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践教育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开展“双十”活动主要分2个层面进行:一是镇机关党员,二是村级党员。
1、走访调研。紧密结合我镇经济发展实际,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一是结对帮扶。与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结对子,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镇党政班子成员至少每人联系1个村和1户贫困户,每月以走访、电话、短信等形式至少与帮扶对象联系一次。二是全员参与。以“强化责任、奋勇争先”为目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深入村屯一线,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
2、组织实施。一是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结合个人分工和分管的工作,就调查研究、包村驻点、密切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等方面找差距、查不足。二是召开全体机关党员干部会议,就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进行专题部署。进一步明确公务接待、用车管理、会务组织、办公用品、文件印发等各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规范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接待领导检查时,做到不悬挂欢迎横额,不摆标语牌、花草,不上水果、香烟,一切从简。
3、建立村级公务“零接待”制度。一是实行零接待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下村帮助、联系、指导工作,各村原则上不安排接待,特殊情况下确需在村就餐的,由村委会及时上报镇党委,由党委审议决定。二是认真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各村不得以任何名义用公款宴请各级工作人员、赠送礼品及安排其他消费活动,不得变相接待以及转嫁接待费用。三是强化监督检查。镇纪委按季度对村级公务“零接待”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
(二)研究制定解决我镇发展动力不足问题的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着重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1、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为题。抓住“”一顽症不放,通过对机关开展专项整治和规范化管理,激发党员干部工作热情和活力,迸发管理生机和持久动力,为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氛围。
2、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理念,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强服务职能和服务体系建设,在社会发展,产业培育和帮贫扶困等领域实现服务基层和群众“零距离”,为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创造更好的服务体系。
3、加强环境建设,推动绿色发展。通过大力开展基础设施、社会产业、人居环境和林业建设等工程,强力改善发展环境,从而把招商引资由人的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解决发展动力不足提供“硬件”保障。
4、促进安全发展。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加强领导,将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责任,履职到位,按“一岗双责”要求,加强安全监督管理,促进安全生产各项要素落实到位。抓好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安全工作,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为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提供和谐发展的安全环境。
(三)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力度,强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我镇采取会场出题、会场即考、当场巩固、当场验收、答对即走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我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主要任务
1、了解民情民意。通过各种形式的民情恳谈活动,认真听取群众意愿、诉求和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的思想、生产生活状况,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2、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到建设项目多、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方,帮助基层排查化解土地征用、涉农利益、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3、规范会议活动。减少会议的数量和规模,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提高会议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会议就餐一律不安排,一般工作座谈等小型会议不挂会标。严禁会议活动发放礼品。
4、形成节约意识。通过本次活动,全镇上下形成厉行节约意识,各办公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办公用纸文件初稿一律用废纸打印、定稿可以用A4纸双面打印。办公用电、用水严格控制,不浪费一度电、一滴水。下班后及时关闭电脑等用电设施。
5、完善考评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整顿干部作风”活动,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正确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按照“实干兴邦”的要求鞭策自己,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见行动、动真格、求实效、出实绩。
6、强化监督落实。领导干部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对各项规定务必不折不扣执行;狠抓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回访,对整改效果不好的,责令重新整改;加大惩处力度,对违反本实施方法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规定处理,对顶风违纪、造成恶劣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组织领导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镇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立特色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同志兼任。
一、活动目标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重点,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教师队伍中的突出问题,极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为人师表、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有新的提升,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有新的提升。
