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生思想政治汇报

研究生思想政治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生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生思想政治汇报

研究生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硕士研究生 就业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070-01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大学生为缓解就业压力不断走向考研道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不断放大。那么,经过三年的学习后,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笔者走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具体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展开分析,试探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就业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悠久而又崭新的学科,学科建设随着改革开放而不断发展和丰富。1984年我国正式创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学生教育管理;科研;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工作等。但是跟据实际的调查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概是考博、考公务员、考各类学校和其他。考博方面,很少再有继续攻读本专业的学生,大都选择类似学科或者直接转向其他学科。考公务员方面,该专业研究生一直在屡败屡战中摸爬滚打,据其介绍,由于专业需求量小、没有工作经验等原因,他们只有选择条件较少但竞争激烈的岗位,也使得其不断受挫,困难重重。到各类学校方面,在被调查人数中,大都签约的是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口” 的岗位就要属辅导员了,但是如今辅导员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也在不断深化,还有部分毕业生表示并不愿意做学生工作,所以学校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其他的一些就业方面,诸如各类企业、创业等,比例较少,该专业研究生大多倾向稳定保障的行业,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尴尬。

总的来说,该专业实际就业范围比较狭窄,毕业生就业集中在高校辅导员行列,考公务员和考博难度较大。加之该专业的理论水平较高,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较低,思政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信心不强,担忧“毕业即失业”,出现一些就业恐慌,没有表现出硕士研究生的竞争优势,当然,其中还有一些社会环境、就业观念等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随着扩招的步伐,普通高校的硕士点不断增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不断上升,但是普通高校的教育体制、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却没有同步的跟上。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说,首先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涣散,某些高校研究生处不能针对各个专业特点具体管理,大一统的管理方式既没有针对性又不能立竿见影,管理空泛。其次学科点建设缺乏资金和人力支持,专业教师配备不齐,课程设置陈旧落后。没有确实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导师制管理流于形式,许多研究生与导师联系甚少,没有较好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再次就是人才培养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处理能力,然而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大都只是理论学习,埋头写论文,缺乏实践锻炼。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锻炼要求不强,没有较好指导研究生认真参加思政工作助理环节和教学实习环节。另外研究生的就业能力也是值得思考的原因。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就要不断加强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建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和谐共赢的双向效果。各个学科点可以组建几支高水平的导师团队,研究生既可以跟随自己导师做科研,又可以在导师团队影响下,学习他们共有的学术道德素质、精湛的业务技能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加深导师与研究生的情感。同时,人的教育管理是主观的,需要客观的规章制度来完善导师制度建设,应建立一系列导师任免制度、导师评估制度、导师汇报制度等。

(二)硕士研究生自我能力提升

硕士研究生要成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走专业化道路,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综合发展,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实力,把专业与自身更好的结合起来,突出个性优势,优质就业。

首先要坚定信仰,做一个真正的者。其次要扎实学习理论知识,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多学习相关学科理论,将他们融合贯通。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实践操作,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习和思想政治工作助理实习中,学以致用。再次要提高能力,提升素质。

参考文献

[1] 谢慧.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择业观的探究.商业文化,2010,(10).

研究生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graduate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Hierophant has excellent conditions. As the main person in charge, the hierophant's status and role is difficult to get a full understanding and use, because at this stag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graduate is not perfect, the responsibilities are not clear, its operation does not smooth, and educational way and content is old.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improve hierophant's quality,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use various forms of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a new system to build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and enhance the hierophant's status and role.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Key words: hierophant;graduat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15-03

0 引言

据统计,2000年我国在校研究生总数为20.8万人,2005年为92.5万人,到2010年底已达133万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战[1],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仅是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指出[2]:“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事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导师要正确分析当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现状,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对策。2010年11月17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指出: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因此,本研究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探讨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 当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

