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管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Zhu Xuechun
(Jincheng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1156,China)
摘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中小企业应跟上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到供应链管理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管理中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能力。本文讨论中小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供应链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风险,并提出规避供应链风险的建议。
Abstract: Today, there is more and more competition in society. As a new management though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s been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Minor enterprises should keep up to the trend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Meanwhile, minor enterprises should be in accurate position in the supply chain and take actions to enhanc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survival capabil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challenges for minor enterprises in implement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alyses risk of supply chain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 to avoid risk in the supply chain.
关键词:中小企业 供应链管理 核心竞争力
Key words: minor enterprise;supply chain management;core 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29-01
0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再也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企业管理模式开始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它注重企业流程绩效、信息共享、长期合作、全球资源整合与协调。在当今的供应链竞争环境下,作为相对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必须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得到更好更大的发展。本文研究以中小企业出发,分析供应链对其企业发展的影响,并从几个方面探讨其规避供应链风险的措施。
1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开始,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1]。供应链通过建立信息共享、长期合作的关系来提高整体效益,并借助于整体实力的增加来提高每一个节点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使单纯企业间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绝对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将面对供应链竞争下的新环境。
2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高效运作供应链需要各节点企业以自己擅长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否则,供应链不能高效地运行。目前不少的中小企业认识不清供应链运作这一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这一模式只能给大企业带来利益,只是大型企业的事情,态度冷漠。因此没有对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
2.2 无力承担信息化建设方案,信息共享困难有效的供应链需要节点企业间经常相互沟通,要求节点企业的各个业务接口密切地结合。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标准化技术,不能很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实施起来就较为困难。同时,供应链管理需要尖端的信息技术支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系统改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在资金、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各方面的限制,全面否定现有机构,花费巨大资金添置硬件设备和应用系统时,都是非常大的负担[2]。
2.3 中小企业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较强的外部依赖性以及资金的缺乏决定了中小企业在交易中常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缔结合约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处于较弱的谈判地位等;另一方面是当受到损失后,中小企业的维权能力较弱,导致追讨损失的成本相对过高难以实现维权。
3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尽管面临众多风险和威胁仍投身在其中。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互联网技术的便利为中小企业的生存提供的机会大于其威胁;二是当中小企业面对一个强大的整合供应链网络时选择不进则退,而后者是致命的。身处其中的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应对,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3.1 准确定位供应链战略中小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制定供应链战略首先要考虑到相关产品的需求规律(见图1)。每个供应链都有看上去相似但竞争方式差异很大的产品,当产品的需求体现为较均衡或者说可以依据历史经营数据进行预测的状况时,Fisher称为功能性产品[3],其往往同时具备变化和品种较少、利润低、提前期短、价格稳定等特征,此时,企业的供应链战略应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市场预测,倾向于选择有效性供应链如选择低成本的供应商等。与此相反,当企业产品的变化和品种较多、价格先高后低、提前期长、利润高、需求难以预测时,则称为创新性的产品,企业的供应链战略就要强调其柔性的一面,如供应商快速反应的能力,合理配置库存以增加供应链上的缓冲,选择反应性供应链[4]。
3.2 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管理日益被产业界所采纳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时,中小企业必须认真分析,明确自身的核心优势所在,调整自身的业务活动,重点培育,努力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并且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核心能力的巩固、强化、管理和发展。
3.3 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先天的弱势。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企业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人负责研究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在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共享。
3.4 积极参与供应链中的动态联盟。加入动态联盟应该是中小企业的自觉的行为,是一种利益驱动的市场行为。首先加入动态联盟可使中小企业减少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稳定了销售。就可获得更多利益。其次,加入动态联盟可使中小企业节省交易费用。最后,加入动态联盟可使中小企业分享联盟中的信息和先进技术,获得供应链的扩散效益。
4结束语
本文对中小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风险进行分析,并针对各风险,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希望能对中小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增强竞争力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马士华, 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6.
[2]张志坚,周湘峰.浅析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及实施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3):152-153.
