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生态学原则是设计类学科常常提及的设计准则之一,主要表达的是希望规划或设计能够尊重自然的基本规律,尊重环境,并用科学的方法去优化生态环境以及各种生物体的友好共存。虽然我们的愿景是好的,这一原则却沦为一种形式、一种口号,或者一味追求景观设计的快速成景效果,从而忽视了生态学原则的基本内涵。最终,伴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城市广场;无论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俞孔坚,吉庆萍,2000;俞孔坚,2001)。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生态学原则。
第一,宏观上,立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
城市生态系统包括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作为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性指导纲要,城市规划要具备生态观,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公认。这就要求我们:1)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将生态效果作为重要目的提出并贯彻,不能因为经济建设和发展而忽略生态效果,或者将生态效果流于形式或口号。2)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最终都是要形成宜居的环境。城市的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与增长速度快,因此,要想保证生态效果,就必须有前瞻性。四川遂宁的人工湿地建设,将生态环境体系的建设置于城市建设伊始,并充分考虑到人口扩张后生态湿地应有的容量,这种做法应该是得到推广的。
第二,多行业的协同维护,将生态原则落实到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每一个规划设计,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还是有害于它,不仅取决于设计方案如何去做,更在于如何去落实。例如,讲到植物栽植,很多专家都提倡“适地适树”,确实是对生态学原则的尊重和落实。但是实际上就是,为了快速成景或者建造独特植物景观,大树还是在源源不断地进城。偏好用古树名木作为中心景观点的现象也很多。南京某楼盘的入口处有4株百年以上的木瓜海棠,移栽后有一棵未能成活,有关单位耗资百万只为买到相同规格的树,这不仅是一种经济浪费,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不尊重。然而,规划不是立法,也没有人专门去检查是不是每一个景观节点都符合规划的指导方针,因此,生态原则的落实确实依赖于从业人员的整体觉悟,也需要城市人口在使用景观的时候有自觉的爱护。
第三,尊重城市的文化渊源,文化和生态要相互融合。
改革开放后,在文化认同上,曾经出现过一种盲目的崇洋设计思潮。中国的城市景观经历了十余年来对引进外来文化的“跟风”和粗燥经营,一边追求特色景观效果,一边又总是出现反复拆建的现象,不仅是对人财物力的一种浪费,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反观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造园造景自古就自成一派,城市建设也一直恪守《周礼》中的规范稳步发展。中国的设计理念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尊重人性等原理,却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论述,其本意都是一样的。笔者主张生态环境的构建应该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日本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日本设计接受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尊重本民族生活环境特点和优秀文化传统。表现在:1)城市空间设计方面,与美国侧重人的社会交往生活不同,日本的设计师更多地关注于人群在外部空间中的流动、疏散和避免灾害等行为模式。在日本,设计师更关注人的各种合理行为要求,从人的需求出发去奠定景观空间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合适性。因此,日本的城市景观并不醉心于形式和花样的翻新,而是务实地为人们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所。2)日本的城市空间,不管是大规模的城市公园、滨水地带、邻里公园、街边绿地,寺观庭园,它们的设施都很齐全,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需求。这里有一个令人深省的例子:文化旅游一直是日本人旅游的主要目的,中日两国的文化渊源也是极其深厚的,中国大陆更是有数不胜数的文化旅游圣地,可是,日本人宁可去台湾、韩国都不会首选中国大陆作为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原因竟是中国的厕所不够卫生。近些年,国内也开始关注公共设施建设了,不断有星级厕所出现,可时这些星级厕所也仅仅关注了卫生,远远谈不上生态环境的构造和营建。在日本,类似直明内山创建的袖珍公园比比皆是。这种公园是办公楼建筑的一部分,水的处理流程如下:处理后的卫生间污水园内的植物;大楼污水大罐养殖罐中水藻鱼类的食物鱼类的粪便花木的肥料。还利用园中植被,净化大楼、展厅内的污浊空气。借助于这种形式,即使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也可营造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3)注重将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日本著名景观设计师枡野俊明的设计作品,便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运用传统日本庭园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渗透进了禅宗的精神,将人们的心灵世界同对自然的高度抽象化融会合一。但是,并非所有的城市景观设计都要有这种精神传递。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减压的呼声很高,因此,日本的很多景观并不追求深刻的人生寓意,就是单纯地注意景观视觉冲击。民族的文化特征往往通过本土的石材和资源去体现,包括卵石、块石、条石或砂砾等等。各种景观设施也尽量利用本地自然材料,石质或木质的,既经济又生态化。
第四,要研究城市面临的生态安全问题。
除了要遵循地方性原则、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尊重自然和文化,笔者觉得,更应该重视生态安全。
对生态安全的考量,包括分析景观设计如何降低城市污染等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如何作到维护生态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如何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何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修复能力。应该说,这种以生态保护、生境重建和生态安全为目标的景观设计实践,其影响力已经超出单纯景观设计的范畴。因此,所有与城市景观设计有关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该有这种自觉,否则,疏于考量生态安全的城市景观势必会造成对城市本土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在牺牲未来的生态资源来成就当代的发展,这也是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
第五,结语
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因此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Lyle,1994),其所创造的景观应该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Thayer,1993)。可我们目前的城市景观建设的生态观还是比较浅显地停留在美好环境的构建上,真正做到生态的循环利用以及“可持续”还是比较少的。就这一点而言,我们的城市景观建设任重而道远,必须从规划开始,一直贯彻落实到景观的后期维护和利用,真正关注本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融合构建,尊重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福伟.浅谈现代城市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7(4):35-36
