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高职英语教学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促使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社会信息化的提高,国际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能涉及跨文化交际,因此,社会对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更多的教师已投入到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顺应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所以,更好地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着学时少、任务重、学生英语基础差的状况。由于扩招,很多学校采取了大班上课。大班上课人均交流减少,课堂互动受到限制,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难以培养。长期以来, 文化因素在英语教学中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可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纵观目前高专英语教学现状, 形势不容乐观。

2000年5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原则中首次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也在教学性质和目标及教学要求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可见,跨文化交际已被列为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明确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外语界的普遍关注。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障碍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多语境因素。不同生活背景下的人,他们的语言也会因为职业、年龄、性别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语言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会。正如托马斯(Thomas) 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由于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理解,甚至是完全地误解,这些都会使交流产生冲突和障碍,直接导致交际的失败。

目前,我国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涉外工作的能力,使他们在涉外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然而,仅仅学会英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英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习惯采用每节课只教单词、发音、语法等应付考试的教学法,只重语言的基础知识,而忽视对于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的学习。这样的教学训练出来的学生,也许能读会写,甚至可以在各种英语等级考试中拿到高分,但是英语交际能力较差。这也是目前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

现用的高职英语教材介绍了部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其用意就是要使广大学生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产生。所以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应成为现代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三、加大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要增强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教师作为跨文化的理解者和推动者,要具有全面的中西文化观念。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和人类文化的发展,要客观、公正地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当遇到与自己文化价值不同的异文化时,要能够理解并处理好这种文化差异。

(二)重视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它包括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和形体表情等非语言交际,这些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跨文化背景知识。其中的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它包括服装打扮、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时间观念等。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不同体现实际上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体现。例如日本人的鞠躬、欧美国家人们的拥抱等。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具有语言交际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同语言交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过程,实现交际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将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应贯穿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交际氛围。例如,我们的教材中出现的问候用语有:“How do you do ?”“Nice to see you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How are you doing ?”等,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它们的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时空意境。如,“How do you do ?”是初次见面的问候语,而“How are you ?”“How are you doing ?”等则用于朋友、熟人见面时的问候。可以让学生模拟这样的情景:在外地旅游的时候偶然遇见一位老同学,这时,打招呼可以用:“Hi,Mary ! Nice to see you here ! What a surprise !”如果学生用“Nice to meet you !”就不得体,这句问候用语也用于初次见面。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语用差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感。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增加了交际困难,语言的运用是否得体、场合是否得当也直接影响交际效果。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用能力的欠缺必定会导致语用失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凭空介绍一些抽象的思维习惯或文化理论,而应该结合所学的教材和语言知识,结合不同的语境和交际对象,实际导入与所学语言内容、日常交际密切相关的,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文化知识。例如,介绍(introducing),介绍自己或他人,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分。在会场上介绍一位来访嘉宾或重要人物时,主持人说:“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duce to you Professor Wang,the president of Shandong University.”这样的介绍既郑重又得体。在非正式场合介绍方式则随便多了。带朋友到家里可以这样介绍:“Mum,this is John,my classmate.”、“John,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her.”等。在介绍别人相识时,一般要注意以下顺序:“先男后女;先少后老;先低后高(指地位);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远。”

教师除了在教材的讲授和练习中注意以上这些方面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原版英文电影、电视、录像。实验证明,在视觉信息传递中,人能记住比听觉信息传递中多一倍以上的信息量,同时比看静止图片要快3/4倍,印象也更为深刻。通过观察各种运动的实物,一般能获得较为准确和鲜明的感性知识。例如,从一个对话的电视场景中,可以从双方的性别、衣着、言语行动来判断其年龄、身份、性格等,并分析对话的背景及意义。教师可在影视欣赏前就影片设计若干理解练习题,在观看完毕后指导学生完成。

另外,高职院校多聘请部分外籍教师任教,教师应鼓励学生与其面对面交谈,请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国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使学生能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结语

语言归根到底是一种交际的手段。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运用它来进行日常的交流,从而保证各项事务的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只有将语言与文化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培养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把跨文化交际教学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1995,(1).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教学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进一步坚定信念,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课程结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面向未来,就变化中的问题因材施教。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不得不与我们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思路有关。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目前,我国各省区中学计算机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教材中充积着过多的计算机术语,缺乏形象直观的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目前学生负担已很重的情况下,学校计算机课时安排也不可能太多。因此,计算机课程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

二、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我校计算机课程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初一年级我们主要安排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发展史、键盘指法强化训练、磁盘操作系统以及UCDOS汉字系统等等。初二、初三年级我们在初一课程基础上增加了QBASIC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的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鉴于此,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在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让他们广泛参加计算机第二课堂、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精心培养这些尖子人才,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长。

四、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

五、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是在塑造人,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劳动者。学校应该拥有一批热心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大力宣传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师们都认识到,普及计算机教育已刻不容缓,培养拔尖人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奉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主动完成教学任务。

六、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中学计算机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我们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五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更加注意锻炼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使他们认识到宽厚、自信、坚毅、乐观等因素在造就成功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七、制定各类评估制度,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体制。必须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制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作出科学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总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深化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实践中,我总结了中学化学教师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及应变策略。

