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教学计划

中职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教学计划

中职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国现代的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与此同时,还得紧密围着学以致用这个自古以来的教学重心,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们的授课内容不是仅仅教授语法、词汇量。英语终究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计划中要增加培养学生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在今后的中职英语教学中,老师们要引导学生们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体现英语教学的作用。

一、中职英语教学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们要想办法利用学生们的自主性,增加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同学们养成积极的心态和情感,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敢于实践,树立成功的自信心。老师虽然面对全体同学,但是应该注意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能够为学生创造多种学习的选择。针对那些具有薄弱基础的学生务必要进行补偿教学;针对学有余力的那些同学要开展适当的拓展训练教学,尽量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发展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通过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是: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出操作性强、目的明确、学生们能够接受、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由于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其学生基础普遍较弱,所以在提高的同时还得先打好基础,教师们要在词汇上多下点功夫,因为深厚的社会背景的体现都浓缩在了英语词汇当中,英语词汇承载了独特的人文历史以及传统习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围绕学校里的学生,选择或开发满足学生需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

师生互动少或者课堂气氛呆滞等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老师们仅仅依靠教材进行课堂讲解的原因。久而久之,学生们对课堂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对课本上的东西也会不感兴趣。教师们应该丰富教学手段、教学途径和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和利用好教材;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英文报刊、广播电视等,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和交流英语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开创好的环境和氛围。

3.要以‘够用’和‘必须’为度

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提升文化教育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中职英语教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其主要依据是教学实践,一部分是课后教学辅导内容,另一部分是课堂的教学内容。由于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老师们应该让学生们置身于广泛的文化知识,受其陶冶、熏陶,领略其中的魅力。‘够用’和‘必须’的把我在课堂上也要利用好其程度,为了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服务能力,为了打牢文化基础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游戏,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辩论赛等丰富活动可以被老师们充分利用,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课后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有利引导来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围绕着学生们自身的特点,教师们可以选择覆盖全面但是难度较小的歌曲、影片和文章、在实训中接触懂得英语的人士、网络信息查找等方法,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对应外国国家文化的了解。

4.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受到语言学习环境的限制,学生们接触英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有极少的同学具有良好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当课文中碰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的知识时,学生都会很费解,有的同学甚至误以为其他国家的人的行为以及思维方式和我们自己的是完全相同的,这都会阻碍了对英语的理解。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适当的在教学中补充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文化信息,给学生讲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同时与中国文化对比,可以加深同学的印象,通过恰到好处的运用文化背景可以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以及深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此外,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在轻松的环境下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碰到外国的名字时,就可以把中英文的不同进行比较讲解。

5.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

以上的这些问题除了要在平时的讲课和练习中注意以外,还可以利用美英等国家的电视、原版录音、钱币、明信片、照片、风景画、邮票、地图等方法来进行英语教学,这样学生们可以直接学习英美文化,了解一些真实的国外文化。这也可以提高学生跨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事实表明,人们在观察运动的实物时会获得较为鲜明和准确的感性认识。比如,在一个电视里对话的场景中,可以利用双方的言语行动、衣着、性别等来判断他们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并分析其中的意义和背景。教师们也可以为学生们开设一场中外文化差异专题;组织英语晚会、英语角等。生动、形象、直观的英美文化交融,有利于学生的文化感知和语言学习,使得跨国文化的交流能在学生间顺利的进行。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们将来的发展方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引导同学们尝试创新思维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们增加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实现学生们在学习英语上的突破,而且也有益于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同时促使学生们培养广泛的以及多变的思维方法,有效的提高同学们的在英语使用中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丽.浅析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3,(35):109-110.

中职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一体化教学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一体化教学是一个热门名词,关于一体化教学的讨论,更为热烈。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但究其实质,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结合地区、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将理论课与实习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独立的教学模块,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单项技能拔尖的技术型人才。