[2]韩波.略论日本城市景观转型和北欧景观设计思想[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2):75-78
[3]刘扬、沈丹.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安全考量[J].城市建筑2008(5):27-28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设计;景观;绿化
从古到今人类都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进行城市建设。但人类对城市的需求不仅局限在物质上,还会对城市的环境提出更多层面的要求。城市空间发展要源于自然生态的视角:城市空间发展不是人工环境不断侵占自然生态空间的过程,而应是与自然协同演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运动迅速展开,城市面积快速扩张。多年的快速城市化之后,种种城市顽疾已经成为发展的桎梏,大地自然系统在城市化过程中遭到彻底的摧残。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须的,但自然系统是负荷量是有限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未来15年以防治各类污染为重点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建设人类和自然相利共生的城市,即人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虽然城市生态问题的迫切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由于缺乏现实的实施手段和管理体制,生态理念还很难真正落实到现实的发展计划中去。因此,改变城市扩展的运营模式和空间格局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一、城市生态设计理念
伴随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MAB计划的提出,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城市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状况的思想引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并对未来园林发展的规划设想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在景观行业发达的国家,生态主义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和图纸上的空谈,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处理技术思想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始终。对生态的追求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位。国内城市范畴的景观规划还相当落后,仍停留在传统的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生态原则只在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得到少许应用。
生态设计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摒弃了掠夺式开发的弊病,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
二、城市生态敏感区
鉴于城市处于快速拓展阶段,特别是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为了保障其建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应对城市空间作生态敏感性分析,并划分出不敏感区作为城市优先发展区用地。
生态敏感性分析通过对城市化特别敏感的自然生态因子加以叠加,用以界定易受人类损伤的敏感地带,加以控制保护。一般从饮用水资源、自然生态要素的人文价值、生态资产、工程地质情况等指标进行处理分析。根据生态敏感性程度,将市区划分为生态最敏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种类型。空间落实如下:
生态最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山脉、河流水系的两侧。该区生态敏感性很高,外来干扰不仅对其自身影响反应剧烈,甚至有可能波及其他地区,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破坏,故应属重点生态保护区,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与该区的关系。
敏感区分布在山体边缘地带、建成湖泊湿地地区以及老城中心。该区生态敏感性较强(包括历史文化因子的敏感性),对维护最敏感区的功能以及整体生态效果起重要作用,故开发建设亦应慎重。
低敏感区以大片农田景观为主,少部分为城区内历史文化保护地段或文物密集区,该区不宜强度开发,而应作为大地园林化的主要构成成分或历史文化控制建设地段。
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县城区一带,是城市发展的良好用地。
三、生态的绿化
随着环境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经济的高度增长,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局部地区后工业社会的逐渐到来,利用绿化技术对受损环境与被破坏环境进行生态与景观恢复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生态处理手法是值得大力推广运用的,但以为设计人造的绿色空间,植林挖池就具有生态效益,未免是将复杂的生态系统简单化了。从表象上看,城市景观大都体现了绿色的主题,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形成和保持的景观效果并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站在生态的角度上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种类,尊重场地的自然再生植被,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或是充分利用基址上的原有植被,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性,这才是绿色生态设计。
(一)屋顶生态绿化
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屋顶生态绿化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空间绿化手段,常常出现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中。屋顶绿化对建筑本身的承载力和防渗透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一般建筑只能栽植浅根系易于生长的花灌木及地被。但基本上只是的达到了绿化的效果,在生态多样性方面太过单一了。值得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更高效的发挥生态绿化的作用,建立生态多样性空中绿化。
韩国环境部《建设高效率的生物栖息空间》项目之一“天空乐园”——把建设生物栖息场所的市内生态公园的概念引申到屋顶绿化中。把空间分为“野生绿地”、“灌木丛”、“湿地”等,并种植了八十多种植物。屋顶小生态系统建设后,高为12层的建筑,取暖能源减少了14%,空调使用减少了13%.建设两年后屋顶小生态系统植物种类达到了150种,昆虫种类达到了二十多种,鱼类、两栖类、鸟类生存环境优化。由此看来,在屋顶上建设生物栖息空间,给城市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多样化。
(二)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树种规划
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
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
绿化树种规划的方针:
1.以当地景观与植被构成为主的乡土群落为复原目的;
2.早期形成绿量的速生树种的落叶树(先驱种)与远期形成景观的常绿树按一定比例搭配。
首先通过调查当地周围的自然植被,在土壤贫瘠的条件下,生长发育着的稳定的树种规划为远期构成树林群落的树种。其次选用当地的速生树种,利用速生树种确保绿化初期的绿量,并为慢生树种提供夏季遮荫。并根据对当地自然植被林缘树种的调查研究,在林地边缘选择适当的抗性强的树种栽植。
