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计划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思维定势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学习方式,在绘画基础教学中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较快的理解和掌握传统的油画技巧,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往往会使学生缺乏创新的意识,在学习上模式化和教条化,会严重影响学生绘画水平的提升。
在当今的绘画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用模式化、概念性的思维来观察观察艺术对象和表现事物。一种很肤浅且极其表面的程式已经被很多学生套用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了,他们的这种绘画方式往往缺少对绘画对象的深入的细致的了解。这种学习绘画的方式就是艺术创作中的思维定势。当这种学习方式被经常运用到绘画创作中的时候,我们的绘画作品会或多或少的缺乏生机和活力,因为它会使学生产生概念化,在学习上模式化和教条化。
一、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大自然中的物象总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应该源于生活,除了传统沿袭下来的绘画经验以外,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应该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物象,表现自己对物象的独特感受。传统所沿袭下来的艺术概念和艺术规律并不等同于艺术的真理。这些概念和真理对于现当今的艺术只能说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绝不能够说它是艺术家理解艺术真谛的金钥匙。在现实中的绘画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一部分学生面对鲜活的艺术表现对象,他们不是用眼睛去细致的观察,而代之以所谓的“艺术规则”。比如说在油画风景写生中,有些人习惯的认为:远处的物体必须比近处的物体要虚,近处的物体一定要比远处的暖一些,前景的物体一定要比远处的物体对比强烈一些等等。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东西,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什么如此强调呢?因为绘画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为艺术家内心对艺术表现对象真挚感情的流露,只有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细致的观察,才能够最真实地反映表现对象给你的感受。但是,在目前的绘画教育中,这种观察方法已经被很多学习者所摒弃。在他们手中画画完全变成了模式化商品的生产过程,先生产什么部件,后生产什么部件,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产品这些都是既定的。
我在这里所提倡的相信自己的眼睛,并不意味着完全被动的去描绘一个客观对象,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绘画的创作过程应该是仔细观察地观察所表现的对象,然后再去表现自己对艺术对象的最真实的理解。其实绘画最难的就是葆蓄最初的真实的的感觉,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融于自己的美术作品中。
二、合理地理解和运用“意在笔先”
绘画中怀有思维定势的人,在他们画画之前他们就已经知道他们的画面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甚至画面中细节如何地处理他们心里都是一清二楚的。但是我们要对他们这种所谓的“意在笔先”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我们以意识作为我们绘画创作的出发点,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在画面上否认客观事实。对此,戴士和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事先什么都想好了,什么都安排妥当了再下笔,那画画不就成了‘制造’,成了重复‘生产’?‘胸有成竹’,作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当然不等于照方抓药死守套路。从正面讲,它强调作者在作画过程中要有充分的主动精神,有整体的把握,强调避免琐碎局部的被动抄摹。从反面讲,下笔之前的所谓在胸之成竹,也可以并非‘成熟’、‘完成’之竹,而是有个大体的意味、有个初始的动机,即所谓意向、意象。即使是胸有成竹的一路方法,也留有发挥的余地,在正稿上,在落笔之后,还有迁想妙得的余地,还有神来之笔的余地。而‘胸无成竹’强调的则是精神活动贯穿始终,构思活动直至收笔一直在积极进行。下笔之前,胸中之竹并未生成;落笔之后直至收笔,胸中之竹也一直在生成发育,甚至还有几次大的蜕变。”
三、艺术的表现形式应该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她给我们提供了审美的依据,从自然界到画面上的转化过程体现着不同个性艺术家的审美追求,与之相适应的就是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表现美的技法与风格也应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在绘画基础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绘画流派、各个绘画大师的不同绘画技法,探究丰富多彩的美的表现方式,应该尽量避免将自己的审美趣味、艺术表现样式强加于学生,这样有可能导致学生审美取向的狭隘性,只承认某种固定样式的美,只追求单一样式的表现方式,久而久之,必然会钻入艺术的死胡同。
四、结语
归纳起来,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谨慎地去对待绘画中的思维定势,学会真挚地去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绘画水平才能真正地提升起来。
随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也随之进行了改版,教材原先的编排体系、结构等发生了相应的一系列变化。这也引发了九年级化学教师研读新课标、解读新变化的浪潮,激起了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细数新教材的种种变化,均与新课标的理念更为贴切,其中实验部分尤为明显。
一、新课标中实验部分的变化
1. “课程性质”中增加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内容,更加突出了化学的特点和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内容”部分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一二级主题,不仅明确提出“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实际,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活动”,而且还明确规定应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8项实验。