1.教师自身失误的应变策略

教师失误主要有:口误;笔误;教态失误;教法失误。化学老师要巧妙地处理自身的施教失误,一般可采取坦率纠错、顺水推舟、妙语补失等应变策略。

一次上公开课沪教版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当我讲到“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宣传片《节约用水》……”时,由于操作失误,该内容未能在电脑上出现!看着台下听课教师们显出的为我担心的表情和同学们脸上流露出的失望神情,情急之下我笑着说:“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电脑也想听听同学们的节水建议,然后再为我们播放。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节水的建议。”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发言,我和同学们认真倾听这些建议,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真诚的谢意。这样处理不仅我自己从尴尬中解脱了出来,且还有“弄拙成巧”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课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2.学生质疑问难的应变策略

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一般可采取启发诱导、巧妙反击、切磋讨论、借题发挥等应变策略。

3.问题行为的应变策略

问题行为是指课堂上所出现的影响和干扰教学进程的行为,它既包括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迟到早退、打瞌睡、看其他书籍、吵闹及恶作剧,又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因逆反心理、羞怯心理、从众心理等所造成的不良学习行为。对课堂问题行为一般可采取言语暗示、婉转批评、幽默转移等应变策略。

一次讲授沪教版第五章第一节《金属与金属矿物》。当我询问如何理解金属的延展性时,学习不好,一向不积极回答问题的陈立同学大声说:“就像拉面一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同组的王鹏同学说他:“就知道吃。”陈立马上生气地回敬他:“你才知道吃。”全班同学又一次哄堂大笑。我能听出,许多人都嘲笑他们,而他俩又互相嘲笑。我立即大声说:“陈立同学说得非常对,金属的延展性就像拉面一样,既能压成薄饼,又能拉成丝,真是太形象了,我代表大家谢谢你的比喻表达。”许多同学露出惊讶的表情。我明白,我要为陈立树立信心与形象,要打击那些嘲笑同学的人。我接着说:“吃的学问大了,我吃了30多年对吃还是一知半解,我想知道你们了解多少?今天的家庭作业是站在化学的角度从营养搭配方面来研究怎样吃才科学。”我布置这样的作业一是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更让他们明白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也蕴藏着很多的学问。不要嘲笑别人,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答案。事实证明我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4.偶然因素干扰的应变策略

课堂总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难免会受到某些偶然因素的干扰,如异物飞进教室、室外噪音干扰、实验操作教学未达预期效果等。面对这些因素的干扰,教师可采取有意忽视、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等应变策略。

一次上课,刚上5分钟,楼下的操场上传来了高音喇叭和学生的声音,许多学生开始注意操场上的活动。我走到窗边一看,原来是初一的学生正在进行消防知识灭火演习,今天是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是消防宣传日。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已经学过了,是上新课,还是复习,怎么办?课是不能安心上了,因势利导,借花献佛吧!我说:“同学们,今天的课不上了,我们在楼上观看灭火演习,班长组织好观看顺序。”过了2分钟,我走出教室,来到楼下操场,找到教导主任要了一大摞消防知识宣传单回到教室。就这样,学生观看了10多分钟的演习后,我们开始学习传单内容,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为什么。六张宣传单的内容真是好,处处蕴藏着化学知识,许多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发言,连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抢着发表意见,再也没有人关心操场上的演习了。这节课的效果出人意料地好,真是难以想象,比我精心设计的还好,也使我对课堂和学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中学化学教师的教育机智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神秘莫测的。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教师“灵机一动”,实际上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是教师综合运用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巧的才能,是教师理性系统心理素质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合金”与集中表现。当代教育呼唤教育家型的教师,并不是说他们一定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应当具有能够透过自己人格魅力的光华,于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深层次的熏陶与感染的气质。这种气质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和有科学而严谨的头脑,这也正是每一位化学教师教育机智不可或缺的基本品质。

参考书目:

1.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教育心理教育机智课题组编《教师教育机智与技巧200例――开启教育智慧的钥匙》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2.[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3.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4.郭启明赵林森主编《教师语言艺术》(修订本)语文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2版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从中学进入职业教育院校后,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就业的压力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得他们不能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于社会上一些短期计算机培训机构而言,职业教育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有一定的优势,能利用较长的时间对计算机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以下针对职业教育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分类调研,提出几点适合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TP3-4

1 计算机教学以优化教学环境为基础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它可以是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而这两类环境又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存在,并具有各自不同的构成要素。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在物质方面,职业教育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首先要从计算机教材上进行规范和提高,努力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软、硬件配置,必须加大对计算机教学的资金投入,加强软、硬件、网络、多媒体的升级改造,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创造条件。我们还要以应用为核心,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教育环境的形成。其次,结合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建设基本教学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再加大硬件设施的同时更要重视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很多职教院校存在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整天无所事事的现象,因此很多人在思想上把职教院校看成了混日子的地方。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发展。良好的环境能催人奋进,反之亦然。营造活跃,浓厚的学习氛围是优化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路径。

