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上教学应急预案

网上教学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上教学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上教学应急预案

网上教学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2)问题归纳法。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一掌握知识一解决问题,也就是将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的表现以及存在问题先请学员提出,然后教师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上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所学基本原理及知识。

(3)典型案例法。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一尝试解决一设置悬念一理论学习一剖析方案一小组讨论一成果分享一总结归纳。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入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4)情景创设法。其策略一般程序为设置问题一创设愿景一搭建平台一激活学员。这种方法将参加培训人员分为若干组,为每组队员提供一份经典管理案例,组员们积极开动脑筋,结合本岗位实际,总结出“责任要分解到人”、“工作要养成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精益求精的习惯”、“执行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节决定成败”等一系列观点,“执行力”的概念也潜移默化地深深印刻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

(5)多维思辨法。其策略程序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一发展理论。即把现有定论、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挑刺,提出优劣加以完善,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所以教师要收放得当,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极高的分析探索能力。

3注重互动教学技术的创新

在坚持传统的互动教学模式外,安全技术培训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互动教学的形式。

(1)积极探索网上互动培训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应该借助网络媒体,一是在企业网络系统上建立起培训学习的菜台,培训教师随时上传学员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和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念,解答学员的问题,二是培训教师和学员建立互动博客,每个学员可以到自己所喜欢的博客上学习,这种网上互动式学习实现了资源共享,是互动教学技术的新趋势。

(2)模拟训练。模拟训i练就是把学生带入一个虚拟的假定情景中,人为制造种种复杂疑难的情节,让学生去面对困难、矛盾和冲突,独自去处理、解决矛盾,从中观察学生应付管理突发事件的态度和解决管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可以采用现场演示评议法,跟踪拍摄回放法,分组对垒法,角色换位法等方式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hotseat”方式(热椅子)。即在培训者和被训者之中每天产生一名坐上“热椅子”的人员。众多个学员可以向他提问。通过“热椅子”形式,旨在给学生创造互动的条件,提供互动的机会。为了给学生示范,第一天坐上“hotseat”的应该是教师,最后发展为学员们争坐“hotseat”.自己去探索、体会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情感的乐趣,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

网上教学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汶川大地震中,脆弱的学校成了重灾区。

究其原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教学楼质量问题,一些网民甚至在网上痛骂那些无良的建筑商。不过,也有人提出,除了教学楼可能存有质量问题,学校自身的安全教育是否到位?要不然,悲剧或许能够避免,四川安县的桑枣中学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桑枣中学紧邻北川,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中学,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可地震发生后,该校2000多名师生,仅用了1分36秒便全部安全撤退到操场上,无一人伤亡,创造了这次地震中几大令人欣慰的“奇迹”之一。该校校长叶志平更是因此被网民们称为“史上最牛校长”。

在这次地震发生后,人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起了学校的安全教育问题,也许灾害和事故不可抗拒,但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防范、自救、避险来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奇迹是这样发生的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外出办事的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火速从绵阳赶回学校。

当他疯了似地冲进学校时,看到了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其他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四周是教学楼。他最为担心的那幢他主持修缮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地震发生时那幢楼上正坐着700多名学生在上课。

当时,学校墙外的镇子上,房屋大面积倒塌,求救声一片。但是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之后,孩子们安全地回到了家长面前。

解读这一奇迹,其关键就两点:花了比建造校舍多一倍的钱加固了劣质校舍;每学期一次的全校紧急疏散演习。

说起紧急疏散演习,刚开始搞时,学生们当是娱乐,很多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但叶校长却从2005年开始一直坚持这样做。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他们想不到的是,正是这平时看似游戏的安全演习,关键时刻竟救了他们这么多人的性命。

紧急疏散演练很多学校都搞过,但桑枣中学的紧急疏散演练有一套自己的经验。首先是时间的不确定性,演习前学校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具体是哪一天他们并不知道。等到了演习的那一天,在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听到口令后,全校师生会按照原来设定的疏散路线疏散。其次是固定逃生路线,演习期间不仅每个人的疏散路线,每个班的疏散队形,每一个楼层的疏散先后顺序是固定的,连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再者是撤离速度有讲究,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而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紧急疏散时,学校会让人计时,但他们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正是基于平时多次演习,这次地震发生后,该校20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撤退到操场,并以班级为单位排列好,用时仅1分36秒。

杭州朝晖实验小学的邹蕙书记说,他们学校也每学期坚持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像朝晖五区一个校区,师生人数还不到桑枣中学一半,可他们一次疏散演习最快的速度也得2分多钟。她说,1分36秒疏散2000多名师生,确实是个奇迹。

