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教育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导语】每个人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考试,有可能这一辈子都会逃脱不了考试的命运。
参加2017年安徽高中会考的考生可点击进入《安徽教育招生考试院》进行安徽高中会考报名。
点击进入>>>安徽高中会考报名网站:安徽教育招生考试院
报名方式:
安徽高中会考网上报名时考生直接通过互联网登录《安徽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安徽高中会考报名平台(ahzsks.cn/)进行报名。
注意事项:
1、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由各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报名报考。
2、普通高中往届生(离校未取得合格证的学生及已取得合格证需要提高等级的学生)均回原学校用原会考报名号报考。
3、职技类学生由所在学校进行报考。
4、社会类考生(非以上三类考生),到户口所在区考试中心会考办进行报名及报考,具体时间由相应区考试中心确定。
会考科目:
会考的文化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共计11科;实践科目为: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生物的实验操作。
【导语】每个人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考试,有可能这一辈子都会逃脱不了考试的命运。
参加2017年宁夏高中会考的考生可点击进入《宁夏教育考试院》进行宁夏高中会考报名。
点击进入>>>宁夏高中会考报名网站:宁夏教育考试院
报名方式:
宁夏高中会考网上报名时考生直接通过互联网登录《宁夏教育考试院》网站,宁夏高中会考报名平台(nxks.nx.edu.cn/)进行报名。
注意事项:
1、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由各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报名报考。
2、普通高中往届生(离校未取得合格证的学生及已取得合格证需要提高等级的学生)均回原学校用原会考报名号报考。
3、职技类学生由所在学校进行报考。
4、社会类考生(非以上三类考生),到户口所在区考试中心会考办进行报名及报考,具体时间由相应区考试中心确定。
会考科目:
会考的文化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共计11科;实践科目为: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生物的实验操作。
本次会议主要有专家报告、单位会员分组讨论和参观幼儿园等内容。
一、专家报告
本次会议专家报告分别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华爱华副理事长的《区域游戏活动与〈指南〉的实施》和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周菁博士的《用“学习故事”记录、评价、支持儿童的学习》。华爱华副理事长的报告从解读游戏的地位入手,解释为什么各种文件都提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随后,她指出,当前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倾向有两种表现:一是提前教小学的内容;二是用小学的教学方法教内容。这都反映了幼儿园教育的专业性不高,幼儿园教育的专业性就体现在对游戏的理解上。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自由的活动,它可以反映发展、巩固发展、促进发展。最后,华副理事长从材料投放和教师介入两个角度,阐述了教师如何支持和指导幼儿的区域游戏。她特别指出,教师介入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教师介入是源自观察、源自对发展目标的理解。教师要实现从我想让幼儿如何游戏到我想知道幼儿如何玩游戏的转变。
周菁博士的报告首先介绍了新西兰幼教课程和核心理念,因为“学习故事”是建立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的。新西兰的幼教课程叫做TE WhARiKi,本意是新西兰土著编织的草席,表示幼儿园课程是每个幼儿编织的不同的经验组合。新西兰的幼教课程希望培养积极的儿童,培养幼儿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帮助儿童建构自己对人、对地方和事件的理论。新西兰幼教认为,学习是复杂的、情景性的,与评价有关的决定是很关键的。“学习故事”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理念上的一套评价体系,它展现每个学习过程中的惊喜时刻,是一系列高质量的“抓拍”式记录下来的学习片段。在故事里,儿童表现出沟通与心智倾向。“学习故事”是一种形成性儿童学习评价体系,让教师每天去观察儿童,尽力去理解它,好好利用观察到的信息来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学习。“学习故事”的主角是儿童,教师不是去找不足,而是去发现儿童的优点、儿童能做什么、儿童对什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去促进儿童与发展。相对于知识与技能,“学习故事”更关注儿童的心智倾向的发展。
二、分会场讨论
本次会议是首次单位会员研讨交流会,大会组织会员就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研讨。根据不同单位会员的性质,分为三组讨论。会员们根据自身需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问题:对会员的优惠条件能否更为具体化;对不同类型、性质的单位会员能否组织更有针对性的活动;能否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力度;加强研究会网站建设,让会员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资源;如何让尽可能多的会员享受到专家的引领作用。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处也都做了相应的回应,并表示会在以后的活动中考虑到这些问题,争取做得更好。同时,会员代表也表达了愿意为学前教育事业和学前教育研究会贡献各自力量的良好愿望,希望研究会每年组织一次单位会员的活动,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单位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搭建交流、研讨、展示的平台,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从总体情况看,本届以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我省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意见及《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中医药事业支出7.06亿元,比2005年增长3.76倍,省级财政支出2.67亿元,比2005年增长4.53倍,均高于同期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增幅;全省有公立中医医院93家,实际开放床位数23280张,比2005年增长44%;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助理)19414名,比2005年增长11.2%。但我省中医药事业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中西医院之间的规模和差距逐渐拉大,中医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中医药事业发展后劲不足,各地发展不平衡等等,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要还不够适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出台扶持政策,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
