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育教学计划

美育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育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育教学计划

美育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摘 要]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媒体。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把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旨在对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性。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为创造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条件,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等,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中学化学实验

多媒体教学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

一、投影技术对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有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然而实验仪器的放在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投影技术主要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投影技术使实验的科学性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条件,

二、摄像、放像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伴随着一些无关紧 要的现象,干扰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影响实验的效果。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的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给予学生信息要有选择,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所学得的知识有价值。因此,采用摄像、剪辑技术,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加工,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又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同时也不失实验的真实性。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录相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录像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

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会实验基本技能的最有效途径。对一些操作较复杂的实验,通过录像对学生进行正确、规范的指导,避免了因教师实时演示需较长时间的缺陷。例如:高中化学实验氯气的制取的教学,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于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氯气的毒性。对学生最终撑握氯气的性质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提供保证。

利用录像技术中的功能效应,促使演示实验真实性,如:高速成或缓慢的摄像技术和放像的快、慢、倒等功能不仅使学生缓慢地看到快速成反应的变化,还能使学生快速地观察到缓慢的反应变化,让学生迅速感知易观察到的细节,提高学生观察的敏捷性,同时缩短了教学时间,增加了演示实验的时效性,提高了教学效益。

三、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 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对操作易出错的后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的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移去酒精灯的操作,一旦失误,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了氯气的实验室制的软件,对这一操作做了一些特别的处理,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反复模拟实验,一旦操作正确,计算机给予奖励提示,鼓励学生,而一旦学生操作错误,计算机则对水倒流试管底部,试管破裂的危险场面进行模拟。

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一些装置和操作较复杂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模块式实验环境,让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例如:CH3COOC2H5的制取,在多媒体技术上,可以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既掌握原理又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实验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自各自的才能,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实验 .例如:物质的鉴别,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提供学生所需试剂,由学生设计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会模拟,并正确判断加以正确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美育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文化 跨文化交际

引言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同国籍、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进行着直接和间接的接触和对话,多种文化相互碰撞,交汇融合。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时代的特点,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化人才必备的一种素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也清楚表明,文学课程担负着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跨文化意识的双重职责。因此,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关注目标语文化,提高跨文化意识,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文学、文化、交际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一、文学、文化、交际的关系

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同时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然而,不论如何界定文化,文学总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学绝不是一个自在自为的封闭系统,不论是文学的内容,还是文学的形式,甚至文学创作的全部过程,都是文化的产物,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曾艳兵,2006)。另外,文学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文化催生和滋养了文学,而文学又在不断丰富着文化的内涵。因此,文学和文化之间始终是相伴相生、相互依赖和影响的关系。

交际产生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的一种主要生存方式。“因为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所以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一定受到这些文化的情境的影响,有时候甚至会受到它们的制约和指引”(王丽,2016)。也可以说,文化是交际的基础,任何交际都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单说没有文化的交际,或者仅仅说没有交际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取决于交际,没有人际交际,文化无以延续”(蒋腾蛟,2014)。

因此,文学、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互相渗透,相互依存,是一种水融、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英美文学课程与文化教学

鉴于文学、文化和交际的密切关系,为实现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在外语教学中将文学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已经是专家和学者们的共识。英美文学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的沉淀,是对人类社会自身文化存在的描绘,学习和研究英美文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就文学而传授文学,已经成为固化的授课习惯。这不利于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也无法更好地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只有突破这种传统的授课习惯,才能使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质的飞跃。把文化教学引入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多角度地获取文化背景知识,并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引入文化教学,将把文化教学从初级的文化知识层引向更高的文化理解层,其重心在于拓宽学习者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尚云鹤,2013)。

三、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许多学者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具有一定层次性的。如何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呢?