一、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内含和特点

一体化教学方法就是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为一体,把教学场地直接安排在一体化教室或实验室,课堂上师生双方边讲边练、边练边学,讲练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是一种融知识传授、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最鲜明的特点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而且由同一位教师承担,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先理论,后实验,再实践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知识学习、实验验证、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同步并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实践观察,逐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比较形象直观、简单易懂,方便基础差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条件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需要很多条件。要实施一体化教学,首先必须有一体化的教材。同时,学校和老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实习时间、优越的实习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有“一体化”教师,也就是集“教授(讲师)”和“工程师(技师)”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例如,电专业老师在上《电力拖动》一课中,如点动控制线路的原理与安装一课中,教师要能够结合原理图、布线图、元器件,一边讲解,一边进行设计安装。老师在讲到控制线路时,可以把课堂搬到实习场地,结合实物,现场教学,一边进行理论指导,一边教学生进行控制线路安装,对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难题当场指导解决。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积极,而且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克服了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只要教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及职业道德规范,具备高超的技能,精通实习操作技能及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同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广博的知识面,就一定可以胜任一体化教学的任务。

当然,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一体化教学,还有很多困难。目前,技术学校所招收的学生,知识结构层次上有较大的差别,有的知识结构比较完整,有的却连三角函数都没学过,有的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有的则对设备和工具茫然无知、一窍不通。他们进入学校后,给一体化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不可能搞“一刀切”,制定统一的教学进度和计划;也不可能具体到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只能根据学生实际知识和教学实际划分模块,进行分档次、分层次的模块教学。也就是,一体化教学必须与模块教学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实施。

四、一体化教学当中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模式的构建

1.教学大纲与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一体化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掌握专业工种的实用性人才。每个工种的职业技能要求是不一样的,让不同工种不同行业根据实际制作大纲,使大纲与各行业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并服务于社会所需工种技能要求,进而避免大纲脱离实际。如电子操作工的职业技能要求是首先掌握电子专业知识,如能识别各种规格及型号的电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用途,能看懂电路图;其次,掌握正确安装及焊接技术;再者,掌握元器件的基本检测方法鉴别和区分元器件的好坏优劣等。

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一体化

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将实验实训环节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教学模块同步进行,实现认知水平与实践行为的一致。在制定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计划时,围绕教学大纲以电子技术中的典型项目为载体,将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实训结合起来,制定若干个项目或情境单元。如小夜灯制作项目,涵盖的基础理论是认识晶体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电路,技能要求是检测二极管,识别元器件和组装电路,先理论后实践,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客观效果。在一体化教学中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理论教学占1/3,实践教学占2/3,给学生发挥形象思维能力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3知识考核与能力训练一体化

理论学习为实际操作打基础,实际操作将抽象的理论学习具体化。没有理论基础的实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理论脱离实践又将变得枯燥乏味。理实一体化是理论与实做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采用先理论后实做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电路安装与焊接,加深对各个元器件的识别、电路工作原理的认识理解。考核则是检验知识与能力掌握程度的手段和方式,通过理论的考核,强化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如二极管极性识别与二极管的特性考核相结合,达到既会识别管子的极性,又强化了对二极管特性的认识,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创造客观条件。

学生能力培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认知能力、沟通能力,自制能力等等。社会实践证明,现代社会对人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职业能力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是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从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关系来看,职业能力分为具体岗位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其中,通用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包括团队合作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等。而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可着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训小组,在每个实训任务实施中体现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而与此电路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解答填写工作单或任务单由第三个同学完成,此理论考核成绩三人分享。以后每组的三个同学轮流替换完成实训程序,并将成绩作为平时考核成绩,期末再安排实做和理论口试考核,每个同学独立完成。总评成绩以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为计。

4职业技能与学生意志品质一体化

中职毕业生大多会从事相对艰苦的工种或在艰苦地区工作。从中职学生就业反馈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在就业一段时间后,就擅自或主动放弃工作岗位。因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各个项目安排按梯度设计,由简单到复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在简单的项目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到复杂的项目培养勇于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如简单的分立元件,与集成器件的焊接及电路的布局设计,难易程度是有区别的。多数同学喜欢简单的制作,而对复杂的制作就有畏难情绪。此时教师就需要将不同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与考核成绩挂钩,鼓励同学承担更多复杂任务的设计及焊接任务。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 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学校的主要教学目标。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多、学科杂、内容广, 如何根据中职学校的教育特征和规律, 建立与中职学校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块, 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合格人才, 已成为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宋作林.浅议技工学校的一体化教学[J]. 职业. 2011(03)

[2] 杨毅.创新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 中国培训. 2011(02)