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出台新时期促进中医药发展相关政策。2008年召开了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制定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意见》。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后,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为中医药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赵洪祝书记多次对加强中医药工作做出重要批示,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省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全省中医药工作的统筹指导;颁布《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与“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将中医药人员数和床位数作为卫生强省建设的重要指标,“中医药攀登工程”列为卫生强省建设的六大工程之一。
省有关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按照职责,积极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杭州、宁波两市政府重视规划布局和医疗资源配置,加大扶持力度,市本级中医院发展势头较好。部分市、县还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加强中医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卫生厅将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和中医药普及项目分别列入“省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和“省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予以重点推进;省人力社保厅不断加大中医药人才选拔、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医保政策鼓励中医药服务,推动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省编委办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强化省卫生厅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省中医药管理局正职领导高配副厅级,增加人员编制,同时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性定编工作,为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省经信委制定了《浙江省推进中药现代化工程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积极培育和扶持中药产业发展。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中药产业监管和中药标准研究,保障全省公众的用药安全。
(二)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各级政府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和投入,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我省部分中医医院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省中医院等10家省、市级单位列入国家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长兴县中医院等9家县级中医院列入中央投资建设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13亿元,规划建设规模达48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省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7200万元用于支持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杭州市和余杭区将分别投入8亿元、5亿元按三级标准新建市中医院丁桥分院和余杭区中医院。宁波市积极研究中医药财政投入机制创新,按照中医服务量即由市县两级财政对同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按中医门诊人次8元、每中医住院床日15元标准进行财政补助,慈溪市将补助范围扩大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地激励了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截至2010年末,全省有公立中医医院93家,其中省级4家,地市级13家,县级76家,基本实现“县县有一家中医院”。全年总诊疗人次达3398万,住院61万人次,资产总额达136亿元,比2005年增长100%,建筑面积达207万平方米,增长40%;全省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62.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参与率达30%以上。
进一步强化中医名院、名科特色优势,加强社区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可及性。目前,全省共有中医名院35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32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7家,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30家,其中湖州、绍兴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全国只有15个市),建设数量与力度均处在全国前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建设和特色专科(专病)建设不断加强,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特色诊疗区域覆盖率达到100%。
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挖掘中医药服务新优势。我省率先将高血压、哮喘病等慢病的中医药防治纳入省政府与各市政府及卫生厅等相关厅局的医改责任状;各地积极开展“治未病”工作,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如杭州市拱墅区将每人每年25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的10元用于中医药项目,全省已有国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4家,成立了全省中医“治未病”研究中心,加强“治未病”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药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在甲流、手足口病等疫情的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人才培养力度加大,科研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我省通过积极实施中医药人才素质提升项目,初步形成了由临床实用型人才、中医药专家和中青年骨干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截至2010年底,全省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9414名,约占全省执业(助理)医师的13%。目前,全省中医药系统有国医大师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省特级专家2名。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继承指导老师69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8名,省级名中医128名,培养全省中青年名中医31名,基层名中医77名,农村中医骨干661名。我省率先将乡村医生中医大专学历教育纳入补助范围,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到100%,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达100%以上。
