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管理的核心和特点

教育管理的核心和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管理的核心和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管理的核心和特点

教育管理的核心和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 教育管理 入学教育

当前,高校学生均以“95后”为主体,他们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时代既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又给他们的发展设置了较多的考验。在这个特殊的人生转变时期,他们很容易产生迷惑。当面临错综复杂、多元化的社会现实时,由于社会实践不足、辨别力不强等因素,他们有时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思路,积极探索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新模式,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做好人生规划。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调整工作方式,帮助大学新生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

一、新时期一些大学生的特点

1.自我意识强,感恩思想弱。

新时期大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1”模式中长大,优越的生长环境、成长条件和家长的溺爱导致一些人“自我”心理比较严重,在平时学习和集体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他人。加上社会上一些实用主义、个人享乐主义、功利思想的影响,让他们更加关注个人需求,一味索取,不懂感恩和回报,缺乏必要的感恩心理[1]。

2.个人理念强,团队意识弱。

特殊的成长环境使“95后”一些大学生形成了较强的个人理念,他们注重自身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人际交往中重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理性的分析和安排。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较为明显地倾向于个人利益。团队意识的欠缺已成为困扰新时期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问题[2]。

3.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弱。

新时期大学生自尊心强,自我实现欲望强,希望受人尊重、被人征询和获得信任,但不愿主动接受别人的教育。同时,因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比较差。一方面他们自幼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从小受到父母和社会的关注,导致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开始独立学习生活,处理人际关系,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问题。这应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3]。

4.网络化意识强,社会化意识弱。

网络的发展让新时期大学生有了独特的生长环境。大学生对网络十分依赖,部分学生几乎把课余时间全用在网络上。他们能从网络下载各种所需的资料,能从网络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甚至认为网络是无所不能的,从而出现网络依赖症。打电话、发信息、QQ、陌陌、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沟通形式,而传统信件、贺卡和聚会等现实社会交流方式已被忽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欠缺使得一些人对现实人际交往产生恐惧和排斥,并且形成“不交流―能力欠缺―排斥交流”的恶性循环。他们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逐渐脱离现实,常常找不到归宿感,不能正常地与人交流,最终导致“宅男”、“宅女”式人物的出现。当前,“网络综合征”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4]。

二、新时期大学生入学教育的新策略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四年是学生确立人生理想,锤炼坚强意志的重要阶段。在知识、技术、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需要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是整个大学期间思想、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开始。在入学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为新生全面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可以在新生开学典礼大会及各班级会议上,向入学新生介绍学校的历史、学校取得的成就、办学的愿景,让每位新生了解校训精神内涵,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大学生入学教育,有的高校校长为新生上大学第一课。与此同时,高校还可通过举办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及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新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开始大学生活。

2.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新生进入高校后,一些人会出现暂时性的理想目标缺失,同时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社会现状使大学新生对未来感到困惑。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正确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对整个大学生活及今后的就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能有效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专业内涵,提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精细化分析,把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相结合,并在生活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正向发展。入学教育中的职业规划教育应包括专业现状解析、专业发展展望、职业发展规划、人生目标规划等。让新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引导新生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确立自我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高校可举办“优秀校友报告会”、“成功人士分享会”,甚至可以组织新生参加毕业生招聘会等,激发出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意识。这些措施可提高新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有助于帮助他们尽早确立个人目标。高校可充分利用目标导学法,使学生不断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不断强化自我目标,激励学生为实现个人目标而努力奋斗。

