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历史悠久,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各具特色.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景观用地和其他要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林景观的发展.这直接影响了设计者的思路,各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同质化较为严重,无法体现出城市特色.结合城市背景,如何将文化植入城市,促进市区环境与景观文化有机融合,成为当前园林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1.1地域性在文化景观中的表现
地域特性决定于地理特性,由于城市所在地理、自然以及气候上的差异使得该城市的文化与历史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作为文化的首要特征,地域性直接体现出本城市的文化特色,集中表达了该市民的思想诉求和生活方式.此外,即便是同一座城市也会有明显的地段性差异.设计者需要结合所在城市的特性(风貌、风格)来提取本质的文化内涵,最终统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并将城市景观与建筑风格相融合统一.
1.2文化继承性是景观的重要作用
虽然不同阶段的城市文化不同,所留下的烙印也有较大差异,但随着时间的延续脉络形式先传的文化还是有一定的贯通性.作为文化载体的城市景观则起到继承与延续的作用,如设计得当,则能充分反映出长期的城市文化积淀.
1.3景观变化是文化积累的体现
国内外的部分城市都会具有浓郁完整的历史风貌,其载体就是城市景观.这些经典景观以物体的形式直接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环境与社会生活,属于文化见证的活化石.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景观文化会呈现出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的累积过程.积累是在曲折的文化选择中逐渐形成的,是对文化净化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1.4融合性是景观文化发展的显著特点
景观文化传承了历史文化净化,并将不同区域的社会文化加以融合.以苏州山西会馆为例,由于晋商将山西风格的建筑引入,苏州园林将其融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这种景观文化是典型的城市文化与历史的相互融合.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景观文化的的发展是多种文化与环境相互借鉴和吸收的过程.同样,不同的国度与民族之间也是文化彼此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并逐渐形成本城市特有的体系.因此,以融合为背景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精髓,通过区域布局和整体规划真正体现出城市文化本质.
由于存在界定对象与范畴上的差异,文化构成也就相差甚远.文化园林通常被分为如下几种:
2.1设计景观
根据时代的需要,不同设计师和匠人结合当时审美观点与价值观设计出的作品.该类景观具有较强的古典园林特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苏州园林等等.
2.2遗址景观
曾经记录历史信息和相关实践的场所,虽然失去了既有功能,但其遗址具有较强的功能价值与艺术成就,该类景观以圆明园遗址和南京雨花台最具代表性.
2.3场所景观
由于使用行为而衍生出来的空间景观,这种景观凸显出人类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并具有随社会文化变迁而具有较强的存在意义.这类景观有相关仪式或文化活动的空间,主要体现了当时的职能和用途,例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都是古代皇帝祭祀的特定区域.
2.4聚落景观
由古建筑、相关建筑以及所在环境共同作何,逐渐形成的景观建筑群.由于聚落景观一直延续自身的社会职能,因此在历史发展与演变上具有很强的展示性,这类景观主要体现于街区和村落,如:福建土楼、太古上安古村落、上海乌镇等等.
2.5区域景观
作为大尺度景观,区域文化景观超出了单体文化景观的限制.其本质体现了文化与历史遗产之间的关系,如:云南茶马古道、山西五台山和平遥古城、泰山等等.
3园林景观中的文化意义
作为园林的灵魂,文化内涵是其生命力的体现.景观因为文化而独具吸引力和魅力,具有了独特的包容性、生命力与个性.杜牧的《清明》让汾酒名扬天下,同时造就了5A级的旅游景区.因此,文化对景观不仅起到增色的作用,还可能是景观出现的原因所在.文化对经管的增色还有典型的案例,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不太出色的苏州寒山寺,因诗人张继举的《枫桥夜泊》而名扬四海.又如杭州的美丽风景是因白居易、苏拭和柳永等诗词名家诗词而留下美名.因此,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化影响并塑造者人类.随着园林景观建设速度的加快,其文化内涵也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园林景观积向上的力量提升了个人素质,也将城市文明提升到新的高度.