二、活动内容
1.开展一次师德教育活动。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市关于禁止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精神。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最美教师杨向明等师德典范的先进事迹,通过举办师德论坛、师德模范报告会、师德形象大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广大教师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2.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党风廉政主题报告,通过“廉政、效能、作风”专题讨论、党风廉政建设专项督查、教师演讲比赛等形式,进一步强化教育系统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条防线,时刻警钟长鸣、自警自醒,管好自己,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树立我校教育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3.开展一次自查自纠活动。组织教师从思想和行为上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对照师德规范进行深刻剖析,形成自查剖析材料,并通过座谈会、宣传栏、师德论坛等形式组织交流。重点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规定和要求,进行“八查八看”,即,查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情况,看是否有重教书轻育人,把不健康的思想和错误言论带进课堂的行为;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情况,看是否有讽刺、挖苦、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行为;查关爱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看是否有不关心甚至放弃学习困难生的行为;查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情况,看是否有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材料和商品、向学生或家长索要财物、乱收费、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查遵纪守法及遵守社会公德情况,看是否有赌博或参与变相赌博、参与恶意欠贷、酗酒、违公德行为;查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情况,看是否有语言不文明、衣着不得体、行为不检点等行为;查关心集体、尊重同事情况,看是否有损害集体荣誉和不利于团结的行为;查工作作风、工作纪律情况,看是否有作风不踏实、纪律松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
4.开展一次“有偿补课专项整治”活动。组织学习贯彻《市教育局印发<关于禁止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建立层级管理责任和“禁止有偿补课”自查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公开举报电话,定点设立举报箱,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重点整治教师以学科教学为内容,在双休日、节假日和其他课余时间,招收学生在家中或在校内外单独或与他人合伙租(借)用场地进行教学活动和利用职务之便强制、诱导或暗示学生参加有偿辅导的行为。通过明查暗访、专项督查等形式,对有偿补课行为,有报必查,查实必处。
5.开展一次“双诺双评”活动。结合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组织开展“双诺双评”活动。“双诺”,即:学校围绕依法治教、规范办学、校务公开、师德建设等内容向社会承诺,教师围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等内容向家长承诺,向社会公示教育内部自律要求,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双评”,即:家长针对教师师德、从教行为、学养素质等方面评议教师,教师针对校长履职、民主管理、廉洁自律等方面评议校长,广泛吸纳群众意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6.开展一次“科任教师进家庭、党员教师进社区”服务活动。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其基本情况和学生在家的学习环境、学习生活习惯,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解答家长关注的教育政策和热点问题,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不竭的“正能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定期组织党员教师深入社区,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辅导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开展政策咨询,了解群众的教育需求。通过“零距离”服务,贴近教育民生,解决教育难点、热点问题,实现“教育向社会延伸,课堂向社区延伸”,努力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群众满意。
三、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师德师风领导小组,由戴济林校长任组长,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健全组织,制订方案,明确责任,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校长作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亲自抓,防止流于形式,切实抓出成效。
2.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结合学校实际,统筹安排,坚持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与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相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八查八看”与制度完善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把任务细化分工,把握时间节点,切实抓好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整合后的网络信息技术将成为整个课程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工具;整合后的模式将打破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创建新的教与学的环境和方式,使得教学结构发生变化,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则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定义为:将外语教学系统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与教学媒体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成人外语教学流弊明显、效益低下,其中英语学习群体表现最为突出。成人学员群体庞大、基础有别、层次复杂、目标各异,也就是说,相对学校未成年的系统学习群体而言,成人英语学习群体差异明显、特性突出。特殊的群体需要特殊的教育,特别的个体需要特别的服务。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特性和个性“一刀切”,采用最传统、最普通的教学方式“一堂灌”,结果收效甚微,形成资源的浪费。现代教育技术日趋普及,成人外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势必提上日程。