3.创新入学教育活动方式。

大学新生初来校园彼此互不熟悉、缺乏了解,一般会感到孤独,导致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高校应重视新生入学教育,把新生入学教育当做首要任务。首先,建议高校将新生入学教育设置成一门完整的教学课程,并按必修课的方式实行,延长入学教育时间,增强入学教育效果。同时,建议高校统筹资源精心设计全面的入学教育活动,鼓励新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校园讲座、学术讲座、学生团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让新生在互动性、趣味性、体验性的活动中认识大学、融入大学、开阔视野、锻炼自我。例如,为调动新生学习学生手册的积极性,可以举办学生手册有奖知识竞赛问答活动,帮助他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提高学生参加入学教育活动的兴趣。总之,应把入学教育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起来,紧扣入学教育目标,寓教育于活动之中[5,6]。加强入学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不但可以提高新生对入学教育活动的兴趣,还会使入学教育活动实现其真正的意义。

4.强化网络育人模式。

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入学教育活动,不但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开辟高校入学教育的新模式。例如,高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新生qq或微信群,也可以通过开设微博,及时相关入学教育相关信息,帮助新生提前了解大学生活,提前安排和规划大学生活,实现高中到大学的快速平稳过渡。又如利用QQ群使学生对入学教育内容进行实时互动讨论,通过网络平台检验和巩固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效果。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可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了解新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7]。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利于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又有利于防止今后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一些大学新生容易产生失落、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思想心理。高校可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等形式和方法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和压力,增强适应能力。另外,个别心理疏导是一种很常见、直接有效的方法。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通过与个别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真诚辅导、工作协助等方式,拉近与新生之间的距离,让其将一些不良情绪和想法尽快得以合理有效地倾诉和排解。同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警示性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身认知上的偏差和不足。

三、结语

新生入学教育既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帮助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顺利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增强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完成大学生活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入学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入学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应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赵争,杨亚鸣.“95后”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问题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4(5):101.

[2]王雅君.提升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入学教育探讨[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1:86-88.

[3]娄颖颖.“95后”大学生入学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0(34):141-142.

[4]孙琳.工科高校“科高校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37):249-251.

[5]刘鑫.大学生入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2(32):85-87.

教育管理的核心和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生管理;价值取向;现实辨识

用“育人宗旨”统领全局,能将教育行为贯穿于学生工作始终,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以改变传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轻教育,重管理”的状况。贯穿“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中“轻服务”的现状,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一方面能减轻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简单生硬、缺乏活力的管理模式。精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将进一步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突出“精”、“细”。这样做,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从思想和认识上给予大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与教育彻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方向。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平台,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秉承爱国主义是个人价值最终得到实现的先决条件。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要自觉地树立爱国主义的价值理念,明确个人奋斗和社会发展的旗帜。

2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

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面对的社会环境复杂,同时大学生的招生途径也在不断扩大,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在价值观、集体观以及行为方向等方面都出现很多不同性,对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根据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进行相应的工作调整,但当前存在的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以及对学生现状认识不足,使得大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与高校的单一学生管理模式发生冲突。高校管理学生方法目前依然采取行政式管理模式,对学生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控制其违规行为的处理上,而对于学生的预防违纪行为没有做到位。由于高校学生属于90、00后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受到外界影响比较大,而且他们的思想没有成熟做事很容易受到情绪影响,尤其是作为90、00后的学生,由于他们一般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他们独自生活学习能力不强,而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是采取放任形式的,因此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也要及时的调整,但是高校没有认清学生管理工作的形式,其采取的方式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总之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是一种顺应学生现状的必然尝试。

3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加强队伍建设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一支思想牢靠、技术过硬的专业管理队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从学生工作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第一,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思想素质的教育,提高学生教育管理者的思想素质与个性化综合能力,及时对学生教育管理者进行先进教育管理理念的培训;第二,定期对学生教育管理者进行再教育培训。学生教育管理者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管理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与思想也要及时更新。

