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象服务发展报告

气象服务发展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气象服务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气象服务发展报告

气象服务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的气象服务,应先从提高认识入手。在农村气象服务中,农村气象服务和现代信息技术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2项同样重要的工作。农村气象服务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和依托,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就谈不上优良的气象服务。

1.1转变认识,贴近三农,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在农村气象服务的传统认识中,经常把“天气预报”混同于“气象服务”,事实上,天气预报是气象业务,把预报当作服务的错误认识会导致气象部门放弃了“农村气象服务”的研究,还会产生重技术轻服务、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气象服务是对农村用户需求的满足,农村气象服务不仅要满足农村用户的需求,还要挖掘其需求,洞察其潜在需求,更要洞悉隐藏在农村用户需求后面的思想、渴望和动因。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者将特有的业务服务产品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服务技术相结合,形成为用户服务的解决方案。农村气象服务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气象业务和农村用户需求三者的密切结合。气象部门要把农村用户的需求变为气象服务者的思想,气象信息服务的技术、手段和产品,也要紧跟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1.2坚持气象信息品牌,坚持服务的主动权不动摇

气象信息品牌是气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气象面向社会的服务,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服务方面。综合气象信息平台是面向社会大众最直接、最实时的服务窗口,只有在综合气象信息平台的支撑下,才能展现气象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展现气象文化的魅力。气象事业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气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气象信息服务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气象信息权的专属特性;二是气象信息服务手段的全面保证;三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突发临时性的应急需要;四是气象基本业务发展的需要。

1.3从发展“文化”的高度,推进气象信息服务的品牌建设

将气象信息服务提高到发展“文化”的高度来认识。现在,气象信息服务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根植于社会,气象服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又为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注入了新的、实质性的内容,给气象文化的发展提出了长期而充满活力的发展诉求。进行气象文化的品牌建设,必须坚持以公益服务为出发点,坚持以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先导。对于气象文化的发展,应该是技术上的“百花齐放”和需求上的“百家争鸣”,即技术上的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气象工作者只有充分把握现代通信和信息服务技术的发展,实时认识社会大众对气象信息服务的客观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气象服务文化的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应用的方案

2.1建立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将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和技术之上的服务手段同现有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自身特点相结合,建立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是做好农村气象服务的必由之路。气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包括:语音、短信、WAP、彩信、3G多媒体、网站、电视、大屏幕等媒体,建立以省为基本服务网络单元、以地区或县为基本服务平台单元,基于公益性和防灾减灾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解决统一、协调、全面的基于信息的服务出口和公众信息的入口问题。在完善平台建设基础李芬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上,着重建立气象服务评价体系和用户气象情报报告及信息反馈体系。充分利用各种服务手段的性能和优势,建立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各有侧重、和谐发展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2前瞻性地跟进通信运营商的服务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气象信息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与时俱进、前瞻性地发展气象信息的服务技术和服务方式,才能满足人们随时了解最新气象信息的需求。信息表述的多媒体形式,是现代信息服务发展的潮流,3G时代的到来,将使网络带宽和终端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善,手机可获得的带宽成倍增长。现在,在3G平台上糅和了视频、音频和文字,这为构筑全方位的气象信息服务创造了条件。WAP是未来数据业务的主流,其本身具有传输量大、支持多媒体和复杂交互的特性,可以很方便地对气象信息服务进行一系列的整合,手机用户能将互联网中大量的信息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终端,如天气预报、资料查询、信息定制等。今后几大运营商的技术发展方向,将主导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只有紧跟通信技术的发展,才能保证气象信息服务跟得上人们不断发展的需求。

