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调研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调研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学生思想稳定、行为正确、健康成长。二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目前有两个主要分支,一个是党团组织、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主要做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管理工作;一个是思想政治课,主要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两个主要分支,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的重要因素,两个要素的契合,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情况看,两个要素契合不够,存在一近一远状况:党团组织、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离学生日常生活与课外空间近一点,但却离学生心理和思想深处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营养的需要远一点;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离学生理论营养的需要近一点,但却离学生日常生活与课外空间远一点。这种不契合状况,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很大影响。从操作层面看,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解决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如何与思想政治工作契合问题。囿于传统教学理念,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容易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少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师与学生交流甚少,教学内容枯燥,“老师与我们隔得太远”,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失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应当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契合,科学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如此才能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局面。

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契合的实践探索

(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契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实践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服从和服务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保持一致,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我们认为应在教学中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思想政治课独特的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指导性和灌输性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联系实际、情感感化特点相结合,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实效性。二是坚持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规划、部署和工作重点,展开理论教育,做到两不误:不误理论知识讲授,不误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契合协调。三是坚持做好课前调查,保持各方联系,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把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搞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实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受到学生欢迎,体现以人为本,不能离开社会、学校、学生实际搞“世外桃源”式的“纯理论知识”教育,要通过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契合,体现出它的实践性。教师在知识讲授中,要关注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把深奥的知识实际化,把枯燥的知识“味美化”,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激情充满课堂,让真理激活课堂,满足学生求知欲,解决好学生的困惑,做学生的指路人,同路人、帮助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如此契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情感联系,获得学生信任,使师生之间心灵沟通、良性互动,给有限的思想政治课以无限活力。

具体做法上,教师授课之前应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系部、班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要求和希望,了解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了解学生突出的思想认识问题和行为表现问题,获得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把问题归纳整理,融进相关教学内容中,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由浅入深讲解,不回避矛盾,不空谈理论,搞好疏导性和引导性教育。这样,有备而教、有的放矢,做到理论性、知识性、针对性、实效性结合,才能受到学生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人员的欢迎。这其别要加强与辅导员的联系,因为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也最了解学生,尝试着与辅导员联动备课或者研讨备课。这样教师的讲课才能更加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实际,讲课才能克服空洞、说教、枯燥,才有更强针对性和吸引力、说服力,才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应处理好与学校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的契合关系

如何处理好思想政治课与学校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的契合关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做了有益尝试。为了活跃学生生活、丰富生活内容,学院经常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日常主题教育活动,并且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配合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理论性知识性方面的教育契合,为推进学院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尽到责任。学院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形式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丰富多彩,很具感染力和亲和力,学生参与热情高,受到影响大,但是这些活动因形式局限,往往在理论上知识上有缺陷或者缺位现象,思想政治课的参与,有效弥补了这方面不足,在学生的情感中犹如添了一把火,起到了学生心中的明灯作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高、听课情绪好,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工作主题教育活动的效力。如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到来,学院开展了“迎奥运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在课堂中把奥运成因知识、我国参加奥运的历史、奥运的经典事例结合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又如在抗震救灾教育活动中、在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中、在纪念“11.27”弘扬红岩革命精神等活动中,都不失时机地把这些活动涉及的相关理论性知识性内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把学生的激情引到学习中、引到课堂中,激励学生爱国热情,启发学生思想觉悟、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从而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接受。如此,许多问题经过思想政治课教师讲解后,党团组织和辅导员反映:“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做了。”而授课教师也明显感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喜爱也得到很大提高。

