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教育形态。首先,远程教育培训溯源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至今已有35年历史,并经历了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的媒介过渡,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教育的杰出成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电大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战略为主导,教育培训从精英向社会大众普及,较早涉及农民工的远程教育培训。其次,农业广播学校系统虽然主要面向职业农民开展远程教育培训,2003年后也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广播电视和网络形式开展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广西农广校每年面向农村招收中专生6千人,其中部分毕业生进入农民工群体,每年完成非农技能培训6万人。再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以广播、有线电视和互联网面向农村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其中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通过乡村两级远程教学接收点实施农民工的就业教育培训。还有,企业的线上培训,以电子学习E-learning形式开展一线蓝领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以互联网为支撑的远程教育培训将资源丰富、方便快捷、平等互动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的教育培训,并以其先进教学理念贯穿教育培训过程,带动师生交流和教学管理流程简化科学,带来教育培训理念、技术及机制的创新。

2广西电大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实践

2.1广西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实施情况

广西远程教育早已涉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广西电大于2004年列入国家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首批试点,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培养农村基层政权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部分受益学员考取国家公务员以及参与非农就业创业。以后,广西农广校和广西远程办也开展农村人才培养。2008年,广西电大与中国人大、北航、中南等重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面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人才培养远程合作项目,项目启动北海出口加工区的驻园远程学习中心,送教上门为企业员工进修学习提供服务,许多外来务工青年参与并受益。借鉴广东“圆梦北大100计划”经验,广西团区委于2011年春天在南宁高新区试点“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35名青年职工受助参加广西电大学历进修,接着,又于2012年春启动“万名青年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项目(简称“圆梦行动”),广西电大作为首个合作高校将项目进行系统运作,至今已在南宁、北海等七个市资助了1500多位农民工报读高等教育本专科学业,“圆梦行动”人才培养涉及广西八个工业(产业)园区,受训学员平均年龄30.2岁;广西籍占90.7%,外省籍占9.3%;壮、苗、瑶、回、满、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员占34.5%;生产经营一线员工占65.2%,后勤服务岗位员工22.4%,管理岗位员工占12.4%;专科学员占64.2%,本科学员占35.8%。首届试点班学员从南宁高新区学成毕业,按时毕业率为60.0%,能完成学业的占86.0%,辍学率为14.0%;以后届次学员各科平均及格率约为85.2%、补考率约为10.0%、辍学率约为4.8%;农民工学员学有所成可以期待。党的十广西农民工代表黄文宣(南丹县矿工)今年已获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专文凭。广西电大在“圆梦行动”受训学员中进行了多个专项调查,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等,相关信息已反馈到教学和管理中。

2.2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的特点

“圆梦行动”作为我区远程教育专门机构针对农民工群体的远程继续教育项目,具有学历层次高、系统大规模运作、网络技术全面支持,又面向产业园区实用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2.2.1政、校、企合作协调推动项目

广西电大面向农民工的远程教育培训源发于2008年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远程合作项目”,由北海市政府和教育厅主导启动,北海出口加工区管委迎合园区企业人才需求而协调项目落户,并解决场地设备困难,北海电大寻找契机主动服务企业,又得到企业和员工的广泛响应,形成政、校、企三方合力促进园区人才培养,推动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至今仍是电大系统的标杆。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由广西共青团组织发起,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亲自启动,电大各市分校找准项目落脚点,结合区域资金项目集聚的产业园区发展建设开发人力资源,得到园区管理层的支持响应并组织协调,发动企业以产业优化升级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帮助学校建设驻园专业教学实训基地,政、校、企同心合力形成氛围、机制和措施推进,保证了项目的政府导向正确、符合企业需求、教学实用高效,项目持续推进。广西电大课题组对全区115个产业园区2438家共5.78万员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项目落户的工业园区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预测,结合各类企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异同作出规划论证,按企业各类岗位要求修订教学计划,还建立了企业推荐、政府资助、电大系统服务的有效机制,加上学校人财物的投入,使项目意义升华:政府作为经济升级优化的动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行动去协调推进项目;企业作为凝聚人心的文化、招工引资的品牌和创新发展的尝试去维护项目的运行;学校也赢得服务社会的声誉和人心向学的呼应。为此,自治区政府专设项目资金,各级团委也筹资支持学员学习,南宁经开区连续五届资助学员学费达50多万元,占总学费近一半的资助成为项目持续进展的重要条件。

