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德育教学方案

小学德育教学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德育教学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德育教学方案

小学德育教学方案范文第1篇

安全是一个人生命存在的有力保障,拥有安全才能拥有生命。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是教师能安心教学,学生能快乐学习的保障。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为孩子创造健康而安全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自卫、自救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适时地渗透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安全"这一因素

安全工作不是临时性的工作,体现在学生的一日活动中,课堂教学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如果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的同时,能考虑到本学期、本节课在课堂纪律、学生活动等方面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就能提前对那些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方面进行避免和预防,并能使自己的教学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如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是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那么在教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再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在固定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时,常用铁丝或小钉子、大头针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要让学生在制作时注意。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也更能规范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课堂上教师更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不然,即使计划制定得再完美,没有教师的认真落实,那么也会为计划而制定计划了,毫无实际意义。

2.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安全教育资源,拓展教育范围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众多知识的传授都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众多数学知识的引出都是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这些主题图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图中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教《生活中的数学》时,图中有限速标志,可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了解这个标志所代表的意思,特别让家中有汽车的学生在外出时,一定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绝不超速行驶。让小学生懂得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护自己,建立起规范的过马路等交通安全意识,并达到"大手牵小手"的作用。

在教学平均数的时候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池塘的平均水深是1.45米,小明的身高有1.5米。小明能不能在这个池塘里洗澡?"讲解这一题时既要告诉学生平均水深是1.45米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1.45米,有比这更深的也有比这更浅的,小明不能在这个池塘洗澡 。还要告诉学生不能到不明水深的池塘洗澡,同时再告诉学生一些游泳安全常识。每年夏天都有不少儿童死于溺水,老师一定要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

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这一课时的时候也正值天气变冷之时,这时教师既要教育学生注意天气变化,天冷了要添衣服,不要冻住了,感冒发热就得赶紧去看医生,不要耽误病情,还要教育学生平时身体有任何不适都要去医院及时就医。

3.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常常会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同时这也是进行课堂安全活动教育的有利契机,要抓住学生对活动体验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例如在教求矩形面积和小路面积的内容时,可设计数学实践活动:绿化地带、前教学楼及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上课地点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这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通过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践活动的质量。

在教学《左与右》这节内容时,老师可带着学生在教室走道上亲自体验一下走路靠右的规则,感受到如果人人都按一定的规则走路才不会相互碰撞,出现意外。同时,体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样才能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此外,还要告诉学生高速公路上如果汽车不靠右行驶,那么撞车的交通事故将会不断出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对别人的生命负责。

4.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一帆风顺的,但通常也会有一些突况打乱预定的教学计划,对于这些突况是视而不见,还是听而不闻?这时体现的是教师的认真、细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学德育教学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意外伤害事故 预防工作

体育课程教学强调坚持“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是以走、跑、跳、滚翻、比赛对抗等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运动场地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运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安全问题,而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甚至对簿公堂。因此,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消极预防办法,如取消了支撑跳跃、跨栏、单双杠、长跑等具有一定危险性,但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效果较好的教学内容;或降低教材难度、减负减量;甚至干脆去掉稍有挑战的教材,让学生简单的跳跳绳、做做操;只要安全,其它一切都不重要。这样不仅对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贯彻造成一定的影响,打击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贯彻、实行和发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机能、抗挫折能力影响也不小。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安全预防,加强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成为了社会、学校、家长、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造成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成因

青少年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对象,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体育基本知识。在体育课中要想尽可能地避免事故,那么首先得知道它是如何引发的。纵观诸多的体育活动事故,我们不难发现体育事故的发生大致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原因引起的。

(一)客观因素

1.因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伤害

是指因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械等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场地不好,练习环境差,器材损坏或者不足都有可能使学生在练习时受伤。比如场地不平、沙坑里有玻璃片、室外的单双杠陈旧支架不稳等等都有可能引发课堂伤害事故。

2.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

是指因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强度等明显超过了学生的正常身体承受能力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比如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跳近一米高的障碍物练习,其强度和难度均超过了四年级学生的承受能力,因而这项练习对学生有较大的危险性。

3.周边环境因素

不适当的温度、光线、空间大小和噪音等物理因素的长期刺激,是学生生理条件下所不能忍受的外来压力,都有可能影响学生上课的情绪,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如:上课的场地气温过低或过高,容易使学生畏缩,学习缺乏动力;上课场地有噪音干扰,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烦躁不安的心理。

(二)主观因素的预防措施

1.教师方面

⑴课前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练习过程也容易分散精力。故教师课前须加强安全意识,而且每节课都应针对教材说明注意什么事项。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并容易得以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⑵教师须加强专业思想,热爱本专业,热爱学生,具有强的责任心,备好每节课,除备教材外,还须备学生、备场地和器材,对于每节课须有何种安全措施,均要做到胸有成竹。这样,上课时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形式、运动量和强度、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都尽可能的与学生实际相符合,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

⑶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只有从复习中才能巩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才能与先进的技术同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在课中做到游刃有余,这也是减少课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措施之一。