【关键词】路桥;预应力;连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路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常用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作为公路建设期限长且数量大的一种桥梁,其施工方法也有很多种,本文就常用的施工方法进行分析。
1、移动模架施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法指在长度略大过两跨、前端的用途是做导梁的承载梁上设置机械化的施工支架及模板用于支承,在桥跨内实现现浇注施工,并且等到混凝土符合要求所对应的强度后,开展脱模,即把整个模架顺着导梁移至下个要进行混凝土浇注的桥梁孔洞,直到整个桥完成全部施工。移动模架施工法通常适用于桥梁跨越的直径是20米到50米的相等跨度和高度的连续性梁桥,这种方法的推进速度较快,平均每24小时的推进速度达到3米,但缺点是移动模架施工法施工需要的设备投资较高。
2、悬臂施工法
使用桥梁工程悬臂施工法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建造时,优点在于不用搭设桥梁施工所用的支架,而是直接以已经建好的桥梁工程的墩台顶部分段向桥梁工程的跨径方向进行延伸施工,每延伸一段就需要增加桥梁的混凝土预应力,使这段与建成的桥梁工程的部分联结为整体。桥梁工程悬臂施工法分成悬臂拼装和悬臂浇筑两种施工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悬臂拼装进行论述。
桥梁工程的悬臂拼装可以依照桥梁工程的现场布置和现场设备的条件选取不同的悬臂拼装方法实现桥梁拼装。当桥梁工程的靠岸的桥梁跨度不大时,可在桥梁工程旁边的陆地或便桥上开展施工的时候,可以选取自行式和门式两种吊车来实现桥梁工程的悬臂拼装;针对桥梁工程在河中通过的桥孔,也可以选取在水上浮吊实施块件预制的悬臂安装;若桥梁工程的桥墩极高,或者桥梁下面的水流速度快,而导致不方便在桥梁工程附近的陆地和水上施工时,则可以选取不同的吊机实施高空悬臂拼装施工。
3、预制装配整体施工法
预制装配整体施工法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起吊设备和安装设备的支承能力把整个连续梁进行分段开展浇筑后,用经由不同安装方法,把浇筑好的桥梁构件安装至桥梁的墩、台或轻型支架上进行现场浇筑混凝土,然后在借助预应力筋把桥梁的梁体联结起来。使用预制装配整体施工法能够有效避免发生整体浇筑中的满堂支架,合理降低在桥上加工混凝土及浇筑的混凝土数量,能够明显缩短施工期限,增加施工的实际效益。
4、顶推施工法
顶推施工方法的工作原理主要如下,在建筑的桥梁的桥顺着垂直方向的后台设置一块预制场地,分节分段进行梁身浇注完成以后,用重臣预应力筋把浇注完成的梁身联结成为整体,用不锈钢板和四氟乙烯模压板构建的滑动装置作为梁身的载体,借助于横向液压千斤顶的支撑,把梁向对面顶进以实现桥梁施工的完成。顶推施工法多是在等截面的连续梁施工得到广泛应用。
二、路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措施
1、 确保混凝土质量
在实际加工混凝土的材料选取上,不同厂家会因为选用的加工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差异,使得其生产的混凝土的质量也有所不同,混凝土最重要的干缩性更是千差万别。要想使得建筑施工的质量能得以保障,就必须选用质量高、性能好的混凝土。这样的混凝土的生产厂家技术熟练、成型和加工条件好,砌块质量相对可靠。
混凝土因密度小而导致强度不大,在运送和装车过程中要注意不要随意倾倒和乱抛,防止发生混凝土损坏影响正常施工;混凝土进入到施工现场后要进行归类,按类型和标志集中放置。如果施工现场有条件的话,最好把砌块放置于室内保管。如果条件不允许须堆放在地势比较高的露天中,砌块周围避免积水,并在雨季时要及时盖住以免受湿影响其使用。分类堆放时要注意保持通风的距离,尽量保持混凝土干燥,使其在建筑砌筑时的含水比率不能高于百分之十五。
2、确保预应力管道的安装质量
安装预应力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着预应力的混凝土连续桥梁梁体的受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桥梁以后安全运行的保障,也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施工工作的核心。在安装预应力管道前,必须严格把握好管道的位置、是否平顺、漏浆位置和密封等方面。施工中要根据工序开展预应力的孔道压浆。为促使孔道压浆达到要求,要做到:灌浆前必须以高压水大力冲刷孔道以去掉杂物,保持管道畅通及湿润;使用高质量的水泥净浆,所用水泥要选用强度等级要超过325MPa的硅酸盐水泥,要添加适量减水及微膨胀材料提升桨液的流动性和密实度;若首次压浆效果不好,可重复二次压浆,但要在第一次压浆凝结后再开始。
3、保证张拉工艺的质量
调查显示,已投入使用的公路桥梁中几乎都有因为张拉工艺质量不过关而导致桥梁出现裂缝。现浇的跨度大的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预应力束通常选取一端张拉的技术工艺。按照相就看张拉工艺规范的有关规定,跨度在30米以上的预应力桥梁,都必须选取两端对称的张拉工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桥梁跨中的预应力产生效用及桥梁在载运量的恒定或是有变动的情况时,下跨可以提供所需的抵抗弯矩;否则会下跨中的支撑力不够而使桥梁产生裂缝。
施工中要适当选用混凝土浇注以后的准确的张拉时间,目前的实际设计上的张拉时间多是大于5天龄期。必须避免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中随意添加早强剂来增加桥梁的早期强度,由于混凝土强度及弹性不是同步增长,强度增长要快于弹性模量,所以加入早强剂容易使混凝土变形,过早发生张拉预应力而导致预应力的损失升高而造成承载力不足,使桥梁发生裂缝。
结语
随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我国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并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确保应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申永利.临时固结支撑在客运专线铁路连续梁0号块施工中的应用[J]. 铁道标准设计. 2009(01)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32-01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企业及其各企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较高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终端用户以及回收处理商,其目的是尽量使得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同时使对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又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1)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改善环境和高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这种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对环境高污染的高增长与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回收处理五个方面全盘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的环保问题,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又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的高效配置,是我国保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本来意义上说,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当今全球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的目标。
其次,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宣传,人们的环保观念与日俱增,企业的顾客也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对环境有利的产品。这样,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越来越会得到顾客的青睐,其企业形象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企业能够稳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大的优势。
最后,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渐趋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企业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追求高于其他竞争者的相对竞争优势。