2.2.2产、学、研融合服务人才培养

电大看准广西产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结合解决人力资源供求失衡、门槛过低、建设开发粗放的问题,以区域发展目标为重点设置学历层次、专业分布以及教学改革,例如:北海出口加工区的装配特点、南宁高新区的前沿技术特点、南宁经开区和来宾华侨投资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南宁东盟经开区的轻工食品产业特点等,都纳入前期调研论证内容,各地电大因地因材实施项目,专业推介注意服务园区发展优势,听取企业的意见反馈,教学适应产业一线员工特点,着力解决各类学员的学习困难,完善适于园区生产生活的教学支持服务,还借力国开大《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核心理念和关键措施,大胆改革教学实训模式,着力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职业教育的转型融合,以现代远程教育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创新发展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提高学员实用技能水平和适岗能力。各地电大还积极整合资源开拓业务,将“圆梦行动”学历教育与企业员工的短期培养相结合,开办了涉及企业精神、团队合作、社交礼仪和营销策略等专题讲座。课题组对二年级以上学员的调查统计反映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和明显进展。

2.2.3思、教、行互动提高员工素质

尽管“圆梦行动”属于成人业余教育范畴,广西电大依然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素质教育覆盖教学实训环节:设有班主任全程管理服务,选拔学员班干队伍构建自治机制,网络平台和交流介面常换常新,表现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及感情宣泄,线上线下的班组活动形成制度;教师更是表现了教学一丝不苟和师生的平等互敬,各类讲座、公益活动和交友组织连通师生之间、学员与社会之间、校企之间对教学的监管互动以及合力参与,使远程教育培训达到传授技能、又兼顾学员素质提高的发展目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收到良好效果。

2.2.4上、中、下配合形成育人环境

电大系统上中下配合是“圆梦行动”广泛延伸的关键因素之一,线上线下(O2O)配合又是项目顺利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二。35年的办学历程,电大从中央至省到市、县“五个统一”的教学规范实现了资源共享、快捷时效、受众面广的优势,项目经试点到推广,共得到7个市级电大的响应配合,省校决策方案经市校协调组织直达园区学习中心,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资助政策等方面达成共识,上中下动作一致的系统运作受到政府的好评,项目受益面广,得到学员欢迎,层次分明的扁平化管理又增强了基层学习中心的灵活应对。同时,电大以网络技术支撑教学管理特色在项目实施中受益,专业广泛、资源丰富、网上学习个性化收方便快捷等特点较好解决了学员水平差异、工学矛盾突出和个人需求繁杂等问题,信息技术作为听课、自学、交流的工具适合农民工的时代特点和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课题组总结归纳“圆梦行动”的实践创新,就电大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调研作了总结分析,证明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培训适合大规模农民工业余进修、职业技能学习和市民素质培训。但是,“圆梦行动”也有专业分布不合理、重文轻理;课程内容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衔接不够紧密;企业一线蓝领人才培养不足;学员职业规划和人才交流还有待加强;农民工群体学习诉求不普遍,学员还不适应数字化教学等等不足;需要认真总结,加以改进提高。

3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的启迪

和总理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都有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近期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又提出“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新市民培训”等。各级政府的科学部署和各地的创新实践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有效前行。从广西电大农民工专项远程教育培训的“圆梦行动”阶段性总结中,给出了经验的启迪。

3.1重新认识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仅限于提高人口红利、增加农民收入、或者提高生存技能和实用技能水平都是不够的。首先,农民工群体规模庞大(达2.6亿人),而且正在城乡社会中形成新的阶层,甚至上了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12月的封面,关注并扶持他们事关社会公平、缩小差距、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以教育培训为重点的帮扶措施能够改变命运、促进公平、构建和谐,运用互联网也突显民主公平属性。其次,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优化升级、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和“双核驱动战略”实施都需要大批人才支撑作为基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不可能再拼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要转向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上来,农民工教育培训应成为发展战略重点。再次,农民工教育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注重其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兼顾其基本素质提升和持续进步发展。教学内容应倾斜于技能知识又要兼顾理论基础,避免“以技能、以收入为标准”的人才培养观,促进农民工群体融入社会、融入时代。还有,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扩大农民工的受教育幅射面,以科技创新应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疏通渠道、提供服务,以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形式提高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和水平。对因政府职能出现条块分割造成农村新增劳动力(广西约70万人)享受中职免费教育与大量农民工(广西约1100万人)为生存打拼得不到培训的不平衡局面要认真对待。要在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构建政府主导、财政资助、企业支持、学校参与、社会响应的协调合作机制,以提高受教育水平造福广大农民工。