中职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

科技不断发展,在社会中几乎每一个行业都会运用到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到多种科技技术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并且其的作用十分重要。可见,中职生在进行就业时,企业对于计算机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在中职学校中对于人才的培养过程,离不开计算机教学,其对于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当跟紧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教学模式中做出改变,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掌握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计算机课程学习的意义。以下分为三部分简要阐述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意义以及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对策。

1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公共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来处理问题,全面提高学生自身技能。但是计算机课程属于一类技能性的可能,目前在多所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课程与部分理论课程不同,其需要更多的是学生动手技能。但是在许多中职学校中,教师习惯于应用往常的教学教材以及教学方式,在课上为学生过多地传授理论知识,相关的操作步骤也只是在课本上展现出来,却没有让学生多进行上机操作,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就业精通计算机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上的能力却很低。在教材中,也是将重点内容列为编程、数制转化等模块内容,但是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却很少用得到,从而导致学生会觉得学习这些内容没有意义,没有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也不会认真听课。2)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教学中所包含的内容较杂,没有分清侧重点。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的内容包含了计算机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每一个方面都会给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每个方面都有一些了解,但是却没有精通的一方面。而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就业者都会有其精通的方面,从而选择自己的职位,在计算机行业也不例外,学生从事自己的岗位,只需要完全掌握某一方面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其他方面都了解基础的就可以。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进行重点教学和基础教学,会使得学生没有一个自身精通的技能,使得学生自身发展受到了限制。3)中职学校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根据目前的招生制度,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通常都是在中考中失利的,这些学生一般对于自身的规范意识较差,在学习中无法做到自律,同时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且学生对于学习没有自己的目标,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通常会出现学生在课上聊天、打游戏、看视频的情况,而不愿意去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没有从课堂上学习到太多的知识内容。

2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可以从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质量、学生综合考评中起到促进的作用,其具体内容如下:1)应用模块化教学可以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提升的作用。在以往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中职学生相对来说会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而模块化教学可以在教学中增添趣味性,清晰地将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同时还会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采取模块式训练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知识的掌握上更有动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能,便于今后的就业。2)采用模块化教学具备灵活性的特点,可以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及质量。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接受学习内容的能力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模块教学具有个性化,可以针对于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计划,课程具有选择性,在对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使得教学课堂不在单一,具有灵活性,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学习一些跟得上的课程,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更具有拓展性的学习内容,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在教师方面,也可以根据其自身知识水平和长项进行模块的选择,达到互补的作用,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足,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3)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综合考评。每一个课程都有其对应的考核,以往的教学形式,存在局限性,学生往往不会运用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而模块化教学主要是具有每一个部分都清晰明了的优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明确自身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劣势的改善,多进行练习,这样在进行综合考评时也具有一定的把握。同时在综合考评中,模块化教学也可以对题量和难度进行合理地控制,弥补学生水平差异的漏洞,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考核。

3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实际运用对策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实际运用对策中,首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模块的划分,再针对性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最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综合考核,其中以上三大块的具体内容如下:1)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模块划分,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高其教学质量,首先需要对其展开合理的划分教学模块,确保其划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才可以为之后的教学打下一个基础,让课程教学有一个规范的步骤。而一般可以根据知识单元来进行模块划分,其主要包括:一是系统操作方面的模块,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计算机知识的讲解,指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构件并且知道如何应用,比如基础性的键盘、鼠标等,让学生知道如何对计算机文字输入熟练运用,并且在计算机基础操作中学生都可以熟悉其步骤,能够正常运用计算机工作;二是文档模块,在这项模块中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文档操作能力进行提高,主要是对学生的文档排版、表格设计及制作、图文混排等进行训练和指导,确保学生都可以掌握文档、表格、图文的设计方法等,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可以应用到该模块的技能来处理各类文档及其录入工作;三是数据处理方面的模块,在该模块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录入数据的能力进行训练,再到学生对工作薄的基础操作的掌握训练,才可以进一步教学生如何灵活地进行数据的处理,以及学会进行工作表的打印等,在学习和工作中,学生都可以自行处理计算机日常数据并且自己进行图表的制作;四是文稿演示模块,在该模块教学中,教师主要对学生播放、制作幻灯片的能力进行培养,其中需要教会学生对于幻灯片的插入、制作、放映等,因为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对自身或工作的展示都需要依靠文稿演示来进行;五是网络模块。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其熟悉浏览器的应用,掌握使用浏览器进行信息的查找以及运用电子邮件等工具软件,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学习。2)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采用交互训练的方法来展开。在模块教学中该环节十分重要,期间,教师应当对教学基础目标进行划分,形成多个字母表,并且根据每位学生实际情况,让其进行操作,对于学生单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起到培养的作用。而在进行整体性的教学时,学生们还需要和计算机展开交互形式的训练,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辅助,同时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留出部分时间和例会,尽可能多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更容易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点,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3)采取个性化综合考核措施。该环节属于最后一个环节,通常由教师负责,根据每个相应模块的要求,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评估,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教学方式的措施。教师在设置考核内容时必须按照教学的内容展开合理设计,同时教师还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进行合理地、针对性地设计学生的考核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其计算机操作的掌握能力。针对部分对学习的兴趣不高、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根据其自身情况,尽可能设计相对基础的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其基础操作能力;针对一些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一般、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良好的学生则可以多设计多一些的开放性质的考核内容,有助于学生进行基础技能的巩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而针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强、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则可以设计更具有拓展性的考核内容,对其实践能力进行提高,提升教学质量。重点是教师在进行考核后,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点评,尽可能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对学生学习的自信起到促进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动力,整体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掌握。

