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护理学教学计划

儿科护理学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科护理学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科护理学教学计划

儿科护理学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模式;优势;儿科护理学教学;学生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52-03

临床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接受医学教育更好服务社会的核心。特别是在21世纪,衡量一位护理专业学生是否是人才,不光看他占有医学知识的多寡,更应看他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为此,为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的被社会所需要的合格护理人才,笔者于2010年2~7月,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在男女生比例、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纪律状况等方面都比较接近的两个班各5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认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上述研究对象均由作者统一执教儿科护理学。

1.2 研究所用材料

选用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教材《儿科护理学》,由郑州大学出版社根据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内容编写的教案。

1.3 方法

1.3.1 学生分组:将实验班50名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小组5名,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儿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要求每个小组由学生自行选出1名小组长,负责整个体验式教学计划的执行与实施。对照班学生50名也采用相同的分组方法,小组长的选拔和实验班相同,采用传统儿科学实训课教学方法,每组小组长负责整个传统儿科护理实训课教学计划的执行与实施。

1.3.2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步骤:(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电教媒体,实物、挂图、现实的问题、趣味资料、游戏、音乐、生动的语言等手段,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架起学生已知经验、情感与学习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该项教学活动的欲望。(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要指学习不同版本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儿科护理工作与服务对象的特点,探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有可能出现或者发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均由学生自己提出来,问题的答案与处理方式由师生共同研讨。老师不强加给学生任何结论,也不用正确或错误来区分他们不同的知识概念,只是让学生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3)研究分析感悟体验。研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角色的分配。(4)制定处理对策,并系统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实践创新,提升能力。

1.3.3 体验式教学模式具体内容:职业礼仪团队演练,操作过程中沟通交流演练,人际关系中角色互换演练,从游戏开始进行个人经验分析,通过儿科护士角色扮演进行价值观交流与分享,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比如世界”的患病小朋友引进体验式健康教育,儿科急重症和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抢救与治疗用药和生理心理护理,五好优秀品德宣言(即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好修养、好口碑)。

1.3.4 时间、课时和场地的安排:体验式实验课授课时间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最后1个月,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基本学完了基础必修课和临床必修课,具备了基本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故开展该教学模式具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每周2次课,每次课4个学时。第一、二次课在实验室练习各种儿科护理操作技术兵进行角色分配,每两个学习小组进行配对,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角色演练;第三、四次课进行经过设计的不同场景的现场情景体验;第五、六次课针对特殊场景进行角色转换演练;第七、八次课使用幻灯进行汇报、总结,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地依次进行。回报的具体内容包括本组进行的各种技能操作、各种常用护理设备的使用、不同场景的现场情景体验的目的、过程、人员的分配、收获及不足。小组长进行总结性回报的同时,每名学生要写出个人的心得体会。

1.3.5 教学反思与考核:对进行该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录像,活动结束后马上回放试验过程录像,让参与该项教学活动的每一位学生找出自己以及其他同学存在的不足,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至于活动结束后的考核,由任课教师、教学督导小组成员、成绩优秀的学生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采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试验的全过程给予考核。将沟通与人际技能、创新与愿景思维、领导与管理潜能、团队技能与合作精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作为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等级分为优、良、差三个级别。最后的统计指标包括两组学生达到相应级别的百分比、学生对该课程目标的评价、参与该教学活动的动机以及对实施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三个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测评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不同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示:实验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沟通与人际技能、创新与愿景思维、领导与管理潜能、团队技能与合作精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五项考核指标方面均较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上述各项的达标优良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实验班学生的综合素质优于对照班。

2.2 实验班学生对儿科护理学课程目标的评价结果

见表2。

表2示:实验班学生对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要求达到的课程目标的正确的认识逐步提高。两次测评对课程目标的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2.3 实验班学生对参与该项教学活动的动机和满意度的评价

见表3。

表3示:实验班学生对参与体验式教学活动,两次测评除好奇心驱使和获取学分两项人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在对自己的专业有帮助、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人文修养等方面良好的动机比例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实施该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

