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语文学习总结

高职语文学习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职语文学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职语文学习总结

高职语文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

现状分析

教育涉及到考核方式,不同的考试及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培养,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笔者对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学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做过一次关于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语文课程考试主要存在三个不足:内容结构单一,主要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考试方式保守,一张试卷考之大吉;考试评价不公平,学生的语文成绩仅靠一张试卷便一锤定音,这是不科学的。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这种考试索然寡味,既没有趣味性,更没有开放性,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内容不感兴趣,对考试形式不满意,认为语文考试忽略了他们语文能力的考核与人文素质的检测,更没有发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面对如此尴尬状况,高职语文课程如何实施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就是摆在高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只有对现状进行改革,才能还高职语文课程考试一个崭新而又鲜活的面貌。

改革原则

高职语文课程考试要实现改革,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一)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

同其他课程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民族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语文学科赋予他们更多的是其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只有在考试命题、考试操作上努力体现这些特点,才能做到以课程为核心,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考试内容来源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应由教室小课堂拓展到社会大课堂,导引学生走进社会、关注人生,感受时代气息,使课内与课外相通、基础与能力互现。这是大语文观所倡导的,也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的体现。考试方式也需要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表现欲,如采取朗诵、辩论赛、调查报告、职业角色模拟等活动方式。

(三)体现专业培养的需要

高职语文课程担负着使学生适应社会、满足职业需要的使命。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必须直面现实,调整考试结构,优化考试内容,紧密联系高职院校教学特点,考虑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也就是说,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体现一定的专业特点,真正为专业教学服务。比如,进行语文能力考核,文秘专业应重在口才和写作能力;美术专业、服装专业等应重在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模具专业应重在说明书写作而非法律文书写作。

(四)体现评价的科学性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此,我们关注较多的是教与学的过程,而对语文教学效果评价的探讨却很少。其实,教学效果评价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调节、诊断的作用。何为考试评价?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对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服务的一种活动。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构建,毫无疑问应有相应的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来保证。因为:第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其评价内容由片面走向全面;第二,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决定了其评价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第三,语文学习的渐时性决定了其评价运作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总而言之,语文考试改革在试题设计、考试过程、考试结果分析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测量统计和评价的科学性。

改革构想

针对目前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的不足,其改革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考试内容的改革

考试内容的组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的内容应包括:(1)语文基础知识。一般地把语文知识,包括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汇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文化常识等称为语文基础知识。之所以突出“基础”二字,是因为这些知识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言是最基本的。现在,有人忽略语文基础知识对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认为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素质中可有可无的部分,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一般不是很好,考基础知识有正面导向作用。但在考试命题时要注意基础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不宜太高。语文基础知识检测的目标重在帮助学生将积累的知识加以整理,使之序列化、结构化和熟练化。(2)语文能力。一般认为语文基本能力即是人们所说的也是学生必备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际交往范围进一步拓宽,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语文能力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还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湖南师大程大琥教授提出,学生在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应具备“录”、“译”两种能力。所谓“录”的能力,是指记录文字的能力,包括笔录和机录两种,尤其是后者。学生要提高使用电脑记录文字的速度和准确度。所谓“译”的能力,主要是指对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雅俗对译、古今对译、中英对译。雅俗对译主要是指普通话与方言之间、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转化;古今对译主要是指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转化;中英对译主要是指中文与英文之间的转化。(3)文学鉴赏。人在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有不同的重点,婴幼儿主要是口语模仿;小学生重在字、词、句、篇的学习;中学生强调文章分析。而大学生的语文学习重点则应放在文学鉴赏和文化体味,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这是由大学生的心智发展程度决定的,此时强调的是思维的宏观性、联系性、思辩性,达到对人学、文学、社会学的个人体悟和深刻理解。这应成为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的一个重点。(4)人文修养。这里所说的人文修养主要是指语文人格要素,也就是情感、意志、习惯、性格、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内容。其实,语文考试的内容远不止这些,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考试命题时,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要有一种系统思维。

