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项目计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指示精神为指导,以培养新型农民、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以及养殖能手、科技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培训重点,切实增强项目区农民和专业人员科技意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发展“三高”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我区劳动力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基本原则
(一)服务经济发展。按照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求和农民实际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课程,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二)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农民为本,对主导产业确定、培训内容选择、以及培训时间安排、方式方法广泛听取培训人员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突出培训重点。根据2012年我区农业发展实际,重点做好水稻、蔬菜高产及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和农机操作技能培训。
(四)注重培训实效。以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为出发点,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三、培训人员和方法
重点组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科技示范户、骨干专业农民、养殖户、加工户、广大农民开展培训。主要通过深入乡镇现场指导、集中授课、外出培训考察学习等形式,培训人员0、12万人次,印发资料0.13万份。
四、资金规模及分配
全年计划集中培训6期,每期200人,时间2天,就餐住宿开支1万元,6期需要6万元,外出培训考察等4万元,全年共需投入财政资金10万元。
五、具体安排
根据开发办工作任务及农民忙闲情况合理安排,主要在三至十月份进行,具体培训内容,技术依托单位、授课老师、培训资料、培训地点、实施进度等情况详见附表。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科技项目的组织领导,由农业开发办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农业、林业、蔬菜、水产、农机及乡镇等部门开展项目实施。
关键词: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弹性机制;梯度管理
一、引言
科技领先是国家经济领先的先决条件。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做好科技工作是快速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各科研院所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都得到了迅速增长。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使科研项目按照计划有力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果,需要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手段。
二、项目计划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往往采用“项目”的形式。而计划是实现工作目标的支持系统,在项目管理中,计划提供了实现项目目标的系统的线路图,将项目战略层面的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在制定项目计划的过程中,需首先分析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判断现有的技术水平,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分析拥有的资源(人、机、料、法、环等),提出在项目周期内各层级的目标及实现的关键措施,并合理地预测、干预风险,最终实现项目目标。项目通过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将有限的时间和资源聚焦在项目进行的关键环节,降低管理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实现管理过程的协调和优化。可以将项目承担者的责任落到实处,使项目实施人员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方法。可以对项目的完成进展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追踪,对完成情况进行有依据的考核。
三、国内科研院所项目计划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科技和创新的重视和加大投入,科研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项目规模提升,研究内容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二是项目数量增加,形成了多项目并行、多任务交叉的情况。这种趋势下的项目计划管理过程也变得非常复杂。科研项目都要经历论证、方案、研制、评审、验收等一系列的管理过程,其研究过程有其不确定的特殊性,其计划管理方式也有别于一般的生产线管理,从制定计划、实施到考核都具有自身的特点。随着项目规模扩大,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也不仅限于单维度的研究工作进度管理,还必须伴随着过程中的经费、资源、成果等相关管理过程,形成覆盖全角度的项目管理框架。对于科研院所承担的多项目群,各项目类型、成熟度要求和经费规模迥异,如果平等对待,不采取分层分类的方法,必然导致计划任务冗繁,管理无法落到实处。另外,各项目研究过程都涉及单位人员、经费和物资配备之间的协调关系。如果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和管理调配,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必然出现共享上的冲突,可能导致有些项目研究的进度滞后、研究过程出现偏差、项目之间共用物资的紧缺或浪费等一系列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的情况发生。
四、科研项目计划管理方法的一些探讨
(一)建立适度的弹性计划管理机制
当前各科研院所一般按照项目的研制周期,在项目立项后进行方案评审时,提交项目按照年度为节点的研究工作进度表,这个进度会落实在项目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或任务书中,成为客户及上级管理部门考核项目过程的依据。科研项目有别于生产任务,其过程带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成分。创新带有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进行科研项目的企业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和承担风险的准备。特别是一些偏重探索的科研项目,由于前期技术积累的不足,其研究过程常需要很大的创造性,进行数轮的反复迭代,调整方案,其过程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非线性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所制定的计划仅依据时间进度和里程碑节点的单一维度,缺乏必要的弹性,往往会与项目研究过程的实际运行产生矛盾,导致计划成为一纸空文甚至实际阻碍实际工作。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要形成一定的弹性机制。