4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实际应用效果
4.1文化导致的景观形式变化
4.1.1现代主义景观的主要形式特征
我国的艺术在遵循古典艺术的同时,更趋繁杂并渐成体系.受西方景观艺术形式影响逐渐形成一种较为自律的艺术实现行为.在艺术形态上也更趋向于象征性与平面性,其反应的实质也是当时经济水平发展的体现,既反应出反传统的自恋性还具有较强的自律性.以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例,该设计非常准确的融入了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不仅满足了公众的服务需求,还将古典审美观巧妙的融入其中.形态上添加了数学几何与崇尚理想的美学观.
4.1.2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主要形式特征
后现代主义艺术观是随着科学的多样性与模糊性而衍生出来的,通过多种材料的选择,并跟着设计者的意图重新组合.这种创作弱化了个性,反而放大了艺术创作本身的艺术性.此外,后现代多元化是以大众文化消费为基础,主要囊括了艺术性、技术性、批量性、流行性和高效产业化等基本特性.此外后现代园林景观建设更加强调趣味性和偶然性.设计过程更多的借鉴拼接、挪用以及反讽等景观艺术元素.由于设计师文化态度上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效果,同时该阶段的艺术传承也多以结构重建为核心.区别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人员更加关注景观意义的社会地位.通常在尊重以往历史的同时,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是“解构主义”的典型代表,该流派重视历史文化的重塑,在保留既有元素的同时,还分解、变化和片段了所有形式并进行颠覆性的叠加.由于应用解构主义时过分重视实地的文化背景,往往忽视其周边环境因素,在获取新奇感受的同时,还容易产生不安全的感觉.该建筑所在市牲畜和其他产品的交易市场,设计者在保留了既有建筑的同时,还进行了重新排序.景观展示了法国大革命后的工业发展进程,同时赋予其思想深刻的魅力空间.后现代主义多以艺术重构方法来丰富景观形式,摒弃了现代主义过于简单的艺术构成.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所用素材和材料日趋丰富,色彩更加大胆夸张.后现代主义的园林景观容易引起争议,主要原因在于:虽然材料、形式更趋多样化,但设计者反常规的设计思路会忽视材料自身的特性,大众人群的欣赏水平难以接受.
5以生态为背景的园林景观特点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数字时代的影响使得我们逐渐远离大自然.在此背景下,人们渴望接近自然,这也推动了设计者在思路上开始发生转变.这个时期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渴望,以及生活分工的明细,会使对景观的功能冇了更明细的要求.延续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对功能与形式的配合,生态时代下的景观设计出现了以景观生态学文化为主的景观特性.在景观生态学的尺度与类型学之内,生态认识的形式与文化认识的本质相交叉.在人类尺度上,我们首先把分析景观结构的生态功能放在人类感受的框架之内,这种研究的的是要了解其中的各物种的行为与生境需求,其中人类的尺度分祈足非常有意义的.可能的景观实验将允许所有有助于生态文化的学科结合起来,来确定人的行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由俞孔坚主持的上海后滩湿地的景观设计(图是生态时代景观艺术的典范,在以保护为主的生态理念下如何恢复以及重建这块黄浦江边的天然湿地,同时满足世博期间的场地休憩及水系净化以及人流交通等多重功能需要,展示上海后滩从农业、工业以至到如今后工业的生态文化都是生态时代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后滩湿地的会后经营.
6景观中的文化意义要素
物质形式与文化内涵作为园林景观最主要的两个要素,直接体现了物质层面和作品的价值.园林景观形式结构直接体现了其物质特点,形式主要包括结构、空间、建筑与环境,此外还包括人的行为.而园林景观的内在艺术反应出其内在本质———价值.相对艺术形态来讲园林景观的文化意义则是价值的最终体现.
6.1园林景观中的文化要素构成
园林景观的文化要素由于其反应的内涵不同可按有形实体划分为自然和历史两个主要方面.
6.1.1人居自然文化
受项目所在地的气候与地理因素影响,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饮食、聚落空间、建筑风格等诸多文化特色,如:成都锦里小吃街、凤凰古城等.
