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景观设计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贝聿铭有言“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因为景观规划处于一个交叉领域,它与地区旅游发展的各个部分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接,每一个部分都不能忽视,通过景观规划,可以将各部分合理、有机、系统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生态性的整体,只有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才能让地区旅游发展取得最好的效果。
一、景观规划的特点
景观规划的本质就是要达到“天人合一”,它要求把环境设计与人的精神相结合,规划出更加符合本地区地方人文特色的旅游景点。景观设计并不是简单的视觉设计,它的设计涵盖面非常广,大到整个城市甚至跨城市规划,小到一个垃圾桶的设计,这都是景观设计需要注意的部分。它要求在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的同时,达到物与人、物与景、人与景的和谐统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在突出城市特色的同时,满足人及自然的需要,是一门以空间技术为核心的工程技术。
旅游规划是以城市本身的自然、人文、地方特色为依托,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对本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统筹和设计。
二、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综合效益原则
整体布局的效果好,才能实现经济效益、自然环境保护的双重统一,所以,整体布局规划前,要考虑好景观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产生的生态效益,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避免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尽管有些不良的影响可以弥补,但有些无法逆转的恶性规划所产生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这就要求规划者在做整体布局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生态的平衡,要结合自然,合理地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规划体现出自然本来的生态美、城市人文景观的和谐美和融洽美。
(二)整体优化原则
如果要达到理想中的综合效益,就一定得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就是把整个规划区域作为一个系统。每个区域所能承载的游客数量都是不同的,都会有自己的承载限度,所以对于景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严格地控制旅游区的游客数量和游客设施,要设计合理的游客容纳量,合理错开游客高峰期,从整体的高度上注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景观规划的作用
对旅游区进行合理的景观规划设计有诸多的作用,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推动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发展旅游项目,合理的景观规划,可以推动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此外,对于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旅游环境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
合理的景观设计会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通过绿化植物的种植,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如果规划者能够把城市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旅游的景观规划中,将会对宣传城市文化起到良好的作用,并成为城市的形象标志。
(二)有利于景区品质的提升
景观设计在对旅游地的植被、地形、原生建筑物等各项要素进行分析后,能够总结出有别于其他景区的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将这种魅力大力提升,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地方特色,提高游客辨识度,,激发游客兴趣,从而提升景区的品质,为景区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口碑,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在提升景区景物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居民的幸福度以及生活满意指数,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总体环保意识,督促人民保护好旅游景区的景观设置
(三)有利于生B系统的完善
合理的景区规划设计可以充分地考虑到景区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完善生态系统,优化城市的绿化道路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建设一套可连续性、可循环的生态系统,提高旅游景区自身生态循环的功能,有利于旅游景区的后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四)有利于环保意识的树立
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在进行旅游区的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将景观规划纳入到旅游规划的体系中,可以促进旅游区资源的循环发展,减少旅游开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旅游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实践案例
位于四川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的阿蜀达花舞人间景区,是一个集阳光休闲、生态观光、山地游憩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阿蜀达地区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背靠苍翠官山,拥抱天寿湖,环境十分优美秀丽。阿蜀达在景观规划中花费了很多心思,一方面,设计师在规划的时候考虑到周围环境的特色,种植了大片树木,构成一片森林氧吧,在不同的区域种植了不同的鲜花、水果,使得阿蜀达花舞人间风景区几乎月月有鲜花,季季有鲜果,构成一大旅游特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另一方面,阿蜀达地区多彝族,彝族的文化保存良好,设计师把这种民族文化融入到旅游景观设计中,开辟了很多彝家壁画,吸引了很多热衷于此的游客。总体来说,阿蜀达花舞人间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在旅游设计中确实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
五、结语
【关键词】:乡村;旅游;景观;设计
我国的乡村数量较多,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逐步的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与社会需求相互融合,对于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得到了很好的成就,同时在城市内部获得了较多的支持。但是,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要想得到长久的进步,还是应该在自身的特色方面努力,不能盲目的跟风,这并不容易得到预期效果,还容易造成严重的损失。
1、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1.1意向规划
