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设计 研究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城市建筑的新概念、交通方式及生活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传统城市空间的消失,原有维持建筑在城市中角色的有机制约力在城市化过程中也逐渐消失,因此规划师必须寻找一种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能够适应各个阶段和层面规划的设计方法,而“城市设计”就是一种有效的设计工具。
一、 城市设计概念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 urban design),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 “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总而言之,是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 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上个世纪中叶以后, 很多实务上的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community)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影响范围内的良性发展。
目前来看,城市设计其研究范畴与工作对象过去仅局限于建筑和城市相关的狭义层面。 但是,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 建筑学等较有历史传统的学科概念类似,城市设计这一范畴已经开始变化,除了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之间的关系日趋绵密复杂,也逐渐与城市工程学、城市经济学、社会组织理论、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城市史、市政学、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与实务范畴产生密切关系,因而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跨领域学科。其衍生出来的城市设计理论主要专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实践和理论发展。
二、 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国家法定规划,是城市的综合全面的发展实施纲领,每个城市都需要有城市总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上,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都能够处理城市空间等问题,两者关联较高,但两个领域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能也有一定的差异。
目前城市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城市”或是“城市”的一部分。一般而言, 城市设计工作可以镶嵌在更大范围、更长期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当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区域中的各种主要功能区域(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自然或历史保存区...等) 以及其它问题予以确定之时,城市设计便已在各个特定模块之间建立其空间属性,合理深入组织其相关的特性,并随之考虑与其所属物质群体的整体和空间形构。
就如在处理城市交通系统时,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考虑大众运输路线所延伸服务的周边其他城市、郊区或乡村,以及这些地区透过大众运输路线与城市所串连而产生的整体社会现象,还要考虑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等问题。同时,城市设计需要考虑:公交车站或轨道与社区的关系,例如社区居民如何便利安全地往返于住家与公交车站、公交车站在社区生活中的服务功能与其他社会意涵,轨道、公交车辆行驶与社区景观如何和谐共构、对社区生活的妨碍与防范...等等。此时,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相互交融。
从另一方面来看, 两者的差异在于: 城市总体规划所处理的空间范围较城市设计为大。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空间尺度,不仅超越城市中的分区,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整体构成、 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镇、乡村的关联。定的区域、省,甚至经济协作发展网络等,而这些往往是城市设计较少着墨的问题。
另外,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还在其他几个方面有所差异:城市设计不需要在互为关联的城市机能之间决定城市内各分区的土地使用问题, 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工作。其次,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城市设计比城市总体规划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
三、 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20世纪80年代初,控制性详细规划伴随着我国城市土地批租政策的施行而引入和逐步发展起来。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张初期,只引入了区划中一些地块控制的核心指标,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等等,编制目的只是便于城市土地的批租、协调批租地块之间的关系,缺乏城市设计的思想。为适应城市建设新的更高要求,后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注入了新的观念,将城市设计的思想纳入其中。如1987年《桂林中心区详细规划》(清华大学编制)在引入区划思想的同时,结合局部地段的城市设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995年,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中包含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指标,其中指导性指标包括对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色彩的要求及其他环境的要求。实际上明确了城市设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现在,城市设计引导已经成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经常需要考虑城市在更大范围中的定位,此处所指更大范围,可以指涉及都市群、“区域”(以区域规划专业角度所认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 的阶段, 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 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 而控规则偏重于以土地区域为媒界的二维平面规划。二者虽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但关联度很高。
城市设计侧重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 联结渗透,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城市设计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以视觉秩序为媒界、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
控规的重点问题是建筑的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技术数据,依然是数据平衡问题,例如底层架空奖励容积率的做法就是一种典型的平衡做法,而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建筑高度(不同于规划中的高度规定)、风格、室外空间与界面、人车交通解决方案、整体材质色彩等等。
此阶段的首先要进行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运作,即城市设计的深层内涵研究,以此确定其具有决定意义的“依据”内容。如构建适宜的布局结构、整体景观设计等,宏观层面研究工作内容是城市设计运作的核心工作。控制性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结构骨架构思、 绿化及步行系统设计、景观视廊的组织、城市结点系统的构思等。其次,城市设计还要对局部地区的空间环境作进一步控制与整合,将地块与空间转化易于限定和控制的符号、文字、数字,对控规提出的技术数据做一定的整核,用分析和规划控制引导指标形成对不同层次间的界定与表达、并要近远期结合,针对不同地段的城市空间做时序上的统筹安排,并提出不同的控制意见。同时,由于控规用地地块划分较为机械,小地块之间互联不够,运用整体城市设计的手法可以很好的解决控规系统内部无法克服与协调的问题。
