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本思想论文

基本思想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本思想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本思想论文

基本思想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息繁衍中逐步形成的,它进而影响整个民族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作为其内在特征的基本精神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对于整个民族的成长壮大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认识、领会和把握其基本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继承与发扬,推进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会起到促进作用。

从远古走来的中华文明历经兴衰荣辱,依然绵延不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培养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繁衍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化成果。这些优秀文化成果的诞生、融合和传承,伴随了整个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进程,并在华夏子民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整个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基本精神,最终培育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一、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

所谓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视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即指导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其既可以表现在特定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心理态度、生活习惯、精神信仰等抽象领域,又可以表现在建筑风格、文学艺术、器物工具等具象领域。就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言,则是指导和推动整个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外在表征和精神内核。

简而言之,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则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其内核实际上是优秀民族文化成果的思想集成。从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从表现形式而言,它蕴含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之中。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集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本身是文化进步与发展的结果。从华夏文明诞生之日起,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发展、壮大,

奠定民族精神的基础的,正是在传统文化长期演化、融合、提炼、萃取的过程中那些不断推进社会进步的文化思想和观念,这些思想和观念在推进传统文化传递衍生的同时,逐步形成了可以代表民族独特气质的精神因子,并最终支撑起整个民族的精神天空。

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其实质就是在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推进作用的重要社会思想和文化观念的总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那些基本思想和观念。其实,这并不是高深玄妙的思想体系,而是早已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深植于民族潜意识之中的共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进的过程中,选取几个极具代表性的思想因子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进行大体的描述和概括。

1.“天人合一”的自然世界观。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对于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思想认识以“天人合一”的自然世界观为代表。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数主张天人协调,而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因而可以达到统一。而这实际上就是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循环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之相区别的,西方文明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对自然世界的不同理解,最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内涵。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这里的“礼”是天经地义,就是自然界的必然法则,人民按照天经地义的“礼”行事,就是天与人可以相通、可以按照同样的法则运作的思想。战国时期,庄子认为,人与天地自然都是由气构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天与人是统一的。他极力主张“无以人灭天”,反对人为,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更是以天人合一为基础,董仲舒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提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两宋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发展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思潮,几乎为各种派别的思想家所接受。张载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在张载看来,“世界的本原是太虚之气,人与天地万物都由气构成,气是天人合一的基础”。

2.“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之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长期以来,中国各种传统哲学派别、文化思潮的关注焦点,以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主题和价值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价值目标揭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实践而展开。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间人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学者,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孔子的弟子问孑L子如何事鬼神,孔子回答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问人死后的情况,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可见,孔子是将现实的人事、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而将侍奉鬼神、人死后的情况等放在无所谓的地步。而这种以儒学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在后来的封建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创造性的发展,并最终奠定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基础。

3.“刚健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刚健有为”的人生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和民族进取心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孔子已经提出了“刚健有为”的思想因子,他说:“刚毅木讷近仁”。这里“刚毅”指坚定性。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便是其生动写照。在孔子心目中,刚毅和有为是不可分割的。有志有德之人,既要刚毅,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固就是强调知识分子要有担当、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孔子本身的经历即是积极践行这一理论的生动写照,他饿陈蔡、游列国、倡仁政,作春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从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长卷来看,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强盛和文化繁荣有重要意义。刚健有为的精神,不仅在我们民族兴旺发达时期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我们民族危难之际,外族人侵、政权易手之时,也总是成为激励人们起来进行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且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式的激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式的感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式的雄心,这些无不是民族自尊自信而表现出来的自强精神。所以,才会有文天祥的那句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其根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即是一种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内容和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华民族长期繁衍生息中,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所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是民族精神形成的胚胎,其本身具有无法比拟的积极性、先进性和优越性,而这正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相契合,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和规定内容的同时,也必然地成为其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着眼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思想意识、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人生价值观,都可以为我们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提供深刻的启迪。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意味着必将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但市场经济对于人类的精神生活来说,已经不可避免地形成自发的盲目的力量,为减轻其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倡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认识自然,培养人文精神,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因子正恰如其分地契合了这一要求,显示了其不朽的伟大生命力。