而这一奇迹,除了令人不禁对叶校长产生敬仰之情,更让人深刻感觉到生命教育的力量。正是这些平时不被重视的教育内容,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却比任何教育内容都有价值。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全校师生才能从容、有序地应对生死考验,最终躲过这场浩劫。

安全的弦,谁也没敢松

对于人口相对密集的学校,对于较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中小学生群体,生命安全教育应是学校给学生上的第一课。

走访了杭州的一些中小学,每个学校的老师都告诉记者,安全的弦他们一直绷得很紧。“生命大于天,安全重于山”,浙大附中校长尚可如此形容学校安全教育。

朝晖实验小学的邹蕙书记是一位已有数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对此她深有感触。对于学生来说,安全隐患除了来自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外,还有火灾、溺水等意外事件,甚至课间学生间互相推搡、挤压都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真可谓防不胜防。为此,朝晖实验小学一直以来都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而对于学校安全教育的方式,大家各有各的招。

邹蕙告诉记者,他们除了平时正常的安全教育外,还定于每天放学前,由各班负责学生放学的老师进行为时2分钟的安全再教育,其内容包括如何处理当时季节、气候状况下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上学和放学路上可能遇到的安全事件等等。她说,这项工作他们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很多学生都会觉得老师有点“背时”,但学校坚持认为这是为了让学生时刻绷紧安全弦,因为这些孩子毕竟年龄小,而且还有些贪玩,需要老师不断地在他们耳边灌输安全知识。

杭师大附中是一所寄宿制中学,安全教育的责任比一般学校要重,而且一旦在课后发生紧急情况,疏散难度比平时要大得多。每年11月9日前后,杭师大附中都会举行一次全校消防疏散演习。同时,从2002年起,学校还成立了一支由150人组成的义务消防队,分别由每个寝室推选1人、每个班级推选1人,以及每幢寝室楼宿管员、生活老师,学校所有保安和学校后勤队伍组成。他们都是疏散应急的骨干,每年的演习日,学校都会事先利用各种方式组织他们进行学习,他们还要学会使用灭火器等设备。

杭师大附中的疏散演习分两类。一类在寝室,一类在教学楼,而他们平时组织的一般都是寝室疏散演习。当寝室疏散演习开始时,每一个寝室的消防员,得先站在寝室门内侧疏散本寝室人员。当同学开始往寝室外跑后,消防员站在门外侧即楼梯拐弯处,提醒下楼的同学快步行走,不要停顿,注意安全。当自己寝室同学全部撤离后,消防队员要在门上画一个圈,然后再关上门离开。据说,这是为了方便疏散后的救援,如果看到这个圈就表明寝室内已没人,救援人员就不用再进去了。而当同学跑到一楼寝室门口时,宿管员、生活老师就已经站在门口了,其中一人会带着同学按指定路线疏散到操场上。

至于教学楼疏散演习,其实每天的课间操就是一次疏散演习,每天课间操的路线,就是紧急疏散的路线。目前,全校2700多名师生全部疏散到操场上所需的时间,创下的最高纪录是3分15秒。

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刘惠玲告诉记者,浙江省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安全教育,省教育厅下得最多的文件就是有关学校安全教育的文件,有些时候一个月就是四五个。而且,浙江省除了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人•自然•社会》课程教育,将安全教育内容列入会考、中考范围,还对学校安全教育实行目标责任制,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间每年都会逐级签订《安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除此之外,省教育厅还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都要制定各类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其中包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汛防洪应急预案等等,每个预案还须组织演练。据省教育厅2007年3月统计,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共制定了359个安全预案,各类学校共制定了2万多个预案。

安全教育大多停留于课堂教学

虽然记者走访的几所学校都非常重视安全教育,而且很多措施都落实得很到位。不过,安全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课本上、课堂上的现象也不鲜见。

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一天,学校最常用的安全教育,就是指导学生阅读安全规则和读本,联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等,实际演练较少。在城市学校,教师还常会采用一些安全演习、模拟情境训练等参与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方式。而县镇和农村学校,预防灾害演习次数则明显少于城市学校,教师也普遍比较缺乏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尤其缺乏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一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千余名师生的抽样调查显示,38.1%的教师反映,学校从未开展过灾害预防演习活动;55.6%的中小学生从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灾害预防演习。然而,另一项调查则显示,学生最喜欢的避灾自救教育方式依次是,实战演练(46.7%)、动漫课件(26.5%)、影视作品(16.3%)、课本、读物或宣传画(10.5%)。