3 讨论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情景创设、体验感悟、团队互动等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激发、调整、升华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与潜能[1-2]。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未来工作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体验式学习中强调“在做中学”,这是一种效力更持久的学习方式,并具有学生参与活动-亲身体验-感悟内化-外化践行之特点。故该教学模式的意义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体验式教育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通过整个流程的演练,对于自身体验的实验项目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能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3]。可使学生从体验中认识世界,提高能力,最终做到知行合一[4]。其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从而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人文关怀和应变能力、创造能力、责任心,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通过角色体验,学生能够体会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和人文关怀[2,5-6]。再次,体验式教学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从被动听课到主动参与,摆脱了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7]。挖掘学生个人潜能,提高自信心,增强创业激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该项研究也证实(见表2、3),学生在课程目标的评价和参与该项活动的动机方面,其中在加强人文修养、提高思维创造能力、增强自觉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扩大知识面等项人数比例均比较高;参与动机方面在提高自身人文修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对自己的专业有帮助等项人数比率较高。可见体验式教学是学生解放思想,树立良好的正确认知的一种途径,是学生个体知识建构的基础,是学生个体良好品德形成的催化剂与心理健康的保障。但更令人欣慰的是,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普遍有了较大的进步,不再厌倦学习,而是认为应当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主动去学。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对该项活动全过程的参与,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护士职业的价值有了更高一个层次的认识,并在他们个人的心得体会中进行了描述。认为无论将来在什么地方工作,作为一名护士,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起点和全过程均应该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

通过该项研究,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尽管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内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尽管相对较多,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学特别是护理教育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对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只有极个别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因此,作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继续搞好护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研究工作,通过自身知识的完善、经验的积累、潜心的研究,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和理论内涵的丰富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渭绒. 体验式教学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J]. 新西部,2009, (8):195.

[2] 陆晓庆,陈宁,李谨. 体验式教学在医患沟通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80-81.

[3] 任素芬,徐兴亚,任海滨.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角色体验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 中华护理教育,2010,7(5):212-213.

[4] 姚琳. 体验式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应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3):56-57.

[5] 赵远莲,江智霞,吴永清,等. 体验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00-1102.

[6] 伍彩虹,江智霞,赵玲芳,等. 体验式教学在培养护生关爱能力教学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08,6(34):3195-3196.

儿科护理学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1儿科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护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由于护生在校时对儿科理论学习不重视或者在教学上只能选择性学习,导致护生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对于一些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并不充分了解,常常出现掌握不牢或是空白的情况。再加上临床实习时间安排相对于其他必修课来说较为短暂,而院方要求护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内熟悉掌握的内容相对也较多,致使护生出现时间短、任务重的现象,进而增加了护生的学习难度[1]。

1.1.2现今来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队伍中多见“90后”,且大多数均为独生子女,从而导致参与临床实习的护生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协作精神以及主动性等均存在较大程度的不足,沟通技巧较少或者几乎没有,工作适应能力较差,甚至部分护生会表现出不服从管理以及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的现象[2]。

1.1.3实习护生可能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因看到儿科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技术操作难度较大以及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不理解、发生暴力事件等,从而出现紧张、胆怯、抵触、恐惧等负面情绪,导致心情不稳定、手足无措进而影响正常护理操作。另外实习护生也可能因自身素质原因,缺乏自信心以及与家长有效的沟通能力而在心理上承受较大的压力和负担。

1.1.4儿科患者都是家属的心肝宝贝与希望,当儿童生病之后,家属经常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严重甚至激怒性高、心态偏激等,如果护生不能顺利操作,家属可能会大发脾气,破口大骂,护生此时会感受到极大的自尊心受伤以及委屈,部分护生甚至并不能接受家长的辱骂以及责备等行为导致争执发生,情况严重时会引发医疗纠纷事件。

1.2带教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2.1由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致使在编护理人员的编制紧缩,以至于高学历、高职称、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发生严重缺编的现象,再加上院内从事临床带教任务的护士以中专学历或在职大专、本科的年轻招聘护士居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对带教任务的认识和了解均比较欠缺,导致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出现,严重影响临床教学质量[3]。

1.2.2一方面由于儿科护理流程操作难度较大,护生技术熟练度不高再加上未接触过较高难度的儿科操作导致护理带教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儿科工作具有复杂繁多、锁碎细致,劳动强度大、专业性要求高等临床特点,带教老师会因为担心护生不能顺利完成某项操作而耽误工作任务的按时完成,从而对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产生影响,均会选择自己动手操作示范,这一现象显著减少了护生的实践机会。

1.3患儿自身问题

患儿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操作中因疾病原因和护理操作会出现叫喊、哭闹现象,再加上家长安慰孩子的声音、监护人的吵闹声、责备声以及医疗仪器发出的报警声、病房呼叫系统的声音,会导致声音混杂,护理带教质量明显下降[4]。

2解决对策

2.1依据护理大纲拟定教学计划

在一般情况下,带教老师可按照各大院校的实纲要求进行安排和制定儿科护理教学计划。

2.2教师整体素质需提升

在儿科护理实习带教中,选好带教老师可以显著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护生的心理以及行为,并对护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院方为了确保护生可以顺利完成实习目标需在科室内选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工作责任心强、操作娴熟、规范、职业道德高尚、具有5年以上带教经验的高年资护师担任总带教老师,带教老师需要具有与儿童及家长良好沟通的能力,同时愿意参与带教工作[5]。