6.1.2历史遗迹
人类活动留下来的具有鲜明历史价值的遗留物、场所,如:河北涿鹿黄帝城、山西晋祠等等.
6.1.3植物文化
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赏植物还具有多重的文化内涵.首先,从意境文化角度讲、梅花代表着高洁、坚韧,兰花代表清新高雅,竹子代表顽强、虚怀若谷,代表长寿、清洁.此外,海棠和玉兰还有“玉堂春富贵”的含义.设计师在园林景观中加入不同的植物也就起到不同文化寓意.其次,植物的形态和色彩也体现出美学文化特色,例如:红色系植物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通过调节植物色彩构成,可以促使园林景观多样性的感知色彩.同时,由于植物形态上差异较大,锥形、球星和纺锤形植物可以通过自身形态赋予不同地块的特色景观效果.
6.2意境类文化
6.2.1诗歌赋
纵观国内外古典园林景观,很多源自山水,而诗词歌赋则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构思.通过诗词设置景观表达寓意、借物咏志,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以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为例,远香堂前荷花飘香、莲叶旖旎,其名就来自于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很好地实现了地名与优美环境的融合,真正实现了“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的设计理念.
6.2.2神化传说
我国古典园林受“一池三山”影响深刻,该设计思路源于我国道教,三山寓意着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典型案例有: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湖区、圆明园的福海、拉萨夏宫等.
6.3产业科技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类的文化要素也逐渐溶于园林景观设计之中.通过植入科技因素,我们可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景观艺术的内涵.这不仅是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还直接影响到新思路开发和新材料的使用,并激发出设计人员更多设计灵感.目前,很多城市广场都将声、光、电等多种科技手段融合到一起,绘制出五彩缤纷的城市文化.
6.4精神文化
儒家思想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该思想影响阴阳五行、孝儒文化、风水文化以及民俗风情文化都在园林景观中有所反应.这种传统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景观的意境.此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快速碰击、融合,这些外来因素的介入也使当代园林景观有了更为复杂的精神内涵.
6.5园林景观所表达的文化意义
对于设计师而言,由于文化背景和设计思路的差异,所表达的园林景观风格多种多样.另外,受欣赏者文化艺术水平影响,其解读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对于园林景观的评价我们不能仅依据视觉,还需结合其整体背景、城市文化特点.观赏者对景观的评价需结合点状特点并完整领会景观的整体文化内涵.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与欣赏者之间能够实现深层次的互动,通过欣赏作品能逐渐提升他们的鉴赏水平.反之,随着欣赏者鉴赏水平的提高又会刺激设计人员的灵感,设计出水平更高、更具传承性的优秀作品.
7结束语
Abstract: Waterfront city is one of the most desirable cities of the residents for travel and living.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topic of landscape design in waterfront city, first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body of water, green space and city,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aterfront city, puts forward landscape planning principle, formulates the general method of the waterfront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waterfront city landscape design.
