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教学方案

信息化教学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教学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化教学方案

信息化教学方案范文第1篇

1.1更新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已采用CAI多媒体课件,但只是将书本中的教学内容重现,没有重构教学内容,也没有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通过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师由施教者变为指导者,由课堂的主角变成课堂导演。学生在课堂中分组协作,自主学习,积极探讨,有效锻炼其职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高职学生的实操能力远高于理论学习能力,要强化实践教学。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不足,实践教学课时不多,且缺乏连续性和创新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1.2优化教学计划

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基本分为“两段式”:60~80学时的理论教学,衔接集中的1~2教学周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部分院校穿插6~10学时的验证性试验。从学时比例分析,实践教学学时仅占10%(课程设计学时不包括在内),远不能达到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要将课程总学时调整为64学时,包含32学时的理论学时,28学时的实践学时,4学时的机动学时。

1.3革新教学内容

对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该课程的主要内容选取把握4点原则:(1)以实际应用选取知识点;(2)围绕实际项目选取知识点;(3)以产品设计选取知识点;(4)以创新能力培养及软件的应用选取知识点。解构和重构课程的学科体系,首先将课程划分为机械设计概论、运动机构、传动件、联接件、轴系零件5个模块;其次以对象、现象、机构、零部件为载体,设计30个学习情境,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到学习情境中;最后采用任务驱动将每一个教学情境具体化,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例如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划分为5次大作业。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总体,从简单到复杂,有序安排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和项目。

1.4创新教学方法

为更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1)采用模块划分,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法;(2)采用CATIA和ADAMS(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软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法;(3)采用微课程和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课件、动画视频、微课程视频、实物模型、计算机辅助仿真、教学挂图及机械陈列室参观等多种手段科学组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使教学形象、生动、高效,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整体质量。

1.5开发教学资源库

为更好的辅助教学,要根据生源特点和信息化教学条件开发教学资源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和开发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1)开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2)采用AdobeCaptivate开发交互式课件,包括视频、测验等;(3)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开发为5次大作业;(4)编写包括ADAMS、DIY、机械创新设计等在内的实验指导书1册,包含14实验项目;(5)开发理实一体化的项目任务书16个;(6)开发典型机构的教学挂图10幅;(7)制作微课程视频44个。

1.6拓展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主要分为3种考核方式:(1)考试考核:考核成绩采用实验成绩30%+项目任务书考核成绩30%+理论成绩40%。(2)技能竞赛: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的“高端设备安装与制造—CAD-CAE-CAM”,获奖后可替代本课程学分。(3)免试考核:学生正常参加上课,通过申请免试课题,相关的创新性设计和课题研究通过答辩,即可替代修的本课程学分。

2结语

信息化教学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应用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核心,明确目标,强化推进过程,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质量的迅速提升,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构建能够满足我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2、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具有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能够胜任网络管理的网管员队伍。

3、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应用。

5、尝试应用云空间的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空间作文、网上阅读、师生互动,家校共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等空间教育实践活动。

三、项目推进策略

1、完善、整合学校教育网的各项服务功能,构建信息化教育应用平台

在我校原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投入,按照标准完善学校教育网络,添置交换器、服务器等设备,建立校园网站,促进学校网站的规范、安全和有效应用。

2、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人力资源的信息化专题培训,以学促教,以应用促发展,推动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我校网络教育、云平台建设步伐,通过自建、共建、整合和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专题资源库。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常用等软件操作培训,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强学校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培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

3、切实做好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工作,探索资源平台支持下的学科教学。

一方面利用好本校教育资源库和县教体局提供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立足本校学科主题的资源建设,形成共享机制,通过制度管理、奖励机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在资源的管理、使用等方面形成常规化、制度化。

4、继续做好网络研修工作,逐步探究基于云空间技术在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中的应用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将充分利用大学城个人云平台和学校云平台开发校本网络研修活动,逐步推进我校信息化教育应用的步伐,使我校的教学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聚焦课堂,探索各项信息化设备和应用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县、校有针对性的使用培训基础上,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效益。

6、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通过相关学段信息学科的开设,提高学生学技术、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7、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以数字化的方式体现学校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建设。

通过培训,提高校领导的信息意识,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电子办公、信息、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功能。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应用实施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对项目推进各项工作的安排、协调。

