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年度培训教育计划

年度培训教育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年度培训教育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年度培训教育计划

年度培训教育计划范文第1篇

1.操作黑板计划:始于1987年,目的是为那些简陋的小学校提供最基础的设施和教师。包括,为只有一名教师的学校多配一名教师;保证每所小学至少有两间教室;提供基础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粉笔、笔擦等。

2.妇女平等教育计划:于1989年实施,旨在改善贫穷地区妇女和女童的教育环境。开展包括识字、健康、政治意识、生计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女性在文化、经济和政治各领域的平等并使她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3.县初级小学教育计划:于1994年开展,是印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第一次大规模的行动。它由7个邦的42个县开始,不断推进,通过开设新学校(包括非正规教育)、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增加新教师、面向落后学童提供补习教育等措施实现小学辍学率低于10%;小学生学习成绩提高25%;性别与社会群体差距缩小到5%以下等主要目标。

4.社区初等教育计划:于1998年开始,旨在使来自贫困社区、边缘化群体、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儿童和童工,特别是他们中的女童,能更加便捷有效地获得初等教育。该计划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帮助弱势群体儿童提高学习成绩。

5.初等教育普及计划:发起于2001年,是响应联合国千年计划和达卡宣言而开展的全国性普及教育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使所有6-14岁儿童完成八年义务教育、有效弥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性别和阶层的差距。通过在偏远的农村、少数民族区域、城市贫民区等地带建立临时教育机构,解决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其他弱势群体的失学问题。它还包括全国小学女童教育计划以及高级小学女童寄宿计划,它们推动了女童就学率和毕业率。

6.中等教育普及计划:于2009年发起,是印度首次开展的全国性普及中等教育计划。其目标是提高中等教育阶段即14-18岁学生的进学率和教育质量。该计划特别关注经济、教育落后群体包括女生、残疾学生、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其他落后阶层和落后少数民族学生,要求到2020年,扫除由性别、社会经济和身体残疾所带来的教育不平等现象,基本普及中等教育。

7.免费午餐计划:于1995年启动,是全世界最大的免费午餐行动。其两大目标,一是加强学龄儿童的营养,一是增强小学教育的普及程度。2001年,印度最高法院通过临时法案,命令所有的邦向公立学校1-5年级学生提供免费午餐,2007年范围扩大到3479个教育落后乡的6-8年级学生,2008年4月后扩展到所有小学。该计划有效地提升了贫困家庭的子女的入学率。

二、建立地方性学术机构

1.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始于1987年,主要兴建在落后偏远的农村地区。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质量培训为学生提供高水平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兴趣;推进课程与教科书的改革;县级小学、成人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规划与管理;开展科研创新,开发低成本教具;评估学生、教师以及相关计划和机构的开展状况;指导教育技术的使用。但是,由于这些地区地处偏远,基本设施落后,对人才缺乏吸引力,所以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2.乡\区资源中心:为了加强与地方学校的联系,印度政府在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之下又成立了乡资源中心和更下一级的区资源中心,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在职教师培训和每月一次的顾问会议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学术性的支持。但是,由于覆盖的学校多,交通设施不便以及资源中心本身基础设施落后、培训人才匮乏等问题,中心作用依然有限。