关键词: 滨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Key words: waterfront city;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063—02
0 引言
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着人类文明,随之产生了城市,为人类文明注入新的活力了。人类一直被“滨水城市”深深吸引着,例如:中国有水有湖的城市——杭州、昆明、芜湖等;有海的城市——青岛、威海、三亚等都是我国人民非常想去生活的城市,也是非常著名的旅游胜地。
1 水体、绿地与城市的关系
水体是滨水城市的景观轴线、生态廊道、文化廊道,不管是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构筑地域景观特色,还是完善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苏州市工业园区的中心部位“金鸡湖景观综合整治工程”,水域面积为7.38平方千米,位置在城市湖泊公园,在建设时不得违背园区的总体规划,即将中新合作的70平方千米分成3个各自独立的区域,但是每一区域都不得违背相关的规划布局,即从南到北依次为工业区,居住区、中心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东西方向的中轴线是苏州干将路的延伸线,从整体上来看金鸡湖就像是这根轴线上的一颗明珠。滨水绿地是城市与水体的过渡带和连接带,人类天生就有一种亲水性,因此滨水绿地自然就成了最有吸引力的公共开放空间,成为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但生态的多样性和敏感性与城市功能的复合性[1]使得城市滨水绿地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 目前滨水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滨水城市生态环境在今天快速步入城市时代的中国破坏得尤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侵占或填埋水域,减少水体面积
滨水地区从来都是城市建设开发的热点地区,城区用地非常紧张,并且这一问题突表现的越来越明显,通过填埋水域的方式来用作建设用地,城市蓝线与其他城市用地控制线没能有序的组织起来,城区水面面积很快就少了很多。
2.2 大量的高楼或硬质景观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
滨水区有很多的高层建筑物,他们就好像是一个个铁桶一样,不能使水陆风延伸到城市纵深方向[2],这样就自然的不能使城市其他区域与水滨地区顺利的进行空气交换。另外过多的人工铺装,也完全改变了原本的滨水湿地,导致城市滨水区的逐渐衰落,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区和盲区,使滨水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2.3 城市发展对水体造成污染
城市建设对河流和滨水地区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水体生态系统方面。中国现阶段绝大部分流经城市的河流都饱受污染之苦。很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充分处理就排入水体,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我国尽管出台了一系列防治水污染的水质标准和法律法规,但水污染的发展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2.4 城市过度用水使部分水体出现枯竭
流经城市的河流或与城市毗邻的湖泊是城市工业和居业用水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很多河流或湖泊水量急剧减少,甚至很多河流到了无水可取的地步,出现干涸、断流。而地表自然水体水量的减少还会导致城市地下水位的下降。
人类最早的活动就发生在城市滨水区,这里是城市发展的摇篮,是城市独特人文景观的展示廊道,因为人类天生就有一种亲水性,因此滨水绿地自然就成了最有吸引力的公共开放空间,其生态系统有着陆地、湿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生态复杂性和敏感性,而人类在滨水区的大量活动,使滨水区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最终使城市滨水区失去应有的活力和吸引力。
3 滨水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原则
现代滨水城市园林景观规划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城水协调原则、资源共享原则、地方特色原则。
3.1 生态优先原则[2]
在进行规划时,首先要遵循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根据城市具体的水文、地质、地貌特征以及其气候、生态方面的特点,最大限度的保障水系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水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艺术;园林景观;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现代的景观设计过程,充分结合了社会的各种人文背景,经济发展的动态和政治思想的统一,体现了景观美学的时代性和艺术性。传统的园林设计起源于私家的庭院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观的改变,园林设计走出家庭的局限向公共、公开场合拓展,同时也实现了园林景观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城市环境的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功能,为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2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虽然有很多优秀作品,但也不乏一些不理想的作品存在。这些作品要么生搬硬套,没有了园林本身的艺术美感;要么不切合实际,实施起来非常困难;要么具有了园林美却没有人性化,得不到使用者的青睐;要么形式美和功能同时具备,但却又与自然规律相违背,缺乏生态美。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尽人意的设计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个别“现象”。
2.1 设计过程与实践脱节
在设计过程中,有些设计者往往一味地埋头于设计室中的图纸上,忽略了与现实环境的相互接触。这种单方面的“纸上谈兵”,怎能取得战斗的最终胜利呢?由于缺乏在实际环境中的体验,往往所设计的作品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万有引力”是如何出现的?灯泡是如何问世的?……这些众所周知的伟大发明与创新都是经过千百次的分析与实践而得来的。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将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山石等构成元素灵活融洽的组合在一起,光靠“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是很难创造出满足社会需求的环境。
