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课阅读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语文教学案 自学能力 提高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创建生动、高效、民主的语文课堂,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语文“教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突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语文“教学案”教学概述
“教学案”本质上是教案、学案的一体化,即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合二为一”,“教学案”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知识学习及学习效果评价为一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教学案”是建立在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基础上的,是对两者的重新优化组合,使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具针对性、匹配性,比如,学生知道在每堂课之前应该预习什么、上课应该重点听什么、课后应该重点复习什么,所有的语文教学知识都更具体,实践操作性更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反馈更及时、更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引领者,学生是课堂教学思考者、参与者,在轻松灵活的氛围内,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参与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案”制订、课堂讨论活动,在激烈的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加深学生对学习所得的印象。过去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教学现象得到根本性转变,学生发言积极性提高、探究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受到学生的热情感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同时,由于“教学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教学,需要学生预习、分析、复习相关的知识点,以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学案”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拓宽学生思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及途径分析
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语文科目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且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思维的创新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教学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关注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需求差异的基础上,鼓励、倡导运用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语文“教学案”必须突出促进学生自由发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语文设疑及解疑能力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学案中涉及的教师讲课的内容、方式都首先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诉求。以《往事依依》一课为例,教师在备课时要换位思考,多考虑学生的童年生活、梦想,引导学生在欣赏这篇美文的同时,学会自己感悟作品的真实内涵,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有益启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重点诱导学生解决学习重点、难点问题,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群讨论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掌握语文知识点,逐渐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二)发挥“教学案”的桥梁作用,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案”的使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否则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会感到很难抓住学习的要领,加大学生自学的学习难度,久而久之,就必然会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案”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解读”,即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尽量不要用简单的“对、错”对学生进行机械的评价,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他们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还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教学案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听录音,让他们感受、体会流畅的朗读语气所表达的风采、内容,让学生自己寻找文章中的景物亮点,用简介的语言加以概述,然后教师进行讲解,教授学生如何描绘景物。“教学案”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载体,要起到联系师生、家校的枢纽作用,这样才能促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教师在课前要评阅、批改学生的“学案”,以了解学生知识学习的疑惑,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或者点拨,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自主学习的喜悦之感。实践证明,语文“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初中语文“教、研、学”合一的目标,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桥梁。
(三)科学地设计“教学案”,丰富“教学案”的内容
“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但是,如果教师不能科学地选定“教学案”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会变得模糊,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安排机械地思考、做题,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所教授的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案”,尽量将所有知识点都纳入“教学案”,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听讲、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教学案”中发现问题,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实现熟练掌握重要的语文知识点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好习惯。这就要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把好“教材关、学生关”,准确地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难点及意向,吃透语文课本编写的主要知识架构,然后因材施教,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要把好“备课关”,“教学案”教学模式仍然处于探索实践的阶段,在教学实践中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与力量,提前备课、讨论研究、优化教案、师生共用,经过层层讨论与修改之后再制成正式文本,确保语文“教学案”发挥重要作用。
(四)教学案实施梯度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基础的,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直接影响他们思考、分析、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制订“教学案”时,要合理的分配“基本知识点、重点知识点及拔高知识点”的比例,然后进行梯度指导,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无论“教学案”多么完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么高,语文课堂学习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时机、程度,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于一些难度稍大的知识点的学习、习题,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通过这种“口授”的方式,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通过实施梯度性指导,把语文知识内容抛给学生,引导所有学生自己预习、学习,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思想认识,使语文教学由教师思考向学生思考进行转变。
初中语文“教学案”教学方法的应用实施,需要教师、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创新备课形式、优化教案内容,充分发挥语文备课组成员的智力优势,力求教案形式、内容的创新;学生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预习中发现问题,与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从而发挥师生集体智慧的力量,使教师的“教”更具针对性,学生的“学”更具有目的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骆宏旋.初中语文自学能力培养初探[J].学周刊,2012(27).
[2]刘芬.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J].考试周刊,2012(72).