一、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支撑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认知科学、心理学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入手,研究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提出各种关于语言学习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分析外语学习过程的认知心理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对教学活动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营造轻松、愉快、自由、支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和形成,使学生真正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会话活动实现意义建构过程。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和学习进度,而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保证学生自由发挥认知潜力。三是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以考试的分数对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检验,学生也应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上述要求为信息技术融入外语教学各个环节提供了理据。
(二)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GardnerH.)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训练发展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不同智力共同作用于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该理论表明,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有多重性的特点。一个人的智力是多种不同能力综合叠加的结果;每个人的智力构成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因此,多元智力理论解释了外语学习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问题,为我们更科学、更有效地开展多媒体外语教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
(三)图式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是新信息激活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旧知识,从而形成新知识的创造性过程。因此,背景图式的作用十分突出。语言教学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图式框架,帮助学习者建构一个新的图式,以便组织文章信息或相关的语言信息,需要提供链接信息以激活学习者已存的有关图式,而多媒体信息和图像是最好的图式背景“前导”手段。这意味着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现实性、声像资料的直观性和可视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图式“前导”信息,激活和调用相关的主题语言知识。也就是说,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图式声像背景,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用已有的语言知识描述主题背景,从而培养学生语言与现实相匹配的思维和表述能力。
(四)克拉申外语学习认知理论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首先必须接触目的语材料,这就是输入。克拉申认为输入的语料必须是可理解的,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输入后,大脑作出积极的反应,引起“注意和记忆”。学习者通过对输入语言材料的处理,产生一种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中介语,并在最后形成语言的表达,即输出。克氏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一是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二是外语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过程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即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因此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三是外语学习过程既是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是对新信息的意义构建。四是强调学习过程中情景的创设,外语学习应是互动的,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应是信息的反馈者,即信息的输出者。五是情感因素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均对外语学习产生影响。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能有效满足上述要求。
(五)维果茨基理论
维果茨基根据儿童认知心理发展规律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文化发展普遍规律及中介理论。它们对现代教育科学及相关的交叉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维氏理论所阐释的认知发展过程指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及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所要支撑的内容:其一,学习是需要的驱动,依赖于实践中的参与。其二,学习是社会行为,它是以社会的人通过语言、符号、工具等为中介的。其三,学习是在确定的最近发展区中,适应现有文化成员的行为。其四,学习是反思和元认知行为,是从社会到个体的内化过程。其五,学习是基于丰富的文化和社会语境,既习得隐性知识,又习得显性知识。其六,学习是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的知识转化,是发现概念意义相互关联的过程。此外,所设计的环境要能支持学习者解决问题,即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支持学习者内化知识的过程,即提供模型、训练和引发表达、反思及探索的环境或提供认知工具;支持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与合作,形成一个团体,拥有共同知识和价值观,并追求共同的学习目标,从而为彼此提供同伴支持;支持学习者为达到特定目标必须参与的真实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实践运作方案
(一)实践方案的主要内容
1.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外语课程的性质及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促使了外语教学资源的推陈出新。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合理地研究和选择教学资源难,而高效务实地使用则更难,即使选择上已做到科学合理,使用中也未必能务实高效,况且任何一种资源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某一特定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因此,在资源使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和实际教学条件,对教学资源进行取舍调整与二度开发。前者是指一般层面的对所选用的教学资源结构、内容、顺序、教学方法等要素进行取舍调整,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后者是指更高层面的精选与重组现行的各种教学资源,补充设计能够反映英语学习规律、符合特定院校和特定学生群体实际,具有相对稳定性并易于操作的成人学生自主学习资源。#p#分页标题#e#