4小结

综合可知,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以及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也成为目前各行业进行人才选拔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在人才的培养中学校教学意义重大,计算机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而再加上教学改革速率不断加快,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面,教师应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进行改进、调整。中职教育主要是为现代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不可少。作为教学工作者,应当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不断展开探讨,寻求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技能掌握水平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职业素养来优化、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使得部分复杂、抽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其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其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济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艺术,2017,34(7):74.

[2]潘七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刍议[J].电子世界,2017,12(8):33.

[3]贺明彬.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45(8):128.

[4]肖英.模块化考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与应用分析[J].轻工科技,2015,23(7):180-181.

[5]张玲玲.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的简述[J].考试周刊,2014,14(98):117.

中职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技能教学成功与否,成绩如何,将决定学校的前途和发展,也将关系到整个职教事业的前途和发展。沿用工厂中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或是强调理论的重要性,或是专注实践的训练都已成为过去,应当设计符合学生和教学特点的理实一体化模式,从而提高技能较能教学的实效,并能提供给学生较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体现在职业教育中就是要强调技能教学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的车工技能是机械、机电专业的专业技能,还是数控专业的基础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一、制定计划,划分模块

中职学生的技能训练应当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达到中级工技能水平,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明确的模块,以及科学的评价机制。

模块一、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包括对车床的认知及有关切削的基本概念、车床操作规程的了解和车刀的结构。

任务一:让学生熟悉车床的构造及其传动系统、系统,工作原理,掌握普通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手动操作车床;

任务二:了解切削原理,掌握切削用量的概念及简单计算和调整;

任务三:掌握车刀结构的组成以及刃磨车刀的要求和方法。

模块二、简单轴类零件的加工。包括外圆、端面、圆锥的车削和倒角。

任务一:正确安装工件和车刀,让学生知道安装工件和车刀时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任务二:用90°车刀和45°车刀车削端面,并对切削过程进行比较;

任务三:用90°车刀车削外圆,并控制直径和长度。让学生掌握精确控制直径和长度的方法;

任务四:用90°车刀和45°车刀倒角;

任务五:用偏转小拖板法车削圆锥面。让学生掌握小拖板的转动方向和角度的计算;

任务六:综合训练,即将以上任务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设计一个简单的轴类的工件,让学生按照正确的工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予以评判。

模块三、简单套类工件的加工。包括钻孔、车削圆柱孔、圆锥孔、孔口倒角。

任务一:钻孔练习,并说明切削液的选择方法和切削液的浇注位置;

任务二:认知镗刀并进行刃磨。让学生明白镗刀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能够根据不同的孔进行磨刀;

任务三:分别对通孔和盲孔进行车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刀头的尺寸以及刀杆的长度对车削过程的影响;

任务四:车削圆锥孔,让学生知道小拖板转动方法和角度的确定,并加入反镗刀练习;

