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社会新形势;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中职生;中职学校;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13602
2012年10月份浙江温岭虐童案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浙江省教育厅事后马上派遣调查组赶赴温岭进行调查。据了解,颜艳红幼师专业毕业,但并没有教师资格证。该事件反映了个别教师责任心、爱心、依法从教意识的严重缺失,暴露出幼儿园管理的严重不到位。虐童案牵扯出来的幼儿园师资问题引发了全国上下的极大关注。
1 社会新形势下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幼儿园教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能,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等四部委最近印发了《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幼儿园教师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幼儿园教师工作特点的评价标准重点突出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工作业绩和保教能力;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5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
俗话说压力、动力与机遇并存,这个《意见》给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增加了工作压力,也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机遇。此时,作为给社会输送一部分幼师的中职学校深感任重而道远。一而再、再而三的幼师虐童事件让我们开始深刻反思,一个热爱儿童的幼师,首先自己肯定就是一个充满童趣,充满爱心的阳光自信之人。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但当前学前专业中职学生在心理和学习方面不具备成为“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幼师的先决条件,教学现状也没能为她们迈进“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师队伍做好铺垫。笔者认为,依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根据社会新形势下的需求,中职学校应在在“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等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 紧跟社会新形势,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化教师”,强调整合的人才观
在当前幼儿园的用人观念里,“可用型”、“技能型”还占据着一定市场。国外的学前教育并不像我国那么较多地关注幼师的形象、技能,而是更多的重视她们与儿童相处、观察、引导儿童的能力。试想一个能歌善舞的教师如果不爱孩子、不会观察孩子、不会总结反思,不会进行简单的观察研究,不会把她所具有的对艺术的表现力转化为孩子对艺术的表现力,这样的幼师于幼儿的发展有何助益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足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鉴于幼儿教育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学前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坚实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需要高水准综合性的学前教育能力。所以,我们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培养要定位为“培养专业化教师”,而不是培养仅仅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实践证明,一些技能“够用就行”,关键要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现实中频频出现的虐童事件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化”才是幼师的安身立命的根本。任何一个行业要成为一个专业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从业者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注重专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也就是整合的专业化能力和素养。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她的专业化能力与素养应该包括:保教结合的能力、观察与反思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环境创设能力、运用艺术和语言等技能与幼儿互动的能力等。传统的幼师教育所强调的弹、唱、跳、画、说的能力只是基础,幼儿教师光有这些能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运用能力,即会唱歌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能够设计适宜的歌唱教育活动并能教育孩子达到适宜的目标。
3 结合幼儿园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体现结构优化,以“模块化”为显著特征
要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就要始终坚持一条明晰的课程主线,即实践教育,同时,在此过程中,从课程、学生、资源、行业需求等多维角度对课程进行模块化的结构整合,最终形成结构优化、以“模块化”为显著特征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化就是将各种课程分别汇编成在深广度有差异的几种模块,各相关行业可以按照需要选择各自适用课程模块,再加上少量自己开发的课程,组合成专门教学计划。
为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化”毕业生,让其走上工作岗位上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胜任幼儿园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很快适应社会新形势下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中职学校应该在重视文化艺术技能课和教育实践课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在“三字一话”,弹琴、唱歌(含简单的幼儿歌曲创编)、舞蹈(含儿童舞的创编)、绘画、手工、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相关的多种能力和技能的训练。基于此目标定位,中职学校在科学建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时应倡导以下基本理论。
3.1 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
(1)凸显“实践”在课程中的地位。我们培养的是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线老师,实践能力和实践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所有的课程模块中,我们要十分强调实践渗透。
(2)强化“服务”的课程取向。我们的课程目标是培养专业化的学前教育教师。因此,面向学前教育机构的行业需求培养优秀人才是我们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应有之责。如我们通过强化即兴伴奏、儿歌创编、儿童文学创作、幼儿园环境布置等课程,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以专业的能力为学前教育行业服务。
(3)倡导“一专多能”的学习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到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但也有的是很快就转行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要有适当宽泛的定位。因此我们在课程模块的设置中,安排了很多选修课和方向限选课程,以扩大中职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一专多能”的优质人才。
3.2 学前教育各类课程的任务和着眼点
通过借鉴国内外同行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设置的经验,中职学校可以对确定的基础理论类、专业技能类和选修类三类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理顺课程之间的衔接、兼顾课程领域内在逻辑和学生学习心理序列,并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为目标进行课程编排,以“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等六大学习领域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由基础与通识必修、专业理论和技能必修、专业表现和鉴赏必修、专业发展和限定选修、不限专业任意选修和实践教育六个部分组成,其中实践教育贯穿其他部分课程,即以实践课程为核心。
