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焦裕禄精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焦裕禄在行走的期间发扬的精神是非常伟大的,他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地的事情,但是一件件小事组成的精神足以让我们去尊敬学习,他不仅改变了人对待三害的态度,更在思想上跨越了一大步,这些精神上的食粮让人更加坚韧,发展自我品格,从而突破自己原先的层面。对于一个人来说,可以没有权利与财力,但是重要的是实实在在,为大家的利益着想,可以说放在如今是很难的,所以学习这些精神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要理解到工作并不是赚取利益的目的,更多的则是负担跟职责。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无一不向我们昭显着它巨大的影响力,人不会轻易忘记某些表面朴素内在却震撼所有人的人,学习与继承发扬这些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1、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彰显民族骨气
焦裕禄精神的核心在于心里装着全体人民,一个人要多么伟大才可以做到心里装着全世界却唯独没有自己,倡导这种学习精神的举措无疑带动的是整个社会群体的素质,始终贯彻落实服务群众的风范,要认清自己的价值所在,不断培养公仆精神。在整个大环境下摆正自己,将行动力放在首位,身体力行铸就服务的最高准则,对人来说,可以默默无闻的度过长时间的工作从而形成这种习惯,但是也同样可以以一个新的精神面貌改变周遭的生活环境,精神是一种心灵上的依托。关键是要弘扬焦裕禄的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精神,在宣传的力度下人们自然会受到感染,这种作风是值得信任的,树立勤俭的高大形象,在这种精神的渲染下,形成铁人一般的风格。
2、贯彻落实三项精神的核心意义
要坚持公正公平的精神,将一切出发点定义在求实上,这是最基础的品格素质,防止搞不切实际、急功近利心理,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有时一件小小的事情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所以在做每件事情前都要先考虑后果,将事情从头到尾的想清楚才是学习这种精神的开始。对我们来说,学习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真正正的落实到行动上去,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得出:水能载舟,易能覆舟,这个小小的道理也告诉我们不得急躁,最起码的意识要清晰,从一言一行的小事做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在这种追求下,我国的发展才能如此迅速,石油目前是我国很重要的一项资产,石油的发展担负着我国能源命脉,这是我国独特的文化与政治,石油的发展正式展现了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在这种历程中,所感受到的精神是不断积累的上千上百人的精髓,只要继续学习这种精神,那么就能为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想要担起重任,就要全力贡献出自己,发扬各种美德与精神,不断的传与他人,这样这种精神的延续才不会断开,才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出新的感悟与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传承。
3、继承延续三项精神,铸就铁一般的意志
要本着为人服务的决心,而不是只为了利益而去,对自己一定要定位好,要严格的控制衡量自己,要有高要求的决心,作为高层人员要为民务实,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更要主动去深入挖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自己去参悟其中的意义,因为以往的精神是老一辈在困难条件下自主创立的一种历程,在历程中表现出的行为以及语言,这种无声的行为代表的就是这种精神,同时也需要新一辈的人自己去领悟出新的东西来。在那时仅用3年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给中国人争了光,那么支持他们的是什么,就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而如今,要依靠科学的力量再突破这样的难关,就必须要继承这种精神,接着拿出劲头充盈自我不断发扬这种精神是每个中国人的职责所在。这些精神产生于我们之中,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在学习过后就是继承,要真正的了解其中的含义与历程,对我们来说,这些精神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是长远发展的平台,缺少了这些精神,那么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要让大众充分了解到精神的本质所在,全民进行学习并集成精神的活动,让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风气,感染每一个人,能让千千万万个人继承这些精神就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如今要加强作风建设,学习并弘扬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要有广阔的胸襟,奉献社会,造福人民。让艰苦奋斗的精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要实事求是,在对事情进行调查时要认真仔细,实际的做出成果来,以结论来证明精神存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许还有很多对三项精神还不了解的人,但是只要去做了,带领着后继的人,那么这个大潮很快就会席卷整个地区,这才是继承的真正含义所在,并不是空谈,而是实际的看出它的影响力。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整个人才是端正的,只有端正的人才能领悟到精神带来的充盈,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要尝试去触碰,都要去学习,都要去继承并将它们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努力加快大庆科学发展――大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J]. 大庆社会科学. 2006(04)
[2] 孙宝范.发挥“能源”优势 建设精神家园[J]. 大庆社会科学. 2005(05)
[3] 王昆.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开创油田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在纪念王进喜诞辰85周年座谈会暨《走近铁人》首发式上的讲话[J]. 大庆社会科学. 2008(06)
语文教学中采用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能够以艺术性的手法进行巧妙的德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递进式的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刻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如在讲解莫泊桑的《项链》时,通过“马蒂尔德为什么要借项链参加舞会?你觉得她是个什么样的人?”“马蒂尔德丢了项链后,做了什么事情?”“如果你是马蒂尔德,你会不会这么做?”“读完全文,你认为马蒂尔德是什么样的人?”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得出:马蒂尔德的身上既有虚荣的弱点也有诚信的优点,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客观合理地评价一个人,另一方面要学习女主角诚信的精神。
