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书法教学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学生人数的迅猛增加,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数学领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习惯的差距也逐步加大。在高等数学教学及考试考核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从而造成了期末考试不及格率过高、平均分过低,数学应用能力不强的现象。为了控制不及格率,往往降低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和考试标准,这种做法不仅对刻苦学习的学生有失公平,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使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形成了依赖性,更加不愿意学习,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差距加大,学生感觉难学,教师感觉难教,教学质量滑坡已成不争的事实。
2目前高校实行的一些措施及弊端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等,不少高校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考试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如被较多高校接受的正如火如荼进行的分层次教学法等。分层次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较难找到一种理想的分组标准;A组的学生产生自满情绪,B(或C)组学生产生自卑,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为教师教学工作量和学校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在考试考核方式上,变期末考试为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但如何打平时成绩会有如下问题:没有具体的标准,难以找出差距,只能用模糊的评判手段,分数不能做到较精确,打分时不排除会带有教师的感情成分,所以公平性有待商榷。
3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改革方案探讨
针对三本院校总体学生基础偏差,对数学知识掌握的要求低,但部分学生又有深层次学习的需要,除在教材、教学过程等方面做一些改革之外,在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提出了如下的方案与措施,并进行初步尝试。
3.1教学方法上
传统的分级分层次教学是将全体学生打乱,根据学生的基础重新分班,虽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但对学生心理上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对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学校管理工作要求较高,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拟探讨、施行“自然班授课+分层习题课+知识讲座”模式,自然班授课的主要内容是高等数学中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基本例题,上课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授课方式,使全体学生或大部分学生掌握、具备数学思想和解题思想、方法;在一章之后安排一次习题课,习题分基本类型、中等类型、较难综合类型。基本类型题目主要是对一章内容主要知识点的总结与练习,要求所有学生进行练习,力争使所有或绝大部分学生掌握,同时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章的内容重点;中等类型题目主要是对本章的重点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大部分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本章的内容重点,在课堂上做一般讲解;较难综合性的题目主要是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广度和深度的综合拓展,这类题目作为课后思考题,课堂不做讲解,让学生通过课后钻研,使部分或少部分学生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概念、定理、性质解决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几章之后,安排合适次数的知识讲座,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参加。讲座上一方面处理每章习题课上较难综合性题目,另一方面的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及方法进行广度、深度的总结与拓展,达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考核方法上
针对期末考试不及格率过高的现象,笔者所在的学校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试行学年成绩评定的方式:一学期没有通过、整个学年平均成绩及格即认定该门课及格。目的是给一学期没有通过、整个学年平均成绩及格的学生一次机会;更重要的是,督促第一学期没有通过的学生第二学期认真学习。希望以此提高及格率,但效果并不明显,第一学期不及格的学生,绝大部分第二学期依然不及格,并且给教师登录成绩、学校管理成绩带来很多问题。当然,这部分学生可能是因为太多知识点不会,最终丧失了学习高等数学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改革)。
在借鉴其它高校考试改革的基础之上,在继续采用平时成绩+卷面成绩的评定方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以下设想:平时成绩评定上,可以从出勤、作业、平时提问、期中小测试等方面考核;卷面成绩上,主要在试卷设计上做一些改革。比如在不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适当降低考核难度;最后两或三个题目,可以A题和B题的形式出现,A题和B题采用不同的权重,A题权重小于1,B题权重大1。如果做A题总成绩一定会低于100分,做B题如果总成绩高于100分的话,以100分来计,尽量体现公平性。一方面,可以使确实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树立高等数学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使数学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付出便有收获”,更好的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以上是笔者在几年的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与认识,需要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颖.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的几种分层次教学方案探讨[J].大学数学,2010,26(6):13-16.
[2]宋春合.三本院校高等数学实验班规则设计探讨[J].科技资讯,2010,(35):141.
[3]李柳辰.高等数学课期终考试方法改革的设想[J].平顶山师专学报增刊,2000,(15):55-56.
