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行业;大数据分析;绿色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big data have become the new trend and influenced the oper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of enterprises on the global scale, accelerating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of conservation culture, China's electronic industry has many problems in data platform, recovery mechanism and policy mechanism.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industry should make use of the functions of big data such as accurate analysis, predic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to strengthen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build the management alliance for the green supply chain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green incentive policie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big data analytics;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为污染环境的重要行业――电子行业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且有效保护环境是当前该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当前形势下,要求中国电子行业必须在其供应链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产业良性循环。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将“绿色化”和“环保意识”理念融入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副作用最小,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1]。

目前理论界已分别对大数据和绿色供应链作了许多研究,但结合具体行业的不多,就大数据时代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电子行业中的实施状况进行进一步研究的还很少。为此,本文将大数据引入到我国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进行研究。

1 大数据时代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要求

1.1 外部环境的要求

1.1.1 环境方面的法规及贸易壁垒

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跟电子电气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最常见的是欧盟制定的WEEE和ROHS,以及国际化标准组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例如,WEEE规定欧盟各成员国电子电气产品应达到回收目标4kg/人,目标回收率在70%~80%之间,而这个指标大部分中国企业做不到。

据我国对外经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平均有100亿美元(较2006年50亿的提高近150%)产品出口难以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而受到影响和冲击[2]。绿色贸易壁垒正在成为我国电子行业对外贸易的主要关卡。

1.1.2 大数据对电子行业的影响

大数据是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然趋势。数据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看作是重要资产,拥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政府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3月22日,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拉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其将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并表示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3]。因此,大数据对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及早站在行业管理的制高点,无疑是行业制胜的重要法宝。

1.2 内部环境的要求

1.2.1 现实环境的驱动

从2003年起,我国进入家电报废的高峰期,每年至少要报废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500万台洗衣机;目前,全社会电脑保有量近2 000万台,手机保有量1.9亿部,其更新速度远远大于家电产品,淘汰数量近亿台[4]。这些电子产品若没有妥善处理,其所含的有害物质如铅等重金属会因为随意丢弃或掩埋的瞬间渗入地下,造成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如果焚烧的话,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等会进入空气,造成大气污染。

1.2.2 客户需求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产品,甚至十分依赖,许多电子产品几乎天天贴身使用,对于这些产品,人们除了注重功能、样式、性能以外,还很担心电子产品的辐射是否影响健康、制造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都要求企业开发和推出绿色产品才能赢得顾客的长期信赖。

2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企业环保意识还需增强,现有的观念尚待改善

在观念上,我国许多电子制造企业往往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甚至认为环保不是我一个企业努力就有效果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不会产生效益的,没有认识到这也是提高企业声誉的有效途径。这些观念都会影响到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数据成本、绿色要求成本上升,管理要求提升

为了节约成本,进行精准的数据预测需要购买数据库、培训数据分析工程技术员,前期总成本将上升10%左右;同时,为达到环保标准,电子制造业必须额外增加绿色材料、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等支出,总成本也将上升10%~15%,除了要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企业还需具备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这对电子行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2.3 缺乏大数据库的支撑,更缺乏对数据分析的平台和软件

海量的数据是大数据发展的基础。我国电子行业数据资源总量较低,相应的数据分析技术较缺乏,难以满足大数据大规模应用的需求。电子行业数据分析的平台和软件更是屈指可数,尚无法支撑起整个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数据基础要求。这方面,国外又一次走在我们前面,特别是近年来以开源模式发展起来的Hadoop等大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及其相关产业已经在美国初步形成[5]。电子行业若想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上有创新,必须掌握大数据关键技术,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才能事半功倍,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2.4 回收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电子产品回收机制不完善。以手机电池为例,随着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智能手机普遍存在待机时间短的问题,电池过度充电或者使用电压不稳定的充电宝,都会导致电池寿命锐减,有的顾客反映手机电池使用几个月就充不了电了,只能更换新电池,但是商家出售原厂电池,却对旧电池没有回收机制。我国电子产品回收目前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卖给走街串巷的小贩,这种方式容易被买方压低价,挑三拣四,挑肥拣瘦,而卖方也只能无奈接受,总比卖废品强。二是商家隔阶段进行的以旧换新活动,但这种活动涉及产品、区域,持续时间有限,很难成为主流。

2.5 国家相关法律体系、市场政策机制不完善

国家政策和激励机制是促进电子行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动力。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尚缺少推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激励机制,如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及措施等。这些机制的缺乏将阻碍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的实施和推广。

3 大数据时代我国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考

3.1 利用大数据加强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目前很多先进的现代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的技术特征,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无线传感网络、卫星技术等高新技术[6]。这些技术的应用要产生大量数据,形成海量数据[6]。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中进而挖掘和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供企业决策,是电子行业大数据战略的核心所在。

3.1.1 核心企业战略上的支持,联合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大数据分析平台

在电子行业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首先要制定绿色战略,实现自身的绿化,然后基于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向企业外部延伸,向供应链的合作伙伴提出“绿色”要求。在此基础上将大数据理念引入供应链中,积极构建绿色资源大数据库、数据分析系统,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3.1.2 利用大数据对数据预测的优势把握产品设计关

要想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关键是研发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该产品在后期生产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报废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使用绿色环保零部件对电子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在大数据平台上,研发设计人员可以很方便地挖掘出供应链其他环节中有价值的信息,如在生产中、销售中新产品可能遇到的问题,消费者在使用中反馈的意见问题等。这些信息都将成为研发设计重要的参考。

此外通过大数据平台,还可以分析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进行市场需求预测。这些信息以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资料的收集分析才能获得,而运用大数据平台,研发设计人员可以实时得到这些数据,及时改进产品的设计方案,加快产品更新的进程和对客户的响应时间。

3.1.3 利用大数据实现电子产品环保安全追溯

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电子产品建立统一的“身份信息”,从零部件采购、生产到产成品销售全过程,消费者可以使用产品条码通过网络、手机终端快速查到相应的信息,从而得知自己正在使用的电子产品是否含有有害化学物质,或者含量是否超标,辐射大小,碳排放量多少。这样做的目的既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也是对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进行市场监控。

3.1.4 利用大数据构建电子产品的产业循环渠道

电子废弃物中很多含有铅、砷、汞、锑、铍、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等有毒有害成分,同时也含有很多有价值的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如玻璃、聚酯、稀有金属等,如果将其合理利用,则可变废为宝。