从效果来看,而采取这种生态恢复绿化方法仅需用4~5年的时间,即与其周围没有遭到破坏的植被在绿量方面达到了基本的一致。比任植物自由萌发与生长快几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群落的构造发生相应的变化,动植物种类也开始自然增加。为保障远期形成景观的常绿树健康地生长,必须对恢复地植被进行适当的养护管理及对早期形成绿量的速生树种(先驱种)进行移植。
四、城市特殊地区更新
生态学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再生原料支撑的材料,将场地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废弃物等。今天,景观设计师面对的基址是越来越多的那些看起来毫无利用价值的废弃地和被生产破坏的区域。更多的是为我们的城市治疗疮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各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德国埃姆舍公园(IBAEmscherPark)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设计者巧妙的利用旧工业区原有的采矿基地和大量建筑,改建成公园休闲、娱乐的场所。不仅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作为地区的历史延续,并有效的节约了资源,同时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这项环境和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由于工业衰落带来的环境、就业和经济发展等诸多难题,并赋予旧工业基地新的生机。
俞孔坚教授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也是典型的充分利用原场地的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对工厂的原有设施加以提炼和修饰,使其赋予新的审美和使用功能,并引发游客对历史的回顾和思索。
五、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性是生态设计的重点。生态水环境终目标是使流入自然流域的水实现污水“零排放”。城市里一般污水都被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再排回河道中。但水处理厂的排水一般为三级排放,仍然携带大量污染物质,所以排放到自然河道仍然是超V类水体,易引发诸多问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根据去年的检查,我们国家600多个城市中间有230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等于零。也就是说,这些城市的污水是直接排放的,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且也使水的循环利用在这些城市受阻。为了扭转该现状,根据生态设计理念在规划中,我们应分考虑了污水治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回用以及水质保持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技术要点
1.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共生性原则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共生性原则是指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通过各种表现实现控制城市生态景观与自然的结合,实现与自然景观和自然物体的融合,使城市生态景观协调、共生于城市环境。
1.2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原则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坚持强化城市生态景观的基本功能,着重开发城市生态景观的环境服务和文化支持等功能,在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体现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实现。
1.3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将各种设计意图和设计功能完美结合实现城市生态景观的美观、功能和意图的高度整合。
1.4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多样性原则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景观的多样性,以此来展示生物和环境的多样性,通过城市生态景观体现综合、多样、美学和功能的特点。
2.完善城市生态景观结构的设计
完善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体现生态景观的基本元素和基本结构,通过串联和交叉的方法系统地体现城市生态景观的各个环境,将城市生态景观的生态性和人文性融合成一个稳定的表达系统。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的结构设计应该体现物质和生态的循环,能量在城市生态景观中的流动,信息在城市生态景观中的体现,高效发挥城市生态景观结构的重要作用。城市生态景观应该强化对区域、廊亭、道路的设计和规划,将结构的创意始终纳入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之中,完成—个具有生态意义的结构设计,体现动态的城市生态景观结构体系。
3.完善城市景观生态工程的设计方法
在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中,过分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和变化,这样的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虽然能短期实现设计的部分目标,方便获得城市景观的外形,但是往往出现人力、资金和能源的大量浪费,因此需要改变城市景观的设计思想,通过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体现环保、节能和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等观念。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生态的多样性,使各种城市生态景观生物在自然的环境中能自行生长、成熟、演化、通过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建立生物栖息环境,获得独具生态特征城市景观设计能力。应该坚持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整齐划一,对城市生态景观进行精心修饰的以视觉观赏为主,采用精细的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应用多元化和多层面的措施体现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意图和目的。
4.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人文特色
4.1提高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亲和性
首先,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把握人性的尺度,将人性化的城市生态景观作为营造亲和性景观重要的一方面。其次,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具有模糊的功能,一般实现城市生态景观功能的多样性。最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坚持多功能性,将城市生态景观转化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4.2提高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
