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教育学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顺应幼儿爱玩的天性
“学启于思,源于疑”,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质疑,提出问题,才会去探索,去尝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老师在教授幼儿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多为幼儿提供各种学习实践的机会,寓教于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幼儿学习的有效形式之一。幼儿对很多事物都处于陌生状态,对身边的一切十分关心,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吸引着幼儿,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朵花、一滴水,大到自然界里的各种科学现象,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为便于他们对所关心事物的认知了解,我利用幼儿喜玩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受教育。春天,万物复苏,我和孩子们一起在院子里玩“找春天”的游戏;夏天,雨过天晴,我和孩子们在积水处玩“照镜子”的游戏;秋天,金黄色的树叶满天飞舞,我和孩子们一起拾落叶,玩“天女散花”的游戏;冬天,我和孩子们扮雪花,大风与小风---迎春花前欢呼雀跃,在积水边手舞足蹈,在满天飞舞的落叶中叫喊奔跑,在操场上追逐嬉戏---我也仿佛年轻了许多。通过这些游戏,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从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对学习的兴趣得到了空前的激发。
二、了解幼儿求知的兴趣
了解是教育的前提。老师要对每个孩子有所了解,针对孩子的喜爱,营造一种孩子乐于接受的宽松环境,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敢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幼儿兴趣的发挥,也有利于老师因人施教。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态度,让孩子敢于也乐于接近老师,和老师主动交流,如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应送给孩子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和激励的话语促进孩子去克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要注重从细节、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幼儿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 在一次偶然音乐教学活动中,我观察到孩子们对乐器发出不同声音很感兴趣,稍有空闲,就跑到音乐区去敲打。这激起了我的灵感,我想:为何不利用幼儿对乐器的喜爱进行数学教学呢?于是,我利用活动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创编游戏“听听响几声”、“什么乐器响五声”、“我来当老师”、“我来敲,你来拍”等。幼儿对这种游戏式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每当玩“我来当老师”的游戏时,幼儿情绪最为高涨。这样,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音乐知识和计算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注意力、听力和自控能力。
三、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
什么是学习积极性?简单地说,学习积极性是指一个人想学习,乐意学习;从理论层次来阐述,学习积极性是指一个人对学习活动产生自觉的、强烈的参与要求,并使自己求得发展的心理倾向。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就是缺乏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我所任教的科目为幼师专业的《幼儿教育学》,这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而且这门课也很容易枯燥,学生对这门课也很难产生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结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心理,从而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下面,我就谈一下我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众所周知,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讲授法为主,老师讲,学生听,有人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老师就像一个水笼头,而学生就像一个水槽,当水笼头流水的时候,水槽就会接水,绝不让水白白的跑掉了,这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形象、贴切、恰当的比喻,也正说明了受教育者的被动与无奈,而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支持者,所以,我们应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在讲福禄培尔、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等人的幼儿教育思想时,我并没有按照课本给他们一一讲授,而是分成几个小组,让同学们分别讨论他们的幼儿教育思想,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每个小组找一名代表,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结果,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而且总结的也很全面,这时,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他们的教育思想我们不应该全部接受,而应该批判地继承,你们再想一下,有哪些思想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呢?学生接着又投入到了热烈的讨论当中。这时,我又想起了一位教育家所说的话,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受教育者与成功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走过桥,首先把学生放在一个主动迈步的位置,始终注视着学生的脚步,有时在前引,有时在旁扶,有时在后促,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桥。我认为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教师在课堂的作用。
二、采用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太多,所以上课的气氛有时不太活跃,所以我就想出了几个活跃课堂气氛的小方法:
(1)“露他一小手儿”——何谓“露他一小手”就是每次开始上课的时候,请一名同学上讲台上来,把自己认为最拿手的一个幼儿教育活动或者幼儿游戏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这样,每个人都能从别人那里学来最好的东西,为以后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积累丰富的素材,也和教育实际结合起来,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2)“案例分析”——何谓“案例分析”,就是针对幼儿教育中出现的一些教育现象,让同学们对此进行分析,这样就避免了理论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枯燥性。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小明的父母因工厂加班,没能按时来接孩子。你如果是孩子的老师,该怎么办?为什么?通过讨论,既联系了教育实际,又把所学知识真正理解了,做到了活学活用。
(3)“一家之言”——何谓“一家之言”,就是针对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东西,我不亲自去讲,而是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去掌握,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上讲台来给大家讲一讲,各抒己见,,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有利于他们去主动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4)“竞赛学习”——何谓“竞赛学习”,就是我把授课内容分成两部分,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然后第一组同学分析第一部分内容,找出问题,第二组同学分析第二部分内容,找出问题,而后,第一组同学回答第二组同学找出的问题,第二组同学回答第一组同学找出的问题,看哪一组的同学提的问题好,哪一组同学回答的好,这样,利用他们不服输的心理,能够很好的把握课本的内容。
