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色金属的定义

有色金属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色金属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色金属的定义

有色金属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有色金属企业 领导行为 工作投入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226-02

随着科技信息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方法的竞争日益成为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主战场,而这样的竞争方式也成为了企业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更多地反映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组织机构当中。领导方式及领导行为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因为领导方式及领导行为对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影响很大,目前在学术界关于领导行为对员工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还很缺乏,因此这一研究的进行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并有助于把握其影响程度和机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集团)由于其特有的稀缺金属以及极具优势的技术力量而备受瞩目,其良好的收益形成了企业、员工的优越感,也由此造成了企业的自我认同、自我发展及封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曾一度陷入瓶颈期。因此企业的组织内部也具有了一定的不稳定性。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研究的。

国内外的学者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易型和变革型这两种领导行为。交易型的领导行为指领导根据员工的绩效及努力程度来提供给员工相应的惩罚或者奖励;变革型的领导行为实际上是使员工意识到工作结果的重要性而去激发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需求去更好地完成工作,关心企业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工作投入这一概念是学者Lodahl与Kejner在1965年提出的。将其定义为一个人认同其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其自身形象中工作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工作投入对工作绩效影响个人自尊的程度。学者Lawler 与Hall根据此论述将工作投入的概念进一步深化认为个人的形象或自己是否受到工作的影响很大。学者Kanungo对上述两种观点作出区分,认为前者侧重于特定工作情景下的工作投入,后者则侧重于一般工作情景下的工作投入。结合上述学者的理论研究,本文将工作投入定义为员工个人心理认同他的工作,即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本研究选取例外管理和权变奖励这两种交易型领导行为与变革型领导行为进行对比。从而分析他们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产生影响的原因以及影响的差异性等。选择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控股的三大公司及12个研究中心进行随机抽样选取样本,共发放问卷150份,剔除无效问卷,收回问卷12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0%。

一、研究过程

变革型领导行为的测量采用Waldman和Bass等的综合量表及其开发的多因素领导问卷。其主要内涵通过“领导魅力”和“感召力”这两个方面来体现。领导行为评估量表采用Bass等学者开发的度量交易型领导行为量表。用里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涵盖五个大的方面,包括:领导者的魅力,领导者的感召力,权变性奖励,积极例外管理和消极例外管理。工作投入的测量选取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与主管共事时间这五点作为控制变量。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领导行为与工作投入各维度描述性统计量得知,领导者的感召力20.1260,领导行为各维度均值分别为领导者的魅力15.2600,权变性奖励27.1865,积极例外管理27.1250及消极例外管理30.8125,可见员工对于所属上级领导的管理方式大都不赞同。

工作奉献精神24.6875,工作投入各维度均值分别为活力22.1250,表明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员工大部分认同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可以专注本职工作,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任务能够尽最大投入,他们感到工作在生活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员工的学历程度、工作年限及主管共事的时间的不同,在领导行为感受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主管员工性别和年龄的不同,对领导行为感受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员工的学历程度、工作年限及与主管共事的时间,在工作投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员工性别的不同,在工作投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领导行为各维度与工作投入各维度有正相关关系,表示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和管理者风格好坏,主管的处事风格有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领导行为的各个维度对工作投入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说明管理者在通过良好组织氛围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时,更应当侧重于采用恰当的领导方式,提高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改善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工作分配要权责分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活力受到领导者魅力与领导者感召力的影响显著;员工在工作奉献精神方面与领导者感召力显著相关;领导在积极和消极例外管理方面对员工的工作奉献具有很大影响;权变性奖励及积极例外管理对员工专注程度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有色金属企业中员工对领导行为的认同及员工投入的情况会因学历程度、与领导共事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别;领导行为的领导者的魅力、领导者的感召力、权变性奖励、积极例外管理及消极例外管理五个维度对工作投入都有显著的影响;强调积极管理风格,关怀员工行为对提高员工工作投入程度有正面影响。

根据以上结论,笔者提出几点管理建议:注重人性化管理,使员工对工作保持积极的态度。作为领导的管理者应主动关心员工,树立与员工共同进退的团队精神,并且应当给予表现好的员工以充分的鼓励以激发其工作热忱;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应该权责分明,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管理者应当向员工传达一种使命感,使员工更积极主动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作为管理者要做到奖惩分明,并对员工在执行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发生错误时,应耐心查证,积极迅速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珍.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

2.张亮.IT企业中领导行为和组织气氛对企业知识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3.周敬军.人力资源配置中领导行为有效性及领导行为模式选择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

4.刘璞.领导行为、组织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5.