3.学校层面的管理机构:其包括村教育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母亲教师协会、学校管理委员会等。这些最基层组织在县初级小学教育计划中开始组建或重新发挥作用,它们的设立不仅调动了地方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也使教育措施切合当地的特殊需要和独特性,因而显得最有活力也最有效率。其成员来源广泛,有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和少数民族的成员、权威教师、女教师、非政府组织提名者、基层劳动者、家长教师协会或母亲教师协会的成员等。《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权利法》实施后,要求将各基层的学术中心合并为学校管理委员会,其成员要求至少二分之一是女性、至少有四分之三来自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并强调弱势群体学生家长的比例。小学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层面的微观计划领导学校工作、推动普及教育和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能力提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督各部门拨款使用情况等。(四)大力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国家教育政策1986》出台后,1987-1988年度印度中央和地方教育部门教育经费的支出比上一年度大幅增加了200亿卢比,总额突破了1000亿卢布,增加幅度之大是十多年来所未有的。[3]与此同时妇女与儿童福利部、部落事务部、社会公正与权益保障部等其他部门的教育支出也逐年增加。到2000-2001年总教育总支出占GDP的比例4.28%达到了历史高峰。2009-2010年度,教育支出总额超过24250亿卢比,约合3400亿人民币,其中,约80%的支出投入在中小学领域(不包括私立学校)。印度财政拨款为中央和邦两级拨款,以邦为主,中央支出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到2009-2010年度到达26%,也超过了历史上的其他时期。[4]2004年,印度政府还专门划拨所有税收中的2%作为教育专项费用投入到初等教育普及计划和午餐计划中,2008年后,增加为3%,进一步保证了这两项计划经费的投入。初等教育普及计划是目前花费最大计划,在2010到2015年的预算中,每年平均的投入将超过4600亿卢比,对于东北部教育落后的邦,该计划印度政府的投入的比例一直维持在90%,其他地区中央的投入也达65%以上。[5]

三、印度改善弱势群体基础教育的成效分析

在印度政府的努力下,弱势群体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育基本设施的改善、来自弱势群体学生入学比例的大幅度上升以及文盲比例的大幅度减少上。增长最快的是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的学生。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的学生小学阶段毛入学率从80年代中期的不到70%上升到了2010-2011年度近120%,中学阶段的毛入学率也分别达到54.9%(超过了平均入学率52.1%)和41.5%。[6]小学阶段性别平等指数也从1986-1987年度的0.6左右,上升到2010-2011年度的0.99,说明男女入学率在小学已基本持平。[7]到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印度的识字率上升为74.04%,其中,男性为82.14%,女性为65.46%。其中,女性识字率的增长也明显高于男性。但是印度弱势群体教育的总体状况依旧不容乐观。弱势群体入学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流失率也比较大。以2010-2011年度来看,小学阶段的辍学率依然高达40.6%,而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还要高于这个平均值,达到43.3%和55%。[6]辍学率最高的群体是穆斯林儿童。2012年初等教育普及计划联合审查团第15次备忘指出小学阶段依旧有多达320万的学生辍学。学生失学和学习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不少儿童要照看弟妹、干农活、甚至成为童工。这些家庭常常居无定所,流动性强,难以管理。此外,即使这些孩子入学,也更容易在学习上成为弱势群,倍受老师和同伴的歧视而辍学。造成众多举措不力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贫困人口居高不下

印度计划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贫困人口的比率在2004-2005年度时为37.2%,到2009-2010年度减少为29.8%,总人数为3.55亿人。[8]由联合国授权和支持的“牛津贫困与人类发展项目”小组2010年了一个界定绝对贫困人口的新指数即多维贫困指数(英文简称MPI),该指数包括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三大维度。调查显示,印度的MPI为0.296,远远高于其他的金砖国家,该指数显示2000至2008年,印度的贫困人口高达55.4%。[9]此外,由于生育率偏高和其他方面的原因,近些年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以及穆斯林人口的比例都在增加。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贫富分化严重,农业人口比例大,就业岗位增加有限等问题的存在。印度1991年经济改革虽然促成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对贫困人口的减少成效不大。