了解当代在校研究生的时代特点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以调查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等为内容,以陕西省、山东省3所高校(陕西省2所、山东省1所)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0份,回收率为96.7%,同时深入访谈对象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或研究生秘书)。调查结果显示,当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从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的、乐观的,他们热爱祖国,勤奋好学,关心时政,冷静理性,珍惜荣誉,具有较强的政治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分强调个性自由、忽视纪律约束;过于自我中心,忽视团队合作;过于追求享受,忽视无私奉献;过于急功近利,忽视社会责任;过于热衷交往,忽视学业深造。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已经成熟化,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生活独立,学习自主,但有些研究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我评价过低,对前途迷茫等。

2 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

通过对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多高校都比较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为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从学校党委到院系党支部,从党员到团员,建有较为规范的运行机制,但同时也发现,重视之余还存在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盲点和疏漏。

2.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畅通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面对研究生群体的多元化态势,有些院校只限于口头上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而在实际运作方面缺少系统性、发展性,没有建立专门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没有创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造成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2.2 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不明确,教育方式落后,教育内容陈旧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这就要求研究生不仅要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3]。然而,有些高校仅限于给研究生开设一门思想政治公共课,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不明确,同时,作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其教育方式落后,教育内容陈旧,缺少时代感,大多都是本科学习了解过的知识,没有与时俱进,途径狭窄,很难对特殊情况的研究生起到作用,从而严重阻碍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2.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规范,没有充分认识到导师的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有些院校仅注意到了发挥党员研究生的先锋队作用,建立了基层党团组织;有些院校仅仅依靠研究生辅导员或研究生秘书,来兼职做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研究生辅导员或研究生秘书的工作是很繁忙的,需要处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事务,而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负责人,往往较为重视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导师仅仅发挥了在研究生学术教育的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 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高校基本上都是实行导师负责制,即导师负责引导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具体说来,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学习,研究方向与内容的规划,毕业论文的实施与写作,同时也应该看到,导师作为一个已经思想人格成熟稳定,且具备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人,其专业功底、学术水平、人格魅力等都对研究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对研究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人格魅力和思想政治觉悟,会直接影响研究生,也决定了研究生的政治培养方向。相关研究指出,面对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建立导师制的新形势,导师全权负责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包括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人才,也是导师职责的应有之义。

3.2 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当代研究生的特点决定的 研究生的年龄构成较为复杂,学术背景也各有差异,思想状况更是参差不齐。尽管研究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但在少数研究生身上依然存在着诸如不少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仅靠院系党支部和政治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导师与研究生的接触机会较多,从而便于对研究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以往研究显示,研究生对其导师的面孔识别比对其他人有更高的唤醒,即说明研究生对自己的导师有更高的敬畏感,同时研究生自我意识与自主性强,因而院系或其他老师的帮助可能对其影响甚微,但导师的教导与要求可能更能让研究生的思想与行为做出改变。

3.3 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导师自身发展与研究生成才的需要 导师的研究方向需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指引,同时对研究的不懈追求与探索,更需要有健康而积极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导师要时刻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保持学术研究的有效性和先进性;研究生作为较大学生更高端的人才,其进取心、求知欲更为积极,且具有较高的抱负水平,但他们又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边缘期,面临着沉重的学业与就业压力,积极的心理状态也往往会被现实所打压,这就需要导师的不断帮助与引导,以保证研究生的积极力量,而心理救助本来就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研究生的积极力量与心态同时又可影响导师,因此,研究生与导师的交往过程,实质就是思想的相互影响、相互提升的过程。

3.4 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有利的自身条件 作为专业的学术权威,赢得了研究生的尊重与信任,在研究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其他任课老师无法比拟的;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最为熟悉,对研究生在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都会乐于接受。因此,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5]。陈颖等人指出,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是五位一体:思想道德修养的引路人,学术思想和学术水平的指导专家,科研热情的激发者,亲切可靠的心理疏导朋友,人生的规划顾问[6]。

4 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研究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自身专长,加强管理,注意疏导,形式多样,符合时代要求,以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1 高校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重视导师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把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研究生日常管理体系之中,切实引导导师,在做好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的同时,担负起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实行个人联管承包责任追究制。

4.2 增强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导师的自身素质,完善导师聘用制度。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成长的指引者,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导师作为研究生学术文化的引领者,用心指导,精心培育;导师作为研究生生活中的朋友,以诚相待,用爱熏染。切实增强导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师德高尚作为选拔、聘用导师的首先条件,切实提高导师自身素养。