消费者购买产品主要通过实体店和互联网两种渠道,在商家信息系统和互联网平台就会存在大量消费者购买数据,一般来说,购买量就决定了一定时期后的报废量,应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搭建大数据平台建立回收体系。可借鉴百度回收站的做法,用户只要打开百度回收站应用,对家中的待回收电子产品进行拍照,该应用就会自动显示出该电子产品的类别和回收价格等信息;用户填写相关资料后,就会有正规回收厂商上门回收。这正是利用百度大数据技术,把用户和回收厂商联系起来,实现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这种做法容易形成规模,使得电子产品的回收就像网购一样方便。

3.1.5 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以科学抉择为准绳,有效降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本

电子行业要将“绿色”引入供应链中,许多企业担心成本会上升。因此,以精准的数据分析为依据,以科学的抉择为准绳,是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的关键。本文多次提到大数据以及数据分析,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要求以数据分析为抉择的前提,不能随意拍脑袋决定。在数据库及分析方面的成本中,应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好,分析好,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做大做强,提高效益,如我国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聚石塔”平

台[7],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在选址及投递等方面的成本。

3.2 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联盟,高效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提高行业竞争力

从发达国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来看,要建立大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平台,要完整的实行“绿色化”管理,单靠某个企业是不行的,应建立一个行业联盟。绿色供应链管理行业联盟就是在行业内和行业间建立的一种实施“绿色”管理的行业联盟,它不仅是一种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集合体,同时也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标准集合体[8]。所以,对正处于绿色供应链管理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说,通过形成绿色供应链管理行业联盟,充分发挥各联盟企业的优势,来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在绿色供应链行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增强环境管理意识,最终实现供应链行业的“多赢”[9]。

3.3 完善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政策和措施

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符合国情的环保法律体系,强化污染排放标准的监督与落实,为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鼓励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绿色化”行业标准,起到行业约束和管理的作用。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性或限制性措施来激励和引导绿色供应链管理主体的行为,促使企业行为与环境相容。

4 总 结

综上所述,在电子行业的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大数据精准分析和绿色化是行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关键的节点,由于我国现阶段尚缺乏大数据库及数据分析平台,市场机制不健全,成本高昂等问题阻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的顺利实施。为促进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及早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平台,构建产业循环渠道,完善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政策和措施,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联盟,高效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有步骤地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中的实施,实现电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庆华,曲英. 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统计分析[J]. 管理科学,2005(4):2-7.

[2] 张汉江,吴娜,唐维.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对策分析[J]. 生态经济,2006(5):241-244.

[3] Meghan M. Biro. Why Big Data is a Big Deal[J]. Leadership, 2011(10):55-56.

[4] 杨静,熊凌. 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模型的构建分析[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24-27.

[5] 唐永建. “大数据”现状及发展浅谈[Z]. 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3.

[6] 张天琪. 大数据时代农产品物流的瓶颈及突破[J]. 商业时代,2014(18):10-12.

[7] 王辰越. 大数据:未来的新石油[J]. 中国经济周刊,2013(4):62-63.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好又多连锁超市 总体成本控制 诊断 改进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成本费用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一、好又多超市成本控制的诊断分析

1.好又多超市成本控制的优势

好又多超市成本控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采购环节上,即它有着自己的商品配送部门,统一对各分店进行配送,即有着良好的物流成本控制。

2.好又多超市成本控制的不足之处

(1)各分店规模和管理结构不健全

目前好又多连锁超市属于混合业态经营方式,有下属分店36家,其中标准超市有12家,大型卖场6家,便利零售店多达18家。其分店规模有大有小,没有实现标准化,而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却是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只有对门店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模,才能体现连锁经营的优势。好又多超市采用统一采购和进货的店面比例只有15%一30%,仍实行传统的单店采购和进货,从而未能取得因大规模采购而带来的优惠进货价格,故在销售价格上无竞争优势。

(2)对供应链缺乏控制能力

企业的总体成本控制要求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而供应链则是行业价值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超市竞争激烈使得各大超市对市场或渠道的控制力在减弱,并导致超市在各方面的议价能力相对减弱,对上游供应的控制力也在削弱,供应链管理风险加大。桂林市2006年以前,只有几家大型超市,并且都是当地的为主,而好又多是在八桂大厦开业的超市,是桂林单店营业面积较大的一家,并且销售情况非常好,在桂林超市业态中处于寡头垄断地位,因此供应商都千方百计的想进入,好又多能获得非常优惠的条件,议价能力很强,有些供应商甚至不惜亏本销售。但是到了2008年,桂林超市可以说已进入完全竞争阶段,几公里的圈子散布着的大大小小超市、便利店上百家,各超市进入了残酷的肉搏战。好又多在桂林超市中的地位明显下降,议价能力减弱,缺乏持续整合供应链的能力。

(3)缺乏买断经营的自有品牌商品

长期以来,为了规避经营风险,好又多超市都采取了代销的经营方式,把风险转嫁给了供应商。这种扭曲的关系使双方都有相当的利益损失:一方面,供应商的大量流动资金被超市占用,既造成生产规模无法扩大,又使生产成本无法大幅度地下降,不但生产商的利润微薄,超市进货成本也居高不下,双方都难以提高赢利;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商必须处理因滞销而退货的商品,要花大力气去推销,因而大大影响了新产品的的研制和开发,零售企业也难以增加新的品种,对顾客的吸引力自然也被削弱不少。

二、改进好又多超市成本控制的建议

(1)加强连锁,壮大规模,实行标准化管理

针对好又多各分店规模和管理结构不健全,组织程度不高,混合业态经营的特点,超市需要对现有连锁模式和销售网络进一步完善健全,通过人员的动态培训、现代化商业零售技术的运用及品牌和资本的双重运作,结合当地运输业、存储业现状,采取多种方式结合使用,增强企业在大竞争局面中抵御风险的能力。超市的连锁规划应从窄小的本市市区向周边城市扩展,通过联营、入股、租赁、兼并、特许加盟等形式,逐步发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各类连锁形式,向连锁规模要效益。对连锁超市所处地带人流量不大的分店,可以将小型的便利店进行合并成为较为标准的大超市,从而形成规模效应。

(2)与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真正的市场竞争并不是超市与超市竞争,而是各自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超市作为零售业处于市场动态的最前沿,在供应链系统中扮演主导企业的角色。超市发挥供应链终端的作用必须要使整个供应链是一个非常平稳、光滑、顺畅的过程。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无缝链接与合作。而超市对供应商正常利润的攫取,使得供应商无力积累,必将迫使一些供应商不得不以降低质量为代价降低成本,这最终将损害超市的利益。因此,超市和供应商应从竞争走向合作,进行供应链革命性重组,达到一种有利于双方的均衡状态。