(1)基础与通识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扎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育的课程,是保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基本素质实现所必修的课程。它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科学教育、身心发展教育三部分,主要课程有:政治思想课、法律、语文、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知识等。
(2)专业知识与技能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幼师角色意识和师德规范、学前教育的专业理念与责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愿望与能力的课程,是保证本专业培养规格的专业素质所必修的课程。着眼于培养整合的专业化能力和素养,包括:包教结合的能力、观察与反思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环境创设能力、运用艺术和语言等技能与幼儿互动的能力等。该模块包括学前儿童发展与学习、学前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幼儿园与家庭和社会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五部分,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游戏、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儿童文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管理等。
(3)专业表现和鉴赏必修课程:是加深、加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性、培养学前教育表现技能和鉴赏能力、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与艺术类专业的不同在于,该模块强调培养学生运用适宜的艺术和语言等技能与幼儿互动的能力,初步的儿童歌曲和舞蹈鉴赏、选择和创编能力,初步的儿童文学创作和改编能力、班级环境创设能力等。其主要的课程有:教师口语、乐理、声乐、琴法、舞蹈以及幼儿歌曲表演与弹唱、幼儿舞蹈、美术、手工制作等。
(4)专业发展和限定选修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拓展专业素质,培养专业教育有所长。其主要方向有:早期教育方向、学前英语方向、学前音乐方向、学前舞蹈方向、学前美术方向等。
(5)不限专业任意选修课程:是专业选修、或公共选修,或跨专业选修,是满足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的课程。学校各专业开设满足学生兴趣与个性发展需求的多元化课程,学生都可自主选修。
(6)实践教育课程:是培养、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学前教育职业能力的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国防教育和教育实践系列。教育实践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既“小步递进专项训练”又“分阶段整合提高”,保证学生理解专业理论和体验学前教育,培养学前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包括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的随堂见习与实践、保健见习与实践、幼儿园游戏实习、学前儿童各领域教育实践、毕业实习、顶岗教育实践。需特别说明的是,实践模块贯穿其他五大模块始终。
4 紧扣幼师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创设“实践取向、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课程和教学的实施过程是课程建设和改革成败的关键。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反映了相应的课程理念,并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从教学模式的自身发展趋势来看,基于情景认知和学习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主流。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正在一步步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习模式发展;与经验式的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发展;由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向多维化发展。中职学校应高瞻远瞩,努力创设“实践取向、多维互动”的教学实施模式。
4.1 “实践取向、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1)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中职学校通过讲授、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理论;还通过不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使学生接触更多更前沿的学前教育相关信息。努力创造实践条件,让学生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在做中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向实践能力的转换。例如教育见习、实习既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法。对于学前教育中职生来说,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可以亲历幼儿园教育的实施,体验学前教育的全过程,丰富其直观经验,并为其积累第一手工作资料。
(2)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中职学校教师只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教学让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机会。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转型为“引导者”和“主持人”。我们中职学校应该用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使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选择,进而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我们还更多地采用讨论教学法,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问与答、启发和解释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思想,掌握科学的方法。
(3)多元化、适宜性和前瞻性原则。
中职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应强调多样化,既有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有实际操作和技能练习教学模式;更应该强调强调适宜性和前瞻性,以培养社会性形势下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如在儿童文学课程加强习作训练,提高学生儿童文学创编能力;在音乐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儿童歌曲演唱和表演能力,以及儿童歌曲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能力;如美术课程,应顺应幼儿园工作的而发展和需要,设置幼儿服装制作、展示和表演,废旧物品手工制作一级幼儿园环境设计等美术特色课程。
4.2 实施实践取向的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强调实践性学习,中职学校应以“学用合一、重视职业能力”为教学传统,更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于实践的能力训练为重点深入探讨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多维互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方式和支持系统,使他们立足真实的教育情境,通过解决真实、复杂的实践问题,主动构建教育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智慧。