基本思想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焦虑对策研究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重建30年来迅猛发展,成绩令人瞩目。截至2007年5月23日,我国现在已有事务所6458家,个人会员13万人,执业注册会计师近65000人,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简称从业人员)近30万人,行业收入从1996年的32亿元猛增到221亿元。会计师事务所按其自身特点与规律发展的同时,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变革力度不断加大,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加快,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模式和方法仍将大量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审计理念、技术、方法。本文借鉴国外研究职业人群心理及行为专家的观点,仅就长期处于变革之中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从业人员,面临变革的典型心理状态来分析从业人员对变革的焦虑心理,探求可能采取的积极的、有效的措施,以减少焦虑心理的影响,积极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一、从业人员职业焦虑的类型

按照范登伯格的定义,焦虑是那种或多或少由于情绪低落而引发对新情况、新变化明显的怀疑和可能的抵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焦虑从类型上看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自我焦虑,即每个人遇到变化时首先想到的是他自己,并经常会本能地作出反应。第二种是任务焦虑,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并与工作的程序和要求有关的担忧、疑问。第三种焦虑是作用焦虑,它包括对必须要与其共合作的同事的注意以及对处于变革之中的行业公众关系的注意。研究显示,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人们焦虑的不同形式,就一定会阻碍行业发展的进程。

2000年,范德韦格特等人进—步对职业人群焦虑的状况和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把职业人群焦虑细分为五种。第一种是身份——结果焦虑,就是对处理组织成员和自己专业身份之间关系的焦虑。例如,当实行一种变革使人们更难以确定他们自己在组织内的位置时,这样的焦虑就会产生,它也属于上面提到的自我焦虑范畴。第二种类型的焦虑是投入或努力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下列问题:“我能用某种方式施展自己的能力吗”,“我工作和努力所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第三种焦虑即专业能力焦虑,这种焦虑很明显与第二种焦虑有关。新措施的实施必然要得到上级的认可,要求人们要用新方法和具有新的不同的个人专业能力,第二种和第三种焦虑都属于上面提到的任务焦虑,因为这些焦虑都与掌握新的方法所需要的努力和能力有关。第四种和第五种焦虑是影响焦虑和公平焦虑,它们都属于上面提到的作用焦虑。

二、从业人员焦虑的来源

研究表明,焦虑的产生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变革自身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是导致职业人群产生焦虑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不同个体对组织体系变革和竞争的认识。

1.变革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变革的实施是一个没有确定结果的艰难历程,充满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由于变革不断突破原先的制度框架、组织结构、资源组合方式以及利益分配的格局,造成某一局部环境的动荡。这种动荡的环境不能向职业人群提供与权利、义务、任务和责任有关的清楚连续的信息,使从业人员在许多方面始终处于信息缺失状态,使原来的工作目标变得模糊不清,导致其对自己在某个时段的行动结果无法预测和把握。

2.从业人员对变革的认识

从变革的动力源上划分,变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内源型的,即变革的动力主要源于行业内部特别是职业群体;一种是外生型的,即变革的动力主要源于政府或其他社会力量。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外生型的变革因推进的主体不是职业人员,而有可能低估现行模式下的来自于职业人群的阻力,新的规定将不可避免地对职业人群的价值标准和选择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形下一些职业人群从一开始就对变革者提出变革方案的合理性提出质疑,甚至因此产生消极情绪。随着变革的持续推进,工作范围、过程和手段、完成目标、评价标准都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决定了职业人群不可能固守原来的传统,冲突由此产生。

另外,由于个体经验的不同,对于同样的变革事件,不同从业人员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们对一项变革的目标和任务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势必会导致一些从业人员的焦虑感加重。正因为此,在很多场合下职业人群往往对履行的具体任务、按照新的方式执行能否达到目的、怎样与同伴合作、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博得领导的认可、付出的努力能否得到合理的回报、自己在变革中究竟属于哪一类、原来积累的经验、从业人员个体的情感如何在新的改革中得到体现,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一种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三、从业人员焦虑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这种焦虑对行业发展也是一种激励因素,但过多焦虑的存在以及长期不能消除的压力,则必然会对从业人员队伍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降低从业人员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人能够根据得到预期结果的需要而做出的某些行为。从业人员的自我效能水平是成功变革的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他们必须相信自己有应付挑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有较高自我效能水平的从业人员一般会设置现实的目标,并采用合适的策略来达到这些目标。从业人员效能的缺乏,与对变革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焦虑联系在一起,这种焦虑,使从业人员对自己处理变化的能力以及通过某些行为能否得到预期结果产生怀疑,换句话说,就是对作为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失去信心。

2.导致从业人员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对专业发展表现出消极和抵制心理

从业人员对工作任务变化的焦虑、对时间投入和回报的焦虑、对自己工作影响作用的焦虑等等焦虑的长期存在,使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他们对能否解决其遇到的问题心存疑惑,或者采取回避和抵制的被动消极行为,这导致工作效率的严重降低,甚至出现离职、另谋职业等现象产生。