弹性计划管理要求在计划制定和执行中具有更大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在项目的方案论证阶段,基于同方向同类型项目的研究经验和客观条件,对科研工作可能产生的反复性风险充分预测,计算试验工作的迭代周期,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储备,提高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在开展项目的阶段计划划分时,考虑滚动计划方法,采用“近细远粗”的原则。最近的一期计划为实施计划,后面的各期计划为预测计划。对于一个五年周期的项目,在项目立项时制定研究工作最后一年的月度计划意义不大。近期的实施计划应尽量明确细致,以可能的最短时间段为单位,比如以周甚至日为单位,落实工作内容。预测计划则以月或半年为单位即可,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预测计划逐步转化为实施计划。科研项目的工作量和时间以及研究工作的条目并不线性相关,例如一个科研项目有10项研究内容,但是前三项研究内容的涉及项目的关键技术,需要用项目70%的时间和资源去攻关和突破。对于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就不能采用简单的“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方式,而是在计划制定时将项目关键考核点设定在70%的位置,综合考量项目实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对项目进展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实行分层分类的梯度计划管理方法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强调,科研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也整体呈现出多渠道、多类型的特点。各个渠道、各种类型科研项目的针对目标和管理要求迥异。对于科研计划管理部门,以同一计划管理方式对所有项目进行管理,不但工作量巨大,且抓不住重点,易形成管理的盲点和误区。因此,对项目的分层分类的梯度管理很有必要。对项目分类的依据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来源,一般包括国家、省部、地方、与企业、高校合作;项目性质,一般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经费规模:一般分重大、重点、一般类。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要将以上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首先,计划的制定要根据项目来源,以满足不同上级/客户的输入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基于研究院所定位的不同,项目性质相对重要、经费规模大的项目,应对计划进行多级分解。例如:一级计划面向单位管理层,考虑项目的总体阶段,以项目里程碑节点为标志。二级计划基于一级计划,面向项目组,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内容。三级计划面向操作现场,将工作内容分解到执行工序。计划分级层次不宜过多,每一层级应有明确的监督者和执行者,实现全局把控、利于协调、执行有据的目的。对于经费规模小、周期短、且探索性强的项目,则不宜过度分解,使用里程碑一级计划考核往往也可以满足要求。针对不同对象的差异化计划管理,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将更多的管理资源聚焦对单位发展有长远和重要意义的项目。
(三)形成自动对接的项目计划管理框架
目前国内的科研院所多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单位基于项目完成情况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项目负责人的收入及岗位晋升与科研任务承担和完成情况直接相关。因此项目负责人会为自己的项目团队争取最大范围的资源来确保项目的实施,这一需求往往与单位有限的资源条件形成矛盾。项目计划管理不应仅局限于项目研究内容的管理,应当将项目研究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等多方面资源进行统筹考虑,在计划中设置全面的接口,与单位的其它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对接,共同形成计划框架,把复杂的项目群有机地组织起来,保证单位一阶段承担的各项目均能实现任务目标。计划部门应通过质量体系文件等将计划形成机制,减少协调工作对项目负责人自身能动性的依赖,帮助计划工作的自主运转。在项目计划制定阶段,由人员调度、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和审核。在项目开始运行阶段,由计划部门根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要求,将项目人员、物资、设备、经费需求推送至各归口管理部门,由其分别制定独立的单类计划。再由项目计划管理部门收集统筹各单类计划,形成针对项目群的计划群。由于各类资源的主管权利掌握在各归口部门,计划群建立过程中已基本预测和解决了各类资源内部的矛盾。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归口部门的单类计划将分别独立运行,计划部门负责随时协调各类资源间的需求和变化。
(四)开展项目全周期的经费计划管理
随着政府对科研项目经费投入的加大,科研项目经费计划已成为项目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已从立法层面对项目的经费管理提出了要求,2008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第六十一条明文规定“审计机关、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对财政性科学技术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国家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要求不断加严,将严格的项目审计作为项目验收的前提。如何做好经费计划,管好用好项目经费,是项目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项目经费预算是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的第一步,一般在论证阶段开始编制,在项目实施方案评审阶段进行确定和批复。预算是项目经费审计的依据。科研项目负责人虽然擅长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但一般对财务制度和要求并不熟悉。因此要获得规范、合理的预算,需要形成在论证阶段由项目计划管理部门牵头,单位价格管理或财务部门参加,与项目组一起编制预算的机制,使预算符合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以及项目实际研究工作的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以审计要求为准绳,开展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的制定和管控。当前科研项目的经费都是一个复杂的数据群,各个科研院所已逐步利用高效的经费管理软件来进行经费计划的管理。不论何种类型的管理软件和手段,都应以实现以下功能为基本目标:依据批复的经费预算,逐笔审批经费的使用计划、记录经费的执行过程、统计分析经费的使用结果。对于国家财政类的项目,由于各阶段对经费执行率有明确的要求,应当在经费计划中强调经费的执行率目标,明确地将经费计划分解到每一笔支出明细、完成时间、执行操作人。可借助软件功能将这些信息形成看板,有利于计划管理部门对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和责任落实。
五、结论
当下我国科研与创新工作不断得到重视,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的实际现状也随之变化,新问题持续涌现。实现有效的计划管理需要不断思考和完善具体策略与方法,以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在计划管理中建立适度的弹性机制、分层分类、形成全面框架并重视经费管理,可使计划管理过程有活力、可操作、无盲点,有助于计划管理成为科研项目实现预期目标,取得丰富成果的重要保障与推力。
参考文献:
[1]刘东,杜占元.课题制:我国研究与开发组织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6)