有色金属的定义范文第2篇

电能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一种基础性的能源,电能的供应关系着社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最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电网中接入了许多冲击性、非线性和畸变性负荷,使得电压波动、无功增加、闪变等问题不断凸显,电能质量明显下降,在引发相应电力系统事故的同时,对于电力用户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于电能质量的管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是需要供电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1 电能质量概述

电能质量是电力系统中传输电能的质量,理想状态下的电能应该是完美对称的正弦波,如果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波形偏离了对称正弦,则会引发相应的电能质量问题。严格来讲,对于电能质量的衡量指标,包括电压、波形和频率,可以将电能质量问题定义为: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出现故障的电压、电流或者频率的偏差,包括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频率偏差、瞬时或者暂态过电压、波形畸变以及供电连续性等。而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企业引入的精密仪器以及先进生产设备越来越多,在推动其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优化的同时,对于电能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电能质量问题都有可能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电能的质量关系到了工业的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因此,加强对于企业电能质量的分析和研究是非常重

要的。

2 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的用电现状

狭义上的有色金属也被称为非铁金属,用来泛指除铁、铬、锰之外的所有金属,而广义上的有色金属还包括相应的有色合金。有色金属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等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不仅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有色金属的支撑。有色金属行业在我国属于一种高耗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集约化程度低、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资源开采无度、技术含量不高等,尤其是在能耗问题上。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有色金属企业生产中,电能占据总能耗的80%以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有色金属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需要从电力资源角度着手,实现企业的节能降耗,实现有色金属行业经济的循环发展。

从目前来看,伴随着有色金属行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其所采用的冶炼生产工艺流程也日趋复杂化和精密化,负荷特性混乱,容易影响企业配网的电能质量,加大企业的用电成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包括电力、天然气、压缩空气等,其中电力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由于企业自身独特的生产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供电系统单位功率密度大、电网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同时,企业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呈现出的负荷特性也相对混乱,对于配网供电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所有设备都是按照额定电压以及额定频率进行设计制造的,在理想状态下,能够实现性能最优、效率最高,而一旦电能质量不合格,则设备的性能将无法充分发挥,甚至可能无法正常运行,出现绝缘损坏、零件烧毁等问题,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对于电能质量的分析和研究,实现节能降耗,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 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电能质量分析

3.1 电能质量分析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许多工业企业都采取了相应的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希望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对于电力的消耗。但是,部分节能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电能质量下降,如增加谐波、引发电流畸变等。因此,在对电能质量进行治理时,还需要考虑节能技术所带来的问题,避免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况。对于有色金属企业电能质量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归结为对电网用户终端电能质量的分析问题,需要结合相应的调研工作进行大量的试验,确定最为恰当的电能质量标准,然后结合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于电能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实现企业的节能降耗。在上述有色金属企业中,采用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因此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对其电能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时,应该从其工艺流程出发,将电能质量评价系统与能源管理系统结合起来

3.2 电压分析

电能质量中的电压问题一般体现在电压的骤降上,很容易导致设备的停运,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电力系统与用电设备接口处设置相应的电压源型变换器,对电压进行补偿,从而暂时性替代供电电源,或者对电压跌落进行补偿。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动态电压调节器(DVR)通常被认为是削弱电压瞬变影响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其是一种自带储能系统的串联补偿装置,能够实现对于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的补偿,抑制动态和稳态的电压跌落、闪变、浪涌等,提高电能质量。DVR主要包括了三种不同的拓扑结构:(1)串联式DVR:其主功率回路包括了能量存储单元、VSC型全控性逆变器、直流电压稳定与滤波单元以及相应的保护控制单元等。其中,能量存储单元可以在配网出现电压暂降期间为负载提供有功功率,因此必须具备相应的能量存储以及功率转换功能,比较常见的设备包括超级电容、超导储能等;(2)并联式DVR:其在结构上与串联式DVR相似,只是没有能量存储单元,主要是通过对于无功电流的控制,实现对于电压的调整;(3)混合式DVR:是指将串联补偿电路与并联补偿电路联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串联式DVR经济性较差的问题,利用系统电压跌落时产生的残压,为逆变回路提供能力,从而免去了储能装置的设置,降低了整体成本投入。