3.2加强自我管理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以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我管理就是学生要以管理主体的身份参与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立能力等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建立以高校学生处负责,辅导员、班主任为基础,学生干部为中心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并且以学生干部为具体管理措施的监督与引导,实现学生之间的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3.3完善精益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与难点就是教育管理的事务繁琐、细微,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者要在工作中坚持精益管理,将规范学生管理工作每个环节的程序与步骤。首先将学生管理规范做到细微化,注重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环节的每个细微处,杜绝发生因为细微隐患造成的事故发展,同时严格规范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将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量化到具体责任人;其次学生管理工作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要积极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4结束语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管理目的,对学生通过实施一系列教育管理行为最终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过程,也是教育管理主体在相应的伦理道德指导下,确定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的伦理关系,实施伦理价值选择的活动,学生教育管理活动本身就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变化和新挑战。在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教育管理行为本身的道德合理性和价值取向被忽视,缺乏道德合理性审视与反思,存在道德价值标准不清、道德价值取向不明等问题。探讨教育管理的道德合理性对学生教育管理本身就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的核心和特点范文第3篇

创新的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硬道理,作为小学教育管理首要的是做好学校的定位。创新的教育理念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位好学校的管理理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自己自身条件的教育管理模式。此外,教育思想是办学的前提条件,先进的教育理念则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的管理者要以每个孩子都优秀为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发挥自我优势,勇于展现自己,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不断深化。首先,学校应广纳管理人才,在了解当下的教育形势后,学校应把好人才储备这一关,根据小学本身的师资力量来选择对学校有利的管理人才,充分做好学校自身的准备工作,以便更好的对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进行深入管理;其次,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管理原则,即要根据学校办学的条件对其进行教育管理,要对学校本身学生的特点、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学习的氛围进行分析,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大力发挥管理的效果;最后,要明确办学的理念,制定出可实施的教育计划。创新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成长的核心,也是学校不断自我升值的灵魂,小学的教育管理给管理者更大的自由空间,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基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的管理模式

坚持“以人文本”的创新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的必然趋势,合理的管理模式则是小学教育管理的核心思想。现阶段我国的校园管理中,仍存在统一式和权威式的教育模式,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相违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喜好和个性。小学生是性格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管理者要充分的做到“以人文本”,发挥小学生的想象空间,鼓励他们自我发展,不要被传统的教育观念所束缚,给学生们足够的空间去培养性格和习惯。因此,教育管理者要做到从思想上进行教育、从精神上进行鼓励,本着学校的发展以教师为基础,教师的发展以学生为基础的原则。首先,要给教育管理者一个公平和自由的发展平台,这就要求管理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学生的利益为先,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要充分的与教师相结合,以教师为主体,共同的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的管理环境;其次,要优化教师的队伍,只有做到先育己,才能做好再育人,教师的自我修养得到了提升,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方面,还体现在对教师队伍的提升上面,这就要求管理者和教师队伍共同的努力,做到教育理念和管理环境相适应、相融合。

三、和谐的校园环境

众所周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校园的环境从无形中也会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因此,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是小学教育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项目。校园的环境包括教师队伍的风气、班级的风气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这些环境会影响小学生的心态及性格。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校园环境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学校的管理者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同时,还要注重校园氛围的和谐。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学校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学生的生存与时代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的环境要与社会整体的发展相结合,这就要求无论从学校的管理层面还是教师队伍都要创造出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结语

教育管理的核心和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它既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关键。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存在问题日益突显,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上,重管理轻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的大学生人数较以前大大增加,面对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的办学规模,广大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是项春风化雨般的精细活,需要花大量时间才能见效;而管理更多的是立竿见影的工作,很快就可以出业绩。所以面对管理效率与教育效果两者的抉择,高校往往会选择管理效率,而忽略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与细心的引导。然而,教育与管理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两条腿,重管理轻教育的观念容易让高校学生工作陷入急功近利的困境,对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不能发挥高校育人的真正作用。

