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0引言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追求产品质量达到更高标准的有效方法,它的主要观点在于过程管理,使产品能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现阶段它已经成为了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1]。持续质量改进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将提高护理质量作为中心任务,保证全体护理人员的广泛参与,全方位的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整个护理过程都要保证以患者为中心[2]。手术室的工作节奏非常快,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因此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改善手术室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重新划分岗位职责,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一套新的管理制度,例如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核查制度、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以及手术室器械清洗灭菌检查追踪制度、手术室工作防护制度以及层流手术室管理制度等[3]。完善手术室的护理操作标准,建立健全手术室工作流程。
2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应该遵循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术前、术中、术后都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制定术前方式工作的相关流程与细则,在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手术完成后进行回访调查[4]。手术前也要做好相应的访视工作,制定护理评估以及护理诊断标准,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根据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实施护理,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缺陷,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计划。
3做好危机管理
根据手术室的工作特点,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来应对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例如手术过程中突然停电、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医疗器械准备不全、患者心跳突然停止、突发火灾、患者误吸等[6]。其次,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危机培训,使其能够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强调将相应的医疗器械以及药品准备到位,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加强人员培训
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新技术培训、围手术期护理培训、心肺复苏培训、法律法规培训、专科知识培训、手术室操作培训等[7],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可以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以及考核标准,在培训之后,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做到全员培训与全员考核,采用培训的方式来扩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确保护理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改进。
5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传染源、易感人群以及病毒传染途径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针对这三个环节,要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且严格按照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相应的工作,例如进行空气以及相关物品的消毒与隔离工作,遵循医用垃圾管理制度以及废弃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用垃圾的管理以及废弃物的处理。腔镜的消毒方法要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标准来进行,防止院内感染[8]。
6结论
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术前访视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信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协助患者脱离危机状态,根据手术前的风险因子,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制定出对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往的护理管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过程术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这种传统的护理模式下,很难发现潜在的问题,因此严重缺乏预见性。手术室护理安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手术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及早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要将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杜绝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秋凉,伍晓莹,陈晓峰,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杂志,2013(04):63-64.
[2]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05):14-16.
[3]魏薇萍,秦逸,金霞,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13(32):2986-2987.
[4]唐文珍,张琳.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2(14):1376-1377.
[5]杨秋凉,伍晓莹,陈晓峰,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杂志,2013,25(4):63-64.
[6]朱劲松,黄秀娟,董晓红,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8(17):4118-4119.
[7]马延霞.浅议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28(6):197.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打造团队精神
护士长是护理管理者,也是一个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她的一举一动对每一位护士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护士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为人要正直、谦虚。对工作积极负责,事业心强,吃苦在前,业务强、操作规范,做好传、帮、带,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有护士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良好的自制力和人际关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护理技能,才能在护士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使护士从心理上真正信赖尊敬和服从,并自觉改变其行为,从而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科内护士有强烈的归属感、一体感,愿意为科内工作目标尽心尽力。形成强有力团队精神。
注重护士长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提高整体护理管理质量
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既要组织领导基层的护理关系,又要协调医护、医患关系等。因此,作为护士长有责任创造和维护一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团结友受的环境氛围。由于手术室护理的特殊性,需要解决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因此以整体护理为框架,“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患者的护理和关怀,让患者充分感受到亲情式的优质服务,尽最大努力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