四、降低焦虑程度的对策建议

1.明确变革的任务和目标,减少不确定性

当前行业所依存的外部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整体问题。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整体的高速超常规发展,将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转移到每一位从业人员身上,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出台,带来的处理工作生活和学习、更新知识的冲突及注册会计师等的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维护,加之较为频繁的机构变更、内部职能部门的撤销、合并、分立,使从业人员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产生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以至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要减少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降低从业人员的焦虑程度,行业内必须行动起来,通过法律、宣传等途径,推动全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责和发展目标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对于行业内部变革的程序、步骤、利益分配等应逐步建立详细的规定,使从业人员在变革中对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以及采取某种行为有什么样的结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减少从业人员的任务焦虑和作用焦虑。

2.为从业人员顺应和推动变革提供支持性条件

从业人员在变革中的焦虑与变革条件的缺乏是密切相关的。变革不仅需要其掌握—些最新的工作观念、理论以及最新的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运用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创造条件.

(1)更新办公设备,增加新技术手段在工作中的应用。一方面,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其工作的自我效能,减少从业人员因怀疑自我工作能力发挥而产生的作用焦虑。另一方面,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也可以减少从业人员的工作量,有助于从业人员任务焦虑的降低。

(2)在从业人员队伍发展中应通过建立各种学习型组织、兴趣性组织,加强从业人员个体与同事之间、与领导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共同讨论和解决变革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管理中要更加体现民主氛围和人本化的需求,让从业人员多参与有关组织发展和改革中的部分决策。营造强烈的集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降低从业人员员在变革中因身份和归属问题而产生的焦虑。

(3)从业人员队伍发展中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从业人员自身发展的态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专业发展给自己所带来的损失和利益的权衡。如同文章开始对从业人员焦虑进行分类时所论述的那样,因利益的分配而产生的焦虑(如:投入或努力焦虑和公平焦虑),在从业人员焦虑的内容中占去了相当大的比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为了避免其产生投入小于收益的损失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努力和公平焦虑,应该在从业人员制度设计建设中,通过从业人员参与制定职业生涯计划,明确可以获得一定物质奖励作为利益回报,如:设立从业人员退休养老金培训基金和责任保险等制度,积极引导从业人员制定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推动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进程,进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基本思想论文范文第3篇

所谓的企业诊断,又称管理咨询,就是运用管理理论及方法,在对企业或行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被调查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案。

企业诊断论文的基本思想是要找出哪里存在问题。企业诊断大致可分为两类:综合诊断和功能诊断。认为,无论是综合诊断还是功能诊断,都要求:

1.深入企业内部

诊断是在企业中找出问题,并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就需要深入企业,密切关注企业。企业发展中的许多难题是企业内部原因造成的,错综复杂,涉及面广,蜻蜓点水式的诊断只能找到表面上的病因,真正的病因只有深入企业内部才能找到。切忌虚构企业或杜撰企业经营状况。

2.立场要客观

诊断对象应为某个企业实体,诊断内容应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诊断者立场要客观中立,不带任何主观意识和个人感情因素。

3.诊断方法要科学

基本思想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师范生 ;近代物理实验思想; 教学理念; 渗透

引言

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应加强与学生生活、当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的梁志国和郭玉英教授通过对我国几种代表性的综合报刊文献中的近现代物理学知识进行了统计研究,分析了近现代物理学知识对于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价值,呼吁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加入相关的内容。①因而在高中物理课程中都增加了很多近代物理学的知识,介绍一些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国外的一些比较流行的高中物理教材都把近代物理的基本思想写了进去,知识呈现的方式以及内容的选取上也很有特点。②比如关于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量子物理、量子力学、核能概念的推理模式、在挪威高中引入量子力学等内容的研究文章都是时常可见的。③

随着近代物理知识的引入,教师自身知识素养与过去相比需有所提高,但是,现实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浙江师范大学潘建标在中学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学前沿内容的研究中反映出物理前沿教学中物理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教学策略单一的问题。④其次,北京师范大学的王春凤和郭玉英教授在中学物理教师关于量子力学概念的理解的研究中表明他们对于量子力学存在很多普遍性的错误理解,并且表明大多数教师还是用经典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量子力学的问题。⑤然后,西南大学的涂星火对高中物理新课程量子论和相对论内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到教师水平受限难于驾驭这部分内容。⑥等等。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物理老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教授近代物理知识方面需要改变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渗透近代物理的基本思想。而物理师范生是未来的物理教师,是未来物理教师中的中流砥柱,所以这就要求物理师范生能准确把握近代物理基本思想。经过一学年的近代物理实验的学习,笔者对近代物理实验思想对物理师范生教学理念渗透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正文