对于诗歌和散文的教学,可以采用诵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讲解的《沁园春长沙》、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时,通过组织学生诵读可以较好地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对于一些戏剧、小说的精彩情节,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的方式加深对于角色特点的认识,深刻地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比如在讲解戏剧《雷雨》时,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感情”来分析人性的复杂,从而学会更加全面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除了以上几种课堂德育的方式,作文的批改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渠道。在作文中,学生往往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教师通过批改作文可以了解学生心理,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笔者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生活,心理非常脆弱和自卑;有些学生在作文里叙述了近期打架斗殴及早恋的经历;有些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于某位明星的盲目崇拜等等,当我发现这些现象时,一方面通过作文评语进行引导,一方面和学生进行课后沟通,帮助其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还通过与班主任、家长的配合来做好德育工作。
二、通过组织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德育
课外活动也是语文德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通过列出相关书目,布置课外阅读,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开展作文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德育的渗透。比如笔者在教学的几年中,一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通过开展每月进行一次的“读书会”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对书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讨论;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开展“我爱祖国”诗歌朗诵比赛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母亲节、教师节到来之际,开展“给妈妈写一封信”、“老师我想对您说”的征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组织“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技艺重要还是品德重要”等辩论会来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辨思维。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审美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3-0082-02
以数字科技和互联网为纽带的自媒体时代,方便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思维的改变。大学生作为自媒体的主流用户,无论是在学习、交流还是娱乐方面,自媒体都对大学生审美素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契机下,大学生审美教育一方面应了解自媒体对于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具体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社会、学校、大学生等方面着手,结合自媒体传播特点加强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教育,使之学会鉴别美丑,进行艺术批评,并依托自媒w平台创造出属于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提升审美素养。
一、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一)自媒体下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挑战
1.来自自媒体的挑战。“在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两人联合提出的自媒体研究报告中对‘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2]自媒体的显著特征是自主、自发,公民上升为接受与传递信息的主体。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中可自主选择信息,然而在这一前提下,大学生能否自觉选择到健康、具有审美形式的信息是关键。事实证明,网络信息过于庞杂,大学生网络素养并没有达到较高水准,往往不知该如何选择提高自身审美素养的信息,较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分辨不出美丑甚或以丑为美,形成不良的审美观念。另外,自媒体平台具有入门低、开放性的特征,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在自媒体时代下以新的方式得到了更广泛传播,“大众文化是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以市场为依托,以为消费者提供游戏性的娱乐为功能,具有强烈商业属性的文化产品及其消费方式”[3]。这种注重商业、娱乐的大众文化,在过分满足大众感官需要时,而忽视了大众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大学生如果长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仅满足于感官享受,而忽略情感体验的升华,就会不利于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