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为了实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其所学的目的语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对不同的文化现象、模式、特征及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理解,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意味着学生能自觉地消除外语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障碍,从而为今后的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2.重视文学语言的文化内涵。

文学语言是文学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受文化因素的影响,语言被赋予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赏析作品语言的准确、优美,介绍文学作品的作者、内容梗概、背景知识、主题思想、主旨象征、人物分析、作品风格、章节点评等方面的传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挖掘文学语言承载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换句话说,教师不能把文学作品仅仅当成单纯的语言教材,应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深入挖掘语言的文化内涵,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以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比较和对比,正确对待文化冲突。

由于文化的多元和差异,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引入文化教学时,文化冲突必定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与解读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消除文化障碍的过程,从而更能减少文化冲突,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从本质上说,中国人学英语,是让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范杰,2014)。为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积极理解的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营造文化对比、文化碰撞、文化互视的情景。“跨文化外语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和对比,参与和体验”(蒋腾蛟,2014)。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对比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英美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文化现象,努力克服文化偏见和冲突,从而以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另一种文化,真正获得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重视母语文化。

跨文化交际是交际双方进行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的活动,文化的互动是双向的,文化的交流是平等的。“跨文化交际要求交际者具有较好的本族和异文化的背景知识,具有双重或多重文化的理解能力”(付京香,2011)。在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将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同于目的语文化意识,在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不能忽视母文化的表达。掌握好母语及母文化是学好外语和了解异文化的基础。我国外语界的泰斗季羡林、许渊冲及王佐良等先生,无一不是学贯中西的,可见,传统文化的素养和对母语的精通,是可以在外语学习中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因此,在英美文学和文化教学中,我们要强调学生掌握母语和母语文化的重要性,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会帮助和促进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5.丰富学生的跨文化实践活动。

学习更多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灵活机动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跨文化交际实践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这也是广大专家和学者们的共识。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各类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与英语国家的留学生进行文学交流,可以举办英美文学论坛、沙龙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同时让中国的文化得到输出和传播。也可举办一些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比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跨语境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总之,跨文化实践经验的积淀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及正确评价,并在实践中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结语

在文化全球化及多元化语境中,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成为英美文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文学、文化、跨文化交际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师要顺应这一时代的潮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英美文学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认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杰.浅议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科教文汇,2014,(5).

[2]付京香.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外语教学与母文化传播[J].现代传播,2011,(10).

[3]侯霞.基于素质教育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

美育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与技术;美国高中;高中化学;化学教材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1-005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结构中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高中化学教材“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以下称《化学:概念和应用》)[1]中技术教育的理念与实施方法,以期为我国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1美国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技术教育内容

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在教学目标的表述、课程资源的建设以及学生能力的形成方面已经不可分割, 呈融合趋势[2]。已再版7次的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概念和应用》中的技术教育内容是融合在化学知识中,以“化学与技术”栏目(见表1)呈现的,具体可分为实用技术、实验室技术和工业技术[3]。

1.1实用技术

实用技术是指以化学知识为基础,应用于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手段和方法。《化学:概念和应用》在第三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三章 、 第十六章 、 第二十章 和第二十一章共6章中加入了实用技术内容(见表1),分别为“形状记忆合金、高压氧气房、多功能胶体、法医上的血液检测、放射性元素在考古学上的应用”。这些技术内容分别作为元素周期律、气体的体积、水和水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和核化学知识的问题情境,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而且让学生体会、认识化学科学的实用性。这些实用技术涉及人类的健康(如“高压氧气房”)、日常生活用品(如“形状记忆合金”)和社会文化(如“放射性元素在考古学上的应用”)等多个领域。例如,“形状记忆合金”设置在第三章元素周期表的第二节金属元素后,学生对金属元素与合金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教材在技术栏目中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来介绍形状记忆合金,巩固学生对金属性质和合金的认识,拓展了学生对金属的实用性及金属对人类贡献的了解。

案例:形状记忆合金

问题情境:“超市中用来捆扎购物袋的镀膜金属丝的柔韧性很强,可以任意弯曲,既不会伤手指也不会扎破袋子。但是,如果我们将该弯曲的金属丝放置在一个特定温度下,它可以自发的伸直,这是为什么呢?”

技术原理:形状记忆合金的“记忆”原理在于这种合金具有两种晶体结构(结构1和结构2),结构1和结构2在特定的条件下(温度)可以相互转化。 一种合金在一定温度下结构为1时,合金可以被弯曲成任意形状;当温度改变至结构1向结构2转化的特定温度值时,合金的结构由结构1转化成结构2,此时已被弯曲的合金会自动伸直;如果再改变温度至转化的特定温度,合金的结构由结构2转化成结构1,合金又可以弯曲。只要控制特定的条件,合金就会显示出该条件下的特性:伸直或者弯曲,相当于有了记忆能力。