3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起也仅10年左右,即便是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也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对于我国而言,供应链管理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相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更高要求――绿色供应链管理,其现状较发达国家而言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一些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已经意识到了环境、资源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并且已经开始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但仍有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污染严重的中小型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全无绿色竞争意识,加之受资金不足限制、既得利益驱动等影响,对环境保护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充分重视,视企业短期效益为终极目标,对社会效益考虑不足甚至不予考虑,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代价换来企业的自身短期效益。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不仅需要很多相关的技术支持,而且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在初期建设中,企业很难从经济效益上看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因此,为确保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企业具有战略性眼光,坚定信念,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以适应未来世界发展主流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绿色供应链发展的起步阶段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优惠政策、对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等,避免出现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的企业牟取暴利、社会效益高的企业,反而失去竞争优势等不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倾斜和错位的现象。
4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发展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自身是改革原有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因素,即内因,国家对企业的支持是外因。只有在内因积极改变的情况下,外因才会起作用。因此,在这场变革中企业要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家给予的外在扶持来迎接挑战。
(1)企业方面。第一,战略性的眼光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二,企业之间确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第三,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政府方面。第一,进一步推进环保立法。第二,给予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
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涉及整个链条上的企业,单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很难靠自己的研发和自身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整个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因此,政府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国家还要在政策上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给予倾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税收政策),使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初期所进行的技术研究、设备改造等投入成本得到补偿,并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给施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予以扶持,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行政干预,促进绿色供应链企业的良性发展。在对外企业上,我国政府还应该制定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阻止发达国家把一些污染严重的行业向我国转移。
5 结 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有人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只有提高绿色供应链的发展速度,不断适应国际发展的新环境,企业才能站稳脚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否则,等待企业的将是高能耗、高污染造成的企业利益流失和企业发展停滞。
参考文献:
[1]马祖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集成特性和体系结构[J].南开管理评论,2002,6(3)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 石油行业 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行业通过改革与调整,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供应链。1998年国内石油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原则,分别按地域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公司和主要业务集中在上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形成了国内的三个主要供应链体系。
在石油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潜能的同时,却忽略了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等。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首先,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气勘探、开发、冶炼、运输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再次,整个石油供应链中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运作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客户要求石油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因此,研究在石油行业中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带来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及其最新发展