【关键词】初中数学 案例教学 问题一、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传统理论教学难以具备的特性与优势,通过多年对数学案例教学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其作用已日渐显露。如:
(一)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
传统数学教学固守在高深的数学理论殿堂,让绝大部分初中学生缺乏兴趣。而案例教学把课堂带进了一个真实的世界,把对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的理论推导转化为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案例分析来加以印证。数学课堂上的案例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以及数学具有无穷的魅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案例教学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探索问题为过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调动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案例教学,让数学在实际的应用中展现出了活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教学产生互动的有效手段
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合作的主持者,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关于所学理论与所用案例的资料,引导学生自学,并组织好有不同认知的学生之间的争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质疑对方的假设前提、立场、意图和观点,然后展开激烈地争论,不断深入,最终达成共识。整个过程,学生都是亲自参与其中,亲身经历了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及公式、定理的形成,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极大调动。
二、数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发现了一些认识上或方法上的误区。
(一)案例教学就是多举例
笔者认为,案例教学与举例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目的上,举例法只是信手拈来,对知识点起到说明作用。案例法则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形式上,举例法是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说明理论。案例法则通过师生的分析、讨论、交流,旨在发现案例中所蕴含的基本理论或原理;在学生的反应上,举例法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有较好的作用,但在能力的提升方面并无多大效果。而案例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提高了学生分析、推导的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中心是教师
案例教学的真正的“中心”是学生,教师是幕后的“导演”。无论如何,导演代替演员来表演,从头讲到尾,“越俎代庖”,使案例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成了个人表演的舞台,则是失败。
三、不断优化和提高数学案例教学的手段与方法
(一)教学案例的设计,要为有效课堂服务
教学实践证明: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有层次性,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得到葡萄”之感;而且要使问题有挑战性,要给学生留有做数学与思考数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案例:在教学“实数”一节时,教师安排了一道思考题: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一定是无理数。教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要求他们先各自独立思考再发言。大多数学生列举了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来说明问题,如π与-π等,也有学生列举了诸如-2与2-此类的相反数来解释。在教师将要为这个问题画上句号继续教学时又见有学生举手,在那一瞬间教师犹豫了,要让这位学生再发言吗?时间很宝贵啊!但最终还是让这位学生发言了:如果以a=1.414141414…b=1.323232323…,a与b都是无理数,但a+b=2.737373737…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学生举出了一个成功的反例,巧妙地从另一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发言的机会,才使得学生有了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一种比一种巧妙,最终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生成。
(二)注重收集,多渠道建立案例库
1引言
数据安全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信息安全方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信息安全及密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密码算法的加密和解密原理,认证理论的概念以及几种常见数字签名算法和安全性分析。本文从数据安全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作者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授课体会和经验,研究和探讨了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手段和实施方法。
2教学现状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数学等基础性知识,教学内容容易脱节
数据安全作为专业方向课,讲授对象一般是高年级的本科班学生或研究生,说明它需要大量的数学基础知识的积累。包括了数论基本知识和代数基本知识,涉及到大整数素因数分解问题、离散对数问题、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等,这体现了数据安全专业与数学基础学科结合的紧密性。而在课程开设中,往往认为该课程是入门课程,而忽视了对数学课程的讲解,导致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时感觉较难掌握。因此在讲授涉及到数学基础理论的章节,例如公钥密码学中的RSA算法、椭圆曲线算法时,要把算法中涉及到的数论知识补充教给学生,并提醒数学知识在后续学习中的重要性。避免学生在基础知识欠缺的情况下,认为课程难度太大,丧失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2.2课程内容庞杂,教学难度不易控制
