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会计教学计划

基础会计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会计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础会计教学计划

基础会计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学基础课程 多元化教学法 应用

会计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围绕会计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核心。其理论知识是否理解得透彻,基础是否扎实,关系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管理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的好坏。目前,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质量。因此,为了增强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都将会计学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但是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尤其是会计学专业以外的学生。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如下:

1.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

会计学基础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述理论,而学生却是填鸭式地接受,因此他们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各自为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听课任务。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没有建立情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从主观上并不接受。这样教师讲得疲惫不堪,学生学得很吃力,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只能消极应付。

2.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会计学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造成学生自发性学习能力不足,不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会计学基础属于较为抽象的课程,其“三基”内容仅通过理论讲授,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能深刻体会,尤其是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不是用语言就可以描述清楚的。

3.理论与实践脱离

长期以来,会计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一个角色出现,但他们基本没有会计工作经验,仅是就书本讲内容。学生也没有到企业单位进行过实地参观,对会计这个专业没有一点概念。同时,即使有会计实践也仅是在校内进行教学软件的实验,并没有真正接触到实际业务。会计教学与实务脱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为薄弱。这种教学使得会计学基础的学习教条化。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有必要对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教学方法体系。通过多年讲授会计学基础课程的经验,我结合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特点综合设计了一套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我们所采用教学方法中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实际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道理,启发学生行为的教学模式,遵循“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的方式。案例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该教学法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但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又难以理解,教师在选取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案例时要根据课程具体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将教学理论融入案例之中。案例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案例选择应结合社会实际经济工作,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否则学生很难把握。案例最好是来自学校周边的企业或学生非常熟悉的知名企业,而且是新近发生的案例。如果学生对该企业已有初步印象,那么他们在分析具体的案例时更容易进入案例描述的场景。例如:我们在讲原始凭证时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原始凭证及其特点,然后讲授会计凭证的意义和具体内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2)相关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案例内容应当符合所讲授章节的内容,要覆盖该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及达到教学目的。尤其是在讲授会计理论等抽象内容时,应选取切合理论内容、重点形象突出的教学案例。例如教师在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时,应当以经典的案例——融资租入设备的业务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先讲解融资租入设备的确认条件,再讲述其法律形式上的认定,最后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再如: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的关系,教师可以选择社会中学生熟知的著名企业集团与其子公司为案例结合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二者的关系进行讲解。

(3)典型性案例应选择能反映企业实际业务中常见的经济业务事项。会计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趋于一般性、基础性。学生作为会计学的初学者,对会计知识的认知和贯通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学习。教师应以学生能掌握基础的会计内容为宗旨,在设计教学案例时不仅要简单、通俗易懂还要选择最常见的经济业务。例如:销售收入确认的业务中,因不同的结算方式会导致销售收入确认的处理各异。教师在本课程教学中应设计以货币资金结算或者赊销的业务即可。

2.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法是教师根据所讲授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总结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讲解复式记账法实际应用时,尤其是讲解每一个会计账户具体结构时,可以提前设计一些有关该账户借贷方发生额的经济业务练习,让学生思考并作出相应会计分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该账户的具体结构。例如:在讲解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赊销业务的练习,而在讲解贷方发生额的时候可以设计收回货款的业务练习。然后通过学生自我思考后完成会计处理,归纳总结出应收账款的账户结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该账户。

3.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若干个课堂讨论议题,要求学生合理分组,并于每次授课后留有一定时间由学生上讲台汇报,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讲评。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不易掌控学生情绪状态,达不到教学效果;二是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有针对性,能紧扣教材重点难点;三是要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将书本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四是议题要有典型性,能使学生发现或捕捉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的问题可选材于社会中的某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全班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是形成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加强互动教学的过程。

4.图示法

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仅凭教师理论讲授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进行会计实践或者会计认知实习又存在诸多条件限制。图示法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例如:在讲授错账更正法时可以用图片来讲解如何更正错账,根据例题展示错误的凭证和账页图片,然后根据正确内容的图片讲解更正的步骤及正确的方法。又如:在填制会计凭证和账簿时,可以将书写规范和填制要求用图片演示出来。对于一些经济业务的流程也可以采用图示法,如讲解商业汇票的使用流程时。我们在讲解业务内容时通常会借助账户结构演示如何进行经济业务核算,这就需要运用图示法进行形象的展示。

