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内商业发展现状

国内商业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商业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内商业发展现状

国内商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购买推荐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苏宁易购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发展趋势及最新动态,从终端、应用、平台、管道、云、流量等关键要素的角度对移动互联网进行了系统的内涵和趋势分析,并基于这些要素考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新特征。同时,《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各部分都结合国内外移动互联网产业现状及实践案例进行了适度的剖析和对比。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适合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领域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及内容提供商的战略策划、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及运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以及关注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阅读。《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也可作为移动互联网相关企业的培训用书,还可作为关心移动互联网行业读者的入门读本。

目录

第1章 移动互联网:全新的游戏规则

1.1 互联网的移动化

1.2 移动互联网的乘法效应

1.3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1.4 移动互联网的方向--SoLoMo模式

第2章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驱动要素

2.1 终端:用户价值实现的引擎

2.2 应用:持续激发用户需求

2.3 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助力

2.4 管道: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

第3章 终端:移动互联网的突破口和推动力

3.1 终端市场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2 "终端+服务"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商业模式

3.3 跨界竞争趋势

3.4 运营商终端引领模式的构建

第4章 重点应用--应用商店

4.1 应用商店发展现状及趋势

4.2 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4.3 典型应用商店运营案例分析

4.4 移动应用开发者概况

第5章 重点应用--社交应用

5.1 社交化的移动互联网世界

5.2 移动社交应用发展趋势

5.3 移动社交应用的商业化路径

5.4 社交应用典型商业模式

第6章 重点应用--位置服务

6.1 位置服务概念及分类

6.2 位置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6.3 产业链及商业模式

6.4 典型位置信息服务案例分析

第7章 重点应用--移动支付

7.1 移动支付概述

7.2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趋势

7.3 移动支付价值链及商业模式

7.4 典型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分析

第8章 平台:开放与合作的基础

8.1 从围墙花园到平台花园

8.2 开放平台案例

8.3 多样化能力集生态系统

第9章 管道:智慧的力量

9.1 智能管道提出的背景

9.2 智能管道的内涵

9.3 建设智能管道的4大策略

9.4 国际运营商的智能管道探索

第10章 云:不再缥缈

10.1 云计算模式及关键技术

10.2 云计算对产业的影响

10.3 云计算发展现状

10.4 移动云计算

第11章 流量经营:关注两个转化

11.1 基于两个转化的流量经营CTR模型

11.2 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挑战

11.3 流量转化典型案例

11.4 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经营

国内商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线电缆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发展现状 发展展望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网中输电线路输送能力不足,已经不能承受传输容量快速扩容的需求。由于过重的负荷造成的断电、停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的情况频频发生,电力工业进入了“技术瓶颈”阶段。

为了解决这个电力传输问题,各国不断探索新型的输电导线代替传统的输电导线。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与传统的输电导线相比,能够突显电力传输的节能、环保与安全等方面的优势[1]。

二、 国内外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上美国和日本的碳纤维复合芯技术比较成熟。20世纪90年代,日本研发出新型的碳纤维芯导线,并成功在线路上试用。2003年,美国CTC公司研发出碳纤维复合芯导线,2004年首次投入商业运营。目前,日本和美国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研究比较成熟,拥有顶尖的技术。但由于美国和日本实行技术垄断,导致向第三国家输出的电缆导线产品的价格十分昂贵。

2.2国内发展现状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2005年与美国CTC公司签署了关于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研发的战略合作协议,首次⑻枷宋复合芯技术引进国内,为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9年,河北硅谷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研究出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并首次在国内500 kV电压等级电路中挂网试运行;辽宁电力公司于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共同合作研发的碳纤维复合芯成功应用在66 kV 文桃线上[2]。

随着电缆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进行研究,并对技术不断地改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因此,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应用在输电线路的改造工程、输电线路的新建工程等[3]。与此同时,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能够减轻自然灾害对输电线路的破坏。

三、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电线电缆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研究相比国外较晚,专业技术相对薄弱。国内该产品进口量较大,价格偏高。随着电缆行业的发展,国内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行业技术逐步发展,但仍不能够满足国内电网的需求。

