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很多学校也围绕各自专业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践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依据,对学校、企业、学生、家长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保障。
一、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基本原则
(一)确定试点,稳步推进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整体统筹,选择有典型性、校企合作关系紧密、容易实施师徒带教的专业先行试点,确保试点专业现代学徒制取得成效和经验,然后逐步推进到其他专业。
(二)提升内涵,制定标准
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要体现内涵建设为重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实习计划及实纲,同时也要建立学徒制岗位合格、良好、优秀的等级标准,如果涉及到轮岗轮训,也要制定相应的轮岗标准。实施方案的编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建立健全学徒制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三)三元合一,四位一体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元一体的学徒制管理体系,努力构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要建立行业、企业、社会等第三方评价机制,推进现代学徒制全面健康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重点任务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实行分段式育人机制,旨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学生第1-2学年在校完成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通过实训课程学习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期间可以请校企合作企业(第三年学徒制试点单位)来校进行讲座、授课、企业宣讲、岗位职业介绍等形式让学生感悟和接受企业文化。第3学年学生正式进入企业践行现代学徒制,接受企业的班组化管理模式,师傅传授徒弟专业技能、方法、经验等,帮助学生尽早完成角色的兑变。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
现代学徒制要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推行工学结合,促进学校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业实践需求紧密衔接。实行双导师制,即接受学校专业老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指导,前者主要是传授理论,后者主要培养技能,促进知识、技能、工作实践的融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习内容的创新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是要践行五个对接: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徒弟与师傅、教材与技能的对接。要突破传统的实习模式,将专业面向的岗位进行分解和分析,结合岗位需求,科学合理地梳理岗位核心技能。实习内容要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商议制定编写实习计划、实习考核标准等可操作性文件,便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四)评价模式的改革
现代学徒制的改革要突破原来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突出以能力为主,以学生自我评价、专业教师评价、带教师傅评价、企业行业评价相结合,可以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学徒进行多方位考核。坚持理论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在一些有核心技能要求需要达到一定职业技能标准的岗位,需要对学生在学徒期间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如必须取得某工种某级别技能证书。
三、现代学徒制的组织实施
首先要成立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一般由高职院校院系、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现代学徒制项目的总体规划和意见指导,项目的磋商和协调,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
其次,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工作小组,他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执行者。成员一般由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企业带教师傅等组成,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完成对学徒的各项工作安排和考核。
时间上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和总结推广阶段。前期准备主要是确定人数和学徒单位,制定专业学徒计划、编写相关教材和学徒手册等;组织实施主要是对现代学徒制过程进行管理,对学徒进行考核;总结推广主要是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检验和修正实施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表彰先进单位、教师及学生等。
四、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要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学徒的安全意识,确保学徒制项目顺利进行。建立以校企领导负责的安全领导小组,在学徒制开展前要求学生参保相关保险,并将学生的安全落实到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带教师傅。在上岗前要接受岗位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叮嘱学生遵守各项岗位制度和劳动纪律,以及在上下班过程中的各项安全。
(二)坚决执行校外学徒学习管理制度
学生成为学徒后必须参加实习,完成实习任务,并且要满足一定的时间规定。学徒期间学生要主动向学校、老师、家长汇报学徒的情况,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除了要学习带教师傅交给的各项技能外,还需要定期与校内指导老师及时沟通,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强化政策激励
3月13日,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协议签字仪式在京举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统筹,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大幅增加教育财政投入,在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山东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省情、教情的职教发展道路。国务院已先后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潍坊是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开发区域,省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山东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山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将加大对山东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与山东省委、省政府共同把潍坊试验区建设好,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作出新贡献,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新经验。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要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强省,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根据共建协议,双方将在强化政府发展职业教育责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促进校企紧密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中国教育报)
江苏全方位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
3月初,立足于探索中职、高职、应用本科教育的衔接贯通,江苏省全方位启动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一是中高职3+2(3+3)分段培养。即中职学生在中职校学习3年,通过注册,进入高职院校相应专业学习2年或3年。在5年或6年学习期间,由对口中高职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中高职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二是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即中职学生在中职校学习3年,通过以专业技能和中职教育学业水平为主的测试,进入本科院校对应专业学习4年。在7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中职校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三是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即高职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3年(五年制高职学习5年),经过资格考核(选拔方式由对口院校共同制定),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对应专业学习2年。在5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实行系统化培养。四是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以本科院校招生计划在本二批次联合招生,培养4年制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学习期间,由对口院校按照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和高端技能人才要求,联合制定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确定学生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具有高级技能的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在推进上述试点的同时,江苏省积极完善已有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制度,扩大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规模,进一步强化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完善“专转本”招生考试制度,全方位搭建职教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江苏省教育厅)