2.外语教学手段的拓展
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使外语教学活动变得更灵活、更便利、更直观、更有效。外语教学中常用的教育技术主要包括:光学技术(幻灯、投影)、电声技术(录音、广播)、影视技术(电影、电视、录像、VCD\DVD\CD-ROM)、语言实验室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相融合,形成了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CMC)浪潮,在Internet上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外语交际手段和途径(如E-mail,List,UsenetGroups,Gopher,IRC,CUSeeMe,Moos,MSNMessenger…),在外语教学中实现了教学功能的新突破,朝着网络化、国际化、智能化、多元化方向迈进。成人职业教育外语有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上述教学手段的合理拓展和应用。
3.外语教学模式的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使外语教学由封闭性和单向性的知识与技能传播转向开放性,呈现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应该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优化组合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运用恰当的媒体技术和不同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播与呈现,从中获取高效的教学效果。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外语教学模式研究的6种最新成果分别是,自我驱动模式、立体信息输入模式、电子交互模式、竞争合作探究模式、文化意识培养模式、学习风格—策略顺应模式。总之,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可归结为3种基本类型:信息搜索与加工型、人际交流型和问题解决型。师生之间应顺应网络教学的新特点,建立起符合成人职业教育外语教学规律的新机制。
4.外语教学环境的营造
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习机会和更直接的语言交流环境。现代信息技术所构建的英语教学环境突出地表现为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其交互功能及多媒体功能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发现式学习、直观全景式等多种学习模式,以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提高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语言学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语言浸没教学法主张,外语学习应该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接触目的语,让其浸泡在类似母语学习的氛围中去感知、体味和运用语言。因此,通过技术手段构筑理想的语言环境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澳大利亚学者C.Mcloughlin(2002)提出了10个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设计要素:确定目标(明确与不明确)、适应性(固定与灵活)、可获得性(高与低)、一致性(高与低)、经验价值(高与低)、合作性(是否获得支持)、建构性(强与弱)、学习定位(教师管理与学生自律)、多样性(单一与多样)、细化程度(高与低)。
5.外语教学评估原则的设置
评估主要涉及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的评价原则、学生和教师课内外有效学习和教学的依据与尺度。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模式。因此,对教师而言,如何掌控学生的学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显得至关重要。国内学者贾国栋提出了网络外语教学评估应遵循的5大原则和12种评估方法。5大原则是:充分信任学习者原则、自我独立评测原则、鼓励学生互评原则、网上师生互评原则、反馈信息丰富性原则。12种评估方法为:网上小测试、网上小作文、电子档案夹、在线能力展示评估、在线口语面试、网络日志、电子邮件、反思性问题、反思性短文、学习者的参与度记录、同学互评、自我评估。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成人职业教育外语教学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二)实践方案的关键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外语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重视硬件投入和建设,轻视软件建设和对设备的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低效性;教师素质不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课堂完全自助、黑板搬家、滥用媒体等。这些问题值得外语教师不断反思和努力克服。因此,优化成人职业教育外语教学方案的关键是解决以下两大技术问题。
1.传统外语课堂价值发挥的优化技术
现代网络多媒体外语课堂的普及决不意味着传统课堂价值的丧失和弱化,相反,传统外语课堂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如培养学习兴趣、提供合适的语言输入、提供学习策略、指导课外学习等。问题的关键是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发挥和优化传统外语课堂的价值与功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正能量宣传为引导,广泛运用板报、标语、简报、网站、信息等载体,通过制作宣传栏和宣传小手册、悬挂标语和民政网站上刊载活动信息等多种方式,突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宣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目标要求,广泛宣传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充分反映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展和成效,为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总体要求
(一)真抓实干、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宣传工作舆论引领主体作用,组织发动全系统宣传工作人员全心投入到区民政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中去。要将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与建设“产业基地、秀美”的宣传教育相融合;与贯彻落实市委、区委的发展战略的宣传教育相融合;与推动民政工作相融合,有力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二)全程跟进,突出重点。要将宣传工作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认真做好省委、市委、区委、局党组重要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工作,讲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根本要求、目标任务,根据不同阶段本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的宣传工作,突出宣传重点,确保活动取得真正的实效。