(二)内容上,教育管理与学生需求错位

在教育管理的内容的选择上,有的高校缺乏调研,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情况下闭门造车,究竟教育管理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是否与时俱进?是否具有现实的意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充分研究清楚。除此之外,高校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没有很好地总结把握学生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所以教育管理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与学生的需求背道而驰。因此,建立起与学生平等沟通的平台,多聆听学生的心声,急学生之所急,抓住 “以人为本”的原则,就可以避免教育管理与学生需求错位,让教育管理的内容更符合社会与学生的需求,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三)实操上,形式丰富却实效性低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式繁多,但很多时候却与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不相适应,容易流于形式且缺乏内涵,实效性方面却不如人意。目前各种形式丰富的教育管理活动有很多没有真正深入研究学生的行为特点与教育的规律,因此没有真正把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只有将教育管理工作与社会所需、学生所需建立紧密的联系与互动,研究与开发教育的内容与更多的载体,轻形式重实效,贵精不贵多,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开展,才能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四)人员上,辅导员为主其他教职人员为辅

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都主要落在辅导员的身上,与社会所提倡的“全员育人”理念相违背。高校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高校中的每一名教职员工都肩负着教育管理学生的任务,但实际上,由于工作岗位的具体分工差异,普遍人都认为学生工作就是辅导员的工作。这种认识与实践的误区,导致高校里不同岗位的教职员工各自为政,互不支持,拧不成一股合力来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只有高校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责任意识,共同投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秉承一个理念、开展两种教育、融合三层力量、落实四个任务,就推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提出笔者粗浅的见解。

(一)秉承一个理念――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人,因此,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具体而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就是指: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和培育人。

尊重人是“以人为本”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教育管理工作都是徒劳。关心人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情感砝码,增加对学生感情投资,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信任人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助推器,有老师的信任,学生会更有自信,也有更多尝试与锻炼的机会,积累更多经验,成长得更快。培育人是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工作,无论“教育”还是“管理”,其核心都是为了为培育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

(二)开展两种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

高校不但要培养适应社会的学生,更要培养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学生。然而,社会是个百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会有,学生想要适应社会、随机应变并获得成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要有充足的自信与坚强的心志。因此,在高校学生中开展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显得相当必要。

1.以成功教育提升学生自信心。所谓成功教育,指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由老师帮助学生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教育模式。根据成功教育家刘京海的观点,在高校中开展成功教育应该分三个阶段:帮助成功、尝试成功和资质成功。按照这种从被动成功到主动成功的成功教育思路,高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成功教育:第一,开展优秀生与后进生“结对子”的活动,让后进生在优秀生的帮助下取得学习上的成功,重获自信;第二,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高校应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尝试来获得成功,增强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形成积极而稳定的自我教育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第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给学生布置有适度难度但只要学生努力仍可完成的任务,用适度的挑战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征服挑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继续向高层次的成功挑战,促进积极自信心态的养成。

2.以挫折教育增强学生承受力。所谓挫折教育,就是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从挫折中站起来,冷静对待,从而战胜困难,积极面对人生,善待生活的一种教育。挫折教育是每个人成长历程里的必修课,而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管理主体,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教育学生正视挫折,社会中挫折普遍存在,遭遇挫折并不可怕,而且挫折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克服的。第二,帮助学生分析挫折根源,让学生了解产生挫折的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减轻挫折对个人的消极影响,减少以后类似情况发生的几率。第三,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例如在学生中有计划地开展理想教育、自尊教育、激励教育与宣泄调整等,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来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三)融合三层力量――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一项全员育人的工作,它不只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而是高校工作与学习的所有人的事情。在管理上,高校要形成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局面;在理念上,高校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切实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贯穿到整个学校的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就需要融合三层力量的作用,即学校层面的宏观指导作用、教师层面的核心教导作用、学生层面的朋辈互助作用。

1.发挥学校层面的宏观指导作用。从学校层面而言,要在宏观上把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向,为其制定发展目标,提前做到科学规划;实行制度化管理,制定各种管理制度,设计一套激发院系、教学、科研、行政等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机制。