2.3不断丰富气象服务的主题、模式和手段

(1)气象短信服务发展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气象短信隐含的“媒体”作用,利用这种“媒体”资源,就可为更多的公益性信息提供服务。(2)“音信互动”技术带来语音和文字的互为补充和信息广泛传播的途径,为做大做强气象信息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语音互动场景”技术为声讯平台提供了交互环境和信息交流的技术支持,为气象信息语音服务提供了良好服务的拓展空间。(4)语音、短信、WAP、彩信、WEB等不同服务手段之间互为补充的气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计技术,大大增强了气象信息服务发展的生命力。(5)语音合成技术(TTS)在气象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拓宽、深化了服务的内容,为各种专业服务、特色服务提供了技术基础。(6)3G技术的应用,让手机走向了多媒体时代,WAP服务将使用户更加方便地了解到专业的气象信息。气象要素还设定告警通知,量身定做个性化服务。未来的气象服务不能局限于单一内容或单一服务手段上,不断丰富气象信息服务主题、服务模式、推广模式、服务手段和服务技术,提高社会大众的参与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4利用气象信息平台资源,为基本业务提供支持

综合气象信息平台可为提高基本业务水平服务。现代通信媒介的移动性、普及性,气象信息平台用户的广泛性,构成了为气象工作提供实时信息的潜在资源。如实时提供天气实况、灾情报告、用户信息报告等,这些信息可为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提供帮助,平台也可为气象业务的数据传输、设备监控服务。利用气象信息平台进行用户需求调研,建立具有广泛基础和健全完善的气象服务评价体系长效机制;信息服务平台用户广泛,收集的评价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评价结果有利于充分了解百姓的需求和业务服务的发展方向。

2.5气象信息平台是气象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

面向业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气象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面向防灾减灾应用的实时处理平台,也可认为是气象防灾减灾的一个综合性应用终端。该终端包含:日常数据处理和验证工作;人工坐席中的气象情报信息分析处理工作;面向各种信息服务平台的气象服务信息更新工作;面向正常渠道的预报产品工作;各种预案的设定和各种天气灾害的自动监控;灾害性天气过程处理流程执行;防灾减灾流程的启动。

2.6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灾情报告和实时信息反馈机制

充分利用公众的实时气象情报,结合气象业务数据的预报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临近预报或预报惯性问题,无疑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1)建立气象灾情收集热线电话和灾情报告志愿者队伍,可主动、迅速获取准确气象情报或灾害报告;(2)对于收集到的灾情信息进行接收、预处理,经分类、格式化、标准化后存入各类相应的数据库,构成了整个防灾减灾系统的信息支撑层。

2.7利用信息服务平台,为气象预警服务

气象信息平台可作为防灾减灾信息的平台。该平台的功能是:(1)支持突发大容量信息服务能力、气象灾害发生的突然性,导致用户需求的异常峰值,这要求平台具有支持大容量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满足用户自发的服务需求、支持突发大容量下向用户主动服务的能力;(3)一定范围内用户能够同时获取信息,构成灾情预警信息的通信网络;(4)基于不同服务的分类机制和快速应急机制,为防灾减灾中的信息传递提供有效支持。

2.8利用气象信息平台,为业务现代化服务

利用气象信息平台,为业务现代化和提高工作效率服务。(1)根据资料分析系统,判断预警的时间、地域和对象,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发给用户,形成面向不同需求的报表、文件、网页等,进入整个防灾减灾的执行控制过程;(2)对于各种重要信息可在GIS进行实况显示,对气象部门的各种资源的地理位置及属性进行分类显示,如:各种天气灾害预警的设置、管理、自动触发机制和预案启动后的执行过程等,包括实现方法、达到的效果、带来的效益等。

2.9利用气象信息平台,为各行各业服务

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服务手段,为各行各业的服务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为业务工作提供自动化服务(自动传真、自动呼叫、自动通知、人性化服务等),为业务工作按时、有序开展服务(任务指派通知、任务催办或督办、统一消息服务等)等,都可以通过气象信息平台得以良好解决。这种主动的外呼服务,可以产生一系列的互动服务,具有极大的增值服务发展空间,如叫早、催缴等。