3.1技术问题

目前,国内电线电缆行业“三缺两多”的情况非常严峻。“三缺”即缺少资金、人才、技术;“两多”即产能过剩、设备过剩。美国和日本开发碳纤维复合芯的技术垄断,而国内的碳纤维复合芯技术还在不断的探索中,虽然有几家大型企业批量生产,并在国内挂网运行,但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中国电缆行业技术的不断改进,不仅需要公司技术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同时也需要加强企业与科研研究单位的战略合作。

根据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特种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每年对电缆产品检测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技术仍未普及至一些中小型电线电缆公司,这也是其无法在全国内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3.2 施工中的问题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电线电缆的安装使用过程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这是因为碳纤维复合芯和外层的铝绞线之间的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导致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与铝层之间发生滑移现象[4]。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电线电缆不仅要求技术要先进,而且对施工员工的素质要求极高,因此建议加强厂家对生产技术进行审查,以及对电线电缆的产品型式试验加大抽检力度,加强质量检测。

四、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电线电缆的发展前景

目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出世可以看作为架空输电导线的一场革命,成为了替代传统输电导线的最佳选择,具备质量轻、弧垂小、模量高、耐高温、膨胀系数小等优点,成功实现了电力传输的环保、安全与节能等优势[5]。由于传统的输电导线输电能力不足,在线路改造过程中投资较高,因此发展新型的输电导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国内企业及科研机构应该不断改进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技术,拥有相关的知识产权专利,进而可将技术授权企业,使其碳纤维复合芯电线电缆应用于全国范围内。在未来的发展阶段,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将会成为国家电网电力输电导线的主力。

参 考 文 献

[1] .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在电力传输线路上的应用[J]. 河南电力,2007,4:56-57,64

[2] 何州文,陈新,王秋玲,张卓. 国内碳纤维复合芯的研究和应用综述[J]. 电力建设,2010,31(4):90-93

[3]朱爱钧,尤志巍,张锦秀. 碳纤维复合导线在上海电网应用前景初探[J]. 华东电力,2007,35(10):93-95

国内商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和研究

前言: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全球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企业参与和投资。我国是光伏产业主要发展国家,是光伏产品制造和出口最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较大影响,在世界光伏产业市场中占据较大发展比例。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在调查和分析后,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阻碍光伏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发展形式,需要不断完善光伏产业产业布局,避免产业布局单一性,倡导整合产业链发展模式,提高创新型能力,来满足多元化市场发展需求。

1、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自身发展特点,其利用现状具有如下特点。其一,预计到2015年末期,我国光伏电网容量将高达8.26MW,在2016年初期光伏网络容量将高达30WM。其二,据统计在2015年末期,光伏热积面积将要增加到55万平方米,在2016年将会增加为25万。随着十三五政策出台,我国加以关注光伏产业发展进程,建立全新发展目标。首先要实现光伏产业60MW规划发展目标,实现乡村和城镇规划25万和城市规划目标55万。随着国家对光伏产业发展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家不断颁发众多政策,完善当下光伏产业市场。例如:江苏省为了发展自身,就增加对本省光伏产业关注度,增加对企业投资。在发电环节投资了123.7万元,对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50万元,极大的促进江苏省的发展。江苏省这一行为,主要是受到我国发展战略影响,各个不同省市也要 学习国家发展理念,发挥各个城市自身优势[1]。

2、发展局限性分析

2.1市场发展弊端,投资力度较大

光伏产业是我国具有代表性企业,其也是我国朝阳产业之一,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据调查,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在将会在近几年不断再加,但是站在短期发展形势来说,发展具有难度,压力较大。详细来说,光伏产业市场发展弊端,主要就是市场供求和需求弊端。在我国共有一百多家光伏企业,在2011年初期,太阳能能源产量高达37GW,在2012年达到45GW之多。结合世界的光伏产业能源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太阳能能源的高于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一半之多。但是结合本国国内市场和世界性市场来说,都可以看出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多,这样就增加了企业财务支出力度,光伏产业融资难度高,阻碍产业的长远发展[2]。

