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职业理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专业建设 教育市场研究 企业岗位需求研究 差异化竞争
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要顺应市场需求
1.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现状 从21世纪初我国推进国家信息产业化开始,到目前各大院校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经济、人文、教育、科技、管理、咨询、中介等社会信息服务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形成良好的就业环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已从传统的科技信息管理部门、图书馆以及文献信息服务部门延伸到各类企业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中。该专业毕业生更多的参与到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应用、数字化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从我国现状来看it人才总量存在严重不足。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4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8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50万左右,缺口很大。目前国内各高校目前都在摸索和探讨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创新问题。
1.2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方针,使我国信息产业得以高速发展。特别是加入国际世贸组织后,it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压力,这些企业不仅需要计算机软、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通信工程师,更需要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复合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对信息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要,信息产业部已全面启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按照信息产业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的要求,从2004年1月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信息技术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加快培养一大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管理人才,5年内培训5万名高级信息技术人才,50万名中级信息技术人才和500万名初级信息技术人才。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3月颁布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主要针对的人群是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士;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咨询顾问等。
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颁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调查分析师是政府和企业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中重金难求。根据目前我国有一定规模的专业调查咨询机构1500多家,有关的研究机构上万家,但是专业调查分析人才缺乏的现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定量调查方法,收集有关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使学生在数据分析、模型分析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开设信息管理专业是顺应时代的,但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国家和市场的发展而调整和创新。
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2.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为顺应市场需求,我们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同步进行,相互支持,参与教师共同完成对教育和企业市场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研究。
2.1.1 教育市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专业建设不但要依托企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研究,还要着眼于教育市场对人才培养方向的研究。在研究中还要充分重视和结合地域经济、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而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我们院校处于北京的特殊环境,通过对现阶段国内以及北京市教育市场的研究,分析并掌握竞争对手专业研究和发展领域、学生培养方向、其他地区专业特色等信息;通过对现阶段国内以及和北京市企业特点,结合北京市政府对北京总体规划的研究,从而制定差异化竞争方向,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①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研究 我们对全国大约50家本专科拥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分别为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训项目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要总结和发现全国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各个院校课程设置的关系和差异,并通过进一步数据统计和分析,甄别出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专业建设做好准备。
②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研究 我们对北京市大约50家本专科拥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分别为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训项目设置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
通过调查,我们总结和发现北京市相关专业各个院校课程设置的关系和差异,并通过进一步数据统计和分析,甄别出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专业建设做好准备。
2.1.2 北京市企业对信息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认证调查
通过对信息管理专业招聘市场研究,分析企业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探寻企业岗位能力、人员性别、受教育程度、需要人数等各个方面的真实现状,细化各个岗位受企业欢迎程度,分析企业性质与本专业人才培养关系等,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
调查研究的实施和渠道分别采用
招聘网站调查与分析
市级、校级招聘会以及各区人才招聘市场调查与分析
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证书调查与分析
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
各类型企业走访
2.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重点和难点
2.2.1 主要研究方法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电话访问
问卷调查
企业访谈
专家论证会
网络调查
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为专业课程建设准备好第一手材料。
2.2.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重点是
信息管理岗位调查
学生岗位能力调查
企业需求调查
专业培养方向定位
课程设置
毕业生情况调查
含金量高的职业证书调查等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难点是
开专家论证会时,如何确认专家、讨论内容、会议方案