数据安全是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应用与技术等专业专门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总体来讲有一定的难
因此在内容的编排上,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同时,由于密码学的涉及面广泛,又要求有较高的数学基础,再加上上述必需内容,就决定了密码学课程必然包含了庞杂的教学内容。而课堂学时数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必须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并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突出重点、建立基础,并能形成体系,为进一步的扩展提供契机。
2.3实践性不强,实践手段不够丰富
数据安全学科在具有很强理论性的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目前能够开设信息安全学科的院校,其实验条件还较为落后,有些仅仅进行一些加密/解密、防火墙或者入侵检测等简单实验。而国外强调仿真的信息安全教学法,即建立完整、真实、复杂的网络信息对抗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各方面的实验。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数据安全的实践教学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利用教学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去理解所学的理论,加深印象,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特别是与计算机产品、标准的结合。但是,由于本专业定位于以数学为基础,以信息学科理论为研究方向,因此学生在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少,因此不便于做和系统结合很紧密的实验。
3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措施
3.1优化知识结构,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密码学课程课堂教学应该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既能够找出密码学本身的完整体系和特点,又能对数据安全教学的立体式框架起到一个衍射作用。就密码学本身而言,密码学主要由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共同为达到数据安全的基本目标服务。其中基本的数据安全目标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以及不可否认性等。这就决定了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能充分体现这一体系,应体现密码编码学和分析学两条相伴的主线,应融入密码学在数据安全框架中的认知。就编码学和分析学这两条主线而言,为了讲述清晰并烘托重点可安排编码学为主线,而辅以分析学内容。但最终应给学生清晰地总结出这两条主线的轮廓,为学生今后的自学构建方法学基础。
关于密码学对数据安全服务的支持,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来完成教学。如该部分的新内容较多,则可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如果该部分只需要讲清楚原则,则可采用课堂概述,课外自行阅读并完成作业的形式;而有些内容则可以完全借助于实验来完成。当然,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应该围绕一个核心目标:能够应用密码学的观点和方法论来构造并评价数据安全系统。
3.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1) 引入一些密码学中的经典案例。例如,在讲授古典密码学时,通过讲授诗情画意传“密语”、悠扬琴声奏响“进军号角”、显微镜里传递情报、网络与数字幽灵、“量子”技术传递信息等使学生理解古典密码学常用的加解密方法。
(2) 讲述密码学史上著名人物的故事。例如:著名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图灵,提出了传统密码体制思想的香农,提出了公钥密码学思想的迪菲和赫尔曼,我国著名的密码学家王小云等。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神秘感。
(3) 讲述著名的密码算法攻击和破译案例。例如山东大学的王小云教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了破解HASH函数的关键技术,成功地破解了MD5及其它几个HASH函数,二次世界大战中恩尼格码密码机被成功破译的故事等。
(4) 讲述机器密码时代一些经典密码机的案例及相关知识背景。例如曾广泛使用的弗吉尼亚密码机和、恩尼格码密码机、Sigaba密码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密码算法的由来等背景知识。
(5) 通过引入协议故事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和协议。例如引入零知识洞穴故事来讲述零知识证明协议,引入硬币抛掷故事来理解比特承诺的含义,引入三方智力扑克故事来介绍会话密钥的产生过程,引入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问题、黑手党骗局问题、恐怖分子骗局问题等说明零知识证明协议的缺陷,从而引入基于身份的零知识证明的概念。
(6) 引入数据安全新技术激发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授计算复杂度问题时,可以通过引入正处于研究阶段的量子计算机技术、DNA计算技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复杂性研究的要求与限制,同时对将来的学科发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7) 使用软件来模拟数据安全中密码算法的加解密过程,使教学活动更为直观和易于理解。例如:在讲授DES、AES、RSA、Blowfish等算法时,都可以同时配以实际的教学软件来模拟算法的实现过程。特别是讲授AES算法时,相当复杂的流程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而通过一个AES算法的Flash演示程序,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数据安全课程必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在讲授PGP协议时,就可以通过演示来说明该软件在对邮件进行加密、签名和认证方面的作用。