2.3入科宣教

临床带教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在护生入科前需要给予护生入科教育,为护生介绍医院内的礼仪标准以及微笑服务的理念,遵循以下原则:在护理操作前需要向患儿以及家长先解释,在操作中需要边操作边讲解,在操作后有道谢,操作失误要道歉。对护生进行安全教育需要针对儿科患者特点以及常见安全隐患并着重强调科内“四查十对”等护理核心制度[6]。

2.4一对一带教模式

按照院内临床带教计划采取“一对一”与“分散集中”式相结合的带教方法给予护生护理带教,即入科后每名护生需要固定1名带教老师而带教老师则必须将教学计划内容分别传授给每一名护生,护生在自学后向老师提问,由老师解答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惑[7-8]。

2.5心理疏通

在儿科护理带教中,带教老师需要充分体谅护生的心理感受以及有效疏导护生不良情绪以提高其承受挫折能力。护生在面对患儿及家长时应内心沉着、表情镇定并保持微笑服务,采取积极向上的心态给予患儿护理。实习护生作为护理人员,应该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来获得家属的信赖,护生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对患儿家属的焦躁情绪进行充分理解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学会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带教老师通过给予护生有针对性的交流指导以及有意识安排护生与家长、患儿进行沟通交流来确保护生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技巧、手段以及步骤[9]。

2.6成绩考核

每轮实习结束后,带教护士长需要对护生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操作的考核,然后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分别与护生进行专业性谈话并指出每位护生在科室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利用问卷调查统计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评出优秀带教老师以增强其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利用调查问卷对科室带教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以期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儿科带教工作并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作者:李罗碧 龚福进 单位: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江南分院

参考文献:

[1]赵琴.护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11):854-855.

[2]王冬梅.影响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8):877-878.

[3]张惠蓉,史丽荣.提高儿科护生临床带教质量的对策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207-208.

[4]李敏,冯启红.临床护理带教存在问题的探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2(2):297.

[5]唐云飞.新护士随身笔记在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112-113.

[6]崔敏,赵巧弋.影响儿科护理带教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2):64-65.

[7]王亚莉,张世梅.影响儿科护理带教的因素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7):119-120,113.

儿科护理学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

本文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和问题教学法进行简单的概括,对两者之间的配合实践加以介绍总结和归纳,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便于在以后的护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护理学基础及教学实践

1.1《护理学基础》属于应用科学。对于护士生来说是接触护理学的第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情况对今后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帮助。

1.2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护士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护士学习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例如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的基础,更是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对于护士学生来说学好护理学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何提高护士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问题上国内外很早就开始积极的探索了。

1.3实践教学方法。优化教师示教室演示、学生实验室练习、学生临床见习的各个环节,不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效果。

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

2.1在1980年,Barrowes和Tamblym建议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作为教授医疗卫生健康学科的策略,同时把主要目标的学习定义为以理解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出工作结果。“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精选病历为模板,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着重于问题为出发点,学生需要去探索的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那些所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在1993年的的世界医学教育峰会议上世界联合会建议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并特别提出:“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专注于分析、综合和评价问题,从而有利于掌握解决临床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2.3什么是“问题教学”呢?在马赫穆托夫的观点中是这样描述的:“问题教学应属于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需要教师系统地创设出一些问题情景,并且能够合理高效地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最优地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领会,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评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我们选择应用“问题教学”方法在护理学领悟进行了不断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3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方法

3.1授课教师本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中的内容和过程,向学生呈现学习材料,大概6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就以问题为基础和出发点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从而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需要某种知识的时候,教室应该起到导向作用。即可以提供学习的参考文献,而不会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主导并维持学生的学习不断向教学目标进行,在学习目标的分配上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病案分析法”,通过视频录像或者文字提供出一个完整的案例,其中包括“褥疮问题”或“发热问题”等护理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褥疮或发热的发生机理,程度分类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提供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另外,在进行沟通技巧教学的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包括如何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以及怎样对服务对象应用鼓励和表扬的沟通技巧等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3.3按照学科的特有属性教师应该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①教学注重实际运用,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对于理论教学的时间不能超过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们自主采取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引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②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护理科研教学中,教师先进性基础知识教学,然后胖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文章。④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操作。让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减少在相同时间和教学资源,比如图书资料,模拟病人的重叠利用,又可以锻炼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全面的知识。

4对于问题教学法评价及其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4.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结束后对38名本科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临床、管理、科研,特别是在自学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有55.6%学生认为,在理论联系临床、促进临床思维发展、自学能力发展和增进临床兴趣等方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与老师随时可以沟通,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对于教和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2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合作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交互性的教学策略,可促进护生统筹能力的发展,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小组的护生共同协作,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当共同努力的结果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学生能了解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差距,将同伴和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资源,由此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加了语言沟通的机会,护生逐步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式教学法的弊端,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对于知识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更好的提高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并且这一整个过程也有助于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教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也会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师生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将护理学基础知识这一“地基”打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晓云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

参考文献

[1]任英杰.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2):45-47.