山东启动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2月8日,山东省人社厅下发通知,启动实施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征集高级研修项目选题。高级研修项目以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选题重点围绕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12个重点领域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9个现代服务业进行。注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带和省会城市圈建设服务。山东省人社厅将组织对选题进行评审论证,并从中遴选有关项目推荐申报国家级高研项目。凡入选的高级研修项目,其经费由中央财政资金全额资助。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付高级研修项目的需求调查、选题论证、专家授课、教材及课件开发、考察活动、学员食宿补贴等。研修项目培养对象面向全国或全省相关行业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研修人员修完规定的课程,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中国组织人事报)
内蒙古2012年将完成就业培训30万人
2月27日,就业服务局公布今年全区就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今年内蒙古将完成就业培训3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技能培训1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1万人;农牧民工就业技能培训1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1万人;创业培训4万人,培训后成功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岗位8万个。内蒙古将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各类城乡劳动者进行就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和处于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者进行创业培训。内蒙古就业培训的内容将紧紧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多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重点开展,并大力开发家庭服务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急需培训项目,扩大第三产业的专业就业技能培训。(新华网)
甘肃出台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实施方案
2月10日,甘肃省正式出台了《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实施方案》,这标志着甘肃围绕转型跨越所实施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战略工程正向深层次加速推进。甘肃省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工程提出了15个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及18项保障措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原则,这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工程的核心内容,是对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的具体化。15个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围绕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对“十大重点产业”、工业强省“一个振兴和六个做大做强”以及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项目强化人才支撑。每个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分为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配置计划、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五个部分。《实施方案》按照“围绕项目开发人才,重点领域重点开发,优势产业优先开发”的原则,突出了人才开发配置的针对性,强调了对全省经济社会重点发展领域、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及中央高度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的人才支撑;突出了人才开发配置的整体性,强调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的整体开发,既强调要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又兼顾未来人才培养;突出了人才开发配置的有效性,根据项目和产业需求确定人才开发配置的数量、层次、类别、途径、方式和保障落实措施,强调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中国组织人事报)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03-0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对高职教育规律认识的加深,人们都意识到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将受教育者从学生培养成劳动者的必经过程。近几年,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探讨如何根据社会职业教育环境搞好顶岗实习。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分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顶岗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
1.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纲领,如何确保实践教学环节高质量的完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率,是学校的主要关注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
2.成立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相关指导小组
为保障对顶岗实习的科学有效管理,需要设立由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和顶岗实习学生自律小组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
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应由学校系、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领导和策划。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由专业教研室主任带头,校内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各实习单位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组成,负责对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全面管理。顶岗实习学生自律小组由学生自我选举,由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确认后成立,负责本小组成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习与工作的自主管理。
3.制定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相关措施
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只有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导师制”,即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同时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双考核制”是指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同时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三监控制”是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一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情况的考核。二是学生实习期满返校后要撰写实结,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真实体会和收获。三是由学生自我管理小组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提出综合的自我评价意见,为专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提供参考意见。
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
1.顶岗实习的计划
(1)确定顶岗实习的目标。顶岗实习的目标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等。
(2)编制顶岗实体工作计划。依据已确定的顶岗实习目标,考虑学校现有的校外实训条件,结合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现状,制定好顶岗实体工作计划。总体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编制计划的现实条件分析;总体工作计划实施主要内容;总体工作计划预期绩效分析等。