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对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认识。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正式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Steve V. Walton(1998)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M. H. Nagel(2000)认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组成以及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强调在供应链范围内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Zsidisin和Siferd(2001)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地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而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及所形成合作管理等。汪应洛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系统的细分,将其分为: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者、消费者、回收商等,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升环境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尽管其提出的时间比较短,但已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从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依赖于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定性的研究较多而定量的研究较少;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于某一产业如何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2.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概念层与操作层两个层次,在上述文献中大多数研究者均提出了自己对绿色供应链或者环境意识采购、环境意识供应链等相似概念的理解,其所提出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将环境因素加入到供应链管理中,而绿色供应链与一般供应链在内涵与运作上的区别没有得到深入研究。
3.强调集成的思想来研究环境管理问题,集成管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柱与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现有研究成果共识之一。
三、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结构模型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和销售石油。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具体来说,它包括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石油开采业是指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企业集合,统称为上游;石油加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与石油及天然气的储运、石油销售一起统称为下游。随着产业的融合,原先属于化学工业细分类之一的石油化工业也融入了石油产业,使得石油产业链向前延伸了一步。所以,石油企业就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上游,以石油天然气的储运、炼制、化工、销售为下游的一条产业供应链,其大致可分为物资供应、油气勘探、油气开发、运输、炼化、成品油销售、客户等环节,如图2所示。
就供应链上各环节来看,石油行业供应链比一般的供应链关系更为复杂。石油行业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关系既包括企业间的独立法人关系,也包括企业内隶属关系,还包括系统内的关联关系,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还需要依靠核心企业来驱动。
从石油行业的管理体制来看,在整个石油行业供应链中,由于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在石油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石油行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部分表示物流和信息流的过程,虚线部分表示绿色供应链的回收全过程;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及消费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和浪费,是实现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动力;社会环境系统是指社会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它规范、激励、约束和引导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对环境破坏减少,促进社会、企业、环境相容。
四、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制约着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问题,结合我国石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树立绿色观念,重视环保工作。石油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要求石油企业的高层领导首先应树立环境意识,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同整个供应链的实施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应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让全体员工都真正感受到企业对环保的重视,从而自觉参与到其中来,使“绿色”慢慢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政府为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提供法制规范和保障。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规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和打击力度,而且通过法律法规来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供应链运行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绿色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供应链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3.将BPR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BPR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从本质上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变过去按职能部门划分进行“内部横向型任务管理”的机制,为“跨职能部门的纵向型任务流程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降低由于环保不达标而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或延误的风险,减少石油企业的损失,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
4.石油企业应加强技术支撑。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供应链思想的效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取得优势的基础是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石油企业一直都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先锋,现在更要将这种优势保持下去,继续重视I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供应链范围内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整合,全面支持石油行业高速化、规模化的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5.要把环境责任纳入石油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来。企业只有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树立社会形象,才能融入社会中。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这种社会责任就是环保责任。从长期看,环境压力的刺激使石油企业在环境投资改造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技术(绿色)革新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减轻末端处置的负荷,使污染处置设施投资及其运行费用降低,通过对污染与废物实行源头削减从而避免了后续的环境风险与成本,提高了生产率。
五、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以石油勘探生产为核心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以及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与对策。但是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深入展开,需要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模式、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绿色供应链的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整体水平,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C]. Proceedings,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 1295~1297