2.10利用气象信息平台,实现面向全社会的应用

利用气象信息平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和面向全社会的应用。如:交通信息服务、为学校提供信息服务、水文信息服务、潮汐信息服务、公益性信息服务等;VSP技术以气象信息平台为基础,可为各行各业用户建立自己的语音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解决方案;面向各行各业用户的服务督查机制;面向各行各业用户的互动体验和服务推广机制等;开拓面向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服务,使平台成为地方政府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中心。

2.11大屏幕系统

对于重大天气过程的分析决策,使用大屏幕系统,具有展示的内容丰富、综合分析决策方便、允许参与决策的人多等功效。

2.12GIS地理信息系统

可将GIS技术应用到气象信息服务领域,逐步建立基于GIS的防灾减灾体系。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石是各类海量信息,包括空间地理信息以及属性信息,通过GIS技术可直观形象地管理和查询;并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结果能更形象直观地表达;GIS技术特有的网络分析、空间分析等功能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可为防灾减灾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2.13通过人工坐席,开展互动和奖励机制

语音平台不应仅作为声讯平台,更应作为一种有效的服务手段,如:提供短信发送、短信定制点播以及热线、彩信的定制点播和其他新服务开展的有效工具。结合气象业务发展需要,开展有奖服务等。通过坐席平台,将对服务平台的日常维护、用户服务以及日常管理集中化、流程化、规范化,确保气象信息服务开展的低成本和稳定性。

3结语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气象服务能力,应着重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天气预报是信息、信息情报收集、跟进服务和灾后评估4个环节工作的前提;提升农村气象服务能力,需要先进的气象技术和设备,但要为农村用户提供卓越的服务,还须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农村用户需求的把握,要前瞻性地为农村用户的潜在需求提供服务。

(2)只有充分利用语音、WAP、彩信、3G多媒体、网站、电视等各种媒体的优势,将气象业务与信息技术结合,形成具有全方位反馈机制的性能互补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才能使气象信息迅速传播和及时收集。

(3)要建立以省为基本服务网络单元、以地区或县为基本服务平台单元,构造以服务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服务网络,才能符合天气灾害地域性和区域性的特征,有利于对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监测、诊断和预测预报。

(4)提升农村气象服务能力的技术是一种复合型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现了先进的通信技术与气象业务的结合,先进的气象科技与不断发展的农村用户需求的结合,防灾减灾工作中避害与趋利的结合,气象服务与气象业务的结合。

气象服务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近两年我市气象事业进入高投入、大手笔、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今年更是我市气象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突破期。在这一重要时期市局在沂南县召开理论读书班,目的就是落实史玉光局长“抓发展、促和谐、强管理”的总体要求,探讨制约我市气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我市气象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会上局长作业重要报告,朱局长报告紧紧围绕史玉光局长“抓发展、促和谐、强管理”的主题,全面贯彻了“需求牵引”的现代气象理念,在市经济社会未来发展需求上定位我市气象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高度地凝练出‘一个率先、六大工程’的发展思路。听来深受鼓舞、催人奋进,对我市气象事业的美好未来心中充满无限憧憬。法规科作为市局重要的职能科室,将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更加扎实地推进法规科的各项工作。

一反复研习报告、增强落实党组重要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朱局长的报告内容丰富、理论性强,蕴含着许多现代气象的重要理念,法规科将组织全体人员反复学习、认真体会。切实将思想统一到局党组的整体思路上来,深刻领会‘一个率先、六大工程’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一个率先、六大工程’的完全落实

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法规科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各项方案和措施,同时每项工作都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在今后工作中,法规科将严格对照标准,全面落实措施,集中力量向纵深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一个率先、六大工程’的全面落实。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解放思想是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发展瓶颈,不断取得工作进步的必由之路。会后,法规科将按照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工作部署,深入开展思想解放工作,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四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努力培育新的科技服务增长点

气象服务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一、主要工作情况:

围绕以上要求,我局扎实推进相关工作,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1、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集体学习,观看教育片,邀请工委书记讲党课;转观念、转作风,强化廉政与作风建设,严格遵守八项规定;举办道德讲堂2期;制定2014聘任考核方案,明确目标责任。