5.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可以分为校外现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校外现场教学法通过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实习单位进行一天的观摩,使学生对于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堂实践教学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直接理解授课内容。但是由于会计学基础课时较短、场地限制、实践材料不足等原因,我们只能在填制会计凭证及部分账簿和编制报表的环节采用课堂实践教学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内容购置一些凭证和账页,在课堂上由任课教师讲授完理论后立即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填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清楚凭证和账页填制的要求和程序,也能够更形象地模拟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活动。现场观摩和动手操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相关知识的掌握,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6.整合教学法

整合教学法就是通过关键要素将与之有关的、分散的其他各要素有机接合起来,达到前后相连、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会计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论,会计核算方法中每个内容都有相互关联性,每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账户之间都有联系性,即使不同的会计报表之间也存在钩稽关系。整个会计就是一个严密的系统。教师要掌握本课程的主体结构,把握住各章节内容的联系性。在讲授某一重点内容时教师要联系其他有关章节内容,可以预先为以后需要讲解的内容做铺垫,也可以在后期教学中重新提示前期相关的内容。总之,教师要做到以点为面、前后呼应。例如:我们在讲授六大会计要素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整合教学法。虽然从定义和内容上看六大会计要素之间并没有相似性,但是就其有关的经济业务上我们可以找出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同样的经济业务内容。业务内容越复杂,涉及的会计要素和账户就会越多。教师可以通过选好题材,做好教学计划,引用具体经济业务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会计要素和账户,然后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会计分录。另外,我们也可以借助会计要素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会计报表的意义和具体内容。在这种授课方式下,学生不断受到教师的启发,仔细思考教师的选题,注重本科程各重点、难点的相关性和联系性,更好地领会整个课程的教学体系,全面综合掌握全课程的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就某一内容采用几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这样不仅可以基本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相脱节的状况,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原理、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明确如何应用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完善整个会计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文杰.《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法探讨[J].科教导刊,2011.9.

[2]陈容,朱波强.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1.2.

[3]陈艳秋.会计学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当代经济,2009.5.

基础会计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生活化;教学效果

0 前言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学习该专业其他课程的敲门砖,所以学好该课程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刚刚步入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基础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们对于该门课程也属于零基础,基础会计的理论体系、专业术语表述、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与以前所学的课程截然不同,以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思维方法很难理解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基本概念和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从而导致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该课程的学习,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解决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便成为师生必须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为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适当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让会计概念描述通俗化、让举例生活化,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基础会计》课程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批露的全过程,使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和会计方面的工作内容和任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本课程紧密结合考试和实际工作需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基础业务的处理能力培养,是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重点学科。

2 高职学生《基础会计》学习特点分析

2.1 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分析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安排在大一新生阶段,学生刚经历高考。但高职学生普遍入学分数较低、基础不牢、数学学习和理解能力差,尤其文科入学学生更是将与数字有关的基础会计课程视为课程中的最大难关,这使老师产生了学生对《基础会计》不感兴趣的错觉。

2.2 学生在基础会计对专业课的作用方面认识欠缺

基础会计课程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理论课,其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之一是为专业服务。《基础会计》同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必考课程之一,但是大一新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度只存在意识层面并未落于实际行动上。

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因为学生除因考试需要而学外,并未接触过企业实际操作因此不能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学基础会计,于是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受到会计潜移默化的影响,未能将学到的会计知识操作方法和思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时候作为老师,要多结合实际让学生从主观上去发现身边的会计、生活当中的会计,使尚未踏入社会的他们意识到会计对于他们的将来会有多大的帮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任课教师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应更多、更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基础会计在高职教育阶段的作用,让学生深切认识基础会计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帮助。