与城市不同,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名乡民都需要积极的参与,虽然也有一定的官员领导,但是如果违反了民众的意志,很容易造成强烈的冲突,并且在乡村的稳定性方面,也会造成特别不好的影响。本文认为,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中,意向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在意向规划的过程中,有必要在社会上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要从客观上把控好意向的正确性【1】。一般而言,乡村的意向规划,是需要大家投票来完成的,乡民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可以选择不参加整体规划,在给予的选择性方面较为突出。其次,在意向确定以后,要在组织乡民代表,去考察分析,搜集较多的资料与数据。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现象,特别容易在未来的工作中,造成特别大的隐患,同时产生的损失也是特别强烈的。因此,意向规划的重点,也仅仅是意向方面的内容,后期的各项具体实践工作,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决定了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成败。
1.2整体格局规划
就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本身而言,有些村落的覆盖范围较大,有些村落的覆盖范围较小,我们想要在最终的工作上得到理想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从多个方面来努力。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在整体格局规划方面,应按照积极、谨慎的态度来完成,不能出现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在整体格局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能够让乡民获得更多的利益,能够给自身的未来发展,提供较多的支持【2】。例如,华西村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村,但是旅游景观的开发、设计,并没有阻挡本身经济的建设、发展,反而是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让前来旅游的人员,不仅可以去参观,同时还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和指导,经过长久的发展、拓展以后,华西村已经赢得了我国“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其次,在整体格局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固有的一些功能进行不断的强化。乡村所拥有的资源较多,这是传统城市所不能比拟的。为了在今后的全局规划上,得到更好的成绩,需要将自身的特色更好发挥出来。例如,前来乡村旅游的人,都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喜欢宁静的氛围。此时,很多乡村在电视当中都出现过,本身可以吸引较多人前来参观,再加上对房屋的简单装修、周围环境的简单治理,可以供游人居住、休养等,实现了长久盈利项目的建设,并且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认同。
2、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对策
2.1增强整体保护规划意识
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对环境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为确保日后的设计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必须积极的增强整体保护规划意识。首先,乡村本身的生态环境较为良好,但这是乡民积极保护的结果,没有重要污染的企业,也没有大量的排放污染物。在开展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整体保护工作不断的加强【3】。例如,在日常的规划工作中,必须对各种污染物限定排放,特别是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游人的一些规范等,都要做出严格的制定,不能表现出较高的随意性,这很容易造成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向偏差,同时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也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2.2避免经济效益主导,减少过渡开发
在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中,肯定会涉及到经济方面的内容,可是我们不能完全按照经济效益主导的原则来工作,这样特别容易造成工作的严重缺失和不足,如果出现了过渡开发的现象,很容易对乡村本身造成严重的破坏,届时再进行保护和弥补,不仅在难度上特别高,同时还容易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迅速升温,过急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使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而且对乡村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在进行规划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从整体大环境考虑,找出自身优点,形成合力,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对乡村的经济效益有一个明确的制定,按照阶段性提升、巩固的原则,让所有的乡民,都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样才能弥补他们的损失。乡村的开发过程中,应坚持执行绿色开发的原则,保护乡村环境的过程中,促使绿色开发的内容,给国内的各个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肯定,最终能够创造出的价值是无限的。
2.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当中,除了要在上述的几项工作中努力,还必须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上不断的健全。乡村的发展,与我国未来的建设,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倘若在法律法规上出现了缺失的现象,则热别容易造成严重的隐患,届时所造成的不良问题,将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本文认为,没有政策,没有法规,就难于管理,也不能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制定发展乡村旅游的优惠政策,制定乡村旅游管理法、观光农业管理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等。使得l村旅游景观规划,实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另一方面,在法律法规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坚持执行,不能出现任何的人情现象。现阶段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得到了社会企业的很大资助,在具体的权利、责任、利益分配上,也愈加复杂,这也是要重点管控的。
总结:
本文对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展开讨论,现代化的工作当中,设计可靠性、可行性不断提升,在问题的解决上,达到了良性循环的目标。日后,应继续在设计工作上深入研究,加强乡村的特色发展,推动国家和社会的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于潇倩. 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初探[J]. 长治学院学报,2011,06:25-27.