2、进村入户开展三万活动,资助联系村1万元。春节前后进村结亲拜年慰问5户2千元,召开村委座谈会,商定2014村办实事计划。协助联系村完成网络化建设工作。

3、完成气象常规业务工作。重点开展了春运和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工作,启动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接受电视台天气形势采访3次,天气预警20余份、专题预报服务15期等。完成年气候评价和气象报表制作等。

4、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审计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完成省局对山洪防治气象保障工程(2012)第二期项目现场查看验收工作。

5、编制完成“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获省局批复。按应急办要求完成气象灾害应急手册编制。完成“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气象为农服务调研报告。

6、完成上半年区域自动站维护工作,对全市22个区域自动站进行了维护和校准。进行了故障排除,保障了气象服务的需要和雨量站点的正常运行。

7、10人次参加省、市局业务及其他培训学习。与市局组织3.23广场宣传活动。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8、完成编制上报2014“三农”服务专项(40万)实施方案和省局评审工作;着手实施今年的山洪普查项目(4万),赴兴山、五峰局进行工作调研。

9、完成201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业务用房及综合改善132万)可研报告申报,并通过省局评审,已下发项目入库通知,2016年实施。

10、接受省局汛前检查组到我局检查汛期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接受省局减灾处赴我局调研气象为农服务开展情况,接受省局群众路线教育第2督导组到我局检查督导活动开展情况。

11、推进县级气象机构改革,完成参公及法人登记有关工作。

12、为“葛洲坝水泥二期项目”提供气象服务。为“市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提供资料服务。为重点企业用户提供气象证明8份等相关服务。

13、进行官道河水库自动气象站搬迁工作。

14、全面开展年度防雷检测工作。主动为重点项目和工程(关公园、史丹利、华强等)做好技术服务。

二、下步主要工作打算:

1、继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各项活动。

2、全力做好汛期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工作,做好预警预报和应急工作。

3、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确保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为农业抗旱做贡献;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全面开展年度防雷检测工作,主动为重点项目和工程做好技术服务。

气象服务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检测质量考核的公告

各有关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

为切实提高防雷装置检测质量,提升全省防雷装置检测单位技术服务水平,促进防雷检测技术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根据《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38号)、《河南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81号)等有关规定,河南省气象局决定开展2021年全省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考核对象

取得省级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并在河南省气象局完成信息登记的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单位。考核对象采取双随机方式抽取,有关防雷检测单位也可以主动申请进行考核。

二、考核时间

2021年7月15日至9月30日。

三、考核依据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38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24号令)、《河南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81号)、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32938-2016《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QX/T 317-2016《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等规章、标准。

四、考核方式

(一)河南省气象局委托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具体负责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的实施。

(二)本次考核分期开展,每期选取部分单位进行考核。

(三)本次考核的项目为被考核单位2020年在河南省完成的防雷检测项目,每个被考核单位抽检1-2个项目。

(四)考核分为资料检查和现场项目验证两部分,重点考核是否按照标准规范进行防雷检测,检测报告是否客观、全面反映被检测防雷设施使用维护情况。

五、考核内容

(一)持续符合检测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的程度;

(二)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应用的合法合规性;

(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所依据标准(规范)的适用性;

(四)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方法的正确程度;

(五)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所载检测项目的完整性;

(六)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

(七)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与原始记录的一致性;

(八)检测报告对建(构)筑物雷电防护装置真实情况的反映程度;

(九)检测报告综合结论的正确性和改进建议的合理性。

六、有关要求

(一)被考核单位在提供相关资料时,必须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并与年度报告保持一致,不得伪造、涂改、隐瞒。

(二)在开展现场项目验证时,被考核单位应提供协助与配合。

(三)考核结果将通过河南省气象局门户网站进行公告,考核结果将记入检测单位的从业记录,并作为资质升级、延续的依据。

(四)考核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联系人:王慧中;联系电话:0371-65526512。

 

 