2.3 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分析

从高职学校生源来看,学生主要是专科线上的学生,总的来说文化课普遍较差,而且学生们刚刚步入大学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还停留在高中阶段,还没有形成作为一名大学生而应该有的学习方式。因此,大一的学生们在学习基础会计时普遍采用高中学习数学的方法,比如采用回忆、辨认等模式的思维方式,对于一些理论知识采用记忆和模仿的方式,对于业务题的掌握甚至采用死记硬背甚至是直接套用的解题方法,并没有形成会计的模式进行思考和掌握,对峙不求甚解。对于任课老师的授课内容,大多数学生表示课后保留的印象一般,能记住的知识点很少,甚至有极少数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印象,只有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表示印象深刻。

2.4 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接受基础会计的学习

刚入学的高职大一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意思,自学能力较差还停留在高中教师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师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还没有习惯自己反思的学习习惯,更不具备总结知识和归纳知识的习惯。他们没有意思到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是要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基础会计的知识接受时,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对于培养他们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形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

3 运用教学案例生活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探索

针对上述有关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认为提高《基础会计》的课堂效果可以采取生活案例的讲授方式,以便学生掌握和理解基础会计中一些枯燥理论的知识。

3.1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的学习中,有关会计基本理论这一部分由于理论性很强,学生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不能理解一些会计方面的专业词汇,因此对于这些地方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实践性活动引导,养成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会计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价值。由于我们学校和事务所一直有合作关系,因此在学习了财产清查之后,就安排学生们去参与事务所的盘点工作。这样可以通过接触实践让他们熟悉财产清查的程序和实施步骤,掌握不同财产的清查方法尤其是在事务所的盘点工作中可以接触不同实物资产的清查实践。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 分配角色,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目前新的教学理念是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可以巧妙地采用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一下生活中的小角色,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点,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们理解第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的含义,还能够加深学生们的知识记忆,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会有不小的帮助。

4 结论

教学案例的生活化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兴趣的一种方式,就像调味品不可太多太滥,要避免随意选用生活素材,以免喧宾夺主淡化了原本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案例生活化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对于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要紧贴教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避免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邵晓琰.通俗化语言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2(01):112-114.

[2]王克美.通俗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2(23):281-282.

基础会计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基础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如何让学生学好会计理论和技能操作技术,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开发以技能应用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1 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对专业知识机械、被动地学习,忽视了在专业知识和学习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存在许多不足。

1.1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核心,不能很好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仍然侧重于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知识灌输,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被动信息的接受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最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讲授范围也只限于教材,新的理论与实务知识没有及时补充。

1.2 教学手段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会计教学过于注重和依赖教材,教学中大都依赖于课本,其手段陈旧,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理论相脱节。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更加注重记忆结论性的内容,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全过程的思考、研究和探索,无法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信息反馈,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1.3 会计实践内容滞后,自学能力培养效果不佳

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最大的问题是实践学习内容滞后。例如,实践内容比较简单,业务不全面;模拟实践材料不够真实、准确,只涉及会计业务的处理,不涉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环境;原始凭证都是附在教材上的黑白印刷本,没有真正的实物凭证让学生填制。这些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缺陷,使得会计实践效果不明显,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制约了会计专业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 模块化教学特点及其内容

所谓模块化教学是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当学生学完某一模块后,就应该能够获得相关的应用能力。从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的“哪些内容我要讲授”变成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的“哪些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

模块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

一是从教育观念上来看,模块化教学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传统教学则是重在知识传授。

二是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模块化教学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后对理论知识加以技能训练,有知识和职业技能两条教学脉路;传统教学只有理论知识一条脉路。

三是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模块化教学侧重于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体现了先进的教法和学法;而传统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以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为主。

模块化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结构模块化。从知识结构而言,会计原理、方法、业务流程等内容易于成“块”,如基础会计可分割为会计基础知识、会计方法、会计实务操作。

二是课堂讲授模块化。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除了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要将多种教学方法适当地应用到各教学环节中,以各种教学方法为纽带形成单元模块,使课堂教学艺术化。

三是岗位分工模块化。在会计实训中,开展“工学结合”,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情况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最后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角色,定期交替,使学生掌握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3 模块化教学在基础会计中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企业的经营模式及经济活动内容缺乏了解,加上理解能力有限,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相对于他们来说又过于抽象。因而,对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理论知识,中职学生都很难完全理解,即便是有部分记性好的学生能够一时记住,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更谈不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而相对于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来说,实际的技能学习对中职学生还是有较大的吸引力。在技能学习中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让学生扮演会计岗位的各个角色,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设置账簿,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让学生从中掌握技能。