(3)对一些商品实行买断经营,开发超市自有品牌

在现阶段,由于市场竞争和生产力的发展,连锁超市为了细分市场和增强竞争优势,必须实行自有品牌战略。所谓的自有品牌,是指超市在销售的商品上使用自己开发设计的品牌而非生产者的品牌,通过品牌差异来获取竞争优势。也就是说超市拥有商品的品牌开发权,而生产商只是负责生产,超市要一次性买断商品,承担相应的风险。自有品牌是后向一体化的战略,超市加强了和生产商的合作,获取了价格优势和利润好处。

在我国,以连锁经营为鲜明特色的现代零售企业正迅速崛起,加强连锁,壮大规模,科学的实施成本控制是我国零售连锁企业降低经营成本、适应竞争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供应链 融资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近年来全球金融机构最关注的一项金融业务,逐渐成为我国金融机构贸易融资市场和产品的主流。主要原因是供应链融资不仅仅让中小企业能够实惠,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也可以获得业务和资金管理方面的支持,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质量和稳固程度,最后形成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多方共赢局面。根据归纳不同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可以总结为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一、供应链融资构成要素与融资模式分析

(一)供应链融资构成要素 供应链融资主要有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组成,在供应链融资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核心企业是具有供应链大局观的成员,在与上下游交易中处于谈判的优势地位,在融资市场具有更高的信用等级;供应链中小企业成员是供应链金融的直接受众,进行供应链的中小企业往住凭借其在劳动力成本、非核心的产业专业技能和特殊渠道方面的优势立足于供应链,并集中于低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演变成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财务战略伙伴,其共同的利益源于综合财务成本降低和流动性补充所带来的供应链运行的稳定性,并由此派生出新增的商业利润和金融服务收益; 第三方物流在银行与供应链客户的关系中扮演着银行人的角色,不仅代表银行管理和控制质押物,还对受信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某种程度的现场监测,为银行提供预警信号,并在应急处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供应链融资模式 现阶段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三种,分别是融通仓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中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如下:生产企业先以其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反担保品或质押物存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开设的融通仓,并据此获得合作银行的贷款,然后在其后续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质押产品销售中阶段还款。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质押物的保管、信用担保、去向监管、价值评估等服务,为银行融资提供部分环节的操作。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融资是在仓储监管方(物流企业)参与下的保兑仓业务,融资企业、核心企业(卖方)、仓储监管方、金融机构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仓储监管方提供信用担保,卖方提供回购担保,金融机构为融资企业开出金融机构承兑汇票。基于供应链的应收款融资是以产品供应商(卖方)企业为中心,针对其买方客户(如产品经销商)的应收款为其提供折扣融资,从而将贸易与付款周期中的应收款转换成运营资金,核心企业在其中有反担保作用。应收款融资是一种资产抵押贷款,允许供应商(卖方)企业通过卖出未完成贸易周期的产品或服务来提前获得收入,从而降低回款周期。此过程可以通过银行从卖方买入折扣发票或提供应收款融资服务来完成。

二、苏州地区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调查分析本文对苏州地区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进行了调查。

(1)调查企业以1990后成立为主。本次调查样本为苏州地区57家企业和6家金融机构,主要采用问卷形式,辅以深度访谈,以便对研究对象有更深入的了解。调查的企业中,主要成立于2000年以后,占总比的59.7%;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成立的企业占调查的86%;其余的14%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见表(1)。(2)民营企业为受访企业的主要性质。受访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绝对主体,三资企业也占了17.6%见表(2)。 (3)受访企业的主导业务主要是生产主导型。受访企业的主导业务,生产主导性占主体,贸易主导型只占17.6%见表(3)。(4)总资产规模大多在5000万元以下,资产负债率低于50%居多。在受访的企业中,89.5%企业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75.4%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50%见表(4)。(5)上下游之间赊购、赊销现象普遍存在。从受访企业的调查来看,大多数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都存在赊购、赊销现象,这也从侧面说明供应链融资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前景见图(1)。(6)缺乏抵押和担保导致上下游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比较困难。上下游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出现困难的原因排在第一是缺乏抵押与担保,其次是缺乏银行融资的知识,第三是金融机构审批流程长、不确定性大见图(2)。上下游企业如果难以从金融机构融资,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见表(5)。其中,造成交易关系比较紧张最为严重。(7)供应链融资存在较大市场。已经采用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的企业、已有明确实施计划的企业和正在评估供应链融资的企业之各占78.8%,这说明供应链融资存在较大市场见表(6)。(8)核心企业(购买商)、供应商运用供应链金融手段存要差异。由于“延长支付账期”、“增加使用赊销结算”、“对供应商提前支付的折扣”等方式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佳战略安排相冲突,大多数下在积极寻求供应商融资可行方案的买家认为,未来最好的融资方式是供应商管理库存给予融资见表(7);大部分供应商则认为,来来最好的新融资方式是“存货融资”、“保理”和“应收账款贴现”见表(8)。

(二)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现状 表现在以下方面:调查发现,在苏州开展对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有: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等。虽然各家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方法不尽相同,但通过研究发现,他们对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还是有很多的共同点,主要有:(1)准入条件的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上下游缺乏管理的行业不适合,所以它首先要求核心企业对供应商/分销商的准入和退出有明确的要求,上下游企业要从属于核心企业;其次要求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利益的共同体,通过信用捆绑,降低银行的风险;第三要求核心企业加强对供应链成员的考核,让受信企业的违约成本加大。(2)操作平台的控制。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分行层次的集中操作,可以保证规范性的操作,针对不同客户服务界面统一,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另一方面,通过分行层次的操作,避免支行的劳动重复,取得操作上的规模经济,最终避免政策传导的疏漏与时滞。(3)动产担保物权的慎重选择。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品类,对受信主体的资质要求不是很高,但对资金流、物流等间接或直接的还款来源要求较高。所以金融机构通过对预付款、存货、应收账款的选择降低风险。(4)预警机制的控制。供应链金融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客户,大型企业稳定性比较强,而中小企业稳定性比较弱,抗风险和应对危机能力较弱,所以对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及时预警;另外物流合作监管方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银行货押业务风险管理人的角色,因此来自合作监管方的现场预警也应充分挖掘和利用。(5)物流监管方的控制。在存货融资领域,新增的风险管理之一是物流监管方,由于可能出现受信企业的合谋诈骗、与受信企业出现纠纷与监管方渎职等,所以监管方因素也纳入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的范畴。(6)核心企业的控制。金融机构在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的授信中,也采用各种方式把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捆绑,降低自己的风险。