气象服务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现状;建议;河北大厂

中图分类号 F3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313-02

近年来,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快速发展,初步建成了组织机制健全、服务预案方案完善、服务网络不断加强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气象为农服务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对大厂县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把气象为农服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气候资源评估和可行性论证,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以及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方面提出加快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发展的建议,从而实现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

目前,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天气极端事件呈现多发态势。大厂县地处华北平原北端、河北省中部、北京市东部,燕山南麓,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境内有潮白河、鲍邱河两大水系。一直以来,暴雨、寒潮、大风、雷电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业的高产高效、农村的和谐稳定和农民的增产增收都与气象工作息息相关,2011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2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新要求,特别是科技能力的提升。因此,不断深化气象为农服务2个体系的建设和进一步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对农村生产的保驾护航等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大厂县气象为农服务现状

1.1 初步建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1.1.1 气象灾害防御组织建设。2011年4月大厂县成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由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任指挥长,成员单位包括气象、农业、水利等20个单位。在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各成员单位协调合作,保障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1.1.2 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大厂县气象局于2007年初深入到全县105个自然村调研并收集了村干部的手机号码,将大厂县的重要天气预报及关键农时天气预报服务短信在第一时间发送到村领导手机上。之后,每年年初大厂县气象局都会核实更新数据库,以确保准确及时。县政府于2010年12月出台《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建设工作的通知》。大厂县气象局通过信函方式对信息员进行了培训,明确其责任。覆盖全部村街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切实有效地解决了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瓶颈。

1.1.3 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专家联盟团队。2011年,大厂县气象局与县农业部门联合成立“专家联盟”,由2家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双方按照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合作,对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水平、气象预报和服务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农服务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1.1.4 建立完善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及灾害应急预案体系。自2007年起,大厂县气象局先后修订完善《大厂回族自治县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大厂回族自治县雷电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大厂回族自治县火箭人工增雨事故处理预案(试行)》《大厂回族自治县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关于全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气象服务工作预案》等5个部门预案及《大厂回族自治县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个政府专项预案,规范应急处置程序、职责、联络方式等内容,确保应急处置的快速、高效。每年修订完善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汛期气象服务预案。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演练。通过演习,使更多的人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掌握应急处置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科学处置水平[1-2]。

1.2 气象业务服务网络不断加强,预报服务水平切实提高

1.2.1 初步建成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络。大厂县目前建有自动气象站1个、两要素区域气象站5个、2011年在陈府乡威武屯村的农业示范园区内建成多要素农业小气候观测站1个。基本实现了对暴雨、干旱等天气现象的加密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天气情报。

1.2.2 初步建成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网络。大厂县气象局内网直通省、市气象服务平台,获取信息快捷;基于内网的“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服务系统”运行平稳,确保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同时基于外网的“企信通”短信平台作为备份和补充;2011年在陈府、祁各庄及大厂3个乡镇建设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在陈府乡威武屯村的农业示范园区和大厂县特色西瓜种植区祁子庄镇洼子村分别安装了电子显示屏1块,在洼子村安装大喇叭系统1套。此外,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电话自动答询、气象网等多种手段及时各类气象信息。

1.2.3 天气预报服务保障无微不至。多年来,大厂县气象局注重对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及时将重要天气报告报送政府及有关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坚持做好重要活动和关键农时的预警预报服务工作,2007年实现105个自然村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气象预警预报短信,每年编制各类服务材料120余期。近年来圆满完成省运会、县庆等重大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实现了与农业、乡镇等部门的联动,更好地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1.2.4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不断加强,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大厂县降水持续偏少,地下水位下降,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2002年大厂县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成立,并于当年9月25日夜间成功实施了首次人工增雨作业。近几年大力开展以抗旱保丰收为主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平均每年成功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5~6次,科学地开发空中水资源,补充地下水,对净化空气、缓解阶段性干旱以及大厂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2007年以来,更新人工增雨作业车、火箭弹发射架等装备,圆满完成奥运、国庆60周年人工消减雨保障任务。2009年开始,县政府追加人影专项资金,促进大厂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大厂县共有3个人影作业点,人工增雨专用皮卡车1辆,车载火箭发射架1部,空域申请系统1套,具备人影作业资格人员6名。