2.2 园林美与功能脱节
当前,很多园林景观设计花尽心思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却忽视了功能的存在。什么是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美的自然环境,无容置疑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方面。同时园林也是游憩境域,是供人们休息娱乐的环境。好似一只玲珑剔透的镂空玉雕酒杯,不论花饰如何精美,由于丧失了盛酒器皿的功能,就难以唤起人们完美的感情。
这种唯美现象在当今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层出不穷。例如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经过城市中的某个广场想停下来庇荫休息的时候,却发现无处可藏。此时的大树成了花坛中或观赏草坪中的装饰品,遮阴的建筑小品似乎更成了人们心中梦想的奢侈品。这样会使人产生“广而无场”的感觉,空间离散迷失,人们不愿意停留。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客厅”,应该通过建筑、道路以及各种软、硬质景观的变换和环境小品的布置使人感到丰实、亲切、安定、舒适,从而吸引人们在其中活动并赋予广场以生命力。
2.3 立意缺乏创新
创新是园林景观设计生命力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意的园林景观会让人感觉乏而无味,见而生厌。随着各种优秀设计书籍、网络等的出现使我们的设计师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内外最新的设计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有创意的园林景观屈指可数。模仿,复制、抄袭犹如一阵强劲的龙卷风袭面而来。热带风情被的搬来了;法国凡尔塞宫式的景观被搬来了;英国自
然式的园林被搬来了。不假思索的模仿使我们身边的街道、小区、广场、城市景观大同小异,没有个性。
3 现代艺术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的影响
现代艺术带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独特的启发,形成了丰富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其不仅在形式的层面上丰富着现代园林的形态,而且在观念和意义的层面上也拓展着现代园林的表现空间。对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手法的研究为园林设计实践提供了不同的艺术视角,从而创作出适合我国时展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艺术的各种流派都有其自身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视角,无论是建立在形式逻辑上的抽象派理念还是立体主义分解重组后的多视点角度,都以各自的审美观影响并改造着现代园林的设计思路,并以整体景观的美学效果来实现艺术观念的现实化的表现形式。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以表现内容为目的,同时也具有地理的审美价值。通过艺术语言的运用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园林设计师的创作构思,进而从整体的景观效果中渗透着艺术语言的转化和运用,丰富了景观的形态世界。
4现代艺术形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手法运用
4.1 平面形式层面上的设计手法
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在对平面的处理上,更多的倾向于抽象化的处理方式,在看似简洁的线性组合中将平面构图的内在秩序嵌入其中。几何抽象画风的形成是由抽象风格的绘画基础逐步探索和发展而成的,通过这种形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使园林设计告别了单纯的墙体围合,向着具有几何逻辑的自由建筑设计风格转变。在现代景观设计平面中,这种对抽象秩序的法则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得到广泛运用并加以推广变化。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摆脱了静态的平面构图,很多设计师从发展的角度来定位现代的园林景观,更多的选择了采用一种动态的平衡来对平面进行处理。动态设计风格的转变,为园林的设计添加了很多自由表达的元素。古典园林中,主要以传统的直线构图为主,而现代的园林设计理念更多的受到了受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的影响,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更多的采用了各种形态各异,动感十足的曲线来形成一种动态的平面。
4.2 立体空间形式层面的设计手法
空间的流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结合了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的美学价值与建筑风格,强调了空间创造的理念。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是对与形体有关的空间问题进行处理、利用和美化。现代园林的空间设计特征是穿越分隔,构建开放而连续的园林空间,加强园林空间的有效使用。
网格的运用。网格是园林空间的构成特性,通过每一个节点的衔接和扩展的特点,可以使单一的空间具有多向、自由的发展趋势,且无论任何角度对园林网格都具有扩展的空间感,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构架。园林网格空间如与建筑空间同构,会使场所空间富有逻辑性、无限性、均质的特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本身就呈现出立体、层叠、错位的多重变化,园林网格空间景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适合于当代处在激烈流变中多元文化取向的都市空间。在这种空间中,利用网格空间强烈的透视感,借鉴建筑用墙来分隔空间的原则,用花卉、绿篱、地被、乔木作为绿墙来严格的按网格平面形式来分隔空间,植物以直线、方块、平行、三角形的简单规则式种植来达到组合空间的目的。
自由的变构与穿插。自由的变构与穿插的设计手法从简单的旋转、叠加,到复杂的变形、移位等,都体现在现代园林景观的空间设计理念中。通过对相对独立空间的整体化连接,为了减少透视的变形,对地面的处理也采用常见的高差变化,尽可能多的利用常见的几何形以及不对称构图的方式来突出强调地面的效果。即使设计中采用轴线,也不是强调其对称性,而是用不完全对称布置的景物,或折线的边缘打破完全的对称,追求不对称均衡,讲究一种自由的变构与穿插。