三、苏州地区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功不足,抑制供应链融资的发展当前苏州大量的中小企业还不能把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与供应链融资业务结合起来,也没有很好地根据自身资源来利用供应链融资,导致失去很多融资机会。诚信文化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时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顾虑重重,20%的企业不愿意接受并配合供应商应收账款对金融机构的转让。中小企业财务财务管理制度,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机制都比较缺乏,财务信息虚假,已严重阻碍了金融机构对其资金的投入。

(二)金融机构门槛太高、服务水平不强,导致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太小 调查发现,金融机构审批流程长、不确定性大,而且又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导致企业与金融机构关系不紧密。金融机构还缺乏供应链融资系统化的产品设计、没有将业务继续扩大,没有有效的将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整合集成,也没有水平和能力向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从而对客户的支持力度较为有限。上下游企业如果难以从金融机构融资,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其中造成交易关系比较紧张最为严重。

(三)缺乏相应制度规范、信息技术平台,限制供应链融资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不同的金融机构、不同的物流企业都有不同的操作规程及合同条款,没有制定相对统一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流程、合同条款规范和相对的操作标准,这使得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还需要提高,操作程序也有待规范。调查发现,企业未来1年内可能采取的供应链管理行动,其中采用网络技术、通过电子商务完善交易自动化和可视性只占20.7%。金融机构、制造企业、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不一致,导致开展供应链金融需要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对接困难。整个供应链是一个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于一体的闭合环节,自然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技术的处理中心。当前电子商务发展和中小企业信息技术还没有达到普遍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要求,抑制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

(四)缺乏完整的信用体系,导致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的复杂程度加大目前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供应链各成员间、银企间可靠的资金管理体系与信用的缺失,导致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金融机构无法独立完成,金融机构也不能全面准确了解供应链运行情况。缺乏完整的信用体系,导致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的复杂程度加大。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另一方也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融资,还能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和减少损失。

四、苏州地区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对策

(一)提高政府部门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意识,优化企业经营外部环境 政府部门应将发展供应链金融列入政策大力扶持的范畴。应尽快完善中小企业发展而需要相关配套和措施,努力消除体制,本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注重中小企业自身内部机制的建设,更要加强中小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完善,为增加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有利的条件。设立物流服务市场,拓展物流服务范围,提高物流服务标准化水平和信息化,把物流服务逐渐延伸到价值链的其它环节;在政府招商中引进一些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利用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带动物流产业的发展,助推苏州地区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要对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进行政策倾斜,给予税收减免方面的支持。

(二)构建数据信息共享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由苏州行业协会和苏州经济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一个综合金融服务网络平台,服务于苏州地区企业。这个综合金融服务网络平台建立需要苏州工商局、苏州地税局、在苏州的银行业、保险业以及担保机构的参与,成为一个真正服务于需要融资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这个服务平台不仅能为供应链各企业间与金融机构提供信息传递和共享平台,而且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实现信息查找、业务操作与相关资信评级等功能。在技术上,通过传感器加互联网(即物联网)的技术创新,建立苏州地区供、产、销的完整供应链信息系统。通过传感器的技术创新,将互联网运用到服务产业和基础产业,建立起不同产品基础和不同行业的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为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整体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政府筛选核心企业,扶持专业监管物流企业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按照供应链金融这个产品特点、企业资金需求,严格组织和筛选,确定核心企业,推荐给金融机构,再由金融机构对核心企业进行授信,同时对N个供应商和经销商进行全面的信贷支持,而且推进中小企业进行供应链融资。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扶持专业监管的物流企业。一般来说,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物流企业必须是独立的,并且信用良好、流动规范,管理严格,对所储存担保品,要按国家等级标准进行数量检查和质量鉴定。因此,政府部门鼓励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树立样板,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引导。

(四)发挥中国人民银行苏州中心支行职能,支持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中国人民银行苏州中心支行现有的统一的个人与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完善苏州地区企业与个人信用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苏州地区推进的金融改革和创新。中国人民银行苏州中心支行在引导金融机构在对物流企业服务过程中,客户资信调查管理制度、客户资信档案管理制度、客户的资料收集制度、客户信用分级制度、信用额度稽核制度、合同与结算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防范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等等,对客户进行全方位信用管理。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核心大企业加入到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中,实现企业、金融资格共赢新局面。

(五)加强宣传推广力度,促进形成供应链融资观念 利用政府宣传机构和各种新闻媒体对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宣传和推广,一方面帮助金融机构推销其新型供应链融资产品,另一方面也让广大企业了解供应链融资的服务方式、功能和特点,改变其有资金需求时向金融机构要贷款的思维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形成有资金需求时转向供应链融资的融资习惯。

*本文系苏州市2010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苏州地区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R201001)的阶段性成果及受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参考文献:

[1]陈晓红、陈建中:《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版。

[3]吴敬琏:《发展“供应链金融”,改善金融生态环境》,《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6月3日。

[4]李勤、韩凯:《供应链融资的现状与问题:93家企业样本》,《改革》2009年第6期。

[5]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上海金融》2007年第2期。

[6]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金融论坛》2007年第10期。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医院 物流 药品供应链管理 SPD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1; R9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9-0025-03

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全面深入展开,药品零差价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行,“医”和“药”的分离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药品在医院的流通将不再产生直接价值,而是逐渐转变为单纯的院内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能够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更加有效地管理医院内药品流通,在保证医院药品供应畅通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合理的物流成本就成为医院亟待解决的课题。

1 我国医院药品物流现状

当前国内医院的药品物流,一般分为“药库-药房-科室”三级结构,大部分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由于HIS系统更专注于患者的诊疗环节,专注于医嘱、处方在院内的流转,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管理上一般仅做到账目的记录,对药品物流管理的支持普遍偏弱。且由于医院内流通药品品种众多,管理要求严格,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大部分医院药品物流管理工作,如向供应商或上级药房进行采购申领、入库验收、本部门的库存管理、出库拣货、出库发药、乃至配送搬运工作都由医院的药师、护士承担。使原本应该集中在患者身上的合理用药管理、用药安全管理以及护理工作发生了偏移。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更需要提高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水平,将有限的药师、护士资源从非主业的日常的药品物流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将其还给病人,使之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也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