中医药继承创新进程加快,全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中医药科研能力得以加强。目前,我省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重点研究室5个,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13个,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20个,中医药防治血液病、肾病、风湿免疫等居全国领先。近五年,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级课题70多项,获各级政府科技资助2.8亿元,配套投入近3亿元。
(四)中药现代化稳步推进,中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方针政策,省经信委先后出台了《浙江省推进中药现代化工程实施意见》等六个指导性文件和政策措施,为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对中药现代化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厅安排4000万元,总计197个项目得到资金支持。中药材生产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合作化生产方式发展,产业合作组织和制药企业订单生产基地约占全省中药材面积的近50%;建立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和省中药现代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医药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2个。2010年全省中药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6.7亿元,比2006年增长68.1%,实现利润总额11.1亿元,比2006年增长126.5%。省内基本形成了“浙八味”、山茱萸、厚朴等道地药材和珍稀特色药材(铁皮石斛、灵芝、栝楼等)优势产区,其中杭白菊占全国总量的近70%,铁皮石斛占80%以上,浙贝母、元胡、白术占50%以上。
在中药产业较快发展的同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不断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截至2010年末,全省共有中药生产企业32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52家,医疗机构制剂室51家,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4家。近五年共批准中药新药45个,仿制药23个。加强中药标准研究,提高道地药材质量,负责或参与起草“浙八味”、铁皮石斛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材标准的增修订工作,负责起草“铁皮石斛”、“珍珠粉”保健食品原料国家标准,研究“蜂胶”保健食品原料标准,积极推动中药“无硫化”工作,严格控制中药硫磺熏蒸。近2年来,我省对41个中药标准进行了完善提高,承担了4个国家基本药物中药标准的制定。为加强医院内部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省中医药管理局专门成立了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心,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控制计划,完善中药饮片的质量考核和评估体系。
二、主要问题与原因
(一)投入不足情况仍然存在,同级中西医医疗机构差距进一步扩大。省发展中医条例规定,“中医事业费应当达到或者高于卫生事业费的百分之十”,根据省财政厅统计,2008―2010年全省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平均为9.98%,省本级已达14.95%,但从调研情况看,投入不足仍然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是部分市县没有很好落实省条例规定要求。全省市县中医投入和中医发展还不平衡,发达地区中医投入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市本级投入明显高于县级。2010年杭州市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10.23%,台州市为7.47%,衢州市仅为5.13%;杭州市级14.86%,而其所属县市平均为7.29%。二是中西医投入不够均衡。中医院的固定资产总值与西医院相比差距较大,例如云和县人民医院为4307万元,而县中医院为627万元 。目前全省县级人民医院已普遍新建或扩建,很多医院占地面积已达100亩以上,而县级中医院多数占地面积仅10亩左右,并且房屋陈旧,基础设备设施落后,中西医的硬件设施差距在不断拉大。全省93家中医院中尚有16家未能达到二级乙等标准。
(二)政策措施还不够有力,特色和优势渐趋弱化。一是中医药服务收费项目少,收费价格低。和西医相比,中医药具有诊疗耗时长、劳动强度大、知识密度高、广泛使用传统制剂、手法操作多于仪器运用等特点,但目前中医药服务的价值不能得到很好体现,收费价格与现行的医疗机构补偿政策有着较大矛盾,加之财政补助不到位,2010年全省有50%的中医医院处于政策性亏损状态。二是医保相关政策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大。部分中医诊疗、中药品种及院内中药制剂、门诊煎药费等项目未能列入医保报销范畴,对在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中药饮片、院内中药制剂、针灸推拿等中医药项目报销比例高于西医的倾斜政策未完全落实,限制了中医药服务的开展。三是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缺少有力抓手。中医中药在基层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基层群众有接受中医药预防治疗保健服务的意愿,但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服务过少,如中医体质辨识等项目未列入服务内容,影响了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的发挥和中医药方法、技术在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的运用。
(三)中药产业发展环境受限,行业出现滑坡现象。尽管我省中药产业多年来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作为医药大省,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我省中药产业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成药产业规模在全国排名已从2004年第8位退至2010年的第18位。政府对鼓励中药产业研发创新还缺乏强有力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广东省政府每年用于扶持中药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达7000-8000万元,而我省“十一五”期间中药现代化专项投入累计只有4000万元;江苏、广东省明确规定本省开发的中药新产品及二次开发的名优中成药优先进入医保目录,并且在确定地方医保目录时对本省产品有一定倾斜,我省则缺少相关资金和政策支持。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从外因分析: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国家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中西医的定位还存在误区,对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任务这一原则认识还不够清晰,也看不到中医药在基层尤其是农村的重要作用;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认识还停留在“一根针、一把草”的传统中医层面,忽视中医创新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或者存在有了综合医院就不再需要中医院的认识误区。二是对中医药发展规律研究不够深入,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中医药发展涉及发改、卫生、财政、经信、人力社保、药监、编委办等多个部门,但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关部门对中医药行业的特殊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对中医药的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参照西医药执行,未能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变化及中医药自身规律作相应调整,给予特殊扶持政策,造成中医药在发展趋势上明显落后于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从内因看:主要是中医药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特色优势未能很好体现。目前,中医药自身的继承与创新不足,特别是中医药学术、临床基础研究和特色流派发展缓慢,影响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