参考文献:
[1]孟凡营,张占军. 浅议中国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J]. 现代园艺. 2011(07)
[2]王凤珍. 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 生态经济. 2011(07)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相当混乱,大有鱼目混珠之作。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的浮躁心理也使得精品难觅。上述种种现状让笔者深感景观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实用性,设计盲目追求“档次”。当前,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只是为了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满足国家对城市建设的绿化要求,园林景观自身缺乏实用性和持久性,整个城市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只是发挥了绿化的功能,没有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且一些城市多注重面子工程,园林景观多设计在城市的繁华或者中心地段,而市民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很少。
设计盲目追求“档次”。“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10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2.园林景观设计单一,个性化不足。一些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比较单一,只重视城市草坪的保护和设计,在城市的各个地区大面积的种植草坪植被,虽然草坪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但是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不仅增加了园林景观的养护成本,而且降低了园林景观的实用性
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3.缺少对人性的关注。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多注重利用不同的手法和风格,园林景观设计的形象效果,而忽视了对人性的关注。一些设计人员对人性的关注仅仅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添加一些休息的座椅或者健身设施,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的精神需求。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排,是退缩回到笼子似的家中还是硬着头皮当一回“灯泡”的角色?
二、加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1.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树立生态景观理念。设计人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不能盲目追求工程的规模和所谓的“档次”。应该做好实地调研,尊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树立生态景观理念。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对生态资源的剥夺,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选择适当的园林景观类型,做出人性化的设计。选择本地适生树种和其他植物做搭配,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建成后的日常养护,使园林景观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相融合。重视园林景观的民族性和区域性,提升工程建造的性价比,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以人为本,树立人性化设计理念。人是园林景观的设计、制造者,也是园林景观的使用者,园林景观最终是要为人服务的,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性化设计理念。在设计城市花园、街心公园或小区内的园林景观时,可以减少亭台楼阁、假山喷泉等人文景观的建造,而增加自然景观和绿地的面积。在布局上,不宜呆板的将同一品种的植物排列整齐栽植,而应该按照植物的自然群落栽植,综合考虑植物的色相、季相,这样才能够营造轻松、活泼又有趣的园林小品。在园林的功能方面,应注重实用性,道路设计应该合理,在园林中设置更多的长椅等设施,利于人们休憩、玩耍,方便人们穿行,实现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3.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沟通。在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就应该了解实地情况,对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施工方进行交流,杜绝那些不切实际、难以完成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全程参与,把握设计的尺度,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可以及时解决问题,提出替代方案,使临场设计不至于偏离原来的设计思路和理念,破坏整体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现代公园;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理念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Garden
Abstract:Origi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modernism garden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Based on the study of conception and revelation of western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me helpful ideas and styles of design were discussed. Aiming at that,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design and develop modern garden in China were putting forward.