2. “课程目标”部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将“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改成了“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课程内容”中“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探究案例。并删去了部分“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内容,降低一些实验的要求。
3. “课程内容”部分的“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强化了“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4. “课程内容”部分的“科学探究”功能得以强化,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和明确。“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中,对5处内容在表述上进行了修订,删除了1处内容,使得科学探究要素的语言表述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新教材中发生的相应变化
1. 将八项学生基本实验编排到教材相应章节中,这是在教学实践层面上的最大变化。这样的编排方式将学生实验与教学内容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经历、感受实验和探究过程,这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2. 部分知识或实验活动要求下降。如原教材上册第34页的活动与探究中,要求根据实验记录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而新教材中则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几个实验的原理和现象,表2-1中要求填写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只是作为验证出现。
再如原教材44页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只有一句简单的描述以及文字表达式,而新教材43页中则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提供了实验室制备、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更是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实验现象、原理,提供了制备、检验的文字表达式;新教材中删去了第6章“活动与探究”栏目“水、蔗糖溶液、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实验。
3. 课本多处增加了有关实验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文字。
三、关于实验教学的建议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变化中,有三方面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最值得引起我们关注:一是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探究;二是降低了实验探究活动的难度,力求保证各类不同学校都有条件去开展并完成课本实验;三是对实验的描述和解释更为详细、真实并增加了人文关怀因素。
面对以上变化,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贴近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学要求进行授课已经必然成为当下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1. 注重演示实验与强化学生实验并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校教学硬件设施与实验室条件的有效改善,使得学生分组实验成为可能,并且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这也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保证。
2. 充分释放实验的探究效应,力求科学探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以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化学实验探究性的本来面貌。通过对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探究要素和难度做适当的调整,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探究,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真实的科学探究体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科联系与渗透,将其他学科的科学探究与化学科学探究融合起来,形成科学探究学习的合力。
3. 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教学更是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其是学生能亲自动手的学生实验的趣味性,使学生养成自由开放式的追问风气。
在校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进行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另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利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测pH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等,这样的代用品实验虽然不多,但它能启发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
4. 渗透安全环保理念,培养良好学科习惯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 电化学发光法; 性能