2 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方式探究

在研究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方式的同时,必须看到,医院管理的信息化是医院物流的前提与基础[1]。在国外,除了作为医院信息管理基础的HIS系统之外,一般还拥有一套与之对接的医院物流管理系统。它将医院药品物流放在一个专业的物流平台上运营,通过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流程规范,以及条码识别技术的应用,使物流作业规范简化、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降低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差错。这类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在国外被称作SPD系统,与之配套的管理方式被称作SPD的管理方式。

SPD是英文单词supply(供应)、processing(管理)、distribution(配送)的缩写。它代表了一种以医院药剂管理部门为主导、以物流信息手段为工具,合理使用社会资源,对全院的药品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它将医院的药品物流的管理分成了三大部分:

1) 面向供应商的采购管理(supply)

采购信息的生成不再依靠人工统计计算库存缺口手工生成,而是通过SPD系统分析历史消耗、库存上下限、供应商响应时间等规则进行计算后自动生成。可极大地减少人工经验因素,使采购工作定期化、标准化。

采购信息的传递也不再依靠传统的电话、传真等方式,而是通过统一的SPD供应商采购协同平台进行。在采购订单生成后,会自动传递到医院SPD供应商采购协同平台,并在平台上管理整个采购订单的进度情况。在供应商响应并上传配送单及发票信息时,可生成统一的物流条码。此条码可在作为医院物流信息流转的基础,代表一定批号、效期、数量的药品在院内进行流通。

2) 院内一级物流仓库的仓库管理(processing)

SPD模式下的库存管理流程清晰简单,通过信息条码技术的应用,使得药库内原本只有专业药师才能进行的药品物流管理变成由普通物流人员即可完成。

在验收入库环节,通过扫描物流装箱条码进行验收入库,在扫描的同时直接实现采购信息、配送批号信息、发票金额信息的比对工作。并自动提示药品在药库内的码放位置。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收货效率,降低差错发生。

在日常的库存养护环节,系统会自动将近效期的药品罗列出并提示退货处理操作。在盘点环节中,可设定动态盘点或循环盘点指示,并通过手持终端扫描条码进行库存的盘点。对盘点结果可进行批次、数量的调整,做到账物相符。

3) 面向院内各药房、配置中心、病区、诊室、手术室等消耗部门的消耗配送补充管理(distribution)

院内各部门的药品消耗信息,大部分可以通过HIS系统内的医嘱、处方的信息直接获取,但是对于碘伏、软膏等外用处置性药品、公药以及其他不计入医嘱、处方的药品的消耗,就无法通过HIS系统获取。传统的做法是以领带销。这样就会存在库存管理上的盲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PD模式提出了“定数管理”的概念,通过发行指定药品、部门、数量的定数条码,并由药库主动回收扫描该定数条码来确认相关药品在相关部门的消耗。

药库掌握了全部消耗信息后,院内药品供应链变得更加透明,各部门将不再需要进行定期的申领,由药库主动地在一定周期内,按照各部门的消耗信息进行补充。无需各部门计算库存另行申领。将院内的药品供应模式从传统的“药房申领药库发货”的“拉”式模式转变为“药库把握药房消耗药库主动补充”的“推”式模式。

组织通畅的物流路径是提高内部物流效率的有效保证,在工作中切实体现服务一线的指导思想,做到下发下送,减少院内各部门的本部门库存管理压力,让医务人员回归到临床工作[2],体现院内药品物流服务价值。

3 医院药品物流管理中社会资源的利用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流通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医院后勤服务公司等社会资源也在逐渐地深入参与到医院药品物流的业务中,并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医院药品物流社会化、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也和医院保洁管理、停车管理、物业管理等非主要业务一样,慢慢地开始从医院自管向社会化管理过度。从国外医疗改革和医院物流管理社会化分工的发展来看,这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综合国外的情况来看, SPD模式按照管理方、库存地以及结算方式的不同也有多种模式,具体可由如下3个方面分别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

1) 业务管理:医院自行管理或者委托社会方管理

2) 库存管理地点:院内设置仓库或者社会方的院外仓库、物流中心

3) 管理对象所有权:所有权归医院(医院自行采购药品)或者在使用、消耗之后所有权转移给医院(窗口结算)

中国的医院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不完善之处[3],和已经形成的专业化第三方医院物流管理行业的发达国家相比,需要改善之处还有很多。在具体的实施阶段,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模式将是一条必经之路。

4 结语

通过建立统一的供采平台和院内物流信息化系统,打通医院药品供应链,使全供应链的运转实时可视化;通过在供应链最前端开始应用条码、射频识别等识别技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合理的引进第三方社会化资源,采用科学的院内物流运营模式,不断地优化整条医院药品供应链,降低整个链条中的流通成本,贴近医改目标,最终实现医院、供应商以及患者三方的共赢,是新时期医改背景下的医院药品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邓晶. 医院物流管理领域中的RFID技术应用[J]. 商场现代化, 2008(20): 116-117.

[2] 吕建昆, 戴林亚, 李彬. 现代物流管理在医院的应用[J]. 科学管理, 2008, 29(5): 69-70.

供应链管理行业现状范文第5篇

每个企业都应该重新思考定位和明晰自身优势,是大胆改革创新,还是深化已有的核心竞争力?是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还是管理完善自身产业链,发挥潜在价值?

每位企业家们对于制造与优势重构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看看他们是如何应变新的经济形势,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清晰定位,并如何按照自身定位来实施企业未来发展战略。

林维建

工厂要不要保留?