Key words:modern garden; urb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现代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即国内“园林”学科)认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是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和卡儿弗特・沃克斯(Calvert Vaux)于1858年在美国合作创立的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1】。而美国于1872年3月1日建立的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则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以纽约中央公园和黄石国家公园为代表的现代公园,自十九世纪末发源于美国。美国最早建立了现代城市公园系统,并将所有的城市都有机融于这个系统之中,演变到今天的城市绿地系统 ,成为现代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文首先对现代公园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分析现代公园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而分析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为更好的总结国内外公园建设中可借鉴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探讨现代公园建设需求做准备。
1 现代公园的产生和发展回顾
1.1国内外园林发展回顾
大多数学者将埃及作为西方造园的发祥地,而日本学者针之谷中吉则以民族之别和时代之差将欧美造园文化划分为旧约时代、古代、中世纪、伊斯兰、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勒・诺特尔式、英国规则式和风景式、美国、近代和现代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造园【3】。
回顾西方造园历程,与西方文化传播及发展的历程密不可分。整个过程可概述为以人类蛮荒时期原始造园的出现为开端,至主要受宗教文化影响的中世纪西欧园林和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造园分支;到以文艺复兴思想为发起的意大利、法国、英国园林建设的;最后受到各时期新生思想的影响,不断吸纳各民族文化成果,达到融合世界各国先进造园思想的近现代园林设计的巅峰。
我国的风景园林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末期《诗经》所记载的“囿”。其后皇家园林以秦汉上林苑等为开端;寺观园林以魏晋南北朝中岳庙等为始;私人园林以茂陵富商袁广汉在洛阳的私园为初始;经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清时期,造园技法、水泉挖掘、湖池开凿、叠石堆山、鸟兽养育、花卉培植等等都达到非常成熟的地步。后至今,我国园林发展虽遇挫折但总体发展迅速,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园林发展紧跟世界步伐,积极吸纳引进国外先进思想技术和规划理念,已形成了由城市公园、自然风景区、国家森林保护区等多类型园林为主体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园体系。
1.2现代公园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公园以纽约中央公园和黄石国家公园为代表,从其名称和产生时间分析,应是指十九世纪末开始出现的,以现代先进造园思想为建设指导,以为服务国家和广大群众为建设目标的公园。因此,广义的西方现代公园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如纽约中央公园;国家公园(我国的国家森林公园),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以及城市公共空间、主题公园等几类。
1.2.1城市公园
现代城市公园的发端可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欧洲,当时英国已经开始把一部分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当昔日的贵族庭院对人们的吸引力日趋减弱,而面向公众开放,作为公共庭园使用的城市公园的雏形日益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但在欧洲,公园的实际建设却仍然不免受到守旧派的阻挠。1 9世纪末,思想更为开放,崇尚自由的美国将城市公园的服务对象扩大到全体社会,使其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园林,开创了现代公园发展的新纪元。继美国建立第一个城市公园后,城市公园运动席卷加拿大。北美、苏联及西欧各国,而亚洲国家则起步较晚,该运动主旨任务也从单纯的美化城市转向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供交流展览等多元复合方向发展。在国外现代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还出现了在保护园林遗产的同时融入现代造园思想(英国),提供“群众休憩和劳作的场所”(苏联)等尝试。
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比西方各国起步晚,但由于可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城市公园建设已成为我国各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大众普遍接受的城市公园定义是:“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我国行业标准CJJ/T91―2002 J 217―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定义公园:“公园是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1.2.2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的创意源自美国,世界上现有100多个国家建有国家公园和准国家公园1200余座。国家公园的主脉是自然保护和公众游乐。目前,国外在管理在国家公园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家公园不仅作为自然资源被严格保护,也在自然环境容许的条件下被合理开发。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建设各具本国特色,并已经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如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在规划与管理上始终坚持保护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鼓励社区参与,维护原住民利益的理念和模式。
我国的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的定义与国外国家公园的定义十分相似,但又略有不同,简单的说就是我国在公园保护内容上更为细分。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始于1982年批准成立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发展的整个过程【4】。目前,我国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制度正逐步完善,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已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环境正在受到更合理全面的保护和开发。
1.2.3其他现代公园
根据现代公园产生的时间和设计理念,城市公共空间、主题公园等也可以归入现代公园的范畴。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公共空间类型较为单调,主要为城市绿地、道路、居住区绿化组团等,基本从属于城市绿地系统。伴随着我国居住区建设进入发展迅速期,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现代主题公园(Theme Park)可定义为:“具有特定的主题,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为目的,且其旅游活动有很强的参与性和知识性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5】。现代主题公园以1955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的出现为标志;在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主题公园是1989年9月在深圳开业的锦绣中华。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主题公园建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近年来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产业。
