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融合教育教学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特殊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装机历程
一、选择课程内容
《我的装机历程》是一门简单且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对理论知识要求不多,对轻度智障学生不需要太多基础知识就可以接受的课程。所以在本课程实行融合教育教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教学的时间为一个月,共16课时。课程由三个活动构成:活动一“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活动二“设计购机方案”,活动三“安装计算机软件”。
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一是让学生明白自主购买和安装计算机,首先必须对计算机的结构和硬件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二是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品牌机和组装机的选购,通过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能够自主判断并作出选择;三是对计算机完整的装机过程有个粗略的认识,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
二、课前准备
(一)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我的装机历程”的三个活动,必须要有安全和专业的设备。本次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计算机教室配有20台计算机及一台拆解实验计算机。计算机教室里有投影仪,可以演示装机过程或者播放录像。工具准备包括:螺丝刀、手电筒、防静电手套、教学用正版软件等。
(二)师资配备
根据轻度智障生与语言康复生的生理特点,选择了配备两位教师,一位是培智6班班主任,另一位是会手语的信息技术教师。两位教师在同一教学场所组织教学,都具备处理常见问题的能力,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学生准备
采用融合教育模式教学,对语言康复生、轻度智力障碍生和教师都是新的尝试。在实施之前向聋、智障生介绍双方的情况,对他们进行融合教育的动员,让学生做好心里准备。
(四)教师准备
1.制定学习任务
在制定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融合教学的特殊性,轻度智障生和语言康复生在同样的平台上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力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状况,对于计算机知识特别是硬件的介绍避免过分理论化和专业化,力求通俗易懂,易于操作。避免语言康复生容易完成而轻度智障生无法完成的现象。
2.准备教材及课件
教材选用的是科学出版社出版,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著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科书。该教材比较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并且书中配有dvd光盘,里面有所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图片、课件等,更适合融合教育。
3.计算机专业术语
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只要求懂得经常使用的硬件名称,如:显示器、鼠标、键盘等。
语言康复学生:专业的手语打发以《计算机专业手语》为准,查不到的在课前与学生约定好以指语或组合手语代替。
三、教学实施过程
(一)学习准备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制订学习目标,讲解活动内容,把握学习难度。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学习教学内容。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内部结构。2.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3.了解装机的一般步骤。4.了解计算机的原件知识及安装。
(三)学习任务的实施
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装机的一般步骤开展活动,以选购计算机为手段,综合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在了解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后,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让学生通过网上调查比较,确定一套购机方案。本活动从设计上来讲应该属于实践活动,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不多,从网上调查到确定购机方案,在明确了活动目的后,基本上都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三是按照装机的流程,在购买了计算机以后,需要进行软件的安装工作。通过活动三,引导学生了解软件知识,说明软件安装的必要性,分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逐渐展开,最后举例说明应用软件的安装和卸载的方法。在这三个教学活动中,全部采用语言康复生辅导轻度智障生的教学方式及流程。以学习活动一为例,学生在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均按以下流程进行。
1.学生按要求分组。以两名语言康复学生和两名名轻度智障生为一组的组合方式组合,16人共分成4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个语言康复学生能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每组选出一名语言康复生为组长,负责教学活动的实施。
2.教师采用示范教学模式,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结合教材的图例展示,和教师的讲授过程,来了解计算机的组装方法。教可以多收集展示一些计算机硬件的图片,在介绍的时候,尽量结合当前比较流行和主流的硬件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尽量做到语言康复生全部掌握操作技能知识,不然无法帮助轻度智障生掌握操作技能。
3.由组长带领大家复习活动一的内容,组长进行示范和讲解,并指导组员完成操作和回答组员的疑问。由于生理特点的不同,当组长语言不清晰,轻度智障生听不懂时,由手语教师当翻译来帮助学生之间沟通。另外,也可以将沟通的内容写在纸上交流。自主学习过程中,两位教师不停的巡视和观察学生的活动,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要注意轻度智障生的理解是否到位、操作是否正确,给予及时的提示和指导,但一般不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纸观察和记录组员之间的写作情况及发现问题。
(四)学生作业验收点评
当学生在活动一教学结束时上交完成的购机方案后,全班学生一起分析购机方案,进行评价交流。先由个组自己介绍为什么是这样的方案,再由别的组来评价此方案,最后由教师点评学生的方案,及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比如:cpu与主板的接口是否相同;电源功率大小够用不够用;玩游戏和上网计算机的配置是否合理等建议。
(五)教学活动总结
先由学生总结,如果是语言康复生,必须用口语加手语的方式,手语教师在旁边翻译给轻度智障生。最后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做最后总结。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以促进团队合作的学习,实现课堂的融合。
项目名称: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完成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完成人员:李 津、宋广礼、杨 昆、刘丽妍、王 威、陈 莉、李娜娜、匡丽S、李英琳、徐 磊、徐秀萍
根据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天津工业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重点、校企协同育人为关键的思路,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基础上,以纺织工程专业针织与针织服装专业方向为试点,对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满足了当前行业、企业对创新型纺织人才的需求。