(三)教学过程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思想政治工作讲究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风细雨、以情动人、循序渐进,如果思想政治课排斥这些做法,空洞无物、流于说教、板起面孔训人、居高临下压人、不切实际强行灌输,很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并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难以起到育人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配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实践中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重视学生心理疏导。思想政治课必须体现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倡导学生能动学习。教学方式采用“启发诱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做到教师讲与学生讲结合,授课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际运用结合、内容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做到课堂气氛民主、活跃,有激情有,要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真情表达内心希冀与渴求,感到自己与科学知识与生活真谛的差距,激起学生学习热情。二是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必须能体现思想政治工作效力。教师们认为,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交朋友、融进学生生活、搞好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情感融通,是思想政治课与思想政治工作契合的必要途径。教师如果高高在上、对学生颐指气使、与学生缺乏沟通,所授课程与教学方法是很难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们加强了与党团组织和辅导员的沟通,加强了与学生的联系和互动了解,放下架子融进学生中去,从中获得一手资料,作为备课必要程序,在此基础上把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引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与他们交心谈心,深切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关心、爱护,即便教师某种形式的批评、历数他们中的某些不良表现,在难堪中,也能从内心感到教师是为他们“好”。有了这种感受,教师的教育就很容易转化成学生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时代性才能很好与思想政治工作契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范文第2篇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章不完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行动规范来保障实施,有效的衡量工作的指标和标准等,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要注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没有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团员意识教育。在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具体体现在开展图组织的活动、专题组织活动、团员民主评议、业余团校开展和入团宣誓活动等工作。而现在的团意识教育中,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团组织和生活方面,团委对生活组织申报、检查、评比和交流总结制度等不够完善,虽然对团组织生活中的内容、主题、频率、形式和交流环节等作出了规定,但并没有按照程序来实施和落实。开展此工作的团委没有固定范式,随意性太强。

2.没有完善的团员社会公德教育制度。体现个人思想品德的重要方面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等,而高校学生远离家庭,其主要的思想品德体现在社会公德上。整体看来,现代大学生基本上能遵循公共秩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出现,使得很多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大大降低,没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的思想和觉悟。

3.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能适应于网络的快速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了很大影响。所以,现代的年轻人、大学生都会沉浸在网络中,很多事物都是通过网络来处理。因此,现在很多学校也开始利用校园BBS、网络论坛、和红色网站等途径来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在的状况并不容乐观,很多方式的宣传都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将核心的内容传递出来,发挥其价值。

(二)很多高校的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没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高校共青团需要高校的校团委、学院团委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因为服务的对象为团员青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很多高校虽然开展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实地参观考察等学习方式,但没有产生好的效果。因为其针对性不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连贯性和系统性较差,影响教育的质量。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让社会各界人士重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一定的宣传方式来让社会各界认识到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和创新的重要性,明确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在价值,从根本上来接受对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和改革。因为高校学生是祖国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力量,必须要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让社会各界人士都明确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就是体现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内在关系上,而这种关系中的客体外在的尺度会体现基层的一些状况,主体的内在标准是衡量客体的性质、变化和属性等要素。所以,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满足于当前学校团干部、团委和团组织等的需要,为教育活动产生一定的效益和价值,从而提高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的党政领导要高速重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构建和谐校园和建设校园文化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的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共青团工作的指导和调研工作尤其要重视。具体表现在:1)学校的党政领导和学校分管共青团组织人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指导和检查青年学生的共青团工作。2)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研究和调查。3)掌握共青团员、青年学生、团干部的思想状态。4)党委组织将团工作作为重点建设任务,注重党建带动团建工作的开展,严格的对待共青团的审核工作,指导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保证共青团工作始终围绕着党政建设,将党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作为处理团委事务的原则。

(三)提高共青团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水平

1.完善共青团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在高校的共青团组织中必须要落实好各项工作的职责,同时要明确团委干部的岗位职责。很多高校的团委都会明确的安排出团内人员的各项工作和职责,但没有将团委干部的工作职责进行有效安排和落实,导致团部领导的工作职责模糊,工作责任心降低。在高校团委书记中应该包括日常的团委主持工作、定期的召开团委会、检查和监督好团委班子的建设情况、召开团总支书记的例会等,同时要做好阶段性的工作,加强各党总支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起草和制定团委年度工作计划,并对上阶段团委工作进行总结报告。同时要做好共青团的事务性工作,如团干部的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等,积极地为其创造条件,深入的了解青年和团员的思想状况,加强团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