4.3 转变导师角色定位,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新时期导师角色应该是指导者,联系人,顾问,教师,指导员,评论员,自由的提供者,支持者,朋友,审查员[7],而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效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才培养。只有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导师才能真正成为研究生的仰慕者和引路人,导师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信念和价值等才能成为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4.4 导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灵活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应当利用身边的现实资源,如网络、讲课、参观、经验交流、报告会、生活会、思想汇报会等形式进行教育。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必处处板起面孔,不要仅限于空洞的说教,而要通过活生生的事例,生动有趣的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抓住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效果,不必拘泥于形式;重点是找准突破点,不必拘泥于时空。

4.5 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构建国家、省级、学校、院系、导师、研究生、研究生家长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国家应当搭建全国性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由各个省、学校、院系、研究生和研究生家长注册登录,通过互动与交流,可以有效地拓展思想教育的空间,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0,(9):192-193.

[2]路甬祥.在中国科学院首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2004.

[3]吴栓虎.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53-55.

[5]刘时成.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1992,(02):73.

研究生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39-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高等教育的普及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家庭、学校、人际关系、学业、就业等外界因素带来的不同压力下,伴随着社会环境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给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阻力。

一、理论基础

心理剧是由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莫瑞努1921年首先在他的精神治疗中心采用的疗法。校园心理剧是受莫雷诺创立的心理剧启发而产生,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在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时,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过程,促进个体观察、体验、认识、接纳自我的方法。

二、研究现状

目前利用心理剧手段研究心理问题、分析行为习惯案例的有不少,也有对心理剧理论基础和作用的阐述,研究对象涉及的有大学生、中小学、社会群体。研究多数是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心理学教学活动或提高心理素质方面出发,将心理剧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研究较少,而关注研究生群体并将心理剧品牌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几乎没有。

三、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形式目前以必修公共课形式在培养计划中体现,通过团课、党课提升入党个人思想觉悟,不定时开展有关学习教育活动,部分学生参加培训班,主要依靠辅导员在平时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高校对研究生德育工作教育模式基本按本科教育范本执行,加强研究生德育建设需要创新符合研究生发展特点的工作形式,建立适合研究生的品牌工作模式。

四、研究生心理剧工作机制

在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校园背景下,研究生心理剧工作从策划到实施已历经五年。

1.建立团康部。心理剧的实施者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依托院研究生会,建立团康部门,主要负责心理剧的策划和实施,参与者可以是其他在校研究生。自入校起,团康部跨越年级、专业、导师制的局限,吸收工作干事,干事普遍具有心理学基础知识背景,跟随导师进行咨询工作见习,同时对心理剧项目感兴趣。团康部对心理剧主题的选择上较一般研究生更敏感,多从日常校园心理问题或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发现灵感。

2.主题确定。经过资料收集和讨论,从在校研究生关心的问题出发,2013年完成的《大学不再是梦》,从学习引起的压力和对未来的困惑出发。2014年《仰望》对手机低头族的形象表演,关注由手机引起的人际交往障碍。2015年《归来》是对电子消费背景下引发的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2016年的《心情》是面对就业压力,对就业与创业的思考。每一部剧本的创作都选取当年或近年热点和典型问题,让心理剧的演出得到共鸣。

3.剧本创作。心理剧的目标是诱发或引导参与表演的演员进入角色,宣泄真实的情绪。因此,剧本创作需要设计贴合剧情发展的情节,在每一幕的场景选择上,如何突出矛盾,产生节奏和戏剧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剧本台词需要经过修改,排练再修改的过程,从生活中提炼台词语言需要符合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接地气,贴近校园生活为剧本的戏剧效果服务。同时,引入心理学理论知识帮助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4.导演、角色、观众。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导演由团康部主要干部负责,主角是问题的核心,由招募的研究生演员参与,多数对心理剧或社团活动感兴趣。在团体咨询方式的心理剧中,没有参与表演心理剧的角色是观众,观众的作用是对主角的支持和同理,但在研究生校园心理剧中,观众也是受教育者,观众与参与表演的角色同时分享感受和情绪,心理剧不再是对主角问题的展开和解决,同时也是促进观众自我认识的方式。