2.学生方面

⑴加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学生应学会在练习中遇到意外事故时做自我保护,同学之间也应学会在练习中给其他同学做保护帮助。

⑵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学生应养成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持之以恒,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学会有针对性地锻炼,弥补自己的不足。身体素质提高了,对于完成课的练习,自然也较容易,从而避免因素质差而引起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⑶学生存在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特异体质,不要隐瞒病情,应当及时向学校反映,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3. 结论

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未来栋梁,学生的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兴旺的大事,因此,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尤其在伤害事故容易发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更要加强对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视,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让快乐的一代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于素梅主编.体育教学安全防护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14

小学德育教学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差异教学方案 学生 教师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多数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不同。每一位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习能力、特点特点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按照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以及成长和发展规律实施差异性教学,满足每一位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需要。

一、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差异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差异性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最大程度的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具体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升对差异教学方案的重视,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个体差异性的教学指导,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 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差异教学方法,有利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新鲜的语文知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2]。

二、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施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对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的了解,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发展规律相结合,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 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建立趣味性的语文课堂。

每一个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小学生比较喜爱图片类的教学模式,有的小学生比较喜欢视频类的教学模式,而有的小学生比较喜欢文字类的教学模式[3]。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或者在一个学习中,将教学任务安排不同的教学风格,使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激发每一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小学语文《春雨》这篇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与“春雨”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等内容进行课前整合,使教学课件中既有春雨中的美景,也有春雨“润无声”时的视频画面,提升每一位小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直观感受。

(二) 建立分层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考试成绩等内容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组主要是一些语文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B组主要是一些具有一定语文基础、成绩中等的学生,C组主要是一些语文成绩较差、语文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在指导学生对《狐狸和乌鸦》这篇内容的学习中,可以组织C组的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理解,“馋”、“狐狸”等生字练习。B组学生可以在掌握课文内容,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对“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从这段话中你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巩固学生的知识内容。A组的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一棵”、“一片”等量词进行造句练习,并根据课文内容拟题,比如“肉被骗走以后”等主题,引发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充分展现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实施差异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语文学习信心。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要给予不同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能仅仅通过“好”或者“不好”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评价激励法进行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机。例如在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习进行评价中,教师要用“你真的太棒了,这篇课文读的太生动了!”等语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主要是“你这次的写作水平又提升了,真为你感到高兴!”等语句,激励学生不断前进,成为更优秀的学生。而对学习能力比较强、成绩较高的学生主要是“这短话如果能改变一些语序就更好了!”等针对性的建议评价,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差异性教学,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提升每一位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意义和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陆娉.小学高段语文差异教学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4,(02):54-56.

小学德育教学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有效性

近年来,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国家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中等职业教育的环境日趋多样和复杂,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境遇和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将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向全面健康地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鉴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品学兼优的学生一般都升高中、考大学进而从事高端科学技术的工作,而上中专的则一般是从中考中淘汰下来的成绩差品行不良的学生。基于此种实际情况,中等职业学校想要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所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

1.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动力,旷课现象频现。课堂上经常是这样一种情况,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下边学生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的比比皆是,旷课更是司空见惯。由于中专学校的学生一般是中考落榜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甚至,有部分学生对于数理化基本是一窍不通。另外,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加之学校将分数放在第一位,成绩好就什么都好,成绩差就什么都差,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早已失去信心,普遍具有厌学情绪。

2.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力,法制观念较为淡薄。很多的中专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并且大部分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多则也是两个孩子。由于家庭孩子较少。,所有很多家长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溺爱,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现在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孩子由老人看管,由于老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种种状况导致学生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得大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法制观念。

3.学生对老师持怀疑态度,外表自负,内心脆弱,遇事不能理性分析,以自我为中心。大部分的中专生是来自农村的差等生,在初中时期老师经常性的批评导致他们内心极度的不自信,因此对老师具有很强的不信任情绪,遇到问题不喜欢找老师解决。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以我为主,凡事只考虑自己,永远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遇到挫折时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解决,容易自暴自弃、意志消沉。

4.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中专学校的很多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经常外出去网吧,结识社会上一些不良的误以为游民,抽烟喝酒、聚众斗殴,在学校穿一些奇装异服,还一次为傲,我行我素。部分学生缺乏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现状

目前,很多的中专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高涨,特别是思想政治课,W习态度不端正,注意力不集中,逃课现象频频发生。另外,许多中专学校没有真正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未能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重要的系统工程,也没有科学系统的规划与安排。还有一些学校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教育模式,不具有针对性,因而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加之目前德育教育管理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功能的整体发挥。

德育教育在管理方面也有失规范,由于目前网络的广泛应用,也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了很大的挑战,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以及学生自身自制力不足的问题,都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出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解决目前所面临问题的最佳办法。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案

1.树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新观念。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转变德育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具有时代特点的德育教育观念,为解决其他德育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首先要有科学的德育定位观,简言之,即各种教育都承担着一定的德育功能,因此,都要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要位置。其次要有树立全面的德育功能观,从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心理上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以适应经济发展,促进整个社会道德进步。最后,树立实施中的导育观,即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位置,德育工作者以及学生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便于有效地完成德育教育工作。