调查走访时,确认企业、与企业联系、确认会面时间、讨论议题
问卷设计时,问卷设计是否合理等
3 结论
在论证专业定位时,一定要注意专业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找到了改革专业的正确方向;在确定专业、寻找学生就业市场时,要善于发现竞争环境好的领域进入,从而拓宽毕业生就业的空间。所以,我们要通过课程改造,加强实训环节建设,了解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一、影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因素
1、财务预算制度不合理,影响预算管理的执行力
(1)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的编制不符合实际
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自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编制,以企业的业务活动为参照,而不是按照企业的主观意愿,随意的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进行调整,这样就脱离了现实,没有实际的数据作为依据,使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很难在企业内部执行。
(2)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弹性失调
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缺乏一定的弹性,就会导致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只是单纯为了预算而进行预算管理,那么必将造成企业在今后的运营中,财务的预算和财务的管理工作不能够进行有些的协作,造成了工作中的许多不便。这样只会使企业光注重表面的工作形式,就是罗列出一系类的数字和表格,而对于财务预算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但是如果企业过分注重财务预算的弹性,那么也会影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使财务预算变得随意。同样的,企业的财务预算过于有刚性,当企业内部发生调整或者受到外部的影响时,企业的财务预算不能进行及时的调整,只能按照原计划进行,这样也就不能发挥财务预算的作用,造成了预算受限制的局面。
(3)企业忽视资金成本管理
企业在运营中,通常是只注重实际的、看得见的与经营管理相挂钩的业务预算和成本的支出,对于预算管理中,资金占用成本的多少,却经常是忽视的。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加强企业的资金成本的管理,对于发挥企业资金的作用,最大程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降低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2、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企业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一般都只会考虑企业内部的因素,而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企业对于未来的生产经一定会考虑或者参考以前的经验来进行分析和预测,然后进行企业的财务预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环境都会发生改变,如果企业这时候没有对外部环境进行有力的调查和分析,那么就会使企业的财务预算脱离实际,与外部环境不相适应,这必将影响企业的预算管理的水平,使企业在以后的运营中,很难进行下去[3]。
除此之外,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忽视对于员工执行力的控制,只重视编制。这就使虽然企业的编制非常有序和到位,但是编制内缺乏必要的执行人员,企业的预算管理转而交给了企业的财务部门,但是由于财务部门本身就具有局限性,它的工作范围非常有限,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管理,导致企业的支出和预算不能进行很好的判断和预测,这势必会降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效率。
3、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
(1)财务预算管理机构的不健全
企业的领导者是进行企业决策的主体,但是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执行力却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决策者真正参与到财务预算的工作少之又少,这就使得企业的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严重脱节,没有真正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积极地作用。
(2)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
这使得企业内的员工没有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从而他们在进行玉损管理的过程中,不会主动去进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4]。
(3)制造成本的方法不合理
传统的成本制造方式根本无法进行除资金总额的预算之外的,对于其他资金的计算,比如产品的单价、产品长期的资金使用情况等。
4、人才因素影响预算管理的执行力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人才因素,对于预算管理的执行力也是有相当大的作用的。如果企业中的员工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不明确,没有将它作为自己的职责,认为这个工作只是财务部门或者是管理者的事情的话,这种情况就不会利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进行,对于管理的水平和技能也有一定的限制,也就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执行[5]。
5、缺乏执行力文化的支撑
企业内部存在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文化的支撑,这对于企业的管理是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的。它能够是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执行力文化,从而对员工的工作具有积极地促进和激励作用,使他们能够提前完成任务,又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又能够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问题的解决。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拥有良好的企业执行力文化的企业少之又少。所以,这种企业中,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对于预算管理的执行也不是很高效,经常会出现懈怠的现象。
二、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措施
1、完善预算组织架构
企业要想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和完善预算组织架构,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组织,在这个机构中,要确定财务预算管理由谁负责,或者是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进行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这样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责任由谁负责,又可以将责任在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身上,提高执行力的实施和高效。企业在进行建立预算组织架构的时候,要充分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范,符合我国的标准,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推送我也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6]。
2、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和指标