【关键词】旅游区;体验;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景观
因为人们越来越热衷在节假日出去旅游,为了满足人们对旅游的要求,最近几年我国的旅游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景观规划经历了城市开发区阶段、急功近利的狭义景观阶段和生态景观阶段三个阶段,现在已经部分进入度假区景观优化阶段,但是这个阶段不能满足大众化旅游方式,目前人们在旅游中想实现情感满足和自我实现,追求的是一种体验式的旅游方式,所以以体验为主导的旅游区景观设计对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我国旅游区的景观规划现状
1.1景观一般化
景观的一般化是旅游区的通病,因为很多的旅游区是在短期内规模扩大形成的,为了尽快的投入运营,并没有突出自身的特色和内涵,甚至很多的景区存在互相模仿的情况,这样就降低了度假村的吸引力。还有些度假村,在风格上面追求欧美风格,没有考虑到旅游区自身环境的情况,使得很多的景观设计显得很突兀,自然不能够吸引游客。
1.2重景轻体验
重视观赏景观设计而忽视体验景观设计,是旅游区没有跟上游客的需求的表现。以前人们进行旅游的时候,喜欢看风景,因为很多的景色没有看到过,但是现在互联网技术很发达,纯观赏性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了。现在游客需要的是体现,在游玩中动起来,身临其境,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等。
1.3人性化不足
缺乏相应的文化底蕴,使得很多的旅游区的个性化不足,特别是旅游区过分的注重景观的效果,没有注重游客的感受。旅游区的路线往往大同小异,各个景观区的布局很单调,这就给游客的旅游带来了不便,例如有些旅游区的景观区相互之间的距离较远,这就使得游客在进行旅游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疲惫的状况。
2、体验性景观分类
2.1体验的基本类型和层次
根据景观设计学家的的观点,体验性旅游区的体验活动,是根据参与主动性和参与的投入度进行划分的,主要划分为以下四个类别:娱乐型、教育型、逃避型、审美型。游客在进行旅游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每种形式都有所参与,当这四种形式完美结合的时候,游客就能够达到旅游的甜蜜地带,也就是旅游满足了其需求。体现的基本类型的参与的主动性和投入程度见表1:
表1 体验的基本类型
体验
类型 主动
参与 被动
参与 投入精力较多 投入精力较少
娱乐型
教育型
逃避型
审美型
根据游客个体性差异,以及目前体现的现状,游客体验又可以分为:表层、中度、深度三种层次的体验。具体的分层方式详见下表2:
表2 体验的基本层次
体验层次 主动性 与体验对象接触
程度 体验的全面性 创造个人独特体验
表层体验 被动
接受 很少 较为
单一 基本没有
中度体验 主动
参与 部分接触和交流 比较
丰富 可以创造
深度体验 完全
融入 零距离
接触 十分
全面 能且深刻
2.2基于景点和项目设置的体验分类
根据体验的类型和层次,景区体验的目标是游客的高主动性,游客能够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方面体验当地的风俗、文化等,这样才能够在体验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景点项目进行体验类别的划分,一种体验类型可以涵盖多种活动,根据旅游景点的景观和项目的设置,体验可以分为:地域风情、生活文化、特色景观、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生态养生、猎奇探险等7种类型,所以需要根据景点的情况进行相应体验项目的设定。
3、体验性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3.1体验性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
体验就是亲身的效果,是通过感觉得到的结果性的信息,不是通过推理而得到的信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就是体验需要达到的一个层次的目标,所以需要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充分的利用景观的特点,对游客的情感进行引导,使得游客能够触景生情。下一个层次的体验就是通过感知和心理的感受,游客能够对景观进行一定的认识,也叫做以情入景,这样才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2体验性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3.2.1特色主题原则
旅游区因为其特色的主题才能够吸引大批的游客,一个有个性、有特色的旅游区你能够在游客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体验性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特色主题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历史人文,提炼和确定旅游去长期发展的战略,因地制宜,显示自身独特的一面,才能够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3.2.2以人为本原则
旅游区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游客,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旅游区的核心,对游客的心理进行剖析,以进行景观的设计,使得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身心愉悦,这是满足广大游客体验满意的基础。