(1)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家“卓越计划”的要求,构建了以现代纺织工程技术为基础,以针织产品设计与工艺实现为主线,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形成了与产业链对接的涵盖纺、织、染、服装全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增加企业实践教学内容,将“创新方法”等课程和创新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构建了突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专业培养方案。
(2)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校内依托国家级纺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通过现场教学、上机实习等实践环节,实施集纺、织、染、针织服装设计与制造、纺织品质量检测于一体的工程实践,并以行业设计竞赛和学科竞赛为引领丰富实践内容。校外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的进行企业课程的学习和工程实践。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教师进行企业实习和专业培训,有 5 名教师为国家级“纺织面料设计师”等职业资格的考评员;选聘20余名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结合机制创新,形成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4)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网站,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 门、开发企业课程 5门、编写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5 部,制作与课程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课件曾获教育部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三等奖,解决了教学中的辅助教学和模拟实验问题。
(5)注重教学研究。项目围绕卓越人才培养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新增市级及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项,发表教改论文18篇,2 篇论文在第二届“真维斯杯”纺织服装教育论文征集评选中获奖。
(6)完善机制建设。定期召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研讨会、建立和实施教师工程实践制度、制定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的选拔和激励机制,构建了基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管理制度等,为教学的运行和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得以落实和完善,实践平台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卓越计划实施经验也得到了专家同行的赞许。
纺织工程专业纺纱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项目名称:纺织工程专业纺纱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完成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完成人员:王建坤、赵立环、李凤艳、周宝明、李翠玉
纺纱类实践教学是纺织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在纺纱系列课程群教学改革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以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坚持“教以务新、务需、务用”的教育教学理念,重点对课程群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持续创新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1)增加实践教学模块
以培养创新实战能力为着力点,构建了“纺纱设备认识实习纺纱基本原理验证性实验纱线成形试纺实验花式纱线设计实验纱线综合设计启智夏令营”的多模块、分层次、相互衔接、逐级递进、突出创新的纺纱类实践教学体系。新增的突出纱线花形(色)变化设计的“花式纱线设计实验”和强调纱线功能、结构、应用及其组合设计的“纱线综合设计启智夏令营”模块,使学生不断了解纱线在结构、花形(色)、功能及其应用上的变化和相应的设计与成形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实战能力。
(2)完善实践教学平台
在已有小型数字化环锭纺纱平台的基础上,依托信息化技术,自主研发了转杯纺、喷气涡流纺、花式捻线等多种小型新型纺纱设备,建成了满足实施多模块纺纱实践教学的完整硬件平台;以先进实际纺纱设备为模型,开发了纺纱主要工序的虚拟仿真平台,可实现虚拟纺纱,弥补了小型实验设备不能客观反映实际生产的不足。
(3)调整教学计划,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在多模块纺纱实践教学体系的贯彻中,调整教学计划,新增“花式纱线设计实验”1 学分和“纱线综合设计启智夏令营”课外实践 2 学分,形成了分散加集中、课内加课外、学期内 3 周加夏令营(暑期)1 周的实践教学模式;主编《纺纱实验教程》、《纺纱质量分析与控制》教材,引进英文原版教材,编写《花式纱线纺纱实验》讲义,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
(4)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第 5 学期认识实习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将“纱线成形试纺实验、花式纱线设计实验和纱线综合设计启智夏令营”集中安排在第 6 学期,其中“花式纱线设计实验”随“花式纱线”双语课程分散实施,而将期末 3 周的“纱线成形试纺实验”与暑期 1 周的“纱线综合设计启智夏令营”统筹安排。3 个模块在内容上既各有侧重又衔接贯通,时间上课内加课外、分散加集中,同时结合全国纱线和面料设计大赛,促使学生在纱线结构、功能及应用上创新设计取得突破。
该项目成果构建的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理顺了纺纱类实践教学各模块间的衔接与递进关系,增设了突出创新训练的综合设计模块,实现了从认识、验证、试纺到创新的逐级递进的分层次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研发建设的纺纱实践教学平台,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环锭与新型并重,且小型成套、省时省料、操作灵活,方便教学,有效地保障了纺纱类实践教学的贯彻和执行,为学生创新实战训练提供了有力支撑;实施的实践教学模式,课外实践计划与行业大赛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了学生的创新实践和综合设计能力,检验了培养效果。
通过纺纱实践教学平台的实践锻炼,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强化、创新能力得以提升。自实施纺纱实践教学改革后,该专业学生在全国纱线和面料设计大赛中的获奖人数和级别均取得突破,2013、2014年几乎包揽了该项赛事60%的奖项。同时该专业学生在纱线功能与结构上的创新,还有力地支撑了织物结构设计和创新。
此外,天津工业大学纺纱实践教学平台还引起了相关院校及行业的广泛关注,吸引了大批同类院校、行业协会及企业有关人员的参观访问和学习交流。纺纱实践教学平台已被东华大学等20余所院校用于实践教学,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也被多所院校借鉴,小型数字化纺纱系统已被山东如意集团等30余家企业用于新产品研发与快速出样,在产学研结合与服务社会方面效果显著。
轻化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及其在教学改革中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项目名称:轻化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及其在教学改革中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完成人员:吴赞敏、姚金波、刘建勇、张健飞、杨文芳、牛家嵘