2 现代公园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2.1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的特征
纵观西方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现代园林之所以能够形成与传统园林截然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说在绝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洗礼。现代主义对西方园林设计的影响是深远的,无论在形式上、构图上、还是功能和设计思想上 ,现代主义都使西方园林具有了与传统截然不同的特征。在设计思想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吸收 了大量的现代主义思想,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力求做到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开放式环境。表现在西方现代园林实例中,就是视线安排合理,空间划分明确,使用方便。
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喜好并不相同,因此各国的现代园林设计也体现出独具特色的特征。例如,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就体现出注重场地、空间、时效的设计理念;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注重简约、生态的设计理念;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注重科学、个性的设计理念等特征【6】。美国的现代主义设计以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Dan kelly)为代表,其设计理念:“从基地和功能出发,确定空间的类型,然后用轴线、绿篱、整齐的树到和树阵、方形的水池、树池和平台等古典语言来塑造空间,注重结构的清晰性和空间的连续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现代主义虽然一直是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主流,但西方园林也因受到当代艺术及相关设计行业中各种思潮的影响,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思想包括为大众设计的思想、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思想、与环境相融合的思想以及创新的思想。伴随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园林设计理念表现出注重园林的生态保护作用,多种文化思想碰撞融合,凸显本地域、本民族特点,更注重设计的实际服务作用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自我国古典园林时期就早已存在,这一古老设计理念由于恰好与现今新兴的生态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与其他有价值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一起,在我国现代园林设计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与国外于十九世纪末就轰轰烈烈开展的城市公园运动相比,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园林建设起步较晚,这既是缺憾,却也为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经验提供了便利。现代中国园林设计理念不仅继承了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且总结、吸收、融合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在继承发展古典园林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对园林的要求,发展生态园林”【7】等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目前,我国现代公园设计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这样的现象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积极处理,应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建设更科学合理、更美丽宜人的现代公园而共同努力。
2.2现代公园设计形式
在西方,现代主义园林一直是现代园林形式的主流,代表了现代园林的形式和风格,它讲究的自由的平面与空间布局、简洁明快的风格、丰富的设计手法以及注重功能、真正为大众设计的思想始终都是现代园林的精髓。不管现代园林呈现出如何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极简主义、解构主义等各种“主义”的涌现,其实这都与现代主义园林具有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是现代主义这一主干上的诸多分支。
从设计实践环节来说,现代主义对西方园林设计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其提供了丰富而新颖的形式语言和设计手法。首先,由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首先重视场所的功能性,现代公园的形式首先为满足使用功能服务,在形式上强烈反对模仿传统的样式,把现代艺术的抽象几何构图和流畅的有机曲线运用到构图中,形成了现代特有的简洁、自由的园林设计风格。第二,现代公园设计强调与环境相结合,更注重景观的环境美化和生态贡献作用,表现为绿化面积增加,绿化由平面转为立体等等,由此应运而生了一些新颖的园林景观形式,如人工湿地等。第三,现代公园设计手法更为丰富,不仅借鉴传统园林形式和设计手法中的精华,更在不同地区公园设计理念和手法中相互借鉴。
4我国现代公园发展建议
通过回顾现代公园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总结西方现代主义园林特征,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现代公园设计简洁的构图、自由多变的形式、丰富的空间以及注重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等特性正好适应当前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进一步分析现代公园设计理念,对我国现代公园发展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第一,以人为本,使现代公园为更多的人服务,更好的为人服务。这一理念的实施需要合理寻求公园的开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点,在确保公园为大众服务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公园设计形式与实际功能相结合,在公园设施、景观布置方面进行人性化设计。
第三,公园设计与城市大环境相融合,为城市生态环境优化服务。城市公园设计应与城市绿地规划相结合,服务于整体环境;在具体环境设计中,应适当增加绿化率,提高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绿量,进行生态化设计。
第四,与时俱进,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调整现代公园设计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园体系。
参考文献:
[1] Witold Rybczynski,陈伟新,Michael Gallagher. 纽约中央公园150年演进历程[J]国外城市规划,2004,2:65-70
[2] 尤传楷. 重访现代公园发源地[J]中国园林, 2002,18:73-76
[3] 针之谷中吉[日],邹洪灿[译]. 西方造园变迁史[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1-299
[4] 吴楚材.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5] 余永霞. 中国主题公园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1X: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