(3)编制组织方案。顶岗实习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人员组织结构;同时实习工作能否正常进行,还有赖于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教师及其他人员的努力和相互配合。
(4)实施方案。依据已编制的总体工作计划,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对总体工作计划的事实化、具体化,实施方案即行动指南,能指导整个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实施方案包括: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安排、顶岗实习准备工作计划、顶岗实习内容安排、顶岗实习工作过程计划等。
(5)编制质量管理计划。顶岗实习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执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质量控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并予以辅导;督导人员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各层次的质量管理须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并做到“量化考核”。
(6)编制进度管理计划。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过程进行分解,明确主要步骤,设计每个步骤的工作持续时间,据此编制合理可行的进度计划。此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指导教师根据进度计划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跟踪、指导、考核。
(7)编制安全管理计划。学生的顶岗实习是真正的工作,在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必须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如: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指导;编制安全事故处理预案等。
2.顶岗实习的实施
(1)顶岗实习动员。顶岗实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习实训活动,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工作者”的身份独立完成企业岗位工作。在顶岗实习活动开展前,学院必须召开由实习教师、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全体实习生参加的实习动员大会,使所有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认识。
(2)顶岗实习准备工作。第一,实习学生在了解顶岗实习目的、意义及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自己的能力要求,提出自己的实习计划,该计划由实习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审核、修订,作为每位学生的实习活动指导计划。第二,实习教师应理解顶岗实习的真实“内涵”,即:培养学生独立的职业实践能力,应了解顶岗实习的具体任务,明确实习教师在实习活动中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习教师顶岗实习的具体工作计划。第三,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应理解顶岗实习意图,明确学生急待提高的实践能力的内容,并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企业工作任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
(3)顶岗实习的实施。实习学生按照各自编制的实习计划,结合实习企业下达的工作任务,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以独立“工作者”的身份开展实习工作,并接受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
实习教师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及自身的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有效地技能指导、过程管理、成果验收。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及自己的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下达工作任务,对工程过程、工程成果进行考核。
(4)做好顶岗实习过程、成果资料的记录、整理、归档工作。第一,顶岗实习过程资料包括: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顶岗实习的工作记录、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等。第二,顶岗实习成果资料包括:实习实物成果、以图片记录的成果、以视频方式记录的成果、实结等。第三,资料记录: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由实习老师(或委托企业单位管理人员)记录;顶岗的工作记录由单位相关人员出具;顶岗的工作成果资料由本人或单位提供;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顶岗实结等由学生撰写。
3.顶岗实习的监控
为了确保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对顶岗实习的计划、人员等进行全方位、过程化的监控。
(1)配置专门的督导人员。高职院校为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需要在人事上配置专门的教学质量督导人员。督导人员深入企业,了解实习教师、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处理,保障顶岗实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2)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在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应按已制定的工作计划,实习教师、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过程点的质量考核;督导人员对实习教师、聘请的管理人员进行阶段性的质量考核。
4.顶岗实习的改进
在顶岗实习完成后,应及时组织专门人员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对可行的做法进行总结,并作为经验加以推广;对出现的问题要积极思考、寻找对策,并将对策作为下次编制实习计划时的重要的参考性方法。
顶岗实习工作作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将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以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 忻.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 万 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3 徐丽香、黎旺星.推行“顶岗实习”保障体系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8(9)
4 卢飞跃、渠川钰.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专业技能养成系统主要由课堂教学、专业实习、第二课堂、技能测评四部分组成。其中课堂教学为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专业实习为钳工、金工、数控等各工种实习;第二课堂为兴趣小组、技能比赛等;技能测评为职业资格考证或其他考证及企业级试题的测评等。具体组成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1.1课堂教学安排了为本专业技能培养所必备、必须的课程。基础理论课以“适度,够用”为度,要强调教学以技能实践和实用训练为主,理论知识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如本专业中对机械制图、识图能力(技能)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所以针对制图、识图能力的要求开设《机械制图》、《公差与测量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加上必要的实验使学生的相关能力、技能得到了初步训练,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
1.2专业实习,即工种实习。以06级机电专业培养计划来看,工种实习的安排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中分别安排如下:
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实践教学的好坏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教学形式,可以说,高职教育搞得好不好,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关键要看实训教学搞得好不好。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实训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以上的工种实习,可对学生的机械制图及机械工程基本能力、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维护维修能力、机械加工制造能力、生产管理基本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养成。
1.3第二课堂主要以兴趣小组和技能比赛的形式进行。其中兴趣小组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学习兴趣小组,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尖子生和技能骨干为主,安排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创新性,可安排在校内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工或副教授、教授进行指导,也可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如本专业和宁波东睦公司合作的安排学生双休日实习,就是在各班中挑选学习、工作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组成校外实习兴趣小组,学习该公司一些先进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另一类兴趣小组则以学习互助的形式进行,针对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一般安排任课教师进行指导。“第二课堂”作为高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对改善学风,培养尖子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技能比赛包含三种情况,一种是专业内部的技能比赛,一种是院级技能比赛,如学院技能节时安排的相关技能比赛,还有一种是参加市级以上的技能比赛。通过技能比赛,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进一步促使专业技能的养成。