(二)专业保障

项目指导:本校信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

学科指导:本校信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学科组长

培训、技术指导: 本校信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

(三)技术保障

大学城云平台向学校提供开展应用实验所需的设备配置、系统集成、平台制作、技术咨询、指导等全方位的专业技术支持。

(四)经费保障

信息化教学方案范文第3篇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造就创新人才振兴国运已被人们所共识。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关键是逐步培养和形成创新人格(个性)。有创新人格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才会积极地、自主地树立创新意识、提出创新要求,才会以持久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不断去探索、去开拓、去创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你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你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化学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学科之一。应积极渗透培养创新人格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灿烂的前景。应用现代成熟的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以及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结合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教学方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物质结构理论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内容

所谓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学或课程的结合。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先是对学生进行课程练习,课程辅助软件为主体单机自学模式和以自制课件或积为主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网络技术发展后出现了网上教学模式。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模式还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还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学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有机化合物)构成了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协同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基本理论起着贯通元素化合物知识,激活思路,理解本质的主导作用。基本理论的学习会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其系统化、网络化,促进知识的联想、迁移和应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形成,都与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密切相关,物质结构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在第二学期,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为此选择信息技术与中学物质结构教学整合思路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是切实可行的。

整合过程不只是简单的课件展示或上网学习,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例如,教师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将要发给学生的材料;用数据库软件保存学生的报告;用电子表格记录学生的成绩;定期的从因特网上获取其他教师教学思想,并通过E-mail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保持联系,等等。学生上网查阅和收集资料;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或网页展示自己的作业;通过网络与同学、老师交流问题;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采集图片等等。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并且产生他们自己的知识,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对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并且教授学校规定的那些复杂的课程,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高中化学新教材物质结构理论部分内容

(一)、必修教材内容

第1部分:原子序数核素同位素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第2部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长式)周期和族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第3部分:化学键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

(二)、选修教学内容

第4部分:H2O、NH3、HF中的氢键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以金刚石、SiO2为例)分子晶体(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各类晶体的模型(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的一般特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的关系

三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㈠实验的学习目标

(1)实验的学习目标

在活动中,根据教材物质结构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掌握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了解基本原理应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深入理解微观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学会应用网络和参考书进行文字、图片及动画等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学会使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图片制作,较熟练地运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网页。

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综合比较、对比分析问题,使用几种技术资源研究问题,收集和综合信息。

(2)教学活动形式

本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建立一个以物质结构知识为主题的小型资源库。在建站过程中分小组收集和制作相关素材,查找有关1-36号元素的结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关的一些科学家的生评介绍和科学研究方法,有关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微观结构等知识内容。再将根据知识的分类方法制作网页,将网页在同学间进行交流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进行相互链接建立资源库。

㈡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认识,学生具有的硬件情况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能力情况。

2向学生布置研究计划和要求,划分实验小组,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分工。

要求资源库中必需包含如下内容(其它内容自选):中学化学有关物质结构理论的知识;中学化学中介绍的科学家的生评及元素发现史,涉及的全部常见晶体;部分与教材关系不大但在生产、生活中有较大用途的晶体;现代化学新发现的晶体;特殊的晶体等;每种晶体的所属类别、外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图片或动画)、典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要的用途;中学化学涉及的有关晶体的典型试题及分析。

3收集、制作的资料以磁盘方式或发电子邮件(rpljj@pub.chaozhou.gd.cn)提交,提交的资料中必需注明提交人姓名、学号、资料来源(网络、图书、自制等)。

4班级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共9个小组),分别收集、制作如下几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同时收集有关晶体的资源库及地址):中学化学教材中以上选定的四个部分的内容及有关试题及分析。

5人员的分工:策划部:负责对本组研究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分工,小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工程部:负责具体制作网页以及解决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美工部:负责制作图片、动画等;信息部:负责收集、整理数据,文字数据的录入。

第二阶段:

学生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实物摄影、扫描图片、查阅教材及参考书、利用互联网等)收集有关物质结构知识的各种文字、图片、动画及声音资料。