据了解,浙江省也组织编写了学生应急避险安全手册,中小学校都会安排固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虽然这一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个别学校照本宣科的教育也带来了一种假象:学生以为自己懂得如何应付意外,可一旦面临意外,却往往做不出最恰当的反应。

虽然如此,很多学校还是选择了课堂教育。对此,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首先是避灾自救的实战演习成本不低。以灭火器的使用为例,要想让同学真正掌握,最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实践一次,但一个灭火器拉一次就报废,每个灭火器的价格在40元到100元,这不是一所学校负担得起的。还有,学校组织安全演习时也希望能够显得逼真一些,比如火灾演习时常常会弄一些浓烟、明火之类的东西,这些都需要用到火药,这除了要向有关部门审批过之外,在处理时也有一定危险性。所以,安全演习本身的安全性,又成了学校不愿实战演习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据说,浙江曾有一所学校因为一次森林防火的实战演习,结果烧掉了一大片森林。而农村学校因为受客观条件限制,要想搞实战演习就更难了。比如对城市学校来说很简单的防溺水演习,很多农村连游泳池都没有,如果带学生到野外的池塘里、河里去演习,那演习安全就更没保障了。

正因为诸如此类的原因,很多学校一般能不搞实战演习就不搞,尽量采取课堂教学的模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安全理论知识,又能避免高费用、高风险的问题。

安全教育要动真格

灾难降临是不幸的,面对灾难束手无策则是更大的不幸。而应对任何一种灾难、事故,最好就是孩子本身有安全意识和防御能力。

只是,安全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课堂上的问题,又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浙江省教育部门关于学校组织安全演练方面有明确要求,各类学校必须结合校园所属周边环境、灾害发生规律和学生特点,制定和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做到一校一预案,每年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灾害救助、逃生自救及生存训练等方面的应急预案演练,并要将应急演练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记者发现,在省教育厅下发的6个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办法中,基本上每个办法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其中寄宿制学校还要求必须安排一次全体住校生参加的夜间逃生疏散演练。

可事实上,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各类学校共制定了2万多个预案,但全省学校仅组织了6794场安全演练。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省里有明确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也都很担心发生安全事故,按照浙江省安全问题“校长负责制”“一票否决制”,稍有不慎,校长、局长们还有可能为此丢了乌纱帽。可事实上,仍有部分学校负责人抱有侥幸的心态,安全教育、安全演练时间常常被其他教学安排挤占,安全意识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针对这些问题,2008年3月,省教育厅启动了“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年”活动,其中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就包括检查学校制订、完善安全应急预案情况,以及有没有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做到一校一预案,并举行针对性的演练;2008年5月,省教育厅又启动了“学校安全工作百日督查”,由各市、县(市、区)对本辖区学校安全工作开展全面督查,省教育厅对各地各校进行抽查。

至于安全演习的高成本、高风险问题,省教育厅基教处李斌告诉记者,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他认为,学校完全可以通过事先充分准备、改善演习形式等方式加以克服。比如消防演习,不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去试灭火器,完全可以通过个别学生演练、其他学生观摩的方式。还有,为了学生安全,一些条件有限的学校、低年级学校可以灵活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避灾自救教育,比如针对不同年级和年龄段设计一些游戏、知识比赛或运动会,来一次避险竞技。

组织安全演练固然可能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有可能受客观条件限制,那桑枣中学也一样会遇到这些问题,其客观条件甚至比一般学校更差,但叶志平校长还是坚持每学期一次的紧急疏散演练。叶志平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孩子们来了学校,我们有责任保护他们的安全。就算我不是校长,我还是个教师。不是教师,我还是个有良心的人。”叶志平还特别推崇一句不知从哪儿看来的话,就把它挂了出来――“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网上教学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12月7日傍晚,北京丰台博雅双语幼儿园的园长洪淑莉看到园区外面雾蒙蒙的一片,空气中是火柴燃烧的味道。她叹了一口气,这比她儿时记忆中,北京冬天因为烧炭而起的雾霾要更为严重。“特别呛,不戴口罩完全受不了。”一个小时后,她收到了幼儿园所属机构领导传来的通知:12月8日至10日12时,幼儿园停课。

在此之前,北京市应急办于当日18时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雾霾停课:幼儿园家长最揪心