(8) 引入现实生活中与数据安全关系紧密的例子,例如电子商务、网上银行、数字证书、认证系统等。让学生能感觉到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3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板书与课件相结合,教师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其中关键的是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制作。课件的内容不是课程内容的罗列,而是要对课程内容跨章节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当然也包括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如在讲解密码学、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等章节后,学生具备了数据安全的基础知识,但是知识点比较分散,对数据安全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弱。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综合应用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的运会,使学生能将各个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正确的使用多媒体可以起到普通教学所没有的良好效果。基于数据安全课程本身的特点,内容比较枯燥、晦涩难懂,而在课件中加入一些图片、音效、动画等特效,可以给学生以一定的视觉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明了,生动有趣。教学中要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描述,通常就可以把一个原本复杂的协议、算法等化繁为简,由难变易。例如在讲授密码学中零知识证明、数字签名等协议时,使用了Alice和Bob作为通信的双方,通过双方对话的形式描述了协议的规范。又如使用了Peggy和Victor两个虚拟角色分别来充当证明者和验证者,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由浅入深地将比特承诺协议讲的非常清楚。
3.4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是以课程设计为主, 应当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满足教学和就业的双重需要。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密码算法的设计和实现,通过实现相应的密码算法深入理解密码算法的步骤、设计思想、每一步对数据流的影响以及实际实现算法和理论算法之间的差距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指导学生利用高级语言(如Java、C++、C#等)去实现一些典型的密码算法,例如:古典密码学中的Caesar算法、维吉尼亚算法、Hill算法、Playfair算法、置换算法等,传统密码算法中的DES、AES、Blowfish等,公钥密码体制中的RSA算法、ECC算法、Elgamal等,以及数字签名、零知识证明等技术。考虑到算法实现的困难性,如果学生的能力有限,可以建议学生在先读懂相关的算法源程序的基础上,再试着去实现和改进算法,或者只是实现算法的部分功能。编程训练不仅能够加深了学生对算法过程的理解,同时学生也会因一定的成就感而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5考试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结合学生学习和课程本身的特点,课程的考试方式和试题的类型可以更加灵活。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和课本内容的情况发生。而开卷考试可以将重点放在考察学生的能力上。但是必须重视考试过程中学生不经思考,而一味抄书的情况发生,这样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的扩散能力,反而助长了学生考前不重视学习,考试企图抄袭的不良风气。因此,若要进行开卷考试,必须在考题设计方面有一定的灵活,使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独立完成。
例如可以就开卷考试作以下尝试。试卷内容强调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测试相结合,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内容应当不局限于教材和平时所讲,要能够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通过设计趣味性和带有提示性的题目,使学生感受到考试的乐趣,不再害怕考试;设计少量发散性思维题目,让考生自由发挥和创造,只要言之有理就给分;设计附加题目或者二选一的题目,鼓励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答,能够全部完成的将给予一定的鼓励性加分。例如可以通过历史上的真实案例,引入相关的协议分析题;通过TDES算法模拟图来分析算法的流程及安全性等。
3.6加强数据安全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
数据安全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与计算机学科的其他很多课程都有密切的联系。这些课程包括:第一,数学基础,特别是密码学部分的内容,它的基本原理属于数学范畴,一般来说,所有的密码学家都有很强的数学背景;第二,软件基础,如数据结构、算法、中高级语言基础;第三,系统结构基础,如计算机硬件、网络组成基本原理、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等;第四,通信基础,如信号处理基础、通信基本原理;第五,电子技术,包括弱电类专业应掌握的电子技术基础。因此如何在较少的课堂学习时间中既补充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又保证正常内容的讲授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程学习中应当注意到这些不同课程之间的紧密关系。要学会利用先前的网络知识来分析数据安全中的问题,同时利用学到的数据安全知识来理解以前的知识结构,加深印象,便于进一步的学习。例如:和网络通信相结合,利用Sniffer抓包器工具,鼓励学生破解加密的报文等实现一些简单的加密解密操作。
4总结与展望
