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综合化经营;商业银行; 风险

一、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不规范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二是个别商业银行在香港借助国际金融市场开展综合经营业务阶段(2005年前);三是稳步推进综合经营试点阶段(2005年至今)。

(一)不规范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欧美发达国家混业经营浪潮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尝试混业经营,在银行内部设立证券、信托等部门。后来,随着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发展壮大,出现了银行、证券、保险、信贷业务交叉、混合经营的局面。综合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但非银行金融机构渗入银行业务的同时也带了一系列风险。到20世纪90年代初,银行大量资金被用来炒股、炒房地产、办实业,终于引发了证券业和房地产泡沫。国务院于1993年12月出台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各金融机构由全能制经营转向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脚步戛然而止。

(二)个别银行在香港开展综合经营业务阶段

在此期间,国内商业银行主要采取借助香港国际金融市场、通过并购或设立附属公司等途径开展综合经营,涉足领域包括投资银行、保险、信托、汽车金融公司等。比较成功的案例为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1998年,工商银行及东亚银行通过收购西敏证券亚洲业务,创办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及附属公司(工商东亚),开展内地和香港的投资银行业务。不久,工商银行又并购了香港友联银行,成立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工银亚洲。2004年,工银亚洲正式收购华比富通银行,并以此接手富通集团持有的太平人寿25%的股份,开始了保险业务的经营。

中国银行:1979年,中国银行在香港成立中国建设财务(香港)有限公司,涉足资本市场业务。以此为基础,1998年在英国注册中国银行国际控股公司(中银国际),后迁至香港。中银国际是中国银行在海外设立的全资附属的全功能投资银行,可经营全部证券业务。1999年,中国银行与英国保诚集团合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开拓香港的公积金市场。另外,中国银行也通过成立海外保险公司成功接轨保险业。目前,中银集团保险公司拥有6家分公司、1家全资附属寿险公司和1家在内地成立的全资附属财险公司,服务网点遍布中国内地和港九新界。2005年,中国银行通过其设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公司作为主要出资人,与法国标致雪铁龙融资银行有限公司和神龙汽车公司共同筹建了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金融公司。

(三)稳步妥善推进综合经营阶段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有了长足发展,金融监管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国综合化经营又被提到了日程。商业银行纷纷开展综合化经营试点工作,截止2011年底,在上市银行中,共有8家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6家商业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9家商业银行设立或投资入股金融租赁公司,3家商业银行投资入股信托公司,6家商业银行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其中,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参与了投资银行、基金、金融租赁、保险、信托五项业务。

二、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综合化经营受监管政策推动的效果明显

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监管政策的制约。2005年,国内商业银行获批发起设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007年,银监会修订《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资质要求的商业银行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2008年,银监会和保监会签署了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年底,银监会又颁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允许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这为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带来了新机遇。在政策推动下,国内商业银行逐渐建立起囊括基金、投资银行、保险、信托等多种业务领域的综合型经营平台。

(二)综合化经营的领域进一步拓宽

从涉足的领域看,在金融租赁方面,随着银行新设金融租赁公司政策的放开,截止到2010年底,共有9家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在投行业务方面,各家商业银行通过业务创新,业务经营范围不断得到扩张,比如有的银行推出了与PE等机构的合作新模式,将原有基本限于常规性托管业务的合作关系深入到财务顾问、客户推荐等层面,部分银行甚至已经获准通过旗下子公司开展境内直接投资业务。此外,在部门银行涉足信托、保险等领域的示范效应下,不少银行都在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综合化经营。

(三)部分银行意欲打造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

2008年,随着更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设立,部分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雏形更见完善。以交通银行为例,通过2008年的运作,建立了以银行为主体,包括交银保险、交银国际、交银信托、交银施罗德基金、交银租赁等机构在内的综合性金融集团的架构,“大金融”特点十分明显。事实上,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也基本上形成了金融控股集团的雏形。除了大型银行,一些金融控股基础较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资源整合,也逐步做实金融控股集团。例如光大金融控股集团的筹备工作就已基本就绪,集团所属企业包括中国光大银行、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中国光大实业(集团)公司等,并在香港拥有光大控股和光大国际两家上市公司。