与孩子有关――这是《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动作。

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区教委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及本区分预案,严格执行红色预警应急响应措施,并下发通知,8日至10日12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及校外教育机构停课,以减少雾霾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收到通知后的五分钟,洪淑莉就轮流告知各个教师、并且要求每名教师对各个班级的学生们第二天到园进行统计。当晚11点,所有老师统计完第二天到园的学生数目,41人。洪淑莉随即安排好在园老师们第二天的值班。

12月8日上午,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空气重污染应对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安排班主任与每一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联系,确认孩子有人监管。而对于全市寄宿制中小学、幼儿园,通知则要求妥善安排好学生在校的自习和生活,不得组织户外活动。

通知特别提出,北京各高校也要指导学生安排好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停止户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减少户外活动。

当天,丰台博雅双语幼儿园400名学生只来了50名学生,在园的活动从日常上下午各一小时的户外活动,全部变成室内活动,具体的活动,一天的日程,全部做成PPT发到家长群中,让他们知晓孩子们一天在做什么。

针对雾霾天,洪淑莉表示,他们会增加孩子们的饮水量,会为孩子们普及防护雾霾的知识,会在他们饮食中多增加清淡的食品。

12月9日,丰台博雅双语幼儿园到园的学生统计为108名,12月10日,这个数字增加到150名。“一是家长们需要工作,上班,没办法带孩子,一是幼儿园的措施好,安全,愿意来。”洪淑莉对《小康》记者说道,在半个月前,第一次雾霾橙色预警的时候,丰台博雅双语幼儿园的12个班级每个班就已经配备好了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

即便这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群还是每天都响个不停。因为,来自家长的担心、忧虑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法停歇。毫无疑问,雾霾的红色预警加重了这种担忧。

作为5岁孩子天天的母亲,魏言在12月7日晚上7点半,收到了自己女儿所上的幼儿园――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家长老师交流群发来的通知。通知表明由于雾霾红色预警,第二天起停课一天,但是在晚上10点的时候,魏言接到了群里的第二次通知,老师表示要停课三天。

“确实应该停课,雾霾天气本来就不应该出门,而且幼儿园普遍没有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我当然愿意孩子留在有空气净化器的家里。”对于停课,魏言表示非常赞同。但是,同时,这也让她陷入矛盾的两难境况:家里没有老人,只能由自己或者孩子父亲其中一人放弃上班在家带孩子。这倒不是最大的问题,在魏言看来,如果雾霾的停课成为了常态,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到户外锻炼身体的健康成长机会,并且还会打乱本来正常的作息时间。

“我们孩子的呼吸道系统比较敏感,雾霾严重就会咳嗽,前一段时间还得了支气管炎。”糟糕的环境变化让魏言为之操透了心。天天同班的小伙伴们也集体生病,并且症状都差不多,基本都是上呼吸道感染。“家长们经常一起交流,孩子们久咳不愈,又心疼又束手无策。”魏言说,看到11月底雾霾期间女儿边咳嗽边流着鼻涕,她几乎有了带着孩子移居云南的冲动。

被催热的在线学习

雾霾不仅是家长的担忧,更是学校的担忧。除了尽心照顾因特殊情况不能留在家里的孩子们,不少幼儿园也希望为在家里的孩子们尽责。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在雾霾停课的几天内开设了空中课堂,每个老师都把网址告诉给家长,并请家长在家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网络学习。“比如老师们会讲故事,教唱歌和跳舞。他们特意编排了舞蹈《茉莉花》,让孩子们可以在家跟着学习。”魏言说道。

幼儿园不放弃远程教学,小学则更是如此。北京市教委的通知中也明确表明:“停课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应按照‘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

为响应北京市教委“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已有部分学校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为停课在家的学生同步授课。由于在家自学学生数量增加,网络课堂成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首选。在雾霾的天气里,北京数字学校启动应急预案,持续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服务。

根据统计,12月8日零点至12点,北京数字学校电视和网络的访问总量达到54万次,近8万中小学生到北京数字学校学习,参加各类活动。当天,北京市教委近年来推出的在线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名师在线”再次发挥作用,千余位一线名师通过网络答疑解惑,助力学生停课不停学。来自百度搜索的数据也显示,北京雾霾天期间在线课程搜索量明显上升。

其实在雾霾红色预警的一周以前, 11月30日,北京部分检测站点PM2.5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极值的时候,北京实验二小就启动了“停课不停学”的预案。

在北京市人代会上,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道出了雾霾天中小学校长的心声。她说,每次雾霾预警,孩子们不能出教室不能进行体育活动。到了冬天,各种传染疾病高发期,避免孩子患病的最有效办法是开窗通风,但雾霾天不能通风。“上着课的时候看着孩子一个个戴着防毒的口罩,一个个小猪嘴在这种浑浊的室内空气里呼吸,非常担心可能比雾霾还厉害。”