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对策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及抢救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控制手术室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如何加强手术室各个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控制与管理,提高手术室的医疗管理,降低手术感染率。首先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健全手术的各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做好清洁消毒工作,每个月进行空气培养,以监测卫生效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特别是加强医疗用品的管理,对一些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的控制。对所有的手术器械,医疗用品都必须用压力蒸汽来进行灭菌。并对手术室医疗废物进行科学分类与无害化处理。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合理控制、科学管理,从而降低了手术室感染发生率,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手术的质量。
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是提高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1〕。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涉及到多个医疗环节,参与的医务人员有多个,有病区医师、护士、麻醉师等,如何加强对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无缝隙管理,我院于2010年开始在全院手术科室实行手术病人项目化管理,现将我们的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 手术病人项目化管理的内容
根据围手术期质量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确定了我院手术病人项目化管理的内容,分术前、术中、术后管理三个部分。
1.1 术前管理
1.1.1 术前对临床医师管理的重点内容为术前检查的完善、术前小结、术前评估、术前谈话、术前讨论、手术医师权限及手术部位标识等。择期手术需完成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要的检查项目(急诊手术病人术后完善相关检查);四、三级手术,特殊类别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科内医师、护理人员、麻醉师及相关人员参与,主持人总结,对高危、重大手术有分管医疗质量的医务处长参与讨论;管床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并报上级医师审批同意;认真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完成对病人的病情评估和术前评估;由手术主刀医师(特殊情况下由一助)与患者或家属充分沟通,签署手术同意书、植入性材料使用同意书、术中快速病理切片同意书等知情同意书;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医师手术权限安排手术,科主任、手术室严格把关;手术医师术前应根据手术切口做好手术部位的标识。
1.1.2 术前对麻醉医师管理的重点内容为术前访视制度、麻醉小结等。全麻或腰麻、硬膜外麻醉者术前一天,麻醉师必须查看病人及病历资料,对患者拟施麻醉进行风险评估,决定麻醉方式,与病人或家属进行麻醉前沟通谈话,签署麻醉同意书。麻醉医师应于麻醉前核对品、抢救药品的药名、剂量、用法等,检查呼吸机、麻醉包等麻醉用具和急救设备性能是否完好。
1.1.3 术前对护理人员管理重点内容为术前准备及宣教工作。手术前病区护理人员做好各项常规准备工作(皮肤、血交叉、药敏试验、胃肠道、手术前晚、手术日晨的准备);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情况,医患充分沟通后,按病人的个体差异进行术前宣教;手术室护理人员执行病人术前访视制度。
1.2 手术当日管理
1.2.1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其它当日参加手术的相关人员应及时进入手术室(台上与巡回护士应提前进入手术室作相关准备),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病人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及手术风险、手术使用物品清点等内容进行核对的记录,输血的病人还应对血型、用血量进行核对。应有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核对、确认并签字。全麻状态手术须有参加手术医师在场方可实施麻醉。
1.2.2 手术过程中术者及麻醉医师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定手术方案或决定切除术前未确定的脏器、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总值班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有效期,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1.3 术后管理 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如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等)要有明确的书面交接记录。手术结束病人情况平稳后方能将病人送回病房;凡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应送入麻醉复苏室留观处理,待达到恢复标准后送由麻醉者亲自护送至病房。到病房后应向主管手术医师(或值班医师)和值班护士交接病情,做好镇痛泵交接工作,并在术后记录单上签字。
2 手术病人项目化管理程序
手术病人项目化管理的程序由“手术病人项目化管理评价表”这根主线贯穿起来,表中内容分一般资料、术前交接、手术情况、术后交接四个部分,在病人交接过程中确保病人交接到位、情况交接到位、表格交接到位,具体流程如下:
2.1 手术病人所在病区责任护士在护送病人至手术室前应检查病人以下情况是否符合要求:有腕带、手术标识;病历、术中带药、药敏试验齐全;患者着手术衣裤,禁食。病史中手术同意书(包括植入性材料使用同意书、术中快速病理切片同意书等知情同意书)、术前小结及上级医师审批意见、术前病情评估表等相关文书记录齐全,填写好表格中一般资料和术前交接项目,并注明交接时间,签名后将表格随同病人一起送至手术室,不符合者不得送入手术室。
2.2 手术室护士接受病人时应按交接内容逐项核对并签名,对不符合要求的病人不得接进手术间。
2.3 接受病人后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手术规定时段内填写好手术情况栏目,包括各级手术手师、麻醉师到达时间、麻醉方式及开始时间、手术开始及结束时间、手术安全核对、是否全麻复苏、患者出手术室时间等,并签名。
2.4 在病人送回病区时将表格随同送达病区,并完成术后交接部分,包括交接时间,患者补液、导管、引流管、皮肤等情况,由手术室护士及病区护士签名完成交接。
2.5 “手术病人项目化管理评价表”每周由病区护士长收集后交医务处。医务处每月对各外科病区手术病人项目化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3 小结
此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需要重点关注的手术病人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将手术病人从术前、术中、术后诸多环节用“手术病人项目化管理评价表”这根主线贯穿起来,达到保障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目标。
3.1 实施项目化管理,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手术病人项目化管理评价表”中对围手术期中医师、护士、麻醉师应该完成的工作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参与术前、术中、术后治疗的医务人员自觉各尽其责,互相监督、提醒,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病人的安全。
3.2 实施项目化管理,明确员工的职责,提升对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2〕。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是确保医疗质量的关健⑶。针对围手术期医疗核心制度加强了环节管理,在手术病人项目化管理过程中,让医务人员对手术病人的每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工作都十分清楚,知道了各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要求和明晰自已应履行的相关职责,有效地提升核心制度的执行力。我院实行手术病人项目化管理以来,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安全评估、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部位标识等执行情况较前均有明显好转。
参考文献
[1]张道全,侯文峰,黄洪清.从医疗管理角度加强围手术期监控的体会[J].医院学报,2003,5(2):42-43.