2.2实质性操作弊端

实质性操作弊端,主要体现在上网电量结算环节。就一个外资企业来说,其在发展中,结算工作环节,无法利用发票,去电网单位开展结算工作。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和原有就是,企业具有外资性,在开具发票时,无法对经营范围进行更改,无法的搭配发电财务补助。其次,一些家庭居住期间,在上网电量结算时,也具有这一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和完善。其次,光伏产业在发展环节,也会受到不同机构和系统影响。例如:光伏产业和农业和林业联系密切,和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联系密切。但是光伏企业在和不同系统整合发展时,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在联系时,没有系统文件,不愿意审批等问题。

2.3光伏产业对于补贴政策的依赖。

由于对补贴的依赖,导致的补贴政策变化对产业周期和起落的影响。政策补贴力度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疲弱就容易引致补贴力度的收紧,欧洲是摆在眼前最活生生的实例。

3、解决方法阐述

3.1发挥政府机构积极作用,增强和市场联系性

为了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完善当下存在问题,解决市场产能过剩问题,确保企业产业投资的合理性。这一问题的解决,政府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形式,优化国内市场,倡导分布形式发电理念,政府做好引领工作,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其次,政府也要整合不同资源,合理安排融资方法,构建合理化商业运作模式。给予分布形式发电工作全面支持,把自身企业结合发展,为光伏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解决分布形式发电问题[3]。

3.2保证计量工作有序开展

上网电量结算工作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网系统不同企业和单位,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上网和下网系统,计量的形式和方法,利用科学性设备和装置,进行计量。建立计量标准,构建合理化量方案,完善和优化光伏项目管理方法和营销策略,为核算工作奠定基础,确保电费计算合理性[4]。其次,企业要增加和不同产业联系,包括和农业和林业,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搞好关系,保证审批工作顺利开展。光伏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需要政府和不同机构加以关注,不断完善发展中存在问题,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利用科学方法和举措发展光伏产业[5]。

3.3政府减少补贴,应给光伏企业慢慢断奶,加强分布式光伏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此前联合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发展目标在1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电站为45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为6000万千瓦。“分布式是全球能源革命的必然趋势。首先,业务形态、市场机遇、融资渠道等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其次,政府在新能源发展中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从政策主导者和资源分配者,转变为市场监督者和配套服务者。此外,分布式的电力交易结构也将进一步推动整个电力交易市场的改革,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竞价上网、直供电等多种形式,实现新能源电站的价值回报。

结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自身发展弊端,包括市场发展弊端,投资力度较大,实质性操作弊端,上网电量结算难度较大,增加了企业财务支出力度,光伏产业融资难度高,阻碍产业的长远发展。面对这一发展现象,需要完善当下光伏市场存在弊端,发挥政府机构积极作用,政府也要整合不同资源,合理安排融资方法,构建合理化商业运作模式。其次,也要增强和市场联系性,保证计量工作有序开展,增加和农业和林业,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联系性,建立满足市场方案。

参考文献:

[1]辛魁武. 中国光伏产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商贸,2014,12:169-170.

[2]陈晓梅,朱玉卿,贺筱筠. 国内二三线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上)[J]. 中国电影市场,2011,09:17-21.

[3]张保民.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6:9-10.

国内商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生态位分析维度

1背景

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开放和数字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决定企业生存发展路径的主要因素已经由企业之内转向了企业之间。原因在于,输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最终产品不再由单个企业独自完成,而是由其所在的商业生态系统共同合作产出。对企业所在的商业生态系统分析其结构特征、功能效应和最终产品,可以准确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轨迹。如何合理地在商业系统中明确自身位置、找准发展方向和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可以对企业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做出准确预测,对企业战略制定提出合理建议。