考试内容的转变现在的语文考试过分地依赖教材,为考试而考试,导致学生为了追求学分而死记硬背;考试重点偏颇,不注重考查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缺乏综合性,也缺乏时代感,更缺乏训练学生应对生活的准备的内容。从被调查的几所学校的现行语文试卷来看,仍然重在识记题、静态题,缺乏知识运用与理解的题目,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进一步激发。这样的考试单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总而言之,高职语文课程考试在试卷内容上要实现两个转变:由知识题为主转变为能力题为主;由识记型为主转变为应用型为主。

(二)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形式的改革语文考试的方法,既取决于考试内容,又取决于考试目的。我们可以摒弃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考查与阶段总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用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这种考试形式的改革是符合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要求的。

考试类型的改革职业类院校语文课程考试的类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笔者概括为两种,即单一型和综合型。所谓单一型考试,是指每次考试的内容只有单项,专门考查学生的某一项语文能力或语文知识,可以是文书处理,也可以是演讲比赛。这种考试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和进度进行的,而且一个学期可以多次进行。这样的单项考试要求学生全部参加,并将成绩记录在案,并允许考得不好的学生自愿多次补考,一直考到满意为止。所谓综合型考试,是指期末的考试,这种考试要求考试内容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能力题目,尤其是综合性的主观题目,以考综合题为主。

(三)考试评价的改革

语文考试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激励、调节、导向作用,怎样评价学生成绩是关键所在。恰当的、合适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学习成就感;反之,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评价原则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面性原则;第二,过程性原则;第三,个体差异性原则;第四,多主体参与原则;第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评价途径在进行评价时,要拓宽评价渠道,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改变目前单一的评价方式为既有教师评价、又有学生互评,还有学生自我评价的多主体评价模式。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评价范围高职语文课程考试的评价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平时考查、观察并记录;(2)期末考试;(3)课外学习。我们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在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中,突出平时成绩的价值。对学生平时语文成绩的考核评价,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学习努力情况的不可测性及思维的多样性,宜粗不宜精,以模糊为主。同时,课外知识有助于深化课堂语文学习,所以语文成绩评价中不能忽略课外知识学习。课外语文学习指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考察、写作、查阅工具书、上网查阅资料、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等等。

高职语文学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语文 教材 建设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便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良好条件。但由于五年制高职办学历史不长及办学的多样性,在基础语文学科的教材建设上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一味套用普通高中教材模式,没有职教特色,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建设符合教学实际、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一、认真调研,科学编制五年制高职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标是具有指导性的法规性文件,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进行明确定位,同时对教科书的编写、教学与评价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建议。有了课标,编写五年制高职教材时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语文课标编制的基本原则

1. 基础性。五年制高职的生源来自初中,因此语文教学应强调基础性。语文学科本身又是一门基础学科,编制课标时要重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2. 整体性。五年制教育学制较长,课标编制时要考虑其整体性,形成有层次有交叉的立体课程结构,既要承接初中语文教育,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又要为学好专科阶段专业课做好准备。

3. 实用性。编制课标时要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充分考虑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各项语文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提高听说读写等诸方面的实际应用水平。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标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总目标要突出反映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如联系社会生活进行主动探究性学习;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根据不同场合进行恰当机敏的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熟练地运用常用的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段落和篇章;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会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熟练运用各种文体写作等。

阶段目标包括分成六个学期段,每个学期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应用文和语文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对总目标进行细化,突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关注,兼顾专业实用与学生的职业生涯。

以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第一学期为例,阶段目标的具体表现:

1. 阅读。(1)培养理解叙事类记叙文中叙述的要素、线索、顺序和详略的能力。掌握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法。学会围绕主旨进行选材和谋篇布局。(2)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一些现代文段落和文章。(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4)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5)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和作品思想内容;背诵一些段落和篇章。重点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用现代汉语语句通顺、忠实原意地翻译文言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行文详略有致及语言表达方面的一些特点。认识一些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6)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汉魏文赋的简况。