4 模块化教学在基础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4.1 以技能为主线,将基础会计教学分为三大模块

在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下,将基础会计原有的学科体系分为知识模块、能力模块、素质模块。以三大模块为基础,构建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确定工作岗位。在这种设计思路下,重点是能力模块和素质模块,知识模块穿插其中,将三者之间融会贯通,互为一体。

4.2 采用模块化教学,掌握基本知识能力和熟练技术能力,最终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模块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实践——理论——实践”的做法,首先让学生到企业和本校财务处初步接触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实际资料,让学生产生渴求掌握这些知识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知识目标的模块教学;然后将学生按“顶岗实习”模式实行分组(财务科),以每一财务科为单位,实行财务科长(小组组长)负责制,会计人员按岗分工,定期轮换工作岗位(具体操作方法见表1)。各财务科定期轮换工作岗位,以利于每个岗位的“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会计核算与监督业务,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学生在通过仿真实习会计工作或顶岗实习后,其综合职业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培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在轮岗的过程中,将相关会计法规、经济法规、职业道德等贯穿其中,既有利于课程整合,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5 模块化教学在基础会计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设计科学合理的模块

模块化教学的随意性很大,应加以注意和引导,采用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必须根据会计专业教学大纲开发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块,

5.2 建立模块化教学成绩评定体系

为检验模块教学的实际效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必须打破以往单一的知识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着重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平时出勤、工作态度占20分,实际操作能力占30分,职业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占20分,理论考试占30分,如表2所示。

5.3 模块化教学需要理论、实训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

采用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的中职院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能够胜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否则再好的模式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4 加大实训室建设力度

为使模块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突出技能训练在教学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实训基地和场所,以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如财会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室,点钞与珠算技能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否则理论与实训必然脱节,模块化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小星.模块式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7(7):141-142.

[2]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课程模式的变革趋势[J].中国大学教育,2006(3):48-50.

基础会计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

我们提出了以知识模块分类训练+综合应用型考核为模式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一、按知识的分类划分模块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

内容:计算机的历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组成);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如:新建文件,修改文件属性等。目标: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汉字输入法模块。

内容:键盘使用的训练;文字输入方法的训练;文字录入速度的训练。目标: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熟练使用键盘和鼠标的能力,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文字的录入,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各部分功能。

内容:word文档基本操作的训练;文档排版的训练;表格设计的训练;图文混排的训练;页面设置和打印的训练。目标:通过以上内容的训练,学生具备熟练的文字处理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独立较快完成各种报告的文档的录入和处理。

(四)Excel电子表格模块。

内容:工作簿的基本操作训练;录入数据的训练;设置工作表的格式;数据图表的建立及设置;工作表打印训练。目标:通过以上内容的训练,学生具备熟练的数据处理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处理、绘制图表。

(五)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

内容: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训练;幻灯片格式、幻灯片母板设置操作的训练;幻灯片中插入、编辑对象的训练;对象的动作和动画设置的训练;幻灯片的切换与放映训练;演示文稿的打包与解包训练。目标:通过以上内容的训练,学生具备熟练的演示文稿制作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完成诸如产品展示、课件制作等工作。

(六)Internet的应用。

内容:通过IE浏览器浏览信息的训练;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资源的训练;收发电子邮件的训练;常用工具软件的训练。目标:通过以上内容的训练,学生具备熟练的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使用相关工具软件的能力,能够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以解决学习、工作中的问题,能够电子邮件和多媒体实时通信工具和他人沟通。

二、模块分解训练

模块分解就是把每一个模块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比如:Excel电子表格模块,可分为:格式设置、公式应用、函数应用等知识点。根据知识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训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训练为主,教师负责个别指导。比如:在教授Excel格式设置这个知识点时,笔者会先用1节课的时间进行格式设置的基本操作,再用2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就格式设置的练习题作为作业上机操作并上交,记录好学生实训时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下课后检查学生上交的作业,在下一次上课时用1节课的时间提出并解决学生在实操时遇到的问题。其他的模块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模式来教学。