[2]笛德.本珊特.帕维特.创新管理———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我县自2012年列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即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现已在、镇完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200亩,完成财政总投资1380万元,完成主要工程量为:平整土方86万方,衬砌渠道93公里,新修机耕道43.1公里,机耕桥4座,修筑田埂205公里,打机电井7眼、购置设备7台套,维修电灌站2座、更新设备4台套,并已通过上级检查验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县领导担任组长,县农发办主任和、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重要方案、重大事项和重要举措等进行决策管理,协调部门之间关系,形成全县一盘棋,共同合力搞开发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项目库。年初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调查摸底,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项目库,搞好项目储备,及时组织人员到省、市跑项目、争资金。2012年争取到国家立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项目中央财政资金930万元;三是在项目实施前,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项目区村组,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项目建设尽可能满足群众意愿,并取得群众的支持;四是在项目建设上,实行分工负责制,县农发办主任负总责,两个副主任负主责,所分管的项目实行“包项目建设、包进度质量、包档案建设、包验收过关”的四包责任制。在严格质量方面,除我办工作人员和监理人员监督外,我们还邀请了村、组的老党员、老干部进行监督,确保每个标段工程都达到技术设计要求;五是注重开发项目的规模化水平。为了凸显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首先,项目安排要求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其次,开发效果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即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便于机械耕作。
三、201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准备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我县2013年度计划沂江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开发任务为建设高标准农田10500亩,财政总投资133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平整土方89万方,衬砌渠道34公里,新建电灌站7座,维修电灌站8座,营造防护林8公里等。项目实施方案已得到上级批复,目前完成工程招投标,并与中标人签订了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计划11月10日动工新建,争取年底前完成所有标段工程土方任务,明年2月14日全面竣工,3月份县级竣工验收,4月份确保以优良工程迎接市级检查验收。同时,着手做好2012年度项目计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项目区乡、村、组各级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乡、村、组各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高度重视并把它摆上重要议事、干事日程上来,特别是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的土地调整等一些矛盾、纠纷要积极妥善处理,同时还应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配合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各项工作;二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工作。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鼎力相助、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近几年来各相关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但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量越来越大,希望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大配合力度,共同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做好,更大程度地造福于全县农民群众;三是加强自身建设。针对本办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我县应加大有关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四是配齐交通车辆。针对本办交通工具偏少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批准购置工程管理车子一部,确保推进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一、规范申报程序,严把申报关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规范项目申报程序。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先由农户(企业)提出项目申请,乡镇实地审核,报市县沼气主管部门汇总。市县沼气主管部门根据本市县沼气发展规划,确定年度项目申报规模。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申报,必须先由业主提出申请,市县沼气主管部门负责审查业主的养殖规模(或农产品加工的废气物量)、单位资产、财务状况、沼气建设用地等条件,确定项目申报规模。指导业主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和委托有工程咨询、设计资质的评估组织进行评审。再由项目所在市县沼气主管部门和发改委部门联合上报省农业厅和发改委作立项批复。
二、严格执行项目计划,遵守项目管理规定
农村沼气项目下达市县后,必须要严格执行项目计划,不得随意调整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建设资金和建设地点等,如确因特殊情况需进行调整的,必须由市县沼气主管部门和发改部门联合行文提出申请,上报省农业厅和省发改委,按规定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组织实施。
三、实行公示制度,做到“三公开一公布”
项目实行“三公开一公布”制度。在村务公开栏公开沼气项目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自愿建设沼气农户名单,公开沼气炉具等物资的采购价格及分配情况,公布举报电话(含市县、省及农业部各级管理部门的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四、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做到“四制”要求
项目严格实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等“四制”要求。项目法人对本市县项目的申报、建设实施、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全过程负责,对建设质量负终身责任;项目建设工程及所需设备严格执行国家及省级有关招投标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监理的有关规定,由有资质的工程监理机构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理。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服务及设备采购等都要依法订立合同。
五、按国家行业标准,精心设计与施工
