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学科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科学学科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学交叉教学语文数学

没有一门学科可以孤立地学习,科学也一样。它不可避免地与技术、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而且也需要用语言来交流、发现和发明。

孩子们利用先天的能力去学习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东西,并解决碰到的问题。孩子们所学的技巧和概念都为了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日常生活不能被分成不连续的时间单元,相反,日常中碰到的问题常需要学科交叉、自由发挥并通过合作才能解决。但目前学校里对于课程的安排就是把各科分成不相关的部分,每一科都有自己的时间间隔、自己的课本、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一来,会让孩子们以为各科是相互独立的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以致学习和生活脱离。

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以此来反映学生在科学探询过程中形成的严密推理能力及有助于学习的态度和社会价值。学科交叉学习是人们学习的正常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跨越学科间的界限,教师在教学中也必须结合其他领域,如语文阅读与写作、数学、安全教育、社会等。做一个按科学的方法学习的学者,他必须知道怎么做科学。而且他必须知道科学与其他学习领域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独立地学习科学是不可能的。单独地学习科学只会让人觉得科学的深奥、困难、难以攻克。

一、科学和语文:

根据相关教学实验研究表明:孩子们在从事科学实践课活动中更加乐于交流。当他们使用科学用品或面临实际问题时,孩子们会同教师或同学交流思想--有时会在全班,有时在他们的小组里。这样,他们学会了口头表达自己,用词汇和句子把他们的想法和实践过程表达出来。科学实践课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场所,在那里孩子们语言能力自然地发展而没有任何刻意的追求。教师应乐观的认识到有多种方法来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另一重要方面。科学教学课可以更早的开始写作锻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他们所观察到的自然、社会现象、阅读的内容以及在这中间发现的问题、思考和想法、甚至一些结论等记录、总结在他们的周记和作文写作中。

二、科学和数学:

小学教学中科学和数学课的交叉是十分明显的。科学和数学这两门学科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两门学科的许多概念和技能均可以统一到一项学习活动中。在对种子发芽试验中,定期的观察和测量种子发芽的过程和芽苗的高度,引导他们绘制出简单的表格,并将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数学的计算和比较,得出试验数据,并掌握归纳和比较的方法,学会利用数学工具来研究和分析问题。

关于此点,可以参见美国的科学教学计划标准:"科学计划应同学习数学的计划协调起来,以提高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的运用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美国科学教学计划标准计划标准C)

可以看出,在科学中让孩子们从描述和数数开始,学习测量和比较,然后到高一点年纪开始制作数据表,做图并解释它们。这些数学技巧的发展是他们从事科学实践课的能力基础。算术、测量、比较、绘图和解释图表是他们从周围环境里要研究的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工具。

三、科学和社会研究,音乐等:

通过分组讨论、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倾听、合作和人与人之间的协调能力,让学生认知到倾听不同意见是很重要和必要的。并且学会分工合作,这是人类社会组成的基本方式,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模式。所以为什么有老师、工人、警察等等不同的职业。

关于天体的教学中,有些天体是以人名命名的--如哈雷彗星。对这些命名进行解释时,学生会知道整个人类间的知识交流和共享过程。在交流过程中由于语言的差异而需要外语的学习和掌握,外语的学习是为了和地球上更多的人交流,了解他们的文化,促成信息共享。

在科学课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打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或装满水的瓶子来了解音高。不同乐器演奏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更能加深学生对不同物体振动和声波传播的了解和分辨。

结语

要想使孩子最大限量地学习,必须把科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并且将其作为研究复杂世界和社会的众多方法中的一个来进行。

有许多方法可以把科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其他学科可以作为科学计划的附属物来说明它们的联系。科教计划可以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和对他们有价值的主题为中心,开展联系各学科的研究活动。"科学-技术-社会"方法让孩子们在研究人类生活经历的过程中学习科学。

参考文献

[1]【美】大卫・杰纳・马丁:《科学课教学研究》,长春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科学学科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 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

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三年级的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激发和呵护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由于受年龄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学校某些老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这更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

 

四、教学目标及措施

本学期的课程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学期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需要加强和培养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

在本学期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恰当运用概念图和图表来记录和表达所得到的信息。

五、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单元

水葫芦、金鱼藻、狗尾草、多种植物的叶、放大镜、塑料尺、蜡笔、水槽。

“动物”单元

四种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饲养箱(或广口瓶)、饲养盒、鱼缸、金鱼藻、放大镜、泡沫塑料、盘子、玻璃杯、菜叶、青瓜、西