2企业生态位理论研究

2.1生态位概念和内涵特征

在生态学语境下,生态位(EcologicalNiche)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和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物种或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衡量生态位的所谓“生态位宽度”(NicheBreadth),则是指被一个种群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自1910年由美国生物学家R.J.Johnson提出以来,在生态学研究中进行了广泛的运用并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对现有理论的研究,对生态位概念的内涵特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生态位分析的基础在于是一个特定范围内的种群在延续的时间和地理空间上的功能作用,不适用于对临时性的、突发性的单位的研究。某种群生态位的存在表明该生态系统中具备物种生存所需要的所有资源条件,但只有存在于适当环境的单位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某种群的生态位是指其在特定时间、空间和生命层次下的生态位,其可利用的资源和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会随着生态位的变化而变化。生态位某种群所拥有的特殊属性,这种属性来源于该单位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功能角色,该单位的存亡或发展路径会对系统造成影响。生态位基本反映了种群对所处生态系统的适宜度,研究某单位的生态位表性特征,可以得出包括该单位的形态、适宜性战略、生命周期、与不同种群的竞争与共存关系等内容。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在时间、空间和资源利用中都趋向于互补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同的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等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生态位,于是就出现了各单位对于空间和资源的争夺、分割和占有的过程,这种单位间竞争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在各单位间形成了更紧密的联系并导致彼此间共生关系的诞生。

2.2企业生态位的概念和内涵特征

自生态学理论创立以来,生态观的视角开始在非生命领域内得到拓展应用,随着有机观的形成,政治、经济、农业、工业、文化等非传统生态学领域开始以生态学理论进行宏观研究。在企业研究方面,MichaelT.Hannan和JohnFreeman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组织生态和企业种群的观念,强调将企业或企业群落与其存在的外部市场环境结合分析问题,自此,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生态学中的重要部分生态位研究也在企业管理中被重视起来。延伸于生态学中的定义,企业生态位(EnterpriseNiche)是指是在分析某企业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获得并运用的所有资源。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在资源方面的差异是企业获利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企业生态位代表着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以及对所处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拓展资源的能力。企业生态位的概念有着五个方面的内涵。企业生态位研究的对象是已经持续运营并能延续运营一段时间的企业,短期运营主体和新入企业无法进行有效分析,而短暂在生态系统中存活的企业则表明该企业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位置,故而也不作为分析对象。一般而言,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没有特定的形态,可以经营许可范围内的所有行业和产品,也可以有不同的组织架构,然而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形态是一定的,企业生态位的研究便针对这一有限时期的企业进行。各项资源要素的流动是商业生态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资源要素的转换和增值是系统内各单位的根本作用。因此,企业生态位的分析基础是生态系统内流动的各项资源要素的分析。分析某一阶段的企业生态位,即分析在这时期该企业正在利用的资源和能够获取但未利用的资源,这些资源既可以是企业所在价值网络上的节点单位,也可以是流动于价值链上的具有价值属性的物资。某商业生态系统是在经济大环境下,以最终市场为导向的企业间协作体系,当某企业存在于该体系中时并拥有企业生态位时,说明该生态系统中具备该企业生存的所有必要资源条件,并且该企业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一定类型的角色,该类型的角色的存亡或发展路径会对系统造成影响,但并不意味着该企业的变化会导致系统的变化。存在于某商业生态系统的各类企业,在自发的协作关系、核心企业建设的管理平台和各项协同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会在资源要素的争夺、占有和分配中,逐渐趋向于互补的相互作用关系,形成了企业间紧密的协作关系,并进一步导致了彼此间共生关系的诞生,这种共生关系会促使各企业趋向专业化,其生态位保持稳定,并维持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但在成熟的商业生态系统成立前,某企业所在的生态系统会有一个或多个相似生态位的企业,这些企业构成了竞争关系,并会在差异化的资源利用中形成生态位差异。生态位分析是以资源分析为基础,故在实际分析中对于竞争对手并不做分析。企业生态位反映了企业对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适宜度,研究某企业的企业生态位,是从企业的资源角度出发,找出企业已利用、已获得和未获得资源的具体情况,获得包括该企业的市场情况、组织效率、发展潜力、竞争关系、发展预期等有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企业在生态位上的差异化特征,归纳总结企业优势资源和未使用资源,从而为企业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以建立竞争优势提供有效建议。