第三阶段

1网页制作讲座。讲座以介绍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基本应用为主,通过5-7课时的教学时间使大部分学生能利用这个软件制作一个有关晶体页面。讲座内容包括页面布局;文本的修饰;图片和动画的导入及处理;超级链接;表格的应用;构造框架、层和简单的动画(选讲)。至于对资源库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由实验班级中的计算机制作高手来完成。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第四阶段

1每组制作1-3种物质结构的相关网页。

2课堂上展示个人制作的页面并进行相应的解说。

第五阶段

1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资源库的总体设计、页面的链接及上传。

2调查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整合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行为和方法。

针对评价内容,观察或用测试的方法,确定每个学生达到的程度,建立学生档案袋。学生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相关调查”(实验前和实验后各一份);实验前、后学生在学科上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生所在小组完成的相关页面;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组长和组员对该生的评价;实验过程中,有关这个学生的照片、文字及录像资料等。

四研究课题的工具和资源

1、硬件: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录音笔,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多媒体展示设备。

2、软件: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中文版或Word2000;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5.0中文版;动画制作软件Flash5.0中文版及GIFAnimator4.0;上传工具CuteFTP。

3、资源库:

中学化学微观结构虚拟世界:swyz.fj.cn.com/yz_cai/hjf/structure.htm。

中国科普博览:kepu.ac.cn/mineral/sight/index.html。

人工晶体研究院:risc.com.cn。

化学园地之物质结构:go8.163.com/~chemfield。

用“晶体、原子、分子结构等”作关键词到雅虎、新浪网、搜狐等去进行搜索。

学生用主要参考书:《化学能力培训指南》;《中华学生科普文库》;《化学与现代文明》;《药物学》;《金属元素中的化学》;《矿物学》;《无机化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其它:学校化学实验室;本地矿业部门;本地珠宝、首饰行。

4教师、学生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

教师: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电子邮件的收发;制作资源库的系列技能(规划、设计、制作及资源库的);图片的处理及动画的制作;扫描仪、数码照(摄)相机、投影仪的使用。

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电子邮件的收发;简单网页的制作;利用扫描仪、数码照(摄)相机等工具及软件制作简单的图片或动画。

五预期效果

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从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达到如下目的:

①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过程;

②获得探究体验;

③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

信息化教学方案范文第4篇

摘 要: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基于“互联网+教育”思维的教学,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环节重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该文采用蓝墨云班课平台,选取“定位基准的选取”这一章节从思路、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知识拓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详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对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高职《机械制造技术》 蓝墨云班课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220-02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新时代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的要求[1]。在此政策下,全国及各省市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每年都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也促进了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机械制造技术》作为高职院校机械类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其教学目前多是采用传统教学或项目导入式教学方法,因课内时间有限,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量存在不足,使得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较差,应用能力不强。而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弥补此不足。该文即借助于免费的蓝墨云班课APP进行高职《机械制造技术》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学理念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手段、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制定课前知识传递、课内知识内化、课外知识拓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化,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创设第二课堂、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

1 信息化教学模式简介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2]。其本质是充分且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及手段,创设7×24 h的学习和交流形式。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以网络为基础,多媒体环境为支撑的现代化教学手段[3]。与传统的“传递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如微课、慕课、视频、网络资源等等)将教学环节转变成“课堂前信息化教学资源传递知识――课堂上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化知识――课堂后信息化教学活动拓展知识”,能使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处于学习主体地位,而教师起到辅助、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创建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激发生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该文中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规划为以下步骤:(1)制定课程的整体、章节和课堂教学设计;(2)创建课堂前知识传递的信息化教学资源;(3)制定课堂上知识内化的任务,以任务引领学习知识;(4)确定课堂后知识拓展的活动方案;(5)制定全部教学环节的评价方案。

2 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案例

该文选取李增平主编的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制造技术》为参考教材,以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的第四节《定位基准的选取》为例,来说明应用蓝墨云班课APP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过程。

2.1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思路

本例中基于蓝墨云班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课前知识的学习,即在课前通过上传导学案、微课、视频、课件等内容开展“课前知识传递”;在课堂上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探究、个人测验等方法、通过“查引谈析做技评”等环节实现“课上知识内化”;课堂后通过创建作业、小组活动、头脑风暴、讨论答疑、测试等活动实现“课后知识拓展”。在以上教学活动中,均通过蓝墨云班课的经验值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通过云班课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参与有记录,记录有加分”的考核体系。