农村户用沼气池执行国家标准GB 9958―88《农村家用沼气池发酵工艺规程》、G B/T4750―2002《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户用沼气池型。
“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可采用海南省农村环保能源编制的设计方案。施工要执行按照国家标准G B/T4752―2002《户用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GB/T7637―87《农村家用沼气池管路施工安装操作规程》进行。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执行农业行业标准NY/T1 220.1―2006《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NY/T1220 2―2006《沼气工程供气设计规范》、NY/T1 222―200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工程施工要执行农业行业标准NY/N 1220.3―2006《沼气工程技术规范施工部分》,确保沼气工程建设质量。
六、严格执行准入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定要求,严格执行沼气建设准入制度。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要由经过职业技能鉴定、持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沼气生产工证书的人员负责施工,无证者一律不得上岗。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实行从业资质准入制度。可研报告和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单位必须持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农业或环境工程设计乙级以上资质证书;施工单位要持有海南省沼气协会颁发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施工资质认证证书;施工、运行及维修管理人员要持有高级沼气生产工以上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七、加强财务监管,确保资金安全
严格执行沼气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要做到专人负责、专户管理、专账核算。项目单位必须建立项目资金核算专账,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八、加强库房管理,确保材料设备安全
加强对沼气配件及项目建设材料设备的入库管理和发放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沼气炉具、争化器、输气管道、零配件及建材要做到专用仓库存放,同时指定专人管理,造册登记。做到入库有人接收,发放有人签领,确保项目材料设备的安全。
九、加强服务站点管理,做好建管服务工作
市县沼气办必须对每个沼气服务站点划定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必须与沼气服务站点签订工作责任和设备管理合同,根据市县情况确定服务收费标准。建立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制度。对服务质量、群众满意程度等实施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对考核结果较差的要予以通报批评,提出整改意见。对考核结果好的要给予奖励和表扬。每个服务站点要做到建设到位,设备管理到位,服务到位,让沼气农户满意。
十、加强项目督查,执行验收标准
市县沼气主管部门要组成沼气建设质量检查督导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对沼气项目建设质量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确保沼气建设质量。项目初验工作由市县级沼气主管部门组织,严格按照农业部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文件、建设标准、技术规范、施工合同等进行。验收时间在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3个月内进行,并形成初验报告,上报省农业厅、发改委。项目总验收工作由省沼气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十一、建立项目资料档案,做好信息汇总上报
沼气工程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后,市县沼气办要建立沼气工程档案。做到户用沼气、联户沼气、小沼气一户一档,一处一档,档案要有建设时间、验收情况、建池技工姓名等内容。大中型沼气工程要有项目批复,计划文件,四个制度材料,验收报告,工程队有关材料等,同时要组织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沼气工程项目进行回访,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及时排忧解难,确保沼气工程项目使用正常,发挥效益。
一、前言
农田水利工程造价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农田水利工程造价和造价管理以及工程设计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为了降低农田水利工程造价,对影响造价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是前提。
二、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1、工程造价控制重施工阶段轻设计阶段
近年来,由于水利工程投资力度加大,许多项目都是资金计划(或意向)下达后项目单位才赶报设计,致使项目设计深部不够。工程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经常需继续优化,“三边工程”时有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事前控制。
2、 工程造价原材料价格确定不细致
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主要工程量和项目区主要材料价格。灌区水利工程由于单个项目量小点多,同一个投资项目中的单个工程项目经常相聚较远,工程涉及的主要材料价格相差较大。而项目单位造价编制人员为使预算编制简单明了,往往对同一个项目采用统一的原材料价格,致使工程造价于实际不符,影响造价事前控制。
3、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对个别工程施工程序一知半解,影响到定额选取。目前的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按照规定必须由有概预算编制资格的人员编制,这就要求概预算编制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施工经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多,任务重,造价编制人员一般施工经验都偏少,难以完全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加之近年来新的施工工艺不断引进,致使概预算编制中个别定额选取与实际不符,影响到工程造价的事前控制。
三、小型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特点和意义
1、小型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特点