3.2.3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这个区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决定的。而且可持续发展能够很好的带动周围环境的建设,为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打下基础。
4、某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
4.1旅游区概况
某旅游区位于江西省,其占地面积较大,在旅游区内有多个自然村,西面临山,南面临江,且与多位历史名人的故居隔江相望。在旅游区内,有信江、赭亭水库、叫岩水库三大水体,旅游区地形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4.2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构思
通过对旅游区的资源的挖掘分析,最后总结出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的主题,结合了历史名人故居,充分的利用了江水优势和西面的山体,打造出了以民俗化景区、情景化景观、游乐化景观的有机结合。
4.3叫岩旅游度假区规划布局和项目策划
4.3.1布局结构
在布局上面遵循空间的连续性,从自然山林―赭亭水库―丹霞地貌―农田村庄―信江为连续出发,结合体验项目,旅游区分为7大功能区:酒店度假区、民俗风情、酒店发展-民俗风情―生态农庄―生态养身、信江游览线、赭亭水库游览线、丹霞景观游览线。下面挑选部分分区进行简要介绍。
4.3.2功能分区和项目策划
酒店度假区是标志性的景点,酒店的外观采用民居风格,使得游客更容易的融入到旅游区的民风中去。农庄生活体验区处于旅游区自然村的位置。提供的项目都是参与性较强的项目,例如:钓鱼、摘水果、农家美食、采摘茶叶并在制作等,可以让游客感受真实的农村生活。丹霞景观游赏区在旅游区的中部,此处景观利用了原有的山形地貌,进行造景,并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景色,此处主要提供的观光,并且在观光的过程中添加了探险的元素,使得观光的体验性增强,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5、结语
旅客对旅游概论的转变,使得体验性为主导的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满足游客心理变化的特点,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同时为地区性环境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芳绒,杜佳,任娟,刘欣婷.河南省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漯河舞阳冯河村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1(02).
[2]胡晨希,代晓芳.云南省安宁市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浅析[J].林业实用技术, 2011(03).
关键词:皖南文化;自驾旅游;徽州印象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1-0060-03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for Self-driving Tour Spot of Southern Anhui Region
XIE Yu-jie1, HE Yi2(1. 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 Wuhan 430205, China 2. Wuhan Botanical Garden Horticulture Center, 430074,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 analyzed the Southern Anhui region landscape design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oroughly, Southern Anhui as the emblem culture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root place, is breeding the unique cultural makings, is being full of weather-beaten and prolonged culture selfcontrol, and the people living in downtown of the city has formed a sharp contras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ecological background of regional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south of anhui, and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design principles, and then integrated by making a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from the design of the "plane" "color" generalization "stereo" overall visual Angle design between body contact, eventually forming a whole landscape planning.