Performance of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by Chemiluminescence Particles Immune Method and Electrochemical Luminescence/FAN Chan,CHEN Shu,GONG Guo-zh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8):061-064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serum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by chemiluminescence particles immune method (CMIA) and electrochemical luminescence (ECLINA).Method:Eight clinical samples was selected every day,including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exclusion of hemolysis,blood lipid and medication situation,continuous determination of 7 d and the test results was recorded.The outliers was removed,the ECLINA was used as the contrast method for X axis and the CMIA was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Y axis,the linear equation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CMIA and ECLINA were calculated for evaluation bias.Result:CMIA and ECLINA to determine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was Y=0.7863X+0.0632,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r2=0.9946,There was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of two methods.The two kinds of detection method of measured value were highly correlated (P
【Key words】 Chemiluminescence particles immune method; Electrochemical luminescence; Perform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Central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Suining 62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8.018
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是由腺垂体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激素,是判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首选指标,是诊断甲状腺疾病重要的第一线指标[1-2]。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SH已成为甲状腺功能检查的常规手段。然而不同的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检测结果是否一致,是实验室需要探讨的重点。因为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至关重要,特别对于亚临床患者,主要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因此,本文对血清TSH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系统地对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及偏移评估,从而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对同种测定项目的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并为判断临床的可接受性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电化学发光法所用仪器为罗氏Cobas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所用试剂为德国罗氏试剂(批号:182942-01,规格:200测试/盒),质控品为德国罗氏免疫通用质控品(批号:177813-04),定标液为德国罗氏TSH定标液(批号:180413-01);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所用仪器为雅培I2000SR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为美国雅培试剂(批号:44904U100,规格:4×500测试/盒);TSH校准品为雅培试剂(批号:45240u100),质控为美国伯乐免疫分析用质控液(批号:40271 40273)
1.2 样本 采集遂宁市中心医院本部门诊及住院患者当日血清8份,连续采集7 d,共56份。
1.3 方法
1.3.1 实验前检测 两个检测系统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成绩均合格且每次实验前各分析系统均进行高低值质控测定且均在控。保证了所有对比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以电化学发光法为对比方法(X),化学发光微粒子法为实验方法(Y)。通过相关分析、偏差分析及可接受性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能。
1.3.2 样本测定 每日选取适合的患者样本,包括正常值和异常值,排除高血脂、溶血等情况,保证检测系统不受干扰。在选取的对象中,有部分是结果异常也就是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他们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检测各算一次单独的个体。因为在治疗前无药物对检测的影响,而治疗后药物是否影响检测和对哪种检测系统有影响暂不清楚。因此,测定时分别用两种检测系统按顺序标号进行随机测定,再按反向编号重复测定,且在2 h内两种检测系统对同批标本分别实验,这样重复记录7 d,供56份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测定结果的均值。
1.4 观察指标 离群点的检查:记录检测结果,计算每个样本测定结果的均值(Xi)和Yi)、样本重复测定值间差值的绝对值(DXi和DYi)及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值间的差值(Xi-Yi)。计算样本重复测定值间差值(DXi和DYi)的平均数。计算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均值间差值(Xi-Yi)的平均数。判断:超出上述平均数4倍时,检验结果视为无效,查明原因剔除数据并作偏差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Office Excel 2003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作t’检验。
2 结果
2.1 以Yi对Xi作散点图 每份标本在每个检测系统中连续测定两次,记录结果计算其平均值,以化学发光微粒子法为实验方法所测得的平均值Yi作为Y轴,而电化学发光法为对比方法所测得的平均值Xi作为X轴,两组数据做散点图,计算相关系数:r=0.7863,截距为0.0632。可见实验方法与对比方法之间有很好的线性模式,排除离群点后,计算两种方法测定患者血清样本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7863X+0.0632,相关系数r2=0.9946,将方法比较的原始数据(X和Y值)求得的相关系数r及例数(n)带入t检验的统计学公式,求得tr>t0.01(v),P