[2]Walton V S, Hardfield R B, Melnyk S A. The gr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98(4): 2~10
[3]M.H. Nagel. Environmental supply-chain management versus green procurement in the scope of a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Perspective[J].IEEE, 2000, 219~224
[4]Zsidisin GA, &Siferd SP.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 [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 2001(7):61~73
[5]汪应洛 王能民 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1):82~87
[6]孙 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7
[7]王能民 汪应洛 杨 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8~121
[8]李成标 吴先金: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4(1):52~54
[9]张爱国 赵 涛 王茂林:我国农机企业应如何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J].中国农机化,2006(4):20~23
[10]王小丽:绿色供应链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1):16~18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材料供应;物流
[中图分类号] 40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059-03
[作者简介] 周盛世,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牟 青,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房庆军,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山东 青岛 266520)
一、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内容
1.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与价值观的一致性研究。建筑经营管理理念是以合同作为主导,根据建筑工程可分为长期合作关系与特定项目的合作关系,长期合作关系关注点在于双方的合作目标与项目绩效,面向特定项目的合作则关注各方合作与互惠的连续性。无论是长期合作关系项目还是特定项目,供应链管理理念强调的都是战略伙伴关系与联盟,打造强有力的建筑供应链,需要达到合作、双赢的企业在经营管理理念与价值观上的一致性。
2.满足生产需要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建筑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预制构件、组件,依据批量运送、批量生产、照单组装等供应链的类型细分,寻找各自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其需求是生产导向型的、稳定的精细生产,而在其下游,需求是变动的、柔性的。关注供应链和施工现场的衔接面,对施工现场采用价值流程分析与供应链重组,解决诸如待料、征地拆迁、变更、与各类利益人的纠纷等导致窝工、停工等相关问题。
3.施工过程中资金保障对供应链的影响研究。保障建设资金,防止工程施工过程中拖欠工程款问题,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但单纯从资金流视角对建筑供应链的探讨文献很少,更多的是抓住供应链是价值链的实质并从提升价值、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在伙伴关系的构建中,信誉与支付受到广泛关注。我国每年拖欠民工工资绝大多数产生在建筑行业。因此,资金保障与合理的支付体系似乎十分棘手,建设部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已收到一定成效。
4.基于信息流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正越来越成为决策的重要资源,建筑供应链中的信息类别繁多,而建筑所涉及的关键作用在不同的建设阶段也不同,他们对信息关注的焦点、程度;信息的获得、处理、转移的态度各异。建筑项目的管理常常围绕成本、时间、质量来展开,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决策者或沟通者,信息的有效流动影响了项目的这三个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复杂的建筑项目中,需要有清晰的模型来理解信息流动的路径。
5.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风险研究。建筑项目周期长,资金及劳动力密集,涉及的利益主体方多,风险防范的难度大,影响了其绩效的改进与提高。建筑供应链的项目风险管理、知识管理框架,构建了面向项目管理流程和信息的模型,强调在风险管理中可共享的知识驱动型方法,以及定义通用的风险术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特定项目的风险条目、风险转移和应对措施。
二、建筑企业供应链的构建
根据建筑业经营活动的特点,从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给出建筑供应链的定义:建筑供应链是指以业主对建筑项目要求为目标,从业主产生项目需求开始,经过项目定义、项目融资、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维护等阶段,直至改建扩建,最后拆除的这一系列建设过程中所有涉及的有关组织机构组成的功能性网络链结构。
三、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现途径与方式
1.ERP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集客户、市场、销售、计划、采购、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ERP以“平衡供需”为目的,能使主要业务流程集成化和自动化,能共享数据和业务活动结果,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建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是有目共睹的,企业必须看到:资源的有限性同建筑企业扩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各个企业面对社会的压力都非常大,要想有效地管理企业,必须实施企业资源计划。
2.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实施途径。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绿色供应链将环境因素融入到整个供应链中,目标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降低整个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绿色供应链的内容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运输、逆向物流。
(1) 实施供应链系统各环节的绿色设计。供应链有关各方应密切合作,不仅包括设计者和制造商,还要包括供应商和材料专家,即在多方之间充分沟通、信息共享、协作的基础上共同进行绿色设计。实施绿色设计,改善和保护社会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必将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和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供应链系统企业实施绿色材料工程。绿色材料的使用,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密切合作,制造商与供应商应就绿色材料展开广泛的探讨,制造商应就材料的供应提出绿色要求,并积极参与到供应商绿色材料建设中,有条件的可提供培训和技术上的支持,与供应商紧密沟通、协作,共同树立“环境成本”观念。加大对具有污染性材料的限制和抵制力度,从生产源头给予消灭,在流通领域给予取缔,确保绿色材料、节能环保型材料工程的实施。