(二)法律、政令执行难

印度是联邦制的国家,与其他联邦制国家相比,印度的中央政府的权限更大,但由于国情复杂、地区差异大,且民族教派多纷争,很多政令、法律法规执行难。首先,上下不一致。在印度,由于从上到下缺乏有效的衔接,造成中央政令无法在地方实施。如初等教育普及计划,尽管政府计划中的旗舰项目,但是,仍然有很多老师对之不太了解,一项在德里的调查显示:16.7%的教师没有听说过该计划,50%的教师说不出该计划的目的。[10]缺少了中间环节的作用,地方学校也得不到真正的学术支持,全印度目前设立的六百多所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作用的缺失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种不一致也表现在中央对地方缺乏约束,如人口大邦西孟加拉邦、卡纳塔克邦和古吉拉特邦迟迟未出台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普及义务教育的各项措施在这些邦无法得到真正的推行。其次,利益冲突大。扶助弱势群体可能触犯其他种姓和宗教群体和党派的利益,因此遭到了种种抵抗。如针对穆斯林群体的保留政策尽管在个别邦实施,却一直未能获得联邦政府的通过。妇女问题也相当敏感,在中央以及各邦议会为妇女议员保留33%的议席的议案历时十四年,在2010年3月在议会联邦院(上议院)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但未能获得下议院的通过。同样,《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权利法》规定私立学校为低收入家庭和处境不利儿童提供不少于25%的入学名额的政策也遭到了强烈的反对。私立学校和利益集团上诉到了最高法院,虽然2012年4月印度最高法院裁决将坚持实施这项政策,要求2013年严格执行,但显然执行的难度非常大。

(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

年度培训教育计划范文第2篇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

遵循传播的基本特点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是向社区大众传播健康知识,而健康知识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因此它也遵循传播的基本特点,需要有信息传播者(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通过一定的渠道向受众(社区居民)传达一定的信息(健康知识)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提高社区大众的健康知识水平)并有反馈。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并重由于在社区范畴内较少能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途径,所以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人际传播就显得非常重要。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健康知识传播包括有授课、报告、演讲、讲座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健康知识传播包括有会谈、讲座、讨论等。

具有自身的流程与特点①社区大众健康教育往往具有计划性,故需要制定季度或年度的计划。②针对社区大众与群体,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居民。③为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居委会和当地政府及组织、社团等的支持。④遵循计划-实施-评价的基本流程,对大众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是采用群体指标。⑤当地的疾病控制中心往往会在技术上进行指导。

以上这些也是社区大众健康教育与个体健康教育的区别所在,可以总结如表1。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大众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大众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是进行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其制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7个步骤。

社区健康教育需求评价 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首先不是考虑我们主观上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所在社区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得到解决?目前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什么?因此,必须做好社区需求评估,为计划的制定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与依据。社区需求评估包括社会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具体有以下几种办法:①召开座谈会,集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基层群众的要求,分析、研究、确定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②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出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③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哪些是社区最严重、最主要的健康问题和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以确定健康教育的主攻目标。

确定优先项目 确定优先项目在于真实地反映社区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以及各种特殊人群的健康问题,决定最重要、最有效和所用的人力、资金最少又能达到最高效益的社区健康教育项目。比如在盐摄入多的社区通过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的盐摄入减少,进而控制高血压。在同时存在几个主要健康问题时,进行优选的原则是:①重要性即主要看社区疾病或健康问题的频度和危害程度;②有效性即主要看疾病或健康问题是否能通过健康教育手段得以解决;③可行性即健康教育是否会得到社区人群、尤其是干预对象的支持和赞同。

确定计划目标 当优先健康教育项目确定后,就要对项目计划干预的内容、确定干预人群、范围、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要求而制定的各项指标。

确定健康教育策略 在确定健康教育目标后,就要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即干预策略。教育(干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确定健康教育方法;②确定健康教育内容;③确定健康教育材料;④组织与培训。

安排健康教育活动日程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计划一般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计划设计阶段、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总结阶段。

设计监测与评估方案 在健康教育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评价问题。对监测与评价的活动、指标、方法、工具、时间、监测与评价负责人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经费预算 根据健康教育的活动,分别测算出每项活动的开支类别即所需费用,然后汇总,列出整个项目的预算。

大众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就是按照计划设计的要求,有序而有效地组织实施社区干预等活动,以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制定实施时间表 为了使健康教育计划有步骤地落实进行,在计划实施之前,应该制定各项活动的工作时间表,明确规定工作内容、要求、实施时间、地点、负责人、经费预算等。这是一项非常细致又需要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的工作,比如,如果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虫媒传播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则最好放在夏天来临之前进行。