2. 写作。(1)了解书信的概念及种类;了解一般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写法;了解专用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写法;能写常用书信。(2)记叙文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3)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4)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5)熟练运用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6)语句规范通顺,标点基本正确,不写错别字。(7)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3. 口语交际。(1)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并做到语音清晰、响亮,仪态自然大方。(2)掌握复述的要领,能紧扣原文中心,在把握原文主题的基础上作创造性复述。(3)学习交谈的技巧,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境,得体地进行交谈。

4. 应用文。(1)理解计划和总结的概念。了解计划和总结的种类与特点;了解计划和总结的联系与区别。(2)初步学会计划和总结中常见类型的写作。

5. 语文实践活动。(1)编制自己的家谱。(2)选择一处爱国教育基地,进行参观游览,写下一份观后感受。

二、强调实用,明确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编制的基本要求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语文教育不仅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还应具有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作为基础文化课的语文,所培养的语文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向高层次发展的基础,也是作为未来一线技术、管理人才和各行业熟练劳动者的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格形成的基础。

(一)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语文教材的编制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能力,又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历来注重人文关怀,追求身心双修,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体现崇高理想、高尚人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突出真、善、美,有助于帮助五年制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合理选择中外名篇,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感受其中蕴涵的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和品味。教材的编制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助于学生提高生命质量,提升人格,完善人性。

(二)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应用文写作和阅读能力是工作岗位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客观要求,教材编制时要充分考虑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经营的一线人才,没有基本的应用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很难胜任自己的工作。教材编制中,要形成应用文系列的科学体系,既要有应用文知识,又要择取与生活紧密联系、突出时代特点的例文,如调查报告、广告文案、产品设计书等。通过呈现的各种例文,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应用文写作水平,为学生提高综合职业竞争能力提供重要资源。

(三)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音清晰、语意流畅、表达准确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素质,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求职、协商、交流、演讲等实用口才能力。在教材的编制上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性强的口语交流情境,设计有一定趣味性的言语交际活动,为学生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提供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机会,如即席发言、辩论、采访、演讲、推销等,内容贴近生活,丰富有趣。尽量编制多种形式的语文教材,包括视听媒体、影片等,为学生展示职场语言应用的范本,给学生真实的现场感,拉近职业生活和语文教学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是学生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有机组成,不仅应该满足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形成一定职业能力的要求,还应满足学生追求人格完美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在教材编制上,重点篇目、一般篇目、课外阅读提示的安排上,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不懈渴求和对自身学习能力提升的愿望。如在课前设计预习提示,点明单元学习重点,课后练习设计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和思维活动的空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开发智力,发挥潜能,为终身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三、及时评定,建立健全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监控和评估体系

教材评估是对教材编写质量的科学评判,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语文能力的重要工具,开发出来的教材要接受严格的评估和认定,不断进行修订,因此建立客观、科学的五年制高职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一)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

教材评估工作必须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导向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原则。评估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力求简便易行。教材评估标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思想性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特色。

2. 逻辑性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教材体系能反映内容的内在联系及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特有的思维方法。

3. 学术水平能反映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和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能完整地表达语文课程应包含的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结构严谨。

4. 教学适用性 符合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便于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绪论、正文、习题、思考题齐全。

5. 语言文字 规范、简练、符合语法规则,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叙述生动。

6. 图文 配合恰当、生动,图表清晰、准确,有一定趣味性。

评估标准由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指标组成,指标间有一定逻辑联系。制定的指标体系要实现上、下级指标的一致性,下级指标是上一级指标的具体化。同时,指标标准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即同一层次的指标与指标间内涵明确,外延不重复。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的评估标准要既能对教材的编写、使用情况进行度量,还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标准体系尽量做到条目简明,末级指标的内容可测量,可用操作化的语言表述结论。

(二)推行切实可行的评估办法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评价原则上为两年进行一次,由省教材编制委员会统一领导,分专家组和使用学校组双线进行。

1. 专家线。教材编制委员会组织评审专家明确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的评估目的、方法、步骤,以及对评审教材的具体要求等,统一思想,统一评审标准。