(3)树立供应链系统企业绿色营销观念。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展示企业绿色文化,引导绿色消费潮流,让消费者了解企业所进行的环境努力。供应链系统企业生产的产品要符合绿色环保要求,保证生产的产品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污染,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企业的这一行为必将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满意度和忠诚度,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4) 实现供应链系统绿色物流。 实施绿色物流既可以大大减少废物的产生,又可以降低成本。设计逆向物流运作模式,并保证其畅通,做到绿色回收,实现再使用、再循环。
3.关联供应链管理应用。供应链管理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库存周转率、降低运输成本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越性。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继续沿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为此,国家呼吁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倡导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关联供应链是指在考虑资源环境与经济双重的情况下,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之间具有生产废弃物在利用关系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供应链组成的网络。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21世纪人类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企业如何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保持适度增长和持续发展,而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关联供应链管理是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绩效双赢的有效管理模式,是一种系统性发展战略,这也是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四、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应解决的问题。
(1)材料供应商延迟供货与质量缺陷。材料供应商的表现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性能。建筑工程施工所用的建材品种多、数量大,包括混凝土、钢材、砖石、木材等大宗的建材以及各种装饰材料。因此,材料供应与采购是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材料供应商并非都能在保证期内准时提供材料。机器故障、上游供货商推迟供货、供应商与采购方的纠纷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延迟供货。
(2)施工网络进程与物流配送衔接偏差。一方面,不可抗力的产生诸如暴雨、洪水、台风等异常气候条件及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甚至突发事件等不确定因素将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施工材料配送的可靠性是决定企业所需库存及按时竣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物料发错地方、未预料到的不利地质条件、现场操作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以及其他各种质量事故等都将导致施工过程的临时中断。
另一方面,受时间和空间控制的物流配送过程是供应链管理的瓶颈。供应链链式结构的特点是构成物流配送运输中延迟问题的实质。在链式结构中,误差逐级向上逐层传播并叠加放大,偏差与不确定性也将成倍增加。物流配送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不确定性,同时不确定性也在物流配送过程中传播,如交通事故、交通堵塞、道路维修导致交通改线等偶发事件将导致供应时间延迟,而延迟的累计效应将导致交货期的不确定,它直接影响施工进程和交付时间,从而影响客户满意度。
(3)上下游之间需求信息的不对称。需求信息难免存在偏差,需求信息的不确定可能带来不准确的市场预测。供应链上每一节点的企业只根据相邻节点企业的需求信息确定自己的采购计划和库存并进行生产,需求信息的偏差会沿着信息流方向逐级放大。于是,处于供应链源头的物料供应商得到的需求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之间有很大的出入。供应链两端需求信息总体偏差的量级要比其间相邻两节点的偏差量级大得多。建筑企业涉及面大,其供应链相对复杂,信息经过供应链的传播,供应链上每个环节附加给信息流一个系统误差,误差不断放大造成信息失真,不确定性随之产生。此外,下游客户喜好的易变性会引起不规则的购买倾向,其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上游供应商不准确的市场预测等都将带来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
2.应对措施与方法。供应链的网状链式结构决定了不确定性的存在,针对系统中各不确定性因素的相对影响,研究如何降低甚至消除供应链管理中这些因素。
(1)确定合理与科学的库存量。第一,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库存,具备足够的库存维持量是应对不确定性的一项保险措施。不确定在供应链中的传播是复杂的,而现在还没有能精确计算出生产过程中库存量应有大小的方法,因此,目前建筑企业只能按传统方法依赖于经验决定材料库存量。此外,建筑企业必须正确评估企业当前库存量,才能做到对材料的供应量心中有数。第二,供应商的下游客户应跟踪收集并认真分析其上游供应商供应延迟的一些数据,如供应的平均延迟及准确性能等,从而有助于决定库存。第三,在供应方与采购方之间建立良好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使材料供应商能够共享总承包企业的信息,从而提高供应商的应变能力,减少信息失真造成的不确定性。采购部门作为供应商与生产部门联系的纽带,应协调供应与生产的关系,尽量选择专业采购人员进行采购,采取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不确定性。最后,从战略的角度选择合适可靠的供应商。多头采购易增加不确定性产生的可能,因此,应尽量采用较少的可靠的供应商,这样有利于双方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质量亦有保证。
(2)建立工程物资采购供应信息化系统。即将电子信息技术引入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上的原材料供应商、物流运输公司、施工企业、客户方及相关业务合作伙伴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行协同工作。通过信息共享及快速传递,使上家获得下家需求信息的原始来源,提高预测精度,使之能对客户需求变化进行快速反应,保证决策的可靠性,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避免需求信息逐层传递造成的信息延迟和信息偏差累计效应造成的库存浪费。同时,对各种变化造成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进行及时的跟踪,做好计划与预测。通过建立透明的、共享的信息系统,使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施工过程各工序之间保持准确、快速、可靠的信息交流,避免信息失真造成不确定的影响。加强物质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硬件保证,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以及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网络。要求总承包企业与供应商、分包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关系,从而能有效地组织自己的生产,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满足合作伙伴的生产需求。
(3)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管理效能。精简优化供应链,消除冗余环节,尽可能使流程合理化,加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安排充足的提前期;优化运输路线,采用便捷可靠的运输工具和路线;加强运输过程的实时跟踪控制和及时信息反馈;选择地理位置适宜的供应商,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不确定的可能;选择第三方物流,将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从战略的观点考虑降低不确定性,对施工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采取一定的激励或奖惩措施,使施工生产过程更加可靠。
参考文献:
[1]杨耀红.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5,(3).
[2]刘北林.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策划[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