广州力果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讲到供应链问题,大家对供应链非常的担心,我们有些同行曾经有工厂,后来听说要清资产,就将工厂撤掉了。撤掉以后,成本上涨了,质量不稳定了,投诉多了。有一位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曾跟我说,为什么某些上市公司的著名品牌被曝出有毒服装,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工厂的问题,没有对整个产品质量的管控,所以从自主研发到供应链管理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没有工厂始终是被动的,你跟做得牛的工厂谈价格没得谈,做得不好的工厂不敢让他做,货的质量很难保障。

现在很多出口企业没有自己的工厂,没有自己的供应链,老外一定首先看你的生产管理行不行,所以我们早在几年前就在考虑,还要不要搞这个工厂,我们经过了深思熟虑,决定必须保留工厂。不过我们也不能像传统企业那样办工厂,工厂也是要创新,我们的工厂在广州市里面,成本非常高,员工非常难请,怎么办?我们是一个老企业了,做了十几年,我们的员工怎么分流?那也是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我们就决定在江西办了一个大概有四、五十人的工厂,这个工厂一年生产200多万件衣服,这个是我们整个生产管理的一个最核心的部分,但只做前部。尾部则在我们原来广州的工厂完成,包装、检验和并购,所以我们成本降下来了,质量保证了,所以说要做好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工厂一定要保留。

2012年的出口环境非常恶劣,国内市场也是非常难做。但我们2012年出口额已经完成了2011年全年任务的80%,客人订了单就全额给钱,4个月交货,因为老外怕涨钱。我们的确得益于人民币升值,客户怕4个月以后交货给钱的时候一块钱变成一块二了。结果在2012年上半年还是有15%的增长,因为价格我们有优势,得益于具体的供应链的管理,能够做出一些质量有竞争力的,价值有竞争力的产品。

阮积祥

服装企业在变,我们也要变!

杰克控股集团总裁

服装企业这几年一直在变化,我们缝制设备行业也要思考如何去提高缝制设备行业,如何提高我们缝纫机的自动化效率去服务于我们的服装行业。

服装企业招工难、同质化等一系列竞争因素,他们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新定位。我们缝纫行业也一样,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每个企业产品很全,又不精,所以说要聚焦在产品上面做好抢先的定位,必须要走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我们杰克一直在各种模板型缝纫机上面去研究,专注于大批量的精加工设备,为国内的服装企业更好地去提升效率。我们只专注服装企业利用率达到80%~90%的三种缝纫机,科技、高效、自动化,以及怎样模拟人工去操作的自动化的研究是主要定位方向,以后服装企业不管怎么样更换新版型,也不用浪费时间去重新做模板,发挥很好的前瞻性和时效性,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我们接下来研发的智能缝纫机不用脚踩,有光学传感器,还有视觉传感器。除此以外,另一种电脑包缝机的升级就是智能包缝机,就像我们智能手机,老人用很难,小孩用却很容易,我们研发的是全自动模式,根本不用操作,大大提高效率。

聚焦、专注创建一个有利的定位,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是我们定位的核心和思想的精华。

沈应琴

质量好不好,要看员工的稳定性!

浙江乔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意大利工厂,看到一个老太太戴着老花镜在做产品,详谈中才知道这里的员工大都在这里做了一辈子的服装。我们都知道意大利的生产制造业很强,工艺水平也是叫得响的,这与员工的稳定性是分不开的。而中国呢?很多工厂的员工流动率大,甚至经常造成缺工现象,根本没法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我想,稳定员工是我们产品质量的一个根本的保证,怎样让你的员工心甘情愿在企业里呆三年、五年,甚至更久,也是供应链管理细节的体现。

还有一次与一个纺织企业的合作给我了很大的触动。这个纺织企业到温州来找加工厂,当时他们找了很多家都不满意,后来机缘巧合他们通过温州服装协会找到了我们,但让我奇怪的是,他们根本就不看我们的质量,而是查看一些对员工福利待遇和人员流动的记录,后来才知道他们验厂的逻辑思维,就是质量好不好与你的员工稳定性一定是分不开的,这次事件对于我们后来调整生产结构和员工培养有了很大的帮助。

现在好多企业都在喊招工难,但我们还没有这个问题的困扰。我们的企业虽然不大,16年来,从创办一开始的30多个员工到现在1500多人,5年以上的有500多人,3年以上的员工占了70%,其中不乏好多夫妻工,我们有专门的家属楼保障员工生活起居为员工倾心解决子女教育困难。所以,我们企业每年的流动率相对很低。在05年到06年,中国服装协会给了我们一个年度品质大奖,是员工的稳定给我们的产品质量一个很好的见证。

员工稳定关乎产品质量,这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但却是促使我们未来能够达到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的关键,也是我们社会责任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也是我们的内生动力和新优势。

黄莎莉

有过硬的产品就够了吗?

盖奇(中国)织染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一直都认为‘术业就要有专攻’,就像盖奇一直都是专业做T恤的,在业内,我们有一个值得骄傲的称号叫“T恤专家”。然而,别人说你是专家,你就永远都是专家了吗?按照盖奇老一辈企业家的想法,我们现在有什么设备,有多少设备,就开发什么产品,而这种思维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以前我们用的是日本复原的制造机,主做丝光棉,现在客户大都普遍觉得丝光棉有点显老,我们就开始思变,在几年内引进了解决绿色壁垒的冷转移印花技术,也在T恤衫版型上自己申请了很多专利。在面料开发上,跟上游纺纱厂家共同协作研发,共同来开发一些新的T恤面料,如我们成功研发的桑蚕丝类的针织衬衫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所以,在产业链完善方面,我们还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拓展我们的优势。

T恤是我们的优势产品,而我们也要在技术上和产品特色上更加突出这一优势,就如我们的印花环节,我们自己注册了一个面料品牌,叫酷立色。因为外观效果上达到了数码喷绘的效果,技术上的改良又加强其性能,而这个产品的量产可以达到像传统的印染行业的量产规模,价格会有一定的优势。

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针对的也就是这几个客户。虽然我们是T恤专家,但是目前,特别是我们广东做T恤的也很多,有些小厂为了减少成本,会在材料上做一些调整,可能之后处理的效果都差不多,而我们全部都用的是埃及的长绒棉。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当然也要清醒意识到还有哪些空间可以调整。有竞争其实未必是坏事,在整个的竞争当中你如何迅速地来应对竞争,如何迅速地从内到外地调整自己的定位,我觉得对企业来讲是永远屹立于不败之地的。

巴黎裁缝店重焕生机

Julien de Luca是法国手工定制名店创始人Camps de Luca的孙子,Camps de Luca为世人称道的是曾为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King Hassan II of Morocco)、伊朗国王(Shah of Iran)以及沙特王室成员定做服装。但法国裁缝业因受到快速流行服装的挤压逐渐衰败,Camps de Luca对自己的孙子说家庭裁缝店的前景渺茫,一定要找一份新的职业谋生。Julien de Luca听从了祖父的教诲,到伦敦当了一名股票经纪人,然而四年前,他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重新回到祖父的裁缝店,如今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决定对了:从那以后,家族裁缝店每年保持着15%的增速。法国其它几家知名手工裁缝店,如Cifonelli与Smalto也保持着类似增速。甚至奢侈品巨头LVMH在收购高级男装定制品牌Arnys后,也把目光投向这一行。勿庸置疑,巴黎的裁缝行正在重新焕发出生机,巴黎作为高级时装之都,并非仅仅专注于女装。