技术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的应用――血栓过滤器。

血栓过滤器由镍钛合金的金属丝制造而成,工作原理是:在低于人体体温的温度下将过滤器折叠,置入静脉血管内;在人体体温下,过滤器会自动打开,恢复原状,捕获血液中的凝块,阻止血液的凝块进入心脏和肺部,用于治疗当前发病率较高的血栓病。

拓展创新: (1)推断:室温下,改变镍钛合金镜框的形状,那么在高于室温还是低于室温的条件下,镜框能够恢复原状?(2)应用: 用镍钛合金设计一个能够平稳升降的简易杠杆。

1.2实验室技术

实验室技术是指用于科学实验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化学:概念和应用》介绍了化学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现代高科技方法,如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色谱分析技术,分布在教材的第七章原子结构和第九章化学键中(见表1)。例如,色谱技术被编排在第九章化学键中。学生通过化学键的学习,知道分子中的原子之间以及分子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既有引力也有斥力。这时介绍色谱技术,让学生感知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存在,深化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

案例:色谱技术

问题情境:“生活中有很多混合物,比如:血液、空气、食物等等,不计其数。科学家设计了许多方法分离混合物,其中有一种方法是色谱技术。那么,什么是色谱呢?海报被雨水淋湿后,上面的字会模糊,这就是一个色谱的例子。”

技术原理: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气相或液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和亲和能力等的不同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

技术类型:基于上述原理,介绍了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四种常用的基本分离方法。

拓展创新: (1)识别被雨水浸透的纸画上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2)设计一个实验方法,用纸色谱法分离一种混合物并获取混合物中的纯样品。

学生掌握色谱这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的同时,也了解了色谱技术在生活与工农业中的应用。例如教材告诉学生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与质谱结合在一起可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

1.3工业技术

工业技术是指用于工业制造和农业生产中的手段和方法。《化学:概念和应用》在第六章化学反应和平衡、第八章元素周期律、第十章物质的动力学理论、第十二章定量化学、第十四章酸、碱和pH、第十七章电化学共6章中设计了工业技术内容(见表1),包括“合成氨”、“空气的分离”、“提高生成物的产率”、“硫酸的制备”、“碳和合金钢”等。

“提高化学合成中生成物的产率”被编排在第十二章定量化学中。从硫酸的用途、经济效益和重要性等方面来说明技术的开发与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案例:“提高化学合成中生成物的产率” 技术

问题情境:“硫酸的产量一度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产率是提高产量的决定因素。那么,如何提高硫酸的产率呢?”

技术原理:生产硫酸常用两种方法―铅室法和接触法。

铅室法是工业生产硫酸的第一种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生产的硫酸纯度较低,质量百分数仅有60~80 %,现已不常用。但是其生产成本低,在对硫酸纯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种工艺。

接触法的生产成本比铅室法稍高,但是方法简便,硫酸产品纯度高,质量分数可达98%,产率高且没有污染环境的副产物,因而被广泛采用。接触法共有四个步骤(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第一步: S(g)+O2(g)=SO2(g)

第二步: 2SO2(g)+O2(g)=2SO3(g)(催化剂作用下进行)

第三步: SO3(g)+H2SO4(l)=H2S2O7(l)

第四步: H2S2O7(l)+H2O(l)=2H2SO4(l)

技术评价:从成本、催化剂、产物的质量、产率和污染环境等几个方面比较,最终确定使用接触法。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原料丰富、产品纯度高、产率高,且无污染环境的副产物。像接触法这样的合理且经济的化学生产技术我们称之为绿色化学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所倡导的。

拓展创新:假设用煅烧硫铁矿的方法生产二氧化硫,写出化学方程式。硫酸是怎样用于生产盐酸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2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技术教育的编排特点和启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1编排特点

2.1.1以栏目形式呈现,体现学科教学与技术教育的融合

教材中的技术教育内容是以“技术(Technology)”栏目形式呈现,镶嵌在化学知识逻辑顺序的主线上,设置在知识教学内容之后。技术教育内容是化学知识教学的真实问题情境。技术教育与科学知识有机融合,达到相互促进,给予学生完整的技术教育的作用。