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发展趋势

一、国内理财业务市场现状

自2004年监管部门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迅速发展,成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新兴业务。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10239款,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101.95%;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7.05万亿元,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预期年均增长7%以上,人均GDP有望达到4万元左右,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将持续扩大,理财业务潜在受众将更加丰富。同时,在实际利率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居民的投资理财意愿也在不断加强,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自2010年4季度以来,城镇居民中“偏好投资”的人群比例已逐步超过了“偏好储蓄”的人群比例,理财正在居民资产配置中不断提升占比。在各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未来的理财市场仍将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一)市场监管日益加强,保证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2011年上半年以来,中国银监会陆续了“规范银信理财合作”、“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等与银行理财业务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未来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力度仍将不断加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理财业务风险控制机制相对复杂,理财资金的投向不断多元化,客户面临的投资风险往往比传统的信贷业务风险更大。二是对商业银行包含理财业务在内的表外业务进行监管是今后国际金融监管的重要发展趋势。新巴塞尔协议第二支柱补充建议要求商业银行将所有表外实体所承担的风险纳入资本评估的范围,国内监管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商业银行将之前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两年内全部转入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这些监管措施的实施从源头上保证了理财市场能够平稳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从产品推介到财富管理,回归理财业务本质

理财业务的本质是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延伸,是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的服务,它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及财务状况来为客户制定长远的财富管理策略并协助实施。从国际成熟经验来看,财富管理往往是覆盖一个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业务主要还是局限在产品开发和推介环节,组织网点渠道进行产品介绍、宣传及销售工作,顾问服务发展相对缓慢。在未来的发展中,商业银行面对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提升服务的内涵。各家商业银行应强化自身全面金融服务的优势,全方位地提升服务水平,以分析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理财产品设计,抓住服务重点,凸显财富管理的服务内涵。

(三)以客户为中心,塑造理财服务品牌

理财产品和商品一样,通过打造品牌可以有效区分同类产品,在投资者中形成一定的品牌偏好。但目前各商业银行对理财品牌建设普遍缺乏较为系统的定位和整体策划,理财品牌和企业文化缺乏较为深度的结合,各个理财品牌之间的关联性也不强,缺乏内在逻辑联系,不利于理财品牌整体形象的塑造。商业银行理财品牌建设主要是平铺展开,在一级品牌之下缺乏子品牌开发,大多没有形成树状品牌梯次,在一级理财品牌既定的情况下,理财品牌缺乏纵深变化,品牌形象显得较为单一。

未来各商业银行品牌建设可着力于企业价值和品牌价值相互带动,塑造商业银行的整体品牌形象,同时需更加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品牌的选择以至名称的确定都应该考虑投资者的偏好,形成品牌体系,根据理财产品特色进行其他子品牌系列开发,并为产品创新预留充分的品牌扩充空间。

(四)培养专业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

专业化人才是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前提。未来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竞争的加剧,为客户理财提供了更多选择。一家银行想在金融理财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优秀的专业团队。通过打造专业的理财产品设计、运营队伍,依靠理财经理的专业优势,主动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正成为商业银行吸引理财客户的重要手段。未来国内商业银行也将会不断吸纳和培养产品研发、销售团队,为扩大理财市场份额提供专业化支撑。

(五)研发差异化产品,避免无序竞争

理财业务发展初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要发展都集中在发行数量及发行规模的扩张方面,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差异化的发展步伐将越来越快。一是产品期限设计日趋灵活,长短期限搭配产品、无固定期限产品被不断研发并推向市场。二是产品结构设计更趋于精细化,累进收益型产品、收益率分级产品、结构化投资产品日益增多。三是投向多元化,尽管信贷类资产从长期看来仍然会是理财投资的领域,但随着银信合作相关文件的规范,其占比必将逐渐减少,更多的理财资金将参与到资本市场的资金运作之中。四是中长期理财产品将逐渐浮出水面。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多为中短期产品,未来随着养老、教育两大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基金模式运作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将逐渐增多,充分满足居民养老、教育的资金需求。