3.2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首先是服务理念,中国教育具有平民化的历史渊源和人文传统,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延续至今并发扬光大,北京大学在1918年就创办了“校役夜班”,2006年北大校长又为学校保安甘相伟的专著《站着上北大》作序。为大众阶层服务、以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是大学的精神和传承,关注解决农民工群体的受教育问题,能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自觉、提高学校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功效,“圆梦行动”是远程教育机构办学理念的一次升华,这是高校办学理念转变促进为社会服务自信自为的案例。其次是教学理念,在社会各类形态数字化的互联网时代,各界都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电大远程教育自谥为网络先驱,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驱动下,加上网络技术,带来了“教与学颠倒”、“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改革,这还远远不够。用户至上(以学生为中心)、体验为王(完善支持服务)、免费模式(类似“慕课”)加上颠覆创新(模式改革),这些“互联网思维”都在改革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及管理。当然,互联网以最低成本满足最大化需求的市场机制正影响教育培训,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合作,促进技术应用、搭建共享平台。2014年广西电商的政府统筹推动就是先例。再有是技术理念,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加快了信息技术向各个领域的扩张渗透,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电大教育也不能固步自封、自甘落后。电大要加快微博、微信、二维码、QQ等信息工具的普及,充分利用微课程的教学资源,尝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学习在教学管理上的应用,重点是教师的信息技术的掌握和素质提高,促进学员适应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3.3融合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开展传统的面授培训的同时,网络技术逐渐应用于教育培训而形成网络培训。虽然它具有很多传统教育培训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整合传统的面授培训和网络培训的优点,开展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的集成式的培训模式将成为教育培训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向。从国内外的研究看,国外关于混合学习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卡耶·桑(Kaye Thorne)认为混合学习将在线学习与更多的传统学习和开发方法混合起来,混合学习为构建个别化需求的学习和开发提供了极好的解决方案。德瑞斯科尔(Driscoll)则认为混合学习是“基于Web的技术(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的结合(或者混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和教学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视频、CD-ROM,基于Web的培训和电影)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

国内的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网络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 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但在实践方面,这种混合学习模式只是单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设计,而不是推行的一种教育培训模式。因此,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加以提升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教育培训的需求,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

二、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的定义及特点

面授培训是我们通常采用的且在培训领域是一种主流的培训方式,但存在教学资源不能高效利用和共享、教学过程较为封闭、学员训后的延伸学习困难等问题。而远程培训虽然改善了这些问题,但其自身的问题也在培训过程中自然产生,如学员与教师互动不足,深度学习不够,不能体验学校所具有的知识与学术氛围等。而“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通过培训方式和教育资源的整合,能有效克服这些问题,与此同时也为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选择。在此讨论的“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的适应范围为政府部门的管理者、企业经济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端培训领域。所谓“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就是将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理论应用于高端培训实践,整合面对面培训模式与现代的网络培训模式优势,集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它是将网络面授的多种教学要素优化组合的培训模式。它将关注教师与学习者的双重核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放教学系统,丰富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资源增值,充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观点的提出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认识:

一是将网络培训方式引入高端培训领域,是为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实现教育培训目标,而不是取代面对面的课堂式培训;

二是利用网络培训可以更好地整合多元培训优质资源,实现培训要素和过程的优化组合,将培训效益最大化;

三是网络与面授的集成,不是单纯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一种新的培训模式。

与单纯的面授或者远程培训模式相比,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与特点:

面授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构建集学员、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培训体系。在这种培训结构中,教师是所有培训结合元素的主导。它是一种教师主导式的培训模式。而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则将同时关注教师和学员,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聚焦于学习的主体学员。

在面对面的培训中,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对象与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在确定的时间和确定地点,对已选定的对象进行培训,其培训内容、培训过程等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而与网络培训的整合,增加了开放性的培训过程,形成半开放性培训架构。由于它整合了众多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即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模式的结构化和程式化的特征要求网络与面授集成培训形成一定的规则和结构。网络与面授集成培训模式的规则和结构就突出表现在教学过程模块化和教学组织服务的流程化。图1所示为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构成。