2.1.2以系统的技术教育内容展开,体现化学知识-生活问题-技术创新

每个“技术(Technology)”专栏都包括技术发展史或技术发明背景、技术原理及技术设计、技术应用类型、技术讨论等4个子题目。教材在化学知识内容后,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认识水平为基础,引入技术的发明背景;然后引入技术原理;再列举技术的应用实例;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该技术的设计。这种顺序使学生认识到技术是以严密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科学方法;让学生感知化学知识转化为技术产品的过程,形成根据科学原理设计、制作产品的技术观念,发展学生利用化学材料的特殊功能制造出合格产品的技术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实际化工生产技术问题的复杂性,了解技术不仅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制造新问题,技术的开发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效益及代价的权衡,技术的开发必须评价该技术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等各方面问题;最后让学生讨论该技术在解释和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启示

培养具有技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一直是美国科学教育的主旋律[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技术教育,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技术观念和技术设计能力等是美国实施知识的实用性教育即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5]。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技术教育内容分析与评析对我国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教学的启示如下。

2.2.1化学与技术教育的展开应以化学知识为基础

技术教育内容例如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具体的技术实例,让学生直观和深刻地感受化学知识如何应用于技术。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性教育,让化学知识的应用性和时代性更加外显,知识因技术而鲜活起来,有利于化学知识的拓展,从而有利于化学知识的深化。

2.2.2 基于化学教学的技术教育要重视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

技术素养包括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考与行为的方式,其中技术能力是技术素养的核心。通过技术发明背景、技术原理及技术设计、技术应用类型和拓展等4个主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发明背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化学技术发展的脉络,体会技术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技术原理可以使学生理解技术的科学基础。技术应用类型可以向学生展示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拓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开放的讨论、辩论和交流,促使学生思考,发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2.2.3 化学教学与技术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融入了多种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技术类型,设置的拓展内容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科学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2.4 化学教学与技术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比如:教材中工业技术“硫酸的制备”从成本、产物的质量、产率和污染环境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生产方案,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正确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理解化学知识在改进技术、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将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整个人类、环境和文化系统的复杂性结合起来,并以此为根据对未来做出决策,有利于STS理念的渗透,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 概念与应用中的技术教育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应用各种学科知识的技术,还重视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本质,形成技术意识、技术观念与技术能力等技术素养,形成对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革新能力,在竞争激烈的技术世界中,为自己开拓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这种编排理念与方式对我国新的高中课程结构中各技术模块的教材编写与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亦人.现代科学技术概论[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周青,杨辉祥,倪俊超.论技术教育的重要性[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9): 64~68.

[3]徐杰.让学生为技术世界做准备―美国技术教育改革的新动向[J].物理教师,2005,(9):50~53.

[4]周青,赵永春.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4):60~65.

美育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传统文化教育历经数千年而形成,包罗万象,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相互贯通。所以,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要择善而从。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传统文化讲究修身养性,它对于锻造人文素养、完善人的性格的作用不容小觑。作为一个师者,传道授业是最基本的使命。现如今,在传道授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品德、气质、修养,高中美术不但要注重传播知识、锻炼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完善人格、提升素养,实现人对精神食粮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传统文化所涵盖的文化知识尽是取之不尽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注重一些美德的培养,闪耀着崇高的人性光辉,廉洁奉公、修身养性、诚实守信……都是传统文化教育所信仰的,也同样该成为我们完善人格、锻炼人文素养的品质。

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艺术修养、拓宽审美视野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哲学、文学、科技、艺术等各个方面,拥有无数令人为之倾倒的作品。现如今在美术技能教学中我们正好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技能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达到完美的结合、相得益彰。就如在教学生欣赏国画的时候,如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具备一些基础了解,很难会领略到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感情。这就要求老师对于学生要进行一定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提高审美的同时加强内在美的培养。

二、传承发展,点滴渗透

当今美术技能教学注重知识而忽略素质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主要表现在只注重技能的教育而忽略审美能力的培养,只关注学习美术的形式而忽略必要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只重视美术科目本身的学习而缺乏跨科目交流合作的思想。技能教学的这些漏洞都可以通过技能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点滴渗透来弥补。传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再让美术技能教学流于形式,让它真正起到技能教学的作用。

现如今的美术教学大量采用西方的美术教学模式,而忽略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侧重于素描、色彩、速写之类的西方文化,而中国的水墨画和一些手法的技巧和形式都不受重视,导致许多的学生都不了解中国艺术。所以,身为老师,处在这一教书育人的位置上,要改变一下这样的现状。我们要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在教授西方美术的同时将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渗透到课程之中。同样的,在讲授国学艺术时渗透一些西方的绘画技巧,让两者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做到相互融合、取长补短,达到中西结合的目的,而不是顾此失彼。