“我觉得过去四、五年的变化,原因就在于世人再次开始注重质量。他们想要了解服装制作的整个过程,而且喜欢相关的手工技艺,” Julien说,如今他与自己的弟弟夏尔(Charles)一起,成为裁缝店的两个当家裁剪师。“做定制西服,尤以年轻人为甚,我们最近接待了一位22岁的年轻客户,他在银行上班,薪酬也肯定不属最高行列,但他攒够钱后,就来我们店做了自己第一套定制西服。”

Hugo Jacomet是电影导演,又创办了名为Parisian Gentleman的裁缝网站,他说:“一切变化发生在过去五年里。Cifonelli等裁缝店如今门庭若市,顾客多为年轻人,但对定制行当耳熟能详,而且主流媒体的报道也越来越频繁。所谓的夕阳行业如今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若从细微处比较,法国定制裁缝店与英国同行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巴黎没有英国萨维尔街那样的定制裁缝店一条街——各大定制裁缝店散布于巴黎各个角落。即便有几家法国裁缝店位于同一区域,它们的门面也千差万别。原因是所有的裁缝店都位于各种19世纪大楼的二层,而不是一层的位置,因为在法国顾客的传统观念中,做衣服时与路人在同一高度显得很有失身份。

法国裁缝店也不像意大利同行那样多样化,意大利南北地区的裁缝店传统各异,甚至罗马与米兰之间、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岛之间都存在着地区差异。虽说三个国家的服装手工制作过程大同小异,如三、四个月中要有2-3次衣服试样以及给每位客户都做纸样,但巴黎的工钱比意大利多数城市与萨维尔街的绝大多数裁缝店(除几家顶级裁缝店外)要高:Cifonelli的定制西服起价5500欧元,最擅长做拉拢肩与大翻领;Smalto起价5000欧元,最擅长做斯马特风格的封闭式翻领;Camps de Luca起价更达6500欧元,最擅长做直角翻领。而在英国的萨维尔街,安德森与谢泼德店(Anderson & Sheppard)的定制西服起价为3744英镑。

比起英国同行,法国的裁缝店服务更加周到,而且对细节精益求精,做工事无巨细地渗透到了每个细节中,这与伦敦高级时装有时把风格嫁接至定制服装中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比英国,轻质面料与结构一直在法国与意大利更为流行,推动者就是那些非洲与中东这些前殖民地的客户。相比法国南部与北部,在巴黎狩猎装比比皆是——用亚麻布料做就,没有任何衣身结构,与其说是西服,倒不如说更像衬衣。Julien de Luca还发现亚洲人对法国定制服装的兴趣与日俱增,“他们非常喜欢定制服装的轻质面料与精细做工”

微小而重要的纺织服装行业

Textile And Apparel Sector: Small But Significant

约旦的纺织和服装工业是其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却是约旦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约旦约有650万的人口,其中劳动力人口近180万,而纺织和服装行业的从业人员约有6万人。根据约旦中央银行的初步统计,2011年约旦出口的纺织纱线、织物和成品总额约为1.05亿美元。

约旦的服装纺织行业受益于众多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目前约旦已经和美国、欧盟、阿拉伯自由贸易区、摩洛哥、土耳其、新加坡、加拿大等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约旦和美国市场的合作不断加强,约旦到美国的出口主要通过中东的两个重要港口,亚喀巴和海法,这两个港口是东海岸最快的运营商之一,交货时间不到三个星期。目前约旦在美国市场的合作客户包括Gap、Levi Strauss & Co.、Calvin Klein、Walmart、Columbia、Victoria’s Secret等众多知名品牌和零售商。

但是,约旦还面临很多影响纺织和服装行业发展的问题,比如逐步下降的天然气供应和日益昂贵的油价,约旦的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地区的紧张局势。约旦的纺织和服装行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劳动力市场的动荡,据媒体报道,约旦的工厂不断出现罢工,要求增加工资,以及改善健康保险和福利的糟糕现状。而约旦也正在努力改善劳动条件,比如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推出加强制造业劳工标准的计划,政府要求所有的服装制造工厂加入相关的计划。而在约旦还有来自孟加拉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外籍员工在纺织和服装行业就业,大量依赖外籍员工使约旦本地的就业受到很大影响,2011年,约旦的失业率达到12.9%。目前,约旦政府正在推出职业培训计划,以促进国内就业。政府还计划在2013年将最低工资标准从每月约211美元提高到267美元,但是服装行业的雇主们提出,这样的工资增长将会导致企业运营开支上升15%至20%,而生产成本增加已经导致了一些约旦的纺织品和服装工厂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如埃及和孟加拉国。

但对国外的纺织和服装行业来说,约旦还是不错的投资对象,相比该地区许多国家的政治动荡局势,如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埃及,约旦拥有很大的潜力,约旦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政府足够的支持。

欲争夺中国男装市场

Try to Seize the Menswear Market from China

近日,意大利媒体援引亚洲知名资产管理公司惠理集团的分析称,意大利服装行业应更加侧重对中国中端男装市场的争夺。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男装销售额已达610亿欧元,占全年服装销售市场总额的38%。男装销售额的48%为中端商务休闲类服装。分析显示,根据目前中国男装市场的发展趋势,到2016年,男装销售在中国服装销售市场的比重将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

分析人士表示,在受经济危机影响而长期低迷的背景下,意大利服装行业若想突破瓶颈并取得发展,应加快向中国市场的拓展,并主要瞄准中国中端男装市场。长久以来,意大利服装行业对于中国市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顶级奢侈品类服装品牌,现在是改变观念的时候了。奢侈品牌的休闲类服装已经在中国打造了较为成熟的市场,中国男装市场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商务休闲类服装需求的不断增大。如今,商家争夺的主战场已经是中国中等收入以上人群。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外国品牌,许多经济与时尚兼顾的服装品牌在中国拓展迅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分析指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人们的衣着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虽然大部分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会将自己打扮成明星一样,但注重穿着打扮已不再是女性的专利,更多的男性已经意识到,衣着其实是一种最为直接的与人沟通方式。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的男性将60%以上的支出花费在购买服装和配饰上。特别是商界和金融界,大部分男性对穿着是否得体有着较高的要求。

分析还指出,意大利众多服装品牌应通过互联网进行中国市场的拓展工作。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无论是在网上宣传自身品牌理念还是开设网络商店,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有待意大利服装行业开发。