为满足现代纺织染整产业的发展与变化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天津工业大学重点完成了轻化工程专业“市级教学团队”建设,以及“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轻化工程专业‘讲座’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创新研究”等项目,以构建本科生导师“讲座”式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主线,在教学改革中创新研究和建立了能够体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的“讲座”平台特色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该项目实践解决了目前高校工科专业教与学相脱节、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实验训练条件不足等问题,增强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了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匹配。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科研成果转化“讲座”平台特色教材,强化教学科研互动。建设优秀的专业“导师”教学团队,由教授负责,副教授、讲师为骨干,研究生协助教学的“传帮带”讲座导师团队。通过“讲座”平台的建立,解决学生由于学时限制,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学习不深入的问题。教学团队在“讲座”平台形成自主式、互动式、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染整理论应用能力和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强化教学科研互动,将教师科研和专业发展前沿新技术充实教学中,促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完成好国家自然基金与企业科研项目,把科研活动融入教学,融入编写前沿新技术“讲座”特色教材。
(2)构建符合专业发展趋势、行业需求的“讲座”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平台特色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解决现有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借鉴日本“讲座”式人才培养模式新理念,研究提出了轻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讲座”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分层次、个性化、厚基础、宽口径、开放式”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前沿新技术讲座平台特色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并重、富有创新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经实践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3)强化本科生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实验实践工程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改革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成专业实训工程中心,形成工程教育特色模式;在企业建立稳定的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基地,实行高校、企业“双导师”团队联合培养人才机制。通过建设10个“讲座”平台实验室,引入准生产型具有中央控制的教学版全自动称料、化料、输料及染机系统,并结合已有的测配色及自动滴液系统,形成了现代先进的工程实验环境与设备,构成了从客户来样到“生产”出合格产品的现代化纤维、织物、成衣染整线等;此外建设完善了企业实践基地、实习与实训工程中心。通过实践实训平台的建立,解决了学生在以产品加工流程为主线的系统性实验薄弱、校内工程训练条件不足的难题。
该项目实施推广过程中,本科生导师团队获得天津市级教学团队称号,完成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发表教改论文获优秀论文奖、出版特色教材等,在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先进仪器与装备的实训工程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该项目研究结果经过不断修改完善,进一步固化明确了“讲座”平台教学环节,并经历了历届学生的教学检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讲座”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此外“讲座”平台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相互融合,构成合理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体现出“既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宗旨,显著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学生参加国家/天津市级等各种竞赛及创新实验计划,累计达20多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加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在全国专业性竞赛中获奖近20项。
大学生艺术素质与科学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项目名称:艺工融合类院校大学生艺术素质与科学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完成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完成人员:周永凯、李淑珍、江 建、范秀娟、李飞跃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以艺术、工程学科为主,艺、工、经、管协调发展,围绕纺织服装和文化创意产业办学的艺工融合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中艺术类和非艺术类 2 个类别的学科专业设置数量、教师占比和学生数量几近各占一半,在“艺工融合”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该项目成果以艺术素质和科学素养教育为核心,依托北京服装学院素质教育基地,打造四大作品展览展示平台,开设艺工交叉融合专业实验班和双学位班,招收培养艺工融合的复合型大学生,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科学构建艺工融合教育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一批素质教育课程和项目;构建艺工融合教学团队,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重点测评学生艺术素质与科学素养,不断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1)打造艺工融合教育教学平台,招收和培养交叉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民族服饰博物馆、创新园等上百个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打造“北服时装周”、“大学生毕业作品展”、“科学艺术时尚节”、“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等四大作品展览展示平台,以国家级“艺工融合应用型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开设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纤维与时尚设计、艺工融合联合教学等多个交叉专业实验班,招收培养了一批艺工融合的复合型大学生。
(2)制定艺术素质与科学素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贯彻“艺工融合”办学思想,着重制订“大学生美育计划”,将艺术素质教育通过课程讲授、讲座与课余小组(社团)、文艺社团活动等 3 个途径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优化课程设置,打造一批艺术素质与科学素养相结合的课程和项目,如开设《大学美育》、《美术赏析》、《纤维艺术》、《创意手工染》等选修课程;优化课程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真正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让课堂变成学生表现和发展智力的场所;强化实践教学,形成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开放实验室、学科竞赛三大科研训练及学科竞赛项目类别,以“北服丰彩数码印花工作室”为依托,开设染织设计和印染工艺结合的特色综合实验课程,不断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
(3)构建一支以艺工融合为特征,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素质与科学素养教育教学的教学团队。目前,在学校450名一线教师中,艺术类教师占47%,工科类老师占53%,已建成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艺工结合教学团队。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强化从纺织材料研发到终端产品艺术设计的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就业和创业能力。