5.排练和舞台演出。排练和舞台准备也是心理剧不同于其他戏剧形式的一种,环境的布置常涉及到心理咨询室,故事情节需要的道具也可以是象征性的,依靠观众的想象力丰富剧情。莫瑞努说“有舞台就够了”,舞台效果给所有参与和观看表演的人有机会体验和共情。舞台本身具有催化作用,并不需要多么绚丽,主要突出表演者的语言、情绪、动作。

6.宣传和总结。研究生心理剧的演出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心理健康宣传月的开展。提前在校园主页和研究生院网站公布,并在微信平台上推送,同时心理剧从策划到演出也依托了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从入校申请开始筹备,公演结束后及时对表演情况和收到的反馈进行总结和汇报,完成项目结项。表演全程录制,总结文字和视频材料,多次的活动积累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该项工作汇集多年成果,最终借助校园活动进行精华剧目的展演,扩大影响力和教育力度。

五、研究生心理剧的优势和意义

1.教育作用明显。在完成心理剧创作的过程中,从剧本撰写、演员主角配角选取、场景舞台的设计布置、台词演绎、排练和最终效果呈现都由研究生全权参与。不同于主角就是咨询师的角色设置,校园心理剧的主角是矛盾风暴的中心,甚至心理活动也需要台词呈现出来。在设计排练的过程中,参与完成的研究生也受到了教育,而学生观众也得到了心理共鸣。同时,研究生心理剧发挥了研究生群体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

2.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学生,目前研究生群体大多是“90后”,在时代背景下,他们的个性更明显,普遍比较现实,新生事物接受度高,但也造成责任心、忧患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缺乏。从团体心理咨询的角度看,心理剧的核心是共识,即有共同的目标、理想、兴趣、价值,共识越强,团体的凝聚力越大。心理剧形式本身就是用角色演绎剧情,从导演到演员达成了共识,演出的过程又促使了观众达到共识,突出了研究生参与者的主体地位,提升了自我认识能力。

3.实现培养研究生健全人格的意义。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目的,更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在关注科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如何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是学术水平的提升,更需要培育科学精神,提升道德水平,建构自由人格。心理剧的精髓是重视个人的经验,关心人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这也是研究生培养教育的追求,对全面培育研究生有重要意义。

六、研究生心理剧特点

1.有延续性,举行心理情境剧可以是一幕或多幕,公演每年举行,后期将多年展演内容汇总,建立系统宣传的形式。选取精华拍摄微电影,举行展演,做出品牌。

2.辐射面广,展播的形式可以是现场表演,也可以是微电影展播,扩大受众面的范围,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作用加辐射力度。

3.针对性强,校园心理剧与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剧不同,它揭示的是在校学生身边的问题,不论是就业或升学压力,平时学习的不良习惯,人际交流的矛盾,产生的不良情绪或网络引起的焦虑,等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剧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揭示和协助解决心理问题。

4.互动性强,发挥心理剧互动优势,促进参与成员彼此了解、关怀、支持,这是提高在校研究生凝聚力的有效措施。

七、结语

研究生心理剧作为完善人格、提升心理健康素质的活动,适应了新时期研究生思想发展的特点,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有益形式,内涵式的提升在校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心理剧的理论还有更多挖掘空间,研究生心理剧的开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研究生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4篇

 

研究生是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群体,也是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竞争的有生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或能力的高低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国研究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却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受研究生扩招过快、规模迅速扩大、配套条件不足等的影响,导致研究生整体水平有所下降;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对人才的总体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研究生培养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此新形势下,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呈现出新的时代性和要求,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内涵随之更加丰富。如刘恒坤提出,为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求,研究生应着重加强健康的心理、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王沛则是从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文化素质、人文道德素质、身体和身心素质、创新实践能力等五个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内涵。概括地说,从当前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当代研究生应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丰富的专业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和科研能力;具备适应新时代的社会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呢?笔者认为,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最主要的五个影响因素就是教育管理者(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导师、课程建设、社会实践、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着重加强上述五大环节的建设工作,是有效促进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举措。