一、近代物理实验思想对物理师范生教学观念的渗透现状

笔者常常会听到身边的同学们抱怨学习近代物理实验对于如何成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究竟有何意义。近代物理实验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锁相放大、CT、拉曼光谱、磁共振等等,其中实验涉及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甚至有些脱离了经典力学的范畴。师范生在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以及做法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常常得不到引导和解释,因而最终被忽略。而且通常实验的完成以数据的处理为结尾。当师范生回忆实验的内容时,实验的结果往往是记忆的全部,此外,普通物理基本思想在师范生的头脑中是根深蒂固。

由此,笔者发现:首先,师范生对近代物理实验思想了解得不全面;其次,师范生中普遍存在着人云亦云的现象;然后,师范生对近代物理实验思想理解的深度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且只是浅显地了解到近代物理实验中蕴涵的重要思想;最后,师范生没有形成对与近代物理实验思想的个人认识。

二、增强近代物理实验思想对物理师范生教学观念的渗透的建议

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从物理师范生的角度入手,另一方面可以从学校的角度入手。

从物理师范生的角度看,物理师范生可以做的改变:改善学习态度、注重自我反思关注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等等。首先,态度可以真实地反映当前一个人的状态。学习的态度会影响师范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地养成,还会影响师范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师范生每时每刻的学习状态。改善师范生的学习态度可以使师范生从潜意识中重视近代物理实验的学习,体会近代物理实验的思想。其次,自我反思可以将外化近代物理实验思想转化为自己内化观念,形成有关于近代物理实验的知识网络结构,减少知识的容量,增强知识的记忆。师范生的自我反思可以加深对近代物理实验的理解和体会,使得近代物理实验思想深入骨髓,促进师范生的不断自我发展。最后,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改善学习方式,最终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当然,师范生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师范生理解实验的原理、体会研究所用到的方法以及对比前人的研究思路、全面地了解教育工作者所要传达的教育意图。

从学校的角度看,首先,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改善教学策略,并且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渗透近代物理实验思想,循序渐进的引导师范生体会近代物理实验思想,加深师范生对其的认识。其次,还可以改变教育工作者的评价方法,因为这可以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师范生的学习热情。(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梁志国等.从报刊看我国公民对于近现代物理学知识的需求田.学科教育.2002.Vol11.No.11(31一34)

[2] 白利燕.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近代物理学思想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5),页2。

[3] 郭玉英.新世纪国外物理教育综述[J].中学物理教学考.2006.Vol35.No.8(2一4)。

[4] 潘建标.高中物理新教材渗透物理学前沿的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04.Vol.22.No.217(29一31)

基本思想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由泳;身置;姿势

本论文根据体育教育学,人才学、科学选材学、专项理论、测量和评价理论、等基本理论观点和基本思想,从不同角度出发,客观分析我院专项游泳学生游泳能力水平的现状,探索影响我院学生教学能力水平提高的各种因素,提出发展策略的科学依据,为我院各教练员、游泳教师等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短距离自由泳技术训练理论及教学能力水平的发展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关于游泳力量和手臂动作技术分析的书籍、论文等相关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对自由泳推进力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运动员途中游动作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吸取最近几年国内外对游泳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专家访谈法。通过与老师、运动员的交谈,掌握研究对象的个性特点、技术训练等方面的特征。

二、结果与分析

(一)短距离自由泳教学的基本理论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展开的。那么决定学生游泳成绩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都取决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表现的结果就是对体育运动最好的评价。

我们可以看出客观教学结果的评定行为和学生自身的运动能力对中的表现是属于不可控因素,只有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属于可控的因素。要想把这些因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以便达到最好教学效果,没有别的途径,唯一的途径是通过多年教学来挖掘这个因素里面的各个子因素。

(二)短距离自由泳教学水平的发展策略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矛盾,只有解决了矛盾,事物才能顺利发展。教学过程中也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的运用、管理过程中以及学生自身都会产生各种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阻碍着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解决了这些矛盾,就能够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凭借科学的综合评价,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发现和认识矛盾;有针对性地提出并实施发展策略,则是提高学生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由于现代教学的构成因素日趋复杂,因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并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