3企业发展现状分析框架构建

3.1以企业生态位理论为基础的分析维度构建

与以往将企业看做孤立的视角的研究方式不同,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的企业发展现状分析更多的关注企业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共生关系,寻找企业与其占据的生态位相互作用的影响特征,借此判断企业的运营现状、经营问题和发展前景。商业生态系统的实质是资源流动和转换的价值网络,企业生态位分析的基础即在于对企业所有拥有的资源的分析,这些资源的表现特征是基于企业外部环境条件下的客观反映。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所处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组织成分和非组织成分两个部分。企业自身、企业的客户、企业供应商、投资者、合作机构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组织成分,这些组织之间构成了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链,不同链条之间相互交叉,形成网状结构,使资源的流动性和组织间的依赖性大大加强;非组织成分是生态系统所在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政策、经济环境、自然资源水平、科技水平、文化环境等,这些非组织成分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或空气,为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这些组织和非组织成分构成了企业生态位的影响要素,本文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从市场层面、内外部组织管理层面和外部环境层面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多个维度指标,细致分析企业现有的资源获取和利用情况,达到分析企业发展现状的目的。市场层面。企业是市场的一部分,满足市场需求是企业产生和存在的唯一目的,企业的所有行为全部是围绕着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在市场层面的分析中,企业的主要客户是企业效益的重要来源,其需求左右着企业生产的方向,市场界限是企业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能够获取的市场资源,反映了企业的市场潜力和运营状况,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并占有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三者构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顶端部分,是企业生态位存在的价值所在。所以,在市场层面,可以从企业的顾客、市场界限以及企业产品和服务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内外部组织层面。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企业自身、投资人、供应商和合作企业构成了一个整体群落,这个群落存在的目的在于对系统顶端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群落的核心即这个提品和服务的企业,而这个企业对于内外部的这些资源的组织和利用能力是维持群落稳定和发展的核心能力。针对内外部组织层面,根据企业内外部单位承担的不同的角色,将其划分为内部组织、外部的商业结构和利益相关者三个维度,这些维度的单位作为企业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助力。外部环境层面。商业生态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是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系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一层面设置社会环境这一维度进行分析。