图1 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构成

一是培训元素的优化组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优质培训资源的整合重复利用,提高了培训效率;三是资源的重复使用节约培训成本,体现出培训经济的高效性;四是培训管理服务的流程化、信息化,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的有效性。

这种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的出现和应用,是受培训需求不断递增、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和教育培训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等多种因素的驱动。

三、网络面授集成式培训模式的构建原则与实施方案

结合现实发展需要和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我们认为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在实施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构建的目标就是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为此有效性原则必须贯穿于培训需求、培训对象、课程结构、教学支持、学习支持服务、考核评价、管理服务等各个培训环节,以期进一步提高培训绩效。

培训作为一种针对特定人群,在某一时间、地点进行的教学活动,为保证其培训效果,需要按适度结构化原则将网络面授集成培训固定化,形成一定的可以重复遵循的规则。适度的结构化在保证培训模式化运行的同时,也可充分调动培训的灵活性。

教育培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化,其存在于培训需求单位、培训者个人和提供教育的培训机构,这些差异化或者差别性就形成多元化的培训需求,因此在构建集成培训模式时要坚持需求优先原则,进行培训策划与运作管理。

无论是面授培训、远程培训、混合培训,还是集成培训,都需要强调培训的适应性,即培训是否适应要培训的群体,是否切合培训需求,是否能充分提高培训效果等,因此在进行培训时,在选择培训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其适应性。集成培训模式是为培训增加了一种全新选择。

现代社会追求效益、讲究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教育培训同样适用于这一原则。这一原则强调追求教育培训效益的最大化,要求通过整合、完善、优化并有效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高质量地完成教育培训任务。

网络面授集成培训需要打造一个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它包含两大系统,一是支持学习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信息交流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二是教学资源建设系统。如果没有这两个系统,集成培训模式就无法实现。

其模式架构主要是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见图1)

培训过程的结构化和程式化构成见图2所示。

图2 培训流程构成

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的实施,首先是要利用浙江大学已有的网络技术和设施,建立教育培训的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课件网上直播、点播和录播功能、在线会议功能、实时和非实时交互功能、个性化学习环境、网上作业、个性化学习资源定制、体验式学习、虚拟学习环境和虚拟角色(如虚拟导师、虚拟学伴、虚拟管理员等)、在线测试评估、远程学习过程提醒和监控功能、学习资源共享共建、学习资源的挖掘和定制、已学内容智能记忆功能、移动学习网络平台支撑等诸多新功能。教学过程见图3。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协作学习和教学互动方式,见图4。

通过卫星网、互联网、数字宽带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天地合一、多网集成的远程信息传输技术实现。

四、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在浙江大学的实践

浙江大学构建并推动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的应用,是基于自身发展的两个优势,一是该校远程学历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可以支持网络面授集成培训;二是拥有较强的面授培训能力和培训规模。2011年浙江大学的培训已超过10万人次。浙江大学于2008年设立远程培训中心,发展网络—面授集成培训,目前已初具规模。技术实现依靠卫星网、互联网、数字宽带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天地合一、多网集成的分布式远程教育综合运行平台,建设并形成了一整套基于网络、以学员为本的集培训与学历教育为一体的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浙江大学把握现代教育培训的新动向,整合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在远程培训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形成了适用于自身发展和具有推广意义的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将这一模式引入高端培训是培训需求和教育培训能力提升的自然结合过程。经过短期的面授培训后,学员需要深度研修,而在短期内不可能再到学校来面授学习,因此利用远程方式成为最佳选择。反之亦然,接受远程培训的学员也产生了面授的需求。

案例一:广西省厅级干部经济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

网址:gov1.省略/gxgbpx/

广西省厅级干部经济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由于本期培训班的学员均为厅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一方面他们面授学习时间较短,另一方面该专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连续深入探讨。根据此培训项目的要求和特殊性,设计了面授培训和在线学习集成的培训模式。

案例二:浙江大学基层村官培训(国家发改委项目)。

网址:cgpx.省略/

鉴于村官工作地点分散的特点,设计了基于网络技术的集成培训模式。构建了基层村官培训子平台,将个体在线学习、答疑和集中面授教学、研讨交流及实地参观考察等教学形式相结合。在远程学习同时,由当地政府选拔部分优秀学员赴浙江大学,安排面授讲座和实地考察。

案例三:常宝股份有限公司中高层管理素质提升混合培训。

网址:corp1.省略/cbgg/

根据常宝股份有限公司中高层管理培训班需求,设计每月集中安排2天的面授课程和现场教学,同时建设远程学习平台,开通帐号,由公司负责组织学员参加在线学习的集成培训模式。

