频繁和复杂化。大规模流转就会改变社会财产归属问题,财产支配和种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民商法的体系创新需求愈来愈大,在这一发展形势下,民商法物权以及合同等就要能和市场的经济关系进行创新制定,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只有从体系上创新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民商法的应用作用。

第三,注重市场法律运行机制的建立。我国民商法的建设过程中,为能保障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就要充分市场法律运行机制建立,有完善的法律运行机制作为报站,加强监督管理,这样才能将民商法的制度完善制定以及作用充分发挥打下基础[5]。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是民商法繁榮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落实良好环境,在法律的至高无上观念的深化下,对民商法的社会主义市场法律运行机制的完善建设就愈来愈重要。

第四,注重调整民商法体系。民商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发挥,需要结合实际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将民商法制度加以科学的调整,是充分发挥民商法作用的重要举措。在具体的实施中,要能把民商法法律法规的关系得以有效协调,能制定和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相符合的法律制度,将民商法的制度进行细化,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3.结语

综上,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民商法制度体系的完善以及制度问题的解决就愈来愈重要,通过对民商法制度当中的不足之处有效完善和处理,才能真正保障民商法的制度作用充分发挥,从此次理论研究下,希望能为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仕通.浅析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6(26)

[2]娄伟伟.谈民商法对交易安全的保护[J].法制博览.2018(02)

[3]孙卫东.关于民商法中信用体系的构建问题探究[J].法制博览.2018(07)

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范文第5篇

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后,企业自逐步扩大,约束机制相应减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安全管理出现滑坡现象。其具体表现为:

1.1重生产、重效益、轻视安全的思想严重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已实行多年,但是坚持得不太好,关键是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出了事故就抓一阵子,安全生产的弦就紧一阵子,当生产任务忙的时候,安全生产工作又放到了一边,认为经济效益是企业第一位的任务,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关系不大。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企业安全生产的观念淡化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动摇了,安全专门机构和安全技术人员的作用被忽视了,安全例会和安全检查也很少组织和参加了,安全生产的投入也大量削减,安全生产成为空架子。

1.2合并和撤消安全机构,安全技术人员大量缩减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企业用工分配制度的改变,部分企业采取压缩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办法,力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一些企业领导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合并和撤消安全机构、过分削减安全技术人员,使大批安全技术人员转岗或下岗。一些企业的安全技术人员身兼二职或多职,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引发工伤事故。

2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之前,首先必须掌握安全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其特征。所谓安全经济效益就是指企业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安全经济效益是揭示安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衡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质理的好坏,以及衡量安全设计、安全规划和安全目标的合理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多效性等特征。

邹家华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话会议上曾强调指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经济政策,安全生产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次序,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首要条件,没有安全生产作保障,经济效益就不能实现。安全生产对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通过改善劳动生产场所、消除事故隐患、增强职工的安全行为,从而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生产力,促进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费用支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如:某汽车运输公司几年前,由于安全管理工作搞得不好,连续多年不断发生各类事故,其中一起因汽车驾驶员技术不熟练、雨天超速行驶发生的恶通事故,致使5死11伤和车辆报废,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十几万元,使经济效益本来就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经济效益又怎能提高呢?所以说安全生产出效益,安全就是妊益。

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目的,没有经济效益作依托,安全生产就不能正常开展。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所需的资金无法落实,一些事故隐患就释不到整改,物的不安全因素就不能消除,安全生产就要受到影响。而企业通过安全生产保障了生产者,提高人员的劳能生产率。通过减少事故损失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如:日本铁路客运公司,自1987年逐年增加经济投入,消除事故隐患,使列车每百万公里的行车事故数从1987年的6.6次下降到1990年的1.2次,即下降了25%,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从而保证了安全生产。

所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片面强调安全生产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必须把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要实现安全生产,又要提高经济效益。

3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当前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坚持企业法人是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原则

国发(1993)50号文件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要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国务院明确规定的企业法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搞好生产经营活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2加强安全技术队伍建设,发挥安全机构和安全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

安全机构是本企业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的日常工作。要明确安全机构的职权,发挥专门机构和安全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给他们创造和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条件,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通过他们的科学系统管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3.3继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安全生产实行责任制度,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分管领导负重要责任,其他领导负综合治理责任,同时各部门、各岗位都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安全责任制的调整,完善和落实,形成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促进职工安全责任制意识的提高,强化安全生产。

3.4认真组织事故隐患的整改

事故隐患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只有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事故隐患的整改要在人员、物资、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保证和投入,还要明确隐患整改的措施、时间和责任人,使隐患及时根除,避免职工伤亡事故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3.5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安全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