2.2 以(Yi-Xi)对Xi作偏差图 以两检测系统测定所得的结果作差取其绝对值(|Yi-Xi|)作为Y轴,对比方法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Xi作为X轴,以上述同样方法作图,发现实验方法偏差较小,但随着结果的增高偏差增高。可见较低水平时,实验方法偏差较小,随着结果的增高实验方法出现的偏差也随之增大,见图2。
2.3 TSH的临床可接受性评价 计算在给定医学决定水平的相对偏差,根据不同医学决定水平与相对偏差判断各项目的预期偏差是否可以接受:由表1中可以看出两种方法间对于不同水平的测定出现的相对偏差较小,均在1/2CLIA’88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同一实验室里两台检测系统均可作为单独的检测系统,并且对于结果的解释相同,临床评价为可接受,见表1。
3 讨论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一种糖蛋白由垂体前叶合成、释放激素,是机体甲状腺素发挥作用的中枢调节机构,同时也有刺激甲状腺素细胞增殖以及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效应[3-5]。促甲状腺激素由两种亚单位α、β组成,其中α亚单位与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α链上的某些氨基酸组成的肽段有一致性检测时易受此类激素的影响;而β亚单位携带TSH特异的免疫学和生物学信息。TSH检测是甲状腺功能的初筛实验。游离甲状腺浓度微小变化就会带来与生理功能相反方向的显著调整。特别在临床上,无典型临床症状时,如亚临床甲亢、亚临床甲减、诊断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依靠TSH水平。因此TSH是判断甲状腺功能非常敏感的特异性参数,特别适合于甲状腺功能混乱的早期诊断及排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中枢调节环路的功能紊乱的检查[6-9]。因此对于TSH的检测系统要求比较高,实验室准确检测TSH的水平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但检测TSH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法等,目前被公认较为灵敏可靠的是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10]。然而,当实验室具备两套或多套监测的系统时。往往不可能用两套系统同时检测,此时,患者的结果或复查时怎样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水平呢?因此,本文以电化学发光技术作为参考方法,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法的检测性能,以方便实验室具备两套检测系统时做结果均一性利用于临床。
目前,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检测TSH项目采用两步法免疫检测,运用Chemiflex技术,即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CMIA)技术与灵活的检测模式的结合,测定人血清中是否含有TSH[11]。本研究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是以链霉和素为固相载体,用lumi-hos503为发光底物,在碱性磷酸酶(apase)作用下磷酸酯基发生水解,脱去一个磷酸基面而得到一个中等稳定的中间体AMPD,在中间体分子内电子转移裂解为一个分子的金刚烷酮和一分子处于激发态的间期苯甲酸甲酯阴离子,当回到基态时产生470 nm
的光子,并可持续数十分钟的发光反应[12]。而电化学发光法(ECLINA)采用了钌标记抗原或抗体,再引入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放大系统,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经电场作用,发光剂三联吡啶钌[Ru(bpy)3]2+标记Ab,通过Ag-Ab反应和磁珠分离技术,根据三联吡啶钌在电极上发出的光强度对待测的Ag或Ab进行定量测定,此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从本文的实验结果来看,实验方法与对比方法均有较好的检测性能,以电化学发光法为参照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法为实验方法时,结果表现为实验方法与对比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r=0.7863,符合实验室结果均一性要求,可根据参照方法判断实验方法的性能,降低同一系统不同时间检测数值不同现象的发生,符合临床对TSH异常的甲状腺疾病诊疗的的要求;另一方面,评价两仪器的稳定性,从偏差分析来看,在低水平时实验法偏差较小,这与低水平状态下,由于标本本身水平的低值,仪器没法反映出来有关,随着结果增高实验方法偏差也跟着增大。但对于电化学发光法也即参照方法来说不管测定水平如何,其偏差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的小。因此可以理解为,电化学发光技术稍优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试剂性能较稳定有关,但两种方法测定效果均能满足临床要求[13-14]。从表1结果来看,在评价TSH临床可接受性时,计算给定医学决定水平的相对偏差时,根据不同医学决定水平与相对偏差判断项目的预期偏差是否可以接受,发现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法同时检测TSH时,两种检测系统相对偏差在低水平时较小,但是,当水平升高时,也是随着结果的增高,相对偏差也跟着增大,这可能与检测系统或试剂性能有关,此观点与雷荔荔等[14]的电化学方法报道较一致,虽然两种检测方法检测TSH水平时,化学发光微粒子法表现出随着水平增高,其结果偏差变大,但均在1/2CLIA’88允许的范围内,故其检测结果均能被临床所接受。因此,从实验比较来看,两种方法无明显的差异。在同一实验室具备两种检测系统时,不用担心患者复查时不是同一检测系统所导致结果不一致而误导临床的现象。另外,鉴于TSH作为甲状腺功能的敏感指标,临床诊疗对检测要求高。在选取的检测标本中,有意的选取了部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标本来检测,通过实验发现,两种检测系统并没有因为患者用了药之后出现结果明显的偏差,这与赵静峰等[15]的报道基本一致。
因此,CMIA法和ECLINA法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均符合临床要求,且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两种方法呈高度相关,结果没有太大偏差,可以建立相关方程,在某一方法不能满足实验室,而参考值又不能变换时可以用另一方法代替。特别对于复查患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检测时,虽然检测系统不相同,但亦不会因为检测系统的性能差和使用药物后影响实验数据而对患者自身的病情反映出现差异。
参考文献
[1]丁金国,姚冬明,房玉珠.促甲状腺激素在不同化学发光系统间的对比分析和偏移评估[J].海南医学,2010,21(4):102-104.