 

一、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研究生德育工作

 

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研究生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更要着重于对其道德素养的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更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于2010年11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研究生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尤其是对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重视和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成为影响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呢?笔者认为,为适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高校应从重视选拔,加强培养,完善机制入手,尽快建设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从而进一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其主要措施有:第一,在研究生辅导员准入方面要严格把关,制定全面细致地选拔标准和条件,保证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为加强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高校应对研究生辅导员进行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创造学习与交流平台,提高辅导员的整体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第三,建立完善的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研究生辅导员追求进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工作成效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二、发挥导师育人的重要作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是承担和实现培养任务的主体,导师的作用是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实践证明,导师是完成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充分发挥导师的重要角色和功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应该担负思想教育、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指导责任。在研究生的育人教育方面,导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是亲密的师生关系,也可以是和睦的朋友关系。导师应该在进行专业教学、知识传授的同时,给予学生全面的关心和爱护,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同时,导师与研究生又是“合作者”的关系,共同从事相同课题的研究,常常是一起探讨、一起攻关、一起处事,导师的言行举止、自身修养对研究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科学研究方面,导师不仅要给予研究生必要的指导,引导其顺利完成学位论文,还要对研究生提出严格的学术要求,加强科研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如经常与每位研究生约好时间,面对面地交流讨论课题进展;或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会,全体研究生参加并汇报各自的课题研究,大家共同探讨交流,解决科研和学术难题。在指导研究生顺利完成研究论文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研究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重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教育部于2015年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意见提出,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实际倾向,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质量作为评价学科发展质量和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可见,研究生课程建设不仅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针对如何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其总体要求,其内容明晰、细致,从强调课程地位、明晰课程体系导向,到完善课程审查、选课、研究生考核、导师评价激励机制等,几乎涵盖了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如在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上,要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拓宽知识基础,培育人文素养,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避免单纯因人设课。在课程设置上,要科学分类,根据需要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和设置跨学科课程,并特别指出要“增加研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等课程”。另外,为保证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的供给,《意见》要求加大课程开发投入力度,建立开放性、竞争性课程设置申请机制;增加开设短而精的课程和模块化课程;探索将在线开放等形式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的机制办法;鼓励培养单位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设实践性课程等。

 

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

 

研究生社会实践是培养单位对在校研究生组织开展有计划、有目的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能够帮助研究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百态,是研究生们锻炼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一方面,研究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民情,正确认识现在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爱国爱党的热情,对研究生完成了一次很好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研究生通过社会实践中亲身参与生产、管理、技术改造、科研开发等环节,锻炼了与人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也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社会实践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此,高校必须提高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成立专门的社会实践工作小组,通过搭建完善的组织体系加强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组织与管理,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和评价制度等,切实推进社会实践机制稳定长效发展。同时,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教学、科研和生产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各重要部门的产学研合作。这种产学研结合,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的实践基地模式,对确保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极其有益,应该成为高校今后重点开展的工作。此外,要丰富和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给社会实践注入活力,要从实际出发,结合研究生不同的专业和年级特点,设计灵活多样、内容新颖、操作可行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如沈阳农业大学依托学科专业特色,通过创办“研究生学术交流超市”开辟了研究生素质提升的第二平台,通过做报告和现场交流,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知识面和学术水平,也增强了研究生的综合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

 

伴随经济全球化,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国际间的学术与科技交往越来越密切,国际科研活动与人才培养的合作也日益频繁,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努力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提高国际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对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际交流与合作一般包括国际间科研项目合作、学术交流活动、教师境外研修、高级访问、学生赴境外学习、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事实证明,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生的外语交流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科研水平等综合能力都有明显提升。一方面,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使研究生有机会最直接、最有效地与国外专家学者积极探讨和交流学术问题,及时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状况,学习并吸收最新的理论和方法,甚至可以了解到尚在萌芽之中的科技动态,这是查阅参考文献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可以为研究生创造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使他们有机会广交国外朋友,了解国外最新研究方向,迅速掌握国外新成果,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增强科研能力。同时可以促进研究生开发出新思想、新方法,促进科研创新研究,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本文从教育管理者、研究生导师、课程建设、社会实践、国际交流与合作五个主要环节进行了探索与思考。实际上,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巨大的研究课题,是一个涉及到多个方面相互关联的综合的系统工程。要想做好这个工程,仅仅依靠辅导员或导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可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研究生自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形成共同意识,树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共同目标,同心协力、共同完成。

