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工智能实训报告总结

人工智能实训报告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工智能实训报告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工智能实训报告总结

人工智能实训报告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研学活动机器人教育科学素养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各学校以往每学期的春游、秋游活动基本销声匿迹,而以前的春游、秋游活动基本都是野炊或爬山等郊游活动,形式单一,学生的兴趣不大。近年来,多地教育部门兴起了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学生在教师或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通过旅行中的集体住宿、集体体验、集体感受,以动手做、做中学的探究形式,以提出问题、猜想预测、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寻求实证、搜集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交流表达、集体讨论、记录过程等探究步骤,在教师的帮助下书写研学日志,形成总结报告,并尝试提出新的问题[1]。研学旅行又称修学旅行、游学、教育旅游等,是以一个专题为目标,以在校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等其他人员为补充,以增长技艺、增长见识为目的的一种专项游学活动。研学旅行突出一个“学”字,在旅行过程中要行有所学,学有所获。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2];有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研学的宗旨就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即“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探究式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路[4]。

一、开展机器人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是世界领域研究的具有前瞻性的现代高新技术。国务院于2017年7月8日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建设和完善人工智能科普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各类人工智能创新基地平台等的科普作用,鼓励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搭建开源平台,面向公众开放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生产设施或展馆等。”这为人工智能教育赋予了新的目标、任务和使命。机器人技术教育是人工智能的启蒙课,而现阶段由于机器人实训室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等原因,在所有学校实施该课程还有一些困难,全面普及机器人技术教育的高职院校数量很少,这样就局限了机器人技术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应发挥的特质和价值。机器人技术教育集成了数学、力学、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传感器、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综合了众多领域的高科技,具有实践性强、探索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迅速接触前沿研究,不断激发探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机器人技术作为一门研究性课程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学会在海量的信息前能自主判断、选择、获取和应用有效资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机器人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机器人,还能体验成功制作机器人的愉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5],充分弥补其在课堂学习中缺乏实践的缺陷,强有力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高职学生研学中开展机器人项目教学,可以普及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和进取精神。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是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由此确立机器人技术为高职院校开放型研学课程。高职院校应不拘泥于专业限制,多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在校学生创造一个能激发兴趣、产生好奇心的环境,使他们能通过机器人活动点燃智慧的火种,因而,将机器人作为科技研学中的一个项目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机器人研学活动在职业院校中的开展路径

1.组建研学团队

高职院校应多加宣传,营造科技教育的氛围,形成教师与学生乐于参与的良好态势,坚持多样性与开放性原则,搭建学生科技活动平台。机器人技术课程不能仅让工科专业学生学习,还应让其他专业学生一起参与。要在参加科技研学的学生中招纳、吸收一批热爱发明、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积极分子,促使其开展机器人研学活动。高职院校应为此配备指导教师、开发实验室使该活动常态化,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协助学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学校应多次举办或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或机器人大赛,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2.初期认识阶段

在研学活动初期,要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进行机器人科普教育,如机器人发展史、机器人的工作场景,炫酷的科技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可通过展示现代科技信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对新科技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科技,尝试创新。

3.具体实践阶段

在实施阶段,硬件平台的选取已实现了多元化,可以选取“探索者”系列的螺丝零件式组装或进行乐高型积木式组装。(1)科普学习。实践阶段以“手脑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注重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的融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通过各种零件的组合设计一些实验、搭建一些实体模型,比如制作招财猫、搅拌机、唱片机、行走的小车等。应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分别给予其不同的主题和任务,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辅导为辅,鼓励学生动手去做,并在做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完成项目,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作品。具体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将3至5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让学生尝试合作学习,增强其团队协作精神。由于机器人制作不仅要搭建外型,还要编写一些程序让其动起来,所以在创意、搭建、组装、编程、调试的过程中,学生可互相交流和讨论,各抒己见,选择最优方案,然后将组装与编程进行分工。通过交流和讨论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在组装、调试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进行集体讨论,积极改善方案,弥补不足,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小组探究精神。(2)综合学习。在这一阶段,学生已掌握了简单的机器人制作原理,有了编程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明创造,建议多个专业的学生进行组队,这样可以拓展大家的思维,比如团队中汽车专业的学生可能会考虑制作与车辆有关的作品;医学专业的学生会考虑制作一个与医学相关的小仪器等……建议每个团队中至少有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负责程序编写与调试,这样不仅能使设计方向多元化、作品多样化,还能使调试阶段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人工智能实训报告总结范文第2篇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去,眼看的一年实习生活马上就要成为美好的回忆。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从象牙塔迈出的第一步走的特别的稳重,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一个努力拼搏的舞台,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这个真实的社会,实现了从在校学子向职场人士的转变。