[2] Pfannenstiel P,Saller B.Schilddrusenkrankheiten diagnose und therapie[J].Berliner Medizinische Verlagsanstalt Gmbh,1995,27(2):43-54.
[3] Surks M I,Chopra I J,Mariash C N.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use of laboratory tests in thyroid disorders[J].JAMA,1990,263(11):1529-1532.
[4] Keffer J H.Preanalytical considerations in testing thyroid function[J].Clinical Chemistry,1996,42(1):125-134.
[5] Ladenson P W.Optimal laboratory testing for diagnosis and monitioring for thyroid nodules,goiter and thyroid cancer[J].Clin chem,1996,42(1):183-187.
[6] Nicoloff J T,Spencer C A.Clinical review 12:The use and misuse of the sensitive thyrotropin assays[J].JClin Endor Metab,1990,71(3):553-558.
[7]李振甲,陈素娟,王录焕,等.试管固相RIA和IRMA技术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3,9(4):223-225.
[8]李自身,倪鹏,余友清.ECLIA法和RIA法测定血清T3、T4方法学比较[J].安徽医学,2009,30(1):82-84.
[9]冯学民,刘尧娟.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的临床价值[J].天津医药,2012,40(8):817-818.
[10]杨联福.雅培I2000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性能评估分析[J].大家健康,2014,8(6):63.
[11]余小华,骆磊,朱郧鹤.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甲状腺球蛋白的结果对比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1):54-56.
[12]王焰,黄晓雪,马莉,等.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比较[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6):652-653.
[13]杨宗桥,付敏,付善书.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6(5):101-102.
[14]雷荔荔,马兴璇.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甲状腺激素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4(5):426-427.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定制式教学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呈现多样化、专业化和个性化。高等学校学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面对瞬变的人才市场,常感到无所适从,而企业方面又常感到合适的人才难求。顺应社会的需求,针对具体行业需求的定制式教学悄然兴起。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轨道的变化,广东省的一些企业向高校提出了定制式教学培训的要求。例如某摩托车生产企业为了开拓海外市场,要对原产品进行改造,要求开设机械设计理论课程,主要目的是提高技术队伍人员的动力学分析与综合水平。
定制式教学需求属于同一工程领域,教学目标呈现多样化特征,所需基础涉及若干门课程,但不是这些课程的简单组合,亦无法照搬学校现成的教学计划。为了迅速响应社会需求,需要研究面向定制式教学的多样化教学计划设计方法。
二、定制式教学计划的需求
2.1定制式教学计划的特点
1)快速响应。
2)明确的工程应用指向。
3)教学对象非齐性。
2.2定制式教学计划的基本单位
如何以普通高校的课程资源为基础,迅速地制定满足不同工程应用和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计划?