生产外包岗位回流

早在2011年中,波士顿咨询集团就曾针对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苗头出炉有一份名为《美国生产复兴——为何制造业将返回美国》《Made in American,Again——Why Manufacturing will Return to the U.S.》的报告,这份长达19页的报告指出:潮流已发生转向,金融危机和大衰退已使美国正成为一个生产制造的“较低成本国家”。

与此同时,该报告建议外资公司应重新评估中国战略,指出“中国不应该再被视为默认选项”。波士顿咨询集团最近甚至预测,2020年将会有多达60万个制造业岗位从中国返回美国。

事实上,离岸或外包是此次美国总统竞选时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因饱受经济衰退和失业率困扰,美国普通老百姓已对外包普遍反感,罗姆尼被奥巴马击败也与其政策主张和职业背景有一定关系。据悉,罗姆尼曾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Bain Capital效力,而Bain Capital达成的很多交易是将美国本土工作计划外包到中国。

相反,奥巴马则推崇“刺激包”(Stimula Package),在各方面大力激励将工作机会带回美国。如支持GE使用美国劳动力建立一种新高效节能家电方面,美国联邦政府根据2009年的恢复和再投资法案向GE实施系列税收优惠和奖励。紧接着,肯塔基州政府和路易斯维尔市政府也提出积极的税收激励计划。

2012年11月,刚刚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又马上召集14家企业负责人在白宫举行主题为“内包美国就业机会”的圆桌会议,敦促企业将更多海外岗位带回美国本土,以推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目前这一“就业内包”计划尚未公开具体细节。

而以美国ABC News牵头的“Made in USA”运动也从几个州逐步蔓延至美国大部,且从“空讲”慢慢到“实做”层面,影响不小。不过,政策激励和民众呼声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恐怕是来自经济周期形成的震荡。

2011年出炉的《美国生产复兴——为何制造业将返回美国》报告做了一个更透彻的对比,指出2005年中国劳动力平均成本是美国劳动力成本的22%,但2010年这一数值达到了31%。与此同时,中国工厂每小时生产力工资是8.62美金,美国南部为21.25美金,但预计2015年中国长江三角沿海地区会达到15.03美金,美国南部则是24.81美金,百分比发生相当变化。

最后,造成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另一个重要变量是,美国劳动力的生产率持续上扬,这也意味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产品整体成本中一个越来越小的要素。

而这些对中国相关行业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

波士顿咨询集团在其2011年报告中指出,需要相对较高劳动内容和大量生产的产品的生产制造可能仍会继续留在中国。

“跨国公司仍然会在中国,以向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市场供应产品。中国有许多优势,事实上很多西方国家早已经开始学习如何在中国做商务运营。” 硅谷圣他克拉大学商学院运营管理和信息系统系主任、研究苹果供应链的教授Andy A Tsay指出,但另一方面中国需要保持自身竞争力也是真实的。

“对出口市场,中国需要找到低成本外的其它办法解决竞争问题。”他说:“这可能是提高服务?更多创新?当然中国部分解决方案是去增加国内商品和消费,而关于这一点,中国也已意识到很长一段时间。”

智能医用非织造产品蔚然成风

Smart Medical Textiles Increasingly Popular

随着制造业能源需求、运输成本、原材料成本的提高,智能非织造技术发展进入膨胀期。潜在的智能非织造医用纺织品市场不断扩大,然而需要了解和提高这些材料的性能和具体应用,例如纳米纤维,作为重要原料在医用领域的应用已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瑞典纺织技术专业学校的kooroshnia博士提出,现在流行的印刷外科口罩使用的热变色油墨,实际是在反应佩戴者的呼吸温度上升。经亲水性后整理处理的纺粘非织造材料,在非织造医疗产品的应用中可以提供如抗静电材料那样的导电性能,此外他们还将有能力从传感器中获取能量,并传送电子信号,从而提供额外的能力,智能的对外部刺激作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反应。

现在已有许多类型的非织造智能材料,其中一些已经投入使用。例如,由碳纤维做为原料制成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已经被使用于各种生物医学的应用及对温度敏感聚合物的开发,包括在人类及动物身体植入的心血管支架,从而使微创植入通过小切口或自然开口进行,而该支架会重塑自身以适应所需的身体环境。此外,这种聚合物还有一个额外的功能就是生物降解。

但由于调节和控制环境的问题导致许多医疗应用仍然在研究之中。例如,改变身体重要机能的手术所需的自我修复材料。在体内有能力修复损害的材料,如果正常使用,便可扩大材料的寿命。但许多碳纤维骨科材料植入失败后,会持续积累损伤寿命,导致循环荷载。kooroshnia博士举例说,组成骨水泥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目前对于其如何嵌入式植入仍在探讨中。假如微胶囊破裂,释放其内容将流入其他地方,导致微裂纹形成。阻隔非织造技术纺织品和工程材料可以纳入类似嵌入式技术治疗,但具体方案正在研究中。

瑞士Norafin医疗设备公司一直在评估影响个人防护服装的重要性,积极支持智能非织造材料的发展,推出特种水刺非织造布。该种新材料瞄准了军服、消防服、炼钢服、防电弧工作服,强化了对各种危险防护性能的要求,代表了当今防护服市场的新挑战。目前,智能手术袍和窗帘以及感染控制服装产品已经广泛被用来保护医护人员,医生和病人都可预防传播感染病毒。Norafin公司亚洲区域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利用积极的概念开拓其他非织造市场,如先进的伤口护理和其他诊断系统、过滤和卫生、消防和危险的保护、潜在的汽车和建筑用智能非织造产品。

中国企业正在“猎取”韩国服装品牌

Chinese Companies Hunting for the Korean Fashion Brands

据韩联社近日报道,中国企业对韩国休闲和女性服装品牌的关注不断提升,去年下半年有3个韩国服装品牌被中国企业收购,目前还有不少企业正在交涉之中。

2012年12月初,韩国时装企业“The 神话”将旗下服装品牌“Intercrew”和该品牌在其主要营业网点——易买得超市的经营权转让给了中国企业安娜实业。2012年11月拥有kai-aakmann等品牌的韩国AVISTA公司将自己36.9%的股份抛售给了中国时尚企业迪尚集团。另一家韩国时尚企业 Yeonseung Apparel也于2012年9月被中国企业收购。据悉,除了上述企业之外,还有两三个中型时尚企业在与中国企业讨论品牌转让的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