实习是继中考后又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它意味着人生一个新时期的到来——告别学校走入社会。社会是个大的集合,不管是以前的学校还是现在的实习单位都同属这个集合。这几个月来,给我感觉学校纯一点,单位复杂一点。不过我知道不论学校还是单位其实都是社会的缩影。实习的真正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在校的学生走入社会。社会是形形、方方面面的,你要学会的是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这个社会适应你。

刚刚走进社会不适应是正常的。人有的时候很奇怪:心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热情往往会因时间、环境、所经历的事而起伏。就像我对境界一词的理解:人与他所受教育、所处环境、所经历对事物的理解、判断、预知的程度就是这个人的境界。

作为一名中专生,专业需求的建筑认识实训开始了,我们全专业的同学在XX的各大建筑工地认识实习,对于我当初选择土木工程这样的专业,说真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土木工程。现在我对土木工程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了,我想任何事的认识都是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这次认识实习应该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公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我应该知道现在的我还不够成熟,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海洋,那么我应该在这片海洋里劈波斩浪,远航而不是躲在避风港里。只要经历多了,我就会成熟;我就会变强。我相信。那时的成功是领导、师傅们给我鼓励,是实习的经历给我力量,所以我感谢领导师傅还有我的好朋友们,也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实习的机会。

一年的实习生活中,紧张过,努力过,醒悟过,开心过。这些从为有过的经历让我进步了 ,成长了。学会了一些在学校从未学过以后也学不到的东西,也有很多的感悟。

短短一年时间,我收获了诚挚的友情,结识了和我一同来的实习生;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收获了真正的成熟。

2017土木认识实习报告范文3000【二】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公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紧张的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好好总结一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共进行了七项工地参观,包括故宫博物院,首钢液压车间,学校实验楼留学生公寓,两处住宅小区工地,和丰台构件厂共七天的参观。在每次参观结束后我们都做了很认真的总结,把自己在参观时学到的,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梳理,也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明白老师讲解的所有知识,但终归是学习的过程,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收获。而实习的意义也在于此。

首先,通过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通过参观,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厂房的结构,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比如,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

在砌墙的过程中,如遇到墙要转角或相交的时候,两墙要一起砌起来,在留槎的过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则必须留阳槎,且要有拉结筋,不能留阴槎。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热的时候要注意养护。其次我们还对一些细部的作法有所认识,了解了设计与施工间是有距离的,要靠施工工程师在技术上给予合理设计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和高质量。针对每次的参观我做了以下的总结。

对于像故宫一样古老的建筑在施工上可以算是大兴土木,但以后使用的机会较少,但针对对古建筑的修复这一需要,为保存祖国的文化,古国风貌,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研究古建筑的构造是有必要的。对于厂房,我们今后会有单层厂房这门课程,以后走向社会我们或许现场房建设方面发展,而且本身各种建筑理论的基础知识本都是相通的,因此无论是为今后的学习还是以后投入社会的需要对厂房的认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厂房由山墙,梁,柱,屋盖,水平支撑,竖直支撑组成。整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梁上设有吊车的槽钢轨道,为了使整体结构稳定,在厂房的第一段,最后一段是有行家结构的水平支撑,在进深超过六十米时,中间的某一关也要加上水平支撑。竖直支撑则是在沉重的梁上起加固作用。而对于建筑工地,我的体会就更深了,无论是对施工过程还是对施工工艺我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今的不同建筑多采用橡胶混凝土的方式,结构杀害能够多为框架剪力墙。对于钢筋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范,从配筋到绑扎,到架模板,再到灌浆,这一系列的工作,一项都不能出错,小小的偏差可能会酿成无法收拾的严重后果。而在施工工艺方面,脚手架,模板,包括新材料的使用都更加直观的展示在我们面前。

我们见到了满堂红式和爬升式两种形式的脚手架,施工时,柱子的模板应在浇筑混凝土后的第二天拆除,而楼板的施工需要在十五天左右后才能拆除模板,要配备3—4层的楼板的模板,以便施工。单楼体抗震性能不是很好时,比如l型楼会设计抗震缝,沉降缝,缝一般设计在l拐弯处。