2.高校审美教育的问题。“审美素养是个体在审美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审美素质涵养,主要由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三要素组成,其中审美知识是审美素养的基础,审美能力是审美素养的核心,审美意识是审美素养的灵魂。”[4]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教育途径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正确运用自媒体去分辨、鉴别美丑,对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层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显得很重要。而我国目前高校审美素养教育虽有了较好发展,但依然存在某些问题,这对高校审美教育构成了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高校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待于提高。在国家倡导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审美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我国审美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方式还存在若干问题。审美教育因其特殊性使其与德育、智育有相通的地方。因此在德育、智育过程中可以融入美育的因素,以更好发挥思想道德教育与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其次,高校审美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除了某些专业如艺术、文学、影视鉴赏等某些课程带有审美素养教育性质之外,其他专业特别是理工类专业,并未设置相关审美素养教育课程,以致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得不到满足。最后,高校对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情况缺乏引导。“大学生还处在青年晚期与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其基本特征是:生理发展趋于稳定,心理发展尤其是情感过程趋于成熟,性格已基本定型”[5],然而在心理基本成熟的同时,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考研的选择,在依赖自媒体进行心理压力的释放同时,容易受到自媒体复杂内容的诱导,加之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体使用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更缺乏相应的引导,导致大学生受到自媒体环境中低俗文化、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出现了审美观念的偏失,不利于他们审美素养的培养。
(二)自媒体下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机遇
自媒体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通过自媒体可以随时得到来自全世界的信息,而审美素养正需要不断体验审美活动,因此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可利用自媒体特点加强审美素养。如自媒体可以让大学生随时接触到世界优秀级文艺作品,以此可以陶冶情感,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借助自媒体进行审美创作,如当下盛行的自媒体写作、微视频制作等,这些创作成果可以借助自媒体得到广泛传播。大学生在这些审美创造活动中,得到情感的满足、体验和升华,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
二、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审美的教育路径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展审美素养教育便离不开社会、高校的共同努力。针对目前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的问题,笔者试图从社会、学校、学生等不同角度探究开展多元化审美素养教育的可能性。
(一)社会方面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督、管理:自媒体的开放性、自主性的这种低门槛特征,使得网络环境鱼龙混杂。因此对于网络的信息,相关网络管理部门应起到切实的监督作用,及时处理掉负面的非法信息,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依法取缔不良网站。媒体企业在追求经济效应之时也应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网络市场里,企业过于追求商业利益迎合某些观众的低俗、猎奇趣味,使媒介环境更加复杂。鉴于此,政府部门应督促媒体企业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适当地建立相关鼓励与惩罚机制,为大学生提供真正有审美价值的信息产品。
(二)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起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地位、特殊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单独设立专门的审美教育课程,并且尽可能普及全校各专业,刚开始可以在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待到时机成熟,逐步将其转化为公共必修课。课程教导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高校有必要培养一批有能力的美育教师进行授课。当然,审美教育教学应切合实际,与时俱进。在教学中不应脱离自媒体而单独进行,课内与课外教W都可以结合自媒体进行,课内教学也可以借助自媒体,如把理论知识以唯美的PPT展现出来以吸引学生;借助网络搜寻并展现各类文艺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这些对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都可以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三)大学生自身
在社会监督、学校引导的情况下,大学生自身也要进行自我教育,大学生由于拥有较多个人时间,受到自媒体的影响较大,因此自我的控制能力对大学生审美素养起到关键作用。自媒体可以使个体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在自我的空间里浏览、传播信息,在这个较自由的环境里,大学生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于律己,自觉抵制媒体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不浏览、不接触低俗的娱乐信息,多去观看优秀的文艺作品;还可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学习相关审美理论知识,以便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审美批评,进而尝试进行审美创造,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当然,我们应客观对待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即便自媒体的开放性、自主性,导致某些不良信息趁机而入,对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媒体的出现也给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提供了契机,在学校、社会、大学生等各方的努力下,应最大限度发挥自媒体优势实施审美素养教育。社会从外部环境入手,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自媒体环境;学校则应结合好自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并指导大学生如何使用自媒体进行审美创造;而大学生自身应正确使用自媒体进行审美素养教育。我们相信,在各种途径的结合下,高校终究会形成完善的、多方位的审美素养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的持久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树民.自媒体视阈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河南社 会科学,2009,(7).
[2]薛婧.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中国 教育技术装备,2015,(8).