(六)细分服务渠道,培养理财客户

目前商业银行理财在服务渠道的划分上不甚明朗,多数还是依靠产品起点金额来简单加以区分。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商业银行可将理财市场的客户分为三个主要类型,一是普通客户,随着电子渠道客户覆盖面的不断增长,更多的普通客户可以通过便捷的方式参与到理财产品市场之中。二是中端客户,商业银行可通过财富管理中心等专门的渠道为此类较高资产净值的客户提供专业理财服务。三是高端客户,商业银行可通过私人银行渠道为其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理财产品定制服务。

(七)整合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组建综合理财业务平台

1、证券公司的理财业务

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定向资产管理业务、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和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主要面向单一客户;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则是面向多个客户,分为限定性集合计划和非限定性集合计划;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专指证券公司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2、信托公司的理财业务

自从2002年上海爱建信托的上海外环隧道项目集合资金信托作为全国第一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开始发售以来,信托理财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托公司可以开展资金信托和财产信托业务,目前较为活跃的是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信托计划只能对特定客户销售,信托计划的资金实行保管制,非现金类信托财产可约定第三方保管。

3、基金公司的理财业务

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公募基金管理和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其中,专户理财业务又分为一对一和一对多专户理财。目前,所有基金管理公司均可以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部分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时还可以开展专户理财业务。

4、保险公司的理财业务

在投资范围上,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于债券、基金、股票等金融工具,投资范围较为广泛。

银行理财与这四类理财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从已经发行的理财产品看,几乎都是这几类投资产品的组合,虽然不同理财机构的侧重不同,但还是有很强的相似性,而且期限安排上有趋同性。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类理财机构在开拓理财产品时会过多地倚重营销手段,忽视了对业务本身的多样化、专业化追求以及理财业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根本。

综上四方面,未来的理财业务市场上,各类金融机构应该回归客户需求的本质,各类产品可以在期限、投向、收益分配方式等各方面形成良好的结合关系。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渠道及业务规模优势,牵头组建综合理财业务平台,引入各类金融机构,在不同的时期、为不同的客户,根据其不同的投资偏好及需求,匹配不同的产品,将综合理财业务平台不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①魏涛. 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J].北京:改革与开放,2010(2)

②刘安霞,陈昭旭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决策,2010(2)

③吴燕雁.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J].北京:现代商业,2010(5)

④黄剑平,胡敏.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资本市场 理财产品 发展脉络 发展趋势

一、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的发展脉络

资本市场中的一些理财产品是指我国商业银行针对某些特定的客户群开发设计,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通过科学管理投入到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商业银行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由商业银行自行开发设计并推广;二是属于定制式产品;三是理财产品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投资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是受托与被委托,由客户委托银行对自己的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而银行只是受客户委托进行理财,而并不是自营业务,所以最后的盈亏均由客户承担。

与基金和保险相比,银行理财产品这一行业起步较晚,从2003年开始,首先是外汇结构性存款,经过一年的发展到2004年已取得重大进步。与此同时人民币理财产品陆续出现,主要是以银行之间的债券市场投资为主。2005年银行的理财产品持续稳定增长,出现本外币连续结构性存款,我国的四大银行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006年到2007年,是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发行的理财产品以及募集到的金额都以百分之百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长,市场上出现各种项目的融资类产品、投资股票二级市场的相关产品。

据科学统计,到2011年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总数量已经达到23889款,比2010年增长75.3%,在这之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共发行21474款,占总量的90%,比2010年增长了86.6%,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速度明显提高,并且是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主的增长特点。同时面向的客户也由个人扩大到企业,据统计,到2011年共有85个上市企业了关于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总金额高达304.7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十几倍。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主要流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代客境外理财、人民币理财以及外汇和本外币连接结构性存款者三大类。

(一)代客境外理财(QDLL)

2006年4月,我国出台了《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当年7月31日,中国工商银行就了国内第一种代客境外理财产品,随后大量的QDLL产品就开始涌现在市场上。但是,由于这一理财产品的特点是将资金投入到境外市场,因此产品的收益与全球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在2011年国际经济整体萧条的情况下,QDLL产品全年的发行量仅仅30款;由于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恶化的影响,使投资市场的风险加大,对理财产品的需求量萎缩使股票市场大幅度下跌,QDLL出现负收益现象,给QDLL产品的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二)人民币理财产品