2.完善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机制。很多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通过上级领导采用引发文件、电话通知和邮件通过通知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这样效率虽然提高了,但没有这正的将上级领导的精神下达给各部门人员。所以,就需要改变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建设,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检查制度、例会制度、交流和评定制度等,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开展。事实证明,在很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很好的学校,团委对思想政治工作都非常重视,并且建立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规章制度,完善了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召开工作例会,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中内容的交流和沟通,重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上,共青团的各项工作的处理水平,从整体上来提高高校共青团员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职工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tern Research

CHI Zhiheng

(Fengman Training center(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Technician Institute)Jilin 132108)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Jilin Vocational school, the duty higher carries on visits, as well as through some literature consult, understood the current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thought politics present situation,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s to the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 Establishes the school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tern, this pattern constitution is: Three ways for the guidance, one systems make the safeguard and two actions make the consummation, strengthens the Jilin vocational school the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Key words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attern

0 前言

根据笔者对吉林市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培训中心走访,以及东北林业大学的刘经纬等的《高校教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的研究,了解到职业学校的多数教职工具有崇高的信仰、正确的价值取向、科学的人生观;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但是受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部分教职工体现出世界观、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出现认识与实践的矛盾、过程与结果的矛盾、奉献与索取的矛盾。

当今社会生活多样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利益主体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思维方式多样化、价值趋向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等。所有这些,必然给新形势下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许多多新的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吉林市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培训中心等。

1.2 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了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以及辅助逻辑分析法。

2 教职工思想政治行为影响力的主要特征

2.1 健康心理的影响力

教职工健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教职工健康的心理要有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团结协作的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与学生、同事、建立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能和同事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真诚相待,互相信任,以及具有健康的人格。

2.2 表率的影响力

表率的影响力体现在:教职工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冷静、清醒、明智,因势利导,权宜通达,机动灵活的领导能力;发扬团队精神以及自我约束的等因素在学生中产生的威信、凝聚力、感召力等。

3 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3.1 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途径

3.1.1 用校风为先锋,用制度来规范

所谓以校风作先锋,就是在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强调要继承和发扬老前辈的光荣传统,建设自己独具特色校园文化。在办学过程中,来形成“勤奋好学、创新务实”的厚重文化理念,“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等教育理念。这两个理念构成了学校的校风。学校的每一个有理性的教职员工,他们可以不接受以个体身份出现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意愿,但一定不会违背学校的意志和意愿――校风,这也是任何单位组织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建立自己的理念,作为行动指南的缘由。当然厚重的文化理念、优秀的教育理念导正着学校逐步走向未来。

运用制度来规范,就是在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强调要严格贯彻执行相应的学校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教职工遵守师德规范。

在以“人为本”的引导下,坚持强调以学生为本,同时关心教师的根本需求,从关心教职工的根本需求、关爱学生入手,换位思考问题,寻找做思想工作的最佳途径。坚持不懈的抓教职工队伍建设。学校以制度为保障、以学校校风为导正、以关心教职工根本需求为手段,来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形成了关心学生、敬岗爱业、讲求奉献,不为索取,为教书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2发挥高校工会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1)首先是组织优势。学校工会具有严整的组织体系,学校从校工会委员会到各工会小组,形成至上而下完整的联系网络,通过工会各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全面的进行政治思想建设。(2)宣传平台优势。校工会拥有各种媒介的传播渠道,通过校内广播、墙报、校内局网网络等,运用这些活动平台在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知识讲座以及交流信息等方面,能发挥了重要宣传作用。(3)校工会活动多样化优势。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各种民主管理活动,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竞赛、争先创优活动、为学校发展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教职工群众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理想、和职业技能教育。

3.1.3 加强与国内外同类别学校的交流与沟通

加强与国内外同类别学校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加强与国内外同类别学校的交流与沟通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职工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教职工不断提高自己觉悟,为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途径。

3.2 构建工作体系作保障

工作体系包括政治理论研究体系、思想教育内容体系、政治组织领导体系、政治制度保证体系及服务支持体系,作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保障。

3.3 建立两个举措完善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个举措是通过调研,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欠得以完善;另一个举措是宣传,使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标能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同,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范文第4篇