三、综合应用型考核

在一期教学结束后,采用上机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共有十道试题,每道试题包含有6个模块的知识点,其中各个模块的占的比重:20∶10∶25∶25∶10∶10,试题的难度一般,考核采用随机抽题法,即:从十道试题中随机抽取一道题进行考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有60分以上,则考核及格;否则不及格。模块式教学并不是考核及格就算完结,学生不旦要掌握每个知识点,而且要很熟练地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的问题。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当前形势 信息化技术 中职 《基础会计》 优化策略

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脑在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幅提升了教学效率。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方式皆是以教师为主体,往往在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则成为欣赏教师表演的"观众",课堂气氛沉闷不已。而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则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低效状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了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利曾说过:"学习中最好的良性刺激乃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客观角度而言,积极性是学习中最大的内驱力,有了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成为课堂的主角。而学生的积极性不会凭空产生,必须借助相关的情境。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往往能令抽象乏味的《基础会计》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让教学内容充满感染力,并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去强化学生的感官体验,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广大财会教师一定要根据中职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让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趣味盎然,进而让学生体验置身于某企业会计情境的感受,从实践角度让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譬如在教学《基础会计》第一章"概论"时,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会计"这一概念不加修饰地进行讲述,对于刚从初中毕业且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是很不恰当的,他们一定会认为这种类似于"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过于乏味,会计知识过于抽象、复杂,从而对《基础会计》的学习丧失兴趣。因此对于这一章节的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设置一间虚拟化的网络财务室,并在财务室的办公桌上放置一些用于处理会计事务的票据、单据、报表、凭证、账簿等基本资料,然后通过多媒体屏幕直观地展现,让学生从动态的实物展示中对会计中的基本概念形成感性认识,再按照"会计事项"、"单据"、"记账凭单"、"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理论"的顺序深化学生对会计概念的认识,从学生耳闻目见的生活常识开始,将他们感性的会计经验提升到到理论的高度,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场景中学习知识,能令其充分感受到《基础会计》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其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的合成性,便捷性打造特色化的《基础会计》教学

在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学媒介极为单调,只有教材与黑板。譬如在开展会计实务训练时,事先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小黑板就得事先准备,而且还得准备好几块(板书的内容过多,一块黑板根本无法容纳必要的教学内容)。加之准备好的小黑板最多只能用两到三次,多次以后因为字迹模糊又要再次书写,浪费时间、精力。因此在传统的会计实务训练教学中,填写"会计凭证"的训练就不能过多,否则小黑板根本无法容纳。但如果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通过课件展示大量的会计实务训练内容,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容纳空间不够而舍弃相关教学内容,操作过程也十分便捷,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切换到其它训练场景,节约了大量时间,教学效率大幅提高。

在多媒体这个自由灵活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根据中职生的思维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的需要,结合《基础会计》学科的特点,本人独特的教学风格,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制作具有合成性、便捷性的课件,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灵活切换教学内容,从而发挥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最大效能。例如对于"原始凭证的填制"这一内容的教学,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内容、填制、审核三个方面,教学的重点就是将每种原始凭证的基本格式以及各种凭证的填写讲授清楚,利用教材加黑板的讲授方式往往给学生抽象、乏味之感。对于这一内容,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灵活便捷地演示与讲解,在两课时以内就能完成全部教学过程,且学生面对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屏幕会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将会大为提高。

3.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构筑高效课堂

从客观角度而言,《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过于复杂,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则能将图表、文字、动态的画面、声音融为一体,让难以理解的会计知识变得声形兼备。通过多媒体屏幕能看到相关的文本材料,倾听到富有感染的讲解,观察到动态化的演示,从而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感官效应,帮助其从更深的角度理解相关知识。对于基础会计这一课程而言,会计方面的原始凭证种类繁多,记账凭单的内容也尤为丰富、账页的格式多种多样、账簿账单填制的过程也尤为繁琐,对于这些过程是不可能在黑板上完全演示出来,凭借语言去进行讲解又极为枯燥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倘若运用多媒体对上述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屏幕将账单、账页的具体格式展现出来,并结合这些格式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则会对多媒体屏幕中显示的"实物"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