2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

学生成绩的好坏,离不开科学的考试制度,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中,很多学校都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而只是在笔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核,这样的考核是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实际综合水平的,不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该笔试和实践双驱并下,才能对学生进行一场真正的,有意义的考核。

笔试考核能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本学期所学的书本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学生在整个学期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在考核教学手段。

实践能力考核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能力的考核,也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安排不同的实践考核内容。例如,可安排学生进行游戏程序的设计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评分。

实践能力考核在对学生创造力进行检验的同时也对教师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的设计方式的创新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创新教学方法

虽然现代化教育技术已深入了教育基层,但是板书+讲解的课堂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因为随着计算机各种软件在教学当中的使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创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式更适合现今计算机的教学。下面具体地介绍两种新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3.1 形象教学法

职业教育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从中考生中录取而来的,这些学生在初中学习生涯中,对其它学科的教学根本不感兴趣,惟独对电脑感兴趣,他们经常逃课去网吧玩流戏,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多,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再次亲身体验到计算机的乐趣。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将学生引入趣味的计算机世界,使学生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同时以形象教学法——通过视频教学来组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使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计算机的学习。

3.2 操作实践法

在对学生实施操作实践教学法,教师只能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关键之处,还在于让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摸索,进行实践操作。学校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接触到电脑的机会,让他们对老师讲的理论惊醒实际的操作演练,因为计算机是一个你不动手永远也不会知道它是怎样一回事的学科。只有学生自己去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的乐趣。由于我们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分开,教师演示教学和学生操作练习就分开来进行上课,相应的实际操作教学法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练习以及实际运用等具体手段来操作。

4 不断提高师资力量水平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由师资队伍来决定,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反之亦然。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淘汰更新,各种新的教学手段也随之出现,这一现象也对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职业教育院校的师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分布广,教学量大,知识面广我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根据这个学科的特点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实与长远的教学需要,围绕学科办学思想及专业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积极配合学校人事职能部门引进和接收高学历、高职称的计算机教师。对现有中青年教师和陆续引进的中青年教师,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兼顾当前使用和长远培养,逐步形成学科方向和专业梯队。

良好专业氛围和工作环境的创建和维护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实行导师帮带制度,帮助、引导青年教师去积极探索教学规律,进行专业研究。创造条件,加大财力的投入去支持教师参加定向学术会议和各种专业活动、参与专业课题研究,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学校储备强大的师资力量,并保持教室队伍旺盛的生命力。也可以聘请校内外名师、名家讲学,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研讨班,活跃学校学科的学术气氛。对本校的教师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参加实践锻炼,丰富他们实践知识,从理论型教师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过渡。

职教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广大计算机工作者共同努力去探索,去推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向更高的台阶迈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东煌.计算机教学方案提升探索[J].电脑报,2011(10):65-67.

[2]陈龙.计算机教学[J].江西教育,2009(9):32-33.

[3]杜会其.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升技术[J].2010(10):56-57.

中职教育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重点 教学方式

一、我国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跨文化教学现状

张红玲将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定义为:由学校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活动设计,将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一项教育活动。严明指出在我国学者对大学英语夸跨文化教学的研究中,多集中于交际和语言的关系、中西习俗比较、非语言交际及中西管理模式比较等方面。很多学者认为,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其研究目标和研究成果不足,实证性和具体性研究较少,大学英语的教师的研究能力较弱。在我国目前的跨文化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中,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偏差,教学内容片面,在教学中,教师着重于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学习方法的教育,主要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而不是英语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语言教学中着重强调语言的运用;确定英语文化教学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充分开发英语教学的潜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点

跨文化教学重点在于提高教师本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水平和加强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善。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是应该从既有的教材中挣脱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知识视野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自身的体会和经验联系实际案例,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结合。如果在一堂英语课中,教师只是按照书本的内容进行教学,而不具体举出实例,学生就无法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无法将所学到的语言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高校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跨国文化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教师在完成海外进修后需要和正在进修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对双方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没有进修条件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从多方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时事热点、风土人情。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

1.丰富教材内容,加入跨文化交际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从教材的内容着手。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在选取和编排教材内容时,要突出教材中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并且教材内容中的对话要取材于真实的语境,从真实的生活出发。在现有教材内容上一定程度地涉及政治、文化、宗教等,呈现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师可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在教案中加入相关背景知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等内容,将教学分为多个模块。例如:在国际视野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对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历史等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建立全球视野,整加学生对国际问题的兴趣。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语法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2.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习语对比法、关键事件分析法等,配合不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口头汇报等,在教学中注入活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对中西方不同种族的思维方式、文化特征进行对比,以此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文化敏感度,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3.利用F代化的教育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辅以生动的语言,令学生能够客观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的提高,为学生了解跨文化知识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英语电影、视频等,令学生直观感受英语的运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4.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对英语教学中的量和度有适当的掌握。在教学中,努力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敏感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总结

跨文化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在广义角度看来,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道德、社会生活等;在狭义角度看来,则包含了日常用语、民间谚语、专业术语、成语典故等。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培养关注国外时事、阅读外文杂志和期刊的习惯,加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天地.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前沿,2013,(22):127-128.

[2]蒋志娟.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6,(30):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