3.3 谐波对比

在交流电网中,有效分量为工频单一频率,任何与其频率不同的成分,都可以称为谐波。大量非线性设备的使用,是谐波产生的主要原因。谐波的存在会降低电能质量,导致变压器、电动机等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从而导致绝缘损坏或者设备烧毁,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而对于电子装置,谐波的存在可能会使得晶闸管触发装置误动,甚至引发设备故障,影响装置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做好有色金属企业生产设备的谐波监测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谐波的治理,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安装相应的滤波装置,包括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其中无源滤波器在对谐波进行抑制的同时,还可以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主要由电抗器、电容器以及电阻器等构成,可以形成相应的低阻抗通路,实现对于高次谐波的抑制。无源滤波器具有成本低、技术成熟的特点,在有色金属企业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比较常见的无源滤波器包括高通滤波器、各阶次单调谐滤波器以及双调谐滤波器等。在对其进行选择时,应该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例如,在熔铸电弧炉等非线性负荷中,如果选择三阶单调谐滤波器,可以将损耗控制在最小,不过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如果选择双调谐滤波器,可以降低成本,但是损耗相对较大;选择高通滤波器,可以通过相应的设置,对5次及以上的高次谐波进行有效抑制,形成低阻抗通路。在实际应用中,无源滤波器的补偿特性很容易受到电网运行状态以及阻抗变化的影响,而且会在滤波器之间或者系统间发生并联谐振,因此只能对一些固定频率的谐波进行补偿。

有源滤波器主要是利用控制器,对瞬时电流波形进行检测,从中提取出谐波分量,然后通过相应的分析和计算,利用变流器,输出与谐波电流分量相同、幅值相同、方向相反的补偿电流,对谐波的负面影响进行抵消。有源滤波器的主要组件是静止功率变流器,具备高可控性和快速响应性,可以对无源滤波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存在大量低次谐波和部分高次谐波的配网,可以通过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将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组合成混合滤波器,以实现良好的滤波效果。

有色金属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江西 矿产资源 生态效率 SBM模型 评价

中图分类号:F403.8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生B效率的概念,1990年由Schaltegger和Sturm首次提出来。他们认为生态效率是增加的价值和增加的环境影响的比值。而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生态效率则被定义为生态资源用于满足人类需求的效率。关于生态效率的定义,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给出的,他们认为生态效率是“通过提供具有价格优势的服务和商品,在满足人类高质量生活需求的同时,将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至少与地球的估计承载力一致的水平上,简单来说,就是影响最小化,价值最大化”。近年来,社会各方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有关生态效率的研究也逐年增多,主要表现在:

在研究内容上,国外目前侧重于从微观视角研究生态效率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德国大众推出生态效率型轿车Lupo,克罗地亚的Lura集团利用副产品创造价值,将投资回收期缩短到18个月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国内的重点放在为政府审批项目提供依据,多从区域角度进行研究。因此,总结国内外有关生态效率的研究内容,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国外已从对生态效率的简单评价转向对生态效率驱动机制的探究。第二,在生态效率研究的应用层次上,重点还是在分析企业及其产品系统的生态效率,从而进一步将生态效率融合到产品的生态设计、关键问题辨识、系统开发等问题中;而我国从企业尺度方面对生态效率的研究甚少,主要是从行业、生态园区、城市及区域等大尺度的方面去评价生态效率。第三,国外开始从生态效率与全球生态问题(如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食物安全等)相结合的角度对生态效率问题进行研究;而我国侧重于从污染物分析的角度研究生态效率。第四,目前绝大部分研究都很少从社会维度定量分析生态效率问题。

在研究方法方面,评价生态效率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尹科(2012)认为评价方法有经济/环境单一比值法、指标体系法和模型法。谭丽超(2010)认为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季丹(2013)用区域生态足迹核算模型评价区域生态效率,目前此方法广泛运用于区域生态效率的评价研究中。另外,姚飞(2011)使用了区域碳排放核算模型来测算生态效率。总之,国内大多数研究者更关注矿产资源中的经济效率,对于生态效率的评价研究较少,而现有的研究在方法和视角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地处华南成矿区的中心地带,江西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布较集中,尤其是稀土矿的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主要集中在赣南地区;铜、铀、钽、铌主要在赣东,黑钨矿、稀土主要在赣南;煤、铁、高岭土主要在赣西,白钨矿、金、锑主要在赣北。但是,江西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相关研究工作薄弱,且存在矿产过量开采和过量出口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江西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效率评价问题,这也是推动江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江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效率评价框架与方法