1.4技能测评主要有考证和企业级试题测评为主。考证是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职业资格证的报考工作,通过考证促使学生在相关技能上的突破和养成。如本专业中安排的数控操作工中级考证、CAD中级、Pro/E高级考证等。企业级试题测评是指用企业所提供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可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模拟面试的形式进行,也可对收集的企业级试题通过整理后在校内进行。由于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最终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企业所提供的考核内容应该作为整个专业技能培养的指导意见。
2技能养成系统的实施
有了以上对系统组成的认识后,可以对具体的技能养成进行针对性的实施,现结合06级培养计划,介绍部分技能养成的实施方案。
2.1机械制图、识图能力的养成,安排如下的实施方案:
2.2机械制造能力的养成,安排如下的实施方案
2.3电工应用基本能力的养成,安排如下的实施方案
3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3.1师资保障在整个系统的实施中,教师是关键,要求教师具有相当高的教学业务能力和工作热情。为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必须进一步加大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进修和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应积极实施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引进教师的方针,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委派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实现所有专业课教师全部具有相应职业资格或考评员资格的目标,使理论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熟悉职业技能考证内容和训练要求,围绕职业技能鉴定这一中心任务,完成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3.2经费保障一切活动都需要经费的保障,专业应对系统的实施,拟定一个经费预算表,并报学院教务处批准,确保经费的合理、正常使用。
4结束语
通过专业技能养成系统,对本专业所要求的任何一项技能的培养不再孤立,而是一个整体式的养成,类似于“反复训练、直到精通”的教学方式,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 情景创设 项目实施 评估反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99-01
在传统单纯讲授式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以大量理论辅以少量实例来组织课程内容、以老师如何讲,学生如何学来构建授课方式的教育架构,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学生掌握技能情况的新标准和新要求。鉴于此,本人在《电工基础》该课程的教学中,将项目教学法作为常规性的授课模式,明确了教的方式和方向、学的目的和要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1 项目教学法的深层含义
项目教学法又称为跨专业课程,顾名思义,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通过此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参与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准确理解和掌握本课程重点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深刻体会项目实践过程中的难点,着重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对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其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校,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探索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学习过程将逐步转变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将来实际工作中能够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2 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等客观存在的问题,而《电工基础》课程恰恰又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密切的学科,这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巧妙运用教学手段和途径、切实培养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兴趣,是一个崭新而又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这样三点。
2.1 情景创设
情景的设置是项目教学最先要考虑的问题。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切合的情景,来进行示范操作。有些情景可以在实训室中实地操作或由校企业参与创设。力求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把学生引入到情景中来。现实中,我们一些教学实训活动缺乏这种吸引力,把学生带实训现场,做的是与学习内容关联度不高的操作,引不起学生兴趣,有的学生感到纯粹是劳动,出现厌倦情绪,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先行一步,首先进行操作,考证其实际效果,特别是在项目的选择时,考虑能否提供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而不是单纯的实地模仿。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角色化的情景,学生可以按照角色的要求自行运作,甚至具备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是一门课程创设一个大的情景进行操作,也可以根据课程的知识内容分若干个情景进行。
2.2 计划与检查
首先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相关的调查,可由学生自己通过社会调查搜集所需资料,然后学生与教师共同研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且要提出计划实施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可先行一步,通过预先实施来全面了解项目,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明确具体的成果展示。
2.3 分工合作,实施计划,共同努力完成项目工程
项目确定后,学生分小组进行资源整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并形成合作关系,根据计划共同努力完成项目工程。
如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电磁感应现象设置一个小项目,先由我进行简要的理论教学和实验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按5人一小组分成8个小组,布置项目任务,画出原理图和实物接线图,选择合适器材,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先展开讨论和交流,经过我提出修改意见后,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然后由学生正式实施项目。在项目完成后,写出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实践体会。最后有我进行评估总结,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由于受知识的限制,学生的设计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在评估中指出实施方案过程中存在的及解决的方法,并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一些理论的知识点,如分类、特征、意义、作用之类的抽象化知识概念都渗透到项目的评估中去,使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理解这些知识点。
3 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项目教学法能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实效,要注意这样几点:(1)项目的选择是否合适。课程项目的选择,既要能够与课程内容和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又要能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既要能够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制定合理实施方案,又要能够让学生在操作方式上自主创新。(2)项目的实施是否科学。实施项目前期,教师要让对该项目实施须运用到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学习方法、项目应实行的功能、最终考核成功与否的标准等等进行明确,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自查。实施项目中,教师要随时针对各种突发状况进行即时理论指导和方案调整。以便项目能顺利实施。(3)项目的评估是否严谨。实施项目完成后,教师应针对项目进行严谨评估,使学生更深刻领会理解本次项目实施的最终要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也更符合新时代下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征,不失为能够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洁.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项目学习[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