三、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中医药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落实国家与省相关法规政策。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围绕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的政策法规,真正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08 〕73号)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发挥好省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作用,把中医药工作列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考核目标,对发展相对缓慢和困难较大的地区要加大督查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明晰统计口径,确保对中医药的投入增长比例不低于对卫生投入的增长比例,确保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达到10%以上。省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完善中医投入机制,推广宁波市按中医服务量进行财政补助的做法。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建立科学的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和行业指导,省政府要督促各地按省条例规定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和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建议设区的市单独设立相关机构,事实证明设置专门的中医药事业管理机构有助于推进发展。
(二)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挥省级医教研机构的龙头作用。省政府要加强对我省相关高校、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及省级中医药研究机构的支持,充分发挥省级医教研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动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成为综合服务能力强,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成为全省中医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和临床教学科研基地。深化中医药高校的教学与课程改革,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继续加强中医药类名牌专业、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省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配套资金,大力促进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学科及研究室建设。总结省政府建设“重中之重学科”的成功经验,充分支持利用和发挥我省医学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力量的优势,整合中医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大力鼓励其进入各类科技园区建设,提高中医药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临床能力,切实提高中医药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口语;口语练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英语能力,特别是对英语口语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都很欠缺。很多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学仍然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应试能力,学生的口语能力低,难以听懂或是表达困难,很多学生连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都没有具备。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市举办,每年都有上千名的国外嘉宾参会。我院教师和学生有幸参与到其中成为大会志愿者,从与国外参会嘉宾的沟通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必要性。能参与到大会志愿者的学生都是英语水平相对较好的,但是在和外国人沟通中,仍然存在外国人说话他们听不懂、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简单的句子等情况。
一、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首先是交际的工具,包括听说读写几个部分,而听和说在交际中运用的最为广泛。只有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才能在实际交际中使用英语,否则再多的英语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门型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很多企业和岗位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都提出了要求。特别是一些涉及对外的业务,对于从业者的英语口语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加强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当今时代对于高职英语教育的新要求。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1.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大部分高职学生入学之初,其英语基础就比较薄弱,听力水平低,对英语口语也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听不懂教师在课堂上的英语表达,更难以开口说英语。很多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就很少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害怕出错被人耻笑,对英语口语练习普遍缺乏信心。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口语练习不够重视,课堂中主要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口语练习方面的课时很少,很少有让全体学生参与的口语练习课。
2.影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因素
学生方面,主要是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小,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很多学生进入高职后基本都将精力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提高自己英语口语能力的意识和毅力。由于没有信心,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口语练习任务都抱有敷衍的态度。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更愿意将时间花在读写能力和应试能力的培养上,不愿意花时间进行口语练习。