2.2 制定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实施过程等多方面进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区别最大的为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如表1)。

2.3 创建教学资源

本章节上创建的教学资源有课件PPT、微课《基准的定义及分类》、微课《粗基准的选取原则》、微课《精基准的选取原则》、导学案、案例零件图等多种资源。学生依据导学案指В通过课件、微课自主学习知识点,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并课前返回提交导学案至蓝墨云班课平台,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

2.4 制定知识拓展内容

该章节制定的知识拓展内容为作业型,即学生根据给定的多个案例进行设计基准、定位基准的确定,并上传至蓝墨云班课平台,教师进行批改,根据情况给予经验值。

2.5 制定课堂评价方案

制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课堂前、课堂上、课堂后)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前资源经验的查看(每查看1个资源获取两个经验值)、课堂活动的表现(给予2~10个不等的经验值)、课后作业的提交(两个经验值),以实现过程性考核。

3 结语

信息化教学模式将“互联网+教育”思维应用到教学中,“课前知识传递――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拓展”的各个学习环节基于互联网上完成,并在各个环节创建完善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易实现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达到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信息化教学更注重小组协作、职业素质等素养的培养,将对学生后续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之,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吸收,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芳,滕书磊.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7(17):138.

信息化教学方案范文第5篇

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学校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建立专门的信息化教学机构,利用科学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其工作质量与可靠性,满足学生现代化信息素养发展需求。

一、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化教学形式

对于高中信息化教学而言,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将多媒体工具与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与动态化的处理,保证可以利用文字方式、声音方式、图片方式与动画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精确性与生动性,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刊形式、软件库形式等,搜索各类教育资源,在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础上,科学完成各类教学任务,提高自身教学水平[1]。

二、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化教学措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整合各类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学校的帮助下逐渐提高自身工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积极建设基础设施

高中学校需要针对信息化教学,积极引进先进的基础设施,对于传统的计算机设备等进行淘汰式处理,保证设备的先进性与可靠性。一方面,需要积极建设硬件设施,引进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更新计算机设施,并配备投影仪等机械教学设施,保证工作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建设专门的网络信息传递平台,在相关平台中开展信息交流工作,以便于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2]。

2.积极配合校领导的指导

高中信息教师需要配合校领导的指导,充分落实各类制度,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应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融合在一起,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推进高中信息化教学进程。

3.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教师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树立创新观念,保证教学效果符合相关规定,在创建独立教学风格的情况下,逐渐提高高中信息教学质量与水平,增强其工作效果。例如:高中信息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需要利用艺术美感方式、视听享受方式与参与互动方式等,科学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中,为学生讲解文字、图形处理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3]。

4.专业化的设计

高中信息化教学需要根据教学要求等,制定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方案,做好专业设计工作,平衡教学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质量符合相关规定。一方面,教师需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明确专业知识的性质与内容,利用特色化的构建方式对其进行创新,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端正自身教学态度,突出专?I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以便于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做好信息化教学专业设计工作,提高技术水平,将教学艺术融合在设计方案中,以便于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4]。

5.加大团队合作力度

在高中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创新工作形式,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在此期间,教师之间可以组建信息化教学团队,加大沟通与合作力度。首先,各个学科的教师需要对教学课程与方式进行分析,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互相提出教学建议,以便于教师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进行创新。其次,教师需要利用科学的方式渗透信息技术,挖掘信息课程教学本质,逐渐提高技术应用效果。最后,学校需要建设专门的信息化教学工程,投入足够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加大团队合作的支持力度,创建专门的组织形式,以此提高高中信息化教学可靠性。

6.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高中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需要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需求,转变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例如: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制定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方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逐渐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与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5]。

7.合理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高中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期间,需要做好调查工作,全面了解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学习水平,并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便于调整教学内容,避免出现知识重复讲解的现象。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客观设计教学内容,在网络中搜集与整理各类教学资源,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等,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例如:高中教师在对“图像处理软件”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图片处理任务,利用网络途径传输给教师,教师在接收学生图像处理成果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明确学生图片合成处理能力、图片分辨率的处理能力。

8.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成效,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例如:教师在“视频处理技术”知识讲解期间,需要将学生划分为几个探讨小组,要求学生在探讨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全面理解各类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