(5)“学海拾贝”——由于种种原因,现行全国统编《幼儿教育学》教材是1987年编撰出版的。整个教材体系经教学实践检验虽还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但其内容已远远滞后于幼教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第一,不能及时地反映近十几年来幼教科研的最新成果和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经验;第二,国家在新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和用以指导全国幼教工作的两个重要法规在教材中没有得到反映,中国式的现代幼教工作特点和规律体现不出来;第三,对幼儿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幼儿园管理和幼儿园教师等问题的阐述已不符合时代要求。所以,结合学生的需求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我鼓励学生利用学校阅览室的资源,去阅读一些有关幼儿教育类的杂志,比如:《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让她们接触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并选出一些优秀的文章与大家共享。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严肃问题趣味化,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尝试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课件当中具有各种色彩的图片,有意义的动画,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使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各种信息接收渠道都能顺利开通并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再比如:每周抽取一定时间让学生观看优秀幼儿教师的观摩片,既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水平,也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从而端正学习态度,会更认真的学习各种专业课。
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远非以上几点,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做中教;做中学;学前教育;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10-02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卫生、心理和教育理论,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根据调查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理论课程方面有厌学心理。一方面,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动机和适合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普遍较弱,学生会难以理解较为系统、抽象的理论知识,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的心理和行为。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考虑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依旧采用“照本宣科”、“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就会使教学变成了“死教育,死教学”。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其中“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做中学”,以“做”为基点,以“启发”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轻松而又深刻地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形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体现教学的过程性,加速了“行-知-行”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师生在“做中求进步”,通过教学相长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在进行了实际的教学探索与总结后,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综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学科的性质和内容,在“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巧用“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法,上活理论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化,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职业中学的学习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只需要学专业技能,从此摆脱理论课程的学习,从而出现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因此缺乏积极的学习情感,导致不乐学;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认识理解学习理论课程的意义,因此缺乏内部的学习动机,导致不爱学。
1.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该学科的学习目的,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这是学生持之以恒学习的前提。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带孩子,而是牵涉到有关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学习和研究幼儿教育理论等。
2.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除了明确学习目标,还应对学生阐明本学科知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在知识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萌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如果学生对学习结果产生间接兴趣,即使教学内容较枯燥,学习过程较艰苦,也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贴近生活实际
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学科知识是对幼儿、幼儿园进行大量的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它与幼儿的实际紧密联系,它的理论寓于我们日常教养幼儿的活动中,有丰富而具体的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是要求内容要贴近幼儿、幼儿园的实际,符合中职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在上课前,应结合教材内容,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补充更丰富的材料,会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特别是在内容比较抽象的章节中。
1.添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案例分析、视频讲解,时事热点、新闻链接等。内容要与时俱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反映现代教育和当今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如《幼儿教育学》中“幼儿园教师”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引入新闻热点“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引起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2.补充必要的课外知识、教学资料。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拓宽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将来的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如《幼儿教育学》中“幼儿”这一节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特性和地位,可以补充教育史中提出的各种“儿童观”,学生通过学习比较,掌握正确科学的“儿童观”,从而更好地认识幼儿。
3.进行有趣的心理测验,利用辅助的教具、玩具或实物。学生在实物的操作中、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在“做”中真实体验、感悟、习得。如《幼儿教育学》中“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的教学中,让学生直接操作真实的“蒙台梭利教玩具”,学生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对蒙台梭利教学法有更深刻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做中教、做中学”方法论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其中“做”的方式是多元,教师应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是多元的,一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思维的优势,开拓思维和集中组员智慧,从而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学习,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能力特点,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个别章节内容,然后以小组形式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学生在“做”自学、汇报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分析整理信息,深刻理解了该章节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协商的能力以及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一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热衷于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个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激发认知兴趣和求知欲。