红柿、面包片。

 

“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木条、金属条、塑料条尺、白纸、各种纸制品、滴管、塑料杯、筷子、毛巾、砖块、陶瓷。

“水和空气”单元

信封或者黑色塑料袋或者其他不透明的袋子、透明塑料袋、密封袋、石头、木头、树叶、醋、牛奶、塑料杯、玻璃片、蜡光纸、筷子、试管、细木条、玻璃杯、塑料瓶、水槽、食用油、洗洁精、滴管、吸管、量筒、纸带、胶水、打火机、吹泡泡器、玻璃瓶、注射器、纸巾、橡皮泥、长木条、细线、皮球、托盘天平。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1 科学课始业教学 我们看到了什么

2 校园的树木 大树和小草

3 水生植物 植物的叶

4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5 寻访小动物

6 蜗牛

7 蚯蚓 蚂蚁

8 金鱼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9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那些材料硬

10 比较韧性 它们吸水吗

11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砖瓦和陶器、瓷器

12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13 水

14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5 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较水的多少

16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吗

17 空气有重量吗

18 学期复习

19 学期复习

科学学科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一、优化科学课堂教学目的

优化的科学课堂教学目的必须符合全面性、科学性、具体性三个特点:

1.全面性。科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教学,而且包含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要求。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看月亮》一课为例,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知道月相的成因;(2)能力方面,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3)在思想品德方面,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样,才能真正使科学教学达到“一举多得”的要求。

2.科学性。教学目的的确定要与教材内容相一致。既要正确(保证教学目的内容正确,没有科学性错误),又要准确(是教材所要求的,学生实际也能达到的目的)。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一课,在知识方面的要求,应定为“使学生理解‘要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必须对它施加力;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必须对它施加力’”,就不符合力学的基本原理,因为力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因素。若定为“要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必须对它施加力”,显然又不全面,因为它还应包括“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必须对它施加力”。

3.具体化。即教学目的要细致、明确,不能太笼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大纲在知识方面对学生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了解、知道、理解。对“观察、实验、操作”三项能力的要求又分两个层次:初步学会、学会。因此,教学目的的确立,就不应是“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而应更具体。知识方面,哪些是要学生一般了解的,哪些是要记住的,哪些是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并会应用的,能力培养要到哪一步等,都要描述清楚。只有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的,才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当然,优化的课堂教学目的,还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符合当地自然特点、学校的教学条件等。

二、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一要优化教材提供的认识活动的载体(即基本的科学知识),二要优化教学过程使之符合学生认识过程。必须以科学教材为本,结合当地的自然实际、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根据当地的自然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教材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可以更换为当地学生常见、又具有典型性的动、植物,以便科学教学能与当地的自然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如《植物的花》一课,教材以白菜花为例,而在我们这一地区教学时正值油菜花期,我就用油菜花代替来认识花的构造。

2.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自己的经验,对教材中的某些教具、实验方法进行适当修改,以便教学更加切实可行。

3.根据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心理过程,把课文的前后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更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

4.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的详略、主次作适当调整。

5.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所提供的基本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如某些探究型实验(或验证型实验)可安排成验证型实验(或探究型实验)等。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知识结构、时间结构、信息传递结构、认识结构、师生活动结构、讲练编排结构集合的一个综合体。优化科学课堂教学结构要注意几个基本要点:(一)整体性。设计的程序既要有明显的阶段和合理的顺序,便于教师驽驭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方法,又要注意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能有效地发挥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效应。(二)规律性。课堂教学结构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应从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中获得的感性经验开始,通过启迪、诱导,进入主要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结尾要求学生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新的思维结构。(三)主体性。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在做到教学过程主次分明、环环紧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保证学生自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要重视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四)适应性。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教学条件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四、优化教与学的关系

科学教学中正确的教与学的关系应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在教师的指导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行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优化教与学的关系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善于把各项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愿望,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设计探究的程序,以求得教学的统一。如教三年级上册《生命离不开水》一课中的植物怎样“喝水”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探讨:植物和人、动物一样,都要“喝水”,但是植物没有口,怎样“喝水”呢?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推断植物是用什么来喝水,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