普通高校学历教育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以课程为基本单位,不适合学时紧凑、教学内容范围狭窄的情况。一个具体的工程应用往往涉及多门学科课程,但并不覆盖这些课程的全部知识点。近年来,为了实现加强基础、拓宽口径、体现专业特长、满足个性发展等教学意图,普通高校常采用“平台+模块”、“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方式组织教学,不同的模块和选修课程的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的专业要求,但这些平台或模块都是以具有同一基础的教学对象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
从定制式教学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哪门课程、哪个模块,都存在一些内容是对应工程所必须的,另外一些内容是无须的;一些能力有些人不具备,而另一些人已经超越;一些内容有些人已经熟悉,有些人需要学习,有些人还需要补充一些知识后才能学习。所以,以课程为基本单位编制教学计划无法满足学时紧凑,对象多元化的需求。
本文采用以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制定教学计划的方法。以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可以准确描述某工程项目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准确描述教学对象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2.3定制式教学计划教学逻辑的建立
普通高校在制定学历教育的教学计划时,是以课程为基本单位进行先修课程划分的,例如理论力学课程要在修完高等数学课程以后开始。而以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编制教学计划,需要深入到课程内部、课程之间,研究不同教学单元之间的先修关系。
课程划分为教学单元后,各教学单元之间的先修关系并不完全遵循原课程的先修关系。充分利用教学单元之间的这个性质,才能编制出学时紧凑的教学计划。
先修关系的建立要遵循“直接引用”的原则,不包括“间接引用”。
三、教学单元的信息结构
为了承载教学单元的基本信息,定义教学逻辑,方便计算机处理,满足快速响应的需求,必须构造合适的教学单元数据结构,建立教学单元数据库。教学单元的信息结构应该包含:
1)单元的名称、编号、所属课程的代码;
2)课内学时、课外学时,教学模式;
3)知识内容描述、能力与素质培养描述;
4)先修单元的链接。
图1描述了工程类教学单元之间教学时序的特征。标有序号的椭圆表示教学单元,这些教学单元可以属于不同的课程,但是统一编号。箭头表示先修链接,箭头出发单元的教学时间在箭头到达单元的教学时间之后。
工程类科目中许多教学单元的先修链接指向不止一个先修单元。为了方便教学计划编制,本文采用“平台”的概念。图中的水平线表示平台,用大写字母标识。平台的数据结构包含平台名称、编号和若干链接,这些链接表示构成该平台所需要的教学单元,一个平台如果有多个链接,这些链接所连接的单元之间是并列关系。引入平台后,每个教学单元只需要一个先修链接,它连接一个先修单元或一个平台。
图1中最下层节点代表某门课程的开始单元,最上层节点代表某个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工科领域,最终教学目标往往体现为一些综合训练项目,本文称其为项目单元。
表达最终教学目标的项目单元根据人才市场的形势随时调整。加入新的项目单元十分方便。例如,要加入图1标号为11的项目单元(设该单元需要平台C的支持,并需要学过单元7所包含的知识),只须在数据库中加入该单元,链接至一个新建的平台,然后定义该平台的先修链接指向单元7和平台C(图1虚线),便完成了添加工作。
四、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
定制式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对应具体的工程应用,常体现为一个或多个项目单元。从代表教学目标的单元开始,根据教学单元的链接关系进行搜索,可以得到满足教学目标、符合教学逻辑的一系列教学单元及其连接结构。显然,这样搜索出来的是完成最终教学目标所需教学单元的最小集。
计算机生成的教学计划是包含一系列教学单元以及它们之间先修关系的一个树形结构(若有多个树根则构成森林结构)。节点是教学单元,树根节点是反映最终目标的教学单元。在这个结构中,下层节点是上层节点的基础,有连接的节点之间存在先后次序,其他节点可以并行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划编制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下面结合案例进行介绍。
4.1编制初步的教学计划
某定制式教学项目以“单缸发动机运转速度波动调节”项目训练单元为最终目标,启动教学计划编制系统,得到的教学计划树形结构包含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数值计算方法、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42个教学单元。
4.2对初步计划进行裁剪
根据教学对象的基础删除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的部分教学单元,得到包含19个教学单元的树形结构如图2。其中编号为08009单元的名称是“单缸发动机运转速度波动调节”,属于项目训练教学环节;其他单元为:05256“飞轮设计方法”、04855“数值积分基础”、04851“数值微分基础”、05252“周期性速度波动成因”、05253“速度不均匀系数及许用值”、05250“简单的机械运动方程求解”、05248“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05247“机械运动方程式”、05245“机器运转的三个阶段”、05218“机构运动分析”、02164“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02163“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02160“刚体的转动惯量”、02156“质心运动方程”。01231“微分方程基本概念”、01225“定积分概念及应用”、01221“基本积分公式”、01220“不定积分的概念”。
4.3划分教学阶段
定制式教学是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互相之间要进行协调,在满足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需要对教学时间精打细算,尽量减少总学时,并满足不同层次对象的教学要求。为此上述19个教学单元按照具体的教学对象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的8个教学单元,课内学时32,课外学时80。按照不脱产培训安排,每周的课内学时不超过4,总学时不超过14,该阶段需要8周时间。第三阶段包括08009、05256、04855、04851这4个单元,需要7周时间。其余内容构成第二阶段,需要4周。具有机械类专业大专学历人员从第一阶段开始学习;具有近机类(与机械专业近似的其它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从第二阶段开始学习;具有机械类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只需要进行第三阶段的学习。
五、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定制式教学的需求,提出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计划编制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教学单元数据库,数据库中的教学单元分为基础单元和项目单元两类。基础单元的分解、增加和删除是根据学科逻辑进行的,工作量较大,但建立后相对稳定,不需要经常变动;而项目单元则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变迁而调整。采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快速响应社会需求,制订满足具体工程应用的教学计划。
本文介绍的教学计划编制方法也可以提供高等学校学历教育参考。当前普通高校多采取若干年修订一次教学计划的方式,教学计划一经修订便保持几年不变。如果四年修订一次教学计划,第四年入学的学生到毕业时所完成的学业是八年前定下的。面对经济建设环境变化速度的不断提高,很有必要建立更灵活的机制。采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可以随时调整教学目标,及早确定先修课程的合理性,根据企业对人才的专业化要求修改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张加圣,万小朋.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新挑战[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71-74.