轻质材料是未来的主导材料,由于轻质材料总量比原有混泥土结构可减少20%,可大大减轻建筑的自重,节约资源。而最让人大开眼界的预制构件着实让人惊叹不已。为加快施工,缩短施工周期使用预制混凝图构件是首选,尤其是大型的建筑需要,预制构件的生产减少了很多问题。虽然在运输上大型的构件有困难,但还可以使用现场预制现场装配的办法,更加高效。

但是通过在课余时间对当代建筑业进行分析,也产生了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的主要部分,他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可靠的程度,还有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现在的建筑结构是从解放的时候继承下来的,所以,有很多东西虽然还是适合建筑,但是,却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所以,建筑结构的设计有待提高。首先,要从建筑结构安全的角度来提高,其次,在从建筑结构的材料、使用方面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提高将会给我们国家的建筑业的发展带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常说百年大计,这是建筑的年限,和你的身体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的骨骼非常的结实,那么他会是一个健康的人,也是能够提供很多的劳动力,反之,则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便。同样,建筑的结构和人的骨骼是一个概念的两种事物。我们提倡全民健身运动的目的就是要我们的都有个健康身体来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建筑结构的发展也同样会带来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的发展历史是悠久的,从原来的草棚到后来的用木头做房子再到用石头及其他的材料,这样的发展过程;每一次的发展都带来一次新的社会的变化,一种是社会制度变化,一种是社会的科技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是如果在现在的社会中找到一种适合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建筑,因为,我们人类一直居住在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原来人们想的是如何能够生活的温暖和不受外界动物的侵袭,而现在,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变化,现在,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居住的环境要舒心才行。

所以说,建筑业有待于发展,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一种建筑正在来临,那就是——人工智能建筑。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心理趋向的一个产物,所以,他是合理的。我们现在就应该想一下现在的建筑是不是真的要走向人工智能,是不是下面还有更加先进的建筑等待我们,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社会就不能推辞什么,只有,为了建筑业的新发展去努力,才是我们当前应该做的。不难看出,建筑业的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问题,而是,需要很多方面的协助才能有所发展的,对于,我们应该勇于探索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我国的建筑能够成为国民的满意产品,也同样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产品。

总之短短的实习,让我大开眼界,也学会了不少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当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以放松的心情,充沛的精力重新回到紧张的学习工作当中时,我忽然有种这样的感受:短短两周,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人工智能实训报告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慕课;信息安全;大数据;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项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背景下上海布局的新思维与新举措”;2019年上海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安全原理”进阶课程建设。

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把握信息成为各国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一个关注点。信息安全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数量不足,而社会对信息安全领域人才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对高校信息安全课程的教育教学提出挑战。

高校信息安全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在面对实际网络安全问题时,没有合适的技术手段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信息发展给信息安全带来的变化日新月异,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版本过于陈旧,学生会面临所学习的知识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差距过大的问题;针对课堂上的教育模式,普遍还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在面对疑难问题时,也没有有效的手段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因此,针对已经开设的信息安全原理课程,更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结合翻转课堂和慕课的混合型教学互动方式,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缩写,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平台。它利用了现代的信息安全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所受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整合了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教学资源。慕课自从美国起源后,全球各大高校纷纷加入慕课的學习浪潮中。现在,慕课已经是教育方法中的重要工具。因此,研究如何利用慕课这样新型互联网教学平台,改进传统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尤为重要的。

慕课具有学习灵活、教学资源丰富等特点。教师可以将在课堂上难以表述的程序命令或者实验操作融入视频中,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另外,慕课的课程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对于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学生不会局限于课堂的时间,在课余的任何时间,只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机、电脑等就可以进行反复学习,从而更好的巩固知识。

基于这些优势,结合在线资源和传统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自己,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加深理解。课程不光要注重课堂内理论知识,还要面向实际问题,进行课堂拓展实践,以及和社会中的优质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培养进入社会后能够满足信息安全岗位需求的学生。解决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缺失,研究拓展高校信息安全课程的培养对象,快速提升高校信息安全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信息安全课程的基本现状