总之,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是为了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并依照空间艺术处理和美学原则,从城市空间环境对建筑单体和群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
【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规划;城市整体设计;方法
前言
我国山地城市较多,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百分之60-70。如何做好山地城市的开发工作,是我国当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重点。在山地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修建城市,如何做好山地城市规划和山地城市整体设计,是当代规划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本文通过对山地城市规划和城市整体设计两部分进行分析,揭示在山地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目的。
1 山地城市规划
1.1 城市规划相关概念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1.2 山地城市规划特点分析
山地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种,其特点是地形地貌复杂。在规划过程中,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交通规划等不同于平原城市,相关规划人员要注意规划过程的合理性。另外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地形限制,可能导致城市不集中的情况出现。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如何进行合理用地规划也是山地城市规划的重点难点。下面本文将介绍山地城市规划要点中的用地布局要点进行你个分析。
1.3 山地城市规划的要点
(一)合理的用地布局。自然条件是城市规划的母体,城市规划要基于自然条件。在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基于山体的地形地貌多变特点,城市的用地面积将受到限制。相关规划人员要在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保证对土地利用、资源利用、地形地势利用等利用效率。
(二)合理的交通设施及基础设施布局。出行已经是人们当前进行经济活动的必要步骤。对山地城市来说,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导致了城市交通设施布置和城市间公路布置等收到巨大限制。往往山地城市的公路长度会远远大于城市公路长度。所以在进行相关基础设施规划过程中,规划人员要本着以人为本,适应交通需求的原则进行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布置。例如在山城重庆的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如果利用平原城市的中心放射性规划,施工量会很大,另外也不适应城市的交通流需要。所以在重庆的道路规划过程中多半采用自由式网络规划。依托地形进行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工作,有效的减少了施工难度和施工工程量,是山地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布局。
(三)合理的城市用地分配。在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山地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是保证城市规划顺畅完整的前提。山地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人-地矛盾往往比平原型城市表现更为显著。在居住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行政设施用地等方面,规划人员应该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例如,部分山地城市都存在着绿化用地受限制、绿化面积小等问题,往往是在对城市用地分配上做的不够尽善尽美导致的。在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引山用水的技巧进行绿化、景观布置。
总之,在山地城市规划中,相关规划人员要做到既重视又合理规避“人-地矛盾”,通过相关规划技巧的使用、布局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的平稳有序布置等来避免人地矛盾的放大化。
2 山地城市设计
2.1 城市设计相关概念
城市设计是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都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2.2 山地城市设计不同点
山地城市设计不同于平原城市设计,在山地城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山体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而合理规避。同时在当今的城市设计中,往往存在着无序设计的现象,导致城市被分成几部分,无法形成统一合理的利用效果。山区城市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市支柱产业、矿产资源等一系列经济因素,对山区城市的设计方案进行符合经济要求的改变。
2.3 山地城市设计的思路
山地城市设计在整体上应该把握以人为本、地尽其用的设计原则。在设计思路上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山地城市脉络设计。道路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尤其在山地城市这种天然交通较为困难的地区。设计优秀的道路,是改变山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结构紧凑的城市设计。在山地城市设计过程中,土地利用率的高低决定了设计方案的成败。在相应山地城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充分集中城市各区域,进行居住密集化、商业密集化、工业密集化处理,达到土地的高效利用。例如,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市多山,在本溪工业区设计时,设计人员创新性采用复合工业区设计,实现相关产业的复合化、密集化。据相关数据表明,密集型工业园区的布置,为本溪市提供了2.2万平方米的剩余土地。所以相对结构紧凑的城市设计,能给城市土地带来更高效的利用空间。
(三)适当的空间填充。在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等山地城市区域间隙,可以通过良好的设计加入城市景观、城市绿化、城市公共设施等一系列的设施。从而柔化区域间的过度感,并且为城市的风景、文化等都有良好的体现。例如,贵州某城市,在工业区域和住宅区域中间增加了以公交公司和绿化设施相辅相成的过渡带,从而有效的避免的工业区产生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给居住人民带来危害。同时由于工业区到居住区人员流动大,合理的公交系统布置,为该城市的高速高效、节能环保方面带来了帮助。
3 总体规划如何和城市设计相对应
山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不同。城市规划从大战略出发,城市设计则以人为本。另外山地城市规划侧重于数据表现城市特点,城市设计更倾向于图像表现城市特点。
山地城市规划侧重于城市空间利用效率,而山地城市设计更倾向于土地使用效率的高效性。山地城市规划更倾向于宏观的城市表现形式,而山地城市设计则是从细部微观来表现城市。
4 总结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行,西部多山城市的开发已经成为城市开发的主旋律。长久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重点都多半集中在平原型城市。针对山区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较少,相关范例较为缺乏。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山大国来说,这样不失为一种设计缺失。通过相关山地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研究,应该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的山地城市规划和设计准则。