首先,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对地形的多变性,建立城市园林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形成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生态资源,用设计体现城市园林具有生动富有活力。其次,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将设计意图渗透到的景观的基面,用细节和结构的设计体现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最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体现对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对城市生态景观中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将园林和自然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园林景观;优化设计;生态园林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n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plaques", "assembly" and "the matrix", "node" concept, landscape ecology garden green space system for the city of the whole picture provides the means, the botanical garden space and the whole city landscape connected,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briefly describe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Keywords: landscape; Optimization design; Ecological garde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景观生态的特点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的对象是具有特殊属性的生态系统,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由于人的作用,城市生态系统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其物理环境结构和物质能量流发生了迅速的变化,系统的自然调节净化机能受到巨大影响。因此,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殊景观,其自发的过程是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其景观结构的具体表现为:工业斑块数量增多,环境污染源增多,面扩大;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并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基质和绿地斑块;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是负值,比其它任何景观斑块却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能源来维持正常运转。可见城市景观的自发发展具有日趋恶劣的趋势。
2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城市景观是城市尺度上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设计中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研究,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在把握城市总体景观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城市中的自然绿地、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要做系统的调查分析,以此作为宏观基础来对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中观的城市景观要素进行指导和协调。
2.2 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
2.3 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生态学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内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景观设计中的多样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景观拼块结构的多样性,即城市中各种景观资源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应尽可能多样化,以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转;城市景观生态元中生物分布的多样性;城市景观生态元空间形态及承载行为模式的多样性。
2.4 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2.5 遗留地保护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扎根于土地之上的,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一定要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2.6 生态关系协调共生原则
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2.7 综合性原则
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以上原则都可以直接借鉴于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当然,这些原则并不是在每一块绿地都能得到体现,不同园林绿地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需加以考虑、应用的生态学原则也必然有所不同或侧重。如:风景区规划要特别注意多样性原则、生态关系协调原则的应用,在此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其它原则;大环境绿化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考虑的是整体优化原则及多样性原则;而名胜古迹和纪念性园林规划则应更多地考虑遗留地保护原则、景观个性原则。
3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由于生态化设计的特殊性和系统性,照搬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方法是不完全适用的,城市景观的网络生态化设计应该在根本上从景观生态出发。
3.1 廊道的构建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城市中的公路、铁路、河流、各种绿化带、林荫带均属于廊道。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连通性,也影响着拼块间物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城市廊道网络的构建不仅仅是道路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它奠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各景观生态元相互作用的通道,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方向和规模恰当的廊道可引人自然气流,改善局部气候环境,也可以阻挡风沙或寒流。再如:控制廊道对拼块的干扰,可以控制拼块的发展趋势,从而保护自然资源拼块,协调人工景观拼块的发展。以“廊道”的概念来设计城
市的基本生态网络,可以不再局限于仅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城市空间和交通层面的规划,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性。廊道网络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和地域性原则,并预留动态发展的弹性空间。
3.2 景观生态元的分级
景观生态元的分级并不是仅仅依据其自身的规模或面积而定,一般可分为三级。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有较强的调控影响能力的景观生态元为一级,如城市级中心绿地公园,规模大的自然水体及绿化带等。相对而言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但对局部环境有较强调控作用的为二级,如小区级的游园、绿地、林荫道等。对局部微环境调控能力也较小的为三级,如以铺地为主的活动广场等。景观生态元的分级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为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提供依据,使城市景观不仅在功能和视觉上布局合理,生态调控容量也张弛有致,不致出现盲区。第二,为景观生态元的进一步细化设计提供依据,对生态调控量大的景观生态元,应尽量控制人的干扰,保持其局部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控作用。而生态调控容量小的景观生态元往往功能性较强,人为干扰多,应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防止负面效应,并借助廊道和相邻景观生态元的作用来强化调控能力。