本文从促进数据安全课程教学的多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等问题。结合学生学习和课程本身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不能片面注重理论的学习,这样容易形成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教学中要避免学生被动记忆公式和算法,不借助实践性环节,如创新性实验、课程学习讨论、课程设计环节等,其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质量没有保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测评教学效果并做进一步的改进,是本论文后期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交叉配血;输血;比较
输血在血容量的提高、血液循环的改善、血浆蛋白的提高和凝血功能增强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能够及时挽救生命,在外科临床各领域应用广泛。交叉配血主要是对受血者血清中有没有会对供者红细胞造成损害的抗体进行检查,让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间不存在不相配的抗体[1]。目前,交叉配血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常用的方法有:抗人球蛋白发、聚乙二醇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各种酶法和聚凝胺法等。交叉配血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然而有些情况下,会产生同型血配血不相配合的情况。所以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实验,以便保证输血安全。近些年,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微柱凝胶法(MGT)已经作为常规血型和交叉配血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下,微柱凝胶法是交叉配血试验的常用方法,这一方法是以分子筛过滤作用为基础的,以离心分离来进行红细胞和凝集的红细胞的游离。MG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特异性,便于操作,结果准确,因此务必进行标准化的MGT操作[2]。本文将进行盐水法、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应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库检查的输血患者1263例。盘县中心血库供血袋中所余留的血样为供血者。利用微柱凝胶法对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阳性标本和凝聚胺法阴性但自身可能患有免疫性疾病等有抗体存在的可能的标本,进行配血复查对比。
1.2仪器与试剂 台式离心机,Olympus CX-21普通光学显微镜,BYL 型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和免疫微柱孵育器。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抗人球蛋白配血卡,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凝聚胺试剂。
1.3 方法
1.3.1 标本预处理 取供血者和受血者的抗凝静脉血(EDTA要充分抗凝,不然会产生假阳性)5ml,以3 000 r/min进行5min离心,将血清分离出来备用,血清标本务必将纤维蛋白充分去除。
1.3.2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和参考书进行盐水法和凝聚胺法的操作。
1.3.3 微柱凝胶法分析 ①用生理盐水进行0.5%~1%的红细胞悬液的调配。②在凝胶卡上将主次侧注明,用加样器吸取受血者、供血者l0.5%红细胞悬液50L,和供血者、受血者血清25Ll,放在相应微管腔上端,在37e进行15min孵育后取出,以1500 r/min离心3min,肉眼观察结果。如均匀沉淀管底则为阴性,如标本强度在一个/+0以上则为阳性;对阳性标本,施加患者自身红细胞,进行试验对比,对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致敏红细胞的情况进行判断。
2 结果
所有交叉配血中,三种方法出现的配血不合的阳性结果为43例,其中7例由盐水法检查出,20例由凝聚胺法检查出,38例为微柱凝胶法检查。三种方法配血不合的结果分析,见表1。
在43例配血不合的阳性结果中,假阳性由于盐水介质法检出的为4例,凝聚胺法4例,微柱凝胶法3例,配血不合无法输血的35例。三种方法与真阳性结果比较,见表2。三种交叉配血法的特异性和检测灵敏度分布为99.67%和8.57%; 99.67%和42.86%; 99.76%和97.14% 。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输血的快速、安全、有效,在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十分必要。交叉配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等[3]。IgM 类血型抗体可以由盐水法检出,lgG 类血型抗体用盐水法检验并不理想。从理论上来说,凝聚胺法也是介质配血法的一种,另因为多种实验因素的影响,不能将所有的lgG 类血型抗体检出,而且对于IgM 抗体也会出现漏检的情况[4]。微柱凝胶法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的,主要是检测红细胞血型血清,是建立在经典抗球蛋白试验基础上的,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尤其是在检测较弱抗原的婴儿红细胞抗原时优越性更为显著,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最为常用的红细胞血型血清检测技术[5]。
本研究表明,盐水介质法便于操作,以出现漏检部分IgG类抗体的现象;但当交叉不合出现时,能够及时了解到血型的不配合性,影响交叉配血的是IgG 还是 IgM 类抗体。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凝聚按法时,最为关键的是操作人员的技术问题,这一方法不能将所有不规则抗体检出,但是对微柱凝胶法的缺陷进行弥补,且能用于急诊配血;微柱凝胶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特异性,便于操作,结果精准,在临床治疗中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但是偶尔也会出现漏检现象,应当对此加以重视。因此,如果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虽然会在时间和成本上造成一些损失,但是能够更为准确的确定凝集的性质、不配合的原因,三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能够有效避免漏检抗体现象的出现,保证及时、安全、有效的临床输血。
参考文献:
[1] 徐继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2010(04):173-174.