研究生思想政治汇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术交流 药学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的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延续,研究生的培养是根据研究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与本科教育相比较,研究生的培养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研究生的教育是一种趋向专业化、学术化的个性化的教育。我校药学类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为了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相结合,我们就要把研究生德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环节中去。我校高等教育培养的药学研究生,既有学术研究型,也有应用研究型;既有科研人才,也有管理人才,而无论哪一种人才的培养,学术交流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科学研究,就无所谓研究生培养;没有学术交流,也就无所谓科学研究,因此,研究生培养与学术交流密不可分。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对提高研究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素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学术交流活动的含义、内容和形式

1.学术交流。谈学术离不开理论,但把学术交流仅仅看作为纯科学、纯理论的交流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学术研究是带有理论分析的或者叫做理论化的实践经验总结的研究。我们把在科学劳动过程中提供、传递和获取学术信息、学术思想的过程称为学术交流。

2.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活动是指人们进行学术交流的途径、方法和形式,主要指学术会议、科学研究、科学考察、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及其应用、科技咨询、协作攻关、成果鉴定及评定、科技信息等活动。正如中国科协第二届主席周培源所说:“学术交流活动是科技工作中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3.学术交流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研究生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有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科学考察、科技咨询、协作攻关、讲解本学科专业基本知识、综合评述本专业方向的最新动态以及评价主要学术思想等。举办学术会议和编辑出版学术期刊读物,是学术活动中两项基本的活动形式。研究生撰写论文,发表文章,是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一个方面,也是研究生完成研究生生涯的一个过程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形式还有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会议的主要有学术年会、综合性学术会议、专题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会和学术论坛、科技论证会等。与导师面谈、演讲、参加学术沙龙等是研究生经常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又一种形式。

二、学术交流活动有助于研究生树立与专业相关的价值观,引导研究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任务,对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引领、示范与辐射的作用。科学劳动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反映了学术交流形成的与学术专业相关的价值趋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要引导人们确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还要引导人们以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多种价值关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可以促进研究生关心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更多地把自己科研的兴趣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得更好。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进行学术交流,可以帮助研究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及良好道德品质,如远大的理想、爱国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强的毅力、严格的纪律、诚信的学术等;增强研究生对所学专业、学科的认同感,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为学科专业的建设而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三、学术交流活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创新能力训练和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加强研究生在学科前沿问题的思考,在参加交流活动中,研究生可以借鉴不同的技术方法,激发自身对专业知识的需要和开辟学科前沿领域研究活动的兴趣和欲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养成。在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树立以及提高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则下,还要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训练。新学科新专业分支的研究发展需要传递学术信息、获取学术思想;边缘交叉学科的研究需要联合起来,共同组织,就某些学科的综合课题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促进边缘、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成为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获得新成果的突破口。通过学术交流可以启迪学术思想,提高思维创造能力,丰富学科知识。通过不同学术观点的探讨、切磋,以及不同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能够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新理论、新思想的创立,能在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中,获得灵感。研究生离开学术交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研究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就会成为无根之树,丧失掉生命力。

四、学术交流活动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科学研究是一项社会活动,随着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综合性特征,表现为科学工作者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要求单个的科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因此,互相尊重、虚心谦让的协作精神成为现代科学精神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科学精神意味着在分工的基础上达到团结合作,具有团队意识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良好群体意识的研究生,在学术讨论会上,能充分尊重不同意见,能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而在尊重不同意见的气氛中开展自由讨论,会激发器人们心理上的,会给研究生们的思想以新的推动,打破旧的思维,发现新的境界,修正和深化自己的认识。