2004年9月由光大银行发行的阳光理财B计划成为人民币理财产品正式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银行纷纷开始加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研究开发,从试探阶段过渡到大发展时期。

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来看,前期出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主要是针对银行之间的市场债券,具有风险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收益略高于存款的特点,基本上算是储蓄的替代品。但是,进入2006年后,随着人民币理财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出现两大投资方向:首先是通过信托计划在资本市场投资,同时也包括投资二级市场以及新股申购型的理财产品;其次是为了满足大型优质企业客户的项目融资需求,通过信托公司给各大企业发放信托贷款。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7新股申购类的理财产品期望收益达10%,远远高于其他的理财产品,成为人民币理财产品中的绝对主力。

(三)外币及本外币连续结构性存款

2003年5月,中国民生银行推行了一款“安心理财”外汇理财产品。同年7月份,中国工商银行推行了“个人外汇两得存款”。这些外汇理财产品的推出促使外汇结构性存款快速发展起来。

而进入2004年初,随着国家出台《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各大银行更是加大力度,如火如荼地开发研究外汇理财产品,推出自己的外汇理财产品品牌,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推行的“汇利丰”外汇结构性存款。同时,外汇结构性理财产品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市场研究显示,2005年跨币种的结构性存款逐渐面向市场,成为连接不同币种之间投资的纽带,在客户进行普通存款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衍生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不同的是,它多了一个兑换环节,是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和延伸。

二、我国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但设计缺乏创新

资本市场中的很多理财产品的差异性很小,使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定价以及市场定位没有明显的特色,同一质量的产品相互竞争完全体现在价格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尚未形成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体系对理财市场、资本市场、客户产品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此外,由于金融产品容易复制的特点,使市场上只要有一家银行推出相关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纷纷效仿,即使名字不尽相同但功能和投资收益都十分相似,严重阻碍了银行自行开发研究的积极性,而对于客户而言,产品显得眼花缭乱而缺乏吸引力。

(二)理财产品信息不对称

一些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尤其是在产品风险上,虽然在产品说明书上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的详细的说明,但是很多银行在编写相关宣传材料时,对于风险提醒却是一提而过。此外,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过分强调产品的具体收益,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没有充分提醒,更有甚者连销售人员自身也不明白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国内熟悉国际交易的专业人才短缺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形势下,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是很发达,使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把境外市场作为重点投资方向,而主要投资产品是在衍生工具范畴内,所以要想维护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衍生品交易上的合法权益就必须熟知相关的交易规则,但是我国缺乏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不能灵活运用国际交易规则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造成我国的商业银行不管推出哪种理财产品都只相当于零售终端,只能相对被动地接纳外资银行的报价。

三、发展战略

(一)创新策略

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创新型发展,研发理财新业务,尽量避免重复性产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金融产品的本质相同,能够真正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不多,所以各大银行应该充分考虑市场上目标客户范围以及他们对理财产品的具体要求,要深入研究各项业务的发展前景,要确定市场定位以及需求规模,制定出适销对路的理财产品,真正保障客户的财产增值。

(二)营销策略

目前市场上,商业银行对客户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对目标客户的动态管理比较落后,无法将优势资源集中,提供给客户高效、满意的个性化服务。所以,良好的营销策略应该建立在准确的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销售渠道推广理财产品。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本质上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由分支机构向电子化服务的转型服务模式,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提高服务质量,我国商业银行对营业网点的功能以及布局进行改造,扩展电子化服务的渠道,将大部分标准化服务实现由柜台向电子服务上转移,积极构建较为传统的物理网点以及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共同发展的营销模式,基本形成以城市中大型理财中心为主体,以中小型的专业网点作为补充,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共同发展的多方式、多渠道服务方式,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

(三)服务策略

首先是品牌化服务,产品的品牌给予产品许多内涵和外延,从而将不同产品区分开来,尽管金融产品具有易模仿性,但是不同银行多年以来的营销活动或者相关产品的使用价值等已经在众多消费者的心中形成持久的形象,这是很难复制模仿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理财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是它自身的使用价值更在于一种品牌、一种格调、一种文化、一种象征和心理满足,因此理财产品的品牌化服务要更加人文化、情感化、个性化,能够精确体现银行服务的文化内涵,所以商业银行建立起自己独特品牌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在同质化低层次中的竞争力,还可以大大提高本银行的知名度。