1.1教材未与时俱进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兴起,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在给我们带来便利性的同时,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但是由于当今时代信息更新迅速,传统的信息安全教材未能囊括前沿的相关知识,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未能很好地解决目前所发生的相关网络安全问题。例如在数字出版方面,利用最新的区块链技术中的身份验证和公式机制与知识产权的确权、授权和维权等环节结合起来。能够使用基于区块链的新型互联网技术,管理数字出版和知识产权,从而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1.2授课方式重理论

信息安全课程理论上包含了编码技术、防火墙技术、VPN技术、数据库加密技术等,但是学生只是对相关算法理论有了初步了解,并未很好结合这些算法的实践操作,尤其如防火墙的基本配置、以及利用Internet密钥交换技术进行相关的加密解密等涉及信息安全的基本操作,所以学生普遍课堂积极性有所欠缺、课后思考有限。

1.3学习方式被动化

到目前为止,国内大多数院校授课的主流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老师站上讲台教、学生坐在台下学”的方式进行,导致学生被动地汲取相关知识,自主性、积极性和接受度都有限。而且教学任务固定,每节课学生和老师之间无法进行充分的有效互动。而且受到上课时间、地点的限制,未能很好地应用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便捷性、共享化的优势,存在学生疑虑解决滞后的缺陷。

1.4考核方式单一化

该课程多采用课堂考勤和期末考相结合的这种单一化的考勤方式,但是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综合了计算机、数学、管理等学科,所以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高要求。且当前的考核方式在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所不足,未能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考核体系,比如引入实践考核以及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以及创新能力。

1.5培养人才供不应求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同时网络安全成了人们面临的又一主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对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也愈加重视,正如《2019网络安全人才现状白皮书》指出,2016至2018这三年期间,在全国范围内网络安全及相关专业开设院校新增数量达到98所,如图1所示,其中华东地区院校新增相关专业的数量最多,达到21所。与此同时,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这一方面的人才却远远供不应求。即使目前很多人可以自学成才,“网络空间安全”也成为一级学科,但目前该领域人才缺口重大。正如智联招聘的《2018网络安全人才市场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如图2所示,安全大数据分析师将会在未来几年内成为最为稀缺的人才资源,且每年需求仍在不断大幅上升,2018年上半年增长率接近10%。

2、信息安全原理课程建设方法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课程不能拘泥于旧的课程体系,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培养新型的信息安全人才。

如图3,在MOOC背景下,信息安全原理课程教学体系分为“教学基础建设”、“核心教学方法”和“拓展教学内容”三大层次。“教学基础建设”是整个教学体系结构的基础和保证,“核心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多元化教学手段,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展教学内容”是教学之后的延伸。

2.1教学基础建设2.1.1理论教材建设

由上一节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信息安全原理教材相对落后,读者在阅读信息安全原理教材的过程中,往往只能了解到过时的知识,而无法学习到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基于对“信息安全原理”课程六年的总结和发展,以及对最新时代信息安全课程的要求,结合最新的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理论及案例和相關试验知识,设计如下的教材建设方案。

第一点,结合最新技术发展的章节实验。在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章节,设立大数据、区块链体系等最前沿的安全应用相关的章节实验,读者可以通过完成章节实验,检验学习成果,并牢固掌握章节知识点。第二点,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原理理论部分的章节中,添加多种多样的真实案例,范围可以涉及政府治理、经济发展、文化民生等等方面的社会应用问题。读者可以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组成小组互相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思路,从而更有助于知识的理解。第三点,强调书籍内容的新颖性。教材既要保留经典的信息安全理论知识点,也要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十三五期间的新观点、新理念,如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勒索蠕虫病毒的防范、电子签名法的实施、新型计算机犯罪的特征、数字水印等。读者不仅可以在教材中学习到信息安全理论的基础知识,还能从教材中了解到目前世界信息安全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信息安全建设的方向。

2.1.2MOOC网站建设

在课程前期,搭建信息安全原理这一课程的一个线上教学平台,线上教学资源可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提供。对于该课程所涉及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可由学校老师提前进行相关视频的录制,然后再提交至该在线课程平台;对课程于内容相关的实践操作知识、该知识在社会工作中的相关应用以及社会对相关人才的技能考查侧重哪方面的知识,都可以由企业的有关专业人士进行提前录制,后再上传至MOOC平台。对于提高学生MOOC完成率,可以通过课程个性化定制、提高远程实现技术的应用,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点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进而弥补社会在信息安全领域这一方面的人才空缺。