评审实施阶段,要求评审专家在评价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时要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严格进行评审,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审专家认真阅读教材后,量化打分,填写质量评审表,撰写对教材的总体评价,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评审结束后,专家组将评审结果汇总,将被评教材按分数高低排序,然后将评审结果在网上公示,以保证评审结果的公正和公平,对优秀的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进行表彰和奖励,并推荐各学校使用。

2. 使用线。各使用学校负责组织教师、学生集体评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力争实行网上评价。各使用学校做好表格发放、回收、统计和保管等工作,并将评价结果汇总表送教材编制委员会。

对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制进行分等级评估,在严格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确定ABC三个等级的评价标准,每一个标准都应细化、量化,避免个别教材以次充好。其次是要及时检查教材的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访谈等手段请一线教师及学生对教材的实际效果作出评价,整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评估标准。ABC三级指标各有权重,权重的比例尽可能科学合理。问卷可以从下方面着手。

(1) 教材的编写质量A文字规范、简练,符合语法规则;B文字较规范,简洁;C文字尚可。

(2) 教材的编排质量A编排质量高、风格鲜明、文字准确、色彩和谐;B编排质量尚可,色彩搭配较好;C编排质量一般。

(3) 教材的内容安排A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便于学习;B有启发性,学习较方便;C启发性一般。

(4) 教师讲授的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A密切相关,并有适当的发挥;B有一定相关性,教师发挥不大;C相关性较低,教师另讲其他的内容。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编制委员会和使用学校建立教材质量跟踪调查档案,为教材改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卢双盈.职业学校教材建设中的问题与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3,(25).

[2]杨启亮.热爱语文:一种语文教学目的论的解释[J].语文教学研究,2003.1.

[3]田耕.试论语文的人文性与个性化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6.

[4]李克坚.现代新型语文教材应有的特性[J].教学与管理,2004.4.

[5]邓香莲.职教教材出版重视应用为前提[N].中国教育报,2005-09-29 ,(3).

高职语文学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 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语文 教学模式 作用

目前,在高等职业类学校,语文学科面临着尴尬局面,很多学生对学习语文提不起兴趣。这一方面因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师和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另一方面则与我们的教学模式程式化、形式呆板,教学中师生缺少情感互动有很大关系。高职语文课堂已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给学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学生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认为没有学习的必要。其实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文,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载体,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对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和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发展都极其关键。学好语文对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甚至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怎样才能改变语文学科目前的现状呢?怎样才能激起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现代化,为高职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把一个个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培养适应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单靠教师以讲授为主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布道式”教学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应该逐步把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引进高职语文课堂,改变现有的教学状况,以多种教学形式贯穿课堂的始终,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好地发挥语文科目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它能够把文字、声音、图像、图形集于一体,很好地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授《神奇的极光》这篇科技性说明文时,学生在生活中从未接触过极光,不知它为何物,学起来自然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如果再一味地讲解更会增加学生对文章的厌恶感,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十分有限。于是我在讲课前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多方面展现极光图像,模拟极光在空中的运行情况,让他们边观察边自己总结极光的特点,然后再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壮观的极光图像刺激了学生的感官,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强烈欲望。整个课堂学生非常兴奋,思维也变得很活跃,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甚至有些学生还对极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致,课后主动询问。我也趁热打铁留下若干问题让他们自己上网查询,下次上课共同讨论。这种教学效果仅仅靠一般的插图是不可能达到的。可见,在高职语文课堂上恰当灵活地使用电教媒体,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也就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整个学习过程也会变得趣味盎然,学生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同时又加强了网络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

二、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创造精神。

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同于高中生,他们学习语文主要不是为了升学。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当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心灵空间,在学习中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规律,同时传递给他们大量的信息和多种多样的观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胸襟,提高他们创新的自觉适应能力,使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充满主动性,活力和创造性。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学习中获得自信、自强和成就感。但是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负责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教学中只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把他们看作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一个个的主体,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语文课堂也失去了吸引力和活力。