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是企业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的有效依据,它是将企业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然后通过企业的财务进行把关,从而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所以,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结合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和企业的外部环境,从而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目标。这样,才能使企业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不能只顾企业的内部环境,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影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3、根据实际选择适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企业的财务预算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预算。所以,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的时候,需要对市场进行细致的调查和研究,然后通过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运营的方式机型科学分析,从而使企业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内部环境和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编制的方法。它需要满足可观、可靠、全面、系统、完整的要求,对于编制目标的确定也要有可控的性质和可调节的性质的确定[7]。
4、加强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
预算监督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做好每一个工作的保证。一方面,我们进行监督的时候,能够有效的保证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进度。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加强对其的监督,可以有效的保证预算管理系统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在进行企业的预算管理的操作中,一定要加强对它执行的监督力度,从而及时的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进而进行分析和研究,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做好全方位的解决措施,对以后的工作提出有效的建议,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高效实现。
5、制定公开、公平的预算考核机制
只有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对整个企业的运行有一个明确的分工,需要每个部门都能够很清楚的了解企业的财务预算目标,从而在执行企业的预算目标的时候,能够牢牢记住预算的观念,才能在工作中实现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才能完成预算的目标,实现财务预算的价值。
所以,企业进行预算的执行时,各个部门都要积极地进行。且又需要制定公开、公平的预算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执行积极性,从而确保预算执行的到位。如果企业缺乏必要的预算考核机制,就没有办法对预算进行有效的约束和促进,也就使得执行变得松散和低效。预算考核机制除了有效的提高员工们积极性,还能够有效保证在执行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执行工作的落实到位,保证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同样的,什么工作和制度都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进行,考核机制也一样,也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结合企业员工 的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制定。
6、提高企业人员的预算执行水平
(1)提高工作人员和管理者的预算管理的意识
企业员工是实施企业预算管理的直接的执行者,他们对于预算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首先,需要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企业的财务预算,将它作为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积极地进行,同时,员工也需要充分意识到财务预算的作用和财务管理的作用,从而有效实现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节约企业成本,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其次,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将眼光,放的长远一些,将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减少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对于财务预算的干预[8]。
(2)提高会计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会计人员是进行企业预算管理的人员,他们对于企业预算的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不断的知识培养和技能的培训,以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预算变化的需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预算的执行力水平和效果。
7、培育企业自身的执行力文化
企业文化一直是企业十分重视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企业的执行力文化对于企业执行力的实行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帮助企业在内部形成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能够使企业领导者更加重视企业的预算管理,使企业员工能够在这种力量的带领下,自觉地参与到预算管理的执行中去,这是企业的无形的影响力。
在培养企业的执行文化的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内部文化的建立和执行,从而能够以文化的力量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执行情况,这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企业中的实现,培养了员工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正确的工作价值观,能够在工作中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员工以身作则,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良好的风气,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企业的发展,打造超强的工作执行力。只有这样,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时,每一个员工的执行力不断提升,相应的就使整个企业的执行力不断上升,从而较好的实现企业的预算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企业;科研项目;管理;项目资金;预算
一、引言
从当前科技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企业科研管理往往对项目立项、上报经费的拨款、结题审计、研究等几个大的环节方面比较重视,而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效益关注不够。与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相比,企业对拨付的科研经费和自筹的科研经费管理过于粗放,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收支核算的好坏和结题的财务审计报告是否通过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