Key words :the culture of southern Anhui;self-driving tour;the impression of Anhui
Internet :.cn
自驾游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旅游方式,其组织形式多样化,与之相适应的旅游景观也以游客的体验性为主要的设计主旨。在皖南地域,其独特的文化韵味直接影响了旅游景观的规划和发展,因此,自驾游旅游景观不仅要符合现代人生活的需求实现形式的多样化,还要从文化的角度加深旅游的地域性文化体验。
怎样使旅游过程尽量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而达到完美?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提高旅游景点设计的创意指数、舒适指数、方便指数,对于皖南这个有着特殊性历史性文化文明的旅游景点来说,设计的特色所体现的文化韵味有着一定的方向性和主题性。
一、“文化构成”――背景透视
(一)皖南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里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伊利尔沙里宁的这段名言深刻地揭示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凝固的文化形态。
因此,文化的发展也就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皖南这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域,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发展也必然存在于徽文化的发展中,也就决定了景观环境的设计必然融于徽文化的特色,只有在皖南地域景观设计中尊崇这种文化素养,才能最大化的释放其艺术魅力。
相对应的,徽州文化决定了徽州民居在整体外观上的特点是:黛瓦、粉壁、黑墙边。在景观规划的设计上,并不要求一些特异的设计想法,只需要在整体方向上强调黑白灰色调的和谐统一,营造乡村古朴风格的民俗气息,保持平静安逸的心理情感。
(二)皖南区域生态背景分析
在皖南地域环境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村落的整体设计规划、民居建筑的风格及材料、乡村生产性景观、室内空间家具陈设等。可以说生态思想在空间营造中是首要的规划设计原则。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选址环境上考虑山水自然条件
在皖南有着“山厚人肥,山清人秀,山驻人宁”的说法,可以看出人们对“山”有着特殊的情感,它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选址的过程中应该以尊重天然地理环境为主,选择依山傍水、抱山环水的天然地理条件,才能为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肥”“秀”“宁”。
这种地理条件必然决定了其地域的景观设计特点。如土壤条件合适种植丘陵山区作物,设计中选择的植物配置也必须是适合山地地形;水源条件是以河流的自然水源、钻井的人工水源为主,设计中就可以优化临水景观,优化水井元素带来的特色节点,并采用原生态的传统材料和低技术手段,用以体现更原汁原味的特色,符合朴实的生态审美观;交通条件是以青石板羊肠小道为主,这样,整体交通的设计点就着重于材质的选择上和路线走向的流线规划上,因此,这些条件都连锁性的牵引着整个景观的设计重点。
2.从地形地貌条件上考虑整体规划
由于皖南地区属于丘陵地貌,可谓“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由此可以看出多山是主要的环境特点。因此,在景观设计规划时,要求合理的安排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比例关系,不能给自然环境带来承载压力,在经济技术指标上应标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建筑密度9.8%、绿地率40%、容积率0.40。
3.从宏观规划造型上采用仿生自然
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城乡无论集中或者散布于田庄中的住宅,都经常出现一种对‘宇宙的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
皖南村落体现结合仿生自然的设计就是在整体规划形态上对自然生态事物的模仿,例如宏村规划像牛形。
4.从细部结构材料上考虑简单古朴
皖南民居的建筑结构简单,都是砖砌墙、木质廊架和青砖铺路。在设计过程中,建筑材料可选用当地盛产的竹木、砖瓦、青石等原生态材料,就地取材,价廉物美,属于生态型、环保型、低能耗型。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而且符合当地的民俗文化特点。这种大范围的主要建筑构造决定了周围附属景观的细节样式,必须也是符合自然生态环保的特性,在具体的方案中,木质的绿篱必须取代较现代的金属围栏,防腐木户外地板、青石板块必须取代户外块砖等细节部分。
此外,再加上小青瓦的点缀,使得村落民宅呈现出黑、白、灰的颜色层次,富于变化。共同掩映在翠山绿水间,形成了完整的和谐的村落景观。
总之,整体格调上显得自然古朴典雅。
二、“平面构成”――规划构思
总的来说,景点规划设计必须重点遵循两点原则:一是合理性方向(尊重自然科学与地域文化);二是“绿色”最大化(尊重自然生态)。具体化内容为符合规律、因地制宜、满足功能、密度适宜、种类多样化、保护利用等。