案例四:浙江省领导干部培训。

网址:zjce.省略

与浙江省政府合作项目,通过集成培训模式为浙江省省管干部提供培训。

五、结语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我县教育局组织了这次暑期继续教育培训,这次培训打破了以往的学习模式,使我们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业务水平和听课、评课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成为我业务提高的好助手。虽然这次培训,由于特殊原因由刚开始的集中培训改为线上培训,但是老师们对这次培训都赞不绝口,而且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学习与交流中,使得本次培训获得圆满成功,我也从这次培训中受益匪浅。  

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主角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用心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参加培训,使我对教学研究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要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这次教师培训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经过学习,使我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研究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提高了自己课堂教育能力和教学质量。

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我执教的第二次我要着重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必须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   

总之,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同时也让我看到自己很多的不足,我还要和学生一样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学生共同成长。因为学习和学会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我们老师务必做的事!学习是永久的主题!我相信,透过这次培训,我将会对新课程理念有更加深入地把握,也会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镇化;职业农民;培养

近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城镇化率也逐年提高,城市人口2011年第一次达到50%以上。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人口大量下降,农村青壮年人口大多进城务工。这将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也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可谓喜忧参半。随着农村大量青年的进城务工,留守农村的多数是妇女、儿童、老人,将来谁种地的问题就摆在了各级政府面前。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的凋敝、萧条事实告诉我们,必须尽快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职业农民,才能保证农业后继有人,才能保证农业的现代化,才能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农民是一种职业

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一词的含义不仅是代表了一种职业,更说明了一个人的户籍、收入、地位等身份特性,形成为我国特有的城乡社会二元结构。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要求我们尽快改革有关制度和政策,全面统筹城市、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胆主动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使公共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城乡均等化,使农民仅仅是一种职业称呼,已或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对象。为此,我们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和保护,使农民的农业收入赶上社会其他工作平均利润,农业大区的财政收入水平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种地收入接近进城打工者的收入。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区,更要积极主动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使两千年来的传统农业产生质的飞越,变成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使一批有志于农业发展的青年学生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成为新时代的职业农民,获得比在城市务工还要高的收入,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过上体面、幸福的生活。

二、积极进行教育培训,尽量做到不离乡不离土

众所周知,解决“三农问题”最终依靠的是我国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现代化。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促使传统的农耕方式发生质的飞越。现代化的技术需要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证明,农业要发展,必须实现“四化”经营的模式——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这真是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农民知识结构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使得对广大农民的培训任务非常繁重,并且要有切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培训策略与举措。联系河南省周口市农业大区的农村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农民培训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民培训管理机构

县一级机构每年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制定出各乡镇培训计划。乡一级机构的工作人员具体落实培训项目,按照培训的计划、内容、目标,公开招聘有经验的农业技术培训人员,制定完善的考评方案,督促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村庄一级的培训机构主要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发展需求、产业项目、人才结构,提出培训的具体内容要求,广泛动员有关人员主动积极参加培训,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二)把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办到到田间地头