2.要通过周密的组织工作,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秩序地进行,并根据教学实际,修改、完善原订的教学方案。教学活动是群体活动,小学生年龄小,自治力差,科学课各类分组活动又多,每项活动之前作哪些准备工作,活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等,都要于课前周密地考虑到,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教学活动又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无论教师事前考虑多么详细,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在实施教学方案时,要不断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修订原来的方案,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3.要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需要,及时给予指导的帮助。学生在自由摆弄、组合结构材料时,如果长时间忽视了揭示规律的关键性材料,教师要给予提醒;学生因动手能力较差而不能使材料合理组合时,教师要给予帮助;学生在观察中忽略了一些主要现象时,教师要适时提供恰当的词语……

4.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学的精髓就是心理上的安全——有提出假设、模型的出差错的自由”。当课堂上营造出宽松的氛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在我上《昆虫》一课时,要大家讨论“我们要如何保护益虫、消灭害虫”这一问题时,一个学生突然说“如果所有的害虫都被消灭了,就破坏了生态平衡”。我经过瞬间的思考,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创造性,并对这个问题进行的较为全面的解释。这样使得教学更具科学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保护和鼓励。

科学学科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Abstract】Bioorganic chemistry is a new branch of subject based on interdisciplinarity between organic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 Bio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contents are complex and systematic, which bring many challenges to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Aim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we combine scientific frontier development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reform bio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through inquiry teaching model and obtain better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Bioorganic chemistry; Chemical biology; Inquiry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ation

1 ?n程简介

生物有机化学作为有机化学向生命科学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这一趋势,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一流大学都为有机专业和化学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生物有机化学专业课。生物有机化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充分融合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该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是化学生物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化学生物学这一概念于20个世纪末提出,是一门将化学小分子作为工具,同时通过化学手段人为干扰或调控生命体系,从而阐明复杂生物体系运行机制的新兴交叉学科。与其他化学分支学科相比,有机化学在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化学家通过合成不同的有机小分子作为化学探针,可以有效地研究复杂的生命体系,因此近年来生物有机化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2 教学对象与课程目标

生物有机化学是我校化学生物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学生学习完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于大三上学期开设本门课程。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文献检索能力,尤其是大二期间创新课题的开展,使大部分学生已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有机化学的结构理论、基团相互作用理论、有机化学反应机制和动力学理论,以及应用有机化学研究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分子的化学变化和反应规律。并且能够通过模拟生物体系的化学变化,建立有机化学研究新体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习的分子识别理论、酶的作用机制等知识,来设计生物活性分子,为进一步学习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也为今后的毕业论文、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或者从事相关工作做铺垫。

由于生物有机化学内容繁杂、系统性较强,对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特点的理解需要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反应机制、反应动力学等问题较难理解需要较强的有机化学功底,致使学生在设定的课程时间内很难兼顾到各方面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往往感觉枯燥乏味,以至于有的学生对该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热情并不高涨,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鉴于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扩充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就能够掌握这门有用的理论课专业知识,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里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探讨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期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案例教学和应用为导向,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改进

生物有机化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作为一门理论课程讲授的,其交叉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化学小分子研究生物大分子,另一个是通过理性地设计、改造生物大分子,用于生产复杂结构的功能性化学小分子。其教材除了Hermann Dugas和Christopher Penney最早于1981年出版的Bioorganic Chemistry以外,国内只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山大学古练权教授于1992年编写的《生物有机化学》。我们选用的正是古练权教授编写的《生物有机化学》,该教材十分经典,涵盖了多肽、核酸和酶的生物有机化学内容,并介绍了一系列酶促有机化学反应。