李烈建议重雾霾天孩子们可以分流,家里有人照看的就回家,无人照看的来到学校,起码可以减少教室人员密度,减少空气污浊程度。

12月1日,北京实验二小调整了上课方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在校学习”或“在家学习”,期间学校要求教师加强和每位学生的互动、指导和反馈,班主任及学科老师分流进行辅导和组织教学。之后,从各年级各班反馈的信息和照片来看,无论是在家学习,还是在校学习,一切都井然有序。而在6天之后的雾霾红色预警发出后,“停课不停学”则成了北京中小学的关键词。因为空气重度污染而停课,既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兼顾学生学习的连续性,这对学校教育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北京各个学校想了不少办法。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云端智慧课程在这个关键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了该校学生停课期间最便捷的网络课堂。12月7日当晚10点,清华附小教师领导层的会议决定推出“云端课堂”,并在第二天,12月8日的早上,为各个学生发放其属于自己的账号。本来是为学生的寒假假期准备的云端智慧课堂,由于雾霾停课的突发事件,被清华附小进行了提前上线。

“我们与中文在线合作,他为我们开发了一个叫书香清华附小的云端智慧课堂。”清华附小数智化学校中心负责人陈军对《小康》记者表示,云端智慧课堂是一个互动在线的学习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账号,让他可以在家里登录账号,进行学习。“这个平台上面的电子书籍约有5万册,学校校长带领老师们开发这个书单,书单里有必读的书,也有选读的书,不仅可以读,也可以听。”

除此之外,云端智慧课堂还囊括了老师们上传的关于某一课时知识教学难点、重点的微视频,还有上课时的课件、配套的巩固练习等等。“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家里面用多种方式登录这个平台,比如电脑、手机、iPad。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微信群,学生、老师、家长都可以在上面进行沟通交流。”陈军说道。

学生的家长对这个课堂的上线表示非常满意,这种新颖的方式调动了学生们的多种感官,同时又拥有针对性的指导。它不仅满足了“停课不停学”的需要,成为了应对“雾霾”的理想平台,也拉迈了学生和学校的时空距离。雾霾停课的这几天,所有老师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随时与学生在线进行课程辅导。

“停课不停学”的改变

至于雾霾的防护知识,在11月底的第一次严重雾霾来临之时,清华附小就给学生们播放了电视台关于如何防护雾霾的直播,并且请了清华大学环境系的专家,亲自为学生们讲解雾霾的危害,如何在雾霾天中保护自己等等。

“现在学校都有视频对话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全可以建成自己的数字化学校,建立一个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长效机制,这样只要有了突发事件,就能非常高效地使用现代化手段,不会慌乱。”北京市海淀区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对媒体说道。

毫无疑问,中学的课程相对于小学来说,要更加紧张。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课程,北京市各个中学都采取了应急的现代化手段,以求达到“零影响”。

“人大附中老师正在认真学习与工作中。雾霾来袭,学生停课不停学,学校全面部署,教师全力以赴,网上授课,在线答疑,师生互动,真情无限,向可爱的老师们致敬!”12月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翟小宁在其朋友圈了一张照片,照片中几十名老师聚集在一个课室里,人手一台电脑,神情严肃认真地为他们的学生们进行授课,答疑解惑。

据了解,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们在雾霾期间也已经在百度传课开课,跟进课程“雾霾天气一起学高一数学”。该课程是针对高一数学的每日预习直播课,即使学生错过了直播时间,也可以对已播课程进行回放。此类直播课为免费公开课程,不仅北大附中和首师大附中的学生可以学习该课程,其他学生也可以来免费收听,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这是第一次,但并不意味着是最后一次。

12月18日早上7点,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再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指令,自12月19日7时至12月22日24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当日早上8点前,北京市教委网站发出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指令的通知》,请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及本区、本单位分预案,严格执行红色预警应急响应措施,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直属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校外教育机构停课,高等院校停止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北京再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次红色警报的时长达到空前的4天,比上次的2天多出将近一倍。面对连续下发的“通知”,学校只能多手准备,才能应对不时之需。

“建议学校加强对在线教育的认识和应用,在线教育的使用最初可能会对老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造成一些挑战,老师应该提高这方面技能的掌握。学校也不要把在线教育当成必须是非面对面的教育、教学,在日常课堂面对面的时候就可以引入一些网络技术手段,这样老师才能逐渐习惯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创始人兼首席研究员吕森林表示。