其次是个性化分层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其服务模式应该以个性化服务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并结合客户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度,为不同层次的客户群提供不同的服务,因此银行可以将个人金融服务延伸到保健、退休、旅行、居家生活等领域,满足客户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财需求。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评价标准,采取分层服务的形式,根据客户自身的喜好和需要提高高效服务。

(四)人才策略

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财人员培训计划,选取一批具有一定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客户心理、懂得营销技巧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产品的推销员,与此同时加强与保险、证券等行业建立系统的横向培训机制;其次在银行内部应采取竞争机制,使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新员工可以分配到一线上熟悉银行的相关业务,对于营销业绩优秀、具有丰富产品知识的员工可以竞选理财助理等岗位,以次类推,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理财行业中最专业、最权威的认证应当是国际金融理财师(简称CEP),我国金融理财师施行两级制度,分别是金融理财师以及国际金融理财师,专业理财师的认证在我国正在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探索出一条适合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发展道路对于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资本市场理财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一)产品数量越来越多,增速逐步放缓

市场研究发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资本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期数与规模将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速会相对降低。其中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前期基数低,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到一定程度时,高速发展就会难以持续;二是由于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是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的发展速度也会逐步放缓。

(二)创新产品不断研发,投资范围逐渐拓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理财产品的种类会逐渐增多,产品结构也会日益复杂。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断研发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每一款理财产品都是具有独特的创新之处,以2006年出现的“打新股”产品为例,其经过几年发展后,已经出现了“新股随心打”、“新股月月打”、“新股支支打”以及开放式产品等多种形式;从投资的范围上看,投资市场已经扩展到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再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基本实现了资产的全球化配置。

从产品的结构上看,根据研究分析,2007年发行的3000多只产品大致可以分为8个基本结构以及上百种资产衍生结构。在这些结构性产品中,凡是不确定性事件都可以挂钩,包括商品、汇率、利率、信用、股票等基础资产以及各种衍生品。

(三)风险逐渐提高,实现理性发展

2007年以前,由于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以及广大的市场需求,使得理财产品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因为全球的股市调整,使很多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或负收益的现象,这使得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纠纷逐渐增多,也对理财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在风险事件逐渐增多以后,很多投资者开始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和性质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认识。这种趋势也促使各大商业银行进行反思,寻找失误的原因,促进理财产品的不断改进,实现理财产品的理性发展。

(四)理财产品成为常规投资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战略业务,各大银行中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财产品管理体系,使理财产品的发展走向正规,个别大型商业银行实现了理财产品的连续发行,这使得理财产品能够像保险、基金等投资项目一样,成为用户首先考虑的投资方式之一。

(五)将以短期产品为主,出现基金化趋势

由于我国正在处于加息周期,物价上涨过快,中长期的理财产品受到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灵活性要求日益提高,这使得理财产品逐步实现了不可赎回到可赎回再到每月申购赎回的变化。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开始推出随时开放的理财产品,这些短期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基金化趋势日益明显。

(六)债券类理财产品将获青睐

随着股市市场的不断变化,投资银行之间的债券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很多客户为了保险起见,会使投资投入债券类的理财产品,因此这类产品具有重获青睐的趋势。

五、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从2003年到如今,理财产品在资金管理上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广大用户的需求,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利率、债券等投资品种是最受欢迎的,而全国性股份银行以及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未来银行之间理财产品的竞争将实现数到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倩倩,杨立社.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研究[J].海南金融,2011,(8).

[2]苏春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

[3]舒皓,刘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1,(21).

[4]李国峰.我国金融理财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农村金融研究,2011,(8).