一、初中语文课堂自主阅读遵循的原则
在自主阅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既要依据教案内容,同时又要灵活运用,不能墨守教案,不知变通。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各种准备,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应对课堂阅读的各种情况。同时,教师要注重人本主义理念在课堂中的贯彻与执行,真正做到“教会学生学习”。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好师生的双向互动,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其次,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千方百计的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跟随老师的思路动脑、动嘴、动手。
二、自主阅读中教师职责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活动是离不开“教读者”与“读者”的,二者处在不同的位置,也有着不同的教或学的目标及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②把阅读的自交给学生。如何将阅读的自交给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③确定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阅读是学生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只有把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性、自由性、研究性阅读的充分训练将收到很多我们所意想不到的效果。与之相适应的,我们还要修正从前的作业批改、考试评价、操作评语等等一系列的教学反馈机制,使之能与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侧重点相吻合。教师要视阅读为学生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之本,自主阅读能力体现一种自学能力,适应能力,是现代人生存必须的手段,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三、初中语文课堂自主阅读实施方法
1.教师示范性阅读
对于初中语文教材规定的精讲课文,采用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示范性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巩固学生已把握的学习技巧和能力,另一方面还注重教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此类课文侧重教师的示范作用,这主要是由初中学生的现状决定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兼顾应试教育的滞后效应,一方面注重新大纲、新教材要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能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加深,不断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
2.学生朗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自悟自得的重要手段。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音量、语速、语气,恰当运用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促使学生理解记忆;其次,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读得正确流利,在读中咀嚼玩味,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体会语言特色。
3.讨论、辩论
口语交际、讨论、辩论是新大纲、新教材对学生的能力训练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具体的做法是:针对教材中有些课文容易引起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这一客观情况,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自己的思路和观点,认真作好辩论、讨论的准备设计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或辩沦;结合学生的讨论、辩论引导学生完成课文的阅读和有关学习训练
4.作文、阅读相结合
引导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事实上,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很大程度上就是写作的优秀范文,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设计作文训练与阅读训练有机结合的课型,在预习指导中,先提出有关作文训练的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然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真阅读课文或有关文段,体会课文或文段的写作技巧,揣摩该文章写作成功的原因,然后按照要求完成习作。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达到作文与阅读彼此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04-01
1. 课堂上动嘴、动手,让学生集中学习精力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一开始就明确告诉学生这些问题不是归某个同学的,而是每个都要回答,如果大家回答时不动嘴的要单独表态。因为我分析过个别提问与一齐答题的差别。只要老师说请一个学生回答,许多学生顿时轻松下来,尤其是叫到某同学的名字后就彻底放心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尤其是语文复习中,不要求学生一一回答,这样比较省时有效。在课堂上,另外我发现一部分同学怕单独答题,觉得答错了很愚笨,别人会笑,而一齐答题时,就敢大胆的回答。我观察到在课堂一声不吭的同学学习效率低,容易走神,思维不活跃,把自己置身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学习没起色。培养这部分同学开口答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经常提醒,督促每堂课让绝大多数同学动嘴答题,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动手,就是要学生适当做笔记,以便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学得轻松,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语文教学应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和基本学习方法。从现代科学意义理解,方法是指人们在有关的活动领域,把握事物规律,完成某种任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结。古人也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足见指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
课前预习的方法适用于每门课程,而对于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重点、难点,也有了疑难点,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有目的的听,带着问题听,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强了记忆,比无目的、无重点、无计划的被动听有诸多好处。课前预习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课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语文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课文阅读的思路,即教给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大意,总结文章中心等的方法,要从教学中不断摸索,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各种方法。例如,理清文章结构,可以用“抓过渡句法”;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可采用“析因阅读法”、“快速阅读法”、“重点语段突破法”等。科学的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这样,每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就好比教给他们点石成金之术,学生轻松自学的同时,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3.面对课改必须创新教案
既然教案是备课的结果,写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思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方法,那么,不同的备课过程,理应产生不同的教案。所以,不同的课型、不同教师的教案理应有所不同,不能作统一要求。从详略的角度来说,理应从教学实际考虑,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单元中教读课文是带动学生学习其他课文的,为了全面反映教学过程,还是写详案为好;自读课文,重点是启发学生自学,促进学生思考,这类课文就可以写简案。以不同的教师为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同,教案的详略也应有所不同。老手(不是"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大体上已有条理和系统,但事物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具体到某些细节仍需做调整和整理,这样写写简案未尝不可;新手(不是"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思想的条理化、系统化不明朗,需要加强整理,再者新手改进教法、总结经验也要以教案作依据,所以写详案好处很多。所以,新手和老手的教案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并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