关于CDIO实践教学模式的产生,是根植于理论与实践间的平衡,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力与创新力,使职业技术人才适应并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教、学、做合一。深入理解“CDIO实践教学模式”内核,并将其引入高职会展专业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以期为高职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CDIO实践教学;展示设计;高职教育CDIO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执行(Implement)、运作(Operate),该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CDIO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关注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在专业课程和实际工作之间建立联系,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一、传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多采用“学中做”“工作室模式”等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独立,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完整性、系统性、渐进性,不利于技能型和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如大多数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的展示设计课程,其先导课程是美术基础、构成基础、3DMAX、展台规划等,各先导课程之间缺乏规划性,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二、CDIO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到展示设计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会展中的展示设计综合利用参与者的各种感官,通过应用各种设计元素展示产品和服务信息,来实现产品和服务等资讯信息的传递。要求毕业生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设计创意方法、形态表现能力、颜色搭配、材料应用以及对整体空间尺度工艺的把握。展示设计课程从构思设计到运营评估与工程类专业的实施过程相似,强调将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有机组合,理论与实践相互指导。因此,可以将CDIO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到展示设计教学中。
三、展示设计课程CDIO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构建思路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展示设计》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主线,将其细分为若干环节,每个环节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培养学生整体创意能力和细节表现能力。课程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引进工作室制度,强化实训周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对展示设计的全方位认知能力。
(二)课程构建模式
1.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框架
通过前期企业调研讨论会与企业实训基地的反馈,分解企业展示设计过程,将教学各环节与企业实施各阶段一一对应,重新构建课程各环节要点,融企业实际于教学过程。
2.建立“做中学”教学模式
展示设计的目标是要实践,设计形成展示作品。在授课中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进行授课,通过企业教师讲解、示范,将专业知识与设计过程融合。
(三)课程构建要点
1.鼓励教师校外兼职
《展示设计》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对设计、选材、施工等环节非常熟悉,鼓励教师校外兼职,掌握最新的企业实践知识,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鼓励教师开发融合教材
当前,尚未发现展示设计与材料施工相结合的高职教材,应鼓励会展专业教师开发融合教材,专业教师主编,企业人员参编,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内容包含展台设计方法、展台材料认知、展台施工工艺、具体案例细节分解等。在书籍光盘中附带整个展台设计效果图、施工图及施工全程视频,构建一个完整教学模拟场景。
3.建立新媒体平台辅助教学
《展示设计》是一门知识点比较庞杂的课程,要求学生在课下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拓展认知。借助新媒体的快速传播性,建立“展示设计微信公众号”,行业新趋势、新科技及最新的展览信息,辅助课堂教学,实现课上课下知识的无限沟通。
4.完善实训室建设
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训室建设必不可少。高职会展专业应建立展台搭建实训室、会展策划实训室、展示设计材料实训室、会展影音实训室、会展模型制作实训室等,达到包围式、立体化的实训效果。部分高校新建3D打印实训室,学生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设计作品的模型展示,将3D打印与展示设计教学充分融合。CDIO实践教学模式虽然是专门为工程专业开发的教学模式,但同样可以运用到高职应用型展示设计课程中,实现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强调做中学的真实性及课程知识的连贯性,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生可实际操作具体项目,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职业角色,真正实现做中学。
参考文献:
[1]于福堂,肖红,王加春,等.基于教育理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28-31.
[2]胡占军.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55.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 教育教学管理 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13-01
新课程改革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实现整体性课程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学好本国文化和优秀外来文化,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逻辑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开展当代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需要融合文化教育理念、服务内涵与和谐管理法,学校领导自身要练好“内功”,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这样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领导自身要练好“内功”
执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使其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学校领导首先要练好“内功”,在工作过程中融合文化教育理念、服务内涵与和谐管理法。所谓的练好“内功”主要是指学校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开展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教育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具有特色校园文化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领导要以自身的品德和模范行为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其次,学校领导要挖掘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内涵,开发校园文化服务产品以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分层举办知识型竞赛、演讲比赛和特长才艺比拼等。另外,领导应注意转变传统管理法,避免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过于严肃和僵化,将管理和放松相结合,运用和谐管理法来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文明、和谐的校园。