(一)评价框架

本文采用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提出的生态效率框架进行研究。“产出和服务的价值”通常采用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总产出等指标来测量;“生态环境负荷”主要包含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李胜兰等,2014)。事实上,可以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产出分为合意产出和非合意产出。合意产出主要是期望经济指标,如矿产资源产值、产量,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矿产品在江西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采用工业总值来测量。非合意产出则是损害指标,本文采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三废”指标来测量。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投入指标则采用工业产业从业人员数、工业用电、工业用水、工业投资额来测量。

(二)评价方法

对于“多投入、多产出”型的效率测量,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是一种良好方法,而且该方法还可以测算出非合意产出的影响。本文运用基于非期望输出的SBM模型来测算江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效率。

三、江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从平均数看,江西矿产资源各行业的综合利用生态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最有效率,其次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而效率值排在后三位的依次是“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从演变趋势看,江西矿产资源各行业的综合利用生态效率的演变趋势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具体而言,近五年生态效率较为稳定的行业有“非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生态效率改善的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唯一生态效率下降的行业。整体上来看,江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效率在提高,见如表1。

四、简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第一,矿产资源产业生态化的目标是提升产业生态效率,关键是做到产业系统的生态化,提升产业生态效率就是要求产业系统既要尽可能降低对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又要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江西矿产资源各行业的综合利用生态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表现出不同的演变态势,大多数行业并未达到高效率,其中有四个行业表现出效率稳定和效率下降的趋势,普遍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以上分析结论带来的政策启示有:

第一,V产资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业务流程重组,发挥规模经济、集约经济,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等手段,尽可能地最优化综合利用现有矿产资源,从而达到矿产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矿产资源开采作业,研究推广绿色开采工艺,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协调矿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第二,采用多种手段改善江西矿产资源各行业的综合利用生态效率。可以考虑从产业规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优化四个角度,提出具体举措。如增强企业家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加大科技投入,政府投入引导,构建风险投资体制;力推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绿色矿业开发模式,构建有效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提倡循环经济等。

参考文献:

[1] 李胜兰,初善冰,申晨. 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区域生态效率[J]. 世界经济,2014(04):88- 110.

[2] F?re R, Grosskopf S, Lovell C A K, et al. Multilateral productivity comparisons when some outputs are undesirable: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9:90- 98.

[3] Dyckhoff H, Allen K. Measuring ecological efficiency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 esearch, 2001, 132(02): 312- 325.

有色金属的定义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市34个制造行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估和比较分析。文章抽取出影响制造业经济效益的利润创造因子和“流动性”因子,并根据综合因子得分进行排序和分析评价,对武汉制造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 因子分析 经济效益

制造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是所有与制造有关的企业机构的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本文将武汉主要制造业的经济效益作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抓住工业发展的第三个最好历史机遇、推进武汉制造产业升级、振兴老工业基地无疑将有重大意义。

因子分析法原理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从多因素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初选因子进行筛选和综合,找出影响武汉市34个制造业经济效益的主导因子,即公因子,然后进行评价分析。评价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武汉市制造业34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得分与排名。

因子分析法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对变量进行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因子分析中将之称为公共因子。通过统计软件计算出每个研究对象的各个因子的得分,然后计算出因子综合得分。

武汉制造业经济效益因子评价

(一)数据选取及处理

本文选取了7个与制造业产业经济效益紧密相关的统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工业增加值率(V1)、总资产贡献率(V2)、资产负债率(V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V4)、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V5)、全员劳动生产率(V6)和产品销售率(V7)。

本文选取武汉市2005-2007年34个制造业上述7项指标的具体数据,计算每个制造业指标3年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综合评价的原始数据。为了消除由于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而带来的影响,本文采用Z-SCORE方法对原始数据的34个制造业、7个定量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无纲处理,将指标实际值转化为可比较的评价值,得到表1。

Z-SCORE方法一般也认为是标准化转换,具体求法为,先求出每个指标的样本均值x和标准差S,然后从指标实际值中减去该指标的均值,再除以标准差S,就得到标准化的评价值Yi,公式为:

(二)武汉制造业经济效益因子分析

按照因子分析的步骤,本文利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利用标准化的数据表1中的34个样本、7个变量,求出7个指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根及相应的特征向量。

确定取几个因子作为主因子的判定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所有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为主因子;二是根据累计贡献率达到的百分比值确定。本文采用第一种方法,由表2可知,将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两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由表3和表4可知,第一主因子与工业增加值率、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上的载荷因子较大,因此该因子集中反映了制造业利润创造能力,定义为利润创造因子。第二主因子在流动资产周转率和产品销售率上的载荷因子较大,流动资产周转率和产品销售率均反映“流动性”,就将该因子定义为流动能力因子。