[3]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59.
关键词:终身学习;芬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9-0091-06
目前,终身学习已成为芬兰所有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芬兰在1993年修订的《宪法》第13条明确指出:“公立当局必须保证根据公民的技能发展和特殊需要,提供给他们除了基础教育之外其他类型的教育,并赋予他们自我完善的权利,不能因缺乏教育手段而阻碍其发展。[1]”这是从法律层面确定了终身学习的地位。同时,在发展终身学习的过程中,芬兰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法律法规,保障了民众享受终身学习的权利。
芬兰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备,特别是成人教育体系。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终身学习思想传入芬兰后,芬兰各界开始对终身学习政策进行探讨。芬兰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终身学习的举措,其基于终身学习理念构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以及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径措施,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芬兰职业教育理念和体系
(一)公平与信任的教育理念
芬兰大力弘扬的是一种公平与信任的教育文化。首先,实行免费教育,从学前、基础教育、高中到大学全部免费,学校还提供免费午餐等;对于失业的成人提供免费培训。其次,教育的根本在于“公平”,这也是芬兰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权利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芬兰教育力争做到“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让每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绽放生命的光彩。政府还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迟缓的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最后,芬兰教育强调的是“信任”[2]。校长相信教师,不对教师进行监督和考核,给予教师高度的信任。在国家课程纲要框架内,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的选择有很大的自主权。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学习、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芬兰的学校教育反对频繁的测验,不提倡学生间竞争,不对学生进行排名和筛选,鼓励学生建立积极的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精神,以期学生能够富有创意地生活和成长。
(二)并行而互通的教育体系
如图1所示,芬兰的未成年人从0~6岁完成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7~16岁完成九年基础教育,之后,开始分流进入普通高中(约占52%)或职业高中教育与培训(约占42%)。普通高中参加学校提供三年的普通教育课程,之后参加国家入学考试;职业高中学校提供三年的专业课程,之后参加职业资格进修。职业教育与培训既倾向于青少年,也面向已就业的成年人。芬兰高等教育实行双轨制:学术型大学(共14所)和应用科技大学(共24所)。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有进入学术型大学学习的机会;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也具有进入应用科技大学的权力,两种形式都具有升入学术型大学或应用科技大学的机会。学术型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都设有本科和硕士层次教育。如果报考职业教育研究生,则要求学生具有三年的工作经验。这为芬兰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芬兰技术与职业教育机构主要分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应用科技大学以及继续职业教育机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招收完成基础阶段教育的学生,毕业颁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科技大学主要招收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注重学生的学历经历和工作经验,实行学分制,授予学位;继续职业教育非常成熟,主要招收从业的成人以及失业的成人,经过培训后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芬兰将成人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芬兰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说,芬兰教育体系就是为所有人提供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3]。
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芬兰终身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和全方位的服务
(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教师是芬兰优质教育的基石。芬兰教师珍视教师职业所拥有的专业自主、名誉、尊重与信任,认为“做老师,就是因为这份工作对芬兰很重要,希望通过教育帮助更多人”。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教育情怀和使命,成就了芬兰优质的教育,也使教师成为最具幸福感的职业。芬兰有较高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都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职位竞争非常激烈,而师范专业的学生录取率仅为8%左右。职业教育的教师,除了需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外,还需要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和通过60ECTS教学法的培训。
芬兰教师需要具备四种能力,包括核心领域(专业能力和工作生活能力)、教学法领域(教学法技能和驾驭监控技能)、发展和研究领域(自我教育和专业实践发展)以及组织领域(经济、管理、团队合作、社会联系等)能力。例如,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JAMK)从促进学习、创造教育环境、互动协作和持续学习四个方面培养教师的职业能力。可见,芬兰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专业能力,还延伸至社会联系、团队合作、经济管理和实践发展等方面,这也是由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芬兰教师是高度自治的,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加可贵的是,学校对教师的发展及教学反思做得很人性化。例如,在坦佩雷成人教育中心(TAKK)每年会安排校长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主要谈谈教师一年中的发展计划及教学成就。在“对话”中,校长了解了教师的发展需求,会采取措施给予支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估,从而达到自我改善。
