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铁乘务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加强铁路企业大学生教育培养的紧迫性分析
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来到铁路行业后,面对铁路的高效率、严管理、高要求,面对所学理论与现场实践的落差,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尤其在实现个人理想与面对岗位实际的对接上,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1.1心理准备不适应。刚刚入路的大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处理和平衡心态还是学校状态的延续,导致心理上产生了许多不适应。在大学里,大学生们一方面重复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轨迹,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大学生思维十分开阔,从国际到国内、从政治到经济,课题和话题相当广泛,思想非常活跃,而行动约束相对较少。但是来到工作单位后,环境的大转弯、生活和工作节奏的转弯、更多规章制度、纪律规定的约束,成为大学生面临的新考验。很多大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处于生活无忧状态,从穿衣吃饭到生活料理,多是家长大包大揽,独立处理个人事务的机会和锻炼较少,到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新单位工作,感到手足无措的不在少数。
1.2工作环境不适应。铁路企业通常被称作“高大半”(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企业,大学生入路后,第一年处于见习期,要在实践中熟悉和掌握铁路工作的基本业务技能和作业流程,这一阶段,工作是比较辛苦的。比如说,在客运列车上工作的乘务人员,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学习、点名、入库接车,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既要做好旅客的乘降组织、运输工作,还要满足旅客对卫生、环境、卧具、餐饮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有时还要应对患病旅客、精神突变旅客等一些特殊旅客群体,遇到“列车水害断道”、“列车火情”等突发问题的考验,安全管理责任大,服务群体要求高。而且,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与现实岗位的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书本上的理论到了岗位上,有的并不适用,要重新学习和掌握的铁路专业知识更为繁杂,都需要大学生要有毅力与恒心去面对。
1.3社会环境不适应。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把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学习上,加之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欠缺,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交流沟通能力上出现了短板,此外,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被网络和手机所占据,真正的人际交往也限于同龄人之间。来到铁路工作岗位后,面对新的人际交往环境和模式,需要大学生学会说话的艺术,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沟通交往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时间与实践的磨练。
2加强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对策
2.1加强教育,引领思想,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氛围。“入路”教育是大学生接触铁路的第一课堂,也是新职大学生从“学生”身份转换到“员工”身份的桥梁。为此,要通过正面引导,帮助大学生调适心理,适应环境。一是加强路情教育,用铁路发展的大好形势激励。制定大学生入路教育总体规划和安排,可以从铁路的发展历史入手,讲述铁路从蒸汽机车到高速动车,从山区铁路到高原铁路,从“大动脉”到国计民生的历史变迁,让大学生把握铁路的重要地位及行业特征,激励大学生继承铁路的光荣传统,适应时代的发展,走在时代的前列;加强铁路发展成果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中国铁路在机车车辆技术、高铁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大学生从业的自豪感;加强铁路发展规划教育,让大学生了解铁路的发展蓝图,看到铁路的美好前景及个人发展的广阔舞台,增强投身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强思想引导,用高尚的思想品德引领。要围绕大学生如何成长成才、怎样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差距、如何在平凡岗位实现自身价值等热点话题,与大学生点对点互动、一对一交流,掌握思想动态,摸清他们的心理变化规律,特别是他们对企业前景规划、生产经营、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并认真归纳分析,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三是加强先进教育,用各类先进典型带动。广泛开展学先进扬正气教育活动,用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以及先进典型的事迹教育、激励大学生。以心得交流、座谈讨论、演讲报告等形式促进互动学习,引导大学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同时,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努力营造“人人都能成才”的氛围,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紧贴实际,拓宽思路,搭建成长成才平台。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培训思路,建立务实管用的培育机制,引导大学生在艰苦环境中磨砺。一是制定目标规划,统筹抓好各层次人才培养。要着眼适应铁路高速重载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建立各类人才储备库,分层培养,统筹管理,动态调整,加强后备人才的管理工作。二是创新培训模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把近年入路的大学生、高职生作为主要培养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选调优秀大学生,集中进行铁路理论培训、现场实作培训、送到高等铁路院校跟班培训以及选送优秀大学生参加铁路总公司、路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把人才教育培训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择优选拔优秀大学生担任班组长(工班长)、技术管理人员,充实加强安全生产骨干力量,为现场安全管理提供人才保障。三是重视大学生培养,鼓励大学生到一线任职。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及专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及发展规划,不让大学毕业生感到前途渺茫。安排大学生在一线班组见习锻炼,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质;鼓励大学生打牢根基、练好本领,熟练生产组织、安全卡控、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为担当重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