二、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1.科研项目立项的预算科目缺乏合理的预算。根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第三章规定,经费的支出范围中,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咨询费、会议费、管理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档案/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费用等十二个科目。首先,有些单位在申请课题时,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经费,往往对课题研究工作中的经费支出情况不能客观地予以分析和估算,而是为了尽量增加申请经费支出类别和数额。其次,企业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由于缺少财务知识,所编制的项目预算经费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活动中实际所需的成本,造成预算编制科目与实际发生的费用不一致,实际经费超支。再次,有的企业管理部门对科研人员考评只认科研项目第一负责人、科研论文第一作者,致使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成果报奖等方面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导致申报项目规模小而数量多,科技含量不高,没有一定的开发价值,企业匹配的自筹资金投入大,这样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困难,使得团队的跨学科联合科技攻关受限,科研创新的学科优势互补和交叉集成效应难以实现,影响了重大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和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规范。项目(课题)首先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实行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其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规范。尽管许多科技企业制定有详尽的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但由于科研经费种类繁多,资金来源的多层次、多元化,尤其是在横向经费管理方面,不容易被监督控制,导致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执行乏力。
3.科研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成本难以计量。科学研究与企业经营有着密切联系,把科学研究成果推向市场,用纵向科研经费作横向课题的实验经费或其他研发支出,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企业对从事科研所用的房屋、水电费、交通用车、仪器设备使用费以及科研人员的工资、科研津贴、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从企业成本费用列支,无形中加大了企业开支范围。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实际上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至于将经费花在何处,用途是否与科研管理条例规定的科目有关,科研、财务等部门缺乏协作审核,加之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科研项目是他们争取来的,因而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无序性和随意性,“专款未必专用”,而且支出结构也不尽合理。
4.科研项目结余资金处理不明晰。科研项目在预算编制时,各单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尽量多报预算,使得预算编制脱离实际工作;预算内容没有细化到具体开支项目上,缺乏可操作性;科技项目支出预算缺乏可比性和参考性,影响了预算编制数与执行数的差异性。预算编制的不准确、不细化导致科研项目资金不能按阶段及时用出去,形成结余。单位为了不使结余资金上缴,申请项目延期结题,集中采购支出经费,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使课题的预算收入和研发支出不匹配,同时也给财务核算和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5.科研资产管理混乱、材料领用大进大出、设备利用率低。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名义上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处等部门共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科研用较多。其次,由于科研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有些科研项目购置了固定资产,课题完成后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造成科研设备(尤其是专用设备)闲置长久不用,不仅占用了大量科研资金,而且设备利用率不高。再次,企业对科研成果转化和形成的专利权、商标权、软件等无形资产管理措施也非常薄弱,造成被侵权事件的发生和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6.科研项目资金流失严重。目前,研发机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主要由纵向、横向和企业自筹专项三部分组成。对于横向科研经费由于其来源的多样性,有科研收入、有企业与事业合作项目以及其他单位投资等等,大部分要以科技服务或科研成果作为企业的投资回报。纵向财政资金(无偿性)和企业自筹专项按规定纳入科研管理经费的管理范畴,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失控。
7.科研经费绩效考评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首先,现存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规范作用不强。其次,企业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绩效考评管理监督检查意识不强现象,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和效益分析;尚未建立经费监管下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科研项目技术水平与经费开支的综合考核没有开展,成为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加强科技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1)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断完善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企业科研部门、财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财经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科研部门、财务等各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不断完善科技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体制。(2)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建立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制度。根据科研项目性质和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实行科研经费的分类管理和核算,避免科研项目支出挤占科技企业日益紧张的经营费用,保证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与项目研究无关的支出坚决不予以报销,国家明确禁止的消费项目严禁在科研经费中开支,建立科研经费审批权限制度,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盲目性、随意性,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3)加强科研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利用科研经费或结题经费购置的资产,按照国家和省级有关规定均属国有资产,企业应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其进行核算、管理和处置,以达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目标,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4)制定科技企业科研结算管理办法,强化结题经费管理。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通称禁令)的第六条禁令明确规定:“严禁课题结题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费用”。科技企业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内部科研经费结算管理办法,明确科研课题的结账时间和课题剩余经费的使用方向,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科研合同,按规定及时结题。(5)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建立健全科研经费核算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企业要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努力构建以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为主管,资产管理部门、审计和行政部门参与的管理监督信息系统。(6)开展科研经费的结题审计和效益审计,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首先,课题结题审计是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一种强有力手段。其次,绩效考评注重的是科研结果的评价,而对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科研支出目标的实现程度,很少有人将其纳入其中进行评价。因此,我国可以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科研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经费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