[2]沈宏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5762577.

[3]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1(12):94296.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

[5]李芒,徐乘龙,胡蔚.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173(6):8.

[6]刘芳丽,白琴,靳艳.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67.

儿科护理学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护生临床

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1 ]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1. 1 护生因素(1) 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生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

(2) 主动性差。进入21 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 2 带教老师因素儿科护士相对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理论知识较薄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

且儿科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锁碎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 3 社会因素(1) 独生子女患儿与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 %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婴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 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

《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 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3) 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 对策2. 1 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 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2 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 3 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 2 ] .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2. 4 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 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 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 常见疾病- 主要疾病- 主要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 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 3 ] .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 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 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4 ] .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 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 5 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 认识- 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 6 进行安全护理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

儿科护理学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护理查房;意义

本文将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于我院实习的内科护理学生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内科护理教学中开展护理查房形式的意义,为提高内科护理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使其更为有效的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46例内科护理学生进行临床研究,所有学生均为女性,且均于本院实习一年,年龄在19至21岁之间,平均年龄(19.64±0.61)岁,受教育程度:大专31例、本科15例。

1.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 46例内科护理学生均于本院进行护理查房教学,教学结束后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调查。

1. 2. 2 护理查房内容 ①由医院统一制定护理查房教学计划,轮流进入不同科室学习,每科室学习时间为一个月,并制定学习过程中需遵守的相关纪律,统一印刷后发放至学生手中使其了解学习过程及各项规定;②各科室护士长均安排一名高年资护士作为本次学生进行查房学习的带教老师,该护士应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并带领本科室全体护士共同讨论制定学习内容,提前将内容转达给每位学生,使其了解将要进行的学习过程,并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③医院应为各科室提供学生基本资料,使其掌握每位学生特点;④查房教学当日,本科室护理人员应提前完成早晨常规临床护理工作 [2];⑤带教老师带领学生进入病房后,应首先说明查房目的,重点讲解查房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可选取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患者进行自愿配合教学,带教老师进行临床护理操作演示,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后给予总结性点评;⑥查房结束后带教老师应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探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组织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耐心解答,要求学生写出学习感受;⑦带教老师根据学生表现对其进行评价,采用自拟护理查房形式教育评价表,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际操作掌握情况,每项50分,共100分,分数越高则学生查房学习效果越好;⑧学生对本次查房学习进行满意度评价,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自身对护理理论及操作知识掌握情况、带教老师讲解情况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学生对本次查房教学学习效果越满意;⑨带教老师将本次学生查房学习情况及学生对学习效果满意度上报,总结带教经验。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46例内科护理学生平均护理查房形式教育评价得分为(94.34±2.25)分,其中理论知识平均分为(46.24±1.37)分,实际操作平均分为(42.91±2.54)分;学生对本次查房教学满意度平均分为(96.51±0.69)分。

3 讨论

护理查房是护理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其内容为以具体病例或病种为对象,使学生在进行查房过程中对其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介绍护理实际经验,讲解先进护理技术,达到较为有效的学习目的 [3]。研究表明 [4],以护理查房形式开展内科护理学生教学工作,可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应用临床真实病例为媒介,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护理查房是内科护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可对其理论与实践掌握情况进行直接影响。

开展护理查房形式的意义 [5]:①有助于规范内科护理学生进行实习的内容及形式;②使低年资护士在观摩高年资护士带教过程中自身专业水平得到补充,并提高低年资护士学习兴趣;③高年资护士进行带教过程中可反思自身不足之处,并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正;④内科护理学生学习内容不仅局限于书本,能够使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及自身对实习满意度。

综上所述,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开展护理查房形式能够使本科室原有护士及进行学习的学生专业知识均得到显著提高,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理论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值得今后教学中推广使用 [6]。

参考文献:

[1]陈玉英,程守珍,许红璐等.提高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的管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9):1061-1063.

[2]王虹,张中香,杨章玲等.以护生为主体的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探讨[J].现代护理,2012,12(30):2930-2931.

[3]王峰, 王静,吴萍凤.素质教育呼唤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等医学教青, 2011, 18(7):129-131.

[4]蔡佩源,卢萍,周月琴等.以护乍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的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模式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8, 5(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