[2]陈岌熙,顾复.高等教育的大批量定制方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20-23.
关键词:高职;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一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和使用作为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正在逐步推行且渐入佳境。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相关问题的研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宏观思考、中观设计和微观实施上全方位的把握,对促进学校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含义。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义,不同学者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表述不同,但核心内容都是基本相同的。笔者认同的是: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学校指导、组织与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其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文本形式,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2)人才培养方案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过程的整体设计,包括课内课外的统筹安排等;(3)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包括培养计划,还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实施建议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各种因素;(4)人才培养方案除了计划性,更侧重系统性和实施措施;(5)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稳定运行、各项政策和规定制定与实施、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的基础,是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
2. 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与基本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是指其包含的要素与格式。要素齐全和格式规范是编写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结构可由学制与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专业核心能力与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毕业标准、教学安排、实施建议、其它说明等九部分组成,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教学实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①学制是指基本修读年限;招生对象指应届及往届普高(中职)毕业生等。②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包括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所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毕业生的质量标准及所从事的工作等;培养规格是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规定,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培养目标主要说明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规格主要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③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应掌握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情商、专业知识和不易模仿的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在专业的不同层次和方向找到其合适的位置;就业岗位(群)是指学生的目标就业岗位以及拓展或发展目标岗位。④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主要反映在各种类型课程的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等;课程设置是指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等。⑤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课程名称、类别、学时、学分、课程目标、主要内容、考核与评价要求等。⑥毕业标准包括应修读总学分、职业资格证书及其他证书获取情况等要求。⑦教学安排主要包括各学期周数分配表、专业教学周历一览表、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表、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⑧实施建议包括考核与评价方法、师资队伍及实训条件的配备、教学制度保障等。⑨其它说明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的一些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和对专业调研情况、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等相关事项的说明。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关系
用人才培养方案取代教学计划,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涵的变化。两者都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制订的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了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是教学计划的继承和发展,突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并使教学计划与其它各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计思路上。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过程的整体设计,它除了计划性,更侧重系统性和实施措施。教学计划是按照专业要求制定的学科模式,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侧重教学的计划性规定,缺乏对职业性、学生素质及学生个性培养的设计。
(2)在编写体例上。人才培养方案无论从要素、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计划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比较简单,基本上指我们通常看到的实施部分。
(3)在教学目的上。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在于人才培养,既包括培养计划,还包括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合作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各种因素。教学计划虽然为人才培养服务,但主要目的是教学。
(4)在教学内容上。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相比,一是增加了突出围绕职业岗位能力设定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二是根据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实际情况可进行课程置换或设置单独的课程模块,能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教学计划则注重对讲授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计划与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