1.2.5 加大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知识的宣传。近年来,大厂县气象局通过电台、报纸、网站、现场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知识的宣传,切实提高公众的气象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大厂县气象为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气象信息覆盖面不足

尽管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工作已得到全面推进,实现了预警手机短信100%覆盖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应急负责人和全体气象信息员。但由于种种原因,气象信息特别是灾害性预警信息距离90%以上的公众覆盖率差距还很大,农村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气象信息的传递渠道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2.2 气象信息员队伍成员不稳定,发挥作用不足

大厂县气象信息员全部由村支书(或村主任)担任,一方面能够积极发挥气象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而另一方面由于换届及班子调整等原因,这个队伍成员及联系方式的稳定性较差,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其宣传普及气象知识、监测报告区域内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等职责。

2.3 服务的业务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县级气象部门以观测业务和科技服务为主,气象服务的业务能力明显不足,支撑气象服务的业务平台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县级气象服务水平的提升。加上人员少,人才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县级气象部门的业务人员仍以观测人员居多,从事气象服务的技术人员少,多数以兼职为主,气象服务所需的知识培训亟待加强。

2.4 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中的投入不足

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当前资金投入和长期维护资金的投入。而大厂县的两个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地方政府的投入明显不足,制约着两个体系建设的发展。

3 大厂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建议

3.1 将气象为农服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为农服务与农村工作息息相关,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现实作用。建议政府将气象为农服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作用。

3.1.1 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在每个村建设气象预警终端—电子显示屏和“大喇叭”系统,实现预警信息自动,增强时效性。要尽快将现有的乡镇两要素区域站更新为多要素自动站,实现监测网络加密。

3.1.2 推动为农服务社会化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加大乡镇气象联络员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力度,尽可能保证队伍成员的相对稳定。因为这部分人员承担着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传播、气象与农业信息收集、气象灾情信息上报、气象知识的普及宣传等工作,需要队伍保持相对稳定。

3.1.3 推进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农村大喇叭广播、电话、手机、电子显示屏、网络等多种手段,不断扩大气象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时效性,使广大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要将气象服务纳入农村文化站服务体系建设,要通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农民进一步了解气象知识,掌握气象知识,及时获取各类气象信息。

3.2 加强部门合作与联动,实现为农服务效益最大化

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气象与农业专家联盟要深化协作,提高农业生产气象条件预报的精细化水平,指导农民科学安排生产和有效防御自然灾害;广播、电视等部门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增加调整气象信息的播报频次。通过部门间的团结协作、信息沟通和服务用户之间的信息反馈,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使服务产品更加贴近农民实际需要。

3.3 加强气候资源评估和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大厂县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应对工作,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要指导农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大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要积极开展针对农村规划建设、重大农业工程建设等项目的气象评估服务。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新品种时,要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3.4 切实提高农民对气象科技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

要加强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农民掌握应用气象科技知识的能力,使农民在农业生

产建设中自觉科学利用气候资源;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等多种途径,获取各种气象信息;发现气象灾情能主动向气象部门报告;自觉维护气象仪器设施。

3.5 建设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

大厂县现有3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均为非标准化作业点。河北省气象局“现代人影业务知识讲座和研讨会”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建成300个标准化作业点。为了适应新形势,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组织开展好大厂县与全市的人工影响天气联合作业,需要大厂县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尽快建设标准化作业点,标准化作业点的选址要立足长远,科学合理。要以有利于人影事业长期发展为出发点,选择可以安全顺利实施作业、满足正常生活和工作、利于管理的环境。

3.6 地方政府要加大在“两个体系”建设中的投入力度

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系统工程,需要当前资金投入和长期维护的资金投入。大厂县“两个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更需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两个体系”发展长效机制,促进大厂县“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3-4]。

4 参考文献

[1] 陈双溪.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大有可为[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3):1-4.

[2] 韦文彬,莫文秋.气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