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 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中还注重由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双基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过去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学科内容本身,而现在重点在提高国民素质、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善思、善想、善问的数学品质,提高质疑能力,就高中数学学习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

二、建立新的数学模型

数学问题来源于社会实际,又指导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对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准确地理解概念。如我在讲授《异面直线》概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思考直线AB与直线CC1是否是异面直线。有些学生说是,有些学生说不是,互不相让。于是学生1利用几何画板做出了过直线AB的平面α,将平面α旋转都不能经过直线CC1,得出它们是一对异面直线。学生理解了异面直线的判断,同时也掌握了通过旋转平面判断两直线异面的方法。

三、比较教学,重视课堂的辩论

辩论是一种训练学生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锻炼敏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进行各相关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辩论中获得真理也是科学精神的培养方法之一。如学完《曲线的参数方程》后,我给出了这样一个方程:x=m+r·cosα;y=n+r·sinα。思考:这个方程表示什么曲线?学生1:表示圆。理由是这个方程中有r,圆才有半径r。有学生同意他的观点。思考了一会儿,有不同意见了。学生2:反对,理由是,这里的r表示一个实数,不一定是半径。很多学生同意。又过了一会儿,终于有学生提出问题:谁是参数?学生3:当α为参数时表示圆。学生4:当r为参数时表示直线。

四、转变教与学方式的教学实践篇

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和接受并不能代表转化为教师的一种素质,如果新的教学理念没有转化为教师们自己的教学决策,没有转化为常规的教学行为,高中新课程就会在实施中处于“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境地,出现“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课堂教学却是涛声依旧”。所以再好的理念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也只能导致新课程改革的失败。从理念到教学实践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的理念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1.教师要致力于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真正做到由“要我改”变成“我要改”。同时要把新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决策与教学行为中,包括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确定教学具体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预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主动转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由教师来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成为课堂知识的垄断者,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认识,教师只满足于我完成了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扼杀,学生的思维被遏制,恹恹欲睡、强打精神便成为这些课堂的写照。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善于将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完善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人类对艺术的追求永远是一条不会停止的征途。然而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跃进,人们在接受着丰富物质文化的同时,却也容易与艺术的内在世界渐行渐远。当艺术与现实环境形成隔膜时,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高中美术教育是破除这一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可以将艺术重新拉入到审视的范畴中,拓展当代艺术的价值与意义。为了达成这一整体目标,高中美术教育务必要正视教学现状、找准发力点,以求在不断完善的进程中获取前进的动力。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纵览当前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可以发现,虽然在艺术院校招生火爆表象下高中美术教育呈现出发展的态势,但是细观一番,这种教学仍未触及到艺术教育的本质层面,而仅仅是为了应付应试化考核目标。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意义无法凸显,形式化、涣散化、空洞化的表征十分明显。具体来说,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大致可以表现为:

一方面,课程定位不明确,未能立足于学生的基本知识需求。在高考的压力之下,不少高中美术课程都表现出急功近利、生搬硬套的特点,与艺术本身的规律性形成了偏差。比如说,美术高考基本以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科目为主,为了应付考试,很多学生都一味地临摹作品、硬性地掌握美术高考的套路,在技能训练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同时也确实了对美术艺术的切身理解和想象。这样一来,高中美术课程实际上就沦为了高考的“工具”,与文化课程之间也形成了巨大的鸿沟,造成一种畸形的状态。处于这种高中美术课程状态下的学生,并没有获得人文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方面的提升,而只是机械地完成了应试任务。一旦美术课程走到了价值缺失的境地,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高中美术课程缺乏创新理念,无法激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近些年来“艺考热”盛行,高中美术课程在潮流的驱使下愈发显得死板、功利,在课程创新方面陷入停滞的局面。不少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呆板,学生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毫无自主性可言。一些高中美术课程教师只重视技能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美育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也不愿与学生近些沟通和交流。这种范式教学格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对于美术艺术的理解也十分表面化,无法深入到审美的思想领域。

二、高中美术课程的完善方案

从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当前该课程所面临的困境。而要冲出这一困境,就需要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双向层面探寻出切合实际需要的完善方案,以求准确、科学、快速地解决“症结”。本文认为,以下几条完善路径值得予以践行:

其一,将美术课与文化课相结合,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成长需求。完善高中美术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摆正本门课程的位置,明确基本的教学目标。虽然美术高考是高中美术课程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实际目标,但必须要明晰的是,高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引领他们走向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状态。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美术课程不应与其他课程脱节,而要与文化课保持密切的关联性,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方面,高中美术课程应该综合美术技能训练、美术欣赏、文化熏陶、价值观引导等多元内容,致力于打造一个指向明确、内容多元的课程“多面体”。唯有如此,学生才能获得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以及创造力、审美能力等全面思维能力的提升。

其二,注重鉴赏教学,开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们认识到,单纯的模仿并不是艺术创作,真正的艺术创作应当源于内心的所思所想。而若想拥有内心的艺术感悟,就需要在艺术鉴赏环节中不断加深体悟。高中美术课程应加大对鉴赏环节的投入力度,平常在教学内容中应若融入一些艺术作品,也可组织多元化的艺术展览、参观活动,让学生们置身于立体、形象、延伸感强的艺术世界中,形成独特创作、独立思考以及正确的审美素质。

其三,注重课程创新,增强对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课程创新表现为形式上创新以及理念上的创新,即在教学内容和交互形式上开创不拘一格的路径,在全新、开放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推动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升华。而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美术教师队伍资源的支撑。作为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应当首先提升个人的艺术评鉴能力和专业素质,认清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血脉联系。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应揣摩好课堂教学艺术,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多聆听他们的内心声音、尊重他们的真实想法,力求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角色。教师是构建现代教学交流互动环境的关键性因素,高中美术教师应结合课程本身特色以及实际教学因素,打造一份沟通全面、融洽灵动的美术教学课堂。

由上可知,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在前进道路上遭遇到了一些挑战,只有基于对现实充分认知的基础上,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完善,才能让高中美术课堂重新焕发出活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艺术更快地回归到大众视界,消除可能存在的认知隔阂。

参考文献:

[1]陈志刚.必须重视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3).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教学效果;策略

一、引 言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内容多而且难度大,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从初中到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跨度较大,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要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多提问多思考,对于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由此看来,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 只有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交流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使老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而对教学内容和偏重点进行改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策略

1. 注重语言艺术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只是一味地进行满堂灌,根本不管底下学生的状态,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说话的方式、语气都对学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数学学科本身就比较枯燥无味,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听课时极容易开小差,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通过趣味性的课堂提问来组织与学生的互动,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共享学习的方法和对问题的看法,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 另外,教师除了要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还要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这一明确的学习目的.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多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将课堂教学带入实际生活,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进行排列组合相关问题的讲授时,可以利用体育课的机会,让学生随机分为几组,按照相同性别不相邻的要求进行排列,让学生计算出有多少种站法. 通过类似的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 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内学生的平均成绩要相差无几,然后对不同的小组提出不同的问题,小组内的成员共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组长负责任务的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问题讨论中来,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和辅助的作用. 最后可以在各组内开展比赛,制定相应的比赛规则,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4.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条不紊地进行数学的学习. 这些习惯主要包括: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提问、善于质疑、善于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等. 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练习和坚持.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俗话说,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 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还是主动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性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高中数学本身就具有探究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学会独立思考,逐步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寻求问题的多种解决办法,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 实时调控,促进课堂的有效互动

现代教学十分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但一味地强调生生互动就一定能够达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吗?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高效互动,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不断调整互动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首先,善于倾听,善于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随时实时注意引导,注意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教师要发挥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使课堂朝着有利于学生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因此而精彩. 其次,师生互动需要深化提高,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提升思维的层次,引导梳理,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化.