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使得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可能。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些线索(比如搜索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在学习中逐步成长为在信息时代具有自主获取知识、探求知识能力的青年。高职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可以说是老师、同学最为头疼的,由于时代的隔膜、语言的障碍,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学得痛苦,学习效果很差。网络技术的运用也为文言文的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比如在学习《论语八则》的时候,我并没有逐一给学生讲授每则阐述的哲理,而是把班级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布置好任务,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资料,结合现实讲讲自己的感受、理解,然后小组之间再展开辩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进行讲解课文、分析课文,更没有单调地讲解、背诵,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同时很自然地就领悟了深刻的道理,在辩论中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面对网上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素材学生必须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加工,这就要求他们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已不再是简单的记忆和储存。因此,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学生在处理众多的学习素材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以前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及机械记忆,变成了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促进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们对美的感受具有可感性和直接性,文学作品也不例外,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形象,文学作品的美就不复存在。高职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一些文质优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作品。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创造出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黄山的秀美、西湖的艳丽、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荷塘月色的恬静淡雅,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迷人风光。此外,婉约缠绵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豪迈奔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都充满着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美的特点,运用电教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他们感知到美,从而热爱美。例如,赏析《雨中登泰山》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现出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追蹑作者的踪迹,神游“五岳独尊”的泰山胜景,领略那“雨中的山岚烟云”,“水墨山水画似的层峦叠嶂”,让学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产生审美的情趣。在引导学生神游泰山获得美感后,应带领学生更进一步探寻“悬崖棱蹭”,“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目视而脚不随”的画面效果,形象地再现作者不畏艰险、敢于攀登的勇气和毅力,由此学生也就自然领悟到作者想揭示出的“要领略无限风光,必须努力攀登”的哲理。在生动、形象、具体的过程中,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如身临其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家作品,受到审美感染,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由感知形象的外在美到感知形象蕴涵的内在美,逐步深入,学生全身心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心有所感,情为所动,从而更加热爱美、向往美、追求美,进而提高文学修养,培养出良好人文素养,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而这些单单靠教师的一张嘴和单调的文字是很难达到的,所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学生只有亲眼看到美的画面才能迅速把这种美传递到大脑,获得美的感受。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走入课堂,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辅助,学生在它所展示的仿真环境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加速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总之,在高职语文课堂上充分运用电教媒体、网络技术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高职语文课堂教学。

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现代技术教育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教育报.

[2]李克东.网络教学环境.暨南大学出版社.

高职语文学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张华(1975-),女,河北徐水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北京100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HR20110845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68-02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入学年龄大约在十五岁左右,正处于对社会积极探索的阶段,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情感容易激发,参与意识较强;但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所以认知程度较低,自控力不强,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特殊的教育群体,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引导下,针对学生特点,科学进行课程整体设计,高效率高标准地完成语文教学,是摆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课程定位及目标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是一门面向五年制高职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与高中语文相比,它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完善,内涵建设更有深度,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为突出;与普通的大学语文课程相比,它弱化了理性思辨内容,突出了实用性,彰显了职业特色;与三年制高职语文相比,它更注重“兴趣引导”、“习惯养成”,在“低起点、等标准”的学情基础和要求上,小跨度,多台阶,更强调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本课程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设计思路;面向五年制高职学生,立足于语文综合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渗透优良品德、美好情操、科学精神、职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应用性、人文性、审美性四个特性,把课程打造成为融知识、理论、实践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为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以上理念,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领会口语交际规则、策略及其他相关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技能、写作表达技能、摄取整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修养,铸造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笔者依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根据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系统设计,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顺序,将课程内容分为“语文基础模块”、“语文职业模块”和“语文拓展模块”三个学习板块,积极构建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平台。

“语文基础模块”立足于通识教育,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点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训练,以处世美德、古韵词赋、人生感悟、科学精神、职场起点等人文主题来组织篇章;力图通过对文学范文的深入品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对同学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

“语文职业模块”安排口语交际与应用文写作两项内容,它是适应学生职场需求的职业语文模块。此模块通过介绍、洽谈、接待、主持、汇报等职场口语交流的情景训练,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等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求职、调查、请示、策划、招标等职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力图通过这些情景训练,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的听、说、读、写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场交际能力、职业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