充分结合山地地形地貌的自然条件,应用科学有效的规划手段和设计方法对山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已经成为了当代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手段。通过本文对山地城市规划的剖析和对山地城市设计的剖析,通过借鉴、解决等方法来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通过对用地效率的良好提升,能够使山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效结合,打造优秀山地城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2、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2.1社会生态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2经济生态原则
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3自然生态原则
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4复合生态原则
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3、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
3.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 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 中的比重。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人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媒体向社会公示。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3.3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 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要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我们还有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3.4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3.5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目前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地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特别具有新意的环保理论。其中的要点有下列这些:合理的利用绿色能源。例如运用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等不具有污染或只有很轻污染的能源。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运用这些能源代替那些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没有再生可能的能源,例如用于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等等;同时在工业生产当中积极开展绿色工艺的推行,生产的产品尽量以绿色产品为主(绿色工艺主要指那些耗能比较低、耗材比较少、不产生废弃物、没有污染、没有公害、可以全面运用每种能源的工业生产工艺;而绿色产品是指那些能够回收加以重复的利用以及可再生利用、没有污染、没有公害的运用于工业的产品),并将各个城市的废弃污染物加以处理以及进行再生利用;运用绿色的交通系统,例如对使用有轨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行为进行鼓励。对绿色建筑加以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能防噪以及减少污染,还能在建筑中运用隔音和隔热等方法。
结束语
总之,生态城市规划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根据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要求,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提高现代城市环境质量,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谈起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首先引用著名建筑师沙里宁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含义归纳:“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以一个城市的宏观发展为目标,它更多的考虑城市的工业化,商业化,现代化,要飞速发展,要为经济服务,提高城市运作的效率,所以要求有更高,更快,更先进,更现代化,更信息化的“硬”环境;而“城市设计”理念的出现,则是“人本主义”对高速工业化的反叛,它更应该注重人文的,文化的,美学的,自然的“软”环境。但是两者也有共通性,城市设计既为城市规划提供思路和形象化的发展目标,也为建筑设计提供前提和轮廓,城市设计具有更多的立体性、可操作性和示意性,其主体就是空间环境设计。无论是建筑群的组合还是城市的空间设计,都有一种内在的秩序或结构作为联系的纽带。城市设计由注重城市的肌理、构图注重人的存在与活动,越来越体现出对主体城市的认识。从城市发展史中可以看到,人的主观活动往往起决定作用,在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设计结果与规划结果并不一定完全吻合,所以它们之间需要相互反馈、相互调整。另外,它们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
二、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一)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关键字】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面对经济繁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速度,我们的城市以及建筑设计反而显得有些茫然若失,甚至有些无所适从。面对越来越拥挤的城市、越来越差的人居及活动环境,以及设计理念的滞后,设计经验的贫乏,导致了城市设计的盲目,城市设计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症结,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
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详细尺寸、构造、使用材料及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其工作核心,就是寻找解决各种设计矛盾的最佳方案。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设计者创造并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设计者利用图纸、建筑模型或其他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地表达出来,充分暴露隐藏的矛盾并会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使矛盾得到解决。设计者从设计的整体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一般都要设想好几个解决方案,进行一连串的反复推敲和比较。即使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也还要不断设想更好的解决方式,使设计方案臻于完善。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2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城市规划设计是研究型的工作,其目标是对城市空间发展进行可视化和预想,并借以研究空间性的各类关系,将这些关系或矛盾亮显出来,转化成具有公共属性的政策语言。基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形,以及不同的功能类型定位,对其进行研究就是要对其进行梳理、优化或化解。当我们严格的或任意的按照某种形式构图对其进行基于设计师自我意识的形态刻画时,我们可能扭曲了它所表达的这些关系。因此,与具体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和个性化不同的是,城市设计时的建筑设计不是为了建造而设计,而是为了对城市空间的适宜性进行预设条件设定,通过研究隐性的变量关系,在定性、定量研究关系基础上,注重关系表达,注重运用类型、范式和地域性原型进行形态和空间关系推演,注重各类用地边界甚或垂直量度的交替和转变所带来的空间类型变化,将城市界面塑造成复合、多义的界面阈,为将来的建筑工程设计设定条件,进行引导和提供有效的设计线索。这种形态表达通过对地域性建筑原型、空间类型的研究、变体,转译到图面上、形态中,这样才会将城市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城市精神包含其中,使其得到延续和创新。
3 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