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理论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问题需贴近教学实际,既要有思考的价值,能达到教学目标,也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将学生逐步引导从表象到本质。创设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即将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互相关联的简单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探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从而一步步克服困难,最终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三)布置教学任务
任务型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中的“后起之秀”,教师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做”的过程中习得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它充分强调在“做中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不少中职学校,每个学期均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教师可以利用见习的契机,布置见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下园见习,通过观察、记录、探索、思考、协商、感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工与学相结合,实现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主体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书本上固定知识的灌输,以“教师”为主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特有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毫无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做中学”强调“做”以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自觉的心理状态是最佳状态,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他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熟练深刻程度。
1.保证学生的课堂思考学习时间。在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满堂灌,既要有讲解理论知识的时间,同时也要预留足够的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提出问题或设计问题情境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展开讨论,时间的长短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2.关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学生在思维特点、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用富于变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做”的机会。例如,把能力较强和能力较弱或者能力互补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综合能力是相当的,这样的小组合作才能发挥学生的能力,突显其主体性。
3.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每节课、每一章节的学习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通过评价,学生能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效果,进一步了解自身能力的优缺点,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师生、同伴关系的良好发展,同时也利于教师、学生开展后续的教学、学习活动。
“做中教,做中学”是教学论,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师和学生都不是教学活动中的旁观者,而是真正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以“做”契合点,通过教学相长,激发了学生的内源动机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学会知识、学会学习,使学前教育的理论课堂重换生命的活力,培养合格、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编.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主导力量,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要给予幼儿启蒙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全面地培养幼儿教育人才,包括在专业课教育、心理学教育、普通话教育等等方面。职高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立,是国家培养幼儿教育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就提高职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效果展开分析和研究,以便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幼儿教学能力,增加职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幼儿教育心理学;职高;课堂教学
1前言
职高学生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育引导者的职能,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引导,让学生感受心理学知识的魅力。其次,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灵活教学,增加课堂的互动环节,增加学生心理学学习的兴趣,增加自身的职业素养,利于日后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良好发挥。
2从当下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着手,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
对于职高学生的心理学的教育,首先,教师要从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形势着手,建立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增加学生的心理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在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后,在心理学教学时,要结合实际的幼儿园教学现状,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了解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幼儿的心理产生的变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视频播放,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去幼儿园进行实习活动,让学生身历其境地去感受幼儿园的氛围,发现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1]。
3利用情境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教育心理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利用情境教学等形式,把不同的教学实例和心理学知识进行结合,增添教学知识的多样性,利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户外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在观察视频的同时找出与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的信息,并进行总结和分组讨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包括,在视频中游玩时,幼儿摔倒了,要引导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对于自尊心稍强的幼儿,教师要告诉学生要间接的进行引导和帮助。对于在游戏活动中胆小的幼儿,教师要注意鼓励幼儿,培养其勇敢的心理素质等等。这一系列的教学,利于增加职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利于职高学生日后在教育工作生涯中,良好地掌握幼儿的心理变化。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在合理化的引导后,学生自身也要积极地配合教师,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言和互动,建立自主的学习观念[2]。
4增强职业能力和素养,鼓励问答活动
学前心理学的教育活动,要结合日后学生教育的实际应用出发,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过于重视成绩和形式,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内容,尽管是在社会实践中总结的精髓,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同幼儿的不同个性变化,对于心理学的教育活动,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进行幼儿园的实习活动,去幼儿园进行实际的调查,把心理学知识学与实际幼儿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次,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当下幼儿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讨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知识的实际应用性[3]。