“语文拓展模块”是综合应用语文知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的拓展性学习环节,它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因为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所以笔者就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依托选修课、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开展学习。目前,开设了“《诗经》的艺术魅力”、“《红楼梦》赏析”、“话剧欣赏”、“外国文学作品赏析”、“企业文化”等选修课,并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书法竞赛”、“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依托“子衿”文学社等社团进行拓展性学习。

本门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编排,设计了“兴趣培养、习惯养成―能力提高、实践训练―拓展强化、综合提升”三个阶段,“小跨度、多台阶”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以适应社会及未来职业的要求。

三、课程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模式,即任务式教学模式、链接式教学模式和研讨式教学模式。

任务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特定的任务驱动,以实践应用情景为导向进行教学。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时,可设定这样的任务:模拟求职。学生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就必须了解如何撰写求职信和个人简历,如何求职应聘。学生依据任务,分成小组,共同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掌握求职信、个人简历的写法,学习求职面试的技巧。之后,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求职者、面试官等角色,完成模拟求职的学习过程。“任务驱动――实际语文情景演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将来的择业就业做好了准备。

链接式教学模式即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找准语文课程与专业知识相互联系的关节点,进行学科链接。这种教学模式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激发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如在对广播电视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并在表演过程中添加音频视频效果,学生就会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及相关软件进行编排剪辑。这种教学模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即挑选一些难度较小或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章节,先让学生自学,上课时安排学生主讲,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评论。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进行了综合实训,锻炼了自学思考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培养了自身素质。

教学中,在综合采用上述三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还根据教学要求合理运用诵读品鉴法、情境创设法、讲授理解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并鼓励学生掌握“质疑―探究―发现―应用”的学习方法,使“教师教”与“学生学”形成积极的双边互动,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应用文写作之调查报告的教学中,笔者主要使用任务式教学模式。学生(通信网络专业)首先领到任务单,调查ADSL客户在使用宽带过程中遇到哪些技术故障并归纳总结,指出解决方案,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格式如何,有哪些写作技巧,这是教师要教授的内容(“教”),也是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学”)。随后,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训”),如调查问卷的设计、报告标题的拟定、主体内容的结构等等。在学生掌握了理论性知识之后,教师将其分成小组,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做”),之后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总结(“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探索适应高职模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行动为导向,力争融“教、学、训、做、评”为一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职业技能。

四、课程资源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需要达到的语文水平,学校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语文(基础模块)》《语文(职业模块)》以及《应用文写作》教材,并且选用了与之配套的练习册作为学材。教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媒介上课,课堂信息密度大、容量丰富。同时,笔者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环境、电子阅览室,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便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体现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目前,本门课程正在积极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人文景观、校企合作单位等资源,积极开展“大语文”学习。

在课程资源方面,从课本到多媒体讯息,再到网络平台,最后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学校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资源平台。

五、课程评价

在语文学习评价过程中,学校还原了考试的本来面目,把它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将结果性考核转变成“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加大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校依据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价值标准,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基础上,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奖励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评价主体方面,学校改变了以往考核主体的单一性,采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期末考核中,将学习过程成绩、语文实践活动折合在一起,共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在期末测试中,加大对语文综合能力、知识运用等方面的考查,突出对学生的能力评价。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运作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高职“语文”课程要遵循职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培养语文基础能力上,突出实践应用性和职业特色。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开展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职语文学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语文 教学改革 功能定位 课外阅读