2.发挥教师层面的核心教导作用。从教师层面而言,教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最直接的实施者,是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力量,而且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仅要有教育更要有引导。要真正发挥教师层面的核心教导作用,专业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应联动配合,发挥各自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作用,在专业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给予学生引导,在日常生活上给予学生关心与帮助,加强教师与学生的紧密联系,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3.发挥学生层面的朋辈互助作用。从学生层面而言,要发挥高年级学生、学生干部等朋辈的示范带领作用。因为高年级学生、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领航者与榜样,利用朋辈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让教育管理工作更容易深入学生。另外,建立学生互质的社团组织,有助于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局面。

(四)落实四个任务――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信任包容学生,发掘培育学生

根据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就是完成四个任务: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信任包容学生与发掘培育学生。

1.尊重理解学生。首先,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思想趋于成熟,对待人和事已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因此,教育管理者需要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交往的对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其次,教育管理的切入点应该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随着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日渐增强,他们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也越来越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从学校教育中获得什么。因此,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理解学生的需求,将传统“一刀切”式的教育管理向“个性化”的教育管理转变。再次,在处理各种问题的态度与程序上更能体现是否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学生,例如在学生干部的任免、奖学金的评定、各类评优等工作中,教育管理者只有以公正的态度、公平的标准、公开的形式来操作,才能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学生才会心悦诚服。

2.关心爱护学生。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校要想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不仅要在思想上爱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学生。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耐心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真诚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营造温暖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有如在家一样的温馨体验。

3.信任包容学生。对学生的信任与包容,是促进学生更快成长、成熟的法宝。对于学生日常事务,有的教师担心学生干部经验不足,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以为自己事必躬亲就会做好,其实现实恰恰相反,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不信任自己,积极性就会渐渐减退,与老师之间的感情也会慢慢淡化。虽然学生的经验尚浅,也时有犯错,但教育管理者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对于一些常规的、难度不大的任务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只需在关键问题上把握大方向;当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出现差错或做得不够好时,教育管理者应学会包容学生,此时的包容就是最大的信任,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改进。通过信任与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与社会责任感,那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

4.发掘培育学生。无论学习成绩的高低、日常表现的好坏、家庭经济的贫富,其实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是可以塑造成才的。所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首先应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质,然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例如在新生中举行才艺大赛,不仅让学校及时发现学生中的文艺能手,也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现。了解到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点,就应在常规的教学基础上因材施教,不仅要培养具有个人特色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的学生走出社会才能更具适应性,更有持续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李大珍.《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浅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王凤飞,史冰.《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应坚持的重要原则》[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教育管理的核心和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策略

一、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讲,人才都是其发展的先决条件所在。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是到了什么社会关于人才的培养首先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高校肩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的历史重任,就目前形势来说,当前的高校人才培养则有了更高的追求和评定标准。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对于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来说,需要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现状来看,一般的运营模式是校长以下的垂直划分法。这种方法通常以纵向的划分类型为主,各项部门行使职能,在模式上比较靠近家长制,从属性上来看也是具有静态的特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很多问题所在。就本质来看,高校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要知道,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高校的教育环境也在随着这些内容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教育管理应当具备新的内容。这是由于,无论到什么时候,创新都是发展的原动力。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市场经济阶段,高校教育管理的内容也要进一步贴近这个时代,以满足共同的发展需求。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以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在这其中要进一步丰富教育理论、知识结构和教师队伍,这是我们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必要手段。

二、高校教育管理发展特点分析

(一)关于高校教育管理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众所周知,多样化是一直以来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特点。对于这点内容,我们可以在以下这些方面集中体现:关于学校的本位管理;关于学校流程管理;关于学校人本管理。纵观这些内容,每个体系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三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具体来说,高校本位管理带给了高校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流程管理则与人本管理相通,但也同时揭示了这些内容的不同之处。

(二)关于高校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创新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提高。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当今社会,电脑已然成为现代化办公必备的工具,同时网络也覆盖了每个计算机的工作领域。就目前来看,高校已然充斥着OA自动化办公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另外,OA还是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的具体应用,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