三、结 语

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学习任务繁重,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的困境,就要从根本问题入手,通过加强课堂的互动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通过加强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共同探求解决办法,为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 改革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61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WU Xiaoqin[1], LI Feng[2]

([1] Tianyou Middle School, Shangrao, Jiangxi 333200;

[2]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030000)

Abstract Mathematics is the logic relation set up between people and number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is on the beginning of mankind logical thought process, is the basis for the entire high school math mathematics system, including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full, function, geometry, etc., is teaching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ritical thinking students mathematical logic, result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 in the basic role of the future,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the actual current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does not match,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more attention is directed to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examination teaching, training function mathematical thinking of students could not be effectively realiz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in high school,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logic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chieve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logical thought

0 引言

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数学的代表性学科,成为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数学”,也为培养民众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重要理论基础,高中数学的内容庞大,体系复杂,主要内容包括了数学逻辑和集合论,解析几何、空间几何和数列等重要指示,高中数学在逻辑上抽象普适、形式上灵活多变、表达上准确简洁,成为人们掌握科学理论指示的基础。许多科学的基本观念,都是建立在高中数学的基础上的,高中数学是人类知识与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①

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教育部对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高中数学在数学理论体系和素质培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同它的重要性不能有效匹配,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更加注重的是针对高考的应试教学,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功能没能得到有效发挥。研究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中学生使用数学基础,通过数学逻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本文将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措施,②③④提出了符合我国高中教学和未来高等教学的数学教学理论和优化改进方案,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朝着素质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向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1 高中数学教学的突出地位

目前,以“高中数学教学”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已引起了全国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高中数学其思想文化的逻辑程度也相对较高。人类基本的思维倾向都得益于高中数学的逻辑思维启蒙和促进,数学素养是人的文化素质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高中数学教学地位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环节中,首先需要在完成的是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过载过程以后,探求数学真理便成了进一步需要发展的事情。高中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高中数学中的微积分和线性运算等知识是解决大学阶段各个工程类学科的重要工具,高中数学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应用广泛。与其他学科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中学生而言,需要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扩大数学知识面。

亚里士多德说:“关于真理的探索,在一种意义上是困难的,在另一种意义上又是容易的”,高中数学就是通过这样的一种这里探索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创新和文化沉淀的根基,数学是人们在数字之间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高中数学更是开启人类逻辑思维过程的开端,因此,高中数学在整个数学体系教学乃至整个文化素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关键作用,通过高中数学学习,人类学会了思考数学集合和空间几何,并进行运算和工程应用,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应用实际上就是演绎或推理的过程,高中数学地位重要,然而当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在此进行系统描述和研究。⑤

2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对应措施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主要以几何、代数、分析三大数学分支为基础,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主要包罗了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空间解析几何等知识内容,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目前,高中数学教学有统一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各校对高中数学这一必修课的设置及其内容相对规范化,对学生的帮助相对具体,鉴于数学的抽象、确定、继承、简洁、统一的文化属性,高中数学的教学配置需要发展、完善和对应用的过程促进推动。高中数学教学至少有来自九个方面的考虑:信息技术、经济关系、演绎推理、国际潮流、考试改革、素质教育、逻辑思维、义务教育、科技进步等。高中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分析的基础被认为是“变量的数学”,研究代数理论和几何理论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随着国家对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视,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开发的理论及实践现状,对目前国内外有关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我国实践,对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描述如下。

一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结构配置不合理,对素质教育的突出性不强。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数学及与数学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当前,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成为面向国民的普及教育,高中数学教育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数学教育对数学知识文化和逻辑思维特征的渗透、传播、应用、预见等作用需要在教学内容优化配置中挖掘出来。在内容配置上要突出重点,具有开创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二是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定位目标层次还不够清晰。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最大的短板特征就是没有一套合适的理论知识,没能与时俱进,没有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手段,固步自封,对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培养没能有效体现对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改进和动态演化,定位不够清晰,导致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三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特性不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主要还是以面向高考的理论教学为主,对数学的仿真实验等应用性开发的实验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和认知上出现偏差和不足,数学的抽象、确定、继承、简洁、统一的文化属性和数学最终为工程服务的工具性,决定了数学应当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高中数学阶段,也需要开展一些实验教学,提高数学的理论应用性,使得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显著的提高,实现综合素质教育。