任务五:简单套类工件的综合练习。设计一个工件,让学生在规定的实际内完成,并予以评判。

模块四、车削三角形螺纹。

任务一:认识内外槽刀,进行刃磨后,作切槽练习;

任务二:了解螺纹的形成及其主要参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从图纸中读出三角形螺纹的主要参数的数值;

任务三:熟悉内外三角形螺纹车刀的主要参数,并正确刃磨;

任务四:调整车床的手柄,获得正确的导程;

任务五:在工件上切槽,利用倒顺车法车削外螺纹;

任务六:在孔中切槽,利用倒顺车法车削内螺纹;

任务七:车削螺纹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予以评判。

模块五、车削梯形螺纹。

任务一:熟悉梯形螺纹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与三角形螺纹的不同特点,明确获得合格精度的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

任务二:掌握钻中心孔的方法和要求,并使用一夹一顶工件;

任务三:调整车床手柄,车削单线外梯形螺纹;

任务四:掌握用百分表分线的方法,车削双线外梯形螺纹。

模块六、用三爪卡盘装夹车削偏心工件。

任务一:熟悉图纸中偏心的表示方法,并正确计算在三爪卡盘上垫片的厚度;

任务二:车削偏心轴练习,并进行检验;

任务三:车削偏心套练习,并精心检验。

模块七、车削中等复杂程度工件。

任务一:按照中级工的要求进行单件练习,并检验分析;

任务二:按照中级工的要求进行配合件练习,并检验分析。

二、讲解理论,指导实践

按照指定的教学计划和划分的模块,先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再车床上进行示范操作,再让学生练习。

1.讲解理论。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教师要深入浅出,不要追求理论的深奥,而要强调理论的实效,即要紧紧围绕任务讲授理论,尤其要突出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

2.指导实践。每一个任务的完成与否,取决于教师示范操作的准确程度和对操作要领的讲解。当学生进行了某一个任务的理论学习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分组指导,同时,还要指明哪些操作是违规的,哪些操作是低效的,哪些操作是错误的,哪些操作是可以弥补缺陷的。教师示范后,让学生逐一操作——这一点很重要,既能掌握学生的领会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又能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再作单独指导。

三、操作练习,回馈理论

教师在操作示范的同时,不仅要讲解操作步骤和技术要领,还要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待学生能够掌握某一任务的操作后,设计必要的理论知识问答,检验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和领会程度。对于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的的学生,要耐心的说明理论的重要性,并再次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就相当于在黑暗中摸索。

四、注重过程,全面评价

对学生予以准确、客观的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车工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1.理实一体化教学,不能重实践轻理论,也不能轻实践重理论,将理论和实践权衡;

2.评分标准不能仅仅依据检验工件后的得分和回答理论知识的正误,还要结合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严谨,过程是否准确、动作是否到位等方面予以评判;

3.学生在加工工件的整个过程中是否符合现代生产所具备的员工素质,即是否达到企业“5S”的要求也要作为评分的参考,如工量具的摆放是否整齐、工作现场是否整洁、着装是否规范等应该纳入评分标准内;

中职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能力递进;中高职衔接;会计电算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84-02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搭建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衔接的立交桥,需要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会计电算化专业中职和高职学生都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等职业技能,均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造成课程设置重复、教学内容重复,从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承担了湖南省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任务,为此组建了中职、高职学校老师及企业专家三方组成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团队,通过对湖南省内25所中职、15所高职、2所本科、30家企业毕业生就业、专业教学计划、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本文分析中职、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探讨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衔接及教材建设思路。

一、中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衔接的现状

1.中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衔接存在的突出问题。会计类专业由于办学成本低,会计人才社会需求旺盛,各职业院校基本上均开设了此类专业。《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在中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均安排了较多课时。且在编制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标准和选用教材时,中职、高职是各自为政,没有进行有效沟通,造成中职、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没有体现能力递进和有效衔接。中职对口学生认为高职讲授的内容中职已学,内容重复,学习兴趣不浓;而高职老师则认为中职对口学生在中职掌握的会计电算化技能似懂非懂,加大了教学难度。