[2] 张红梅.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结果的比较[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1(01):251-252.
[3] 郑海英. 凝聚胺交叉配血的临床应用[J]. 当代医学,2011(09):57-5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择其简单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学疑点: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恰当”二字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方法,四种方法各有千秋,究竟选择什么方法最适当是本节课的目标.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前提下,以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或者说是用简单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节课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直接开平方法及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进行转化,达到降次的目的.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是将高次方程低次化经常采取的.是解高次方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平方根的概念为直接开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符合形如(ax+b)2=c(a,b,c常数,a≠0,c≥0)结构特点的方程均适合用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为配方法奠定了基础,利用配方法可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公式法都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后者较前者简单.但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是独立的一种方法.它和前三种方法没有任何联系,但蕴含的基本思想和直接开平方法一样,即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方程的左边易分解,而右边为零的题目,均用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3x2=x+4;
(2)(2x+1)(4x-2)=(2x-1)2+2;
(3)(x+3)(x-4)=-6;
(4)(x+1)2-2(x-1)=6x-5.
此组练习尽量让学生眼看、心算、口答,使学生练习眼、心、口的配合.
(2)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学过哪些方法?说明这几种方法的联系及其特点.
直接开平方法:适合于解形如(ax+b)2=c(a、b、c为常数,a≠0c≥0)的方程,是配方法的基础.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公式法的基础,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较配方法简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法:是最简单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只适用于左边易分解而右边是零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都蕴含着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思想方法.
2.练习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1)(x-5)2=36;(2)(x-a)2=(a+b)2;
此组练习,学生板演、笔答、评价.切忌不要犯如下错误
①不是x-a=a+b而是x-a=±(a+b);
练习2.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10x-11=0;(2)ax2+bx+c=0(a≠0)
配方法是解决代数问题的一大方法,用此法解方程尽管有点麻烦,但由此法推导出的求根公式,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此练习的第2题注意以下两点:
(1)求解过程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2)需分b2-4ac≥0及b2-4ac<0的两种情况的讨论.
此2题学生板演、练习、评价,教师引导,渗透.
练习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3x+2=0;(2)3x(x-1)+2x=2;
解(2)原方程可变形为3x(x-1)+2(x-1)=0,
(x-1)(3x+2)=0,
x-1=0或3x+2=0.
如果将括号展开,重新整理,再用因式分解法则比较麻烦.
练习5.x取什么数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解:由题意得3x2+6x-8=2x2-1.
变形为x2+6x-7=0.
(x+7)(x-1)=0.
x+7=0或x-1=0.
即x1=-7,x2=1.
当x=-7,x=1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学生笔答、板演、评价,教师引导,强调书写步骤.
练习6.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选择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但也可以选用因式分解法.
(2)选择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学生笔答、板演、老师渗透,点拨.
(四)总结、扩展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公式法是最主要的,最通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对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据方程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
(2)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中都蕴含着由二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转化的思想方法.由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的转化是解高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21中B1、2.
2.解关于x的方程.
(1)x2-2ax+a2-b2=0,
(2)x2+2(p-q)x-4pq=0.
4.(1)解方程
①(3x+2)2=3(x+2);
(2)方程(m2-3m+2)x2+(m-2)x+7=0,m为何值时①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是一元一次方程.
五、板书设计
1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四种方法练习1……练习2……
1.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六、作业参考答案
1.教材P.2B.1(1)x1=0,x2=;(2)x1=,x2=;
2:1秒
2.(1)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a+b)][x-(a-b)]=0.
x-(a+b)=0或x-(a-b)=0.
即x1=a+b,x2=a-b.
(2)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2p)(x-2q)=0.
x+2p=0或x-2q=0.
即x1=-2p,x2=2q.
原方程可化为5x2+54x-107=0.
(2)解①m2-3m+2≠0..
m1≠1,m2≠2.
当m1≠1且m2≠2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