3 改进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教育作为面向国民的基础素质教育的主题,由于存在着以上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教育环节方面的改进,本文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给出如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是调整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结构配置。高中教学中要突出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内容的教育,从提高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全面素质的要求出发,适时调整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与教学方案,从以往偏重数学技能的教学理念转向数学技能与数学素养并重,把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扩展到了如代数、数论、几何、拓扑、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方程等。以素质教育为原则确定内容和深度。通过高中数学教育,运用逻辑的规则,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找准高中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亚里士多德说:“关于真理的探索,在一种意义上是困难的,在另一种意义上又是容易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定位首先需要确定在一个重要的平台上,高中数学作为整个数学的精华,高中数学教学理当应当有自己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概念,注重应用。加强了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在工程技术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将高中数学教育实践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突出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特性。高中数学教学绝不应该是一门纯理论学科,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通过数学模型构建,实现与工程实践和软件编程的结合,合理应用,开拓创新,寓教育于工程实践环节中,在高中数学的实验环节,需要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师,把实验步骤制作成为很具体详细的步骤,高效高质把知识精华传递给学生,转化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 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关键,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创新中产生基础性作用,高中数学的重要地位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并不匹配,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更加注重的是针对高考的应试教学,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功能没能得到有效发挥。研究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中学生使用数学基础,通过数学逻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内容结构配置不合理、定位目标层次不清晰、实践特性不强等问题,进行了对策思考,充分考虑影响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的各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而具体的分析研究,以当前正在推进的“十二五”教学改革为契机,实现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化改革,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基础性支撑。

注释

① DENG Jing-sheng. The new view about reform of the method of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J].CAREER HORIZON,2012.8(9):81-83.

② 王敏.欧美对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1902-1949)[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③ 徐乃楠,刘鹏飞,耿鑫彪.民国时期数学教育发展管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视频技术;教学手段;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与网络的使用得到普及,这也使得传统的单一模式的课程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高中数学课堂的需求.微视频技术的崛起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掌握微视频技术,了解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并将其科学有效地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1.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产生的作用

一是形象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高中数学在知识难度及深度上与初中数学相比都有大幅增加,微视频技术借助图像、动画形式的生动性传达,能够将难点形象化,便于学生对思辨性强、内容复杂的数学理论进行理解与消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理解障碍.同时,形象化的表达增加了数学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弱化了高中数学理论的枯燥乏味性,让学生在领会数学独特魅力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为数学课程教学增添活力.微视频技术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是对传统的“双1”教学模式,即教师1本书、1支粉笔上完一堂课的重大突破,在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效果显著.这一全新教学方法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增色不少,促使了教学目标的高质高效完成.

三是为数学零散知识点的整合提供方便,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收更加系统化.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对知识的学习应当形成系统.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师精力的限制,知识的讲解相对比较零散,阻断了学生对知识吸收的连贯性.微视频技术的应用,很好地将教师讲解与知识梳理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知识整体脉络的把握,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清晰,使学生在对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上感到更加轻松.

2.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应用中应把握的要点

一是微视频制作前,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要切实可行有针对性,要仔细斟酌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的制订直接关系到微视频中知识点的选取、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图片等的查找等,因此在制订时要综合考虑其科学性、可行性,从而确保微视频技术在应用上的针对性及合理性.教学目标的制订可以紧紧围绕教师和高中生两个主体展开,既考虑教师的教学计划及进度,又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则要对学习者、教授者、学习需要、学习内容等关系进行梳理和协调,并考虑高中数学课程的较强实践性,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出发,详细查找与教学知识有关联的课件、图表以及视频等.

二是微视频制作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科学合理,要着重细化知识点.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做支撑.将需要运用微视频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内容进行筛选和科学选择,并在制作的微视频中突出重点及难点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大程度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效率;同时,对单凭教师讲解难以理解,而通过微视频的展示能更形象具体化的知识点要细化,为学生的理解夯实基础.

三是在微视频的录制上要保证质量,要统筹兼顾展示效果.微视频的录制工作是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应用中的关键环节.首先,录制前,教师要与摄像人员就录制要求、录制侧重点、录制想要达成的预期效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既为教师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的有效呈现提供了保证,又让摄像人员在对分镜头的设计、各环节摄像时间的把握上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为兼顾微视频的展示效果,在录制时要借助专业的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对麦克风音量及位置的调节也要给予重视,确保录制的微视频在声、像、色上的协调统一.

四是在后期反馈上要及时跟进,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视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完善.在应用微视频技术教学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视察,并综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适当调整,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其应用水平,从而使微视频技术更好地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服务.

结束语

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有效推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教学水平.微视频技术作为教学中引进的一个新兴技术,其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发展空间还很广阔,在分析其作用的基础上,把握其应用要点,将对推动其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琳.微视频适时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