参 考 文 献
[1]张振刚.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会计.2007(5)
[2]姬长全,张文颖,翟祥.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J].现代商业.2008(9)
关键词:利润操纵 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
一、利润操纵的界定
利润操纵是企业通过操纵收入、费用和损益,使经营业绩达到某种设想水平的行为(Harris Collingwood,2003),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盈余管理,即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和变更财务报告时,意在误导或影响以公司财务报告为基础契约或利益相关人决策的行为;二是利润操纵,即借助会计技术上的处理,人为的虚增或虚减公司利润的行为。本文所指的利润操纵主要是指后者。
二、新会计准则下存在的利润操纵空间
众所周知会计计量本身就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但为了稳健,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会计学者建议在一次计量的基础上又做二次计量,于是就有了减值准备,再加上权责发生制下的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这些交易事项并没有交易记录的支持,没有客观证据,需要人为估计。因为有了估计,有些企业就滥用这些误差,将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估计不当混淆在一起,这就产生了利润操纵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减值的确认问题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这样确认方式多样性,企业既可以采用单项资产计提也可以采用资产组计提,不同的减值准备确认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就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能。
资产的可回收金额是指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其一,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更多的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其二,折现率的确定也不具有明确性,它可以是市场利率、加权资本成本还可以借贷款利率。最后,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也具有不确定性。
总之,由于会计准则的规定会出现现金流量、折现率以及时间分布的不同组合,并且每一种组合的结果差异性很大,这就为企业选择机会主义会计政策提供了准则的可能性。
2、对判定资产减值的判定情形规定也不甚合理
例如:企业购置固定资产主要目的用于生产经营,而不是为了出售而后的差价了,因此,某些固定资产即使市价远低于账面价值,但由于其仍能为企业净利润做贡献,也可以认定为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根据以上分析,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固定资产不能为企业未来经营带来收益,二是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低于其账面价值。
3、关于资产转回的问题
为了防范一些企业大量转回资产减值准备以迅速改善财务状况的行为,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但是,存货跌价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减值、融资租赁中出租人为担保余值的减值和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是可以转回的。如果说这样规定是为了防止利润操纵,在企业资产占大量比重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同样有一些是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的。
4、商誉减值的确认问题
新会计准则对商誉减值测试而不再进行摊销,但要求将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到到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合时,是按照各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占相关资产组的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一是公允价值在我国比较难以获得,二是商誉要随其所属的资产组结合进行减值测试,这本身就导致了资产组认定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商誉减值测试的结果。由于这里包含了太多主观判断的因素,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
三、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利润操纵的形成和作用是依赖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对于我国证券市场来说,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审计监管的有效性不足、注册会计师法律意识不强、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够以及会计准则自身的缺陷等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为利润操纵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因此,杜绝利润操纵应该从以下诸多方面综合考虑。
1、明确具体的规定,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
会计准则应该对各种可能的时间做出详细的规定,特别是资产组的划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可回收金额、折现率的确定,建议应该给出具体的划分标准和确定方法,并且以具体的例子加以示范,真正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减少会计处理的不确定性。
2、改变会计处理方式,防止利润操纵
由于利得和损失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计入当期损益的,是可供分配的最大数量;二是计入资本公积的,是企业保持经营能力的资本增值,不能分配。笔者认为,资产减值会计可以参照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的会计处理,将减值损失的转回计入资本公积并且规定不允许转增资本。这种处理方法既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又在会计信息披露上体现了可靠性的原则。
3、改革上市公司的考核指标
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就公司是否满足上市条件,实行特别处理、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的决定。而无论是主板、中小企业版还是创业板都是以“最近两年连续亏损”为主要评价标准。这未免显得过于简单,也给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提供了强大的动机。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上市公司长效的考核机制,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比如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综合分析。
4、采用现金流作为新的价值评价工具
与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会计信息相比,现金流能够比较公允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的财务状况。现金流是会计期间的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或流出数量,它综合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对利润操纵具有一定的规避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现金流的收益比主观创造的会计收益是货真价实的利润。其次,根据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时期也较难操纵的指标。再者,现金流量不受折旧政策等会计政策的影响。最后,根据货币时间价值原理,现金流采用当期物价水平使得资金使用成本和收益更接近客观水平,能真实反映企业价值。