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商业银行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外资银行的大量涌进,以及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巨大影响,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要获得长远发展,就要以投行业务为基础,逐渐进入资本市场。本文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措施,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投行;发展趋势

1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2002年,我国工商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内部率先建立投资银行部,专门用来开展投资业务,自此,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紧随其后,推动了投资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自2007年年底,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以及兴业银行等先后成立了投资银行部门,加大了投资银行业务的普及力度。各商业银行要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实现银行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的变革,就要积极发展投行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其中间业务尤其是投行业务发展迅猛,在整个商业银行内部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我国境内,中国工商银行在2010年上半年的银行业务总收益为86.66亿元人民币,已经连续八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经达到8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投行业务逐渐成为其核心收入来源。在海外,中国工商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工银国际,在较短的时间内即获得了业绩的突破,在国际投行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工行负责人曾表示,工行增长最快的新兴业务即投资银行业务。2002年我国银行界普遍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部,工商银行也逐步建立起以债券承销、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业务、重组并购顾问以及结构化融资为基础的“工商银行投行模式”和投资银行业务产品线。

2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存在的基本问题

2.1 竞争环境、政策法规以及内部条件等都制约了投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在现有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不断优化法律法规环境,以促进投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受银行分业制度的限制,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范围主要局限于债券融资,在股本融资市场中只能象征性的开展一些配套性业务。同时,商业银行一般采取证券化以及组建合资资产管理等手段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导致其在会计处理、出资、外汇汇出以及税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投行业务市场在我国发展历程不是太长,但是国内市场竞争的主体却各具特色,包括合资投行、国内知名投行、国内券商、商业银行以及民营咨询公司等,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建成。

就商业银行内部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经营体制、业务流程以及运作机制等。比如,传统的商业银行倾向于发展传统业务,而投资银行的服务意识更强;商业银行受传统企业文化的影响,在开拓市场和开发业务品种方面的压力较小,而投资银行在运作机制上更显成熟,效率更高。目前,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指出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是大势所趋,但如何在维持商业银行整体架构的前提下推动投行业务的大力发展,从而实现投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的和谐发展,仍值得我们深思。

2.2 投行业务发展的思路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逐渐将发展中间业务提升日程,对发展投行业务的重要性有了初步认识,但是在制定经营策略时,并未将资产负债业务和投行业务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对增加银行收入的重要作用,它在通常情况下被视为竞争客户、稳定存款、抢占市场份额以及提供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重数量、轻结果以及贪大求全等问题屡见不鲜,阻碍了投行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对投行业务的重视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开展业务阶段,各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没有形成强大的市场合力,难以充分发挥信息以及客户的固有优势,导致大量机会的流失。

2.3 投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对投行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尤其是精通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人员极度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拓展。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能提供的投行业务服务有限,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投行人员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努力争取目标客户;将外部资源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解决投行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突出问题;详细了解客户需求,对企业的真实需求也要充分掌握。这些业务实施起来都要涉及大量的物力、人力,一般与复杂的产权交易结合起来。所以,投行的成功需要专业知识和合作团队的共同参与。例如,张裕集团在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的过程中,工行总行充分发挥了领导作用,山东省分行、两家会计师事务所、三家律师事务所以及一家中资银行、一家外资银行共同合作,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目前的人员配备相对欠缺,难以满足高层次投行业务的发展需求。

3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的若干建议

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逐步完善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降低资本占有、巩固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以及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所以,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战略优势,必须大力推进投行业务的发展。

3.1 实现收益结构的调整,逐步提升投资银行业务对企业收入增加的贡献

实现收益结构的多元化,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波动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巨大冲击,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业务规模已初见雏形,但是中间业务所占的比例仍相对较低,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快收益结构调整的步伐,充分发挥多元业务的优势。

3.2 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源的整合,保证各项业务的协调发展

目前,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取得了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面对这种形势,要加快资源整合的步伐,不断发挥综合金融服务的突出优势,实现投资银行业务和信贷业务的共同发展。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必须充分发挥其丰富的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各部门要实现各户资源的共享,在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前提下,提升其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

3.3 建成高质量的专业化团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投资银行业务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它的集成性和专业化更强,所以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要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管理体系,统一管理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在商业银行内部,要建立健全投资银行业务部门,开展好投资银行业务及各项配套业务。同时,要大力引进复合型人才,逐步建成高素质、高层次、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丰富以及熟练掌握各种复杂金融工具专业化团队,大力拓宽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渠道。除此之外,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探索组合营销的新模式。客户经理要全面负责客户关系的维护和管理,产品经理要提供无条件的支持。商业银行要组建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将投行、公司、资金、会计、信贷以及国际等纳入服务体系内,积极开展跨专业的大型合作,保证服务质量的优良。