(二)资格认证系统
芬兰于1994年建立国家资格认证体系,2010年实行与欧盟资格框架相兼容的国家学分框架体系。资格认证的目的在于加强所有学习成果(包括国际学业)的认定,以此促进终身学习的践行[4]。每一个职业教育专业都有核心课程和以能力为基础的证书标准。芬兰采用能力导向的资格认证机制,为所有人特别是成人获得职业技能训练和继续教育提供通道。基于能力的资格证书包括三个等级:职业资格证书代表有进入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职业进修资格证书代表已拥有特定领域的熟练职业技能水平;专家职业资格证书代表拥有特定领域的突出技能水平。职业资格申请者需要在“能力测评”中完成特定职业领域“资格要求”所规定的一系列技能模块(由每一行业的实践专家提炼出的真实工作任务),达到要求者方可獲得相应的职业资格[5]。例如,TAKK为学生提供针对164项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全年均可入学,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路径,基于真实工作任务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三)多途径的经济资助
在芬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免费的。从芬兰教育与文化部的公告可以看出,芬兰近年来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始终在6%左右。在政府所有预算中,教育的开支位列第二,仅次于国家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2014年,芬兰职业教育(包括学徒培训、多科技术学院等)的经费支出为27亿欧元,占芬兰教育总支出的22.3%[6]。
作为高福利国家,芬兰成人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学员不用缴纳或只缴纳很少的学费。如芬兰的民众大学主要由政府成人教育中心和民众教育协会举办,国家补贴70%~90%,地方政府承担10%~30%。此外,芬兰政府还通过各种激励政策鼓励芬兰民众积极参与到成人教育与培训中来[7],如为成人学员提供种类繁多的经济补助,包括直接经济补助、劳动力市场津贴、合格员工奖学金、学员贷款等。
(四)多方位的教育评估体系
2011年3月4日,芬兰教育文化部(MinistryofEducationandCulture)公布《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策略(2011—2020年)》(VETQualityStrategy2011—2020)[8]。该策略涵盖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供给和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所有领域。芬兰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国家指导、教育提供方内部质量管理以及外部评价。在国家层面,芬兰成立国家教育评估中心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统筹负责各级教育外部评估工作;在学校层面,评估主要由学校自评、教师自评和学生自评组成,以学生学习成就评估为主;在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方面,主要通过教育立法、质量鉴定合格标准、国家核心课程管理、职业技能评估和职业资格证书、激励性资金拨款、教育评价、质量奖等方法进行质量保障。学校的自我评估拥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没有规定一定要使用某种具体评估模式或框架[9]。如JAMK采用PDC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调整)进行质量管理;TAKK,采用EFQM模型(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模式)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他们更注重外部评估,六年开展一次评估,目的主要是以学校的发展为导向,帮助学校认清发展优劣,及时发现问题与差距,实现有效的调整和改进。国家教育评估中心对应用科技大学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办学使命和目标、课程设计(多样化、现代化和合作性)、执行计划的力度、学生数量、教学与学习、图书与信息服务、与企业的合作、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国际合作、服务地区的目的、质量保障体系等[10]。芬兰教育质量保障更多地体现在信任与责任上。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专业与课程设置
芬兰各层次教育设置的专业和课程既有所区分,又相互衔接。例如,于韦斯屈莱教育联合会(GRADIA)提供的职业教育专业主要包括社会和卫生保健、美容美发、酒店餐饮服务、旅游、食品生产、园艺、工艺品设计、出版印刷、管理与创业等。而应用科技大学主要涉及人文教育、文化、商业管理、社会服务卫生与体育、自然资源与环境、自然科学、技术与运输、旅游餐饮和家政服务等专业领域。专业设置主要是为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JAMK结合于韦斯屈莱市产业情况,设置师资培训学院、健康与社会研究学院、科技学院和商学院等四个学院。科技学院开设物流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环境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信息与通讯技术、自然资源与环境等专业。这些专业提供本科与硕士学位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实习项目、论文或项目总结等。在芬兰,无论哪个层次的教育,都提供创业教育课程。芬兰应用科技大学本科学位课程包含140~160学分(210~270个ECTS),1学分约40学时,需要进行3.5~4.5年的全日制学习。芬兰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能力)本位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由不同行业的雇主和雇员代表,工商界代表与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满足所在地区工商界需求。他们通过建立咨询委员会,让相关者结合地方任务和企业需求共同研究课程改革,将科研、实践、职业生涯融入课程,将课程及学生论文与就业中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是芬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他们开发出宽泛、灵活的课程体系,采用学分制,实行模块化课程,在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模式