建立实施组织 由于社区大众教育是面对社区群体,往往需要把社区居民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接受健康教育,所以实施组织除了社区医生、医学专家、公共卫生人员、护理人员等技术人员外,还应该包括当地政府、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社会团体等支持人员与组织。只有把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才能做好社区大众健康教育。

实施质量控制与优化教育内容 对健康教育的质量要进行控制和把关,这其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是需要重点把握的。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要具有科学性,二要切合社区实际,三要通俗易懂,四要生动形象能吸引社区居民。比如给居民讲解食盐摄入过多的危害,如果讲“食盐过多导致高血压的机理”方面的内容就不如讲“多吃盐能使您健康长寿吗?”能吸引社区居民的兴趣。

培训实施人员 由于社区大众健康教育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而不是单单依靠社区技术人员,所以需要对大众健康教育的实施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培训应至少包括健康教育流程与后期支持流程两部分知识。

年度培训教育计划范文第3篇

1、在院长及分管副院长领导下,组织实施全院的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基培训考核管理工作。

2、负责制定全院科研、教学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与管理制度。

3、组织协调全院科研课题的申报、评审、管理,以及院内科研成果的鉴定、推广和应用,审核学科建设和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4、组织安排全院学术活动,包括举办院内和院际间学术交流、学术讲座和有关学习班等。

5、负责全院学术论文的管理,定期做好登记、统计、评癣推荐和汇编整理工作。

6、组织安排医、技、药、检实习生和下级医院进修生的带教工作,负责与各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教学和业务交流。

7、制订医务技术人员年度进修学习计划,根据全院业务开展需要,联系、安排、审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8、协助院领导审批安排医务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和各级医学会会议,派遣医务技术人员外出讲学,并做好学分登记。

9、制订医务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统筹安排和具体实施。

10、负责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师轮转调配工作。

11、负责与广东医学院在科研教学工作方面进行沟通和联系。一、在院长及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医院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制定每年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负责安排全院的本、专科的临床教学及毕业实习教学工作。

三、负责组织医院科研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和成果鉴定、申报奖励及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

四、会同人事科制定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并负责培训考试工作。

五、做好年度接受进修计划,办理进修人员进离院手续,掌握进修人员的学习及出勤情况,督促检查科室进修培训计划与进修讲座的安排落实。

六、根据需要选派业务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会及学习班,并办理相关手续。

七、有计划安排全院的学术讲座,并聘请上级医院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进行专题讲座。

年度培训教育计划范文第4篇

2016年卫生院健康教育计划一:

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一直以来,医疗机构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人民群众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健康文明素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紧抓实的工作内容。

一、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人民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推动医院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医务人员和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内容

(一)充分发挥我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领导层、动员专业人员、动员医院内各有关人员的参与。

(二)每年下达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建设,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门诊应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每一个月更换一次(村卫生室每两月更换一次),门诊大厅及预防接种大厅定时播放健康知识宣教片。积极征订健康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及本院自制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一次,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1、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开展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2、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分发资料、给病上课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80%。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23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④每年对100名或以上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全乡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经常性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社区开展咨询和宣传。每年4次或以上利用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七)加强戒烟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宣传栏、宣传单、标语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卫生院、卫生室,制定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各中心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三、时间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合理膳食与营养、安全教育、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4.25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及4.26疟疾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卫生公德、卫生法规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和常见病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月份: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十二月份:结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四、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服务手段,是控制医疗费用,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

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有专人负责,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档案。

(二)健全网络、抓好培训。要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三)利用医院资源、推进健康教育。要建立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加强检查指导,扩大受益面,增强吸引力,提高有效性、针对性。

(四)做好评估、注重质量。要针对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教育评价。重点解决影响评价的主要问题,提高广大居民和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