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注重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很少关注项目的策划决策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的造价问题。在实施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造价与一般工程造价一样具有大额性、个别性和差异性、动态性、层次性、兼容性。但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又具有单体规模小、数量多、类型多、分布广的特点,这决定了其造价控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大额性主要体现在单个工程规模小,但数量多,总价相对较大;个别性和差异性体现在群体中工程类型不是单一的,涉及到沟、渠、堤、库、坝、路、泵站、水闸等多种类型,并且,即便在同一工程中因位置不同,工程造价的差异以是极大;动态性体现在建设期间,往往由于设计变更、材料、设备价格变动等因素,造成工程造价在结算前处于不确定状态;层次性取决于小型水利工程组成的多层次性,可以按专业分类,也可按工程类型,还可按空间分类,逐层累加得出最终造价;兼容性首先表现在工程本身具有的两种含义,其次表现在工程造价构成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2、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1)节约工程的投资成本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造价控制其实就是对整个过程的成本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想在同等水平的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的利益、作用最大化。小型农田水利作为工程的一种,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进行造价控制的实质还是为了经济效益。其实,经济效益和工程的建设的最大意义是不矛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个造价控制的好了,既可以使得投入的资金利用率最大化,得到最大的效益,也保证了工程的质量问题。
(2)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造价控制是对工程的成本进行管理,成本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等方方面面,这些都是资源。节约成本,不仅可以使得工程的投资方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之下获得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能提高管理的水平和竞争力,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小型水利工程的造价控制是一个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不仅要准确的估计核算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所有可能产生的费用消耗,还要进行不断的论证和提高改进。在施工之前就对工程项目的所有方案进行分析,尽可能的优化可以进行优化的方案,在施工之前就先进性比较宏观的掌控,力图把工程项目每一个环节阶段的造价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方位之内。
合理利用资源就是是工程实施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能够物尽其用,不浪费,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益。在工程进行过程之前、进行中、竣工时就全面的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1、 如何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要做深做细工程前期勘测。项目批准立项后就进入设计阶段,这一阶段把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造价。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的工程项目小而全、多而杂,分布范围广,地形又不同,工程测量做到详细而精确确实非常难。勘察测量上的误差难免引起设计上细目考虑不全,出现缺项、漏项、工程项目的部分几何尺寸不准确。
因此在施工中往往结合实际,需相应的调整工程尺寸或工序,从而影响并增加单项工程成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工程规模小而分散;因此,在设计前开展深入细致的勘测工作,是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建设投资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前期掌握的勘测资料对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从而达到控制造价、节约投资的目的。
要选择经济适用设计标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工程,在工程设计时应从农田建设的实际出发,以满足功能要求、经济适用为设计标准;切忌超功能提高设计标准,搞形象工程,提高工程造价,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如何做好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制定合理工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施工工期是一种有限的时间资源,在项目管理中有特定的价值,即工期价值。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很多,要改造的工程项目也多,如何突出重点,优化工程项目,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效益,是农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实现这一任务,其前提就是要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编制好一个合理的项目计划,来规范和指导我们实施农发工程项目。一是要深入项目区走访群众,搞好调查,要弄清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是什么,项目区要解决什么,如何解决。项目区实施的治理措施,要一切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个落脚点进行布置,充分尊重民意,了解项目区农民最想办而又无力办的工程,掌握好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确定可行而又实效的工程项目。二是科学决策,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农民想办的事很多,但是就目前农发政策来讲,单位面积的补助标准还较低,不可能一一实现。既要做到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主要因素,又要包办一些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的细枝末节小事情,单位面积上工程成本必然不够。为此,在对项目区知根知底的前提下,我们要心怀全局,统筹兼顾,在安排工程项目时,突出重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必要工程要毫不吝惜删除,科学编制项目计划,从而避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项目计划部分调整,在源头上控制好工程成本。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工期是施工队管理的三大主线。
3、做好工程结算。工程结算是工程项目的最终成本,是农发项目资金的报账依据,因此做好工程结算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根本。由于施工中难免有工程细目的变更,工程结算价不可能等于预算价。由于建设方和承包方所处位置不同,结算口径必然有一定分歧。
为避免分歧,确保工程结算的公平合理,在结算上,我们推行工程结算评审制,即:把我们办理的工程决算送至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审核,审增审减建设方和施工方均无权干预,以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中介公司参与保证了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工程投资浪费,有力地控制了工程项目成本。
五、结束语
总之,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对造价产生的原因需要具体分析,针对建设过程中的造价问题,分别进行控制,最终实现我国水利工程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