2013年暑假期间,周口师院“三农问题研究会”成员就农民培训地点问题在淮阳县、商水县25个自然村做了调查,60%的农民主张培训班办在家门口,最好不出村,20%的农民说也愿意到乡镇上参加有关技术培训,只有个别80后乐意到县城或大城市参加学习培训。根据调查材料,大多数农民愿意在家门口培训,因为培训班办在村里对农民有三大好处:一方便;二省时、省钱;三就地取材,现场指导,容易接受。广大农民的愿望就是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我们各级政府官员再也不能不顾实际,拍脑门决策,想当然办事。一定要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心下移,把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办到村头、地头、家里头。周口市近几年实施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三进村”工作方案,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农民见了技术人员就象见亲人一样,请到家里,热情招待,手把手的技术传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周口市实施的“三进村”简单说就是“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训进村”。“培训教师进村”,就是组织周口师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市农科院的有关农业方面的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围绕周口市农业实际,进行优良品种、农药施肥、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媒体资源进村”的具体措施,就是充分运用周口市广播电台、周口市电视台、周口市龙都网等媒体资源,开设乡村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专题栏目。周口电视台近年开设的“乡村服务社”栏目,实行“电视栏目+公司运作”的模式,探索出了“电视栏目+专业化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户”、“电视台+农资企业+科技专家+农户”的服务平台。既充分发挥了地方媒体的教育培训功能,又构建了便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周口市电视台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其他地市电视台的效仿。“人才培养进村”的具体措施就是把农业技术培训班,直接办到村庄里面,让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学习,这样贴近农民的实际、降低了学习成本。围绕周口市农业实际和主导产业,以行政村为单位,以村“文化大院”为载体,以讲座、说唱、戏曲为形式,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班。周口市政府这几年通过推行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农民,特别是培养了一批种田能手、家庭农场主、乡村服务社社长,为周口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放眼世界,环顾全球,我们发现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由于各国历史、现实的不同,他们的工业化道路不尽一致,他们选择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路径道路也不一样。但是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西方国家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将培养现代化的职业农民作为各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方面,笔者查阅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关于农业方面的法律条文,总结出如下规律:首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法”精神在农业发展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为保证农业人才辈出,美国制定了《莫雷尔法》、《哈奇法》、《史密斯-利费法》,这些法律的具体条文明确规定了每个州必须有专门的农业教育培训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农业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三位一体”,培养农业发展后继人才。我们的近邻韩国也有类似的做法,他们为农业立法,先后颁布《农渔民后继者育成基金法》《农渔村发展特别措施法》,详细规定了对农渔民后继者提供资金支持的具体措施,提供技术教育的具体内容。法律措施的不可抗拒性让培养农业后继者和专业农户成为各级政府不敢懈怠的任务。荷兰的做法更是值得我们深思。荷兰为保证农业人才的成长,把小学生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内容与农业生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小学阶段就开设农业方面的知识教育。想想我们的家长为保证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教育内容又包括哪些?我们灌输的是好好学习,跳出农门,脱离农村。其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钱”思想在保证农业发展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众所周知,任何方面的教育培训都需要大量资金,农业技术的培训也不例外。对此西方各国政府为保证农民教育培训资金的到位,不靠捐助、不靠慈善,靠政府自己,都是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要举措。法国采取的措施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实施的是农民按需培训,农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免费而且给补贴,建立了至上而下的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日本、韩国为发展农业,不仅政府重视,也充分发挥民间社团的作用,他们成立了各级农民协会,农民协会承担起规划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的任务,保证农业后继有人。当然,像美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即使是农民一般也接受过高等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更是世界有名,农民不仅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必须经过至少三年的农业职业教育。第三,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按我们的传统思维去衡量,更值得我们反思。例如,在西方国家,要当农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西方国家实行从事农业资格准入制度,比如在英国,要想当农民,必须有两个证书作保证,一是农业职业培训证书,二是农业技术教育证书。在法国要当农民,必须获得四种农业方面职业资格证书。德国的农业资格证书分为“合格证书”和“农场师傅证书”两种。在加拿大,要想成为农民,要想成为农业经营者,必须获得“绿色证书”。种种措施保证了农业资源让高素质的农民来使用和经营。

线上教育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

[FL(K2][KG2]教育公平是社公平的起点,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保障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201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15年3月,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与代表们商议扶贫大计时,他指出,“坚持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2014年9月,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也决不让一个家庭因为孩子上学而陷入困境。”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总体资助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尚存在诸多不足,影响资助工作的开展。鉴于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破解影响资助工作开展的[JP+1]疑难杂症,着力提升资助工作水平和效率,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

第一层,通用职业基础能力学习领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打好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

第二层,专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以燃气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把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将专业素质、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融为一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燃气工程典型工作任务处理办法。

[LL]第三层,职业能力拓展学习领域。编写岗位职业标准和实训指导书,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由教师和企业人员指导完成实训项目,培养岗位操作技能。

第四层,顶岗实习。学生在订单企业的安排下顶岗实习,订单企业为每位实习生配备正式员工为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岗位教育培训。采取“企业指导教师为主,学院指导教师为辅”的管理模式,顶岗实习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写出实习鉴定,学生提交实习日记、总结、鉴定等,并回校参加毕业答辩。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其针对性强、适用性好和就业率高深受企业、学校、学生及家长的欢迎,我院“订单式”人才培养已取得初步成果,应用成效显著。能够使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活力,为校企合作找到了最佳途径,形成了先进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进一步将“订单式”人才培养更进一步完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研讨解决问题,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全程式、全面合作的订单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苗金明,杨明亮.基于“订单式”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5,9(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