3.4 进一步完善定价和评价体系,理清收费与收息的关系

(1)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形成非利息收入和利息收入协调发展的收入格局。(2)建立健全利费组合定价机制,在制定利费结合的经营策略时,综合考虑客户的偿债能力和风险状况,对于未来潜力和外部竞争要充分考虑。对于风险相对较大的客户,可以在多种费率定价的基础上辅之以较高利率,而对于具备可靠偿还能力的客户,可以在较低费率定价的基础上辅之以较高利率。在制定利费组合定价机制的过程中,还要健全利益分享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3.5 建立并完善导向性考核激励机制

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新的创新型业务,并没有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激励制度,经营单位也不断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业务和发展新客户,所以投资银行业务实际上并未取得显著成效。由此,商业银行要逐步建立起专门的投资银行部,实现业务和人员的整合。同时,要给与投资银行部一定的经营决策权,以便于对市场环境及时做出反应,抓住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投资银行部拓展业务范围和加强业务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6 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提高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银行业也逐步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战略优势,必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从经营机制、研发能力、人力资本、管理能力、营销网络、企业文化以及品牌等方面着手。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新业务,竞争异常激烈,其不论在服务还是产品上的优势都易于模仿,业务策略优势也只在一定时期内有效,而企业文化却是推动商业银行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形成品牌效应,提升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骆璇;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问题的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2(03)

[2]刘涛;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回顾与展望[J]银行家;2013(06)

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金融 业务创新

商业银行的个人市场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市场正在迅速发展,为实现商业银行个人金融发展的健康化,个人金融产品还要不断创新[1,2]。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金融业务现状

1、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的结果

第一,个人金融业务会有新的变化,将慢慢成为银行业务的主力军,取代公司业务,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欧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中间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80%以上。个人金融业务具有范围广、收入稳定的特点,它的附加值较高。商业银行主要是对货币信用的经营,在风险上存在波动性、信用类的风险,还具有投资风险及利率风险。它的个人金融业务还可以转移及分散风险的作用,能够吸较多的引客户。大多数的西方商业银行有了具备一定的经验[3]。

第二,有效地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的作用。个人金融业务经营具有风险小、易防范化解的特点,能够从比较单一的资产负债向全方位的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方向转变,它的分散风险的功能较强。

2、与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竞争环境相适应

第一,为商业银行适应利率市场的改革打下了基础。全球的利率较低,银行收入的压力大。银行也在创新,把工作的重心倾向于金融业务。国内利率的市场化速度提高,银行的经营模式也有了较大的变化。

第二, 能够自如地应对外资银行的新挑战。外资银行的“切入点”是中间业务,个人金融业务会也参与竞争中。在“二八法则”的影响下,五分之一的客户会有五分之四的利润。所以,在五分之一的客户中争取更高的要求,为使零售业务有更多的客户,必须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业务。

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趋势的相关分析

1、全方位的服务

商业银行也在努力追求储蓄服务的规范化,使服务水平相应地提高,不断实施优质服务,服务也有一定水平、也上档次了。比如承诺服务、金融超市、延时服务、24小时昼夜服务、高款项提款电话预约等不同的服务,努力做到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智慧银行。比如,招商银行是第一家通过不同方式改善客户服务的机构,并积极地为个人提供更高效、更便利、更体贴、更温馨之服务,使国内的银行业也在更新自身的观念及方式,并逐步加以变革,使银行与客户间更容易合作[4]。

2、加快创新步伐,增强竞争力

在外资银行打入中国以后,这种本土化的经营策略在拓展市场方面有促进作用,促进了金融的创新,特别是这种比较高端的客户金融产品、房贷、车贷、中间业务等还要不断地创新。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与提高的前提下,银行体系还进行了间接融资,它的占比也有所下降。在“金融脱媒”这一趋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也在加强表外业务及电子银行的创新,在知识与技术含量方面的要求较高,对利率、个人金融、股指期货、汇率之类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衍生金融工具起到了促进作用[5]。因为竞争的演变,在上市后风险控制也有所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为推进扁平化改革贡献自身力量,在改造业务的流程、推进业务的单元制,方面具有较大的风险,所以在业务发展、风险控制方面提出了报告制度的规定。