(三)关于高校教育管理人文化的发展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文化的理念深入了每个人的内心。高校也是如此,在高校的大环境中人文环境也逐渐兴起。不可否认,人文化的基本理念使得学生的综合性人格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个内容上兴起的自我管理体系也是更显优势。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人文化的基本理念使得学生的身心有了进一步的良好滋长,这对于他们建设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中问题所在

(一)关于教育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的基本问题

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当中,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都是以传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无论这些问题是旧问题还是新问题。这其中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直到现在也是屡见不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缺乏必要的改革动力。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很多高校仍在沿用守旧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根本无法启动,更不用说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活动了。长此以往,教育管理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最终影响的只能是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级人才的培养。

(二)关于现阶段教育管理者缺乏必要的创造性思维的具体问题

众所周知,在当前这种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体制下,家长制这种传统方法还是比较盛行的。在这种方法下,管理者拥有的权威是毋庸置疑和无法抗拒的,这就导致了现行的我国高校师生总体的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匮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管理者要求师生要对他们的管理绝对服从,用统一的方法去解决千变万化的问题。然而,时代在进步,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然成为教育的具体要求出现在教育大纲当中。另外,现代化的市场竞争也需要的是更为高级的人才而不是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人才。

(三)关于侧重智力教育忽视素质教育的高校教育管理问题

相关总计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的普遍考试成绩是非常优秀的,从数值上来看他们远胜于欧美国家的同类学生。但是,如果从综合性事件处理能力上来看,中国的大学生与之相比却存在不小的差距。归根结底,这是由于教育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教育的侧重点是知识点和记忆能力;而美国教师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着重培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造成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过分强调智育的培养。这在很多时候已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进一步推行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四、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一)关于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

高校教育管理相关领域要想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是必然的。系统来说,如何做好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的创新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现代的教育管理者要进一步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从根本上对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系统鉴别,要取其精华弃其槽粕,进一步破除家长制的模式。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现代化的教育创新理念和教育评价机制。关于创新理念其实很好理解,主要是指教育评价的创新,如何进一步建立相应的教育评价机制是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二)关于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经营理念

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并日益完善的同时,也加重了高等教育产业经营负担,国家虽逐年提升教育办学资金,但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仍略显捉襟见肘。为此,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经营理念势在必行,应建立并完善高等教育产业运行机制,使经营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办学过程中,以办学效益提升为目的,着力加强成本管理核算;扩展并加强社会融资,促进面向全社会的自主办学机制形成,以便凭借自身的良好积累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创新高等教育管理内容

现代教育管理内容的创新包括三方面,首先,创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高校应系统地安排思想素质理论课程;将社会实践提升到核心高度,尽快建设思想教育实验基地,并使其相对固定,保证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集系统、层次为一体,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力同步加强。其次,创新专业文化素质。应与时俱进,按需要,适时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保证教材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充分适应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第三,创新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学习能力、群体协作及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关于教与学方面的规划和管理、执行和落实、改革和创新

1.人才培养方面。(1)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参观创业园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要融入创新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2)加强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学科竞赛、交流会等为载体,结合各个学校专业特点,不定期安排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等。

2.师资队伍建设。(1)为加快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继续加大师资外培内引,可以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及港澳台高校访学进修,让老师进一步得到提升、锻炼。(2)配合应用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继续加大双师型师资培养的力度,可以开展跨境电商师资研修班。促使教师能力方面进一步优化。3.教学科研,教风学风。(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读书月活动、学术沙龙、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各类学术讲座等,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2)对新生实施学业导师制,引导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用教学科研和教风学风方面的努力有效的保证学生在学习、考试及各类学科竞赛方面取得好成绩。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管理是高校系统工作中的一项核心内容,高校肩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我们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深入研究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相关体系研究虽然已经开展了一段历史时期,在取得了一些傲人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所在。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相关研究体系,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是今后我们所要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作者:郭锦云 单位:仰恩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