网上教学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一、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情况

本次检查内容主要包含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机构、规章制度、设施设备、网站和信息运行情况、人技防护、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同时从物理安全差距、网络安全差距、主机安全差距、应用安全差距、数据安全及恢复差距等5个方面对主机房和14个信息系统、1个网站进行等级保护安全技术差距分析,通过差距分析,明确各层次安全域相应等级的安全差距,为下一步安全技术解决方案设计和安全管理建设提供依据。

从检查情况看,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总体运维情况良好,未出现任何一起重大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事件(事故)。近几年,学校领导重视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始终把网络信息安全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比较规范;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技术防护措施得当,信息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降低;比较重视信息系统(网站)系统管理员和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培训,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技术队伍有落实;加强对学生网络宣传引导教育,日常重视微信、微博、QQ群的管理,提倡争当“绿色网民”;工作经费有一定保障,网络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在最近一年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中,网络建设与设备购置费用约占56、5%,数字资源与平台开发费用约占40、6%,培训费用约占0、6%,运行与维护费用约占1、04%,研究及其他费用约占1、23%,总计投入占学校同期教育总经费支出的比例约1、57%,基本保证了校园网信息系统(网站)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1、网络信息安全组织管理

20xx年学校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办公室设在党委工作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作为校园网运维部门承担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防护与技术保障工作,对全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责任。各部门承担本单位信息系统和网站信息内容的直接安全责任。20xx年,由于人动,及时调整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依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为部门网站的具体负责人,建立学校网络信息员队伍,同时,还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对网络出现的热点问题,及时跟踪、跟帖、汇报。

2、信息系统(含网站)日常安全管理

学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安全管理(暂行)条例”、“学生上网管理办法“、“校园网络安全保密管理条例(试行)”、“校园网管理制度”、“网络与信息安全处理预案”、“网上信息监控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各系统(网站)使用单位基本能按要求,落实责任人,较好地履行网站信息上传审签制度、信息系统数据保密与防篡改制度。日常监控对象包括主要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服务器等,其中网络中的边界防火墙、网络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学校站服务器均纳入重点监控。日常维护操作较规范,多数单位做到了杜绝弱口令并定期更改,严密防护个人电脑,定期备份数据,定期查看安全日志等,随时掌握系统(网站)状态,保证正常运行。

3、信息系统(网站)技术防护

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前期的防控主要是基于山石防火墙、深信服防火墙及行为管理软件,20xx年为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购置了“网页防篡改、教师行为管理、负载均衡”等相关安全设备,20xx年二月中旬完成校园信息系统(含网站)等级保护的定级和备案,并上报xxx市网安支队。同时,按二级等保要求,约投资110万元,完成“网络入侵防御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运维审计-堡垒机系统、服务及测评及机房改造(物理安全)”等网络安全设备的采购工作,目前,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论证。

20xx年4月-6月及20xx年3月对网站系统进行安全测评,特别对系统层和应用层漏洞扫描,发现(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出现漏洞,及时整改,并将结果上报省教育厅、省网安大队、xxx市网安支队。同时,对各防火墙软件7个库进行升级,对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及时补丁和修复,做好网站的备份工作等。

4、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

20xx年学校制定了《xxx职业技术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处理预案》、《xxx职业技术学校网络安全和学生校内聚集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为应急技术支持单位,在重大节日及敏感时期,采用24小时值班制度,对网络安全问题即知即改,确保网络安全事件快速有效处置。

二、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对照《通知》中的具体检查项目,我校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由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学院数据中心建设相对薄弱,未建成完善的数据中心共享体系,各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安全及灾备均由相关使用部门独自管理。同时,网络安全保障平台(校园网络安全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尚在建设中。

2、部分系统(网站)日常管理维护不够规范,仍存在管理员弱口令、数据备份重视不够、信息保密意识较差等问题;学校子网页网管员为兼职,投入精力难以保证,而且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由于经费问题,个别应用系统未能及时升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目前尚未开展网络安全预案演练,还未真正组建一支校内外联合的网络安全专家队伍,未与社会企业签订应急支持协议和完成应急队伍建设规划。

三、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进行了研究部署。

1、全面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按照相关《通知》要求,20xx年8月底全面完成网络安全保障平台建设,根据系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业务特性及应用重点,采用等级化与体系化相结合的安全体系设计方案,形成整体的等级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根据安全技术建设和安全管理建设,保障信息系统整体的安全。

2、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根据等级保护要求,进行信息安全策略总纲设计、信息安全各项管理制度设计、信息安全技术规范设计等,保障信息系统整体安全。