2.中高职课程教学衔接不畅的原因。(1)没有制定统一的中职、高职专业和课程教学标准。当前中、高职教育体制仍不完善,缺乏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制定适应中职、高职各专业教学标准及相应课程标准,对于中职、高职教学缺乏全盘规划,仅仅靠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自身进行教学改革还远远不能达到中高职衔接的目标。可喜的是,湖南省2013年8月已组织制定会计等25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主干课程教学标准及技能考核标准,但高职相应专业目前仅在国家层面制定专业教学标准,从内容看停留在宏观层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国家宏观层面的要求,具体制定各专业中职和高职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技能考核标准等教学指导方案。(2)大部分高职院校未能针对中职对口生单独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大部分的生源是普通高中的学生,少量的是中职对口升学学生。从省内调研情况来看,除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个老牌的财经商贸类高职院外,其他高职院均是普通高中、职业中专招收学生混合编班,未单独编制中职对口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于职高学生在班级人数中不多,高职院校在制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标准和授课计划时往往以普高学生为出发点,对接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科目考核标准,零起点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这一点是造成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思路

1.准确定位中、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和人才需求定位,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职主要培养一线经验型技能型人才,其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会计电算化专业职业认知、收银业务、登账、简单经济业务的核算(手工、电算两种手段)等;高职主要培养一线策略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对经济业务职业判断能力、复杂经济业务核算、成本计算与分析、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预算与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等。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中职着重在于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点钞、制单登账、电算操作等专业技能;而高职着重于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业务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强调“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

2.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开发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重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发应对接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根据中职、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不同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重新整合会计电算化课程在中、高职的教学内容,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中职主要侧重于账务处理系统、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UFO报表系统,以适用于小型企业的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开发教学模块。高职侧重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综合运用,在账务处理各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应收、应付、购销存系统,以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用友U8财务软件开发教学模块。

3.基于能力递进、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衔接中高职教学内容。依据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以能力递进为主线,采用直线式衔接与螺旋式衔接相结合的方式衔接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直线式是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在中职到高职阶段不重复,在逻辑上形成一条前后联系的直线;螺旋式是指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部分内容中、高职重复出现,但职业认知广度逐渐扩大和深度逐渐加深。直接式衔接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螺旋式衔接则顺应学生认知特点,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中高职衔接的实施方案

1.会计职业岗位群调研。依据调查情况,各个行业、企业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是不同的,会计主要职业岗位群归纳为收银员、出纳员、会计员和会计主管四大岗位。基层会计人才注重基础技能的操作,中高层会计人才更注重财务预算、内部控制、财务分析和会计管理能力以及税务筹划能力。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为收银员、出纳员、会计员,从事基础核算等基础岗位,其技能要求相对简单,强调理论够用,会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并兼做文员,侧重于基本技能和专业单项技能,专业单项技能包括运用手工和电算两种手段进行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等。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初级会计师,充分胜任会计职业各岗位能力的人才,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侧重于拓宽知识面和会计职业岗位系统技能训练必需的技能包括会计具体岗位技能(如出纳、会计、主办会计、成本核算、办税员、助理审计、信息化管理、理财)等。

2.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中高职衔接设想。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为中小公司的收银员、出纳员、基层会计核算员等,其职业能力要求是具有相应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基础实务操作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工商业、服务业、事业单位等各个行业的出纳、一般会计岗位、税务会计,有了一定经验后可能成为企业的会计主管。其职业能力要求是: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和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分析、处理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等。

根据中、高职毕业生不同的培养规格和就业去向,对中高职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设想如下:中职以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为主,对接会计从业资格证职业认证标准;高职以用友U8财务软件应用为主,对接用友ERP信息化工程师职业认证标准。

四、开发中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是关键

实现中高职衔接仅仅依中职、高职院校的自发行动,无法真正实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由企业行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中职教师、高职教师等参加的课题组,全盘谋划、整体设计,明确中职、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把课程在中职的教学内容和高职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划分若干个教学模块,以此制定《会计电算化》课程中职、高职教学标准。

在此基础上,以螺旋递进型的方式开发《会计电算化》中高职衔接的教材,中职可以相对简单,以小型或微型企业使用的用友T3财务软件为载体编写,着重点在账务处理系统、UFO会计报表、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的使用;高职则贴近中小型企业实际工作中以用友U872财务软件为载体,着眼财务业务一体化,增加购销存模块,相应拓展知识面和能力训练。此类课程像弹簧一样,每个层面上都有完整的概念和全面的训练,但难度、复杂程度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统筹与衔接的基本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