一、 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板书的方式,将准备好的教案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对着教材讲解,学生对着课本开始学习。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而运用微课可以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很多学生普遍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围绕着教师进行学习,把老师当作权威,按照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思路去思考问题,逐渐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利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微课教学具有的形象性、新颖性,可以把Z文知识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和压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接受能力。同时,利用微课教学,可以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借助微课做好预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录制微课视频,把要讲解的课堂知识要点用几分钟时间或者几个小视频录制出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观看预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微课预习,可以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有准备地学习,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如果教师只是叮嘱学生预习一下这篇课文,学生不了解要预习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往往只是阅读一下要学习的课文,没有过多思考,在课堂学习中所有知识一把抓,学生不仅会感觉很累,而且也没有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录制微课视频,把本节课须要注意的问题、须要学习的知识简要介绍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思考,教师在课堂上也能够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遇到的疑惑和问题。
2. 运用微课开展教学,创设情景课堂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教学,转变传统单一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情景教学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教师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整体了解把握课文内容,然后运用微课给学生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营造一个良好的视听情境氛围。让学生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使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画面,不知不觉地进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济南冬天之美,激发学生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向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利用微课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对古诗词作品掌握比较困难,而以往教师采用条分缕析剖析讲解的方式,无法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去用心感悟作品的内涵,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更是不容易把握。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学生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由于受年龄和生活经历的限制,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出作者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情感。有的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会带领学生对诗词进行逐句翻译讲解,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这的确也有一定的帮助效果,但是教学效率较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情境状况。这样,学生在学习这篇诗词时,便能容易理解并消化作品中的感情升华,深切体会作者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伟怀。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般而言,初中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综合研究科目。初中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统称。初中生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有人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信息定位一种意识存在内容。
一、当前新标准对初中语文要求
(1)现在是信息时代,农村学生们的各项素质发生很大变化,国家两基普及率很高,图书资料丰富多彩,语文的内涵决定了教学当中不仅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还应培养学生对于文学、对于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在二十一世纪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对于部分学生,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和主要内容文化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好玩但难学,不容易把握的学科,因为语言文字难于理解和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好生帮差生来解决。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场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2)初中语文对于社会交际言语必然是对语言具体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它是每一个成员一天也离不开。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存在和发展,随着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初中语文交际作用不但不会减弱,反而越来越大。初中语文课主要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初中语文是负载文化交际工具,这个初中语文新性质给初中语文学科以坚实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初中生是学习和发展主体,初中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和初中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初中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满足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初中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而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选择,评价方式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
(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中,老师都在寻求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课堂教学价值的价值体现在教学中,既要将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显性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又要能将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一体。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二、高效课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1)每一节初中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初中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初中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初中生激情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老师乘势上课。上新课前,布置初中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初中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初中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把提问权交给初中生,是开启初中生思维、调动初中生学习主动性一条很好途径。可以先让初中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初中生提问,这样,他们提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2)把整个课堂交给初中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有特长初中生主讲他们喜欢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初中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初中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教学参考书等,初中生还可以向老师询问与上课有关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初中生可以依据自己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使用。最后,初中生还要把自己所讲内容,以提纲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老师写教案。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初中生初中语文学习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三、新改革探索中的感想
(1)自从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老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初中生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是初中语文基石,没有基础知识训练,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目,我们应把静态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初中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融为一体。
(2)初中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倡老师发扬初中生个性,尊重初中生独特体验,尊重初中生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过分强调初中生独特体验,对初中生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初中生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初中生一些合作学习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学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