网上教学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校重建;储备应急资金;财政资金理财合法

5・12汶川大地震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许多学校的教学楼倒塌。截止2008年5月26日,在汶川地震中仅四川省死亡的学生就达4 737人,伤者1.6万余人,重灾区学校倒塌面积为199.722 8万平方米。面对如此严重灾情,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死伤学生和垮塌的学校?在今后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受灾学校的基本情况

这次大地震中,四川省倒塌的校舍有北川中学、茅坝小学、茅坝职中、聚源中学、新建小学、向峨中学、平通镇小学、漩口中学、映秀小学、东汽中学、实古镇小学、蓥华镇小学和中学、八角镇小学、洛水镇小学、红光小学、东湖小学、木鱼中学、汉旺镇一所中学一所技校、红白中学、红白小学、绵竹富新二小等。目前,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校舍倒塌6 898间(汶川、北川数字未包括)。

北川中学的教学楼塌陷,死亡和失踪人数就超过1 000人。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有两幢教学楼在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瞬间垮塌,278名师生遇难,11人下落不明。新建小学的半幢教学楼在地震中垮塌,死难师生239人。

在这次大地震中,四川受灾地区的教育资源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在重建工作中,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

二、重建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建立应急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体系,储备应急资金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是指为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而建立的应急体系和工作机制,是涉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体系、组织指挥体系、信息监测预警报告体系、突发事件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物资保障体系等六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

鉴于此次严重地震灾害,根据国务院2006年1月25日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四川省应进一步努力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充实应急机构,开展日常管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做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工作,并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在聚源中学,笔者了解到,有些学生从废墟中救出来,却因没有相应的救助,没有及时送到医院而死了,这和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体系有着极大关系。只有健全的公共安全体系,才能有效避免救治不力的现象,减少死伤人数。

要以加强基层、强化基础、落实责任为重点,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健全应付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处置机制,储备应急资金,建设平安校园。同时,笔者建议各个学校形成应急资金使用保管制度,制定有关规范,资金保管落实到责任人,规定资金使用用途只能是突发事件和应急事件,事后报销,资金循环使用,资金金额从几千元到十万元不等,并于年初借支年末归还,从人、财、物各方面保证应急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二)继续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动财政资金理财合法化,规范捐赠资金使用,确保教育建设资金的投入

在地震中倒塌的聚源中学三层教学楼建于1986年。当时,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资金主要由乡镇自己投入,而贫困的乡村常常连民办教师工资都发不出,更别提校舍建设。直到2002年后,农村中小学教学资金才开始有了县级财政保障。2002年后,以县为主的教育投资主体设立后,教学楼建设的资金才有较好保障。正因为这样,在这次地震中,震区在2002年后建设的学校倒塌较少。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2001年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试点。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由国库对所有政府性收入,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均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收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的弊端,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强化了财政预算的执行,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步伐;真实反映了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数,使财政部门对财经形势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有效防止了对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提高了资金到位速度。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财政支出范围需进一步规范;预算的约束力有待加强;充分调动预算单位的理财积极性。

基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不足之处,笔者建议通过出台相应的法律,成立政府财政理财中心或国库委托银行理财,使财政资金理财合法化,以保证充足的财政资金来源。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性的基础上,每年确定基本收益率,通过安全、有效的理财途径,保证充足的财政资金,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

面对此次学校重建工作中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要合理安排好捐赠资金。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使用指导意见》的精神,在统筹安排各类捐赠资金时,对有明确捐赠意向的,要按捐赠人意向安排使用;对重复集中于同一地区或同一项目的定向捐赠资金,要按照规划要求,在与捐赠人协商后调整使用。建议在统筹规划的教育捐赠资金安排上,以人为本,首先安抚受伤学生和老师,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其次,在建设资金上要先维修排危后拆除重建,要先城镇学校后乡村学校,要先初中后小学。在规划时要注重资源整合,注重规模效益,注重建筑的规范和质量。再次,实施标准化建设。在学校灾后重建规划中要实行标准化建设,注重功能配套,达到建一所成一所的目的。

捐赠资金的管理使用要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2008]39号)要求,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受灾学校重建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政策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招投标和监理制度,80年代初就开始实行,招投标法从2000年1月1日施行。在这次地震中,震区在2002年后建设的学校倒塌较少,这得益于2002年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的建立和实施。同时,根据此次地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并予以坚决贯彻落实到基层教育系统,还要引入刑法的有关条例,惩治腐败。