(1)合理性方向(尊重自然与地域文化):要求皖南的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完成高度地协调统一,形成较为完整的徽州旅游景观。
皖南自驾旅游的吸引目标和观赏目标,主要存在于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等方面。因此,旅游区域内的一些建筑物、公共设施服务系统等景观元素,都应该处于从属的地位,以凸显和支持核心景观为宗旨。其中,环境小品(如指示牌、视觉广告等)应与整体景观相协调,景观节点应与核心景观文化相统一,使其最终成为提升皖南景观文化特色吸引力的主要方面。
(2)“绿色”最大化(尊重自然生态):景观的主要构成元素分为软景和硬景,而且都必须具备较独特的吸引力。硬景中的“绿色”体现在材质上,景观方案可选取小青瓦、青石路板、木块汀步等素材,这些无不是纯生态的构件;软景中的“绿色”重点体现在植物配置上,植物的高低、远近、疏密等不同空间层次的栽种搭配、造型都给人律动、活力的心理触感。
三、“色彩构成”――色调布景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艺术模仿自然。”师法自然是提高自身审美修养的自发和有效的途径。
(一)景观色彩的知觉
皖南某自驾游景观设计的整体色彩为黑、白、灰、绿四种色彩,不同的色彩印象诱发给人知觉感受也不同:黑色,无,庄严、深远、力量;白色,无,寂静、古朴、素雅;灰色,寂寞、冷淡、柔和、高雅;绿色,生长色,平和、清爽、春天、新鲜、健康。
黑、白、灰一直被认为是配色方案中最具经典的搭配,体现在皖南地区更具特色,加之绿色软景的配置,可使整个景点的色彩涌现出动感和活力。
(二)景观色彩的解构
自然界中有着万紫千红的色彩,经过千姿百态的分解组合又形成另一道色彩光景。然而,色彩元素之间的搭配不仅没有显得混乱,反而表现出更加和谐、统一的秩序感。
皖南旅游景点在黑白灰整体色调前提下,绿树红花的搭配栽植带给人的是另一抹色彩感受,映衬着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形成整体画面。
四、“立体构成”――节点构架
自驾游这种旅游形式的发展虽然给游客带来了压力的释放、美景的欣赏、乡村生活的体验,同时也映射出了亟需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交通问题,这就对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环境问题,自驾游不仅有大量消费垃圾产生,更严重的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噪音的刺激,尾气的排放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了游客的身体健康,而噪音也容易对旅游活动的氛围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的出现就必然决定了在旅游区的景观规划中采用的人性化的设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交通设施方面:可以考虑设计一些与皖南区域文化相吻合的标志设计,例如公路标识、路线指引、停车区域等;在土壤、天气气候等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经济承受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把最新技术运用到设计道路、标识等措施上来。
(2)环境问题方面: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绿化工作,不管是乔木、灌木、水生植物等种类的植物,都要在景观设计整体性美观、安全适宜的大条件下尽可能的扩大绿化面积。更关键的是要保护原有生态植物,积极补植,保持长期性的后期养护工作。
总之,景观设计是通过对景观元素(如地形地势、水景、置石、植物配置、建筑小品等)的合理规划,来营造与皖南文化相融合的景观艺术。
五、小结
皖南某自驾游景点的景观设计是建立在徽文化的思想基础、徽元素的景观基础、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基础、素雅内敛的情感基础、与自然等价交换的景观价值基础之上的,同时,把X轴的横向景观、Y轴的纵向景观与Z轴的时间空间层次效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丰富的区间和进深,绘制最精彩的体验型瞬间。
设计从文化背景整体着手,引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元素,把分散的颗粒元素集中起来统一规划到整个景区中,符合主体化、情感化、生态化的景观设计理念,再从细部上具体的分析定义,进行理性化综合,形成独特的皖南自驾游景点景观规划设计的磁场,来顺利完成吸引游客的最终目标和任务。总的来说,整个设计应遵循“总―分―总”的设计思维模式。
总之,皖南自驾游景点景观设计不仅要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还要与徽州文化特色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刘丹黎,邱扶东.自驾车旅游发展研究[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吴承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9).