五、总结评估

每年对各科室、各中心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进行12次检查指导。并通过年度考核、知识测试等形式做好总结评估,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推进我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016年卫生院健康教育计划二:

为了全民族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我院特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1、建立调整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各科室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在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完善医院办公室、医保科、护理部、门诊及各临床科室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明确职责。

2、进一步完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明确职责,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年度医院职工健康教育培训计划。保证计划落实,任务到位;严格考核办法。每周院长查房、健康教育为必查内容,并随时抽查医务人员和病人及陪伴。医院每季度对各科职工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将与经济挂钩,年终考核评比后,根据成绩和结果,奖惩兑现。

3、为了搞好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医院门诊大厅放像设备,播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片。每季度办宣传专栏一期计5个,每月黑板报一期。宣传资料尽量融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为一体,内容包括卫生防病、妇幼保健、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为主。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大力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和常识,破除迷信,教育广大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4、组织全院职工努力学习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做到诊病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整体护理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向病员及陪伴宣传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卫生防病知识,做到入院宣传,床旁宣传,出院宣传和发放宣传资料和处方。大力抓好医院禁烟宣传。

5、大力协助医院所辖的居委会,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尽量向各居委会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协助办好社区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并定期下各居委会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卫生防病咨询和宣传,为社区健康教育骨干上培训课。

6、积极完成上级各部门下达的各项健康教育任务,充分利用医院宣传设备,宣传健康教育,卫生防病知识。办好医院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协助指导各科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努力为各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处方。积极参与上级各部门组织的上街宣传和咨询活动。 附:

医院健康教育管理标准

1、有一名业务院长主管健康教育工作,有业务科室负责健康教育的管理及业务指导。健康教育活动有计划、有资料档案,并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院评比、奖惩、考核活动中去。

2、医院健康教育对象包括患者及陪护人员。

3、医院健康教育是临床治疗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科室根据业务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4、医院门诊大厅至少有一块2平方米以上的、文图并茂的卫生宣传橱窗。各科候诊厅和病房至少有一块文图并茂的、0.6-1平方米的卫生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并有禁止吸烟标识和各种卫生宣传标语;

5、各科门诊和病房医护人员,按本科业务开展多种形式保健知识传播活动(包括提供宣传品、健康处方、广播、培训、咨询等);

6、各科医生结合患者就诊,随时开展保健知识宣传和专题专病讲座;

7、建立咨询室或心理门诊;

8、有条件的可利用闭路电视等形式开展电化教育;

年度培训教育计划范文第5篇

1.个别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项援助

1990年之前是印度接受外援的第一阶段,几个援助国和国际组织开始通过一些项目援助印度的基础教育。印度接受的第一个有关基础教育项目的外国援助旨在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同时运用创新的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与其说印度政府是为了获得财政支持,还不如说是为了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援助印度的国家之间共性很少,所以印度政府必须有针对性地和每个援助国和国际组织进行交涉。外国援助支持的多是试点项目,所以通常涉及资金量不大。第一批外国援助包括1986年由英国海外发展机构支持的安得拉邦基础教育项目(APPEP),还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投资的一些非正规教育项目。APPEP开始于1984年,旨在改善安得拉邦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入学机会。项目自实施以来,已使这个教育十分落后的邦的基础学校入学率持续上升,辍学率与重读率逐年下降。接下来的受援项目是名为ShikshaKarmi的基础教育普及计划,它是1987年在瑞典国际开发署的协助下为普及拉贾斯坦邦边远地区和社会经济落后农村的小学教育的一项计划,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社区参与来改善小学的功能,其主要目的是在国际资助下培训在职小学教师和提高女童的教育质量。这个时期第三个重要的计划就是由荷兰援助的在北方邦、古吉拉特邦和卡纳塔克邦实施的妇女平等教育计划,这个计划旨在改善处境不利妇女的状况,让她们有权利去决定自己的生活和环境,同时还为她们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以便帮助她们包括她们的家庭获得更好的发展。