【关键词】 临床路径;声带息肉;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53-01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对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从入院到出院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是继整体护理之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护理模式[1],目前在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逐步推广。我科选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医疗服务模式,将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入院86例声带息肉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收治声带息肉手术患者86例,年龄18岁~50岁。按住院号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文化程度、身体一般状况、手术及麻醉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①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案 (1)制作标准的护理路径表,对于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人员,经过系统知识的培训,有较好地专业知识水平和沟通能力。(2)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给患者以术前指导、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流程完成治疗和护理。(3)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②评价指标 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患者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我院自制"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问卷调查,统计满意度。③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比较结果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医疗费用与住院时间比较
2. 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结果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满意度调查比较
3.1 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方法,它是针对特定的病人,实施标准化的治疗及护理流程,从而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在了解疾病护理计划目标后,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也增进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治疗护理效果[2]。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康复出院,达到降低住院费用、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3.2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在应用过程中可增进护患沟通, 使护理过程公开化、具体化, 在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时, 让患者明白自己处在疾病的哪个阶段, 增强对护士的信任,主动配合诊疗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还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形式,减少中间环节,促进信息交流,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
3.3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患者入院后,首先由当班责任护士将临床路径表交给患者,并按照表中内容对患者进行详细介绍,解释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因临床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可使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的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它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计划中来,体现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焦虑,增进医患沟通,促进患者的身心良好康复。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单项小组管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手术室
作者单位:450007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场所,护理管理既具有护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也不仅仅局限于分毫不差的完成手术配合,做好手术医生的助手。而是要将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细节化、责任化以达到人员配置科学化、医疗安全最大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新路子。现将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细化单项小组管理工作的应用经验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郑州市首家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设置临床和医技科室60多个,开放床位1700张;手术部设18个手术间。
1.2研究方法
1.2.1单项小组管理方法
1.2.1.1成立单项管理组将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分层级分入16个单项小组,包括:总务护士、收费护士、护理质量管理组、统计组、医院感染监控组、层流净化组、消防安全组、药品组、设备组、杂项组、包装灭菌组,每个工作小组设定一名组长,由高年资具有协调能力的人员担任,每个小组由1~2名成员组成。
1.2.1.2制定岗位职责对每个单项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如总务护士职责、医院感染监控组职责、护理质量管理组职责等。各个小组各司其职,以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各单项管理组职责的相同部分为:①在本科室护士长的领导和指导下工作,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理质量监控等管理工作。②负责落实护理部、科护士长和科室管理的各项措施。③确定每月、每周单项管理重点,有计划地对所负责的单项质量进行检查。④对检查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分析,及时做好反馈、追踪工作,并作好记录[2]。
1.2.1.3落实工作流程在各岗位职责的指导下,完成日常的各项工作。遇到问题时,积极的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并及时的上报科室护士长。
1.2.2效果评价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手术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和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效果评价。年终总结全年各个护理管理小组的满意度评价,分列出名次并于以奖惩。
2结果
2.1实施单项小组管理前后各单项小组护理质量比较实施前后,各单项小组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做到对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问题得到早发现,早汇报,早讨论,早解决。
2.2实施单项小组管理前后手术患者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手术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提升,手术室的各项为手术患者服务的措施更加完善,物品更加齐全,优质护理服务已经贯穿了围手术期护理的全过程。
2.3实施单项小组管理前后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医生满意度有大幅度的提升,手术安排、手术突发状况的应急、手术、手术物品的准备等更加完善,为手术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
3讨论
3.1提供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机会,促进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为每一名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参与护理管理的机会,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多是被动的接受管理,单项小组管理使得每一名护理人员都能参与其中,主动的去管理,同时约束自身的行为、反省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积极的改正完善。人人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的工作中来,促进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3.2加速了现存问题的解决和潜在问题的发现单项小组管理的实施使得平时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同时成为了护理质量的管理者,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会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细小的问题,虽然无伤大雅,但聚沙成塔,小问题也可能变成大事故。只有人人都将细小的问题发现并将其公之于众,运用集体的智慧提出解决方案,才能防微杜渐。
3.3减轻了手术部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实施细化工作小组前,护士长参与到手术室各项工作中,因其职能的原因,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协调解决,导致了护士长的工作压力过大,影响了管理效率,
实施细化工作小组后,护士长将各项工作交由各个小组长管理,做到了各项工作有专人管理,如有问题有人可查,有人负责,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护士长只需定期督察,将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护理管理工作中,提高了管理效率。
3.4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管理,是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充分的计划,有效的管理,持续的改进才能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工作质量检查标准,如急救药品管理标准、医院感染监控标准等。各项工作责任到人,使每个人都目的明确,促其主动积极工作,执行决策、担当责任,减少等待依赖的被动工作,以自觉完成护理工作[3]。实现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祥芬.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探讨.厂矿医药卫生,19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