2.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新目标。首先,目标的构建要有全面性,全面的德育教育目标应该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面,其次,目标的规划要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是德育教育总目标;第二层次包括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纪教育目标和道德教育目标等;第三层次则属于第二层次的具体化,譬如思想教育以人生观教育为目标,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目标,法纪教育以纪律教育为目标等等。最后,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一致性,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首先引导每一位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市民,在此基础上,再达到将学生们培养成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最高目标。

3.根据时代要求设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新内容、新方法。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其内容、方法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及时创新。要始终坚持学生本位,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还要突出反映当下社会生活实际,坚持不断更新德育教育内容以及方法,培养出高道德、高素质、高水平的下一代。

小学德育教学方案范文第5篇

20__年上学期全国中小学生惨剧不断: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中学6名学生刚刚在学生拥挤踩踏事件中伤亡,黑龙江又有8名学生惨死在去学校的“黑车”上。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发生溺水身亡的中小学生达40多人。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说到底还是管理问题,教训十分深刻,说明学校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隐患。”这些花季少年的夭亡再次警示我们,中小学生安全隐患令人震惊,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防范刻不容缓。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每年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天职。我国现在有2.1亿在校中小学生,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就应该担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负责。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孕育着希望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收获。少年儿童正值人生的春天,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学校安全防范与处理。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他们的人生安全。然而目前发生的侵害少年儿童的事件仍时有所闻,并且由于受害人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常常不能想到运用法律来大胆地保护自己,造成违法犯罪者有机可乘,变本加厉。最近,重庆有四名少女(三名中学生)被带到缅甸,幸被警方救回。无知少女埋怨警察未能让她们挣到钱,见到妈妈骂“爬开”,执迷不悟。

我们要求少年儿童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一方面是要让他们从小自觉遵纪守法,长大成为一位好公民,另一方面就是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同时,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人格尊严,明确自己拥有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尊严和权益遭到侵犯与损害时,学会采用合理合法手段,运用一切可以和可能调动的资源,机智勇敢地进行抗争,充分发挥自我保护的作用。学校请沙区少年刑审庭杨庭长,结合案例做专题法制报告,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讲解,学生颇受感动,效果显著。

二学会生存,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1、从听到的小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如福安市某中学一位年仅16岁的初三学生,无视“高压危险”的安全警示,爬上了离地面3米多高的变压器台架上方铁横杆捉鸟,结果被10千伏高压电击。经紧急抢救,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已致残。收集学生在体会中写到:我也曾经有爬上电杆拿风筝的想法,今天我听到了这件事,回想当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可怕。十年前学校发生的“脚一伸,赔偿三千元”恶作剧,故意把一同学弄倒门牙拌断治疗费。教训深刻,引以为戒。

2、看到的小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看木偶戏表演结束,学生端者着椅子上楼梯,前边二年级一瘦小女生被拥挤的人群一挤,失去重心,侧身倒地,几个男生跨过女生而去……

这种情况就经常在我们学校集会时出现,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有同学不小心把这位女同学挤倒在地上踩去了,后果会怎样?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位女同学的身边,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位女同学,你会怎么办?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积极发言,认识到位,提高了类似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

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如“5.3”两车撞击余阳事件,张权上学时私自到民主湖捉虾溺水身亡严重事故等等。

3、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

救。“有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去,捏着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同学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已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在学校医务室准备了一些伤口消毒药水及一些包扎伤口用的物品,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从此,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己到医务室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

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观看安全教育片《花季少年》和《生命安全高于天》。学校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和《紧急疏散演练预案》,针对消防和不名气体先后两次实战演习,学会紧急情况下逃生技能。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们,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自我保护,形成一定技能,使他们学会处事不惊,遇险不慌,真正起到自护自救的作用。

三、增强“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许多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消极、甚至有害的因素,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颓废、丑恶的生活方式沉渣泛起,正在毒害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盲从不合理的事物和屈从不正当的要求,甚至被坏人所利用,这在青少年当中时有发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网上交友良莠不分走向深渊,中学女生误入歧途,这不是危言耸听,值得深思。

应当看到,少年儿童在其向成年人过渡期间,由不成熟到成熟,正值身心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我们应以利废偏,根据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愿意接受真理这一特点,抓住这一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等方面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运用正面教育,先入为主,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行为侵蚀,这才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六至十二岁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开始逐渐的变化,特别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意识。虽然识别能力、自控调节能力都存在不少缺陷,但如果认为他们还未成年,就不尊重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无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则往往会使幼小的心灵产生扭曲,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愿望,重视他们的意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创设民主愉悦的氛围。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严加管束,严而无格,更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的少年儿童,采取耐心、细致的引导,进行有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人与事,引导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当他们有了进步,及时地勉励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一旦遭到挫折,热情鼓励他们去克服。

我们在加强教育、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儿童个性意向的正确发挥,才能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主、自制、自理能力,增强应受能力与承受能力,也才能使少年儿童自我保护得到体现。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