2.2核心教学方法

2.2.1MOOC教学

利用MOOC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反复学习,反复思考,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同时,利用MOOC平台中的强大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程视频观看完毕后进行自测,教师从后台可以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掌握。

如图4,教师和企业紧密合作,搭建基于理论知识和实现项目的MOOC平台,形成校企强强联手的知名MOOC资源。学生通过MOOC平台进行课程学习与课后练习。

例如对于密码学、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概念性的知识,就可以通过制作MOOC课程,视频以轻松有趣的动画或者是案例来阐述复杂难懂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视频课程之后,学生可以在MOOC网页上进行简单的加密解密题目的解答,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升专业知识的能力。

2.2.2基于MOOC平台的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是对教学成果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检测方式,也是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实训中基于硬件实体和老旧的密码技术的实验和实践课程。应该着眼于最新的互联网发展趋势,结合目前新的教学实验平台,对区块链、数字版权、用户隐私等方面进行实践训练。通过与时展最紧密的知识和实践,提升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的掌握能力。MOOC平台不仅仅能作为一个视频学习平台,更能成为一个基于先进互联网技术的虚拟实验平台。基于MOOC平台的实验,不仅没有传统实验平台搭建难、维护贵、易损耗的缺点,还有便捷、快速、高效等优点。

例如在网络攻击与防御的专业知识课程之后,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在MOOC平台上搭建一个信息攻防实验平台,让学生分为两组对于OSI七层协议或人工智能病毒互相攻防,体验不同的角色。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真实体验到信息安全的攻防原理的操作,加深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心中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2.3拓展教学内容

高校培养信息安全人才,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服务,课程建设的过程也是高校对社会服务能力的一种提升方法。学生在完成信息安全相关的知识课程后,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安全行业的专业人才,还缺乏许多实战项目经验。同时,在企业中也缺乏高校的先进理论知识。因此,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增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拓宽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

例如,高校可以与奇虎360公司进行合作。奇虎360公司作为我国在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方面的重要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将奇虎360公司和高校资源互补,解决信息安全课程中的痛点问题。一方面可以邀请奇虎360公司的工程师来为学生讲解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如云安全的原理与案例教学、大数据的病毒防范技术、企业信息安全的软硬件基础设置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企业,把教师、学生和企业结合起来,共同参与一个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带着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按照真实的项目工程要求,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通过实际项目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加具备实战操作经验和能力。

人工智能实训报告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民办教育;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23-02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教育也顺利崛起,并且很多的民办院校都设立了计算机专业,并且开设了一系列的课程,为了保证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这些课程都相应的设置了实践环节。最近几年,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作为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关系密切,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一、当今在民办院校中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民办院校实践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缺陷,这使得教学环节没有起到理论教学的纽带作用。这些缺陷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学时与实践内容的矛盾

随着计算机学科自身的迅速发展,很多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同时,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质”和“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很多新的教学内容和思想需要及时地充实到各门课程。对于非常重视动手能力的计算机专业来说,每个课程都开设了相应实践课程,但是在目前民办院校中却存在实践学时和实践内容相矛盾的问题: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在学期初的任务应该较轻,但是在学期中到学期末的时候,实践教学的任务比较重,但是在学时的分配上面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区别,无论是学期初还是学期末,分配的实践教学课时都是一样的,缺乏合理的调度。

(二)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缺少交融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的实践环节均是以课程为单位,实践内容大都围绕本课程进行设计,而忽略了多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我们发现其中不乏有联系紧密、互为基础课和核心课的课程,这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思路,即将多门联系紧密的课程进行结合实训,先进行连贯的基础知识的实训,然后在进行相应的综合实训,这样有利于学生连贯地学习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综合性设计型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较小

实践环节是理论教学过程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传统的实践课程内容一般是从验证型的基础实践开始,逐步提升到设计型的综合实践。但限于学时数和课程自身的特点,后期的综合性实践往往相对比较简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面对如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提高综合性设计型实践在整个实践环节中的比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实践教学改革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目前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现有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对现有的课程实践大纲进行修订时,我们注意对关联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集成和优化,设计出一套难度适中、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多门课程知识融合、与实际工作接轨、可扩展、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这些实践内容可以分阶段地在多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开展,能有效地解决有限学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设计型实践的比重。我们以3门课程(“Java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为例,说明怎样对相关课程进行融合,设计出一套适合学生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大纲。其具体思路可描述如下:

1、将“Java程序设计技术”与“数据结构”相结合。课程的实践内容是开发基于移动计算平台的应用系统。选用通用性好的J2ME技术作为实现载体,以设计实现一款手机游戏为任务目标,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JAVA程序设计技术”与“操作系统”课程之间的融合。在Linux下面编写java程序,既学习了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又掌握了Linux下的java编程方法,两者内容的结合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以“learning by doing”的方式,对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工作原理能有深层次的了解,使得枯燥难懂的理论教学变成一项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工作。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课程融合的经验:

(1)深刻理解各门课程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紧密相扣,做到章节清晰、重点突出。

(2)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操作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实践内容。

(3)分析相关联课程的交汇点,提炼出专业课程之间的相通之处,以实际工作需要为驱动,以此设计实践大纲。实践内容应该步骤清楚、可操作性强,并且具有阶段完整性的特征,不同的阶段可以在不同课程中独立实践。

(二)实践教材的建设

由于强调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融合,所以在对实践教材进行编写或对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修订时,必须要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实践内容明确地指出课程融合点的关联知识,如有必要,最好对这些必需的关联知识点做一些详细的基础介绍,某些扩展内容则可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如期刊、网站等,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学会自己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我们建议为专业课程编写实践指导书,对每个实践项目给出解决的概要思路,并鼓励学生另辟蹊径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从给学生一定程度的提示,(下转第125页)(上接第123页)又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我们对教学队伍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改革观点:

1、计算机专业课程科目繁多,而且大多数课程要求紧跟业界发展动态,教学内容更新换代速度快,这就对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不但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能力,具备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外,还根据教师的业务能力、个人研究方向等特点,划分课程负责专业小组。例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小组、程序设计小组、网络工程(包括信息安全)小组、图像小组等。各课程小组可不定期地组织学习和探讨,不但便于及时根据业界发展与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而且更易于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沟通与整合。

2、此外,教师本人学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了通过常规培训得到一定的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实际的项目中进行锻炼,因此学院应当提供各种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申报科研或教学项目课题。对没有课题的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业务部门进行实习调研或者参加各种高级研讨班,鼓励教师到外校进修学习,同时还可不定期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业务骨干或领导来校进行教学与科研讲座。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指导实践、带领课程设计的能力,确保及时按照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更新实践大纲。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目前,大部分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与课程设计两个方面,对于实践环节的考核,传统的方案是根据学生进行计算机上机操作能力(或程序设计能力)和实践报告(课程设计报告)进行综合评定。这种方式对考核知识点相对独立,内容涉及范围较小的实验课程颇为有效,但对课程设计的考核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计的内容通常覆盖了一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有时还涉及到几门课程,是属于综合性创造型的实践环节,因此通常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设计选题。分组设计的模式在使用传统考核方法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时,很难正确区分同组学生设计能力的差别。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状:同一组的学生由于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部分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就会偷懒少做或干脆不做设计,直接将同组同学的成果交给老师检查,因此我们建议在对综合性实践课程进行考核时可以引入选题问答的方式。即在考核之前,教师可根据理论教学大纲准备一些设计选题相关的简答题,形成题库,在验收课题时,随机抽取固定数量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提问,目的是为了测试学生对设计选题所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了解小组内部学生对设计课题的参与度的高低。这样,考核方式由:基础知识问答+编码验收(上机操作)+实践报告3部分组成。这比传统考核方式更能有效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

三、结语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修订应当以市场为指导,这已经成一种必然的趋势。就业竞争的压力使得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重愈来愈大,怎样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旭,韩磊.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里学不到“实践经验”\[N\].电脑报,2009.

\[2\]刘会衡,刘蔚.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应用——以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6).