2008年6月8日起施行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规定,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对地震灾区尚可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应当按照灾区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据鉴定结果采取加固、改造等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时,应当重点对工程是否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查验。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报告。同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在恢复重建中的责任。

(四)注重规划设计,规范建筑施工,注重建材的选用,加强简易房的后续处理工作

在学校重建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几点:1.绝对不能建在地质断裂带上。2.房屋走向和震向交叉,抗震能力可提高3度。3.要按照现代建筑章法建造。4.灾后新建房屋的抗震能力应提高到9个烈度。

学校重建标准包括安全标准和现代教育标准。要提高学校的安全标准,重建的校舍抗震级别要达到8级,抗震设防烈度达到10级。建议一般修建3层楼高的教学楼,以增强抗震性能。学校建设也要符合现代教育标准,现代教育标准首先是小班化教学,修建小型教室。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室的抗灾害能力,同时也符合素质化教学、人性化教学的要求。

涉及学校选址重建,首先要避开具有不利因素的地方,需要避开的不利因素地基包括:可能产生强烈地基失效和其他加重震害地面效应的场地或地基,可能受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等斜坡效应影响的地区,如陡山坡、斜坡及河坎旁;岩溶地区地下不深处有大溶洞,地震时可能塌陷的地区不宜作为场地;避免以加重震害的孤立突出地形作为建筑场地;不宜选择在河漫滩或地势低洼处,以免二次遭灾。应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条件是:地形开阔平坦;基岩地区岩性均一、坚硬或上有较薄的覆盖层;若为较厚的覆盖层则应较密实;地下水埋藏较深;崩塌、滑波泥石流等不发育。在选址时不一定每个地方都可以具备上述这些安全的条件,需要用人为的努力建造另一层的“安全”的防护――建造“抗震房”,人为的防护最关键的就是建筑物、工程的合理布局、结构选型。

同时,可以借鉴日本经验,把夹杂多层铁板的积层橡胶和减振器组合成抗震层,然后把房屋建在抗震层上,从而提高其抗震性能。要保证建筑切实发挥其抗震性能,还要注意定期维护管理。

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按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施工,确保所有的房子“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在学校重建过程中要加强招投标和监理的具体实施,并将法制责任落实到各方。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选择质量优良的建材,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杜绝生产和使用预制空心楼板,从源头上阻止或减轻灾害的损失程度。

此次灾后重建恢复阶段,简易房起到了安置过渡的重要作用。1 000所板房小学和500所板房中学将在灾区建立起来,同学们正陆续在板房学校中复课。但简易房作为过渡房后今后很少用到,一般只能作为库房,而且在阿坝州等地方,历来就有住帐篷的习惯,由于地方狭小,多在河谷里,山上的坡度太大,无法搭建简易房。再加上简易房的运输是个难题,所以笔者不建议用简易房。因最后还是要修永久性住房,建议每户发放2 000元的过渡经费。

(五)在实际过程中,重建美好家园、重建精神家园有个量化、物化、细化的问题,要把工作落到实处

除了修建教舍等方面,还有为灾区失去亲人的学生提供家庭关爱,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心理干预与情绪疏导服务等软件方面的恢复重建。

要加强对同学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多和同学们交交心,讲一些让他们能够接受的事情,鼓励他们和老师一起重建家园,重建校园。老师给同学和家长发短信和他们交谈。同时,可在校园网上面刊登一些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组织一些就近的同学讲授一些心理疏导方面的课程。

学校可从不同的角度将爱与关怀送到每一名受灾地区学生的身边。心理辅导教师对家庭损失比较严重的同学、特别是尚未与家人取得联系的同学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同时开通热线,为师生们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预。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同学,以座谈会、一对一交流、提供必要的经济资助、带领同学素质拓展、加强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同时,在重建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可建立心理疏导工作室、配备心理辅导教师、组织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把工作落到实处。

(六)修建寄宿学校及借鉴国外经验

笔者建议把灾后重建的学校规划成寄宿制学校,把建寄宿制学校作为灾后学校重建的一个原则性规定。有关部门在规划需要重建学校的校园面积和校舍面积时,应将学生宿舍和食堂考虑在内。同时,鉴于这次地震学校重建工作中,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建议有些功能相近的学校合并重组,减少资金的重复占用,充分利用好建设资金。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新奥尔市遭受强烈飓风侵袭后举办特许学校的成功经验,在公办学校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投资主体,筹集更多的教育资金,共同办学,百花齐放,让学生有更多、更好受教育的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发函[2008] 162号.教育部关于成立教育部汶川地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