5利用多媒体拓展知识的获取方式,增加教学的效果
职高心理学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利用互联网、电脑、DVD等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增加了心理学教学活动的知识趣味性。由于心理学知识本身具有枯燥性,把心理学知识和多媒体的紧密结合,增添了知识讲解的形式,利于学生从多媒体课件上,对心理学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4]。例如,职高教师在讲授,大小班幼儿的不同情感发展阶段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找出幼儿不同阶段的视频,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视频活动中总结出幼儿的行为变化和规律,进而与课本进行总结对照。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手段,进行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课下进行网络信息的阅读,视频的观看,增加自身的心理学知识积累量,增加课堂学习效果。
6结论
职高心理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职高教师要建立合理化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情境教学等形式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心理学教学效果最大化。
作者:王芸芸 单位:鞍山市现代服务学校
参考文献:
[1]焦方英.提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J].现代教育,2013,(5):49-50.
[2]王燕.试论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技术世界,2014,(3):167-169.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课堂提问;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课堂上巧妙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中职生绝大部分文化基础薄弱、怕考试、厌学、习惯懒散、不自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巧妙的提问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提问要科学,符合逻辑。提问要做到: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语言规范、概念准确、短小精悍、清晰可辨。最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比如,充满趣味的导入设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默契的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
大部分中职生文化基础比较差,教师应多设置一些难易程度适当、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笔者在上《幼儿园游戏的指导》一课时,事先准备了角色游戏要用到的大量玩具,再配合两个问题引入上课内容: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有哪些?指导幼儿玩角色游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见习活动,回忆在幼儿园角色区的游戏内容,思考角色游戏的类型,分析每一种角色游戏应该如何指导才能更受孩子们的欢迎……通过角色游戏玩具的视觉刺激,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形成了一种“急盼” “渴求”的心理状态,课堂气氛调动起来的同时,学生也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问题在大家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消化了。
二、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指教师不仅要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恰当地设计课堂提问的方式。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设计一系列问题,应层层深入,有的放矢,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提问,教师则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出发设计提问。
对于一些重要的幼儿教育学概念,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理解了,其实不然,幼儿教育学的一些概念比较笼统,单纯的复述并不代表已经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指向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作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以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从题目的本身出发提出疑问,或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上《幼儿体育》一课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幼儿园为什么将幼儿良好的习惯,如生活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与习惯等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一问题一提出,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很快就有了各种见解独特的答案了。这种目标明确的巧妙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提问应讲究平等性,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中职生基础较差,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学习缺乏信心。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当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提出的,争取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动脑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幼儿教育学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培养优生,也要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总的来说,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引起每位学生的思考,比如通过师生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提问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要善于将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履行提问的义务。大量的幼儿教育学教学实践证明,多诱导学生自主提问,更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语言、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励他们养成科学的审美情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对其发言予以分析评价,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对知识的系统与组合、认识的明晰与深化、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表达习惯的形成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上《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时,笔者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仔细思考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哪些问题,结果,大家兴致勃勃地提出了各种问题,比如:幼小衔接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幼儿入学前,教师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工作?家庭在孩子入学前该为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工作……通过大家的互相提问,课堂气氛被迅速调动起来,教学重点和难点也顺利得到了解决。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演示幼儿教师教学实况视频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①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包括了哪些环节?②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笔者鼓励、引导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一点,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因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日后与小朋友及家长的沟通。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作者单位:汕头市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