三、加强合作,注重创新

技能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两者谁也不能抛弃谁而独立存在。所以,要加强两者在课堂上的合作,让学生既能体会到美术技能的外在美,又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美,让学生学习达到内外兼修、形神具备的效果。加强两者的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汲取技能教学的长处,努力做到精益求精,稳固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

由于美术课程的特殊性,教授美术课可以不用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老师要带领学生“走出去”,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接近大自然,带领学生去亲自领略艺术之美,享受中国、西方的艺术差别,亲身体会它们各自的优秀之处,激发他们创新的灵感。这样,学生既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又能领略西方艺术的视觉盛宴,同时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锻炼自己的能力。让技能教学和传统的文化教学达到有机统一、加强两者的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修养。

美育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33-02

初中化学是学生的化学入门学科,教材中有较多的概念和实验,知识点分散、抽象,教学难点多。多媒体技术能把各种媒体和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能在屏幕上进行宏观、微观实物的缩小与放大,声文并茂,动静结合。这样,能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容易建立化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当使用多媒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下面谈谈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多媒体对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1.创设、再现真实的学习情境。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科学的目的是发问,他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情境创设的成功与否,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真实地再现生活场景,激发学生联想,调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把握学习内容,理解知识产生过程。如在设置《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情境时,可用多媒体导入一幅郑板桥的古字画,并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用文字设疑:“这幅字画为什么会历久如新呢?”这样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引起内心的体验。这样,学生很快会融入教学过程。

2.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色并茂、不受时空限制、易于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变化过程等特点,故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具体,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例如:把水的电解过程制作成flas,用多媒体将化学反应过程放大细化:每个水分子分裂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氢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前后每种原子的数目不变……这样使微观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从“量”的角度认识了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了的原因。对于反应进行快、现象难以看清、难以理解的实验和抽象微粒的空间结构知识,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制成二维或三维动画,可使化学反应的过程与教学过程同步;形象展示微粒的内部情况。这样会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有效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3.调整学生情绪,提高学习效率。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用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可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新兴奋点的形成,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煤炉不当使用、停车在车内开空调休息而引发的一氧化碳中毒的新闻事件。通过真实的案例再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一氧化碳中毒原理的动画,展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4.优化化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

(1)可使演示实验微型化,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可使用实物展台链接投影仪等设备来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效果。这样演示实验的装置就能微型化,从而节省试剂,安全环保。

(2)模拟实验室无法完成的、有危险的、对环境有害的实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些实验许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意外事故。这些实验,若只靠教师去讲解实验要点,讲述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来验证危害,就不能使学生领悟其中的原因,形成深刻印象。用多媒体视频、动画来回放、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可将实验步骤分解慢放,展示错误操作造成的触目惊心的事故。这样可以渲染气氛,使学生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化工生产过程知识(如自来水净化流程、冶炼钢铁、氧气的工业制法等),学生大多没有生活经历,缺乏感性认识。而实验室又无法再现这些生产过程。用多媒体技术可逼真地表现工业生产流程,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某个生产环节和工作原理,使学生加强感知,便于记忆。

(3)辅助学结形成知识网络。教学中,教师经常要带领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把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类比或对比。如常见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比较(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方法、检验等);用木炭、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比较。以上内容,若单靠教师在黑板上讲解板书,既费时,又枯燥。利用多媒体能使文字、声音、图像、表格等动态化;能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能方便地使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合,提高课堂容量,提升教学效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选择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科学性、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化学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要注意所授内容正确,概念准确,推导严密,表达严谨。所选用的课件不仅要符合化学学科的认识逻辑、教学规律,还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件的画面结构及图片的质量均要符合要求。如:画质清楚、图像稳定、声音清晰、声画同步、音量适中等,课件的设计要符合美学原理,做到色调统一、构图均衡、文字优美醒目、画面简洁生动等。

2.不能用化学多媒体课件取代化学实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概念和原理要用实验来建立和验证,学生探究能力需要学生亲身的实验才能培养。多媒体课件无论多么逼真,毕竟是化学现象的模拟,缺乏真实性、可行性。多媒体教学只是普通教学的辅助手段。当课堂无法完成的实验、要突破实验的重难点、复习实验等我们考虑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而对于普通的化学实验我们不能个个都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代替实际操作,不能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使课堂变得眼花缭乱,更不能因为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忽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