教师和教学方法方面,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本身的英语口语能力有限,对学生特别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缺乏耐心。大部分高职教师沿袭旧的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偏重于词汇和语法的讲授,很少设计课堂口语练习,即使有课堂口语练习也没用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练习面狭小,不能兼顾到全班所有的学生。
3.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影响英语口语教学
从广义上来讲,课程就是学校为了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而规定出来的所有科目的综合,从狭义上来讲就是特指的某一学科。课程充分表现出来了国家对于学校教育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很多高职院校在大一时都开设大学英语课程,课时量是每周4节课,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在保证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给学生补充英语基础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更加逆反,完全提不起学英语的兴趣。此外,英语课程与其它专业课几乎没有关联,学生会产生一种学英语没用的想法。
4.高职英语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英语教学目标不相符
英语的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将语言基础练扎实,要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和相关的课外练习对学生的语言运用技巧和实践能力进行锻炼,这样能够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打下基础。就目前来说,高职英语教学往往以通过A,B级或大学英语四六级为目标,并未把口语测试划分到总成绩当中,仅仅采用单纯的笔试成绩对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出评价,可以说这样的评价是不客观的。由此看来,因为这些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错位关系,其相互之间不能够平衡发展,结果也只能是越来越削弱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力和效果,从而导致当前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较弱。
三、加强口语练习的对策
鉴于社会上对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有待提高,要加强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改变陈旧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灵活化、生活化。在英语课堂中要多使用能让学生运用口语的教学环节,比如让学生用英语对话、扮演角色,用英语进行辩论、讲故事等,特别是可以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英语交际场合中应该如何应对,提高口语交流能力。
2.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英语口语练习中,情感教育的作用是显著的。很多高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对口语练习一开始有排斥心理。教师要调整心态,尊重学生,当学生在口语练习中不敢开口(下转第91页)(上接第86页)时要加以鼓励,特别是当学生练习口语出现错误时,更不能粗暴地打断甚至批评,这会严重挫伤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营造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打消顾虑,自觉自愿地参与口语练习。举例来说,教师在正常的授课过程中可以请学生朗读一段课文的内容,也可以请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对于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以温和的态度进行讲解,可以告诉学生自己当初也曾经犯过这样类似的错误,但是现在都纠正过来了,这样不但可以巧妙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还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喜欢英语口语这门课程。
3.改变考试方式,增加口语环节
当前的英语考试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核较多,而忽略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考核,这也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口语的练习,在平常的口语练习中态度敷衍。如果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方式对学生的口语练习成果进行评价,那么平常的口语练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应该在英语考试中适当增加口语考试,促使学生重视口语的练习。比如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课文背诵、情境对话演练、英语演讲等,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口语考试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举例来说,高职学生英语期末考试可以以“考试”和“考察”两种形式来进行,考试方式就是常规的笔试部分,而考察方式则用来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进行逐一的考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语表达适当定分,最后总成绩按照考试成绩×50%+考察成绩×50%来计算,这样假如学生的口语成绩低于20分,那么即使笔试成绩为满分也不能及格。
4.强化英语口语学习
语言环境对于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仅凭课堂上的口语练习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还远远不够。各个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建英语口语第二课堂,例如课后英语合作小组,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还可以将英语口语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让学生进行本专业情境中的英语口语交际练习等。举例来说,教师在正常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着采用以英语进行讲课的方式来进行,开始的时候可是英语汉语穿插着进行教学,随着时间的递进,教师可以慢慢减少在课堂上使用汉语的几率,最后慢慢全部采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授课,这样一来就能够迫使那些想学却底子较差的学生加大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力度,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可以说这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办法,但是实施起来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辩证地加以运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口语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只有加强英语口语训练,改善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薄弱的现状,才能使高职学生顺利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书丽.怎样提高中专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
[2]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