(1)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景练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
作为中职学校,我们要在现场观摩、幼儿园基地见习实训的基础上,应该把模拟情景练习(模拟教学)作为日常训练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教学(部分学生扮演幼儿,一个学生扮演老师)。在模拟教学中,老师从实际出发,大胆处理教材、案例和相关材料,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创设情境,收集相关资料,做好知识准备。老师的引导贯彻始终,做到精导妙引,最终使课程目标易于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把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并在模拟过程中,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2)校内外教学相结合,强化与巩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根据课程内容需要,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去”,到幼儿园观摩教学活动,进行保育、教育实习,如先观摩一线学前教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后执教老师与全体学生共同评价活动情况,在大家各抒己见的基础上,由学校的主讲老师予以总结。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富有幼儿教学经验的一线园长、教师“请进来”,为学生在观摩教室现场开课,开阔学生视野,教师现场点评,学生课后写听课感想和思考。
4.3 凸显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单一向度的知识传授模式,基本以“传递—接受”式为主。社会形势下,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课程应该强调只是来源于经验,强调重视每一个个体的感受,主张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以人为本,把教学作为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形成人的正确情感与态度以及独立性。
(1)多维互动的主体。
第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核心互动。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重视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作为课程实施体系中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它包括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等。这个工作应该放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上进行,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设计与本课程相关的一系列内容,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
第二方面是“生—生”之间的横向互动。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是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但我们的中职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因此对知识的认知和感受也大不一样。我们老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外通过对话、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信息的相互沟通、经验的相互分享、情感的相互交流;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进行更充分的互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方面是“生—园”之间的师徒式互动。实践证明,“生—园”之间的师徒式互动体系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效果。中职学校一定要一方面加大实训基地园的数目,加强与实训基地园的良好互动关系,形成中职学校和实训基地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园也根据我们中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实习计划要求,为学生配备更高水平的幼儿园指导老师,及时根据实习计划和学生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提升学生教育实践能力。
(2)基本的多维互动方式。
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同行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中职学校应更多地采用以下四种基本的多维互动方式:
第一种是讨论和辩论的互动教学法。以问题为纽带,通过师生之间不同观点的交锋和知识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第二种是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对某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
第三种是情景模拟教学法。依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如实物情景、故事情境、谈话情景、小品表演情景等,组织学生扮演具体情境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种是角色互换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一般指师生角色互换,即对一些适宜学生自学掌握的内容,老师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充分“备课”,然后由学生走上讲台做“准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
5 点滴处凸显行为养成,百年树人
社会新形势对幼师这一行业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拥有专业思想牢固、专业精神高尚、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高、专业个性阳光、亲和力与沟通能力强的卓越专业素质的学前专业毕业生才会广受用人单位的赞誉。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里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度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为了具有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优势,中职学校要更加重视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新生刚入学,就通过《马背上的摇篮》等经典电影、优秀校友讲座,参观幼儿园等形式接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职业理想熏陶与教育。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教学与德育课程强化专业思想与敬业精神教育,并在整个校园文化中隐性渗透。学姐们身着朴素大方的校服,遇见教师的礼貌问候更是新生们学习的好榜样;教师群体对幼教事业热情、敬业、热真细致,致力于培养学生群体守纪律、好管理、有爱心的品格,严格要求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如椅子坐好要归位,遇见教师要问好,饭后把餐盘端走,又如在教学楼每一层楼梯口都放置一面镜子,时刻提醒师生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等,让自尊自爱、文明礼貌的意识深入人心。这种德育的有效形式与专门的德育课程相得益彰,让幼师的养成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研究证明,孩子们都喜欢漂亮的老师,而在孩子们心目中,漂亮的标准是:笑容可掬、活泼开朗、经常抱孩子、和孩子一起玩,仪态大方,富有朝气与活力……幼儿的健康成长特别需要“阳光型”教师。中职学校应通过潜移默化式的行为养成的熏陶与实践锻炼,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能凭借其执着的专业精神、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及“阳光型”的专业个性展示幼儿教师独特的专业风采,成为深受用人单位和孩子们热爱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肖箐.现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M].北京:教育学,2011,(12).
[2]郑健成.转型期学前教育专业的重构与优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