人工智能实训报告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体感式教学;课程改革

注:本文由东北林业大学管理信息系统重点课程项目资助。

1、引言

笔者在近十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在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单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一支笔,一个本,课上从头记到尾”的现象普遍存在,课程创新性内容的缺乏,教学模式手段的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失,使得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很难达到,探寻新的教学模式,加入创新性的学习内容成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体感式”教学方法一改教师为“单主体”的现状,采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辅助的“双主体”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笔者在针对2011级信管专业学生的授课过程中首次引入“体感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担任主要担任的角色为主持、引导或者辅助,通过预先设定任务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感知、体验主动学习的情趣。而学生如同在真实的环境中操作和使用信息系统,接受来自信息系统的数据,并作出相应的管理决策。

2、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个未来化专业,是个革新性专业.它所从事的工作主要在于改变世界,用科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在会计领域、市场领域、贸易领域等从革.在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而的障碍因素: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定位错位现象

优秀的管理者应是信息专家,但并不需要是计算机专家。对一个管理者来说,掌握信息文化比掌握计算机文化重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习者建立信息文化的基础,所以说,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管理类专业的学习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但是,学习该课程需要很多前期知识准备,不仅要熟悉管理学的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营销管理、运作管理等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数据库理论,甚至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也就是已经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领悟信息文化。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其前期知识积淀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没有前期知识准备,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只能是建造空中楼阁或者是沙滩上的房屋。而目前,不少专业的学生缺乏这样的知识准备和技能训练,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本身就存在知识不足的缺陷。

(2)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繁杂,不易掌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的边缘学科。从一个交义学科的角度,管理信息系统的三要素为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数学、计算机、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构造解决不同问题的模型,进行管理预测与控制,所以它是而向决策与控制的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还是一个集成的人机系统。作为担任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综合性的管理理论知识,同时需要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数理分析能力。从学科背景看,来自管理学领域的教师往往对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不足,而具有理工科背景的教师,却往往只注重从技术领域分析问题,缺乏从管理视角透视信息文化的宽广视野。

3、MIS 课程“体感式”教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1)合理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与选择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多且杂”,现行的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大致可分为技术类与管理类两大门类,东北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具备现代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的复合型的经济管理人才,真正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部门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企业领导的事情,更涉及企业管理的每个业务流程细节和各个岗位的管理人员的一项系统工程。

所以,我们在选择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偏重技术—管理的角度,大致划分为三大部分:

①基础篇:主要介绍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概念和系统开发所需技术基础;

②系统篇:主要介绍信息系统的实体演变过程,系统结构等;

③热点应用篇 :主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介绍,如:CRM,PDMS,ERP,DSS等。

(2)“体感式”教学法的实施框架

本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前体验——课上互动——课后实践——反馈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学。

①课前体验

笔者的授课对象为本科二年级的学生,鉴于此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管理信息系统内容的综合性的矛盾,课上不直接讲述课程内容,而由授课教师提前调试好一些小型信息系统放到课程网站上,课前布置学生下载使用。

②课上互动

互动教学法是指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印象,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只是听的被动接受教育的方法。课堂互动的内容既可以是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是教学案例中的某个内容。具体形式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教师布置的题目分组进行准备,小组内部学生充分交流后到课堂讨论,协作学习,教师负责引导、总结归纳。这种教学方法解决课程中的疑难问题效果较好。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先寻找理论知识,给出解决的方法,然后给出实际的情况,教师进行对比分析。首先由学生讲述试用信息系统后的感受,比如:你身边存在哪些信息系统?你试用了哪种管理信息系统,它能完成怎样的任务?企业为什么需要信息系统?等问题,由此引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部分,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信息系统实体的演变过程等.

③课后实践

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创造是搞好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在实践性教学环境上,我们主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实习基地建设;二是强化信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三是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四是学生参与教师承接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横向课题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实习基地帮助学生接触实际,学以致用

目前的实习基地包括:哈尔滨乐辰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东软集团,中关村软件园。

第二:实验室统一规划,设备齐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拥有微机(60台计算机)、打印机(2台)、投影仪等硬件设备,拥有新中大ERP软件(价值60万元)等专用软件。实验室管理规范有序。

第三:学生参与横向课题,为企业开发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商务网站

本课程教师经常参与社会及企业的横向信息化开发课题,老师把这些横向课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学习、讨论,让学生参与到企业或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④反馈考核

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以往一张试卷的评判方式,采用“1+1+1”的考核模式,即:一次演讲、报告、汇报、设计等的多种表达形式的考核,一次上级操作实训的考核,加一次笔试的考核的综合考评方式,能比较全面的反应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4 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可以为学生学习后续学习专业必修课提供方向性的指导,更好的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笔者结合多年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提出“体感式”教学方法,希望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为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 第4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邹秀芹.讨论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成功(教育),2010(20):201-203.

[3] 滕佳东. 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0).

[4] 董德民.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