二、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在开展新课程改革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教师应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结合“寓管与教”理念,充分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价值,指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自控能力,遵纪守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工作时,要注意挖掘课本教材的时代信息和基础知识,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运用综合教育方法对学生予以正面教育和积极管理。另一方面,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删繁就简,加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具体化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使学生形成自我控制管理方式和知识生成方式。
三、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校规校纪办事
初中教育管理者理应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样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新课程改革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激励作用。其次,初中教育管理者要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为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而且要注意发挥工作目标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和评价作用。其中的导向作用是指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应体现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最佳方案;激励作用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目标制定工作和管理工作,用切实可行的目标来激励全体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调控作用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在设计目标和执行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评价作用则要求初中教育管理目标应作为准确评价与衡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尺度。另一方面,初中教育管理者要注意全面优化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制定符合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主要是指课程理念、教育感念、课本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变革,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则是指初中教育管理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的作用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学校领导自身要练好“内功”,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照校规校纪办事,全面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兴.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状况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交流能力
一、锻炼英语交流能力,丰富英语储备
初中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1]。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英语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氛围中用英语交流和沟通,对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依托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文化环境,提供相应的学习平台和软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时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自信心,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与此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来学习英语知识,不仅能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还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如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出来,这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乐趣。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优势互补
初中英语教学中,板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连贯地接受知识,记录下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传播信息量小,师生交流不充分,学生只能被动式学习,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到极大限制。多媒体作为信息技术的代表之一,较之板书而言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更为关键的是,教师不应该完全否定板书的作用,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将两者融合,根据实际教学要求灵活运用[2]。教师要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知识载体,其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Whatareyougoingtobewhenyougrowup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活动展开,播放图片展示篮球巨星乔丹的成长历程,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这对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实现英语教学目标。
三、利用远程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在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尤其是远程教育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教育资源。构建远程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知识,将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询问教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降低教师教学负担,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改革方面,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专题网站或是网络博客进行交流互动,在专题网站上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整合教育资源,可以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与互动,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把握时下教学热点话题,组织英语语音训练或英语歌唱比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