芬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改革了单向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会与学生谈话,并一起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根据个人学习计划进行评价、调整和改善。其次,学校采用工作场所(教学工厂)、引进企业真实项目、网络化等教学方式,如JAMK的校内教学工厂、团队学院、创新实验室(DemoLab、ProductLab、FutureoftheticorporateLab)等都是采用真實工作情境、引进真实项目的教学模式。基于真实项目的教学,如为了研发一个独特的产品、商业服务或成果,采用提出问题—共同研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或者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当地企业的研发项目,与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完成企业项目的研发。最后,芬兰非常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教会学生“怎么学习”,包括学会学习能力、思辨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责任和国际意识等,从而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课堂多采用小组参与式教学方式。教师不是决策者,其主要角色是陪练,负责及时提醒,提供支持等。教师与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对话,给予学生充分的权利,充分尊重学生团队的群体性答案,在必要时只进行补充和完善。学生在讨论、评价时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整,找到最合适的答案,从而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行为。通过完成项目工程、撰写报告、团队任务、学习日志及论文写作等方式,学生大大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
芬兰非常重视创业教育。芬兰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中都强化创业教育,强化学校教育与行业工作的关联程度,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创业态度,传授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芬兰创业教育的举措非常多元和灵活。例如,JAMK有创新周、团队学院、创新实验室等。JAMK的创业教育针对有兴趣但没能力创业(大一新生)、已有商业或产品开发想法、自己有公司或者父母有公司三种类别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创业教育,提供不同的创业服务。针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开设创新周,讲解商务知识等;针对已有商业或产品开发想法的学生,提供10周的前期项目孵化指导、进入团队学院(本科学位)学习、进入概念实验室参与开发、提供500~2000欧元的创新资金等;针对自己有公司或者父母有公司的学生提供孵化器、种子基金以及法律服务。这些创业教育内容都有相应的学分,如JAMK创新周(2学分)属于必修课程。大一的学生分为春、秋两季参加,每季约600名学生,跨专业混合分成12个组,每组再分为10个团队。创新周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务:周一企业下达任务;周二学生开展调查了解客户需求;周三提出想法并制定解决方案(每个学生至少提出100个想法);周四对方案进行验证;周五展示分享并评价。
JAMK的团队学院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将创业教育与商科本科教育结合起来。入学初期,学生在教练指导下组建团队,在接下来三年半的时间里,逐步制定企业运行规则、开发商业点子和开展创业商业活动。在团队学院,没有学生、只有团队创客,没有老师、只有教练,没有课程、只有商业实践,没有考试、只有反思和过程评价。通过学习模式的转变,毕业后40%的团队成员成为了创业者。创业人员比例比传统模式下提高了5倍,连续两年的学员就业率在90%以上,这在就业率较低的芬兰是很难得的。在芬兰,有创新创业需求的更多是成人教育类学生,他们带着问题和创意求学,怀着创业梦想来求知。如TAKK为未来创业者、初始创业者、成熟创业者分别提供两个月密集创业课程、一个月夜校创业课程和一年半创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战略发展与商业构思发展,产品开发,市场与销售,品牌推广,注册公司流程与文件准备、管理,自我发展,税收与记账,资金与预算,法律,寻找资助和投资人等,学习方式也非常灵活多样。
(四)产教融合
深入、长久、有效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芬兰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JAMK、GRADIA、TAKK等学校一个共同特质就是:都确立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和重要使命,具有明显的产教融合价值导向。因此,芬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的特征是:结合职场和多方合作。学校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学生评价、创业教育、学生实习等均有企业的参与。较为简单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共建实习场所、毕业设计的选题、教学反馈等;较深层次的合作有国际合作、来自企业项目的毕业设计、员工和教师的互相培训、商业服务等;更加深入的合作有资源和设备的共享,长期的研发合作等。如学校的课程体系引入了在岗培训学习和技能演示项目,需要在企业的工作车间完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和评价;应用科技大学规定企业实习课(一学期)必须到企业完成。如维美德(VALMET)公司与JAMK的合作模式主要有成为学校教学咨询委员会委员,企业工程师到大学讲课和培训,暑期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到企业完成论文撰写,学校到企业开展材料测试实验,教师脱产到企业进行半年锻炼等。又如,JAMK科技学院提高学生的技能与竞争力校企合作项目(HEIBUS)。五个国家的大学、企业及学生参与此项目,举办方采用国际化、跨专业、虚拟化的手段,评估参与项目学生与未参与学生的能力情况。如JAMK生物研究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申请政府资金进行生物技术研发及成果转换,不同组织机构和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项目中,更重要的是,利用项目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如为企业员工进行订单培训,给新生提供创新周项目等。笔者参观的JAMK春季创新周的项目就是为他们研发的设备(Indooraquaponicsfarming,鱼菜共生设备)进行市场开发和宣传。芬兰多方参与产教融合,实现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顺利对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供需匹配,促进了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
四、启示与借鉴