3.2企业发展现状七维度分析框架

自美国学者JamesF.Moore1999年在其著作《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提出企业生态位的分析维度以来,国内外多位学者皆对其进行了解读、评价和改进,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内容,结合现今国内外商业生态系统运营实际情况,以企业市场层面为核心,以企业内外部价值网层面为主体,以外部环境层面为辅助的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现状七维度分析体系。企业发展现状七维度分析框架。顾客。企业生态位分析的第一部分,也是核心部分,这里的顾客指的是主要客户,主要客户的需求以及因此带来的交易关系,是该企业能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基础。对于某企业现阶段与主要客户交易关系确定了其所在的生态位大致位置,这一维度的分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现阶段与客户的交易情况,包括交易额、交易产品清单和现阶段客户对产品的反馈;另一部分是客户自身发展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可能的需求的变化,这一维度分析了与主要客户的关系,并由产品需求变化层面为企业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市场界限。某企业能够获得的市场资源,是现阶段该企业能够获得的市场的最大值,市场界限的衡量以某企业在某地域的某市场的最大潜在收益为结论,反应的是现阶段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情况。例如,某企业在产能满足、所进入市场前景广阔的前提下,其实际收益却并没有达到其市场界限的所提供的最大潜在收益,那么该企业的经营并未达到预期,其市场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产品和服务。某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该企业向所在生态系统的生态链上游提供的核心要素,也是该企业能够拥有在该生态系统中现今生态位的重要原因。这一维度的分析有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分析该企业现阶段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现阶段顾客和市场需求,可以对企业在现处生态位上是否稳固的初步判断,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二是企业的研发与生产实力,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研发与生产是进行技术和服务创新以保持竞争活力的核心,研发人员数量与资质、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最大持续产量等指标,都可以作为衡量研发与生产实力的标准。内部组织。对于商业生态系统而言,其每个单位是以资源转换和价值增长的形式存在的,而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则对这种增值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的内部组织能力分析,是以产品的交付能力与效率、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依据的,即企业对获得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效率是衡量内部组织能力的标准。对于企业内部组织的分析,可以得出对企业运营能力的一个判断,如继续对每个增值的节点进行深入分析,将会为企业内部治理提供更多建议。商业结构。作为企业所需资金和原材料的来源,投资人和供应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三者构成了向外输送产品的群落,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商业结构分析企业的投资人和供应商的数量和资质,以及企业、投资人和供应商的协同关系和协调机制,发现企业与投资人和供应商之间的协作问题,确定企业对资金和原材料的利用能力和潜力空间。利益相关者。除了客户、投资人和供应商,企业外部的另一部分重要资源即是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这一部分单位包括合作者和部分竞争者,其中合作者为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大学、行业协会等,竞争者则是指在同一生态系统中拥有相似生态位的企业。合作者可以为企业提供在资金、研发和人力等方面的各项帮助,这方面的分析以合作者数量、合作者资质、合作项目数量和合作深入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企业经营保障、发展潜力等相关的结论;利益相关者中的竞争者是指可以形成合作关系的竞争者,这部分竞争者拥有相似的生态位,竞争是必然会发生的,但由于短期内市场的不饱和、核心企业所建的商业生态系统不成熟等原因,需要有一定的合作以满足共同市场的需要,分析这一类型的竞争者对于寻找企业短板和制定竞争策略以发挥企业差异化资源的优势有着重要参考意义。社会环境。对于企业而言,政策环境是企业能最直接接触并受其影响的资源,政府的产业政策、市场建设规划、税收政策、补贴优惠以及产权保护、专利战略、标准体系构建等都对企业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支撑作用;部分成员由于自身企业生态位的重要程度较高,也可以通过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慈善活动、鼓励大众创新等方式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经营现状提供宏观背景,而率先对社会环境变化做出响应并充分利用,则可以谋取进一步的企业生态位的提升。

4企业发展现状七维度分析结论

基于企业生态位理论的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实质是对企业生态资源进行梳理,通过七维度的分析,将企业现阶段所能利用的资源的总和进行了归纳。生态资源丰富且具有多样性,则企业的竞争力强,且在未来发展中具有选择的权力;反之,企业生态资源缺乏或者单一,则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在生态系统中易被取代或者被淘汰。基于企业生态位理论的企业分析创新点在于,其通过对企业已利用资源和已获取但未利用的资源进行对比为企业现阶段发展情况的优劣程度做出判断,并从未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据实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和企业发展路径制定建议。对于欲打造以自身为核心的商业群落的企业而言,企业发展现状七维度的分析更具有价值,这种理论方法将与企业的相关方、资源流动链条和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便于企业了解商业群落的建设现状和运行效果,制定群落管理平台的建设策略和搭建方向,完善群落内各单位间的沟通机制和协作体系。

国内商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 国内城市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分析 新兴城市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实践与思考 国内城市道路景观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分析 国际与国内城市安全体系对比与发展规律研究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实践与发展对策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城乡发展理论的认识与把握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 国内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路径分析及启示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分析 西北地区国内城市降水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国内数字阅读发展现状与服务创新研究 浅谈国内城市规划管理的现状与措施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实践与思考 关于我国公共服务实践的初步认识与思考 公共图书馆农民工阅读推广服务实践与探索 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实践与思考 公共文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 3 ] 颜维琦,曹继军.文化上海云上线[EB/OL].(2016-04-05)[2016-08-28]..

[ 5 ] 开封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文化”智慧城市[EB/OL].(2015-09-29)[2016-08-28]..

[14] “文化三明”公共服务平台“文化遗产”[EB/OL].(2015-06-08)[2016-08-28]..

[20] 渝委.重c“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EB/OL].(2016-02-19)[2016-08-28].http:///detail_politrid.aspx?futiid=275237.

[21] 刘炜,周德明.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J].图书馆杂志,2015(1):4-12.

[22] 黄静.虚实融合的图书馆空间互动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