2.大规模的国际援助

1990~2002年是印度接受国际教育援助的第二阶段,更多的援助国和国际组织对印度基础教育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早期,印度社会的大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截止到1990~1991年度,印度的公共支出和收入已经形成了无法弥补的鸿沟,这引起了政府的紧急关注。政府为稳定局势决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大幅削减公共支出,社会部门也不例外。其次,1992年,印度宪法修正案强调建立地方自治制度,对于教育而言也就意味着学校管理的责任转移到了地方政府身上,宪法规定教育行政分为中央、邦和地区几级,以邦一级为主。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文件(1992~1997)中用教育落后地区取代了之前的教育落后邦,同时还制定了规则以说明哪些国际援助是可以接受的,如援助应当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强调社区参与的创新项目、扩大入学率和提高教育质量。这些规定解释了国际援助在基础教育领域角色的变化。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援助印度教育的资金大幅增加。更多的援助国和机构热衷于支持基础教育,尤其是针对落后邦和落后地区。这个时期的援助包括1990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比哈尔邦教育计划、1992年在拉贾斯坦邦由瑞典国际发展机构支持的边远地区小学教育计划、1991年由世界银行支持的北方邦基础教育计划。此外,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的少量援助也有利于特定项目的实施。自1991年开始,欧洲共同体也对援助印度的基础教育表现出兴趣,第二年它就制订了一个项目为即将实行的SSN信贷提供补充援助,由此,印度政府才得以在1993~1994年启动县域初等教育计划(DPEP),这是印度第一个资金来自多重渠道同时立足本土发展的教育项目。DPEP旨在为6~14岁孩子提供至少4~5年高质量的教育,最初覆盖7个邦的42个县,1997年,计划的第二阶段覆盖范围扩大,从42个县发展成117个县。截至2000年,项目覆盖印度15个邦的219个县。

3.重视高质量的项目援助

2002年至今,印度接受国际教育援助进入了第三阶段,虽然援助国家和机构减少了,但是援助的质量更高了。通过定期评估以往的国际援助项目,印度汲取了很多经验教训,特别是联合审查小组(JointReviewMissions)对DPEP的评估经验。这些经验教训为印度政府制定新的国家基础教育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初等教育普及计划(SarvaShikshaAbhiyan,简称SSA)是印度政府于2001~2012年度启动的,该计划保留了DPEP的大部分目标,覆盖面扩大到印度全国,不仅要普及初级小学教育(1~5年级),而且要普及整个初等教育(1~8年级)。DPEP项目的基本单位是县,而SSA项目的基本单位具体到村,由此可见,这个项目在制定和实施的核心观念就是分权化。全国性的SSA项目旨在吸收所有的基础教育计划,不仅包括DPEP,还包括其他一些外部援助项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教育方面的援助金额在2001~2002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有一部分原因是2003年印度政策要求减少外援机构的数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援助国和印度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03年开始,许多外援因为援助额过少而被印度政府拒绝。“积少成多”,实际上,有些每年外援资金并不多的项目在印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印度新的规定使每年大约有5%的援助额被排除在外。虽然外国的捐助机构可以直接资助印度的非政府组织,但是会面临新的条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印度基础教育援助机构变少了。2003年以后,只有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署和欧盟委员会继续援助印度基础教育。鉴于印度政府制定政策向来都不愿受援助国和机构的影响,援助国和机构需要在确定资助项目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要在印度政府制定的框架内坚持实践,接受印度政府制定的新条款。虽然印度政府在开始启动SSA项目时没有接受双边合作伙伴的资助,但是2004年它却向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署和欧盟寻求帮助。结果,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总预计支出35亿美元的项目经费中,援助国和机构提供了大约10.46亿美元,大约占总援助额的30%。其中,世界银行是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它提供了将近一半的约定贷款金额(48%),剩下的33%来自英国国际发展署,19%来自欧盟。不管援助是以何种形式接受来的(或赠款或贷款),印度中央政府都是通过拨款的方式直接向各个邦提供援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