(三)内外兼顾,合理布局。统筹宣传工作力量,协调做好对内对外宣传“两条线”,对内对下宣传要触角前移,深入到底,充分调用各种宣传资源,扩大宣传覆盖;对外对上宣传要积极主动,步伐紧跟,要组织好宣传力量,及时撰写、报送相关材料、稿件。
三、方法措施
(一)加强组织。要在局党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和协调下,制订出详细的宣传报道方案。定期召开宣传协调会议,由民政局办公室牵头组织,各股室和局属事业单位办公室有关人员参加,定期总结研究、策划部署教育活动宣传工作。并加强对局属事业单位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督查。
按照“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建文明校园”的总体部署,根据公民道德教育的要求,特制订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
一、活动宗旨
适应文明校园的要求,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践20字基本道德规范,结合创建文明单位,在全校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普及礼仪知识,提高礼仪意识,加强礼仪实践。形成以“讲礼仪、有修养”为荣的良好风尚。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全面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展示现代化学校良好校园风范。
二、活动内容
(一)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1、编印《文明礼仪知识读本》。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同时利用宣传画、公益广告、电视宣传片等进行广泛宣传。
2、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相关学科教学。各班要充分利用队活动时间,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新修改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开展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
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岗位培训及文明学校教育活动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4、举办学生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举办首届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为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起到示范借鉴作用。
5、开展《身边的故事》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征文评比活动。
6、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在开展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赛活动。
(二)制订文明礼仪规范
组织调查研究,发现先进典型,推广试点经验,制定规范草案,组织各班开展公众讨论,征询意见,制定出各方面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并以公约(公示)形式公布于众。包括:基本礼仪规范;少先队员礼仪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阅览、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礼仪规范;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等,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三)实践文明礼仪行为
1、开展各个层面的实践活动。在制定礼仪规范的基础上,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礼仪实践,从身边做起,从课堂做起,从岗位做起,从公共场所做起,从家庭生活做起,使每一个人在个人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家人相处以及公共生活等多方面,都能自觉形成讲究礼仪的良好风范。
2、组织社会舆论监督。结合礼仪实践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学校及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监督评判,督促礼仪行为的实践。
(四)组织文明礼仪竞赛。
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文明礼仪形象大赛活动”。活动分三个层次,四类群体、五项内容。
1、三个层次:
(1)各班学生进行初赛;
(2)各段组织复赛;
(3)全校组织决赛。
2、四类群体:教师、学生、家长。
3、五项内容:仪容仪表、言辞谈吐、职业形象(含暗访考察)、情景处理、综合知识。
(五)评选礼仪形象标兵
在层层开展礼仪形象大赛的基础上,评选出礼仪形象标兵,并最后推举出“学校文明礼仪形象标兵”。
三、活动组织
(一)主办单位:工会、政教处、团支部
(二)参加单位:各段以每班二名学生的基数上报学校参加决赛。
四、活动安排
1、10月份,做好筹备工作。成立活动组委会,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专业人员收集《文明礼仪知识读本》等。
2、10月底至明年2月份,普及礼仪知识。举办“健康、美丽、文明”礼仪教育师资培训;各班普遍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活动,开办礼仪教育讲座,开办专栏、专题节目,开展舆论监督。
3、11月—12月,组织礼仪形象展示。12月份举办“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以推动、指导各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和竞赛活动。
4、20__年1月——4月,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各班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修订完善礼仪规范,开展讨论。层层开展礼仪竞赛、演示活动,评选、推荐出各段礼仪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等,广泛开展各种文明礼仪实践活动。
5、20__年3月——5月,组织全校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赛。营造人人学礼仪,个个赛礼仪的热潮。
6、20__年5月——7月,组织风采大赛,把礼仪宣传活动推向。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段各班要充分认识: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校形象、培育师生良好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要把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今明两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新的抓手、新的着力点认真抓好。工会、政教处、共青团要切实下大力气,精心策划工作方案,认真组织礼仪教育实践,一个一个层面、一个一个群体,全方位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2、广泛动员,积极引导。文明礼仪教育关系到每个人的外在形
象、气质涵养,提高文明礼仪素养是现代化都市生活和公共道德的内在需求,也是与国际接轨,展示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要引导师生增强礼仪意识,自觉参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生活往来等等方面做起,要了解通行的礼仪要求,培养和提高礼仪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