我国传统的乡村聚落是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奋斗创造的,是以自然-社会-人关联起来的居住单元,是由相对单纯的城乡关系,经过自我循环模式和自我发展经历形成的社会形态,它的结构既复杂又广泛。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形成背景不同,不是经由专业设计人员设计的,没有基础的“理想的规划”,它是由当地村民根据地形和农耕文化这些特定元素,充分发挥了其独立自助、精神思想自由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并建设的,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乡村最大、最吸引人的特色就是乡村田园风光中那种恬静、优美的愿生态建筑特色。如果这种原始的自然风光能够被保留,田园环境资源特色被合理的开发利用,让传统的民居和农村特色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农耕之美的魅力也将被充分释放[1]。不管是一望无尽的稻田,还是层层叠叠的丘陵,在景观中,都是给人视觉的一种强烈冲击感。
二、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原则
就乡村景观特色来说,农业、乡村元素的关键词语是自然、宽广、传统,而城市景观特色的关键词则是现代、娱乐、多元。我国乡村文化是一种纯粹的文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乡村文化受农耕文明的影响很深,整个村落和都是以姓氏为纽带的,如有些村子里的祠堂、宗族长等,乡村社会中的熟识的人际关系,相较城市而言有很大的不同[3]。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乡村发展可以给我们以借鉴。以法国为例,其乡村布局一般围绕教堂聚集密集分布。而且,其民居大都被农田和树木所包围。其他一欧洲国家以及日、韩等国的乡村景观和城市之间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乡村生活非常惬意,许多乡村地区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人居环境。结合国外城市及农村的发展的经验,采用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原则符合我国的城乡发展当前的实际情况,根据“生产发展模式、生活的富余状态、民风文明、乡村整洁干净、有高效的管理”这一发展要求,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农村的新建设,使城乡实现差异化、协调性发展模式。
(二)整体性原则
乡村的景观设计与计划应当坚持区域经济建设的组织形态,在设计规划中必须有整体性意识。也就是说,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对乡村的地区情形、地理位置、基础设备建设、旅游性能、乡村发展状态机竞争形势、未来发展需要、上级政府要求、自身定位等不同角度实行全方位、多思维及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在取得充足系统的资料、在保障设计方案的可执行性前提下,确立目标和整体架构。一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设计乡村景观的功能布局,做到从整体布局出发,加强其有机整体的协调性与连接性,尽量使功能、属性各不相同的各个乡村空间在整体形象、风貌上保持和谐一致;二是全面系统分析农村生态资源,在景观布局及生态建设中,不断完善生态景观的整体性与持续稳定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所有乡村都有自身的特质。因为地域差异,其自然条件的景观资源也不同。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对自然山水等地形特点、人文典故、民族风情等因素的通盘考虑,在全面挖掘挑选过程中,通过优势特征的结合,建立各自全新的主题[4]。这一主题一般都是建立在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之上的,其立意通常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创意,景观情感与主题建造凸显得更为真实。乡村间的差异和自我特性将丰富旅游资源,使旅游者将有更多的兴趣体验,旅游品质将有更高的保障。如川西农耕文化建设,这个主题中就包含了很多内容。根据“耕”“渔”“读”“樵”这四种涵义不同的农耕思想,就可以从四个角度做相应的主题景区规划与设计,使其景观设计有鲜明的特色,整体形象更具创新性。
(四)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原则
由于工业污染与高强度的农业耕作生产,加之资源过度的开采,目前我国部分农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要想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建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5]。
三、小结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