(一)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让她的人民得以终身获取工作和生活技能的教育体系[11]。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中专学历)和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学历)为主,虽然可以通过“中高衔接”“高本衔接”“专插本”等方式进入应用型本科继续深造,但仍然进入不了学术型大学,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尚未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因此,必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构建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体系,在有条件的院校逐步设置本科、研究生学历层次,贯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等“立交桥”,设置高等职业技术学历学位。这不仅是对职业技术技能的肯定,也是获得就业市场认可的有力凭证,对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横向贯通体系。教育者享有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选择的权利,打破职业教育封闭的体系。再次,构建成人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对成人职业技能的培训,将成人教育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为成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培训机会。现代职业教育应该融入终身学习理念,并将其贯穿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为人实现终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认证体系
我国在大力推进“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但“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职业教育的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大部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存在实践能力弱,联系企业了解企业的自觉性不够,创新精神不足,对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学习不足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尽管学校通过企业顶岗锻炼等手段要求教师提升实践能力,但效果不明显。因此,应学习芬兰的经验,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认证体系。首先,从国家层面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从教师的引导、实践、学习、合作、科研、评价等方面提出要求;其次,应要求进入职业教育的教师至少有三年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最后,应加大对教师教学法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更应加快对教师专业身份的重构,使教师能够坚持终身学习,以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三)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在培养“专才”的同时更要加大“通才”的培养力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第一,要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重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设计课程,充分体现课程的多样性、个性化、实践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第二,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方式、真实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并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以顾问、支持者的身份开展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評价和自我改善。第三,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展差异化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开展分层分类教学。第四,加强学生影响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把关键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中。知识和技能会过时,而教会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合作与沟通、数字和信息、创新创业等关键能力,是可以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
10月23日至25日,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全区党员干部50余人赴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学习和弘扬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精神。
焦裕禄干部学院以现场教学、专题讲座、观看专题教育片等形式,向开发区全区党员干部干部诠释了焦裕禄精神和学习焦裕禄精神在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的意义。
在焦裕禄烈士纪念馆,开发区全区党员干部一行瞻仰了焦裕禄烈士纪念碑,向焦裕禄烈士墓敬献花篮,聆听了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一件件珍贵遗物,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个个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当年访贫问苦、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动人场景。
在东坝头村、张庄村和焦桐广场现场教学点,大家通过实地参观和讲解员的介绍,详细了解了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的感人故事,切身感受了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
通过学习参观,大家纷纷表示: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把弘扬焦裕禄精神贯穿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努力为推进开发区加速转型升级、跨越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