1.满足了大学生的发展需求。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的成人意识十分强烈,且对于独立性的要求有所提高。大学生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也希望有完全的自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像课外活动、社会活动以及交友方式,他们都希望可以自己做选择。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习惯于安排学生的时间与活动,大学生有一种被控制的感觉。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不希望被他人束缚,渴望创新与改革。微博的应运而生,让大学生找到了一个个性化想法表达的平台。在微博上,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关注者,不再受他人控制。

2.构建了有效交流平台。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与就业压力较大,很有可能会产生焦虑的不良情绪与相关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十分需要一个合理的个人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平台。微博是一个网络上的新兴事物,它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运行的方式,让大学生找到了一个交流或者发泄的平台。他们借助微博诉说自己的内心想法,缓解内心压力,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一定益处的。同样,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大学生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就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关心的时事进行交流,在自由、开放的平台上沟通,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的自由化。

3.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微博促进了大学生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但在微博这个自由化的网络平台上,大学生的草根原创作品以及自由言论得到传播,这给网络环境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微博上的信息是实时传递的,但网络监督要满后于信息的上传。大量没有经过核查的信息在微博平台上传播,其中不乏一些不良信息与虚假信息,这会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一定冲击,动摇其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微博可以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登录与浏览,使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二、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1.以微博为载体建立新的工作平台。

微博受到大部分学生的追捧与使用,高校的宣传部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当关注这一问题,加强协作与联合,利用微博建立一个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在微博交流平台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学校提倡的观点融入到微博中,从而让学生在浏览微博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责部门要就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需求进行真实有效的学校调研,建立一个符合大学生需求的微博平台,利用网络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高校宣传部门建立一个以高校或者以部门为名的官方微博,将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及校内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等信息公布在微博中,利用投标或者讨论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的看法,促进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形成。学校的学生工作办公室也可以建立一个官方微博,每天设立不同的话题与学生进行讨论,看学生的留言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微博平台的建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2.利用微博传播正确言论。

微博的传播性较强,互动性强,信息的更新速度较快。在应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识并把握好微博的特点,利用微博做好舆论方向的引导。高校的微博平台应当符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活泼的风格,时尚的话题以及生活化的内容,才能吸引广大的大学生粉丝。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积极学习微博的利用方法,成为微博应用达人,促进自己成为学生中的微博头领。像学习流行的网络用语以及微博语言都是必要的,改变传统的教育者形象,才能融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加强正面舆论的传播。

3.利用微博加强校内人际交流。

微博平台上有着无限的沟通机会,人们可以通过自主参与成为微博中的一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微博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微博,辅导员可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辅导员通过个人微博的开通,与学生相互关注,与学生打成一片,倾听学生的心声,多与学生交流他们喜爱的话题,在交流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发挥微博的影响力,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浏览微博时进行自我教育。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倦怠 高校辅导员 定义 成因 对策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职业倦怠几乎存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众多学者也对诸多类型的职业倦怠提出了一系列的学术观点,而对高校中的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却关注较少。高等学校的辅导员工作队伍,是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危害

根据职业倦怠的一般定义并且结合高校辅导员的特点,我们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作出如下定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是指在多元化的思想道德意识背景下面临复杂的工作任务,而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不能被有效认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消极的情感、意识和行为方式。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症状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对学生缺乏关爱,产生麻木、冷淡、激惹的态度,工作方式简单乃至粗暴,不能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创造性开展工作,有离开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想法。

2、低个人成就感: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同时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不如教学和机关工作人员,对前途悲观失望,丧失工作信心和热情。

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危害:一、严重地危害着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使其难以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二、辅导员不能安于本职工作,工作效率低下,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三、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使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和支撑力量。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是方方面面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概括起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原因:

1、角色边缘

按理说,辅导员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基层干部,是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可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成了几乎事事都要关心的“超级保姆”,既要抓学生党团建设、班集体建设和学生千部培养,又要时时不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他们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种种问题,还要抓日常管理和事物性工作,参加各层次的例会和比赛,迎接频繁的阶段性工作考核,此外经常要处理一些突发性事件,连个安稳觉都睡不成。可以说,一天24小时辅导员的心理都一直处在紧张的应急状态。辅导员一人要扮演多重角色,辅导员耍根据不同层面的期望和要求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每种角色都要求辅导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大多数辅导员忙于日常事务管理,以致疏于对本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八研究和探讨。辅导员普遍感到整天忙忙碌碌,但感觉不到多少工作成果,看不到发展方向,形成“角色边缘”现象。角色的多重性导致了角色责任的广泛性,有限的精力与无限的责任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及职业化发展。

2、压力巨大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广延性的特点,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显现是非即时性的,工作效果具有非突显性的特点。如果出现学风滑坡,学生心理及校园安全问题增多,就业压力增加等,那么直接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辅导员必然难辞其咎,所以高校辅导员赢得组织和舆论的肯定和赞誉性评价就少之又少,以至于辅导员内心产生失落感。当今的大学生都是80后甚至90后,他们的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越来越拒斥,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显著降低。这对辅导员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辅导员工作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3、出路迷茫

几乎所有高校中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科研人员忽视辅导员等政工人员的现象。使得辅导员处于高校最底层的地位,所以辅导员的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进而对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使不少辅导员缺少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辅导员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与学生打交道,这无形中占用了其大量可以用来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因此在高校教师群体中,辅导员无疑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他们既无教学人员的中心地位,又无行政人员的政治前途,这往往也容易造成他们的失落和自卑,再加上目前很多高校对辅导员较为关心的进修、晋升、职称评定、效绩考核等问题上无具体措施与科学的衡量标准,甚至还设置很多苛刻的限定。他们的自尊与发展的渴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并易产生挫败心理。这种心理姿态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部分学校在辅导员发展方向上政策不明确,因而部分辅导员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不乐观,担心自己的出路,从而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引发了他们对自身职业价值的怀疑。

4、个体因素

外在的环境对每个辅导员基本上是一样,有些辅导员能够保持长久的工作热情,而有些则不能,这说明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外在因素,还与辅导员的思想和人格特征有关。这与个体的人格特质、人际交往、生活负担等是有直接联系的。部分辅导员想改行从事教学工作,担心学历学位限制了自身的发展:继续从政,又担心事业的未来充满不定因素,常处于一种较为痛苦的职业抉择过程中。一部分辅导员将真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同理想中的形象等同起来,对自己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竭尽全力甚至超过自己的能力扮演着社会期待的完美的形象,而这种由高度紧张和高度焦虑维持的“理想”行为,必然带来身心的超负荷运转,从而加速职业倦怠的产生。另外,由于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增大,部分辅导员是迫于就业形势而选择了此职业,缺乏对职业的热爱,产生职业倦怠也就在所难免。

三、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1、科学定位,缓解压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复杂,辅导员要求承担多种角色,如果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只会加重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因此,对辅导员进行科

学定位,明确岗位职责,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贯彻落实

2、正确评价,加强培养,提高素质

高等学校在评价和考核辅导员工作时,要减少一些即时性的可量化考核指标,少从显性效果方面考核辅导员工作,重点从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付出的实际劳动及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来考核,正确评价他们的工作。强化监督监管机制,实行岗前述职,全程监督,多方者评的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与实效性。建立切实可行的辅导员流动制度和发展规划,打破以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封闭体系,激活用人机制。建立完善辅导员培养制度,有利于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是做好辅导员岗前培训,邀请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专业培训,从理论上阐释工作思路。二是发挥辅导员自身的传帮带作用,学校内部要创造条件,校与校之间要创造机会,为辅导员提供讨论交流、探讨工作方法的机会,充分挖掘辅导员内部资源。三是定期输送辅导员外出进修,进行脱产、半脱产学习,提高辅导员学历层次,改善辅导员队伍结构。四是选派辅导员参加研讨会及相关调研,如政工干部培训班、政工干部学术研讨会、辅导员骨干培训班、辅导员岗前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