考虑到生物有机化学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近几年生物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多突破性进展,诸多相关成果发表在世界top级别的杂志期刊上,为了紧跟学术前沿,我们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对课程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更新。在学习核酸的生物有机化学这一章时,对于DNA碱基顺序分析方法这部分内容,我不仅给学生讲解了传统的Sanger、Maxam-Gilbert测序反应原理,还拓展性地介绍了科学前沿的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各种测序方法均配以直观的动画小视频来模拟其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能准确掌握各种测序方法的特点。在学习酶的生物有机化学这一章时,结合我们所在的药学院的专业特点,着重讲解如何利用酶的结构和催化作用机制来指导药物设计合成。举例介绍降血压药-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captopril的研究历程,并组织学生就药物分子的设计思路展开讨论。此外,生物有机化学在实际生产应用方面开辟了很多新领域。因而我们在学习酶促有机反应时,在介绍了天然酶促有机反应的高效性、专一性、条件温和、无污染等特点后,我们重点讲授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在医药、化工、食品、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以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生物柴油的生产为例,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改进,课程教学既突出重点,又契合专业方向,还紧跟学科前沿发展,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4 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的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可以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思索、映射,可以调?悠浼且渲械慕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是单调的注入式教学,可通过启发式的问题,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结合科学发展前沿,选择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采用老师讲授、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老师授课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反应机理以简洁明了的幻灯片形式展现给学生,并配以声音、动画等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内容。而每堂课的开头和结尾,都通过板书将重难点归纳概括出来,帮助学生对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此外,我们还将相关课件和参考文献上传至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建立网络交流群方便答疑解惑和互动交流,将专业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增强教学内容的横向、纵向对比,将零散的知识点化零为整,便于学生深刻把握其本质原理,全面掌握知识脉络,记忆更加深刻。例如:第二章氨基酸和多肽的生物有机化学的内容是由小分子到大结构纵向深入――从单体氨基酸到多肽链再到更大更复杂的蛋白质层面去介绍相关的有机化学性质和合成方法。在讲完多肽化学合成的类型、特点后,紧接着简要概括在生物体内多肽是怎样由成熟的mRNA翻译组装得到的,并进一步介绍如何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在体外获得目标的多肽和蛋白质。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对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专业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生物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生物有机化学在内容上虽然复杂,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也算紧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更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发现问题的本质、内在联系及规律,从而准确解决问题。鉴于所带课堂学生较少(32人),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小组合作式开展分组讨论等实践活动,为该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我们在第二章和第四章分别介绍了两个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和青霉素,二者均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实现杀菌效果,但原理上却不相同。我们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比较两个药物的作用机制的异同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两个药物的抑菌原理,一个是基于酶与底物的分子识别作用,另一个则是基于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此外,我们还将课题组平时科研中遇到的应用实例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授,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 存在的不足

科学学科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综合化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理基中化学课的特殊性,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有以下几点总体思路和基本策略。

一、适当取舍教学内容

理基考试的范围广,而复习时间短,按部就班地、逐章逐节地细致复习不切实际,必须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凡教材的主干内容、考试大纲要求的学习重点必须精讲,次要内容则由学生自学,例如必修2中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要求涉及具体的化合物,不上升到类别,官能团与物质类别的层次和水平是模块5《有机化学基础》中要求的,因此在新课、复习课中都不需要随意扩展内容,其它知识性介绍内容由学生自学。对于虽然不是教材重点,但具有强烈生活信息的热点问题还是要讲解。如,涉及苏丹红、有害气体泄露、碳纳米管、燃料电池等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新型材料及能源的内容,由于其特殊性,必须给学生有意识地予以介绍。另外,要尽量遵照理基考试大纲的要求,不必盲目创新,只需了解的内容就不必加深扩展。整个复习过程既要容量科学、不需面面俱到,又要内容科学、重点突出,这样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理基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复习过程中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非常重要。在基础知识复习中,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可以要求学生通读课本,自己整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及重难点,教师则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整、更系统。对于有些概念或性质比较容易弄混的地方,可以采用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如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以及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这类概念,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给出适量与所述概念相关的多项选择题,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通过讨论、自学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学到基本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助于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且解决了理基复习课时间短、内容多,学生花时少、效率低的问题。另外,还应注意横向联系,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关注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化学问题并非直接对大脑中的原有知识进行筛选与组合,有时甚至需要对知识进行迁移才能得到解决。在日常的学习中需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给出背景资料,暗示进行综合的切入点,由学生完成最后的综合。

三、正确处理好新旧教材的关系

理科基础考试是一种能力测试,不一定非得局限于课本。教师不能认为涉及新教材内容的就超纲,也不能将新大纲提及的内容过度延伸、扩展,必须正确处理新旧教材的关系,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比如老教材里讲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比较零散,难度较大,而新教材将零散的内容进行整合,将中学要求的几种重要金属(钠、镁、铝、铁)放在一个章节,进行分类比较讲述,难度有所降低,综合性要求却提高。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在新教材中又被拆成两个章节――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内容侧重点不同,在复习过程中重点也应作相应调整,但一定要把握好度。