5、从内部控制和外部独立性角度防范利润操纵的行为
首先要强调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并且应该完善管理结构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其次,对于应该加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将利润操纵扼杀在最后一个环节,真正能够使会计报表做出真实公允的表达。
四、结论
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以及相关业绩评价标准对企业利润操纵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应该在各个方面完善规定,以防止企业滥用会计选择权、钻会计准则的漏洞和采用形式重于实质的会计数字游戏。这样对会计报表的决策有用、诚实信用的市场形成和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保障等方面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
[2]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应用指南
[3] 《利润操纵背景下的价值评价工具》姚宏 吉林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专业;教学改革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具体包括平面设计、图形图像绘制、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印刷出版等,是整个计算机专业课程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学好该部分课程对学生走出校门就业有很大帮助。当前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该部分课程时存在教材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不连贯、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因此对该部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陈旧,无法跟上当前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计算机行业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不断地更新换代,相应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更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且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不单单需要相应的软件操作,更需要跟上当前社会的审美潮流。以上这些造成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材陈旧、相应的教学软件版本较低,且部分教材偏向与传统理论学习、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二)目标不明确,这里的目标不明确是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学中,学校的教学目标只是教会学生会用相关的软件,学生只会以模仿教师的案例为学习目标。离开案例、离开老师的指导多数学生不会根据当前的需求独立完成个案,少数学生即便完成了也没有更多地考虑个案与当前需求的契合度。
(三)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很多中职学校都把任务式教学应用到了教学中,虽然任务驱动学生跟着老师学习软件、完成相应的任务,但是,学生没有从任务教学中总结案例的优缺点、没有去思考面对需求时应该从哪方面着手完成该案例。
(四)教学过程不连贯。中职计算机专业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与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一门课程一位教师,没有将已经开设的课程有效地贯穿三年教学过程中。
(五)考核方式落后。传统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纸质考试分数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只考核了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有些学校即使进行了上机考试,多以命题案例为考核目标,学生考试过程多在模仿教师案例,没有展现学生自主思考完成案例的能力。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改革
1.教材、教学软件改革。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图形图形处理课程的教材应该跟上当前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步伐,教学软件版本更应该与当前相关软件主流应用版本一致。
2.实践教学贯穿图形图像处理专业教学过程始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职计算机专业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的实践教学仅仅是将案例“教”给学生,更多的是让学生模仿当前的案例,没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去这样做、怎么样做才能达到案例所需的效果。在新的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需求将平面设计、色彩搭配等融入到个案设计中。通过对需求的分析,知道为什么去做、怎么样去运用相关的软件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个案。真正做到离开教师,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设计个案。
3.适应最新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水平的发展需要。计算机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体系应该适应该最新技术水平的发展需要,确立与中职学生相关能力相符合的知识体系。根据这样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应以培养与广告制作、包装设计、出版印刷等行业的岗位要求相符的人才为目标,让学生真正掌握最新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二)教学手段改革。
1.新的项目式教学。传统的项目式教学,将关联较为密切的技术技能组合成一个教学单元来进行教学。每个教学的单元都以完成某个项目作为目标来进行学习,在一个单元的知识讲述完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关案例。新的项目式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剖析整个案例从分析需求、案例设计、案例完成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案例。在学习书本上已经完成的项目之后,应更多地设计开放式的项目,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项目。这种新的项目式教学,学生从传统教学的验证性的完成项目改变为创造性的完成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作品的创造和设计,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不仅达到学习相关软件的目的,还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案例经验;在较复杂的项目中,让几个学生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各自发挥长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一体化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指将教、学、做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的方法,是师生在专业教室进行边教学边实践,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的应用,以对学生的技术能力和未来的职业素养进行提高。
3.新考核方式。在考核学生相关课程学习成果时,不仅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应更多考虑学生完成项目的艺术欣赏性。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运用软件做案例,更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做出来的案例具有良好的艺术欣赏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色彩搭配、平面设计、艺术审美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出有赏心悦目的案例。考核的时候,同样应加入对该部分的考察,让学生熟练运用软件的同时融入更多的艺术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