根据计算因子值的系数矩阵,可进一步得出因子计算等式:

F1=0.199V1+0.290V2-0.169V3-0.039V4+

0.287V5+0.267V6+

0.097V7

F2=-0.349V1+0.209V2+

0.046V3+0.552V4-

0.073V5+0.126V6+

0.491V7

利用两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进行线性加权求和,便可以得到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模型:

F=0.699F1+0.301F2

依据上述三个等式,计算得出2005-2007年武汉市34个制造业在2个因子上的得分和行业经济效益评价总得分,结果如表5所示。

结果显示,烟草制品业的经济效益最佳,其次是非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排第三位,居制造业前10位的依次还有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居制造业末位的5个行业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政策建议

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武汉制造业中所占比重很大,而且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但是武汉市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差,鉴于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自身具有风险大、周期长、高投入的特点,其发展必须要依赖政府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建议由政府牵头联合制造业企业设立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制造业。

充分利用武汉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烟草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等经济效益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立足武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有比较优势,有效利用武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快这些产业的设备更新与技术进步,尽快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产品的升级,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

加速用信息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加速传统企业信息化进程,把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改进企业管理、推进传统企业技术改造、节约能源、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并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坚决淘汰一批企业。大力引进高新实用技术、先进设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生产效率。通过资产重组,重点改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化优势产业。武汉应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布局,重点发展壮大和加快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提高其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形成经济规模,增强其竞争力,使之成为全市工业和财政的新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有色金属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净出口消费指数地区环境基尼系数环境成本转移说

一、引言

贸易与环境关系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重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环境成本转移说”。RoldanMuradian和JoanMartinez-Alier(2001)认为,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这类产品由于国际贸易而产生了环境成本的转移。根据“环境成本转移说”,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具有严格环境规则的发达国家可能会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干净型”产品,并从环境规则较松的发展中国家进口污染密集型产品,从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因此,国内学者对开放经济下的中国环境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沈利生等(2008)、张友国(2009)等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贸易的环境代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对中国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已不容忽视。李小平等人(2010)也认为,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的产业并不仅仅是污染产业,同时也向中国转移了低排放系数的“干净产业”,中国并不是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是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污染排放的急剧增加。而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在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状况不断改善。入世后的2001—2008年,北京市年贸易总量平均增长率为26.8%,工业废水排放从2.12亿吨降至0.84亿吨,工业SO2排放量从12.63万吨降至5.77万吨,贸易增长情况下污染却在降低,这种贸易与环境关系与全国总体状况相悖。

二、北京市贸易规模、结构及总体环境状况

1、贸易规模扩大,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在中国入世前,北京市的对外贸易量增长缓慢。1983—2001年,年平均增长率为2.93%。入世后,2008年贸易量为2717亿万美元,与2001年相比,平均增长率为26.8%。同时,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增长速度。2008—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北京加大政策力度,继续保持了贸易的平稳。

北京市环境质量方面,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总量呈现出递增趋势,然而各个环境要素中的污染物单项含量只有部分指标超出环境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中只有吸入颗粒物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08)22%。全市废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所占比重却显著下降,从2000年的27%下降到2008年的8%。SO2排放中工业所占部分从2000年的65%下降到2008年的47%。2009年大气和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8年均削减2%。

2、进口量快速增长,污染减少

北京市在贸易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同时进口增长明显快于出口。2009年进口额为1664亿美元,是1983年的10.46倍;出口额为483亿美元,是1983年的3.29倍。根据“内含污染”的解释,产品中包含着污染的成本。若进出口行业结构不变,进口增速大于出口意味着减少出口产品的生产,有利于北京地区环境改善。

3、污染密集度低的行业出口比重迅速上升

北京市产品结构偏向于污染密集度较低的机电产品生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北京市主要进出口产品,两者同时表现为出口比重上升,进口比重下降。2000—2009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增加17个百分点,进口比重降低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增加27个百分点,进口比重降低7个百分点。

三、污染转移的实证分析

1、污染密集度的行业划分

基于基尼系数判断收入分配均等化的原理,结合环境污染状况及经济状况,将经济效益指标纳入到污染统计中,引入地区环境基尼系数RDC。

i表示行业,P代表行业污染物排放量,GDP代表行业工业增加值。为了更好地对污染行业进行重分类,采用“工业三废”作为衡量标准。在此,结合北京市自身环境状况,当RDC的值大于1时,我们认为是污染密集度高的行业;当RDC的值小于1时,我们认为是“清洁”行业(大于1的数字在表1用“*”标注)。2007年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中国历史上环境状况统计最准确的一次,因此选择2008年度的数据计算污染行业分类标准。