随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教育因其重技能的培养而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与此同时,高职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语文在内的基础文化课程却因其性质而被边缘化,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将语文课程“踢”出高职教学的课堂。因此,高职语文身陷于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是广大师生对高职语文学科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语文教学活动只是延续中学传统语文教学应试模式,没有认识到对培养高职学生能力的实际要求;二是教师教学方法、手段陈旧,给学生一种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和中学一样,以奠定基础和积累知识为目的,教学模式无异于中学的教学的印象,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基于此,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深化改革,探寻扭转困境的可行之策,使之真正为造就实用性高素质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一、明确语文教育功能定位,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高素质包含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素养等内容。高职学生掌握某种技能,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生存问题,但发展空间很小。只有那些既掌握一定技能又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毕业生,才能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必须围绕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这一重心。而放眼当下,如今的高职毕业生,普通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人文知识匮乏、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高职院校没有专门设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又像马克思所说的“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1],有巨大的包容性,因而,通过赏析文学作品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承载着祖国辉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内涵,也使语文课程对学生人文精神、人格的完善成为可能。著名教育专家于漪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渗透着情感教育、人格教育。”[2]高职语文教学要通过文学欣赏与作品熏陶,让学生拥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受到真、善、美的道德熏陶,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和精神境界,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健全人格等思想素质。如果简单地认为语文课程可有可无,对于语文课程的传统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就会缺失,不利于职业教育目标的达成。基于此,高职语文教学必须一改照本宣科模式,变为多层次、多形式的大语文教育,真正为造就实用性高素质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二、依托教材,拓宽教学内容,形成模块教学。

1.名篇、美文赏析模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做法是以现有教材为基础,整合四册教材中的古今文学名篇,还加入既具有时代气息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美文佳作、富有启迪励志的传记故事等内容。整合后的模块内容兼顾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在编排教学内容时,打破一贯的以文体为系列的形式,尝试以专题形式来组织材料,如“直面人生”专题,推荐如史铁生《我与地坛》,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这些身残志坚的名人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让学生体会其生活的不易、意志的坚韧、内心的高大,从而励志成才。

2.应用文写作模块,提高学生的专业写作应用能力。《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职校学生“学会写作常用和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五年制高职第四学期教材就是对这一模块的强化性教与学。教学内容除了新闻、求职信、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等常用的应用文的撰写外,还要求结合不同专业,进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比如商贸专业训练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机电专业掌握操作流程说明书。由于整个学期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势必会很枯燥,我在教学中就力求创设仿真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我在教授新闻、启事的写作时,就拿着《张家港日报》、《扬子晚报》、《南方周末》走进教室,先让学生读报、看报、谈心得,然后讲解写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最后学生仿写,相互评析,反响良好。

3.口头沟通,提升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样是进行“介绍、交谈”训练,在掌握基本要求的同时,不同专业应突出各自侧重点。比如财经、贸易专业应补充“商务洽谈”;文秘专业可补充“礼仪、致辞、演讲”。在口语交际训练的施教过程中,还可以把学生带到虚拟的专业场景中进行训练。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设置售楼员向顾客推销房屋的情境模拟训练;对于机电、数控专业的同学,可在数控车床的咨询和洽谈情境下进行训练。除此之外,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辩论赛、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课前三分钟演讲等活动。在训练过程中,还应该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团队合作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高职学生在初中虽然接触过一些文学作品,但迫于升学压力,陷入字、词、句、段等应试的题海中,无法细细品味、欣赏作品之美。课堂教学时数有限,要想在课堂内大量阅读经典名著,是很难做到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可以在课堂内共同诵读欣赏,大部头的作品只能节选其中的精彩片段赏析,而原著只能在课堂内提纲挈领地介绍,全文阅读要在课外。语文教师首先要比学生先行一步,有广泛的阅读情趣才能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善于利用所选教材的内容,把必讲的讲精讲活,并留下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在每学期初,教师都要给学生列出阅读书目,推荐有代表性的名家、名著,乃至时下报刊的精品杂文、美文。缺乏课外阅读这一源头活水,学生的词汇、语言、想象就会近于枯竭,学习兴趣就会丧失殆尽。语文教师应该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起导向作用。

四、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扩展视野,提高学习能力。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巨大变化,书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网络所蕴藏的教育资源是巨大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缺少升学的压力,自控能力弱,迷恋网络现象尤为普遍,教师一味地制止学生上网,会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网络的娱乐功能为学习功能,帮助学生学会网上查资料和进行网上阅读、写作、交流等能力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语文学习、应用能力就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五、丰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语文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图片、影视等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语文课堂变活,调动学生全方位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只要高职语文教育的一线教师们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明晰语文学科的功能定位,多学习,多摸索,就一定能走出当前语文教育的尴尬境地,真正发挥好造就实用性高素质人才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