五、学术交流有利于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的科学精神,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自律,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人格

科学精神是一种执着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伟大理性力量,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就是要鼓励研究生大胆猜想,大胆提问,乐于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要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激发广大研究生对科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好奇与兴趣;要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引导广大研究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

学术交流还有利于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健全完善学术道德人格。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科学发展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科并重,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研究生要自觉将个人研究工作与社会、人类的追求相结合,在追求人类的幸福理想中实现个人研究的价值,完善自身学术道德人格。通过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交流学术问题、学术理论、学术方法论的意义和价值,得到方法论上的启发;还可以谋求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共识。完善的学术道德人格不等同于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研究技能,它包含着人文意义和精神价值。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充实科学的人文底蕴,塑造健全的学术道德人格,使被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研究所掌握的科学真正造福于人类。

六、学术交流活动还是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研究生肩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承载着社会、家庭的期望,这些成为研究生心理压力剧增的来源。解决研究生学业方面的压力,缓解因学业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的不稳定,除了调整研究生认知,降低期望值之外,最根本的还是为研究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术交流的活动方式和机会,使其获取完成学业的资助与支持。举行学术会议、出版编辑期刊杂志,使研究生有交流学术思想、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和空间。撰写文章论文、发表不同见地,学术观点有可能达成共识,也有可能出现分歧,但在不同思想撞击下产生的火花的照耀下,研究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和体验,在交流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发科学创新的灵感,加深了沟通,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研究生参加学术沙龙,是释放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他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带着心理的期盼,在学术沙龙交流的过程中,面对着一定的人群陈诉自己的观点,对自身就是一种挑战,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还通过他人的评议,使自己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思维方法上的启发;在他人肯定的赞许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七、我校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实践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确立了以研究生党建为龙头,以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为重点的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依托研究生会,发挥研究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坚持研究生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抓好学术报告、主题研讨会等专业特色鲜明的活动,提升了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促进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发挥导师指导作用,督促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

学校制定有研究生导师职责,明确导师对研究生赋有“教书育人”的职责。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过程,就是在研究生导师与其所带的研究生之间进行学术信息的提供、传递与获取的双向过程。导师们积极创造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机会,研究生主动汇报自己近一段时间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听取导师和其他师兄弟的点评,可以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博采众长,为自己的研究补充有益的营养。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是导师注重的一项工作。导师提供经费,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让研究生在更大的学术交流的舞台得到锻炼。而研究生为参加学术年会准备提交学术论文,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的一种激励和肯定。导师对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扩展学术视野,打造研究生学术报告品牌

学校一年里平均主办、协办了各类学术讲座30余场,先后邀请到了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主讲人涉及国际知名药学专家、客座教授、学院教师等。学校和学院还先后邀请了院士、青年专家等做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他们不仅向广大研究生介绍了最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还结合以自己的体会,提出了定位决定发展、细节决定成败、思路决定出路、深度决定高度、积累决定创新、付出决定收获的真知灼见。

3.举办“2009年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2009年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是辽宁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要项目,获辽宁省教育厅批准并资助,由我校主办。本次研讨会邀请了辽宁省内药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围绕某一学术主题,进行自主的、前沿性的学术探讨,同时积极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的指导作用,帮助研究生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为与会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促进研究生学术思想的碰撞,激发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思路,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组织、交流及表达等综合能力。研讨会还邀请了学科知名专家畅谈药学学科内的技术及学术创新,优秀研究生作学术论文报告和论文摘要展报并请专家现场点评。

4.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设立研究生企业奖学金制度,激励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在建立研究生资助体系当中,一方面充分考虑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因素,支持研究生导师既为研究生科研提供机会和条件,也要对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劳动给与认可,对他们付出的劳动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与酬劳补贴;另一方面对在一定等级学术刊物上、有创新成果的研究生给予精神和一定物质奖励。学校还设有研究生企业奖学金近7项,在企业奖学金的评定中充分体现对学术交流成果方面的要求。一年来凡是撰写并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的研究生,根据影响因子排名获得2000元-10000元不等的企业奖学金,获得企业奖学金的研究生人数多达108人,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