由表1可见,工业废气排放密集度较高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废水排放密集度的行业有: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纺纱及制成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医药制造业。

固体废物排放密集度较高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综合以上3种污染排放,将所分析的13个工业行业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排放系数行业: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纺纱及制成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个行业。另一类为低排放系数行业:木材、家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个行业。

2、净出口消费指数的投入产出分析

在区分污染行业后,本文利用北京市的投入产出状况综合分析贸易所带来的污染行业转移。净出口消费指数(NETXC)可以用来检验污染天堂假说:该指数可以衡量本国污染产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净出口相对于该产业在本国消费的比重,根据该指数的趋势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污染产业”转移的现象。我们设净出口消费指数为NETXC,其中,C=P-(X-M),C、X、M、P分别代表地区的消费、出口、进口和产值。对于地区而言,污染排放是由当地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而进出口报关产品并不是全部由该地区生产,这就存在一个数据不匹配的问题。为此,需要采用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调减调入并调增调出的产品,排除非北京市生产的产品计入出口。对NETXC进行修改,X代表出口与调出之和,M代表进口及调入之和。如果某产业的净出口消费指数在研究期间呈上升趋势(即平均增量大于0),则说明外国向北京转移了该产业,如果该产业是污染产业,则“污染产业转移”成立;反之,则说明北京转移出了该产业。

2000—2009年间,机电产品在北京市对外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平均在52%以上,有必要对其细分。表2中,将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划分为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机械制造业。同时,由于投入产出表利用生产属性分类而不是产品分类,投入产出表将化工、医药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合并为化工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合并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由表2可知,1997—2007年,净出口消费指数平均增量大于0的行业有: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而这些行业都为清洁型行业,说明对外贸易向北京市转移了清洁行业,北京市不属于“污染天堂”。北京市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尤其是在“绿色北京”之后,制定了《北京市地方环保标准的体系构建及“十二五”北京市地方环保标准规划》,通过制定较高水平的环保标准,既可以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又能保护资源环境,减少污染排放。

3、贸易中内含污染的行业结构

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污染,而在产品中就构成了内含污染。在分析进出口所带来地区的污染时,内含污染量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在判断进出口所带来的内含污染量时,采用出口与进口的相对比重(出口进口弹性):Ki=,Xi、Mi表示i行业的出口和进口,当Ki>1时,表明i行业的出口产品带来内含污染,加剧北京市的污染排放,用“?鄢”标出)。

从近三年北京市各行业的出口进口相对比重来看,出口进口弹性大于1的行业分别是纺纱及制成品、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家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这些都是污染密集型行业。

出口进口弹性小于1的行业有:食品、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机电等行业的,其中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为废水密集型行业,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都为污染密集度行业,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清洁型行业。

4、行业进出口量及贸易结构对比

从行业的进出口分析,北京市主要的进口产品集中污染密集度高的行业有: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工、医药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业。这种贸易结构使得北京市的出口能够改善环境,减少污染排放。2007—2009年污染密集型产品比重保持在39%以下,2009年达三年来最低(0.34)。

就进出口总量来说,北京市在出口方面主要是出口机电产品、电子设备等污染密集度低的产品,这样就相对减少了北京的污染排放,同时Ki由2007年0.62减少到2009年0.58,利于北京市环境改善。

四、结论

1、进出口总体状况看,污染产业转移在北京不存在

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对贸易转移进行分析可知,北京市对外贸易过程中,从外国转入了清洁行业,主要产业为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同时,对照出口进口比重小于1的行业,北京市进口既包括污染密集型行业,又有清洁型行业,但是总体表现为环境状况的改善。这是因为北京市制定了高标准的环境政策,同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附加值较高产业,避免了污染产业的进入。企业缴纳的环境成本(如排污费和环境税等)限制了外商直接投资的使用。

2、进口贸易迅速增长,贸易结构趋于污染型产品进口

北京市进出口贸易量呈现进口大于出口局面。出口进口弹性小于1的行业有:食品、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机电等,其中食品、饮料、烟草及制品业、造纸、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都为污染密集度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进口具有“内含污染”,从而替代了北京市自己生产,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机械、电气、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清洁型行业,但是进口比重连年下降,2003年为58.86%,而2009年为30.6%。清洁型行业的进口比重下降,同时侧重于污染行业产品的进口,说明北京的贸易结构趋于清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