三、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创新的对策

1、对个人金融产品的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还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对当前的国内商业银行的创新,还要在产品、服务、营销策略及制度等方面做到创新,使个人金融业务更好、更快地发展。对个人金融产品的开发及创新还要结合银行的市场需求以及自身所需及自身的特点加强系统工程的建设,主要是满足三个目标:(1)对新市场的开拓,可以运用蓝海战略的思维,寻找银行忽略的地方,比如说小微企业客户等,不断地吸引更多的顾客;(2)对商业银行目前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加大,使销售量得以扩大;(3)使同类或者类似的产品成本有所降低。对银行开发的新产品要努力使其推出市场,并达到某一目标,银行不但要借助于市场调研来了解客户所需,还要对金融产品的内涵做到深刻地理解,并能够生产出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产品,让客户对新产品更满意[6]。

2、对个人金融服务观念及营销策略的创新

第一,具有全新的服务观念。服务即营销,因为银行服务对人性化特征具有鲜明的观点,银行部门还要具备全方位的服务意识,通过核心产品及附加服务这两个层次,对前台服务和后台服务负责,以提高服务的质量。个人金融服务在质量与水平上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当个人金融服务中对目标客户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以后,顾客会因对服务的满意度而获取更多的客户,所以在这一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第二,具有全新的营销渠道观念。现代的市场营销是为满足客户所需创设的,在创造产品与实现价值中,使满足客户所需得到满足。银行要对客户所需做深入的研究,不断地设计出新产品及新颖的服务。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所提供的网上银行服务不过是把传统银行服务平移到了互联网上,没有在线投资品种和咨询,更没有投资分析等各种金融类的服务。电话银行的发展较早较快,客户的接受度也随之提高,只不过是对修改信息、转账、业务咨询各种服务的修改,没有出现客户直接投资的买卖、也无个人贷款等金融类的服务。所以,我国的消费人群主要是通过金融中心和金融工作室得到相对全面的各类服务,没有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等各路恰当的服务,所以,商业银行还要针对金融服务的营销渠道加以创新,不断开发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的服务,打造智慧银行,使服务功能趋于完善。

3、对制度的创新

随着每一项新的个人金融业务的不断推出,还要对其进行可行性的论证,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要提前预防,并制定出各种防范于未然的措施。对于个人业务的管理部门来说,在各大支行、各个岗位要做到严于律己,在经营各类业务时,严格按各种制度的步骤来办理业务,不有为追求自己所在部门、单位、岗位的短期业绩而无视制度的存在;信贷管理部门还要在贷款全流程中加强力度,尤其是开展好制度执行时的监督检查工作,实现动态化的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制度是否在市场适应性与执行性中有冲突;在稽核、监察部门还要对监督力度继续加大,在违规现象、责任人的惩处,制度是否得以执行方面加大力度。在不同层面对制度执行情况做好自检、互检与反馈。不但可以解决制度执行中没有完成的问题,还可以结合市场的变化来完善制度,使制度漏洞得到堵塞,使个人银行业务能够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制定的相关制度主要是倾向于在前台服务的人员,提高他们的酬金,让大家从后台走出,走向前台,让大家积极主动地走向前台[7]。

4、工作流程的创新

相应简化工作流程,比如能用自助设备完成的工作,交给自助设备完成;让后线部门的人员走出,走向前台服务工作;通过相应的系统对风险进行控制;对电子设备或者流程加以整合,逐步减少客户业务的办理时间。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兴起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10年,我们要借鉴并学习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综上所述,我国的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富裕,个人投资业也有了更大的需求空间。所以投资渠道也逐步多元化,不断地满足我国老百姓日益增长的个人金融服务所需,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实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朝晖.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研究.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3): 50-51.

[2]加大创新力度深入调整结构推进金融业务综合平衡发展――访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建授.青海金融.2013(4): 6-7.

[3]周梅.建设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创新探索.现代商贸工业.2012(24): 126.

[4]张瑾,张思尧.浅析我国银行业碳金融业务的创新.东方企业文化.2010(14): 39-40.

[5]郑雪飞.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关于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盈利模式的探讨摘要.科技创新导报.2011(25):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