3.3 景观生态元的配置
景观生态元的配置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R.T.T.Foreman和MichelGodron对宏观尺度的景观格局提出了基础格局和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保留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拼块用以涵养水源,保护稀有植物;有足够宽的廊道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能源的流动;在开发区或已建成区内用小的自然资源拼块和廊道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种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对城市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廊道网络的节点是廊道的交结区域和物流、能流的源或汇,其空间可达性和生态调控的辐射性都很强,因此景观生态元的位置与廊道网络节点相耦合,可更好地发挥其美化和生态的效能。同时,景观生态元在廊道网络节点上的布置应参照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级别大小相间,物流、能流高效畅通,生态调控容量互补,从而分担人为干扰的压力和生态变化的风险,确保各个景观生态元融入城市生态网络,提高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生态园林设计的景观生态表现
(1)城市绿地分布要均匀、合理,形成一个由绿地、绿廊、绿网构成的综合绿地系统。扩大城市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特别是城市中心区、旧城区和居民区应该加强绿地建设,让更多的市民都能受益。
(2)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硬质铺装要少而且要使地面水能充分渗透到地下,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力,还能节约大量的维护费用。
(3)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加强植物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增加城市绿量,美化城市景观,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关键词:城市景观湖;设计;生态;可持续
在现代城市,人们为了打造优美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建造了不少美丽的景观湖。景观湖无论是前期的规划设计,还是后期的水质维护,都必须站在环保生态的高度,以人为本,合乎健康舒适的原则,才能达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下面谈谈景观湖设计的相关问题。
1 景观湖的组成要素
一是滨水开放空间。滨湖开放空间不仅是满足市民日常交往的户外活动场所,其重要性还体现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所做的贡献。为城市提供了一个以山水为背景的舞台,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亲近湖光山色的交往空间。二是滨湖步道。景观湖设计的重要原则就是亲水性,这是建设滨湖步道的重要目的。三是生态驳岸。生态驳岸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宜人的供游憩的场所,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人。四是视景走廊。在景观湖的设计中,以现存和未来的观景点为依据,顺应城镇街区原有的道路肌理,将景观区重要的地标引入周边地段视野,加强人们对景观湖的认知。五是滨水植物。植物是景观湖区景观塑造的重要要素,有了它水域景观才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水景方面可以通过植物的色彩搭配上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如不同花色的荷花与睡莲在湖中争艳,给人时而宁静时而热烈的情绪。
2 湖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城市景观湖区生态规划的“整体性”原则意味着其设计者必须将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市政设计乃至防洪防汛设计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它们。只有在这种整体的统筹安排下,才能够生态的规划和管理保护,湖景区的设计才可能使城市活力得到复兴。二是开放性原则。景观湖地区应当是开放的,供全体市民享受的公共资源。城市景观湖区涉及的对象是城市的“水空间”,它们是公众的社会财富。因此城市景观湖区的设计应当遵循“开放性”原则,尽可能鼓励土地的混合利用,加强公共设施和项目的建设,促进空间的公共性和公平性的实现。三是亲水性原则。无论从物质生理需求还是文化心理因素上分析,水都对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这是“亲水性”原则的基础。水体承载着水分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维护大气成份稳定等功能。在改善城市小气候方面能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减噪、有效调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促使城镇的生态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3 城市景观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重生态保护与景观设计的结合。生态保护规划,是在自然环境不遭受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自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生态规划强调运用生态整体优化的观点,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进而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生态规划能充分体现人为调控生态的能动性,具有明确的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有明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目标。设计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景观的整合保护维持己经形成的生物多样性与脆弱的生态系统,并将被保护地域改造成为一个有社会、经济、美学、生态价值的景观。所以在景观湖的设计中,就应渗入生态的理念,做好景观湖的景观和生态环境上的平衡,从一开始就注入生态环保的元素,将景观的保护与设计完美的结合,这样在景观湖的开发与管理中,保持景观的可持续性上更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要注重视觉景观层面上的生态设计。景观湖在视觉景观上给人们带来的作用非同小可。它是城市中自然与人工要素最为丰富的景观区域,同时也受到城市人工景观的衬托。为了在视觉感官上保护景观湖自然与人工景观的纯净与周边城市建设的协调,景观上主要考虑建筑高度的控制、风格形式、色彩、体量以及细节处理形式的统一与限定条件、以及景观时间变化控制等等。通过相应的控制与限定,最终达到规划所构想的创造一个“水、绿、建筑”交融的城市湖泊景观环境。
第三,要注重人文活动层面上的生态设计。人们在工作之外接近大自然是每个人的迫切需求,而景观湖就是渴望回归自然的人们最理想的归宿。目前各个城市的管理层已经认识到了景观湖的景观旅游价值,纷纷建设景观湖或者建设专门的公园、风景游览区或自然保护区,在对景观湖加强保护和管理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景观需求。另外,还应设立相应的生态恢复区,或者生态修复区,避开游人的活动,通过自身修复能力的增强,从而提升整个景观湖区的生态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